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類
關燈
小
中
大
其細土,加以澂練,捏胚為壺,附陶穴燒成,世遂傳用。
光、宣間盛行於江、浙,且有能仿陳曼生之遺式者。
茶托 茶托子始於蜀崔寧之女,以茶盃無襯,病其熨指,取楪承之。
既啜而盃傾,乃以蠟環楪夾其盃,遂定,即命匠以漆環代蠟,進於蜀相。
蜀相奇之,名為茶托子。
今相承稱茶托,或曰茶船,以金屬製之,亦有以瓷為之者,溫州所出者甚佳。
旱煙管 旱煙管,亦曰旱煙筒,北人謂之旱煙袋,截竹為之,飯後茶餘,閩人每取旱煙置近根處著火,而自其末吸之,竹氣清香,又先含水在口,故煙性雖烈而不受其毒。
然火之所鑠,竹老者,半歲一易,稍嫩,則月一再易,為用甚費。
江、浙則鏤木為置煙之器,而截竹以為之管,樸實無華,田野間多用之。
士大夫則用金銀銅鐵之類,嵌其兩端。
又或以烏木、象牙為管,不久便裂,遠不及竹。
滇人以象牙為管,別製銅管納其中,但取不裂,然與工匠傭夫純用銅鐵所製者無異,得火,全管皆熱,火氣直達於喉,最易損人。
又或以錫盂盛水,別為管插盂中,旁出一管如鶴頸,使煙氣從水中經過,猶閩人先含涼水之意,然嗜煙者不貴也。
竹堅者可數年不斷,年久色黑,如退光漆,好事者以數金易一管。
長者至與人等,不便攜帶,長一尺四五寸者佳。
京朝官輒於靴中置一管,其長五六寸而已。
水煙袋 水煙袋,吸水煙之管也。
樊雲門方伯增祥嘗作《水煙袋歌》,並有序雲:「太保陸鳳石前輩,同治癸酉拔,春秋聯捷,遂魁天下。
夙與湖南李拔貞同年相善,李試京兆,不售,光緒乙亥春,將還湘,陸餞之於豐樓。
酒次,意甚鬱悒,陸曰:『若我主湘闈者,子必獲售。
』李請關節,陸方吸煙,即曰:『水煙袋嵌於試帖句,可矣。
』未幾,充湖南副考官,先以書抵李曰:『頗憶水煙袋否?』李發函狂喜,置書屜中,雀躍而出。
妻睨其旁,疑為外舍情書,苦不識字,持歸母家。
母覽而戒之,曰:『慎勿洩也。
』母有三女,所天皆諸生,乃使長次女各告其壻。
是科詩題為「惟善為寶」得「書」字。
陸得三卷,皆如所授,乃皆取之,獨一卷後至,置副車。
及拆封,李副榜第一,正榜兩卷則其僚壻也。
一人名次較高,闈墨刊其詩雲:『煙水蒼茫裏,人才夾袋儲。
』久之,事頗洩,言官欲劾之,以陸為人和易而止。
李竟不獲售,以道員需次某省而卒。
然則科名之有定數,豈虛語哉!陸此事誠幹例議,然愛才念舊,非納賄作奸者比,無足深諱。
寒夜偶憶其事,歌以傳之,意在使君子知命耳。
」歌曰:「湘闈萬口傳佳話,關節三言水煙袋。
元和殿撰秉文衡,光緒初元歲乙亥。
先是雞年貢樹香,同年陸李皆軒昂。
兩朵芙蓉分冷暖,一臨春鏡一秋江。
送客南歸杯酒餞,悒悒酒邊發長歎。
贈答平生縞紵歡,飛沉頃刻雲泥判。
士衡慰藉勿為爾,我主湘闈定收子。
昔有明通榜上人,不信有如金筒水。
酒闌一笑去燕都,轉盼瀟湘迓使車。
長沙射得銜書雁,問記豐樓密語無?李生狂喜忘嫌忌,少婦旁窺蹙蛾翠。
不識玉堂天上書,轉疑外舍鴛鴦字。
持歸告母心大怡,劉家姊妹皆淑姬。
欲教三女乘龍起,愛壻何分頭腹尾。
一粒金丹鼎未開,誰知此鼎三分矣。
主文網得珊枝紅,私喜貧交入彀中。
一人隱語寓滇銅,三人連犿傷雷同。
明知師漏多魚地,那能一取復一葉。
本懷唐拔景莊心,更師宋錄齊賢意。
兩生捷足入前茅,一置副車因後至。
君不見東坡欲得李方叔,潛送程文李他出。
章惇二子懷之去,端明坐迷五色目。
榜發乃雋援與持,天子所廢人無術。
以今擬古何差殊,兩僚詭遇二章如。
李生若比老方叔,弱女非男聊勝無。
陸公愛士如蘇大,相度乃是富韓亞。
縱使南箕徧簸揚,卒無亶定相彈射。
湘水悠悠四十年,沂公墳葬梅花下。
籲嗟乎,停寢科場十餘載,狀元宰相總邱墟。
徒留煙水蒼茫感,誰復人才夾袋儲。
」 煙具 煙具,專指吸鴉片煙膏所用之器而言之。
曰槍,上有鬥,吸時裝膏於鬥之小孔。
槍,即筒也。
曰盤,吸時置雜件者也。
雜件甚夥,有蘸膏之簽,有燃火之燈,有盛膏之盒。
盤之質,或白銅,或彩瓷,或以雕漆,或以紅木。
盤之式或長方,或橢圓,或梅花。
有夾煤之鑷,有盛水之壺,有閣簽之架,有挖灰之鉤。
曰箱,不吸時儲雜件者也。
此外又有所謂通條者,至膏塞槍時,用以通之者也。
鼻煙壺 鼻煙壺,以盛鼻煙者也,有辛家皮、勒家皮、袁家皮之分。
其質地自套料瓷外,有以玉、瑪瑙、水晶、黃楊木為之者。
上有蓋,鑲以珍珠寶石。
連於蓋者為鍫,則以牙為之,以取煙。
鼻煙碟 鼻煙盛於壺,吸時傾出,盛於碟,乃以指蘸之入鼻。
碟以晶、玉、牙、瓷為之。
布刀 布刀者,峒人織具也。
峒人不用高機,無箸無枝,以布刀代之。
刀用山木,形如刀,銳其兩端,背厚而橢,如弓之弧。
刃如弦而薄,刳其背之腹,以納緯,而惌其銳而吐之,以當梭。
緯既吐,則兩手扳其兩端,以當箸也。
峒人書歌於刀,間以五彩花卉,漆之以贈人。
筳 筳,繀絲筦也,亦謂之筟,用鍼條中貫細筒,所以著絲於緯車者。
紡具所用以繀紗線者亦如之。
亦作椗,或作錠,今吳俗尚稱筳子。
寧綢 寧綢為絲織物,產於杭州,有花、素兩種,光緻柔厚,遜於花緞,而較堅韌耐久。
出於鎮江府城者,稱江寧綢,品質較次。
摹本 摹本,絲織物也,一名花累,俗稱花緞。
羽緞 羽緞,亦稱羽毛緞,或曰嗶嘰,質厚,如緞,故名。
香雲紗 香雲紗為絲織物,經緯全用生絲者,為生香雲紗,全用熟絲者,為熟香雲紗,亦有經生緯熟者,皆為夏時衣料。
原產廣東,近時蘇州、盛澤等處亦仿造之。
紗篩紗 紗篩紗,出上虞縣西黎嶴。
王煦《竹枝詞》雲:「黎嶴撐絲細織紗,鼄絲蟬翼莫須誇。
不傳女子傳新婦,闔縣從無第二家。
」 海鵝絨 光緒中葉,朝野上下多以海鵝絨為衣,孝欽後嘗勅江寧、蘇州、杭州三織造採辦呈進。
據覆奏,絨出漳州,向有官匠承織進禦,自粵寇亂起,八閩為汪廣洋所蹂躪,匠役逃散無存,現已咨行福建招集舊匠,剋日開機雲雲。
氆氌 氆氌,西番織羢也。
土布 土布產江蘇,首推上海之三林塘鎮,江陰、崇明等處次之。
其本色貨,向有稀布、套布、沙布、白生等名目。
至花色貨,則因染色而異,名目繁多。
行銷外省,各有牌號,不容相混。
稀布多銷牛莊,套布多銷東三省,其沙布、白生之銷場,無稀布、套布之廣,每年銷額有數千萬金。
自洋布盛行,銷路受擠。
後以愛國等布出,復遭打擊,出口銷數不及千萬矣。
扣布 俗稱土製棉布曰扣布,蓋以金仁山《論麻冕》雲:「三十升布則為筘一千二百目。
」筘,布筘也,所以扣布經者。
扣布之得名,當以此。
筘,亦作蔻。
丁娘布 國初,海上有丁娘者,織布甚新,因名丁娘布。
朱竹垞集有《謝汪舍人丁娘子布》詩。
又楊光輔《浙南樂府》:「娘子鳴機丁氏布,美人刺繡顧家工。
」注:「丁娘布光潔細軟,朱竹垞所謂『曬卻渾如飛瀑懸,看來忽訝神雲活』者也。
造法祕不示人,及女嫁他族,流傳始廣。
」 葛布 瀏陽出葛布,其尤精者曰銀葛,以有白光而亮類銀,故名。
祁陽之葛布極細澤者,多幼女所織,號女兒葛,又名葛緞。
繭布 廣東惠州所產繭布,為羅浮山大胡蜨繭所成。
俗傳蜨為葛仙翁遺衣所化,故有詠之者曰:「仙遺衣化羅浮蜨,蜨化山蠶復作衣。
」 僮錦僮布 僮婦染絲織錦,五采斕斑,與刻絲無異,可為裀褥。
又有僮布,亦以青白縷相間成文,極堅紉耐久,用為手巾,每一幅,可三四年不敝。
瑤布瑤帶瑤巾 永明、江華瑤女織方紋花布,頗古質。
又有瑤帶,亦織成花紋。
其瑤巾尤潔細,如西洋布。
高麗布 高麗布,韓國所製者也,緯文棱起而疏,質堅而厚。
乾隆時,嘉定安亭鎮有殷氏女,得其輸入而倣為之,大行於時,嘉定因以增一出品。
竹布 洋布中之以亞麻纖維織成者,吾國譯為竹布,歐美各國皆產之。
於洋布中最為堅緻光滑,故銷售吾國尤多。
草帽緶 草帽緶,麥桿所製之緶也,產於直隸、山東、河南等省,輸歐美各國,以製草帽及其他日用品。
桅燈 桅燈,行舟所用,懸於桅。
錢塘梁午樓大令夢善有《詠桅燈》詩雲:「一點移從絕頂安,長河燈燄落清湍。
天邊月露爭相映,水底星辰摘未難。
人世風波看子細,夜船兒女認團圞。
竿頭直上應非易,援手須憑百丈寬。
」 蔣戟門買妾用測美絲 乾隆朝,蔣戟門觀察家多姬侍,袁子才至其家,輒許作劉楨之平視。
蔣精於選艷,環肥燕瘦,無美不臻,每誇示子才,自謂獨具判花法眼。
戟門每買妾,先以線量其身,線長四尺八寸,必先有線之長,乃始端詳其眉目,謂之測美絲。
當時人皆笑其太拘,獨子才韙之,引古事以為證,謂《詩》稱「碩人頎頎」,《騷》稱「長肩連蜷」,漢馮伉為子娶長妻,晉武稱衞瓘女有五美,長而白其一也。
惟但宜娉婷夭裊,不宜挺立森然,如束馬竿耳。
大內三異物 高文恪公士奇直大內,見三異物,一小金合,一鬼工球,一酒杯二十有四,皆精巧絕倫。
聖祖曾取覯,以為瑣屑無用,遂屏置之。
奇器 運使圖畢赫任惠潮道時,有西商以器二種求售,每種索值五萬金。
一為蓮花,易一時,變一色,其變色也,戛然一聲,數十瓣皆變,畧不參差。
一為二童子,童子前有小案,案上紙一方,銅圈一,人蘸筆插其手,一能作楷書,一能畫山水花卉。
如意 如意,器物之名,出於印度梵語阿那律之義。
柄端作手指形,以示手所不至,搔之可以如意也。
又有柄端作心字形者,長三尺許,講僧持之,記文於上,以備遺忘。
菩薩像亦持之。
我國古時有搔杖以搔背癢,又記文於笏以備啟事,此則兼二者之用者也。
惟近世如意,長不過一二尺,其端多作芝形、雲形,則僅因其名詞吉祥,作為供玩矣。
凡奉冊立之後妃,謁兩宮,必遞如意為贄,上及太後亦以如意賜之。
每遇慶典,椒房貴戚競相購買,而京師東西珠寶市之價,遂較尋常倍蓰矣。
其質,或全玉,或三鑲,或嵌珠寶,或水晶,或琥珀,或雄精,或黃楊木,下此則以骨角竹木為之。
玉馬 乾隆辛醜,大學士阿桂平回部,奉高宗命,采和闐美玉琢一玉馬,藏於大內。
玉色白而潤,長逾三尺,高約二尺。
和珅使人盜之,為其愛妾浴時坐憩之用。
嘉慶己未,和賜死,籍沒時,仍入官,置圓明園。
鹹豐庚申,英法軍入都,園燬,而此馬為英人所得,遂置於倫敦博物院。
象牙瓜仁 嘉定南翔有寓僧虛舟者,俗家金華,蓄有狀似瓜仁之物,象牙所琢,一面畫十八學士,琴有絃,棋局有路,有子,筆筒中有筆,案上有卷,人俱並肩而立,一面有七言一絕,旁有年月日,下雲「七十二翁祝培之戲寫」。
伽楠香墜 粵商某刻牙牌式伽楠香墜一枚,大不及半寸,其半縷山巖一角,茂林之下露一小亭,中有人,坐竹榻,倚枕傾耳,如有所聞,其半則海水汩沒,雲氣渰鬱,具蒼莽之緻,令人色飛眉舞,蓋取唐許渾「雲橫海氣琴書潤,風帶潮聲枕簟涼」之意也。
煙火 煙火者,以火硝雜他藥物燃燒,而現變幻燦爛之狀者也。
其火力噴射,能為花草、蘭竹等形。
或以紙製成種種人物,穿插其中,極靈巧。
或以藥發火燄,幻成各種顏色。
各省多有之,尤以廣東之潮州、江蘇之揚州所製者為最著名,其值亦不貲。
乾隆時,秦淮畫舫競放煙火,為河上大觀,士女空巷而出,如水鴨、水鼠、滿天星、遍地錦、金琖、銀臺、賽月明、風車、滴滴金者,不一其名,不一其巧。
遊者試憑紅闆橋闌,望東水關及月牙池前,燈影燭天,爆聲濺水,昇平景象,誠非圖畫所能盡之也。
鹹豐朝,每歲上元夕,京師西廠舞燈放煙火最盛。
清晨,先於圓明園宮門,列煙火數十架,藥線徐引燃之,成界畫欄杆五色。
每架將完,中復現出寶塔、樓閣之類,並有籠鴿、喜鵲數十,在盒中乘火飛出者。
光緒時,則由內務府營造司設廠放新奇煙火。
元宵節數日,率小工數十,用紅槓黃絆拴擡,由菜市口進宣武門,絡繹於途,有像形五彩鳳凰、孔雀、錦雞、白鶴,並用松柏紮大小獅子、虎豹、麒麟之類。
燃放時,空中停頓,變換成花,此即孝欽後請各國公使夫人同觀之煙火也。
七巧闆 七巧闆,玩具也,一名智慧闆。
以薄木一方,截成七塊,可合成種種模形,以啟發兒童思想。
九連環 九連環,玩具也,以銅製之。
欲使九環同貫於柱上,則先上第一環,再上第二環,而下其第一環,更上第三環,而下其第一二環,再上第四環,如是更疊上下,凡八十一次,而九環畢上矣。
解之之法,先下其第一環,次下其第三環,更上第一環,而併下其第一二環,又下其第三環,如是更疊上下,凡八十一次,而九環畢下矣。
鞦韆 臺灣番女有渺緜氏之戲,即鞦韆也。
以渺為飛,以緜氏為天,意以為飛天耳。
每風和景明,招邀同伴,椎髻盤花,靚妝麗服,以銀錢、珊珠貫肩背,條脫纏腕,纍纍相比,而歡呼以為戲。
風箏 風箏,紙鳶也。
五代時,李鄴於宮中作紙鳶,引線乘風為戲。
後於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聲如箏鳴,故名風箏。
今俗併其無弦者亦名風箏。
兒童放風箏,舉首望空而開口,謂可洩內熱也。
舒鐵雲有《紙鳶篇》,即詠風箏也,詩雲:「杏花深巷春泥消,粥香餳白聞吹簫。
東風裊裊二十四,已有年少相招邀。
雲臯煙隰春衫影,朝取長繩繫韶景。
此時韶景安可知,低昂高下隨羣兒。
兒呼拍手歡無極,仰面看天齊著力。
鶤鵬化去未可期,鶯燕飛來似相識。
浮雲浩浩風棱棱,太虛一點高一層。
初疑翩翻下黃鵠,又若搏擊呼蒼鷹。
雕陵烏鵲不得意,銀潢日夕思迴騰。
微繒孅繳豈知數,看爾白日能飛昇。
飛昇畢竟難與說,隱隱紅燈夜深滅。
銀竹生愁細雨多,青蘋復恐微飈絕。
孤鴻何處怨飄零,病鶴誰家舞蹩躠。
別有風絃漢殿箏,宮商一線遙嗚咽。
」 有剪紙如美人為風箏者,吳我鷗嘗詠之,詩雲:「髣髴輕盈漢麗娟,迴風歌罷舞翩翩。
爭看蔽月容如畫,但解淩雲骨已仙。
花信幾番憑妾寄,情絲一縷被郎牽。
晚來欲把紅妝照,添箇銀燈在上邊。
縱入朱門不受鞿,嬉時恰稱蕙風微。
翩然乘鳳偕秦女,瞥爾驚鴻妒洛妃。
細響乍鳴雙玉佩,輕軀須著五銖衣。
最憐春色長門老,瘦損宮腰尺六圍。
何心花底學迷藏,愛映紅霞鬬曉妝。
環佩聲俄飄柳陌,鞦韆影共出苔牆。
山屏遠列身如倚,波鏡頻窺膽不張。
卻為杏梢閒絆住,歸來衫袖惹餘香。
小別芳姿又一年,桃花嬌面尚依然。
赤繩繫就氤氳使,紅粉修成摺疊仙,望遠祇愁衣化蝶,步虛豈假木為鳶。
休嗟薄命多飄泊,金屋名姝一例傳。
漫歌桃葉泛春流,紅線差堪結伴遊。
日暮寒憐生翠袖,雨深閒恨鎖朱樓。
憑將素面朝天去,絕少芳蹤印月留。
嫁與東風應色喜,雲鄉來往劇清幽。
」 空鐘 空鐘,一曰空中,小兒之玩具也。
刳木中空,盪以瀝青,卓地如仰鐘,而以繩繞其柄。
別一竹尺有孔,度其繩而抵格空鐘,繩勒右卻,竹勒左卻,一勒,空鐘轟而疾轉,聲清越以長。
製徑寸,至八九寸。
其放之,一人至三人。
京師旗人類能之。
有快手羅者,即售此技於金陵,緻小康。
而麻瑞子較羅為尤精,則售技於京師。
東西兩廟之集期,新年之廠甸,麻必在焉。
有時以半段空鐘用繩扯之,飛至極高,躍至極低,盤旋如意,雖兩輪去一,失重心力而不墜。
觀者輒拍掌稱善,爭擲錢與之。
抖空中者,近於舞,京師新年,王孫貴姬皆喜為之,宮人亦多好焉。
舞式為鷂子翻身、飛燕入雲、響鴿鈴。
陀螺 陀螺,幼童玩具,木製,如小空鐘,中實而無柄,繞以鞭之繩,卓於地,急掣其鞭,一掣,陀螺則轉,無聲也。
視其緩而鞭之,轉之疾,正如卓立地上,頂光旋旋,影不動。
倒掖氣 劉比部體仁晨入朝,遇鬻羣兒嬉戲之具,俗所謂倒掖氣者,指揮從人,買數枚,次第於馬上吹之,了無怍色。
徐自笑曰:「此事可入彈章。
」倒掖氣,即響葫蘆,小兒口啣,噓吸成聲,今亦謂之不登,噓吸作響,聲如不登也。
(革健)子 仁和高半農典史虞文有《詠(革健)子》詩雲:「小插金雞尾,鞵幫踢最便。
春風先送喜,【俗送壻家催生禮盒,綴以(革健)子,雲見子也。
】稚子況能顛。
眼疾從人巧,跡高謂我儇。
輕狂直如許,繫得幾多錢。
」(革健)子之製,以雞毛繫於錢,用足踢之。
粉犬 粉犬,捏粉作犬形,杭州之清明節物也,小兒多以為玩具.胡琅圃嘗有詩詠之,詩雲:「宛然搖尾乞人憐,粔籹青紅滴粉妍.蹤逐餳簫吹過市,香分槐火試烹鮮.守花解傍司花史,吠雪剛逢斷雪天.枸(木巳)無苗春寂寂,齊廚連日禁炊煙.貨郎擔上鬧花攤,小掣金鈴入畫難.過想屠門人嚼蠟,舐餘藥鼎米成丹.梨焦貉子童謠唱,【《北史》:「狐非狐,貉非貉,焦棃狗子齧斷索。
」】車轢、芻靈祖道看。
春祖已過鄉飲酒,枌榆人散暮煙寒。
」 貓捉老鼠 蘇之虎邱多耍貨店,有以紙匣一,塑泥貓於蓋,塑泥鼠於中者,匣開則貓退鼠出,匣合則貓前鼠匿,若捕若避,各有機心,兒童爭購之,名貓捉老鼠。
胡桃祕戲圖 乾隆末葉,有售玩物於白門市中者,蓋擘兩半胡桃,去其肉而空其中,紐以細熟銅絲,俾可開闔,中用五色粉糍,捏成祕戲圖,懸之牀帳,巾舄皆具,不滿方寸之地,而陳設秩如,神情宛若也。
光、宣間盛行於江、浙,且有能仿陳曼生之遺式者。
茶托 茶托子始於蜀崔寧之女,以茶盃無襯,病其熨指,取楪承之。
既啜而盃傾,乃以蠟環楪夾其盃,遂定,即命匠以漆環代蠟,進於蜀相。
蜀相奇之,名為茶托子。
今相承稱茶托,或曰茶船,以金屬製之,亦有以瓷為之者,溫州所出者甚佳。
旱煙管 旱煙管,亦曰旱煙筒,北人謂之旱煙袋,截竹為之,飯後茶餘,閩人每取旱煙置近根處著火,而自其末吸之,竹氣清香,又先含水在口,故煙性雖烈而不受其毒。
然火之所鑠,竹老者,半歲一易,稍嫩,則月一再易,為用甚費。
江、浙則鏤木為置煙之器,而截竹以為之管,樸實無華,田野間多用之。
士大夫則用金銀銅鐵之類,嵌其兩端。
又或以烏木、象牙為管,不久便裂,遠不及竹。
滇人以象牙為管,別製銅管納其中,但取不裂,然與工匠傭夫純用銅鐵所製者無異,得火,全管皆熱,火氣直達於喉,最易損人。
又或以錫盂盛水,別為管插盂中,旁出一管如鶴頸,使煙氣從水中經過,猶閩人先含涼水之意,然嗜煙者不貴也。
竹堅者可數年不斷,年久色黑,如退光漆,好事者以數金易一管。
長者至與人等,不便攜帶,長一尺四五寸者佳。
京朝官輒於靴中置一管,其長五六寸而已。
水煙袋 水煙袋,吸水煙之管也。
樊雲門方伯增祥嘗作《水煙袋歌》,並有序雲:「太保陸鳳石前輩,同治癸酉拔,春秋聯捷,遂魁天下。
夙與湖南李拔貞同年相善,李試京兆,不售,光緒乙亥春,將還湘,陸餞之於豐樓。
酒次,意甚鬱悒,陸曰:『若我主湘闈者,子必獲售。
』李請關節,陸方吸煙,即曰:『水煙袋嵌於試帖句,可矣。
』未幾,充湖南副考官,先以書抵李曰:『頗憶水煙袋否?』李發函狂喜,置書屜中,雀躍而出。
妻睨其旁,疑為外舍情書,苦不識字,持歸母家。
母覽而戒之,曰:『慎勿洩也。
』母有三女,所天皆諸生,乃使長次女各告其壻。
是科詩題為「惟善為寶」得「書」字。
陸得三卷,皆如所授,乃皆取之,獨一卷後至,置副車。
及拆封,李副榜第一,正榜兩卷則其僚壻也。
一人名次較高,闈墨刊其詩雲:『煙水蒼茫裏,人才夾袋儲。
』久之,事頗洩,言官欲劾之,以陸為人和易而止。
李竟不獲售,以道員需次某省而卒。
然則科名之有定數,豈虛語哉!陸此事誠幹例議,然愛才念舊,非納賄作奸者比,無足深諱。
寒夜偶憶其事,歌以傳之,意在使君子知命耳。
」歌曰:「湘闈萬口傳佳話,關節三言水煙袋。
元和殿撰秉文衡,光緒初元歲乙亥。
先是雞年貢樹香,同年陸李皆軒昂。
兩朵芙蓉分冷暖,一臨春鏡一秋江。
送客南歸杯酒餞,悒悒酒邊發長歎。
贈答平生縞紵歡,飛沉頃刻雲泥判。
士衡慰藉勿為爾,我主湘闈定收子。
昔有明通榜上人,不信有如金筒水。
酒闌一笑去燕都,轉盼瀟湘迓使車。
長沙射得銜書雁,問記豐樓密語無?李生狂喜忘嫌忌,少婦旁窺蹙蛾翠。
不識玉堂天上書,轉疑外舍鴛鴦字。
持歸告母心大怡,劉家姊妹皆淑姬。
欲教三女乘龍起,愛壻何分頭腹尾。
一粒金丹鼎未開,誰知此鼎三分矣。
主文網得珊枝紅,私喜貧交入彀中。
一人隱語寓滇銅,三人連犿傷雷同。
明知師漏多魚地,那能一取復一葉。
本懷唐拔景莊心,更師宋錄齊賢意。
兩生捷足入前茅,一置副車因後至。
君不見東坡欲得李方叔,潛送程文李他出。
章惇二子懷之去,端明坐迷五色目。
榜發乃雋援與持,天子所廢人無術。
以今擬古何差殊,兩僚詭遇二章如。
李生若比老方叔,弱女非男聊勝無。
陸公愛士如蘇大,相度乃是富韓亞。
縱使南箕徧簸揚,卒無亶定相彈射。
湘水悠悠四十年,沂公墳葬梅花下。
籲嗟乎,停寢科場十餘載,狀元宰相總邱墟。
徒留煙水蒼茫感,誰復人才夾袋儲。
」 煙具 煙具,專指吸鴉片煙膏所用之器而言之。
曰槍,上有鬥,吸時裝膏於鬥之小孔。
槍,即筒也。
曰盤,吸時置雜件者也。
雜件甚夥,有蘸膏之簽,有燃火之燈,有盛膏之盒。
盤之質,或白銅,或彩瓷,或以雕漆,或以紅木。
盤之式或長方,或橢圓,或梅花。
有夾煤之鑷,有盛水之壺,有閣簽之架,有挖灰之鉤。
曰箱,不吸時儲雜件者也。
此外又有所謂通條者,至膏塞槍時,用以通之者也。
鼻煙壺 鼻煙壺,以盛鼻煙者也,有辛家皮、勒家皮、袁家皮之分。
其質地自套料瓷外,有以玉、瑪瑙、水晶、黃楊木為之者。
上有蓋,鑲以珍珠寶石。
連於蓋者為鍫,則以牙為之,以取煙。
鼻煙碟 鼻煙盛於壺,吸時傾出,盛於碟,乃以指蘸之入鼻。
碟以晶、玉、牙、瓷為之。
布刀 布刀者,峒人織具也。
峒人不用高機,無箸無枝,以布刀代之。
刀用山木,形如刀,銳其兩端,背厚而橢,如弓之弧。
刃如弦而薄,刳其背之腹,以納緯,而惌其銳而吐之,以當梭。
緯既吐,則兩手扳其兩端,以當箸也。
峒人書歌於刀,間以五彩花卉,漆之以贈人。
筳 筳,繀絲筦也,亦謂之筟,用鍼條中貫細筒,所以著絲於緯車者。
紡具所用以繀紗線者亦如之。
亦作椗,或作錠,今吳俗尚稱筳子。
寧綢 寧綢為絲織物,產於杭州,有花、素兩種,光緻柔厚,遜於花緞,而較堅韌耐久。
出於鎮江府城者,稱江寧綢,品質較次。
摹本 摹本,絲織物也,一名花累,俗稱花緞。
羽緞 羽緞,亦稱羽毛緞,或曰嗶嘰,質厚,如緞,故名。
香雲紗 香雲紗為絲織物,經緯全用生絲者,為生香雲紗,全用熟絲者,為熟香雲紗,亦有經生緯熟者,皆為夏時衣料。
原產廣東,近時蘇州、盛澤等處亦仿造之。
紗篩紗 紗篩紗,出上虞縣西黎嶴。
王煦《竹枝詞》雲:「黎嶴撐絲細織紗,鼄絲蟬翼莫須誇。
不傳女子傳新婦,闔縣從無第二家。
」 海鵝絨 光緒中葉,朝野上下多以海鵝絨為衣,孝欽後嘗勅江寧、蘇州、杭州三織造採辦呈進。
據覆奏,絨出漳州,向有官匠承織進禦,自粵寇亂起,八閩為汪廣洋所蹂躪,匠役逃散無存,現已咨行福建招集舊匠,剋日開機雲雲。
氆氌 氆氌,西番織羢也。
土布 土布產江蘇,首推上海之三林塘鎮,江陰、崇明等處次之。
其本色貨,向有稀布、套布、沙布、白生等名目。
至花色貨,則因染色而異,名目繁多。
行銷外省,各有牌號,不容相混。
稀布多銷牛莊,套布多銷東三省,其沙布、白生之銷場,無稀布、套布之廣,每年銷額有數千萬金。
自洋布盛行,銷路受擠。
後以愛國等布出,復遭打擊,出口銷數不及千萬矣。
扣布 俗稱土製棉布曰扣布,蓋以金仁山《論麻冕》雲:「三十升布則為筘一千二百目。
」筘,布筘也,所以扣布經者。
扣布之得名,當以此。
筘,亦作蔻。
丁娘布 國初,海上有丁娘者,織布甚新,因名丁娘布。
朱竹垞集有《謝汪舍人丁娘子布》詩。
又楊光輔《浙南樂府》:「娘子鳴機丁氏布,美人刺繡顧家工。
」注:「丁娘布光潔細軟,朱竹垞所謂『曬卻渾如飛瀑懸,看來忽訝神雲活』者也。
造法祕不示人,及女嫁他族,流傳始廣。
」 葛布 瀏陽出葛布,其尤精者曰銀葛,以有白光而亮類銀,故名。
祁陽之葛布極細澤者,多幼女所織,號女兒葛,又名葛緞。
繭布 廣東惠州所產繭布,為羅浮山大胡蜨繭所成。
俗傳蜨為葛仙翁遺衣所化,故有詠之者曰:「仙遺衣化羅浮蜨,蜨化山蠶復作衣。
」 僮錦僮布 僮婦染絲織錦,五采斕斑,與刻絲無異,可為裀褥。
又有僮布,亦以青白縷相間成文,極堅紉耐久,用為手巾,每一幅,可三四年不敝。
瑤布瑤帶瑤巾 永明、江華瑤女織方紋花布,頗古質。
又有瑤帶,亦織成花紋。
其瑤巾尤潔細,如西洋布。
高麗布 高麗布,韓國所製者也,緯文棱起而疏,質堅而厚。
乾隆時,嘉定安亭鎮有殷氏女,得其輸入而倣為之,大行於時,嘉定因以增一出品。
竹布 洋布中之以亞麻纖維織成者,吾國譯為竹布,歐美各國皆產之。
於洋布中最為堅緻光滑,故銷售吾國尤多。
草帽緶 草帽緶,麥桿所製之緶也,產於直隸、山東、河南等省,輸歐美各國,以製草帽及其他日用品。
桅燈 桅燈,行舟所用,懸於桅。
錢塘梁午樓大令夢善有《詠桅燈》詩雲:「一點移從絕頂安,長河燈燄落清湍。
天邊月露爭相映,水底星辰摘未難。
人世風波看子細,夜船兒女認團圞。
竿頭直上應非易,援手須憑百丈寬。
」 蔣戟門買妾用測美絲 乾隆朝,蔣戟門觀察家多姬侍,袁子才至其家,輒許作劉楨之平視。
蔣精於選艷,環肥燕瘦,無美不臻,每誇示子才,自謂獨具判花法眼。
戟門每買妾,先以線量其身,線長四尺八寸,必先有線之長,乃始端詳其眉目,謂之測美絲。
當時人皆笑其太拘,獨子才韙之,引古事以為證,謂《詩》稱「碩人頎頎」,《騷》稱「長肩連蜷」,漢馮伉為子娶長妻,晉武稱衞瓘女有五美,長而白其一也。
惟但宜娉婷夭裊,不宜挺立森然,如束馬竿耳。
大內三異物 高文恪公士奇直大內,見三異物,一小金合,一鬼工球,一酒杯二十有四,皆精巧絕倫。
聖祖曾取覯,以為瑣屑無用,遂屏置之。
奇器 運使圖畢赫任惠潮道時,有西商以器二種求售,每種索值五萬金。
一為蓮花,易一時,變一色,其變色也,戛然一聲,數十瓣皆變,畧不參差。
一為二童子,童子前有小案,案上紙一方,銅圈一,人蘸筆插其手,一能作楷書,一能畫山水花卉。
如意 如意,器物之名,出於印度梵語阿那律之義。
柄端作手指形,以示手所不至,搔之可以如意也。
又有柄端作心字形者,長三尺許,講僧持之,記文於上,以備遺忘。
菩薩像亦持之。
我國古時有搔杖以搔背癢,又記文於笏以備啟事,此則兼二者之用者也。
惟近世如意,長不過一二尺,其端多作芝形、雲形,則僅因其名詞吉祥,作為供玩矣。
凡奉冊立之後妃,謁兩宮,必遞如意為贄,上及太後亦以如意賜之。
每遇慶典,椒房貴戚競相購買,而京師東西珠寶市之價,遂較尋常倍蓰矣。
其質,或全玉,或三鑲,或嵌珠寶,或水晶,或琥珀,或雄精,或黃楊木,下此則以骨角竹木為之。
玉馬 乾隆辛醜,大學士阿桂平回部,奉高宗命,采和闐美玉琢一玉馬,藏於大內。
玉色白而潤,長逾三尺,高約二尺。
和珅使人盜之,為其愛妾浴時坐憩之用。
嘉慶己未,和賜死,籍沒時,仍入官,置圓明園。
鹹豐庚申,英法軍入都,園燬,而此馬為英人所得,遂置於倫敦博物院。
象牙瓜仁 嘉定南翔有寓僧虛舟者,俗家金華,蓄有狀似瓜仁之物,象牙所琢,一面畫十八學士,琴有絃,棋局有路,有子,筆筒中有筆,案上有卷,人俱並肩而立,一面有七言一絕,旁有年月日,下雲「七十二翁祝培之戲寫」。
伽楠香墜 粵商某刻牙牌式伽楠香墜一枚,大不及半寸,其半縷山巖一角,茂林之下露一小亭,中有人,坐竹榻,倚枕傾耳,如有所聞,其半則海水汩沒,雲氣渰鬱,具蒼莽之緻,令人色飛眉舞,蓋取唐許渾「雲橫海氣琴書潤,風帶潮聲枕簟涼」之意也。
煙火 煙火者,以火硝雜他藥物燃燒,而現變幻燦爛之狀者也。
其火力噴射,能為花草、蘭竹等形。
或以紙製成種種人物,穿插其中,極靈巧。
或以藥發火燄,幻成各種顏色。
各省多有之,尤以廣東之潮州、江蘇之揚州所製者為最著名,其值亦不貲。
乾隆時,秦淮畫舫競放煙火,為河上大觀,士女空巷而出,如水鴨、水鼠、滿天星、遍地錦、金琖、銀臺、賽月明、風車、滴滴金者,不一其名,不一其巧。
遊者試憑紅闆橋闌,望東水關及月牙池前,燈影燭天,爆聲濺水,昇平景象,誠非圖畫所能盡之也。
鹹豐朝,每歲上元夕,京師西廠舞燈放煙火最盛。
清晨,先於圓明園宮門,列煙火數十架,藥線徐引燃之,成界畫欄杆五色。
每架將完,中復現出寶塔、樓閣之類,並有籠鴿、喜鵲數十,在盒中乘火飛出者。
光緒時,則由內務府營造司設廠放新奇煙火。
元宵節數日,率小工數十,用紅槓黃絆拴擡,由菜市口進宣武門,絡繹於途,有像形五彩鳳凰、孔雀、錦雞、白鶴,並用松柏紮大小獅子、虎豹、麒麟之類。
燃放時,空中停頓,變換成花,此即孝欽後請各國公使夫人同觀之煙火也。
七巧闆 七巧闆,玩具也,一名智慧闆。
以薄木一方,截成七塊,可合成種種模形,以啟發兒童思想。
九連環 九連環,玩具也,以銅製之。
欲使九環同貫於柱上,則先上第一環,再上第二環,而下其第一環,更上第三環,而下其第一二環,再上第四環,如是更疊上下,凡八十一次,而九環畢上矣。
解之之法,先下其第一環,次下其第三環,更上第一環,而併下其第一二環,又下其第三環,如是更疊上下,凡八十一次,而九環畢下矣。
鞦韆 臺灣番女有渺緜氏之戲,即鞦韆也。
以渺為飛,以緜氏為天,意以為飛天耳。
每風和景明,招邀同伴,椎髻盤花,靚妝麗服,以銀錢、珊珠貫肩背,條脫纏腕,纍纍相比,而歡呼以為戲。
風箏 風箏,紙鳶也。
五代時,李鄴於宮中作紙鳶,引線乘風為戲。
後於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聲如箏鳴,故名風箏。
今俗併其無弦者亦名風箏。
兒童放風箏,舉首望空而開口,謂可洩內熱也。
舒鐵雲有《紙鳶篇》,即詠風箏也,詩雲:「杏花深巷春泥消,粥香餳白聞吹簫。
東風裊裊二十四,已有年少相招邀。
雲臯煙隰春衫影,朝取長繩繫韶景。
此時韶景安可知,低昂高下隨羣兒。
兒呼拍手歡無極,仰面看天齊著力。
鶤鵬化去未可期,鶯燕飛來似相識。
浮雲浩浩風棱棱,太虛一點高一層。
初疑翩翻下黃鵠,又若搏擊呼蒼鷹。
雕陵烏鵲不得意,銀潢日夕思迴騰。
微繒孅繳豈知數,看爾白日能飛昇。
飛昇畢竟難與說,隱隱紅燈夜深滅。
銀竹生愁細雨多,青蘋復恐微飈絕。
孤鴻何處怨飄零,病鶴誰家舞蹩躠。
別有風絃漢殿箏,宮商一線遙嗚咽。
」 有剪紙如美人為風箏者,吳我鷗嘗詠之,詩雲:「髣髴輕盈漢麗娟,迴風歌罷舞翩翩。
爭看蔽月容如畫,但解淩雲骨已仙。
花信幾番憑妾寄,情絲一縷被郎牽。
晚來欲把紅妝照,添箇銀燈在上邊。
縱入朱門不受鞿,嬉時恰稱蕙風微。
翩然乘鳳偕秦女,瞥爾驚鴻妒洛妃。
細響乍鳴雙玉佩,輕軀須著五銖衣。
最憐春色長門老,瘦損宮腰尺六圍。
何心花底學迷藏,愛映紅霞鬬曉妝。
環佩聲俄飄柳陌,鞦韆影共出苔牆。
山屏遠列身如倚,波鏡頻窺膽不張。
卻為杏梢閒絆住,歸來衫袖惹餘香。
小別芳姿又一年,桃花嬌面尚依然。
赤繩繫就氤氳使,紅粉修成摺疊仙,望遠祇愁衣化蝶,步虛豈假木為鳶。
休嗟薄命多飄泊,金屋名姝一例傳。
漫歌桃葉泛春流,紅線差堪結伴遊。
日暮寒憐生翠袖,雨深閒恨鎖朱樓。
憑將素面朝天去,絕少芳蹤印月留。
嫁與東風應色喜,雲鄉來往劇清幽。
」 空鐘 空鐘,一曰空中,小兒之玩具也。
刳木中空,盪以瀝青,卓地如仰鐘,而以繩繞其柄。
別一竹尺有孔,度其繩而抵格空鐘,繩勒右卻,竹勒左卻,一勒,空鐘轟而疾轉,聲清越以長。
製徑寸,至八九寸。
其放之,一人至三人。
京師旗人類能之。
有快手羅者,即售此技於金陵,緻小康。
而麻瑞子較羅為尤精,則售技於京師。
東西兩廟之集期,新年之廠甸,麻必在焉。
有時以半段空鐘用繩扯之,飛至極高,躍至極低,盤旋如意,雖兩輪去一,失重心力而不墜。
觀者輒拍掌稱善,爭擲錢與之。
抖空中者,近於舞,京師新年,王孫貴姬皆喜為之,宮人亦多好焉。
舞式為鷂子翻身、飛燕入雲、響鴿鈴。
陀螺 陀螺,幼童玩具,木製,如小空鐘,中實而無柄,繞以鞭之繩,卓於地,急掣其鞭,一掣,陀螺則轉,無聲也。
視其緩而鞭之,轉之疾,正如卓立地上,頂光旋旋,影不動。
倒掖氣 劉比部體仁晨入朝,遇鬻羣兒嬉戲之具,俗所謂倒掖氣者,指揮從人,買數枚,次第於馬上吹之,了無怍色。
徐自笑曰:「此事可入彈章。
」倒掖氣,即響葫蘆,小兒口啣,噓吸成聲,今亦謂之不登,噓吸作響,聲如不登也。
(革健)子 仁和高半農典史虞文有《詠(革健)子》詩雲:「小插金雞尾,鞵幫踢最便。
春風先送喜,【俗送壻家催生禮盒,綴以(革健)子,雲見子也。
】稚子況能顛。
眼疾從人巧,跡高謂我儇。
輕狂直如許,繫得幾多錢。
」(革健)子之製,以雞毛繫於錢,用足踢之。
粉犬 粉犬,捏粉作犬形,杭州之清明節物也,小兒多以為玩具.胡琅圃嘗有詩詠之,詩雲:「宛然搖尾乞人憐,粔籹青紅滴粉妍.蹤逐餳簫吹過市,香分槐火試烹鮮.守花解傍司花史,吠雪剛逢斷雪天.枸(木巳)無苗春寂寂,齊廚連日禁炊煙.貨郎擔上鬧花攤,小掣金鈴入畫難.過想屠門人嚼蠟,舐餘藥鼎米成丹.梨焦貉子童謠唱,【《北史》:「狐非狐,貉非貉,焦棃狗子齧斷索。
」】車轢、芻靈祖道看。
春祖已過鄉飲酒,枌榆人散暮煙寒。
」 貓捉老鼠 蘇之虎邱多耍貨店,有以紙匣一,塑泥貓於蓋,塑泥鼠於中者,匣開則貓退鼠出,匣合則貓前鼠匿,若捕若避,各有機心,兒童爭購之,名貓捉老鼠。
胡桃祕戲圖 乾隆末葉,有售玩物於白門市中者,蓋擘兩半胡桃,去其肉而空其中,紐以細熟銅絲,俾可開闔,中用五色粉糍,捏成祕戲圖,懸之牀帳,巾舄皆具,不滿方寸之地,而陳設秩如,神情宛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