戲劇類
關燈
小
中
大
忽來衣服襤褸者三人,各手一刀,至院,乃以刀柄納入土中,刀尖向上。
一人袒腹向下一躍,插刀尖上,又一人立其背上,竭力蹬之,刀遂由背穿出,血流如注。
忽立起,拔刀,則腹間已無絲毫之傷,而血跡亦隨之不見。
又一人以小刀納口中,未幾,穿頭頂而出,既出,而頭亦宛然毫無傷痕,口喃喃作乞憐語。
家人逐之,不去。
已而一老僕王某至,乃向三人以手作勢曰:「爾等豈不識此耶?」三人色變,默然去。
蓋以刀插腹等術,為障眼法,老僕知其暗號,故作是勢,以使之去也。
奮身穿圓隙 韓漣,字石塘,嘉、道間之錢塘諸生也。
某歲孟春,登吳山,見有以竹筐試幻術者。
竹筐八棱,每棱向內置利刃,中有圓隙僅尺許,置案上,以兩人扶立之,一人袒裼奮身穿圓隙而過者三,觀者危慄,而其人遊行自若也。
口技 口技為百戲之一種,或謂之曰口戲,能同時為各種音響或數人聲口,及鳥獸叫喚,以悅座客。
俗謂之隔壁戲,又曰肖聲,曰相聲,曰象聲,曰像聲。
蓋以八仙桌橫擺,圍以布幔,一人藏於中,惟有扇子一把,木闆一塊,聞者初不料為一人所作也。
京師有象聲戲 順治時,京師有為象聲之戲者,其人以尺木來,隔屏聽之,一音乍發,眾響漸臻。
時方開市,則廛主啟門,估人評物,街巷談議,牙儈喧呶,至墟散而息。
或為行圍,則軍帥號召,校卒傳呼,弓鳴馬嘶,鳥啼獸嘯,至獵罷而止。
自一聲兩聲以及千百聲,喧豗雜沓,四座神搖。
忽聞尺木拍案,空堂寂如,展屏視之,一人一幾而已。
郭貓兒善口技 揚州有郭貓兒者,善口技。
嘗於席右設圍屏,不置燈燭,郭坐屏後。
主客靜聽,久之無聲。
俄聞二人途中相遇,揖敘寒喧,其聲一老一少,老者拉少者至家飲酒,投瓊藏鉤,備極款洽。
少者以醉辭,老者復力勸數甌,遂踉蹌出門,彼此謝別,主人閉門。
少者履聲蹣跚,約可二裡許,醉仆於途。
忽有一人過而蹴之,扶起,乃其相識者也,遂掖之至家。
而街柵已閉,呼司柵者。
一犬迎吠,頃之,數犬皆吠,又頃益多,犬之老者、小者、遠者、近者、哮者同聲而吠,一一可辨。
司柵者出啟柵。
無何,至醉者之家,則又誤叩江西人之門,驚起,知其誤也,則作江西鄉音以詈之,群犬又數吠.比至,則其妻應聲出,送者鄭重而別.妻扶之登牀,醉者索茶,妻烹茶至,則已大鼾,鼻息如雷矣.妻詈其夫,唧唧不休.頃之,妻亦熟寢,兩人鼾聲如出一口.忽聞夜半牛鳴矣.夫起大吐,呼妻索茶作囈語,夫復睡,妻起便旋納履,則夫已吐穢其中,妻怒罵久之,遂易履而起.此時群雞亂鳴,其聲之種種各別,亦如犬吠也.少選,其父來,呼其子曰:「天將明,可以宰豬矣.」始知其為屠門也.其子起,至豬圈飼豬,則聞群豬爭食聲,嚃食聲,其父燒湯聲,進火傾水聲.其子遂縛一豬,豬被縛聲,磨刀聲,殺豬聲,豬被殺聲,出血聲,燖剝聲,歷歷不爽也.父謂子曰:「天已明,可賣矣.」少選,聞肉上案聲,即聞有買賣數錢聲,有買豬首者,有買腹贓者,有買肉者.正在紛紛爭鬧間,砉然一聲,四座俱寂. 口技演夫婦度歲事 有習口技者,攜一扇一尺,入空屋中,始為夫婦談度歲事,喃喃細語。
繼而夫持錢如市,與店夥論價低昂,較斤兩。
歸而叩門,喚婦烹飪,一一作交代。
若洗竈,若汲水,若燃火,若盛物,若擺桌祭祀。
俄而有索債人來,先甘言乞緩期,而索店賬者,收會資者,借當物者,或男或女,喧擠一室。
初則辯論,漸至口角,終且鬬毆。
其中有擊桌聲,碎碗聲,狗吠聲,小兒啼哭聲,鄰人勸解聲,門外爆竹聲,聲聲各肖,不可端倪。
眾方傾耳凝聽,而尺木一聲,萬響俱寂。
賣口技者要客肅聽 有賣口技者,佚其姓氏,衣敗絮,履脫底,嘗手持撫夬往來於松江。
松江某紳宴會無所樂,客請以口技進,紳欣然,則默默無對,木立於旁。
紳仰首笑曰:「客能乎?」曰:「能也。
」曰:「客何能?」曰:「無能也。
」紳一笑置之,命盡奏其所能。
賣技者乃揖眾客曰:「吾技雖賤,然不凝神肅聽,則請毋奏之為愈也。
」一座諾之。
賣技者趨入幃,撫夬一下,闔室寂然。
忽聞巨獅出谷聲,哀啼病呼聲,村下羣犬驚惶聲,獅默然喘息聲,犬奔走亂吠聲,獅驚吼聲,逃循聲,犬奮追聲,村人旁觀鳴掌呼笑聲。
至此又撫一夬,則諸聲寂然,賣技者啟幃出矣。
周德新善口技 周德新為長洲褚人穫之師,善口技。
嘗於屏後演兵操,自撫軍初下教場放礮,至比試武藝,殺倭獻俘,放礮起身,各人聲音無不酷肖。
陸瑞白能口戲 陸瑞白能口戲,善作釘碗聲及羣豬奪食聲,又善作僧道水陸道場鈸聲,且有大鐃、小鐃,雜以鑼鼓,無不合節。
陳金方善口技 凡燕、趙、吳、越、楚、粵各地之語言,善口技者皆能之。
宣統辛亥上巳,金奇中僑滬,曾招一口操江陰語曰陳金方者,至寓廬演之。
演時,俄而為馬嘶,俄而為牛鳴,俄而為羊叫,俄而為犬吠,俄而為豕啼,而禽鳥昆蟲之聲,時亦雜出於其間,且人類之喜怒哀樂,畢集於是。
及撤幃,則其人出矣。
金方言在滬業此者,有十六人,知其姓名者,為天津魏老二、周福保,濟南鬥金標,兗州陳老二、陳老三,揚州吳小弟、徐老鳳,杭州方壽山。
畫眉楊 京師有楊姓善作口技者,能為百鳥音,其效畫眉也,尤酷似,人皆以畫眉楊呼之.禮親王嘗聞其作鸚鵡呼茶聲,宛如嬌女窺窗,又聞其作鸞鳳翺翔,戛戛和鳴,如聞在天際者.至於午夜寒雞,孤 蟋蟀,亦無不酷似.一日作黃鳥聲,如睍睆於綠樹濃陰中,韓孝廉崧觸其思鄉之感,因之泣下. 百鳥張 光緒庚寅五月,嘉善夏曉巖寓京師,招集同人至十剎海,作文酒之會。
其地多樹,為百鳥所翔集,座客方聞鳥聲而樂之。
酒半,有善口戲者前席,言願奏薄技,許之。
則立於窗外,效鳥鳴,雌雄大小之聲無不肖,與樹間之鳥相應答。
及畢,詢其姓名,則曰:「姓張,人以我能作百鳥之聲,皆呼曰百鳥張。
」 山右客善煙戲 煙戲,以吸旱煙之煙為之也。
乾、嘉間,吳林塘廣文在京,其同年為設五旬壽宴。
吳居太平會館,賀客盈門,至暮,設筵,幾三百座。
時紀孝廉汝佶年最稚,而興最豪。
有阿其尊人文達公善諧謔者,且以難孝廉。
孝廉談笑風生,一座捧腹。
由是滿浮大白,請同座各獻所能,以為林塘壽。
時有山右客某擅煙戲之術,本售技於燕、趙間,特挺身自薦,命其僕以煙筒進。
其筒長徑尺,而口特宏大,能容四兩有餘,爇火吸之,且吸且噓,若不見其煙之出入者。
少頃,索苦茗一盞,飲訖,即張口出煙一團,倏化為二鶴,盤旋空際,約數十往返。
俄聞喉間有聲,惟水雲一庭而已。
細視雲鱗中,皆寸許小鶴,漸舞漸大,漸離漸合,又漸聚為二鶴。
未幾,客手一招,鶴入其口而滅。
眾復請之,客張口出朵雲,中有層樓峭閣,大如指尖,然朱闌碧檻,隱約可見。
末復於雲山縹緲間,現出「海屋添籌」四字,稍稍化去。
眾意猶未愜,尚有後請,客訂以明日。
至明日,則室邇人遠矣。
或問客為何如人,吳懵然,疑賀友所邀者,殆亦雲遊中之奇人也。
癯叟善煙戲 劉文恭公生辰,有巨公薦一術者,雲善煙戲,呼至,一癯叟也。
出煙管尺許,煙鬥大逾盎盂,盛煙令滿,吸一時許,徐起,登高幾,吐之,水波浩淼,雲霧瀰漫。
俄而樓閣重重,森立水面,乘鸞跨鹿者紛集,一鶴銜籌,翔舞空際,為海屋添籌之戲。
吐畢下幾,煙凝結,半日始散。
僧善煙戲 道光季年,嘉興市上至一僧,向煙肆募煙,出其煙具,略同於術人所吸者。
吸畢,徐徐吐出,盤旋空際,歷時乃散。
旁有一漕艘旗丁,方吸煙,俟其畢,笑語僧曰:「吾少亦習此。
」即吐圈無數,連吸連吐,箇箇皆圓,徐出濃煙一縷,直穿圈中,纍纍相屬,如青蚨之在貫也。
手技 手技之種類不一,有能拄物於鼻者,每入市,隨手舉物,如桌椅,則仰承其足,如刀斧,則豎置以柄。
尤奇者,取一秤,繫錘於顛,而植其末於鼻。
又取稻草,摘取其末尺許,揉之極熟,而又捋之使直,縛二十錢於杪,而以其末豎置鼻尖,皆橫出於外,不失墜也。
罎子王弄罎 光緒庚子春正月,京師雜耍館有王某獻技,運酒罎如氣球,其名為罎子王。
家居麻線胡同,身偉露頂,衣短衣。
以一大紹興酒罎厚寸許者,置臺上,刮磨光潤,畫以金龍五色雲,以鐵器扣其四周,聲琅琅然,蓋恐人疑其非陶器也。
手提而弄之,中錚錚作響,蓋置銅鐵等絲於內也。
始則兩手互擲互承,如轆轤轉於兩臂兩肩及背,繼則或作騎馬勢,而擲罎出跨上,摩背躍過頂,承以額,硜然有聲,人鹹慮其腦裂,而彼恬然也。
罎立於額,不以手扶,屢點其首,則罎盤旋轉於額,或正立,或倒立,或豎轉,或橫轉,罎中銅鐵絲聲與罎額相擊撞聲,錚錚硜硜,應弦合節。
俄以首努力一點,則罎上擊屋梁,聽其下墜於地,地為震動,而罎不少損,則又取弄如前。
復上出,仍承之以額,而或承罎口之邊,或承罎底之邊,如刀下斫其首,而不知痛。
手叉腰,罎欹附於額,繞場行數十周,且揖且跽,且稽首,且起立,且下臥,且轉輾反側,而罎如有所繫,雖作搖搖欲墜狀,而仍不墜也。
復努之上及屋,或承以一指,或啣以口,如是者數四往復,則坐而少休,氣不喘,色不變也。
乃復運之以一臂,繞臂轉如風輪,見罎不見臂也。
繼復運以兩臂,左右齊轉,則如有兩罎分繞兩臂者,而不擊撞,亦仍一罎也。
次運以指,亦如之,次則且運且劈之,聞空中作裂瓦破甑聲,視罎,忽若左右分作兩半者,忽若上下分作兩截者,忽張手揸罎腹而擎之,若罎有柄者,忽握罎口而起,若罎有膠者,誠不可測也。
又徑以罎置於頂,而袖其兩手,如束縛。
始以頭努罎起,承以肩,左右努之,則左右跳擲。
次承以腰,以尻,左右努之,則左右跳擲。
次承以膝,亦如之。
次承以足背,左右踢之。
次承以大指,亦左右踢之。
復上出之,而次第下之。
繼乃上下飛騰,四面盤辟,不辨其是肩,是背,是腰,是尻,是膝,是足,第見滿身皆罎,滿臺皆罎。
始則猶見一人袖手轉側於罎陣中,繼則觀者滿眼皆罎,不復見人,觀者靡不咄咄稱奇。
方迷亂間,其人忽歘然仆地,仰臥,罎自屋梁下,擊其鼻。
羣大驚,而罎且兀立鼻尖。
復努立而起,忽倒豎,以兩足捧罎直立,以兩手履地,繞場而行,兩足復分,頂其左右罎,承擲如手弄。
良久,忽作虎跳,橫轉如車輪,而罎隨之。
忽翻觔鬥,起落如蚱蜢躍,而罎亦隨之。
復兩足踢罎上擊屋空中,罎與人俱如敗葉轉,罎忽著地,而兀立其上,向眾揖雲:「罎子王獻醜。
」 高蹺 高蹺,雙木續足之戲也。
此戲之起頗古,《列子》雲「宋有蘭子,以技幹宋元君,以雙枝長倍其身,屬其脛,並趨並馳」者是也。
後或謂之長趫,或謂之長蹻,或謂之高撬,或謂之踏蹺,今稱高蹺,蓋以足繫木竿上,跳舞作八仙狀也。
蹴踘 蹴踘,遊戲之事。
踘,亦作鞠,毛丸也,相傳起於黃帝之時,分左右曹以踢之。
陳迦陵檢討其年有《詠美人蹴踘》詞,調寄《拋球樂》,詞雲:「聞道凝妝多暇,蟬髩嬌嫭,勻面纔了,緪額初竟,纖纖眉嫵,蘸畫轂翠羽低飛,壘香闊紅襟新乳,正好作劇尋歡,小疊魚箋,遍約嬉春女。
向煖日紅樓,商量細數,氤氳粉澤,喧闐笑語。
算白打鞦韆和格五,總然無意緒。
且水晶簾畔,斜穿鞠域,相邀同去。
此際綽約輕盈,嬌花百朵,瓊枝一樹。
寶釵鬆,羅襪小,爭漾絳綃窮袴。
玉醉花欹,吹亂紅巾幾縷。
一泓香雪,臨風慢舞,髣髴似滾瓊閨絮。
更香球將墜,最憐小玉多能,旁襯淩波微步。
漸蹴罷春憨扶髩影,嬌喘渾無語,小換輕容,滿身紅雨。
」 戲球 臺灣番人以藤絲編製為球,大如瓜,輕如綿,畫以五彩,每風日清朗,會社眾為蹋踘之戲。
先以手送於空中,眾番各執長竿,以尖託之,落而復起,如弄丸戲彈,以失墜者為負,罰以酒。
足球 足球,與蹴鞠相類,蓋效西法也,宣統時盛行之。
其質料為印度橡皮或塗橡皮膠之帆布,鼓氣令滿,外裹以皮囊,圓徑約八九寸。
遊戲時,人分兩組,偕入長三百三十尺闊百六十尺之廣場。
場之兩端,各立長十八尺闊六尺之木架為門,以球能踢入對面之門者為勝。
黃仲則觀虎戲 以虎為戲,乾隆時已有之,不僅西人有此技也.黃仲則嘗觀之而作詩曰《圈虎行》,詩曰:「都門歲首陳百技,魚龍怪獸罕不備.何物市上遊手兒,役使山君作兒戲.初舁虎圈來廣場,傾城觀者如堵牆.四圍立柵牽虎出,毛拳耳戢氣不揚.先撩亮鬚虎猶帖,以棓卓地虎人立.人呼虎吼聲如雷,牙爪叢中奮身入.虎口呀開大如鬥,人轉從容探以手.更脫頭顱抵入口,以頭飼虎虎不受.虎舌舐人如舐(孛殳),忽按虎脊叱使行,虎便逡巡繞闌走,翻身踞地蹴凍塵。
渾身抖開花錦茵,盤回舞勢學胡旋。
【去】似張虎威實媚人,少焉仰臥若佯死。
投之以肉霍然起,觀者一笑爭醵錢。
人既得錢虎搖尾,仍驅入圈負以趨。
此間樂亦忘山居,依人虎任人頤使。
伴虎人皆虎唾餘,我觀此狀氣消沮。
嗟爾斑奴亦何苦,不能決蹯爾不智,不能破檻爾不武,此曹一生衣食汝。
彼豈有力如中賁,復似梁鴦能喜怒。
汝得殘餐究奚補,倀鬼羞顏亦更主。
舊山同伴倘相逢,笑爾行藏不如鼠。
」 馬戲 馬戲,古百戲名,馬舞之屬。
《鹽鐵論》雲:「馬戲鬬虎。
」《三國志?甄皇後傳》注:「後年八歲,外有立騎馬戲者,家人皆上閣視之,後獨不行。
」《夢華錄》雲:「駕登寶津樓,諸軍呈百戲,蓋先一人空手出馬,謂之引馬。
次一人磨旗出馬,謂之開道旗。
又一執旗挺立鞍上,謂之立馬。
或以身下馬,以手攀鞍而後上,謂之騗馬。
【騗俗借為誆騙字,古曰戲馬,《漢書》注稱為截馬之術,《西河詩話》謂之賣解。
】或手握定鐙袴,以身從後鞦往來,謂之跳馬。
忽以身離鞍,屈右腳掛馬騌,左腳在鐙,右手把騌,謂之獻鞍。
」又曰:「棄鬃背坐,或以兩手握鐙袴,以肩著鞍橋,雙腳直上,謂之倒立。
忽擲腳著地,倒拖順馬而走,復跳上馬,謂之拖馬。
或留左腳著鐙,右腳出鐙離鞍,橫身在鞍一邊,左手捉鞍,右手把鬃,存身直一腳順馬而走,謂之飛仙膊馬。
又存身拳曲在鞍一邊,謂之鐙裏存身,或右臂挾鞍,足著地順馬而走,謂之趕馬。
」凡此,皆與西洋之馬戲絕相似也。
陸古漁觀走馬 《鹿邑道中觀內人走馬歌》,錢塘陸古漁廣文夢熊作也,歌雲:「春來僕僕江北道,落花低拂裙腰草。
美人如玉嬌春風,絕技人誇身手好。
真源城外長堤邊,綠楊大道沙如綿。
紅妝騎馬試馬走,金鞿玉勒珊瑚鞭。
杏子衫輕宮袖小,雙分繡袴纖趺繞。
烏綾裹額斜插花,結束腰圍柳枝嫋。
初來調轡馳康莊,花驄蹀躞遊龍強。
周流已覺四蹄熟,一聲撥叱看騰驤。
匹練光中人不見,觀者如山色都變。
欹身附馬伏馬腹,翩若驚鴻低掣電。
翻身上馬立鞍橋,婕妤當熊馬更驕。
仙乎仙乎欲飛去,萬人助喝雷動搖。
花翻塵滾流光激,盤盡圍場漸收靮。
徐整雲鬟再束腰,一朵芙蓉紅欲滴。
別有美人馬上旋,橫陳玉體如小憐。
已驚跟絓忽倒立,摩空兩瓣淩波蓮。
殊姿異態難悉數,二美環旋纔接式。
姍姍仙骨漢宮初,飛燕何曾掌中舞。
從容下馬整華裙,繩戲竽緣技有餘。
試問隱娘、紅線輩,雙丸劍術將何如?」 文宗觀馬戲 鹹豐時,每至上元日,文宗輒於未申之交,駕至西廠,先陳八旗騗馬諸戲,有一足立鞍鐙而馳者,有兩足立馬背而馳者,有扳馬鞍步行而並馬馳者,有兩人對面馳來各在馬上騰身互換者,有甲騰出乙在馬上戴甲於首而馳者,曲盡馬上之奇。
日既夕,則樓前舞燈者三千人列隊焉,口唱《太平歌》,各執綵燈循環進止,各依其綴兆,一轉旋,則三千人排成一「太」字,再轉成「平」字,以次作「萬歲」字,又以次合成「太平萬歲」字,所謂太平萬歲字當中也。
舞罷,則煙火大發,其聲如雷霆,火光燭半空,但見千萬紅魚,奮迅跳躍於雲海之內也。
西人演馬戲 西人之至滬為馬戲者不常有,演時,大抵張廣幕為場,場形圓,中央為奏技處,觀者環坐四周。
場有奏樂處,鈴動樂作,演技者聯翩而出,騎術極精。
初用常法騎馬,循場而走,繼則立於馬背,旋以兩膝跪於馬背,且走且跳索,或令馬走方步。
其始馬首尚有韁,未幾,即盡去之。
或一人立於場中,舉鞭為號,馬即如法作種種遊戲。
又能馴伏獅虎及象等獸,驅使之,無異於驅馬。
且能倒立,以手代足而步行。
或跨一輪,上十數層之階級,或上懸空之梯,或步行於鐵絲之上,或以種種方法踏腳踏車。
最妙者為翻棍,其身手之快,直無異於飛鳥也。
猴戲 鳳陽韓七能弄猴。
凡弄猴者,僅畜一二。
七所畜多至十餘,凡猨狙玃父之屬,大小畢具,且不施羈勒。
每演劇,生旦凈醜,鳴鉦者,擊鼓者,奔走往來者,皆猴也,無一不備,而無一逃者。
他弄猴者多異之,叩其術,不得。
久之,乃知韓故癮君子也,每得猴,輒鎖緻榻前,陳芙蓉膏一盎,燈一具,高臥吸之。
猴既不能脫,躁躍久之,則亦登榻弄煙具。
韓即噴以煙,猴初驚卻,久而安之,則亦戲效人偃臥,就燈噓之,韓即教以燒吸之法。
不匝月,癮成,則解其鎖鍵,猝舉棒擊之,猴負痛奔逃。
頃之,癮發,則又自屋角下窺。
更誘之下,予以煙,雖更撻之,終不走矣,乃率以教演,帖如也。
犬能讀書 光緒時,台州人某蓄一犬,能讀書。
初教以人語,漸能了解,乃授以書。
始亦甚艱苦,閱十餘年,誨之弗倦,自琅琅上口矣。
於是攜之四方,令獻技為活。
犬居於籠,至演技時則出,犬乃拜手者再,如拱鼠然。
已而啟篋,取《禮記》一冊,讀《檀弓》篇,能不爽一字。
既又取《周易》出,讀《繫辭傳》,亦甚熟。
讀畢,仍入籠,某乃飼以麪包,食已即睡。
有人嘗親見之,謂此犬為黑色,為狀殊不異常犬,其讀書聲極嘹亮,惟發音時稍強硬,不能如人語之便捷。
然《檀弓》與《繫辭傳》皆贅牙佶屈,不易上口,而此犬竟能成誦也。
鼠戲 康熙時,王子巽在京師,曾見一人於長安市上賣鼠戲,背負一囊,中蓄小鼠十餘頭,每於稠人中,出小木架,置於肩,儼如戲樓狀,乃拍鼓闆,唱古雜劇。
歌聲甫動,則有鼠自囊中出,蒙假面,被小裝服,自背登樓,人立而舞,男女悲歡,悉合劇中關目。
躐嘴鳥演戲劇 嘉慶己卯秋,江寧市上有豢蠟嘴鳥以鬻技者。
鳥有六,其四自能開箱,啣面具,登小臺演劇。
其一能識字,取載明《百家姓》字之小紙牌,各書一字,散布席上,任意呼取某字,自能覓之,百不失一。
其一能鬬天九牌,可與三人合局作勝負。
金魚排隊 有畜金魚者,分紅白二種,貯於一缸,以紅白二旗引之。
先搖紅旗,則紅者隨旗往來遊溯,疾轉疾隨,緩轉緩隨。
旗收,則魚皆潛伏。
白亦如之。
再以二旗並豎,則紅白錯綜旋轉,前後間雜,有如走陣者然。
久之,以二旗分為二處,則紅者隨紅旗而仍為紅隊,白者隨白旗而仍歸白隊,是曰金魚排隊。
蛙戲 王子巽在都,曾見一人作劇於市,攜木盒,作格,凡十有二孔,每孔伏蛙,以細杖敲其首,輒哇然而鳴。
或與以金錢,則其人亂擊蛙頂,如拊雲鑼,宮商詞曲,悉了了可辨。
又有畜蛙為戲者,攜一木匣,中有一大蛙,及數小蛙。
開匣,則大者先出,小者隨之,大者居中外向,小者旁列。
大者鳴一聲,小者亦鳴一聲,大者鳴兩三聲,小者亦鳴兩三聲。
其後,大者疊鳴不已,小者亦然。
及畢,則仍如出時次序,自入匣中,謂之蛙教書。
袁子才幼時居杭州之葵巷,嘗見有售技者,身佩一布袋、兩竹筒,袋貯蝦蟆九,至市肆櫃上,演其法畢,索錢三文,即去,一名蝦蟆教書。
其法,設一小木椅,大者自袋躍出,坐其上,八小者亦躍出,環伺之,寂無聲。
其人喝曰:「教書。
」大者應聲曰:「閣閣。
」羣皆應曰:「閣閣。
」自此連曰「閣閣」,幾聒人耳。
其人曰:「止。
」即絕聲。
同治時,有人於市上出一小木匣,啟其蓋,出橫木一條,廣半尺餘,高寸許,下有四足,橫列於櫃。
向匣中喌喌而聲,倏有一蝦蟆躍出,以前兩足按橫木上,面南而躍,即有小蛙十餘,一一躍出,依次以兩足據橫木,北面踞坐。
既定,其人取小拍闆擊一下,於是蝦蟆發聲一鳴,諸小蛙輒以次齊鳴。
旣而蝦蟆閣閣亂鳴,則小蛙亦閣閣鳴不已,久之,其人復擊拍闆一下,則蝦蟆止不復鳴,諸小蛙亦截然而止矣。
其人復喌喌呼之,蝦蟆仍躍入匣中,諸小蛙亦相隨而入。
蟻陣 袁子才嘗於少時在杭見蟻陣之戲,其法,張紅白二旗,各長尺許,乞人傾其筒,則有紅白蟻千許亂走櫃上。
乞人扇以紅旗,曰:「歸隊。
」紅蟻排作一行。
扇以白旗,曰:「歸隊。
」白蟻排作一行。
又以兩旗互扇,喝曰:「穿陣走。
」紅白蟻遂穿雜而行,左旋右轉,行不亂步。
行數匝,以筒接之,仍蠕蠕然入筒矣。
有售技於吳市者,曰蟻戰,截竹為二管,畜蟻二種,一紅一白。
將戲,則取紅白小紙旗二面,東西插於幾,取管,去其塞,分置兩旁,各向管口彈指數下,蟻隨出,其行自成行列,分趨,止於旗下,排列如陣。
其人復出一小黃旗,作指揮狀,羣蟻即紛紛齊進。
兩陣既接,舉足相撲,兩兩互角,盤旋進退,悉中節度。
久之,即有一羣返走擾亂,若奔潰者,其一羣爭進,行如飛,居然戰勝追奔也。
其人復舉黃旗麾之,勝者即返,以次入管,其一羣亦絡繹奔至,爭相入,不成列矣。
傀儡戲 傀儡,木偶戲也,本作窟礧子,亦雲魁礨子,作偶人以戲嬉舞歌,本喪家樂也。
漢末始用之於嘉會,而尤為齊後主高緯所好。
高麗亦有之。
今有大小二種,木偶大者長三四尺,小者長尺餘,被以文繡,口目能翕張,手足能舞蹈。
蓋其身有機棙,演時木偶出臺,人隱於幕中而牽之使動也。
唱曲道白,皆人為之,佐之以樂器。
影戲 影戲,與西人發明之影戲異,俗稱之曰羊皮戲者是也。
蓋以彩色繢畫羊皮為人,中有機捩,人執而牽之,則能動,進止動作,與生人無異。
演時夜設帳,張燈燭,隔帳望之。
其唱曲道白,則皆人為之也,而亦有樂器佐之。
電光影戲 活動影戲,為電光之作用,故曰電光影戲,亦稱活動寫真,為近年美人愛疊孫所發明。
其法於人物動作時,用照相鏡順序攝影,印於半透明之膠片中,片片相銜接,成為長條,用特製器械,以一定之速度移易之,由幻燈中現出,令其影像前後聯續,視之栩栩如生,畫片愈多,舉動之層次愈明。
愛疊孫又以留聲裝置其中,使聲音與動作相應,其精巧為益進。
光、宣間,我國人亦能仿為之矣。
光緒末,特簡大員赴歐美考察政治,端忠愍公方自西洋調查歸,攜有活動電影器一具,聞將以進呈內廷者。
先試演於私第,因光燄配合失當,轟然炸裂,斃多人,忠愍以送客得免,進呈之議遂息。
一人袒腹向下一躍,插刀尖上,又一人立其背上,竭力蹬之,刀遂由背穿出,血流如注。
忽立起,拔刀,則腹間已無絲毫之傷,而血跡亦隨之不見。
又一人以小刀納口中,未幾,穿頭頂而出,既出,而頭亦宛然毫無傷痕,口喃喃作乞憐語。
家人逐之,不去。
已而一老僕王某至,乃向三人以手作勢曰:「爾等豈不識此耶?」三人色變,默然去。
蓋以刀插腹等術,為障眼法,老僕知其暗號,故作是勢,以使之去也。
奮身穿圓隙 韓漣,字石塘,嘉、道間之錢塘諸生也。
某歲孟春,登吳山,見有以竹筐試幻術者。
竹筐八棱,每棱向內置利刃,中有圓隙僅尺許,置案上,以兩人扶立之,一人袒裼奮身穿圓隙而過者三,觀者危慄,而其人遊行自若也。
口技 口技為百戲之一種,或謂之曰口戲,能同時為各種音響或數人聲口,及鳥獸叫喚,以悅座客。
俗謂之隔壁戲,又曰肖聲,曰相聲,曰象聲,曰像聲。
蓋以八仙桌橫擺,圍以布幔,一人藏於中,惟有扇子一把,木闆一塊,聞者初不料為一人所作也。
京師有象聲戲 順治時,京師有為象聲之戲者,其人以尺木來,隔屏聽之,一音乍發,眾響漸臻。
時方開市,則廛主啟門,估人評物,街巷談議,牙儈喧呶,至墟散而息。
或為行圍,則軍帥號召,校卒傳呼,弓鳴馬嘶,鳥啼獸嘯,至獵罷而止。
自一聲兩聲以及千百聲,喧豗雜沓,四座神搖。
忽聞尺木拍案,空堂寂如,展屏視之,一人一幾而已。
郭貓兒善口技 揚州有郭貓兒者,善口技。
嘗於席右設圍屏,不置燈燭,郭坐屏後。
主客靜聽,久之無聲。
俄聞二人途中相遇,揖敘寒喧,其聲一老一少,老者拉少者至家飲酒,投瓊藏鉤,備極款洽。
少者以醉辭,老者復力勸數甌,遂踉蹌出門,彼此謝別,主人閉門。
少者履聲蹣跚,約可二裡許,醉仆於途。
忽有一人過而蹴之,扶起,乃其相識者也,遂掖之至家。
而街柵已閉,呼司柵者。
一犬迎吠,頃之,數犬皆吠,又頃益多,犬之老者、小者、遠者、近者、哮者同聲而吠,一一可辨。
司柵者出啟柵。
無何,至醉者之家,則又誤叩江西人之門,驚起,知其誤也,則作江西鄉音以詈之,群犬又數吠.比至,則其妻應聲出,送者鄭重而別.妻扶之登牀,醉者索茶,妻烹茶至,則已大鼾,鼻息如雷矣.妻詈其夫,唧唧不休.頃之,妻亦熟寢,兩人鼾聲如出一口.忽聞夜半牛鳴矣.夫起大吐,呼妻索茶作囈語,夫復睡,妻起便旋納履,則夫已吐穢其中,妻怒罵久之,遂易履而起.此時群雞亂鳴,其聲之種種各別,亦如犬吠也.少選,其父來,呼其子曰:「天將明,可以宰豬矣.」始知其為屠門也.其子起,至豬圈飼豬,則聞群豬爭食聲,嚃食聲,其父燒湯聲,進火傾水聲.其子遂縛一豬,豬被縛聲,磨刀聲,殺豬聲,豬被殺聲,出血聲,燖剝聲,歷歷不爽也.父謂子曰:「天已明,可賣矣.」少選,聞肉上案聲,即聞有買賣數錢聲,有買豬首者,有買腹贓者,有買肉者.正在紛紛爭鬧間,砉然一聲,四座俱寂. 口技演夫婦度歲事 有習口技者,攜一扇一尺,入空屋中,始為夫婦談度歲事,喃喃細語。
繼而夫持錢如市,與店夥論價低昂,較斤兩。
歸而叩門,喚婦烹飪,一一作交代。
若洗竈,若汲水,若燃火,若盛物,若擺桌祭祀。
俄而有索債人來,先甘言乞緩期,而索店賬者,收會資者,借當物者,或男或女,喧擠一室。
初則辯論,漸至口角,終且鬬毆。
其中有擊桌聲,碎碗聲,狗吠聲,小兒啼哭聲,鄰人勸解聲,門外爆竹聲,聲聲各肖,不可端倪。
眾方傾耳凝聽,而尺木一聲,萬響俱寂。
賣口技者要客肅聽 有賣口技者,佚其姓氏,衣敗絮,履脫底,嘗手持撫夬往來於松江。
松江某紳宴會無所樂,客請以口技進,紳欣然,則默默無對,木立於旁。
紳仰首笑曰:「客能乎?」曰:「能也。
」曰:「客何能?」曰:「無能也。
」紳一笑置之,命盡奏其所能。
賣技者乃揖眾客曰:「吾技雖賤,然不凝神肅聽,則請毋奏之為愈也。
」一座諾之。
賣技者趨入幃,撫夬一下,闔室寂然。
忽聞巨獅出谷聲,哀啼病呼聲,村下羣犬驚惶聲,獅默然喘息聲,犬奔走亂吠聲,獅驚吼聲,逃循聲,犬奮追聲,村人旁觀鳴掌呼笑聲。
至此又撫一夬,則諸聲寂然,賣技者啟幃出矣。
周德新善口技 周德新為長洲褚人穫之師,善口技。
嘗於屏後演兵操,自撫軍初下教場放礮,至比試武藝,殺倭獻俘,放礮起身,各人聲音無不酷肖。
陸瑞白能口戲 陸瑞白能口戲,善作釘碗聲及羣豬奪食聲,又善作僧道水陸道場鈸聲,且有大鐃、小鐃,雜以鑼鼓,無不合節。
陳金方善口技 凡燕、趙、吳、越、楚、粵各地之語言,善口技者皆能之。
宣統辛亥上巳,金奇中僑滬,曾招一口操江陰語曰陳金方者,至寓廬演之。
演時,俄而為馬嘶,俄而為牛鳴,俄而為羊叫,俄而為犬吠,俄而為豕啼,而禽鳥昆蟲之聲,時亦雜出於其間,且人類之喜怒哀樂,畢集於是。
及撤幃,則其人出矣。
金方言在滬業此者,有十六人,知其姓名者,為天津魏老二、周福保,濟南鬥金標,兗州陳老二、陳老三,揚州吳小弟、徐老鳳,杭州方壽山。
畫眉楊 京師有楊姓善作口技者,能為百鳥音,其效畫眉也,尤酷似,人皆以畫眉楊呼之.禮親王嘗聞其作鸚鵡呼茶聲,宛如嬌女窺窗,又聞其作鸞鳳翺翔,戛戛和鳴,如聞在天際者.至於午夜寒雞,孤 蟋蟀,亦無不酷似.一日作黃鳥聲,如睍睆於綠樹濃陰中,韓孝廉崧觸其思鄉之感,因之泣下. 百鳥張 光緒庚寅五月,嘉善夏曉巖寓京師,招集同人至十剎海,作文酒之會。
其地多樹,為百鳥所翔集,座客方聞鳥聲而樂之。
酒半,有善口戲者前席,言願奏薄技,許之。
則立於窗外,效鳥鳴,雌雄大小之聲無不肖,與樹間之鳥相應答。
及畢,詢其姓名,則曰:「姓張,人以我能作百鳥之聲,皆呼曰百鳥張。
」 山右客善煙戲 煙戲,以吸旱煙之煙為之也。
乾、嘉間,吳林塘廣文在京,其同年為設五旬壽宴。
吳居太平會館,賀客盈門,至暮,設筵,幾三百座。
時紀孝廉汝佶年最稚,而興最豪。
有阿其尊人文達公善諧謔者,且以難孝廉。
孝廉談笑風生,一座捧腹。
由是滿浮大白,請同座各獻所能,以為林塘壽。
時有山右客某擅煙戲之術,本售技於燕、趙間,特挺身自薦,命其僕以煙筒進。
其筒長徑尺,而口特宏大,能容四兩有餘,爇火吸之,且吸且噓,若不見其煙之出入者。
少頃,索苦茗一盞,飲訖,即張口出煙一團,倏化為二鶴,盤旋空際,約數十往返。
俄聞喉間有聲,惟水雲一庭而已。
細視雲鱗中,皆寸許小鶴,漸舞漸大,漸離漸合,又漸聚為二鶴。
未幾,客手一招,鶴入其口而滅。
眾復請之,客張口出朵雲,中有層樓峭閣,大如指尖,然朱闌碧檻,隱約可見。
末復於雲山縹緲間,現出「海屋添籌」四字,稍稍化去。
眾意猶未愜,尚有後請,客訂以明日。
至明日,則室邇人遠矣。
或問客為何如人,吳懵然,疑賀友所邀者,殆亦雲遊中之奇人也。
癯叟善煙戲 劉文恭公生辰,有巨公薦一術者,雲善煙戲,呼至,一癯叟也。
出煙管尺許,煙鬥大逾盎盂,盛煙令滿,吸一時許,徐起,登高幾,吐之,水波浩淼,雲霧瀰漫。
俄而樓閣重重,森立水面,乘鸞跨鹿者紛集,一鶴銜籌,翔舞空際,為海屋添籌之戲。
吐畢下幾,煙凝結,半日始散。
僧善煙戲 道光季年,嘉興市上至一僧,向煙肆募煙,出其煙具,略同於術人所吸者。
吸畢,徐徐吐出,盤旋空際,歷時乃散。
旁有一漕艘旗丁,方吸煙,俟其畢,笑語僧曰:「吾少亦習此。
」即吐圈無數,連吸連吐,箇箇皆圓,徐出濃煙一縷,直穿圈中,纍纍相屬,如青蚨之在貫也。
手技 手技之種類不一,有能拄物於鼻者,每入市,隨手舉物,如桌椅,則仰承其足,如刀斧,則豎置以柄。
尤奇者,取一秤,繫錘於顛,而植其末於鼻。
又取稻草,摘取其末尺許,揉之極熟,而又捋之使直,縛二十錢於杪,而以其末豎置鼻尖,皆橫出於外,不失墜也。
罎子王弄罎 光緒庚子春正月,京師雜耍館有王某獻技,運酒罎如氣球,其名為罎子王。
家居麻線胡同,身偉露頂,衣短衣。
以一大紹興酒罎厚寸許者,置臺上,刮磨光潤,畫以金龍五色雲,以鐵器扣其四周,聲琅琅然,蓋恐人疑其非陶器也。
手提而弄之,中錚錚作響,蓋置銅鐵等絲於內也。
始則兩手互擲互承,如轆轤轉於兩臂兩肩及背,繼則或作騎馬勢,而擲罎出跨上,摩背躍過頂,承以額,硜然有聲,人鹹慮其腦裂,而彼恬然也。
罎立於額,不以手扶,屢點其首,則罎盤旋轉於額,或正立,或倒立,或豎轉,或橫轉,罎中銅鐵絲聲與罎額相擊撞聲,錚錚硜硜,應弦合節。
俄以首努力一點,則罎上擊屋梁,聽其下墜於地,地為震動,而罎不少損,則又取弄如前。
復上出,仍承之以額,而或承罎口之邊,或承罎底之邊,如刀下斫其首,而不知痛。
手叉腰,罎欹附於額,繞場行數十周,且揖且跽,且稽首,且起立,且下臥,且轉輾反側,而罎如有所繫,雖作搖搖欲墜狀,而仍不墜也。
復努之上及屋,或承以一指,或啣以口,如是者數四往復,則坐而少休,氣不喘,色不變也。
乃復運之以一臂,繞臂轉如風輪,見罎不見臂也。
繼復運以兩臂,左右齊轉,則如有兩罎分繞兩臂者,而不擊撞,亦仍一罎也。
次運以指,亦如之,次則且運且劈之,聞空中作裂瓦破甑聲,視罎,忽若左右分作兩半者,忽若上下分作兩截者,忽張手揸罎腹而擎之,若罎有柄者,忽握罎口而起,若罎有膠者,誠不可測也。
又徑以罎置於頂,而袖其兩手,如束縛。
始以頭努罎起,承以肩,左右努之,則左右跳擲。
次承以腰,以尻,左右努之,則左右跳擲。
次承以膝,亦如之。
次承以足背,左右踢之。
次承以大指,亦左右踢之。
復上出之,而次第下之。
繼乃上下飛騰,四面盤辟,不辨其是肩,是背,是腰,是尻,是膝,是足,第見滿身皆罎,滿臺皆罎。
始則猶見一人袖手轉側於罎陣中,繼則觀者滿眼皆罎,不復見人,觀者靡不咄咄稱奇。
方迷亂間,其人忽歘然仆地,仰臥,罎自屋梁下,擊其鼻。
羣大驚,而罎且兀立鼻尖。
復努立而起,忽倒豎,以兩足捧罎直立,以兩手履地,繞場而行,兩足復分,頂其左右罎,承擲如手弄。
良久,忽作虎跳,橫轉如車輪,而罎隨之。
忽翻觔鬥,起落如蚱蜢躍,而罎亦隨之。
復兩足踢罎上擊屋空中,罎與人俱如敗葉轉,罎忽著地,而兀立其上,向眾揖雲:「罎子王獻醜。
」 高蹺 高蹺,雙木續足之戲也。
此戲之起頗古,《列子》雲「宋有蘭子,以技幹宋元君,以雙枝長倍其身,屬其脛,並趨並馳」者是也。
後或謂之長趫,或謂之長蹻,或謂之高撬,或謂之踏蹺,今稱高蹺,蓋以足繫木竿上,跳舞作八仙狀也。
蹴踘 蹴踘,遊戲之事。
踘,亦作鞠,毛丸也,相傳起於黃帝之時,分左右曹以踢之。
陳迦陵檢討其年有《詠美人蹴踘》詞,調寄《拋球樂》,詞雲:「聞道凝妝多暇,蟬髩嬌嫭,勻面纔了,緪額初竟,纖纖眉嫵,蘸畫轂翠羽低飛,壘香闊紅襟新乳,正好作劇尋歡,小疊魚箋,遍約嬉春女。
向煖日紅樓,商量細數,氤氳粉澤,喧闐笑語。
算白打鞦韆和格五,總然無意緒。
且水晶簾畔,斜穿鞠域,相邀同去。
此際綽約輕盈,嬌花百朵,瓊枝一樹。
寶釵鬆,羅襪小,爭漾絳綃窮袴。
玉醉花欹,吹亂紅巾幾縷。
一泓香雪,臨風慢舞,髣髴似滾瓊閨絮。
更香球將墜,最憐小玉多能,旁襯淩波微步。
漸蹴罷春憨扶髩影,嬌喘渾無語,小換輕容,滿身紅雨。
」 戲球 臺灣番人以藤絲編製為球,大如瓜,輕如綿,畫以五彩,每風日清朗,會社眾為蹋踘之戲。
先以手送於空中,眾番各執長竿,以尖託之,落而復起,如弄丸戲彈,以失墜者為負,罰以酒。
足球 足球,與蹴鞠相類,蓋效西法也,宣統時盛行之。
其質料為印度橡皮或塗橡皮膠之帆布,鼓氣令滿,外裹以皮囊,圓徑約八九寸。
遊戲時,人分兩組,偕入長三百三十尺闊百六十尺之廣場。
場之兩端,各立長十八尺闊六尺之木架為門,以球能踢入對面之門者為勝。
黃仲則觀虎戲 以虎為戲,乾隆時已有之,不僅西人有此技也.黃仲則嘗觀之而作詩曰《圈虎行》,詩曰:「都門歲首陳百技,魚龍怪獸罕不備.何物市上遊手兒,役使山君作兒戲.初舁虎圈來廣場,傾城觀者如堵牆.四圍立柵牽虎出,毛拳耳戢氣不揚.先撩亮鬚虎猶帖,以棓卓地虎人立.人呼虎吼聲如雷,牙爪叢中奮身入.虎口呀開大如鬥,人轉從容探以手.更脫頭顱抵入口,以頭飼虎虎不受.虎舌舐人如舐(孛殳),忽按虎脊叱使行,虎便逡巡繞闌走,翻身踞地蹴凍塵。
渾身抖開花錦茵,盤回舞勢學胡旋。
【去】似張虎威實媚人,少焉仰臥若佯死。
投之以肉霍然起,觀者一笑爭醵錢。
人既得錢虎搖尾,仍驅入圈負以趨。
此間樂亦忘山居,依人虎任人頤使。
伴虎人皆虎唾餘,我觀此狀氣消沮。
嗟爾斑奴亦何苦,不能決蹯爾不智,不能破檻爾不武,此曹一生衣食汝。
彼豈有力如中賁,復似梁鴦能喜怒。
汝得殘餐究奚補,倀鬼羞顏亦更主。
舊山同伴倘相逢,笑爾行藏不如鼠。
」 馬戲 馬戲,古百戲名,馬舞之屬。
《鹽鐵論》雲:「馬戲鬬虎。
」《三國志?甄皇後傳》注:「後年八歲,外有立騎馬戲者,家人皆上閣視之,後獨不行。
」《夢華錄》雲:「駕登寶津樓,諸軍呈百戲,蓋先一人空手出馬,謂之引馬。
次一人磨旗出馬,謂之開道旗。
又一執旗挺立鞍上,謂之立馬。
或以身下馬,以手攀鞍而後上,謂之騗馬。
【騗俗借為誆騙字,古曰戲馬,《漢書》注稱為截馬之術,《西河詩話》謂之賣解。
】或手握定鐙袴,以身從後鞦往來,謂之跳馬。
忽以身離鞍,屈右腳掛馬騌,左腳在鐙,右手把騌,謂之獻鞍。
」又曰:「棄鬃背坐,或以兩手握鐙袴,以肩著鞍橋,雙腳直上,謂之倒立。
忽擲腳著地,倒拖順馬而走,復跳上馬,謂之拖馬。
或留左腳著鐙,右腳出鐙離鞍,橫身在鞍一邊,左手捉鞍,右手把鬃,存身直一腳順馬而走,謂之飛仙膊馬。
又存身拳曲在鞍一邊,謂之鐙裏存身,或右臂挾鞍,足著地順馬而走,謂之趕馬。
」凡此,皆與西洋之馬戲絕相似也。
陸古漁觀走馬 《鹿邑道中觀內人走馬歌》,錢塘陸古漁廣文夢熊作也,歌雲:「春來僕僕江北道,落花低拂裙腰草。
美人如玉嬌春風,絕技人誇身手好。
真源城外長堤邊,綠楊大道沙如綿。
紅妝騎馬試馬走,金鞿玉勒珊瑚鞭。
杏子衫輕宮袖小,雙分繡袴纖趺繞。
烏綾裹額斜插花,結束腰圍柳枝嫋。
初來調轡馳康莊,花驄蹀躞遊龍強。
周流已覺四蹄熟,一聲撥叱看騰驤。
匹練光中人不見,觀者如山色都變。
欹身附馬伏馬腹,翩若驚鴻低掣電。
翻身上馬立鞍橋,婕妤當熊馬更驕。
仙乎仙乎欲飛去,萬人助喝雷動搖。
花翻塵滾流光激,盤盡圍場漸收靮。
徐整雲鬟再束腰,一朵芙蓉紅欲滴。
別有美人馬上旋,橫陳玉體如小憐。
已驚跟絓忽倒立,摩空兩瓣淩波蓮。
殊姿異態難悉數,二美環旋纔接式。
姍姍仙骨漢宮初,飛燕何曾掌中舞。
從容下馬整華裙,繩戲竽緣技有餘。
試問隱娘、紅線輩,雙丸劍術將何如?」 文宗觀馬戲 鹹豐時,每至上元日,文宗輒於未申之交,駕至西廠,先陳八旗騗馬諸戲,有一足立鞍鐙而馳者,有兩足立馬背而馳者,有扳馬鞍步行而並馬馳者,有兩人對面馳來各在馬上騰身互換者,有甲騰出乙在馬上戴甲於首而馳者,曲盡馬上之奇。
日既夕,則樓前舞燈者三千人列隊焉,口唱《太平歌》,各執綵燈循環進止,各依其綴兆,一轉旋,則三千人排成一「太」字,再轉成「平」字,以次作「萬歲」字,又以次合成「太平萬歲」字,所謂太平萬歲字當中也。
舞罷,則煙火大發,其聲如雷霆,火光燭半空,但見千萬紅魚,奮迅跳躍於雲海之內也。
西人演馬戲 西人之至滬為馬戲者不常有,演時,大抵張廣幕為場,場形圓,中央為奏技處,觀者環坐四周。
場有奏樂處,鈴動樂作,演技者聯翩而出,騎術極精。
初用常法騎馬,循場而走,繼則立於馬背,旋以兩膝跪於馬背,且走且跳索,或令馬走方步。
其始馬首尚有韁,未幾,即盡去之。
或一人立於場中,舉鞭為號,馬即如法作種種遊戲。
又能馴伏獅虎及象等獸,驅使之,無異於驅馬。
且能倒立,以手代足而步行。
或跨一輪,上十數層之階級,或上懸空之梯,或步行於鐵絲之上,或以種種方法踏腳踏車。
最妙者為翻棍,其身手之快,直無異於飛鳥也。
猴戲 鳳陽韓七能弄猴。
凡弄猴者,僅畜一二。
七所畜多至十餘,凡猨狙玃父之屬,大小畢具,且不施羈勒。
每演劇,生旦凈醜,鳴鉦者,擊鼓者,奔走往來者,皆猴也,無一不備,而無一逃者。
他弄猴者多異之,叩其術,不得。
久之,乃知韓故癮君子也,每得猴,輒鎖緻榻前,陳芙蓉膏一盎,燈一具,高臥吸之。
猴既不能脫,躁躍久之,則亦登榻弄煙具。
韓即噴以煙,猴初驚卻,久而安之,則亦戲效人偃臥,就燈噓之,韓即教以燒吸之法。
不匝月,癮成,則解其鎖鍵,猝舉棒擊之,猴負痛奔逃。
頃之,癮發,則又自屋角下窺。
更誘之下,予以煙,雖更撻之,終不走矣,乃率以教演,帖如也。
犬能讀書 光緒時,台州人某蓄一犬,能讀書。
初教以人語,漸能了解,乃授以書。
始亦甚艱苦,閱十餘年,誨之弗倦,自琅琅上口矣。
於是攜之四方,令獻技為活。
犬居於籠,至演技時則出,犬乃拜手者再,如拱鼠然。
已而啟篋,取《禮記》一冊,讀《檀弓》篇,能不爽一字。
既又取《周易》出,讀《繫辭傳》,亦甚熟。
讀畢,仍入籠,某乃飼以麪包,食已即睡。
有人嘗親見之,謂此犬為黑色,為狀殊不異常犬,其讀書聲極嘹亮,惟發音時稍強硬,不能如人語之便捷。
然《檀弓》與《繫辭傳》皆贅牙佶屈,不易上口,而此犬竟能成誦也。
鼠戲 康熙時,王子巽在京師,曾見一人於長安市上賣鼠戲,背負一囊,中蓄小鼠十餘頭,每於稠人中,出小木架,置於肩,儼如戲樓狀,乃拍鼓闆,唱古雜劇。
歌聲甫動,則有鼠自囊中出,蒙假面,被小裝服,自背登樓,人立而舞,男女悲歡,悉合劇中關目。
躐嘴鳥演戲劇 嘉慶己卯秋,江寧市上有豢蠟嘴鳥以鬻技者。
鳥有六,其四自能開箱,啣面具,登小臺演劇。
其一能識字,取載明《百家姓》字之小紙牌,各書一字,散布席上,任意呼取某字,自能覓之,百不失一。
其一能鬬天九牌,可與三人合局作勝負。
金魚排隊 有畜金魚者,分紅白二種,貯於一缸,以紅白二旗引之。
先搖紅旗,則紅者隨旗往來遊溯,疾轉疾隨,緩轉緩隨。
旗收,則魚皆潛伏。
白亦如之。
再以二旗並豎,則紅白錯綜旋轉,前後間雜,有如走陣者然。
久之,以二旗分為二處,則紅者隨紅旗而仍為紅隊,白者隨白旗而仍歸白隊,是曰金魚排隊。
蛙戲 王子巽在都,曾見一人作劇於市,攜木盒,作格,凡十有二孔,每孔伏蛙,以細杖敲其首,輒哇然而鳴。
或與以金錢,則其人亂擊蛙頂,如拊雲鑼,宮商詞曲,悉了了可辨。
又有畜蛙為戲者,攜一木匣,中有一大蛙,及數小蛙。
開匣,則大者先出,小者隨之,大者居中外向,小者旁列。
大者鳴一聲,小者亦鳴一聲,大者鳴兩三聲,小者亦鳴兩三聲。
其後,大者疊鳴不已,小者亦然。
及畢,則仍如出時次序,自入匣中,謂之蛙教書。
袁子才幼時居杭州之葵巷,嘗見有售技者,身佩一布袋、兩竹筒,袋貯蝦蟆九,至市肆櫃上,演其法畢,索錢三文,即去,一名蝦蟆教書。
其法,設一小木椅,大者自袋躍出,坐其上,八小者亦躍出,環伺之,寂無聲。
其人喝曰:「教書。
」大者應聲曰:「閣閣。
」羣皆應曰:「閣閣。
」自此連曰「閣閣」,幾聒人耳。
其人曰:「止。
」即絕聲。
同治時,有人於市上出一小木匣,啟其蓋,出橫木一條,廣半尺餘,高寸許,下有四足,橫列於櫃。
向匣中喌喌而聲,倏有一蝦蟆躍出,以前兩足按橫木上,面南而躍,即有小蛙十餘,一一躍出,依次以兩足據橫木,北面踞坐。
既定,其人取小拍闆擊一下,於是蝦蟆發聲一鳴,諸小蛙輒以次齊鳴。
旣而蝦蟆閣閣亂鳴,則小蛙亦閣閣鳴不已,久之,其人復擊拍闆一下,則蝦蟆止不復鳴,諸小蛙亦截然而止矣。
其人復喌喌呼之,蝦蟆仍躍入匣中,諸小蛙亦相隨而入。
蟻陣 袁子才嘗於少時在杭見蟻陣之戲,其法,張紅白二旗,各長尺許,乞人傾其筒,則有紅白蟻千許亂走櫃上。
乞人扇以紅旗,曰:「歸隊。
」紅蟻排作一行。
扇以白旗,曰:「歸隊。
」白蟻排作一行。
又以兩旗互扇,喝曰:「穿陣走。
」紅白蟻遂穿雜而行,左旋右轉,行不亂步。
行數匝,以筒接之,仍蠕蠕然入筒矣。
有售技於吳市者,曰蟻戰,截竹為二管,畜蟻二種,一紅一白。
將戲,則取紅白小紙旗二面,東西插於幾,取管,去其塞,分置兩旁,各向管口彈指數下,蟻隨出,其行自成行列,分趨,止於旗下,排列如陣。
其人復出一小黃旗,作指揮狀,羣蟻即紛紛齊進。
兩陣既接,舉足相撲,兩兩互角,盤旋進退,悉中節度。
久之,即有一羣返走擾亂,若奔潰者,其一羣爭進,行如飛,居然戰勝追奔也。
其人復舉黃旗麾之,勝者即返,以次入管,其一羣亦絡繹奔至,爭相入,不成列矣。
傀儡戲 傀儡,木偶戲也,本作窟礧子,亦雲魁礨子,作偶人以戲嬉舞歌,本喪家樂也。
漢末始用之於嘉會,而尤為齊後主高緯所好。
高麗亦有之。
今有大小二種,木偶大者長三四尺,小者長尺餘,被以文繡,口目能翕張,手足能舞蹈。
蓋其身有機棙,演時木偶出臺,人隱於幕中而牽之使動也。
唱曲道白,皆人為之,佐之以樂器。
影戲 影戲,與西人發明之影戲異,俗稱之曰羊皮戲者是也。
蓋以彩色繢畫羊皮為人,中有機捩,人執而牽之,則能動,進止動作,與生人無異。
演時夜設帳,張燈燭,隔帳望之。
其唱曲道白,則皆人為之也,而亦有樂器佐之。
電光影戲 活動影戲,為電光之作用,故曰電光影戲,亦稱活動寫真,為近年美人愛疊孫所發明。
其法於人物動作時,用照相鏡順序攝影,印於半透明之膠片中,片片相銜接,成為長條,用特製器械,以一定之速度移易之,由幻燈中現出,令其影像前後聯續,視之栩栩如生,畫片愈多,舉動之層次愈明。
愛疊孫又以留聲裝置其中,使聲音與動作相應,其精巧為益進。
光、宣間,我國人亦能仿為之矣。
光緒末,特簡大員赴歐美考察政治,端忠愍公方自西洋調查歸,攜有活動電影器一具,聞將以進呈內廷者。
先試演於私第,因光燄配合失當,轟然炸裂,斃多人,忠愍以送客得免,進呈之議遂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