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伎類
關燈
小
中
大
方技家有幹支歌訣
方技二字始於漢,其在唐時,醫蔔星相諸流皆入焉。
惟醫為正當之學科,實未可與蔔星相之迷惑社會者同日而語也。
方技家首重幹支,有歌訣紀之。
所謂十幹者,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十二支者,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方技家輒以之紀年月日。
而自命博雅之人,又喜用《爾雅》閼逢旃蒙及陬月、如月等字,意義晦塞,苦難記憶。
自有歌訣,頗為簡明。
一歌曰:「閼逢旃蒙甲乙并,柔兆丙兮強圉丁,著雍為戊屠維己,上章二字乃屬庚,辛曰重光壬玄黓,癸號昭陽十幹成。
」二歌曰:「困敦為子地支首,赤奮若兮厥維醜,攝提格則要推寅,單閼為卯義堪剖,執徐二字實辰龍,大荒落即巳蛇走,敦牂午兮協洽未,涒灘是申作噩酉,閹茂之與大淵獻,是維戌亥相居後。
」三歌曰:「月在甲兮乃雲畢,乙橘丙修義不失,在丁曰圉戊曰厲,在己曰則庚曰窒,辛塞壬終癸極名,《爾雅》月陽釋一一。
」又五言歌曰:「畢橘修圉厲,則窒塞終極,自甲數至癸,月陽《爾雅》釋。
」又紀月之歌曰:「正月為陬二月如,三月寎兮四為餘,五月厥維以臬號,六月由來號以且,七相八壯九為玄,十陽以下乃辜塗,正月得甲為畢陬,二得甲兮即畢如。
」 西藏有豫言家 歐美有一種人,專於事前豫蔔吉兇禍福,謂之豫言家。
我國術士亦有能言之者,惟或驗或不驗耳。
今西藏亦有之。
其人每託為神言,歲至拉薩,豫言年歲豐歉及其他未來事,達賴喇嘛以下須就而問之。
人民若令判斷一事,須酬金十太克,甚有多至藏幣一萬太克者。
紅教喇嘛之推算 藏曆,向由紅教喇嘛推算,凡是年所有各項吉兇,皆於曆後繪圖貼說,如內地《推背圖》之式。
藏人曾雲:前紅教喇嘛推定壬子鼠年藏中有刀兵之事,及康熙時藏中之亂,果為大軍平復,盡收其土。
又繪一樹,一人守之,其樹已枯朽,人則往雪地。
蓋以樹譬黃教,當自此不振,其人譬達賴,當永遠逃往外國也。
乾坤萬年歌 周太公望著《乾坤萬年歌》,其論本朝者雲:「十八孩兒跳出來,蒼生方得蘇危困。
【十八孩兒是李字,指李自成也。
跳,讀作逃,乃逃走也。
明崇禎甲申三月十七日,自成陷京師,思宗縊死煤山。
五月,大兵定京師,自成敗,梵九門城樓,挾明太子、二王西走,世祖遂定鼎於燕,可謂前遭危困者。
今則無事矣,故曰蒼生方得蘇危困也。
】相繼春秋二百餘,五湖雲擾又風顛。
」【二百餘,指本朝之國祚也。
】 馬前課 蜀漢諸葛亮有《馬前課》,每一課指一朝,白鶴山僧守元解釋之。
其論本朝者為第九課,○⊙○⊙⊙⊙,中上。
水月有主,古月為君。
十傳絕統,相敬若賓。
證曰:「陽陰陽,陰陰陰,在卦為晉。
」解曰:「水月有主,清也;古月,胡也。
」 推背圖 唐司天監袁天罡,李淳風撰《推背圖》,凡六十象,以卦分繫之.其論本朝者為第三十三象為丙申,【巽下兌上。
】大過。
讖曰:「黃河水清,氣順則治。
主客不分,地支無子。
」頌曰:「天長白瀑來,胡人氣不衰。
藩籬多撤去,稚子半可哀。
」此言世祖入關之徵,中有「順治」二字也。
又第三十四象為丁酉,??【巽下巽上。
】讖曰:「頭有髮,衣怕白。
太平時,王殺王。
」頌曰:「太平又見血花飛,五色章成裏外衣。
洪水滔天苗不秀,中原曾見夢全非。
」此言鹹、同粵寇事。
寇不薙髮,俗呼長毛。
所立國號,曰太平天國。
其酉不稱皇帝而稱天王,自餘亦皆稱王,天王為洪秀全。
而其時又有苗沛霖之亂也。
又第三十五象為戊戌,??【震下兌上。
】隨。
讖曰:「西方有人,足踏神京。
帝出不還,三台扶傾。
」頌曰:「黑雲黯黯自西來,帝子臨河築金臺。
南有兵戎北有火,中興曾見有奇才。
」此言光緒庚子,八國聯軍入京,德宗奉孝欽後西狩事也。
又第三十六象為己亥,??【乾下巽上。
】小畜。
讖曰:「纖纖女子,赤手禦敵。
不分禍福,燈光蔽日。
」頌曰:「雙拳旋轉乾坤,海內無端不靖。
母子不分先後,西望長安入覲。
」此言孝欽後臨朝,德宗不得行其志也。
又第三十七象為庚子,??【震下巽上。
】益。
讖曰:「漢水茫茫,不統繼統。
南北不分,和衷與共。
」頌曰:「水清終有竭,倒戈逢八月。
海內竟無王,半兇還半吉。
」此言宣統辛亥八月,武昌起事,國運告終,南北言和,帝遜位而共和成立也。
藏頭詩 唐李淳風之藏頭詩,以對太宗而作也。
其論本朝者,則曰:「天意如是。
斯時人皆得志,混世魔王出焉。
一馬常在地,弓長例成都,林易連水黑子去。
其時文士家中坐,武將不領人。
越數年,如喪國家,有八旗常在身之主出焉。
人皆口內生火,手上走馬,頭上生花,衣皆兩截。
」此言李闖、張獻忠之亂,世祖率領八旗將士入關,人皆口啣煙管,手有馬蹄袖,頭戴花翎,而行裝之衣,為馬褂與袍也。
梅花詩 宋邵康節有梅花詩,其論本朝者雲:「胡兒騎馬走長安,開闢中原海境寬。
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漢中看。
」此言世祖入關,定鼎燕京,後開海禁,與各國通商,有粵寇洪秀全之亂,而宣統辛亥八月十九日,黎元洪起義武昌也。
燒餅歌 明太祖在便殿,一日,食燒餅,方啖一口,內監忽報劉基進見,太祖以碗覆之,始召基入。
問之曰:「碗中何物?」基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
此食物也。
」開視,果然。
太祖乃問以天下後世之事,基歷歷言之。
其論明末而及本朝者,太祖則曰:「朕有六百年之國祚,足矣,尚望有半乎?天機難言,何不留錦囊一封,藏之於庫,急時有難,則開視之,可乎?」基曰:「臣亦有此意。
」遂歌曰:「九尺紅羅三尺刀,勸君任意自遊遨。
閹人尊貴不修武,惟有胡人二八秋。
臣封櫃內,俟後開時自驗。
桂花開放好英雄,拆缺長城盡孝忠。
【此指吳三桂出關請兵。
】周家天下有重復,摘盡李花枉勞功。
黃牛背上鴨頭綠,安享國家珍與粟。
雲蓋中秋迷去路,胡人依舊胡人毒。
反覆從來拆桂枝,【此指三桂歸順後復叛滅之。
】水浸月宮主上立。
【此拆清字。
】禾米一木併將去,二十三人八方居。
」太祖曰:「二十三人亂朕天下,八方安居否?」基曰:「臣萬死,不敢隱,至此,大明天下亡之久矣。
」太祖大驚,即問此人生何方,衣冠若何,國號為何,治天下何如。
基曰:「還是胡人二八秋,二八胡人二八憂。
二八牛郎二八月,二八姮娥配土牛。
」太祖曰:「自古胡人無百年之國運,乃此竟有二百餘年之運耶?」基曰:「雨水草頭真主出,【此拆滿字。
】赤頭童子皆流血。
倒置三元總纔說,須是川水頁台闕。
【此拆順治二字。
】十八年間水火奪,庸人不用水火臣。
【此拆康熙二字。
】此中自己用漢人,卦分氣數少三數,【此言聖祖在位六十一年。
】親上加親又配親。
」太祖曰:「胡人至此,用人水奪火滅,親上加親,莫非駙馬作亂乎?」基曰:「非也。
胡人英雄,水火既濟,安享太平,有位有勢,時值昇平,稱為盛世,氣數未減,還有後繼。
寶劍重磨又重磨,抄家滅族可奈何。
閹人社稷藏邪鬼,孝弟忠奸誅戮多。
李花結子正逢春,牛鳴二八倒插丁。
六十周甲多一甲,螺角倒吹也無聲。
點畫佳人絲自分,一止當年嗣失真。
【此拆雍正二字。
】泥鷄啼叫空無口,樹產靈枝枝缺魂。
朝臣乞來月無光,叩首各人口渺茫。
【此拆乾隆二字。
】一見生中相慶賀,逍遙周甲樂飢荒。
【此言高宗在位六十年。
】」太祖曰:「胡人至此敗亡否?」基曰:「未也。
雖然,治久生亂,值此困苦,民懷異心,然氣運未盡也。
廿歲力士開雙口,人又一心度短長。
【此拆嘉慶二字。
】時俺寺僧八千眾,火龍渡河熱難當。
叩首之時頭小兀,姮娥雖有月無光。
【此拆道光二字。
】太極殿前卦對卦,【此言鹹豐二字。
】添香禳鬥鬧朝堂。
金羊水猴飢荒歲,犬吠豬鳴淚兩行。
洞邊去水台用水,【此拆同治二字。
】方能復正舊朝綱。
火燒鼠牛猶自可,虎入泥窩無處藏。
草頭家上十口女,又抱孩兒作主張。
【此言孝欽後於同治、光緒時兩次臨朝也。
】二四八旗難蔽日,遼陽思念舊家鄉。
東拜鬥,西拜旗,南逐鹿,北逐獅。
分南分北分東西,偶逢異人在楚歸。
馬行萬裡尋安歇,殘害女中四木鷄。
六一人不識,山水倒相逢。
黃龍早喪赤城中,豬羊鷄犬九家空。
飢荒災害皆並至,一似豐登民物同。
得見金龍民心開,刀兵水火一齊來。
文錢鬥米無人糴,父死無人兄弟擡。
金龍絆馬半亂甲,二十八星問土人。
蓬頭幼女蓬頭嫁,揖讓新君讓舊君。
」太祖曰:「胡人至此敗亡否?」基曰:「手執剛刀九十九,殺盡胡人方罷休。
礮響火煙迷去路,遷南遷北六三秋。
可憐難渡雁門關,摘盡李花胡不還。
黃牛山下有一洞,【此言黃為金色,金屬辛,牛在幹支則為醜,一為劉坤一,洞為張之洞也。
】 黃蘖禪師詩 明黃蘖禪師有論本朝詩雲:「日月落時江海碧,青猿相遇判興亡。
八年運向滇黔盡,二九丹成金谷藏。
【此言順治。
】黑虎當頭運際康,四方戡定靜垂裳。
唐虞以後無斯盛,五五還兼六六長。
【此言康熙。
】有一真人出雍州,鶺鴒原上使人愁。
須知深刻非常法,白虎嗟逢歲一週。
【此言雍正。
】乾卦占來景運隆,一般六甲祖孫同。
外攘初度籌邊策,內禪無慚太古風。
【此言乾隆。
】赤龍受寵事堪嘉,那怕蓮池開白花。
二十五絃彈易盡,龍來龍去又逢蛇。
【此言嘉慶。
】白蛇當道漫騰光,宵旰勤勞一世忙。
不幸英雄來海上,望洋從此歎茫茫。
【此言道光。
】亥逐無訛二卦開,三三兩兩總堪哀。
東南萬裡紅巾擾,西北千羣白帽來。
【此言鹹豐。
】同心佐治運中興,南北烽煙一掃平。
一紀剛周陽一復,寒冰空自惕兢兢。
【此言同治。
】光芒閃閃見災星,統緒旁延信有憑。
秦晉一家仍鼎足,黃猿運厄力難勝。
用武時當白虎年,四方各自起烽煙。
九州又見三分定,七載仍留一線延。
紅鷄啼後鬼生愁,寶位紛爭半壁休。
幸有金鰲能戴主,旗分八面下秦州。
【以上言光緒。
】中興事業付麟兒,豕後牛前耀德儀。
繼統偏安三十六,坐看境外血如泥。
【此言宣統。
】」 哲布尊丹巴之言 世祖入關,哲布尊丹巴胡圖克圖來朝,世祖問異日事,答曰:「我身不缺,我國不滅。
」又問國祚,答曰:「十帝在位九帝囚,還有一帝在幽州。
」當時且以為二十傳也。
及德宗被囚瀛臺,宣統帝辭政,此讖始信。
「我身」二句,蓋宣統帝禦名下一字為「儀」,臣民固須敬避,惟當鐫刻書籍,於必不可避之「儀」字,則「我」字即缺末筆也。
李神仙豫知試題 山左有李神仙者,以技遊京師。
順治庚子鄉試,有兩生密詢試題,李笑曰:「公等皆道德仁義中人也,無庸問。
」題出,乃「志於道」全章,二人皆中式。
辛醜會試,又有以場題問者,李曰:「五後四可。
」後首題乃「知止而後有定」節,果有五「後」字。
二題「夫子之文章」一章,三題「易其田疇」二節,果有四「可」字。
水月老人論大蟲 水月老人,姓孫,名文,字文若,會稽人,明末諸生。
入國朝,隱於杭,所居為梅園,在艮山門外之百步塘。
老人性簡靜,一介不取,間為歌辭以自娛。
問其年,輒曰九十。
人以其髮盡禿,故呼之為僧。
順治初,範忠貞公承謨撫浙,老人固預知之。
蓋老人與其大父雅故,忠貞幼時,嘗撫其頂曰:「兒當建節吾土。
」至是,忠貞奉母命,物色而得之,屏騶從往謁,尋為出俸修塘。
時浙西多虎,老人輒語之曰:「山上大蟲任打,門內大蟲休惹。
」忠貞尋奉命督閩,瀕行,老人誡之曰:「耳後火發時,須有主意。
」門內蟲,閩也;耳後火,耿也,蓋指閩藩耿精忠也。
康熙甲寅,閩藩變作,忠貞死焉。
人遂以老人為能前知,爭趨之。
老人避去,不知所終。
土人乃改其居為水月庵,肖其像若僧,募僧奉之。
李道人能知未來事 乾隆甲午,有李道人者,自山東入京,人皆稱之為李半仙。
朱鼎延少宰詢其子應順天試得雋否,李書曰:「有田皆種玉,無馬不成龍。
」朱以為嘉兆。
及榜發,解首乃田種玉,而末名則馬成龍也。
梁尚書清標嘗邀之飲,同會六七人,請預道今夕事。
李即書片紙,寘燭檠下。
頃之,座客共話關壯繆出處。
俄有緻書與梁者,發示無一字,翻閱之,字在柬背。
李因取紙出視雲:「客所談者皆關公事。
有送柬者至,顛之倒之,大可笑也。
」眾皆拊掌者再。
蔡必昌知川楚之變 乾隆甲寅秋,蔡太守必昌守重慶。
一日,謁督部福文襄,文襄適征廓爾喀,因問此行休咎。
蔡曰:「此次蕆事必速,冥中僅造冊數月。
後不數年,川、楚間當有大刼,冥中已造冊數年,今尚未已。
」文襄詢以冊載姓名,蔡曰:「未來事不可預言。
此中首領,似即畢秋帆制府也。
」明年乙卯,果有楚苗之變,川、楚教匪繼之,頻年大亂,嘉慶甲子始平。
姚先生言休咎 道、鹹間,京師有姚先生者,以課徒為業,冬夏惟一衲,與人言休咎,輒應。
刑部司員如臯胡佛生喜談黃老術,聞姚名,往謁,願奉之為師。
姚言:「君等受恩深重,當使天下人民共登壽域,修煉之術,非士大夫所宜道。
」胡乃館姚於家,敬禮備至。
然姚所論皆儒家事,起居亦無異常人。
年餘,忽蹙額謂胡曰:「君部堂官阿公今夜欲見害,奈何?」胡問故,曰:「阿本天狐,世無知者。
三年前,餘於酒後誤洩其隱,坐是欲殺餘。
然餘善五雷正法,妖鬼皆不敢近,豈阿公所能害哉!彼無故動殺機,必自斃,三日內當有驗耳。
」胡明日閱邸鈔,知阿果請病假三日,乃神之。
至第二日,阿薨,胡乃長跪姚前曰:「先生果神人,願教我。
」姚曰:「吾非吝此術,願讖緯小數,學之無益,祇有害耳。
且人盡前知,則人盡看破世味,豈復有求名求利之人哉!」胡又叩長生術,姚曰:「自古談神仙者如恆河沙數,然費長房果在何處?洞天福地,既不使千百年一人知之,一人見之,則神仙日在煙雲杳渺之中,反不若塵世確有實在樂處。
人亦何苦甘擲此自在光陰,而向寂寞無聊之境,求杳渺無憑之仙哉?」胡服其論,轉叩治術。
姚曰:「治術具在所讀書中,君固無不知矣,何問焉!」又曰:「世局關乎大臣,今之操政柄者何人耶?君宜為自全計,勿更與俗浮沈也。
餘師見招,亦當從此逝矣。
」翌日,姚不知所往。
胡謀得河工差出京。
是年,果有粵寇之亂,京師米珠薪桂,有斷炊者,而胡幸有差,得不凍餒。
扶乩 術士以硃盤承沙,上置形如丁字之架,懸錐其端,左右以兩人扶之,焚符,神降,以決休咎,即書字於沙中,曰扶乩,與古俗蔔紫姑相類。
一曰扶箕,則以箕代盤也。
又有人謂之曰飛鸞或扶鸞者,其實飛鸞與扶乩本兩事,混而為一者誤。
飛鸞之耗費甚鉅,手續亦繁,先一年即摒擋種種,飛時亦須閱三四月始竣事。
新學家往往斥扶乩之術為迷信,其實精神作用,神與會合,自爾通靈,無足奇也。
初亦有文人弄筆,自託於女鬼仙靈,久之則亦不期然而然。
有《仙壇花雨》一書,多記降乩仙鬼唱和之作,《西青散記》亦多述其事。
陳朗生為乩仙 康熙時,有請乩於樅陽陶氏宅者,方縱筆,忽停。
訊之,曰:「陳朗生過門。
是人,狂生也,且俟其去。
」又一日,醉臥,鄰人請乩仙至,自書姓名,則陳朗生也。
朗生,名枋。
金聖歎為乩仙 金聖歎既死,山左有官署召仙,仙即聖歎,判一詩雲:「石頭城畔草芊芊,多少愚人城下眠。
惟有金生眠不得,雪霜堆裏聽啼鵑。
」聖歎前身為杭州昭慶寺僧,死後,朱眉方夢聖歎謂之曰:「吾前身乃僧也,常遊歡愛河中,故有是劫,今脫矣,當為鄧尉山神。
」 乩限韻賦詩 秦對巖宮諭家有乩仙,時吳伯成制軍興祚方宰無錫,一日,訪秦,知其召仙,必欲觀之,秦延之入。
時所請者,雲是李太白。
吳曰:「請賜一詩。
」乩判雲:「吳興祚,何不拜?」吳言:「詩工,固當拜。
」又判雲:「題來。
」適有一貓蹲於旁,吳指之,謂可詠此。
又判雲:「韻來。
」吳乃限九韭酒三韻以難之。
乩即書雲:「貓形似虎十八九,喫盡魚蝦不喫韭。
隻因捕鼠太猖狂,翻倒牀頭一壺酒。
」 彭定求奉乩仙 彭定求幼奉乩仙甚謹,父嚴禁之,終莫能奪。
練籙既久,遂能通神,廢乩運腕,不假思索。
始為詩文,繼為制藝,悉為佳構,棘闈獲雋,用此技也。
康熙丙辰,計偕入都。
吳大鵬與彭有舊,得其經義祕本,中有硃書「元君許我必中丙辰會狀」十字。
及禮闈榜發,與殿試傳臚,果皆第一。
乩示戊辰試題 康熙戊辰會試,舉子某求乩仙示題,乩書「不知」二字。
舉子再拜而言曰:「神仙豈有不知之理。
」乃大書曰:「不知不知又不知。
」眾大笑,以仙為無知也。
而是科題乃「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三節。
李奉河託乩伸冤 陝西糧鹽道祖允圖事乩仙甚謹,康熙丙子,以襄辦試事出闈,偶詢他事,乩忽書雲:「我乃延安府清澗縣受冤人李奉河也。
」問何以至此,則書「我隨仇生入場,污其卷而出」十一字。
祖潛訪其實,為之雪冤,適被召入京,未果。
乩示乙酉試題 康熙乙酉八月十日,有人於蘇州虎邱米仙樓請乩,問闈題。
乩判雲:「春秋之際,善惡分明。
」筆少停,遽問其子中式否,判雲:「數皆前定,風水成文。
【水風井也。
】」復問北闈題,判雲:「悶懨懨獨坐無聊,唱徹相思調。
隻為如玉人【言念君子,溫其如玉也。
】兒行遠道,強登高,停杯不飲,盼望佳音到。
」復問浙江題,判雲:「韻取十一真,啼出富春鳥。
」後知江南題「子謂子夏」一節,【春秋之際。
】「言前定」八句,「有為者辟若掘井」一節。
北題「吾嘗終日不食」一節,【故雲悶懨懨相思調也。
】「君子之道辟如行遠」一節,「禹惡旨酒」一節。
【停杯不飲也。
】浙題「觀過知仁」一節,「思脩身」六句,【皆十一真韻。
】「民事不可緩」一節。
【播穀,富春鳥也。
】 北濠聖堂乩判 康熙丁亥,有人於蘇州北濠聖堂請乩仙,仙判雲:「諸弟子刧到矣。
」眾失色。
又曰:「一輩不如一輩,天心難合人心。
積年罪孽禍相尋,水旱刀兵疾病。
」是年旱災,次年水災,以後旱澇不齊者五年。
己醜,誅蘇郡通海寇謀叛者百餘人。
而大荒之後,又有大疫。
一名鏈條瘟,一家有疾,家家纏染;一名癩團瘟,病者皆腹脹如鐵而死。
乩示甲午試題 康熙甲午鄉試,秀才某求乩示題,乩書「不可語」三字。
秀才苦求不已,乃書曰:「正在不可語上。
」眾愈不解,再求明示,乩書一「署」字。
再叩之,則不應。
已而題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一章。
乩示庚子試題 康熙庚子,晏斯盛發解,馮詠第二。
馮於未入場前請乩,問今科是何題,乩判雲:「首題好似主考樣,二題不在《四書》上,三題爾曉得也好,爾不曉得也好。
」初不能解。
是科兩主考為李之望、鄂爾奇,首題「禮雲禮雲,玉帛雲乎哉;樂雲樂雲,鐘鼓雲乎哉,」蓋禮樂與李、鄂音相似,故雲好似主考樣也。
次題「在彼無惡」四句,乃詩詞,故雲不在《四書》上。
三題「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即所謂爾曉得也好,爾不曉得也好也。
李敏達遇乩仙 李敏達公衞未遇時,遇乩仙,自稱零陽子,為判終身雲:「氣概文饒似,勳名衞國同。
欣然還一笑,擲筆在秋紅。
」旁小註曰:「秋紅,草名。
」當時無人能解。
後官直隸總督,方劾總河朱藻而薨,後人方悟朱者紅也,藻者草也。
乩答瓜子數 周蓼圃檢討在京,偶為扶乩戲,時供果中有西瓜子,或撮而問之,乩判曰:「三八之數。
」開掌,則二十四枚也。
復撮之以問,曰:「仍前數。
」數之,則三十八枚。
復撮少許問之,曰:「仍前數。
」數之,則十一枚。
繆煥遇乩仙 繆煥,蘇州人,年十六,入泮,遇乩仙,問科名,判雲:「六十登科。
」繆大恚,嫌其遲。
然年未三十,已登科,題乃「六十而耳順」也。
李玉鋐鍊筆錄 通州李玉鋐少時好鍊筆錄,一日,筆神於空中書曰:「敬我,我助汝科名。
」李再拜,祀以牲牢。
其後有文社之事,題下,則聽筆之所為。
尤能作擘窠大字,求者輒與。
李敬奉甚至,家事外事,咨之而行,靡不如意。
社中能文者每讀李作,歎其筆意大類錢吉士。
錢吉士者,明翰林錢憙也。
李私問筆神,答曰:「是也」。
自後裡中人來扶乩者,多以錢先生呼之。
筆神遇題跋落款,不書姓名,但書「藹藹幽人」四字。
李舉孝廉,成乾隆丙戌進士,筆神之力為多。
後官臬司,神助之決獄,郡中以為神。
李乞歸,神與俱。
李他出,其子方膺事神不敬,神怒,投書作別而去。
葉沃若降乩 楊樗園、朱棐園、毛靜山、吳翼堂皆拔貢生,在都,城冬杪,為扶鸞之戲。
忽降乩者自稱葉沃若,葉亦同年也,諸人訝其方壯健,未聞病逝,安得在此。
乩言今年某日卒於涇。
諸人疑信不能決,乩言:「君輩勿疑,猶記某年除日,在寧國學使署西園古梅下商某事否?」蓋棐園等在學使署閱文,交通之事,他人所不知者,於是信為真。
閱數日,製文設奠,為位以哭之。
未幾,聞扣門聲,則沃若披帷入矣。
諸人避席,問何相逼之甚。
沃若自謂計偕來京,方下車,為諸人緻信物。
因探懷出劄,諸人乃相視大笑,具言其事。
劉大櫆請乩 乾隆丙午,劉大櫆將入秋闈,先請乩,乩判雲:「壬子兩榜。
」劉不解,以為壬子非會試年,或有恩科也。
及丙午,中副榜;至壬子,則又中副榜焉。
張春和死於乩 乾隆時,武強有張春和者,拔貢生,年二十餘,美麗逾美婦人。
時出觀劇,舞臺上下,萬目睽睽,鹹注射之。
有時婦人圍繞以行,緻妨跬步,時人鹹目之為潘嶽、衞玠。
後以癖好扶乩,有乩仙二人,日過其齋,相與吟詠倡和。
其詩率為豔體,卷帙厚至盈尺。
乩仙之名,曰紅霞,曰碧霞,皆女仙也。
久之,不請自至。
每晨醒仰臥,注視梁上,則有雙翹纖妍,著紅錦繡履,自梁墮下。
俄又見雙股潔白如脂,不移時而全體畢現,笑面盈盈,暱就其榻。
積數年,卒患癆瘵死,好事者曰,春和仙去矣。
童二樹生而降乩 童二樹嘗晝寢,適其友扶乩於小羅浮齋,二樹降乩,題詩數章,有「小春人在小羅浮」等句。
友人大驚,急省其家,而二樹方欠伸起,言夢與諸公酬唱,述所作詩,與乩書不爽一字。
唐立之鍊筆錄 乾、嘉間,青浦有唐立之者,善帖括,雄視一邑。
後得鍊籙書,虔誦講習,謂鍊久,可以廢乩運腕,不假思索,成佳構。
以故晝夜寂齋處館,置諸事於度外。
一夕,演法,有鬼臨存,首大如輪,兩眸炯炯,屹立不少動。
驚起,踰垣以避,五內失守,自是不復循習。
鍊此者謂須虔祀文昌帝君,乃能靈應。
乩示浙江鄉試闈題 嘉慶丁卯浙江鄉試,有人以闈題叩乩,批雲:「內一大,外一大,解元文章四百字。
」及出題,乃「天何言哉」三句。
一大者,天也;內外者,題內題外也;四百字,則明指四時百物矣。
關羽示闈題 湖州荻港有純陽陽宮乩壇,道光癸卯浙江鄉試前,有人請乩,忽關羽降壇,羣羅拜,求示闈題。
乩書曰:「在白雲紅葉之間。
」眾皆未喻,復求明示。
又書曰:「吾不讀《春秋》。
」乩寂然。
羣謂不可解。
及入闈,題為「假我數年」二章,題前終於浮雲,後一章葉公問政。
葉讀攝,必加朱圈,而題中《易》、《書》、《詩》、《禮》皆備,惟闕《春秋》,始悟乩語之隱切也。
彭剛直扶箕 彭剛直幼時讀書於衡陽之石鼓書院,有蕭滿者,少負才氣,工為訟牘,然意在扶弱鋤強,非挾鄧思賢之術以牟利者也。
中年以後,乃大悔之,改而習道家言,善敕勒之術,且好扶箕。
其扶箕也,必與剛直俱。
滿僅能焚符召仙,而運筆於沙盤作字,則皆剛直為政。
其言乃剛直自以意為之,然往往曲中問者之意,剛直亦不知其所以然也。
久之,名頗著,有問休咎者,有以病求方者,幾無虛日。
衡陽有老吏,以其子婦病,求方。
剛直假箕筆作一詩雲:「無端惡疾到心頭,老米陳茶病即瘳。
持贈與君惟二味,會看病起下高樓。
」其人翌日來謝,果服老米陳茶而愈。
滿愈自信,剛直則以為偶中也。
時衡陽縣令金日聲,浙人也,有孫甫三齡,偶病,使醫治之,醫授以方而去。
如方具湯液以進,則其孫正熟睡,金之妻謂其子婦曰:「兒睡甚安,勿遽進藥。
」乃使傭媼置之飯甑之上,欲其勿冷也。
俄兒醒,命取藥,姑婦二人共飲兒。
兒啼,不欲飲,強灌之,不能盡,視盌底,濃厚如膏。
金妻咎其子婦曰:「我固命汝瀝取清汁,何乃如是!」其子婦訝曰:「曩已傾竹簁中,盡去其滓,豈猶未盡耶?」然不疑有他也。
俄而兒大啼,顏色驟變,手足揎蹙,殆不可堪。
疑為藥所誤,呼前醫詰之。
醫曰:「吾藥雖不中病,何遽至此!」取餘藥審視,驚曰:「是鴉片煙膏也,不可為矣。
」時道光中葉,鴉片煙猶未盛行,然官署中已多有之。
金之庖人素嗜此,是日,適以鴉片膏一盌蒸飯甑上,與兒之藥盌大小形製相同,媼倉卒誤取之也.金大怒,趣召庖人,欲予大杖.金妻曰:「無益也.宜為兒計.」偏召諸醫,醫束手.或言滿與剛直善扶箕,能為人求方,乃使使者二人持柬往.其一人至書院,剛直固在院中,使者緻命,剛直私計三歲嬰兒而飲鴉片煙膏一大盌,必無幸矣,辭不往.使旭固請,不獲已,乃曰:「然則當與蕭滿偕,今不知其人焉在,請與使者共求之.」剛直之意,以為滿未必即得,遷延一二時,兒必死,即無事矣.甫出書院大門而遇滿,不得不與俱.至縣署,則已設香案,陳箕盤,而金具公服鵠立以待矣.略述病狀,即請扶箕.滿焚符如常儀,金跪拜甚謹.剛直惶悚無以為計,手扶箕筆,不能成一字,但頻作旋轉之勢.金請苦益,姑連書「吾至矣」,書已,仍作旋轉之勢.滿見箕筆與常時異,亦自疑懼,左右顧望,汗出如漿.剛直愈窘,平日常用之藥,皆不能記,忽胸中驟得蓖 子三字.思蓖 子固藥名,然非常用之藥,不可輕投.展轉尋思,竟無他品.遂書「蓖 子」三字於盤.金又請曰:「既蒙賜藥,敢問當用幾許?」又大書「一兩」二字,剛直亦不能作主也.金乃命人延二人至便坐小憩,且具食焉.食未竟,金出謝曰:「兒飲藥大吐,毒盡出,今無害矣.仙人之賜也,二君之力也.」 一日,剛直在書院中作文,而滿至,大呼曰:「速助我,不然,敗矣。
」問何事,則其時衡陽縣城中有書肆曰集賢者,其主婦為妖所憑,延滿施敕勒之術,大為所窘,飛一石至,幾碎其顱,故欲與剛直俱往扶箕也。
剛直私念扶箕偽耳,安足驅妖,不欲往。
而滿固強之,乃與俱,然實非其志也,故行甚遲。
中途,滿與言此婦居樓上,輒從窗中飛石擊人,肆中書籍皆為所毀,餘物亦無完者。
一月以來,人莫敢往,往輒為所困。
言未已,剛直大怒曰:「青天白日而魑魅橫行如此,我必往除之。
」奔而往。
滿自後呼之,曰:「止,止,吾尚有言。
」問何言,曰:「兩人偕往,氣稍壯耳。
」剛直愈怒曰:「吾何畏之有!」徑叩書肆之門。
門啟,突入,主人問姓名,不告,曰:「來驅妖耳。
」即脫帽露頂,望樓上而呼曰:「妖能飛石擊人,何不敲吾頭。
若不能者,吾且登樓,赫汝軀,拉汝幹。
」樓上竟寂然。
連呼不已,而滿至,見之,喜曰:「有勝矣,速登樓!」乃與俱登。
婦在帳中,力持其帳不釋。
剛直呼其夫曰:「劈之!」帳既啟,而婦遽引衾自蒙其頭。
滿即取清水一甌,畫符其中,使其夫啟衾而灌之。
婦飲符水,略不牴牾。
滿曰:「飲此,神識當稍清矣,吾儕且扶箕。
」剛直則假箕筆為處一方,略用丹砂鎮心、茯苓安神之品,授其夫,曰:「以此療爾婦。
」遂與滿俱出。
越日詢之,婦愈矣。
張忠武降乩 粵寇陷江寧,順流而下,勢若建瓴。
蘇、杭為東南財賦之區,久欲圖之,所以不能飛越者,賴有向忠武公榮一軍為之屏蔽。
忠武薨,張忠武公國樑繼之,尋以餉缺兵潰,殉難丹陽,吳越因而不守。
後有在師山扶鸞者,三更後,乩忽大動,作二十八字雲:「轉餉徵兵不自由,甘將一死主恩酬。
至今遺恨難消歇,十裡牌前水不流。
」眾知為張忠武降壇,叩問從何處來,乩判雲:「偕向忠武閱海過此。
」敂居天上何職,雲掌兵曹。
陳子莊問乩 道光戊子鄉試,海寧陳子莊直牧其元時年十七,闈前,偕二三友人遊西湖,至蘇公祠,見有士子在內扶乩,入觀之,其仙則呂祖也,方叩以科名事。
仙答以儷語,語在可解不可解之間,陳固不之信也。
第見人皆肅恭緻問,姑長揖問之。
乩忽奮筆大書曰:「爾,甲子舉人也。
」戊子距甲子三十六年,眾皆視陳而笑,陳亦笑而出,曰:「不靈。
」乩復書曰:「至期自知。
」眾追而告陳,陳又一笑置之。
然自是,屢躓秋闈矣。
同治甲子,陳年五十三矣,時在寧波總辦釐局。
浙之粵寇甫退,尚未開科,陳偶憶乩語,輒笑其誕。
至冬,左文襄公宗棠薦舉浙江人才,以陳魚門、丁松生及陳應詔。
奉旨,以直隸州知州發往江西補用。
次年乙醜,陳需次江蘇,聞浙江補行鄉試,忽憶乩言,乃請於撫軍,回籍應試。
比至浙,則格於例,不能入闈,廢然而返,復笑乩言之誕。
丙寅春,奉檄總辦天津海運,謁劉崧巖中丞,座客有言乩仙不可信者,陳因述甲子舉人一說以證之。
劉沈思良久,忽曰:「如子所言,乩固可信矣。
子非為甲子年所薦舉之人才乎?明明道是甲子舉人,何尚不悟乎?」陳聞是論,不覺恍然。
華若汀扶鸞 金匱華若汀太守蘅芳在滬時,偶扶鸞,下語不及禍福,但以甲乙設喻,描繪物情,多涵哲理,而歸宿於虛無。
因彙成卷帙,題曰《紫鸞僊語》,蓋寓言也。
嘗刊行之,後佚。
鸞樓 光緒甲辰夏,某邑設飛鸞壇於某會館,建鸞樓。
時湘、楚、豫、蜀來者二三千人,均茹素誦經,壹志祝神之降臨。
一日,神忽示以期,壇員遂各備香楮及屏幅聯對,然非壇員,亦有進紙索神筆者。
及期,磨濃墨斛許,具新穎一束,製紙鸞一頭,排列樓上,四圍以紅縧架素紙,燒燭焚檀,光焰奪人。
佈置畢,遂閉樓門。
亡何而聞空際有笙簫聲,於是僉持香伏氈毹,震恐屏息。
微聞樓上履聲槖槖,久之悄然,始啟關入。
則前所架素紙,墨瀋塗鴉,綠痕欲滴。
字體皆無骨格,而得之者乃皆奉為金科玉律也。
周文逸扶乩 周文逸,陝之縣令也。
久供差於藩署,苦不得一邑以自効,頗鬱鬱。
一日,至王姓家扶乩以蔔之。
是日臨壇者為呂純陽,詢何事,周以實告。
乩忽大書曰:「五更殘月過褒城。
【陝西有褒城縣。
】」周喜曰:「餘其為褒城令乎?」或曰:「子不久必有好消息。
但雲過褒城,非褒城也。
」時在正月杪,俄而過端午矣,沔縣缺出,藩司即以周承乏。
沔與褒毗連,由省至沔,必道出褒城。
周抵任,正五月末也。
巫降神 巫有降神之術,嘗以之為人治疾病,覓失物。
有延之者,輒紅巾裹頭而至,從以侍者二。
入門,即踞高座,披髮瞪視。
未幾而回袖作舞,侍者亟挾持之,乃以刀刮舌使破,噴血書符以焚之。
至是而神降,有所問,即答,聲甚微,侍者為達之。
語畢而更以舌血作符,焚之於室隅。
若治疾,則又焚之於淨水中,使飲。
久之而安坐如常人,則神去矣。
巫頂神 京津女巫自稱頂神,以看香頭為人治病,人稱曰姑娘子。
鄉愚無識,偶有疾病,輒召姑娘子往療之。
姑娘子至,即爇香於爐,口喃喃作囈語。
俄而所頂之神下降,或稱白老太太,或稱黃少奶奶,或謂胡七姑姑,所立名稱,大抵婦女為多,故婦人易被蠱惑。
至叩以神為何許人,則曰白者刺蝟,黃者鼬鼠,胡者狐狸,更有柳氏者,蛇也,灰氏者,鼠也。
胡、黃、白、柳、灰,京津人呼為五大家。
其治病之法,或給藥丸,或施聖水。
病愈,則居功;不愈,則諉為命盡,人不得非難之也。
惟醫為正當之學科,實未可與蔔星相之迷惑社會者同日而語也。
方技家首重幹支,有歌訣紀之。
所謂十幹者,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十二支者,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方技家輒以之紀年月日。
而自命博雅之人,又喜用《爾雅》閼逢旃蒙及陬月、如月等字,意義晦塞,苦難記憶。
自有歌訣,頗為簡明。
一歌曰:「閼逢旃蒙甲乙并,柔兆丙兮強圉丁,著雍為戊屠維己,上章二字乃屬庚,辛曰重光壬玄黓,癸號昭陽十幹成。
」二歌曰:「困敦為子地支首,赤奮若兮厥維醜,攝提格則要推寅,單閼為卯義堪剖,執徐二字實辰龍,大荒落即巳蛇走,敦牂午兮協洽未,涒灘是申作噩酉,閹茂之與大淵獻,是維戌亥相居後。
」三歌曰:「月在甲兮乃雲畢,乙橘丙修義不失,在丁曰圉戊曰厲,在己曰則庚曰窒,辛塞壬終癸極名,《爾雅》月陽釋一一。
」又五言歌曰:「畢橘修圉厲,則窒塞終極,自甲數至癸,月陽《爾雅》釋。
」又紀月之歌曰:「正月為陬二月如,三月寎兮四為餘,五月厥維以臬號,六月由來號以且,七相八壯九為玄,十陽以下乃辜塗,正月得甲為畢陬,二得甲兮即畢如。
」 西藏有豫言家 歐美有一種人,專於事前豫蔔吉兇禍福,謂之豫言家。
我國術士亦有能言之者,惟或驗或不驗耳。
今西藏亦有之。
其人每託為神言,歲至拉薩,豫言年歲豐歉及其他未來事,達賴喇嘛以下須就而問之。
人民若令判斷一事,須酬金十太克,甚有多至藏幣一萬太克者。
紅教喇嘛之推算 藏曆,向由紅教喇嘛推算,凡是年所有各項吉兇,皆於曆後繪圖貼說,如內地《推背圖》之式。
藏人曾雲:前紅教喇嘛推定壬子鼠年藏中有刀兵之事,及康熙時藏中之亂,果為大軍平復,盡收其土。
又繪一樹,一人守之,其樹已枯朽,人則往雪地。
蓋以樹譬黃教,當自此不振,其人譬達賴,當永遠逃往外國也。
乾坤萬年歌 周太公望著《乾坤萬年歌》,其論本朝者雲:「十八孩兒跳出來,蒼生方得蘇危困。
【十八孩兒是李字,指李自成也。
跳,讀作逃,乃逃走也。
明崇禎甲申三月十七日,自成陷京師,思宗縊死煤山。
五月,大兵定京師,自成敗,梵九門城樓,挾明太子、二王西走,世祖遂定鼎於燕,可謂前遭危困者。
今則無事矣,故曰蒼生方得蘇危困也。
】相繼春秋二百餘,五湖雲擾又風顛。
」【二百餘,指本朝之國祚也。
】 馬前課 蜀漢諸葛亮有《馬前課》,每一課指一朝,白鶴山僧守元解釋之。
其論本朝者為第九課,○⊙○⊙⊙⊙,中上。
水月有主,古月為君。
十傳絕統,相敬若賓。
證曰:「陽陰陽,陰陰陰,在卦為晉。
」解曰:「水月有主,清也;古月,胡也。
」 推背圖 唐司天監袁天罡,李淳風撰《推背圖》,凡六十象,以卦分繫之.其論本朝者為第三十三象為丙申,【巽下兌上。
】大過。
讖曰:「黃河水清,氣順則治。
主客不分,地支無子。
」頌曰:「天長白瀑來,胡人氣不衰。
藩籬多撤去,稚子半可哀。
」此言世祖入關之徵,中有「順治」二字也。
又第三十四象為丁酉,??【巽下巽上。
】讖曰:「頭有髮,衣怕白。
太平時,王殺王。
」頌曰:「太平又見血花飛,五色章成裏外衣。
洪水滔天苗不秀,中原曾見夢全非。
」此言鹹、同粵寇事。
寇不薙髮,俗呼長毛。
所立國號,曰太平天國。
其酉不稱皇帝而稱天王,自餘亦皆稱王,天王為洪秀全。
而其時又有苗沛霖之亂也。
又第三十五象為戊戌,??【震下兌上。
】隨。
讖曰:「西方有人,足踏神京。
帝出不還,三台扶傾。
」頌曰:「黑雲黯黯自西來,帝子臨河築金臺。
南有兵戎北有火,中興曾見有奇才。
」此言光緒庚子,八國聯軍入京,德宗奉孝欽後西狩事也。
又第三十六象為己亥,??【乾下巽上。
】小畜。
讖曰:「纖纖女子,赤手禦敵。
不分禍福,燈光蔽日。
」頌曰:「雙拳旋轉乾坤,海內無端不靖。
母子不分先後,西望長安入覲。
」此言孝欽後臨朝,德宗不得行其志也。
又第三十七象為庚子,??【震下巽上。
】益。
讖曰:「漢水茫茫,不統繼統。
南北不分,和衷與共。
」頌曰:「水清終有竭,倒戈逢八月。
海內竟無王,半兇還半吉。
」此言宣統辛亥八月,武昌起事,國運告終,南北言和,帝遜位而共和成立也。
藏頭詩 唐李淳風之藏頭詩,以對太宗而作也。
其論本朝者,則曰:「天意如是。
斯時人皆得志,混世魔王出焉。
一馬常在地,弓長例成都,林易連水黑子去。
其時文士家中坐,武將不領人。
越數年,如喪國家,有八旗常在身之主出焉。
人皆口內生火,手上走馬,頭上生花,衣皆兩截。
」此言李闖、張獻忠之亂,世祖率領八旗將士入關,人皆口啣煙管,手有馬蹄袖,頭戴花翎,而行裝之衣,為馬褂與袍也。
梅花詩 宋邵康節有梅花詩,其論本朝者雲:「胡兒騎馬走長安,開闢中原海境寬。
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漢中看。
」此言世祖入關,定鼎燕京,後開海禁,與各國通商,有粵寇洪秀全之亂,而宣統辛亥八月十九日,黎元洪起義武昌也。
燒餅歌 明太祖在便殿,一日,食燒餅,方啖一口,內監忽報劉基進見,太祖以碗覆之,始召基入。
問之曰:「碗中何物?」基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
此食物也。
」開視,果然。
太祖乃問以天下後世之事,基歷歷言之。
其論明末而及本朝者,太祖則曰:「朕有六百年之國祚,足矣,尚望有半乎?天機難言,何不留錦囊一封,藏之於庫,急時有難,則開視之,可乎?」基曰:「臣亦有此意。
」遂歌曰:「九尺紅羅三尺刀,勸君任意自遊遨。
閹人尊貴不修武,惟有胡人二八秋。
臣封櫃內,俟後開時自驗。
桂花開放好英雄,拆缺長城盡孝忠。
【此指吳三桂出關請兵。
】周家天下有重復,摘盡李花枉勞功。
黃牛背上鴨頭綠,安享國家珍與粟。
雲蓋中秋迷去路,胡人依舊胡人毒。
反覆從來拆桂枝,【此指三桂歸順後復叛滅之。
】水浸月宮主上立。
【此拆清字。
】禾米一木併將去,二十三人八方居。
」太祖曰:「二十三人亂朕天下,八方安居否?」基曰:「臣萬死,不敢隱,至此,大明天下亡之久矣。
」太祖大驚,即問此人生何方,衣冠若何,國號為何,治天下何如。
基曰:「還是胡人二八秋,二八胡人二八憂。
二八牛郎二八月,二八姮娥配土牛。
」太祖曰:「自古胡人無百年之國運,乃此竟有二百餘年之運耶?」基曰:「雨水草頭真主出,【此拆滿字。
】赤頭童子皆流血。
倒置三元總纔說,須是川水頁台闕。
【此拆順治二字。
】十八年間水火奪,庸人不用水火臣。
【此拆康熙二字。
】此中自己用漢人,卦分氣數少三數,【此言聖祖在位六十一年。
】親上加親又配親。
」太祖曰:「胡人至此,用人水奪火滅,親上加親,莫非駙馬作亂乎?」基曰:「非也。
胡人英雄,水火既濟,安享太平,有位有勢,時值昇平,稱為盛世,氣數未減,還有後繼。
寶劍重磨又重磨,抄家滅族可奈何。
閹人社稷藏邪鬼,孝弟忠奸誅戮多。
李花結子正逢春,牛鳴二八倒插丁。
六十周甲多一甲,螺角倒吹也無聲。
點畫佳人絲自分,一止當年嗣失真。
【此拆雍正二字。
】泥鷄啼叫空無口,樹產靈枝枝缺魂。
朝臣乞來月無光,叩首各人口渺茫。
【此拆乾隆二字。
】一見生中相慶賀,逍遙周甲樂飢荒。
【此言高宗在位六十年。
】」太祖曰:「胡人至此敗亡否?」基曰:「未也。
雖然,治久生亂,值此困苦,民懷異心,然氣運未盡也。
廿歲力士開雙口,人又一心度短長。
【此拆嘉慶二字。
】時俺寺僧八千眾,火龍渡河熱難當。
叩首之時頭小兀,姮娥雖有月無光。
【此拆道光二字。
】太極殿前卦對卦,【此言鹹豐二字。
】添香禳鬥鬧朝堂。
金羊水猴飢荒歲,犬吠豬鳴淚兩行。
洞邊去水台用水,【此拆同治二字。
】方能復正舊朝綱。
火燒鼠牛猶自可,虎入泥窩無處藏。
草頭家上十口女,又抱孩兒作主張。
【此言孝欽後於同治、光緒時兩次臨朝也。
】二四八旗難蔽日,遼陽思念舊家鄉。
東拜鬥,西拜旗,南逐鹿,北逐獅。
分南分北分東西,偶逢異人在楚歸。
馬行萬裡尋安歇,殘害女中四木鷄。
六一人不識,山水倒相逢。
黃龍早喪赤城中,豬羊鷄犬九家空。
飢荒災害皆並至,一似豐登民物同。
得見金龍民心開,刀兵水火一齊來。
文錢鬥米無人糴,父死無人兄弟擡。
金龍絆馬半亂甲,二十八星問土人。
蓬頭幼女蓬頭嫁,揖讓新君讓舊君。
」太祖曰:「胡人至此敗亡否?」基曰:「手執剛刀九十九,殺盡胡人方罷休。
礮響火煙迷去路,遷南遷北六三秋。
可憐難渡雁門關,摘盡李花胡不還。
黃牛山下有一洞,【此言黃為金色,金屬辛,牛在幹支則為醜,一為劉坤一,洞為張之洞也。
】 黃蘖禪師詩 明黃蘖禪師有論本朝詩雲:「日月落時江海碧,青猿相遇判興亡。
八年運向滇黔盡,二九丹成金谷藏。
【此言順治。
】黑虎當頭運際康,四方戡定靜垂裳。
唐虞以後無斯盛,五五還兼六六長。
【此言康熙。
】有一真人出雍州,鶺鴒原上使人愁。
須知深刻非常法,白虎嗟逢歲一週。
【此言雍正。
】乾卦占來景運隆,一般六甲祖孫同。
外攘初度籌邊策,內禪無慚太古風。
【此言乾隆。
】赤龍受寵事堪嘉,那怕蓮池開白花。
二十五絃彈易盡,龍來龍去又逢蛇。
【此言嘉慶。
】白蛇當道漫騰光,宵旰勤勞一世忙。
不幸英雄來海上,望洋從此歎茫茫。
【此言道光。
】亥逐無訛二卦開,三三兩兩總堪哀。
東南萬裡紅巾擾,西北千羣白帽來。
【此言鹹豐。
】同心佐治運中興,南北烽煙一掃平。
一紀剛周陽一復,寒冰空自惕兢兢。
【此言同治。
】光芒閃閃見災星,統緒旁延信有憑。
秦晉一家仍鼎足,黃猿運厄力難勝。
用武時當白虎年,四方各自起烽煙。
九州又見三分定,七載仍留一線延。
紅鷄啼後鬼生愁,寶位紛爭半壁休。
幸有金鰲能戴主,旗分八面下秦州。
【以上言光緒。
】中興事業付麟兒,豕後牛前耀德儀。
繼統偏安三十六,坐看境外血如泥。
【此言宣統。
】」 哲布尊丹巴之言 世祖入關,哲布尊丹巴胡圖克圖來朝,世祖問異日事,答曰:「我身不缺,我國不滅。
」又問國祚,答曰:「十帝在位九帝囚,還有一帝在幽州。
」當時且以為二十傳也。
及德宗被囚瀛臺,宣統帝辭政,此讖始信。
「我身」二句,蓋宣統帝禦名下一字為「儀」,臣民固須敬避,惟當鐫刻書籍,於必不可避之「儀」字,則「我」字即缺末筆也。
李神仙豫知試題 山左有李神仙者,以技遊京師。
順治庚子鄉試,有兩生密詢試題,李笑曰:「公等皆道德仁義中人也,無庸問。
」題出,乃「志於道」全章,二人皆中式。
辛醜會試,又有以場題問者,李曰:「五後四可。
」後首題乃「知止而後有定」節,果有五「後」字。
二題「夫子之文章」一章,三題「易其田疇」二節,果有四「可」字。
水月老人論大蟲 水月老人,姓孫,名文,字文若,會稽人,明末諸生。
入國朝,隱於杭,所居為梅園,在艮山門外之百步塘。
老人性簡靜,一介不取,間為歌辭以自娛。
問其年,輒曰九十。
人以其髮盡禿,故呼之為僧。
順治初,範忠貞公承謨撫浙,老人固預知之。
蓋老人與其大父雅故,忠貞幼時,嘗撫其頂曰:「兒當建節吾土。
」至是,忠貞奉母命,物色而得之,屏騶從往謁,尋為出俸修塘。
時浙西多虎,老人輒語之曰:「山上大蟲任打,門內大蟲休惹。
」忠貞尋奉命督閩,瀕行,老人誡之曰:「耳後火發時,須有主意。
」門內蟲,閩也;耳後火,耿也,蓋指閩藩耿精忠也。
康熙甲寅,閩藩變作,忠貞死焉。
人遂以老人為能前知,爭趨之。
老人避去,不知所終。
土人乃改其居為水月庵,肖其像若僧,募僧奉之。
李道人能知未來事 乾隆甲午,有李道人者,自山東入京,人皆稱之為李半仙。
朱鼎延少宰詢其子應順天試得雋否,李書曰:「有田皆種玉,無馬不成龍。
」朱以為嘉兆。
及榜發,解首乃田種玉,而末名則馬成龍也。
梁尚書清標嘗邀之飲,同會六七人,請預道今夕事。
李即書片紙,寘燭檠下。
頃之,座客共話關壯繆出處。
俄有緻書與梁者,發示無一字,翻閱之,字在柬背。
李因取紙出視雲:「客所談者皆關公事。
有送柬者至,顛之倒之,大可笑也。
」眾皆拊掌者再。
蔡必昌知川楚之變 乾隆甲寅秋,蔡太守必昌守重慶。
一日,謁督部福文襄,文襄適征廓爾喀,因問此行休咎。
蔡曰:「此次蕆事必速,冥中僅造冊數月。
後不數年,川、楚間當有大刼,冥中已造冊數年,今尚未已。
」文襄詢以冊載姓名,蔡曰:「未來事不可預言。
此中首領,似即畢秋帆制府也。
」明年乙卯,果有楚苗之變,川、楚教匪繼之,頻年大亂,嘉慶甲子始平。
姚先生言休咎 道、鹹間,京師有姚先生者,以課徒為業,冬夏惟一衲,與人言休咎,輒應。
刑部司員如臯胡佛生喜談黃老術,聞姚名,往謁,願奉之為師。
姚言:「君等受恩深重,當使天下人民共登壽域,修煉之術,非士大夫所宜道。
」胡乃館姚於家,敬禮備至。
然姚所論皆儒家事,起居亦無異常人。
年餘,忽蹙額謂胡曰:「君部堂官阿公今夜欲見害,奈何?」胡問故,曰:「阿本天狐,世無知者。
三年前,餘於酒後誤洩其隱,坐是欲殺餘。
然餘善五雷正法,妖鬼皆不敢近,豈阿公所能害哉!彼無故動殺機,必自斃,三日內當有驗耳。
」胡明日閱邸鈔,知阿果請病假三日,乃神之。
至第二日,阿薨,胡乃長跪姚前曰:「先生果神人,願教我。
」姚曰:「吾非吝此術,願讖緯小數,學之無益,祇有害耳。
且人盡前知,則人盡看破世味,豈復有求名求利之人哉!」胡又叩長生術,姚曰:「自古談神仙者如恆河沙數,然費長房果在何處?洞天福地,既不使千百年一人知之,一人見之,則神仙日在煙雲杳渺之中,反不若塵世確有實在樂處。
人亦何苦甘擲此自在光陰,而向寂寞無聊之境,求杳渺無憑之仙哉?」胡服其論,轉叩治術。
姚曰:「治術具在所讀書中,君固無不知矣,何問焉!」又曰:「世局關乎大臣,今之操政柄者何人耶?君宜為自全計,勿更與俗浮沈也。
餘師見招,亦當從此逝矣。
」翌日,姚不知所往。
胡謀得河工差出京。
是年,果有粵寇之亂,京師米珠薪桂,有斷炊者,而胡幸有差,得不凍餒。
扶乩 術士以硃盤承沙,上置形如丁字之架,懸錐其端,左右以兩人扶之,焚符,神降,以決休咎,即書字於沙中,曰扶乩,與古俗蔔紫姑相類。
一曰扶箕,則以箕代盤也。
又有人謂之曰飛鸞或扶鸞者,其實飛鸞與扶乩本兩事,混而為一者誤。
飛鸞之耗費甚鉅,手續亦繁,先一年即摒擋種種,飛時亦須閱三四月始竣事。
新學家往往斥扶乩之術為迷信,其實精神作用,神與會合,自爾通靈,無足奇也。
初亦有文人弄筆,自託於女鬼仙靈,久之則亦不期然而然。
有《仙壇花雨》一書,多記降乩仙鬼唱和之作,《西青散記》亦多述其事。
陳朗生為乩仙 康熙時,有請乩於樅陽陶氏宅者,方縱筆,忽停。
訊之,曰:「陳朗生過門。
是人,狂生也,且俟其去。
」又一日,醉臥,鄰人請乩仙至,自書姓名,則陳朗生也。
朗生,名枋。
金聖歎為乩仙 金聖歎既死,山左有官署召仙,仙即聖歎,判一詩雲:「石頭城畔草芊芊,多少愚人城下眠。
惟有金生眠不得,雪霜堆裏聽啼鵑。
」聖歎前身為杭州昭慶寺僧,死後,朱眉方夢聖歎謂之曰:「吾前身乃僧也,常遊歡愛河中,故有是劫,今脫矣,當為鄧尉山神。
」 乩限韻賦詩 秦對巖宮諭家有乩仙,時吳伯成制軍興祚方宰無錫,一日,訪秦,知其召仙,必欲觀之,秦延之入。
時所請者,雲是李太白。
吳曰:「請賜一詩。
」乩判雲:「吳興祚,何不拜?」吳言:「詩工,固當拜。
」又判雲:「題來。
」適有一貓蹲於旁,吳指之,謂可詠此。
又判雲:「韻來。
」吳乃限九韭酒三韻以難之。
乩即書雲:「貓形似虎十八九,喫盡魚蝦不喫韭。
隻因捕鼠太猖狂,翻倒牀頭一壺酒。
」 彭定求奉乩仙 彭定求幼奉乩仙甚謹,父嚴禁之,終莫能奪。
練籙既久,遂能通神,廢乩運腕,不假思索。
始為詩文,繼為制藝,悉為佳構,棘闈獲雋,用此技也。
康熙丙辰,計偕入都。
吳大鵬與彭有舊,得其經義祕本,中有硃書「元君許我必中丙辰會狀」十字。
及禮闈榜發,與殿試傳臚,果皆第一。
乩示戊辰試題 康熙戊辰會試,舉子某求乩仙示題,乩書「不知」二字。
舉子再拜而言曰:「神仙豈有不知之理。
」乃大書曰:「不知不知又不知。
」眾大笑,以仙為無知也。
而是科題乃「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三節。
李奉河託乩伸冤 陝西糧鹽道祖允圖事乩仙甚謹,康熙丙子,以襄辦試事出闈,偶詢他事,乩忽書雲:「我乃延安府清澗縣受冤人李奉河也。
」問何以至此,則書「我隨仇生入場,污其卷而出」十一字。
祖潛訪其實,為之雪冤,適被召入京,未果。
乩示乙酉試題 康熙乙酉八月十日,有人於蘇州虎邱米仙樓請乩,問闈題。
乩判雲:「春秋之際,善惡分明。
」筆少停,遽問其子中式否,判雲:「數皆前定,風水成文。
【水風井也。
】」復問北闈題,判雲:「悶懨懨獨坐無聊,唱徹相思調。
隻為如玉人【言念君子,溫其如玉也。
】兒行遠道,強登高,停杯不飲,盼望佳音到。
」復問浙江題,判雲:「韻取十一真,啼出富春鳥。
」後知江南題「子謂子夏」一節,【春秋之際。
】「言前定」八句,「有為者辟若掘井」一節。
北題「吾嘗終日不食」一節,【故雲悶懨懨相思調也。
】「君子之道辟如行遠」一節,「禹惡旨酒」一節。
【停杯不飲也。
】浙題「觀過知仁」一節,「思脩身」六句,【皆十一真韻。
】「民事不可緩」一節。
【播穀,富春鳥也。
】 北濠聖堂乩判 康熙丁亥,有人於蘇州北濠聖堂請乩仙,仙判雲:「諸弟子刧到矣。
」眾失色。
又曰:「一輩不如一輩,天心難合人心。
積年罪孽禍相尋,水旱刀兵疾病。
」是年旱災,次年水災,以後旱澇不齊者五年。
己醜,誅蘇郡通海寇謀叛者百餘人。
而大荒之後,又有大疫。
一名鏈條瘟,一家有疾,家家纏染;一名癩團瘟,病者皆腹脹如鐵而死。
乩示甲午試題 康熙甲午鄉試,秀才某求乩示題,乩書「不可語」三字。
秀才苦求不已,乃書曰:「正在不可語上。
」眾愈不解,再求明示,乩書一「署」字。
再叩之,則不應。
已而題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一章。
乩示庚子試題 康熙庚子,晏斯盛發解,馮詠第二。
馮於未入場前請乩,問今科是何題,乩判雲:「首題好似主考樣,二題不在《四書》上,三題爾曉得也好,爾不曉得也好。
」初不能解。
是科兩主考為李之望、鄂爾奇,首題「禮雲禮雲,玉帛雲乎哉;樂雲樂雲,鐘鼓雲乎哉,」蓋禮樂與李、鄂音相似,故雲好似主考樣也。
次題「在彼無惡」四句,乃詩詞,故雲不在《四書》上。
三題「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即所謂爾曉得也好,爾不曉得也好也。
李敏達遇乩仙 李敏達公衞未遇時,遇乩仙,自稱零陽子,為判終身雲:「氣概文饒似,勳名衞國同。
欣然還一笑,擲筆在秋紅。
」旁小註曰:「秋紅,草名。
」當時無人能解。
後官直隸總督,方劾總河朱藻而薨,後人方悟朱者紅也,藻者草也。
乩答瓜子數 周蓼圃檢討在京,偶為扶乩戲,時供果中有西瓜子,或撮而問之,乩判曰:「三八之數。
」開掌,則二十四枚也。
復撮之以問,曰:「仍前數。
」數之,則三十八枚。
復撮少許問之,曰:「仍前數。
」數之,則十一枚。
繆煥遇乩仙 繆煥,蘇州人,年十六,入泮,遇乩仙,問科名,判雲:「六十登科。
」繆大恚,嫌其遲。
然年未三十,已登科,題乃「六十而耳順」也。
李玉鋐鍊筆錄 通州李玉鋐少時好鍊筆錄,一日,筆神於空中書曰:「敬我,我助汝科名。
」李再拜,祀以牲牢。
其後有文社之事,題下,則聽筆之所為。
尤能作擘窠大字,求者輒與。
李敬奉甚至,家事外事,咨之而行,靡不如意。
社中能文者每讀李作,歎其筆意大類錢吉士。
錢吉士者,明翰林錢憙也。
李私問筆神,答曰:「是也」。
自後裡中人來扶乩者,多以錢先生呼之。
筆神遇題跋落款,不書姓名,但書「藹藹幽人」四字。
李舉孝廉,成乾隆丙戌進士,筆神之力為多。
後官臬司,神助之決獄,郡中以為神。
李乞歸,神與俱。
李他出,其子方膺事神不敬,神怒,投書作別而去。
葉沃若降乩 楊樗園、朱棐園、毛靜山、吳翼堂皆拔貢生,在都,城冬杪,為扶鸞之戲。
忽降乩者自稱葉沃若,葉亦同年也,諸人訝其方壯健,未聞病逝,安得在此。
乩言今年某日卒於涇。
諸人疑信不能決,乩言:「君輩勿疑,猶記某年除日,在寧國學使署西園古梅下商某事否?」蓋棐園等在學使署閱文,交通之事,他人所不知者,於是信為真。
閱數日,製文設奠,為位以哭之。
未幾,聞扣門聲,則沃若披帷入矣。
諸人避席,問何相逼之甚。
沃若自謂計偕來京,方下車,為諸人緻信物。
因探懷出劄,諸人乃相視大笑,具言其事。
劉大櫆請乩 乾隆丙午,劉大櫆將入秋闈,先請乩,乩判雲:「壬子兩榜。
」劉不解,以為壬子非會試年,或有恩科也。
及丙午,中副榜;至壬子,則又中副榜焉。
張春和死於乩 乾隆時,武強有張春和者,拔貢生,年二十餘,美麗逾美婦人。
時出觀劇,舞臺上下,萬目睽睽,鹹注射之。
有時婦人圍繞以行,緻妨跬步,時人鹹目之為潘嶽、衞玠。
後以癖好扶乩,有乩仙二人,日過其齋,相與吟詠倡和。
其詩率為豔體,卷帙厚至盈尺。
乩仙之名,曰紅霞,曰碧霞,皆女仙也。
久之,不請自至。
每晨醒仰臥,注視梁上,則有雙翹纖妍,著紅錦繡履,自梁墮下。
俄又見雙股潔白如脂,不移時而全體畢現,笑面盈盈,暱就其榻。
積數年,卒患癆瘵死,好事者曰,春和仙去矣。
童二樹生而降乩 童二樹嘗晝寢,適其友扶乩於小羅浮齋,二樹降乩,題詩數章,有「小春人在小羅浮」等句。
友人大驚,急省其家,而二樹方欠伸起,言夢與諸公酬唱,述所作詩,與乩書不爽一字。
唐立之鍊筆錄 乾、嘉間,青浦有唐立之者,善帖括,雄視一邑。
後得鍊籙書,虔誦講習,謂鍊久,可以廢乩運腕,不假思索,成佳構。
以故晝夜寂齋處館,置諸事於度外。
一夕,演法,有鬼臨存,首大如輪,兩眸炯炯,屹立不少動。
驚起,踰垣以避,五內失守,自是不復循習。
鍊此者謂須虔祀文昌帝君,乃能靈應。
乩示浙江鄉試闈題 嘉慶丁卯浙江鄉試,有人以闈題叩乩,批雲:「內一大,外一大,解元文章四百字。
」及出題,乃「天何言哉」三句。
一大者,天也;內外者,題內題外也;四百字,則明指四時百物矣。
關羽示闈題 湖州荻港有純陽陽宮乩壇,道光癸卯浙江鄉試前,有人請乩,忽關羽降壇,羣羅拜,求示闈題。
乩書曰:「在白雲紅葉之間。
」眾皆未喻,復求明示。
又書曰:「吾不讀《春秋》。
」乩寂然。
羣謂不可解。
及入闈,題為「假我數年」二章,題前終於浮雲,後一章葉公問政。
葉讀攝,必加朱圈,而題中《易》、《書》、《詩》、《禮》皆備,惟闕《春秋》,始悟乩語之隱切也。
彭剛直扶箕 彭剛直幼時讀書於衡陽之石鼓書院,有蕭滿者,少負才氣,工為訟牘,然意在扶弱鋤強,非挾鄧思賢之術以牟利者也。
中年以後,乃大悔之,改而習道家言,善敕勒之術,且好扶箕。
其扶箕也,必與剛直俱。
滿僅能焚符召仙,而運筆於沙盤作字,則皆剛直為政。
其言乃剛直自以意為之,然往往曲中問者之意,剛直亦不知其所以然也。
久之,名頗著,有問休咎者,有以病求方者,幾無虛日。
衡陽有老吏,以其子婦病,求方。
剛直假箕筆作一詩雲:「無端惡疾到心頭,老米陳茶病即瘳。
持贈與君惟二味,會看病起下高樓。
」其人翌日來謝,果服老米陳茶而愈。
滿愈自信,剛直則以為偶中也。
時衡陽縣令金日聲,浙人也,有孫甫三齡,偶病,使醫治之,醫授以方而去。
如方具湯液以進,則其孫正熟睡,金之妻謂其子婦曰:「兒睡甚安,勿遽進藥。
」乃使傭媼置之飯甑之上,欲其勿冷也。
俄兒醒,命取藥,姑婦二人共飲兒。
兒啼,不欲飲,強灌之,不能盡,視盌底,濃厚如膏。
金妻咎其子婦曰:「我固命汝瀝取清汁,何乃如是!」其子婦訝曰:「曩已傾竹簁中,盡去其滓,豈猶未盡耶?」然不疑有他也。
俄而兒大啼,顏色驟變,手足揎蹙,殆不可堪。
疑為藥所誤,呼前醫詰之。
醫曰:「吾藥雖不中病,何遽至此!」取餘藥審視,驚曰:「是鴉片煙膏也,不可為矣。
」時道光中葉,鴉片煙猶未盛行,然官署中已多有之。
金之庖人素嗜此,是日,適以鴉片膏一盌蒸飯甑上,與兒之藥盌大小形製相同,媼倉卒誤取之也.金大怒,趣召庖人,欲予大杖.金妻曰:「無益也.宜為兒計.」偏召諸醫,醫束手.或言滿與剛直善扶箕,能為人求方,乃使使者二人持柬往.其一人至書院,剛直固在院中,使者緻命,剛直私計三歲嬰兒而飲鴉片煙膏一大盌,必無幸矣,辭不往.使旭固請,不獲已,乃曰:「然則當與蕭滿偕,今不知其人焉在,請與使者共求之.」剛直之意,以為滿未必即得,遷延一二時,兒必死,即無事矣.甫出書院大門而遇滿,不得不與俱.至縣署,則已設香案,陳箕盤,而金具公服鵠立以待矣.略述病狀,即請扶箕.滿焚符如常儀,金跪拜甚謹.剛直惶悚無以為計,手扶箕筆,不能成一字,但頻作旋轉之勢.金請苦益,姑連書「吾至矣」,書已,仍作旋轉之勢.滿見箕筆與常時異,亦自疑懼,左右顧望,汗出如漿.剛直愈窘,平日常用之藥,皆不能記,忽胸中驟得蓖 子三字.思蓖 子固藥名,然非常用之藥,不可輕投.展轉尋思,竟無他品.遂書「蓖 子」三字於盤.金又請曰:「既蒙賜藥,敢問當用幾許?」又大書「一兩」二字,剛直亦不能作主也.金乃命人延二人至便坐小憩,且具食焉.食未竟,金出謝曰:「兒飲藥大吐,毒盡出,今無害矣.仙人之賜也,二君之力也.」 一日,剛直在書院中作文,而滿至,大呼曰:「速助我,不然,敗矣。
」問何事,則其時衡陽縣城中有書肆曰集賢者,其主婦為妖所憑,延滿施敕勒之術,大為所窘,飛一石至,幾碎其顱,故欲與剛直俱往扶箕也。
剛直私念扶箕偽耳,安足驅妖,不欲往。
而滿固強之,乃與俱,然實非其志也,故行甚遲。
中途,滿與言此婦居樓上,輒從窗中飛石擊人,肆中書籍皆為所毀,餘物亦無完者。
一月以來,人莫敢往,往輒為所困。
言未已,剛直大怒曰:「青天白日而魑魅橫行如此,我必往除之。
」奔而往。
滿自後呼之,曰:「止,止,吾尚有言。
」問何言,曰:「兩人偕往,氣稍壯耳。
」剛直愈怒曰:「吾何畏之有!」徑叩書肆之門。
門啟,突入,主人問姓名,不告,曰:「來驅妖耳。
」即脫帽露頂,望樓上而呼曰:「妖能飛石擊人,何不敲吾頭。
若不能者,吾且登樓,赫汝軀,拉汝幹。
」樓上竟寂然。
連呼不已,而滿至,見之,喜曰:「有勝矣,速登樓!」乃與俱登。
婦在帳中,力持其帳不釋。
剛直呼其夫曰:「劈之!」帳既啟,而婦遽引衾自蒙其頭。
滿即取清水一甌,畫符其中,使其夫啟衾而灌之。
婦飲符水,略不牴牾。
滿曰:「飲此,神識當稍清矣,吾儕且扶箕。
」剛直則假箕筆為處一方,略用丹砂鎮心、茯苓安神之品,授其夫,曰:「以此療爾婦。
」遂與滿俱出。
越日詢之,婦愈矣。
張忠武降乩 粵寇陷江寧,順流而下,勢若建瓴。
蘇、杭為東南財賦之區,久欲圖之,所以不能飛越者,賴有向忠武公榮一軍為之屏蔽。
忠武薨,張忠武公國樑繼之,尋以餉缺兵潰,殉難丹陽,吳越因而不守。
後有在師山扶鸞者,三更後,乩忽大動,作二十八字雲:「轉餉徵兵不自由,甘將一死主恩酬。
至今遺恨難消歇,十裡牌前水不流。
」眾知為張忠武降壇,叩問從何處來,乩判雲:「偕向忠武閱海過此。
」敂居天上何職,雲掌兵曹。
陳子莊問乩 道光戊子鄉試,海寧陳子莊直牧其元時年十七,闈前,偕二三友人遊西湖,至蘇公祠,見有士子在內扶乩,入觀之,其仙則呂祖也,方叩以科名事。
仙答以儷語,語在可解不可解之間,陳固不之信也。
第見人皆肅恭緻問,姑長揖問之。
乩忽奮筆大書曰:「爾,甲子舉人也。
」戊子距甲子三十六年,眾皆視陳而笑,陳亦笑而出,曰:「不靈。
」乩復書曰:「至期自知。
」眾追而告陳,陳又一笑置之。
然自是,屢躓秋闈矣。
同治甲子,陳年五十三矣,時在寧波總辦釐局。
浙之粵寇甫退,尚未開科,陳偶憶乩語,輒笑其誕。
至冬,左文襄公宗棠薦舉浙江人才,以陳魚門、丁松生及陳應詔。
奉旨,以直隸州知州發往江西補用。
次年乙醜,陳需次江蘇,聞浙江補行鄉試,忽憶乩言,乃請於撫軍,回籍應試。
比至浙,則格於例,不能入闈,廢然而返,復笑乩言之誕。
丙寅春,奉檄總辦天津海運,謁劉崧巖中丞,座客有言乩仙不可信者,陳因述甲子舉人一說以證之。
劉沈思良久,忽曰:「如子所言,乩固可信矣。
子非為甲子年所薦舉之人才乎?明明道是甲子舉人,何尚不悟乎?」陳聞是論,不覺恍然。
華若汀扶鸞 金匱華若汀太守蘅芳在滬時,偶扶鸞,下語不及禍福,但以甲乙設喻,描繪物情,多涵哲理,而歸宿於虛無。
因彙成卷帙,題曰《紫鸞僊語》,蓋寓言也。
嘗刊行之,後佚。
鸞樓 光緒甲辰夏,某邑設飛鸞壇於某會館,建鸞樓。
時湘、楚、豫、蜀來者二三千人,均茹素誦經,壹志祝神之降臨。
一日,神忽示以期,壇員遂各備香楮及屏幅聯對,然非壇員,亦有進紙索神筆者。
及期,磨濃墨斛許,具新穎一束,製紙鸞一頭,排列樓上,四圍以紅縧架素紙,燒燭焚檀,光焰奪人。
佈置畢,遂閉樓門。
亡何而聞空際有笙簫聲,於是僉持香伏氈毹,震恐屏息。
微聞樓上履聲槖槖,久之悄然,始啟關入。
則前所架素紙,墨瀋塗鴉,綠痕欲滴。
字體皆無骨格,而得之者乃皆奉為金科玉律也。
周文逸扶乩 周文逸,陝之縣令也。
久供差於藩署,苦不得一邑以自効,頗鬱鬱。
一日,至王姓家扶乩以蔔之。
是日臨壇者為呂純陽,詢何事,周以實告。
乩忽大書曰:「五更殘月過褒城。
【陝西有褒城縣。
】」周喜曰:「餘其為褒城令乎?」或曰:「子不久必有好消息。
但雲過褒城,非褒城也。
」時在正月杪,俄而過端午矣,沔縣缺出,藩司即以周承乏。
沔與褒毗連,由省至沔,必道出褒城。
周抵任,正五月末也。
巫降神 巫有降神之術,嘗以之為人治疾病,覓失物。
有延之者,輒紅巾裹頭而至,從以侍者二。
入門,即踞高座,披髮瞪視。
未幾而回袖作舞,侍者亟挾持之,乃以刀刮舌使破,噴血書符以焚之。
至是而神降,有所問,即答,聲甚微,侍者為達之。
語畢而更以舌血作符,焚之於室隅。
若治疾,則又焚之於淨水中,使飲。
久之而安坐如常人,則神去矣。
巫頂神 京津女巫自稱頂神,以看香頭為人治病,人稱曰姑娘子。
鄉愚無識,偶有疾病,輒召姑娘子往療之。
姑娘子至,即爇香於爐,口喃喃作囈語。
俄而所頂之神下降,或稱白老太太,或稱黃少奶奶,或謂胡七姑姑,所立名稱,大抵婦女為多,故婦人易被蠱惑。
至叩以神為何許人,則曰白者刺蝟,黃者鼬鼠,胡者狐狸,更有柳氏者,蛇也,灰氏者,鼠也。
胡、黃、白、柳、灰,京津人呼為五大家。
其治病之法,或給藥丸,或施聖水。
病愈,則居功;不愈,則諉為命盡,人不得非難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