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類
關燈
小
中
大
天下,江、浙間皆仿製之。
今雖不如唐、宋之盛,然尚多佳製。
角花牋 於箋下方之左端,圖以諸花,謂之角花箋,又曰押角牋,嘉慶時怡親王所製也,形形色色,花樣極新。
最美觀者一種,圖古鼎八,橫欹倒置,色異形殊,小如豆而大不盈指,且占地不及寸。
光緒時,京師琉璃廠紙肆猶有存者,然不易購也。
名片 名片,向以新入翰林院之庶吉士為最大,紙長恆徑尺,書擘窠大字,無空隙。
昔唐程知節拜箋長七尺許,明嚴嵩名刺大可五寸,庶吉士以大片謁客,殆猶有古風歟? 柬 柬,與簡同,今人稱信劄及名刺皆曰柬。
書筒 書筒,盛箋之函也,即信封。
郵票 郵票,黏票於信面,以為已納郵費之證,由政府印刷局印製。
其值由銀幣半分、一分、二分、三分,以至數角或一圓、五圓、十圓,大小不一,以顏色為別。
各國各異其圖識,我國用蟠龍。
手卷 手卷,畫軸橫幅之長者也,止可卷舒,不能懸挂,故名。
玉帶硯 玉帶硯產浙江常山縣,有紫有黑。
紫石中有白紋一條,名曰紫袍玉帶,頗貴重難得。
柘硯 柘硯出山東泗水縣柘溝,其地產赤埴瓶盎,亦可為硯,光潤如石。
金聖歎破硯 吉林寧安縣有地名金家沽者,土著多姓金,聖歎之裔也。
聖歎大辟,妻孥發配關外,安置寧古塔。
今寧安金氏皆聖歎之子孫,其人多以魚獵為生。
宣統己酉,某甲掘地為穽,深八尺,得破硯一,背鐫楷書「聖歎」二字,又有篆文「猿」字,雖略有破損,猶可辨認。
臨淄鳳凰山石硯 高子益,名緒增,有硯癖,遇佳石,即琢以為硯。
嘗得臨淄鳳凰山石硯,色黑堅潤,冬日不凍,旁有白點如礬,不受墨。
蒼龍尾硯 乾隆戊子夏,秀水盛柚堂明府百二令般陽,明年春,訪淄石硯材所自出,乃採取十餘車,令工琢之,先成硯三百餘,無一可者,頗悔之。
後得一小方之四面天然邊者,細潤發墨,亞於端州之上品,中橫青黃色,紋若龍尾,因名之曰蒼龍尾硯,以示淄人,鹹以為自來官工所琢硯無及此者。
乃諮訪取材之法,乃官工之弊,復成硯數百,其可者亦惟二十餘方耳。
錢冬士還硯 錢冬士觀察嘗用一大端硯,甚佳,忽被竊,齊玉谿大令因以所藏龍尾大硯贈之。
冬士賦詩還之,詩曰:「錢子大硯忽被竊,齊子聞之轉愁絕。
謂是書家寶硯亡,何異美人明鏡失。
急翻祕篋出舊珍,龍尾鉅製圓如月。
謂此硯盆藏有二,吾儕今各用其一。
石交宜以石證之,侑以詩篇尤奇崛。
餘乃三拜迓登堂,頓筧圖書光發越。
東坡昔求龍尾硯,易以銅劍詩更疊。
今我不求硯自來,坡仙有靈當妒嫉。
明月光去得夜珠,陽春詠罷賡雪白。
從此工人得利器,磨墨磨人恐難歇。
孰知餘更有遐思,暮齒何須戀珍物。
身將隱矣焉用文,行將翰墨屏一切。
石交定欲以石證,何殊膠柱乃鼓瑟。
況君累代擅著作,小玉雖小已傑出。
【玉谿之子小玉,年甫九齡,詠詩時有雋句。
】硯雖有雲未為多,兩美何堪令離別。
感君雅誼心弗諼,酬詩返硯非虛飾。
君能不吝我不貪,堪為千秋添故實。
從此延平雙劍合,不數相如還趙璧。
」冬士,名步文,道光時之錢塘人。
漆沙硯 漆沙硯以揚州盧葵生家所製為最精,其祖映之嘗得一硯,有「宋宣和內府製」六字,質類澄泥而絕輕,入水不沈。
後知為漆沙所成,授工仿造,葵生世其傳。
一時業此者甚眾,且文房諸物亦均以漆沙為之。
錐刀硯 梁秋潭嘗於所親家見一硯,石質細潤,良材也。
其家不之貴,用以覆瓿,且磨刀錐,多傷痕。
秋潭乞之歸,名錐刀硯,鐫銘其旁雲:「磨刀則磨,磨錐則磨,磨墨則磨,磨人則磨。
」 書鎮 《南史》齊高帝嘗以鐵為書鎮,今亦謂之鎮紙,有以玉或石或木為之者。
詩牌 詩牌創自盛唐張祜,所謂集字者,以牌中平仄之字,聯合而成詩也。
初以紙為之,後易竹木,盛行於康熙時博學鴻詞中人。
其式用牙牌,廣六分,厚一分,一面刻字,一面空白,聲之平仄,以硃墨別之,中有樁牌一扇,曰詩伯。
凡易牌,均為四分,每百扇,以一人為詩伯,掣樁牌,內取一扇,以字之筆畫數到某人,次第取用,以紙筆令詩伯掌之,餘由各人自取韻,自製題。
詩成,詩伯評優劣,定甲乙,頒贈彩焉。
吳陵儲氏藏紙詩牌一副,曾為阮文達所讚美。
牌凡二百六十二葉,增減皆可,選詩韻常用之字,險窄者皆不收,牌上面平聲,下面仄聲,中二小字,註明某韻,便於押韻也。
旁註小字,即下面之大字,緣牌可插於手中,下面之字,常為其所遮,故註明於旁。
古名集詩牌,亦名鬬詩牌,三四人或五六人均可。
惟必先立詩伯,為在局諸人評甲乙。
在局人公出彩物幾具,或公立若幹籌,為首唱之彩。
初起手時,人取三十葉,將三十葉之字,集成五言,或七言,以能成一絕者為佳。
其第一人成者,在局人各賀以上賀。
【賀籌分上中下三等。
】詩之優劣,俟各人全成,再定甲乙。
然如在三十葉之中,不能集成一首,祇須有佳句,或一二句亦可,詩伯評之,果能壓倒元白,即推為首唱,即將第一等彩贈之。
如不能,即將首彩贈與第一人成者。
其不能成,或成在三人以後者,即依金谷酒數罸之。
又一法,與晚近鬬牌畧同,輪流取牌,樁家多取一葉,以便次第換取。
人取若幹葉,由在局者公論。
得彩與賀,均依前式。
又一法,得彩不立詩伯,以首成者為優,則僅有彩籌彩物,而無賀籌。
要之,所集之句,均不能有捏湊生硬之弊也。
電線 電線,通電之線也,用紫銅絲塗鋅,以防鏽,或架空中,或埋土內,或沈水底,電報、電車、電燈等皆用之。
惟土中、水中之電線,須包以絕緣防溼之物。
我國電線,發源於京畿,分三大支,又從鎮江分二支,茲依次敘之。
我京師至天津,天津西至肅州為一支,中經保定、獲鹿、太原、平遙、侯馬、潼關、西安、涇州、固原、蘭州、甘涼等州是也。
津東至琿春、愛琿、海蘭泡為一支,中經紫竹林、北塘、大沽、蘆臺、山海關、錦州、營口、旅順、奉天、鳳凰、吉林、寧古塔、琿春、伯都訥、齊齊哈爾至愛琿是也。
津南至山東阿城為一支,中經白塘、德州二處是也。
又自山東分三支。
阿城南至濟寧,自濟寧西至曹州、開封府為一支。
自濟寧東至威海、劉公島,中經鑇南、周村、濰縣、膠州、沙河、煙臺、高村為一支。
自濟南至台兒莊、清江浦、揚州、鎮江為一支。
又從鎮江分兩支,西則至下關、江寧、蕪湖、大通、安慶、九江、漢口、荊州、沙市、襄陽、宜昌、夔州、萬縣、重慶、瀘州、成都、畢節、貴陽、宣威、雲南,大理、騰越是也。
東則至無錫、江陰、蘇州、上海、南潯、嘉興、杭州、紹興、餘姚、寧波、鎮海、蘭谿、浦城、建寧、延平、福州、馬尾、烏石山是也。
此外又有二支,一自福建而西,則泉州、廈門、漳州、潮州、汕頭、海豐、惠州、石龍、香港、廣州、黃埔、虎門、肇慶、梧州、昭平、桂林、潯州、橫州、南寧、龍州、憑祥、百色、剝隘、廣南、開化、蒙自、蠻耗、河口至雲南府,一自安慶至廣州,中經九江,而南至南昌、吉安、贛州、南雄、韶州、英德、連州、連山、西南佛山以接廣州,又自廣西省之橫州南至崖州,中經廉州、欽州、防城、東興、岸步、北海、高州、雷州、瓊州、海口、海頭、屯昌、嶺門、陵水以達於崖州而止。
合計全國電線,都凡九萬餘裡,又分官線、商線兩種,其區域與種類,詳述於下。
官線 由國家撥款架設之線也,其長共四萬九千四百三十裡。
江蘇有飛線、水線、地線、無線四種,由上海至常州,長三千三百零二裡。
安徽有飛線、水線二種,由安慶至壽州,長一千五百九十二裡。
直隸有旱線、無線兩種,由天津至大名,長二千九百四十七裡。
東三省有水線、裸線二種,由奉天至龍江,長一萬零二百八十八裡。
山東有旱線、水線二種,由濟南至王莊,長一千四百九十七裡。
廣東有無線、旱線二種,由廣州至肇慶,長五千六百四十六裡。
川邊有裸線一種,由雅州至巴塘,長二千七百裡。
福建有裸線一種,由福州至廈門,長一百四十四裡。
甘肅有裸線一種,由平涼至寧夏,長三千零八十五裡。
貴州有大線一種,由貴陽至黔西,長四百五十裡。
新疆有裸線、樹膠線二種,由迪西至伊犁,長九千九百五十六裡。
雲南有裸線一種,由大理至普洱,長六千二百四十二裡。
廣西有大線、小線二種,由南寧至全州,長六千四百十五裡。
商線 由商人集資架設之線也,其長共四萬一千四百十七裡半。
山東有飛線、水線二種,由濟南至泰安,長三千七百零九裡。
山西有飛線一種,由太原至平定,長一千六百六十九裡。
河南有飛線一種,由開封至南陽,長三千四百零八裡。
陝西有飛線一種,由西安至潼關,長一千一百零四裡。
福建有飛線、水線二種,由福州至延平,長二千六百七十裡。
浙江有水線一種,由杭州至台州,長二千七百九十三裡。
江西有飛線、地線、水線三種,由南昌至湖口,長二千六百六十九裡半。
湖北有飛線、地線、水線三種,由漢口至荊門,長五千四百六十二裡半。
湖南有飛線、水線二種,由長沙至嶽州,長二千一百六十九裡。
四川有飛線一種,由成都至巫山,長二千八百七十四裡。
廣東有飛線一種,由廣州至潮州,長一千四百九十九裡半。
江蘇有鉛線一種,由江寧至福山,長四百三十四裡。
直隸有飛線、水線二種,由天津至通州,長三千零零四裡。
順天有無線、旱線二種,由京師至高碑店,長六百九十七裡半。
蒙古有旱線一種,由蒙邊至庫倫,長二千一百七十四裡半。
水龍 水龍為救火之器,乃用兩抽水筒聯合而成。
其抽水筒之進水管、噴水管,聯合為一,噴水管之下有空室,曰氣室。
兩筒之水噴出時,先入氣室,使室內之空氣受壓迫而縮小,故當抽水管之噴水力弱時,氣室之空氣自能脹大,壓氣室內之水噴出,使之聯續不絕。
蓋三國吳時童謠曰:「不畏岸上虎,但曰水中龍。
」其後晉王濬以舟師滅吳,水龍之名本此。
順治初,上海唐某得水龍之製於日本,久而他處傳其製,其行於天津者法尤善,城內外置水龍四十八,各隸以二百人,人皆土著,按期練習武藝,無事時,仍執常業,有事則一呼畢至。
用法,以水貯容數石之木桶,桶豎錫筒,觕徑五寸許,下歧為二,上合為一,筒有水門,以銅皮為之,其機一翕一張,則水自外入。
筒之發水處曰鶴頸,形如偏提嘴而上聳,其水高可數丈餘。
每數人持鬥汲水入桶,數人激桶水入筒,一人曳鶴頸,自能使之或東或西或高或下,其殺火勢也,百倍於他器。
木龍 木龍用以治河,見於《宋史》,曾鞏為陳堯佐作傳,詳誌其事。
李昞任泰州通判,偶讀曾文,匠心獨運,竟與古合,遂上其議於相國高文定公斌。
適清口禦壩二險,高用其法,得慶安瀾。
蓋木龍能挑水護此岸之隄,而挑水即可刷彼岸之沙,較之下掃開河,事半功倍也。
昞,字雙士,乾隆時之漢陽人。
革囊 革囊,出蒙古,以皮為之,代筐筥,巨細之物無不納,行汲時或以貯水,涉川時則挾之肘間,亂流以濟,亦曰皮餛飩。
颺扇 颺扇,俗名風箱,製如小廚,無底,右上有口,高出如小鬥,以入所礱之穀,左下吐舌如箕,以出所轉之米。
鬥、箕間皆有斜闆,為上下承卸處,中有輪,置上下斜闆間,偏近右輪,無邊廓,環列小闆以為輻。
挽之,則風生闆間,糠皮自右出,米自左出。
蓋糠質輕,故得風而隨輪右飛,米質重,故仍自兩闆間轉卸而左出也。
唧筒 唧筒,為一圓筒,筒內有鞲鞴,柄出筒外,可上下移動。
筒有二活罨,一向外開放,使水外出而不內入,一向內開放,使水內入而不外出。
自內之活罨,外接進水管,向外之活罨,外接噴水管。
抽水時,以進水管入池井中,而上下其鞲鞴,鞲鞴上行時,水由進水管向活罨入筒,下行時,水由活罨向噴水管噴出。
唧筒形式不一,大緻相同。
進水管長者曰吸上唧筒,管短而由噴水管噴至高處者曰壓上唧筒,皆為激水至高處之用。
汲水機 汲水機,由井中起水之機也,以繩或鐵練與桶,連為一串,繞於輪周。
車輪轉動,桶向井中往復取水,至頂傾出。
京師之市水者,恆於大道旁設之。
榨牀 榨牀,用以擠壓,使物質液汁流出之器,製油製酒多用之。
風爐 風爐,陶器也,亦有以銅鐵為之者,燃炭火於中,上置小鑊以炊物。
然不為大烹,於煎茶煎藥為最宜。
門鈴 門鈴者,人家以繩繫鈴於門內,而以繩端達於門外,人從門外拉之,則鈴震動,而往啟門。
始於宋。
宋人陳雍家置大鈴,署其旁曰:「無錢雇僕,客至請挽之。
」今拉鈴,其遺風也。
京師居民猶有用之者,其門旁復書「某姓拉鈴」四字。
呼鈴 呼鈴,呼人時所鳴之鈴也,俗亦謂之叫人鐘。
精者以乾電裝置,別名電鈴。
有用以裝於門楣以呼人者,則較門鈴為便利矣。
布幔 布幔,用以遮日,淳安方樸山大令楘如有詩詠之雲:「縫尺布衣蛛網外,挼長繩縛鵲簷前。
那移巧避三竿日,偪仄剛宜一握天。
少女風生塵不動,令君香定篆常圓。
儒酸更有回甘味,襆被他時伴獨眠。
」 地毯 地毯,用以覆地,大抵以駝毛為之。
《元史?世祖昭睿順聖皇後傳》雲「宣徽院羊懦皮置不用,後取之,合縫為地毯」是也。
帳額 帳額,俗謂之帳簷,或畫或繡,所以飾帳也。
唐盧照鄰詩雲「生憎帳額繡孤鸞」者是也。
詩帳 宣城施愚山侍講閏章嘗製苧帳,題詩其上,遠寄友人,一時文士多屬和,名之曰詩帳。
詩枕 徐文定公元夢嘗創製詩枕,當世名流亦多題詠。
劉文清之被 劉文清公墉之臥被,長丈許,寢時掃之為筒,疊其小半,以身挨入,有如蠶繭。
家人俟其既睡,將上半覆其頭,儼然包裹,雖酷暑亦如是也。
舒鐵雲有破被 朱野雲好畫古舊服物,嘉慶壬戌夏四月,見舒鐵雲破被橫陳,早便留意,及讀唐稚川為鐵雲所作《破被》詩,欣然點聿,傳神阿堵,不啻冷煖自知。
鐵雲乃并書歌圖後,裝池以贈稚川,且謂他日歸夢東山,當復一府傳看黃琉璃也。
稚川詩雲:「昔年聚首楓谿曲,篝鐙相對奇書讀。
紞如五鼓始上眠,破被蒙頭如蝟縮。
後來同買青亭舟,酷暑蒸入漿汗流。
手推破被眠不得,河隄塌席驚沙鷗。
水蚊無聲偷飲血,周身受困惟存舌。
富貴難忘細席言,不許小兒腳踏裂。
彈指別離逾十霜,相逢日下喜欲狂。
雞鳴風雨如夢寐,齷齪破被仍堆牀。
我因見之長太息,人生不如破被得。
留君破被識君心,豈但功夫珍物力。
為想鴛機砑錦時,中央四角寸心知。
君今長物無過此,若遇平原再買絲。
」 野雲既為之畫,又題二絕句雲:「冷被多年鐵打圍,杜陵舊雨送將歸。
替他綵筆傳春夢,一夜鴛鴦破壁飛。
」「十年禪榻睡魔消,留得姜肱被一條。
還似霓裳初出破,青天補石月修簫。
」 鐵雲所作則雲:「讀書萬卷讀不破,走入破被堆中臥。
雞既鳴矣凡幾聲,蝨其間者凡幾箇。
或曰屣可棄,我不忘其敝。
或曰兗可補,我非五雜俎。
不相離別轉相親,我用我法橫自陳。
芙蓉城裏蒙頭入,鸚鵡洲邊伸腳出。
一年又一年,春秋冬夏無不然。
萬裡復萬裡,東西南北而已矣。
蜀錦重重無片段,吳綿團團逸其半。
參來羅江五百尊,幻出觀音十一面。
彈斷銅琵琶,披出鐵袈裟。
石破天驚逼秋雨,中有殘夢恆河沙。
君不聞湖州唐六歌有口,又不見揚州朱八畫有手。
唐猶及見未破時,朱獨相憐已破後。
今茲襆被春明門,車如雞栖馬如狗。
黃竹箱中什襲藏,青苔榻上周旋久。
被兮被兮可奈何,世間破被有許多。
安得盡遣朱八作畫唐六歌,我乃化為蝴蜨夜夜飛天魔。
」 臺番以鹿皮覆體 臺灣番人每以鹿皮藉地為臥具,遇雨,即以覆體。
陀羅經被 王大臣薨於京師,特賜陀羅經被,被以白綾為之,刊金字番經於上,藏文佛經也,字作金色,即古人賜東園祕器之類。
然京城習俗,品官士庶亦或用之,則皆購之肆中,且有以紙為之者。
兒版 蒙人生兒,臥之於方版,以韋束兩臂,倚氈廬壁間,嗁則搖之,移居則懸於駝裝之後,曰兒版。
玻璃大鏡 湖廣總督楊霈家居京師,少通脫。
及為廣州守時,以千金購玻璃大著衣鏡,徑丈五尺,將以餽定郡王載銓。
然為物過巨,慮招物議,未敢顯然緻送,乃由海道運京師,囑其兄子某往詣某甲。
某甲者,京師無賴子,居西城陋巷,與乞兒伍者也。
訪數日,始得之,告以故。
甲令以鏡舁送城外某寺,付某僧手,語之曰:「若勿問我所為,時至,自相告也。
」如其言。
數日無耗,以為鏡已被騙矣,欲往詢甲,又念其戒,不敢往。
一日晨起,甲忽至曰:「鏡在定王府旁某肆,可自往緻送,吾已以始末面告王,徑往無患也。
」兄子大驚,問其故,則乘某巨室出殯城外,喪車返時,庋鏡其中,以入城矣。
圍屏 圍屏,可以環繞障閉之屏風也。
宋吳文英詞:「翠幛圍屏,留連迅景,花外郵亭。
」 荔根屏 粵土疏而沃,名花珍果所在繁膴,而老樹之產於幽邃谷者,歷年既久,蟠根屈曲,變幻象形.好事者搜剔遐險,置為幾案清玩.然工巧天成,則當推高明謝氏之荔根屏.屏色戀紫,高五尺許,橫斜二尺,鐡榦離奇,新枝挺出,宛如畫梅滿幅.其疏花散布枝間,含苞拆蕊,細大不一.復有寒雀三四,或翥或棲,各具生態。
最上一枝則倒垂。
尤極夭矯。
三摺屏 端州有時某者,能製雕漆屏風,工作精巧,貴重一時。
然
今雖不如唐、宋之盛,然尚多佳製。
角花牋 於箋下方之左端,圖以諸花,謂之角花箋,又曰押角牋,嘉慶時怡親王所製也,形形色色,花樣極新。
最美觀者一種,圖古鼎八,橫欹倒置,色異形殊,小如豆而大不盈指,且占地不及寸。
光緒時,京師琉璃廠紙肆猶有存者,然不易購也。
名片 名片,向以新入翰林院之庶吉士為最大,紙長恆徑尺,書擘窠大字,無空隙。
昔唐程知節拜箋長七尺許,明嚴嵩名刺大可五寸,庶吉士以大片謁客,殆猶有古風歟? 柬 柬,與簡同,今人稱信劄及名刺皆曰柬。
書筒 書筒,盛箋之函也,即信封。
郵票 郵票,黏票於信面,以為已納郵費之證,由政府印刷局印製。
其值由銀幣半分、一分、二分、三分,以至數角或一圓、五圓、十圓,大小不一,以顏色為別。
各國各異其圖識,我國用蟠龍。
手卷 手卷,畫軸橫幅之長者也,止可卷舒,不能懸挂,故名。
玉帶硯 玉帶硯產浙江常山縣,有紫有黑。
紫石中有白紋一條,名曰紫袍玉帶,頗貴重難得。
柘硯 柘硯出山東泗水縣柘溝,其地產赤埴瓶盎,亦可為硯,光潤如石。
金聖歎破硯 吉林寧安縣有地名金家沽者,土著多姓金,聖歎之裔也。
聖歎大辟,妻孥發配關外,安置寧古塔。
今寧安金氏皆聖歎之子孫,其人多以魚獵為生。
宣統己酉,某甲掘地為穽,深八尺,得破硯一,背鐫楷書「聖歎」二字,又有篆文「猿」字,雖略有破損,猶可辨認。
臨淄鳳凰山石硯 高子益,名緒增,有硯癖,遇佳石,即琢以為硯。
嘗得臨淄鳳凰山石硯,色黑堅潤,冬日不凍,旁有白點如礬,不受墨。
蒼龍尾硯 乾隆戊子夏,秀水盛柚堂明府百二令般陽,明年春,訪淄石硯材所自出,乃採取十餘車,令工琢之,先成硯三百餘,無一可者,頗悔之。
後得一小方之四面天然邊者,細潤發墨,亞於端州之上品,中橫青黃色,紋若龍尾,因名之曰蒼龍尾硯,以示淄人,鹹以為自來官工所琢硯無及此者。
乃諮訪取材之法,乃官工之弊,復成硯數百,其可者亦惟二十餘方耳。
錢冬士還硯 錢冬士觀察嘗用一大端硯,甚佳,忽被竊,齊玉谿大令因以所藏龍尾大硯贈之。
冬士賦詩還之,詩曰:「錢子大硯忽被竊,齊子聞之轉愁絕。
謂是書家寶硯亡,何異美人明鏡失。
急翻祕篋出舊珍,龍尾鉅製圓如月。
謂此硯盆藏有二,吾儕今各用其一。
石交宜以石證之,侑以詩篇尤奇崛。
餘乃三拜迓登堂,頓筧圖書光發越。
東坡昔求龍尾硯,易以銅劍詩更疊。
今我不求硯自來,坡仙有靈當妒嫉。
明月光去得夜珠,陽春詠罷賡雪白。
從此工人得利器,磨墨磨人恐難歇。
孰知餘更有遐思,暮齒何須戀珍物。
身將隱矣焉用文,行將翰墨屏一切。
石交定欲以石證,何殊膠柱乃鼓瑟。
況君累代擅著作,小玉雖小已傑出。
【玉谿之子小玉,年甫九齡,詠詩時有雋句。
】硯雖有雲未為多,兩美何堪令離別。
感君雅誼心弗諼,酬詩返硯非虛飾。
君能不吝我不貪,堪為千秋添故實。
從此延平雙劍合,不數相如還趙璧。
」冬士,名步文,道光時之錢塘人。
漆沙硯 漆沙硯以揚州盧葵生家所製為最精,其祖映之嘗得一硯,有「宋宣和內府製」六字,質類澄泥而絕輕,入水不沈。
後知為漆沙所成,授工仿造,葵生世其傳。
一時業此者甚眾,且文房諸物亦均以漆沙為之。
錐刀硯 梁秋潭嘗於所親家見一硯,石質細潤,良材也。
其家不之貴,用以覆瓿,且磨刀錐,多傷痕。
秋潭乞之歸,名錐刀硯,鐫銘其旁雲:「磨刀則磨,磨錐則磨,磨墨則磨,磨人則磨。
」 書鎮 《南史》齊高帝嘗以鐵為書鎮,今亦謂之鎮紙,有以玉或石或木為之者。
詩牌 詩牌創自盛唐張祜,所謂集字者,以牌中平仄之字,聯合而成詩也。
初以紙為之,後易竹木,盛行於康熙時博學鴻詞中人。
其式用牙牌,廣六分,厚一分,一面刻字,一面空白,聲之平仄,以硃墨別之,中有樁牌一扇,曰詩伯。
凡易牌,均為四分,每百扇,以一人為詩伯,掣樁牌,內取一扇,以字之筆畫數到某人,次第取用,以紙筆令詩伯掌之,餘由各人自取韻,自製題。
詩成,詩伯評優劣,定甲乙,頒贈彩焉。
吳陵儲氏藏紙詩牌一副,曾為阮文達所讚美。
牌凡二百六十二葉,增減皆可,選詩韻常用之字,險窄者皆不收,牌上面平聲,下面仄聲,中二小字,註明某韻,便於押韻也。
旁註小字,即下面之大字,緣牌可插於手中,下面之字,常為其所遮,故註明於旁。
古名集詩牌,亦名鬬詩牌,三四人或五六人均可。
惟必先立詩伯,為在局諸人評甲乙。
在局人公出彩物幾具,或公立若幹籌,為首唱之彩。
初起手時,人取三十葉,將三十葉之字,集成五言,或七言,以能成一絕者為佳。
其第一人成者,在局人各賀以上賀。
【賀籌分上中下三等。
】詩之優劣,俟各人全成,再定甲乙。
然如在三十葉之中,不能集成一首,祇須有佳句,或一二句亦可,詩伯評之,果能壓倒元白,即推為首唱,即將第一等彩贈之。
如不能,即將首彩贈與第一人成者。
其不能成,或成在三人以後者,即依金谷酒數罸之。
又一法,與晚近鬬牌畧同,輪流取牌,樁家多取一葉,以便次第換取。
人取若幹葉,由在局者公論。
得彩與賀,均依前式。
又一法,得彩不立詩伯,以首成者為優,則僅有彩籌彩物,而無賀籌。
要之,所集之句,均不能有捏湊生硬之弊也。
電線 電線,通電之線也,用紫銅絲塗鋅,以防鏽,或架空中,或埋土內,或沈水底,電報、電車、電燈等皆用之。
惟土中、水中之電線,須包以絕緣防溼之物。
我國電線,發源於京畿,分三大支,又從鎮江分二支,茲依次敘之。
我京師至天津,天津西至肅州為一支,中經保定、獲鹿、太原、平遙、侯馬、潼關、西安、涇州、固原、蘭州、甘涼等州是也。
津東至琿春、愛琿、海蘭泡為一支,中經紫竹林、北塘、大沽、蘆臺、山海關、錦州、營口、旅順、奉天、鳳凰、吉林、寧古塔、琿春、伯都訥、齊齊哈爾至愛琿是也。
津南至山東阿城為一支,中經白塘、德州二處是也。
又自山東分三支。
阿城南至濟寧,自濟寧西至曹州、開封府為一支。
自濟寧東至威海、劉公島,中經鑇南、周村、濰縣、膠州、沙河、煙臺、高村為一支。
自濟南至台兒莊、清江浦、揚州、鎮江為一支。
又從鎮江分兩支,西則至下關、江寧、蕪湖、大通、安慶、九江、漢口、荊州、沙市、襄陽、宜昌、夔州、萬縣、重慶、瀘州、成都、畢節、貴陽、宣威、雲南,大理、騰越是也。
東則至無錫、江陰、蘇州、上海、南潯、嘉興、杭州、紹興、餘姚、寧波、鎮海、蘭谿、浦城、建寧、延平、福州、馬尾、烏石山是也。
此外又有二支,一自福建而西,則泉州、廈門、漳州、潮州、汕頭、海豐、惠州、石龍、香港、廣州、黃埔、虎門、肇慶、梧州、昭平、桂林、潯州、橫州、南寧、龍州、憑祥、百色、剝隘、廣南、開化、蒙自、蠻耗、河口至雲南府,一自安慶至廣州,中經九江,而南至南昌、吉安、贛州、南雄、韶州、英德、連州、連山、西南佛山以接廣州,又自廣西省之橫州南至崖州,中經廉州、欽州、防城、東興、岸步、北海、高州、雷州、瓊州、海口、海頭、屯昌、嶺門、陵水以達於崖州而止。
合計全國電線,都凡九萬餘裡,又分官線、商線兩種,其區域與種類,詳述於下。
官線 由國家撥款架設之線也,其長共四萬九千四百三十裡。
江蘇有飛線、水線、地線、無線四種,由上海至常州,長三千三百零二裡。
安徽有飛線、水線二種,由安慶至壽州,長一千五百九十二裡。
直隸有旱線、無線兩種,由天津至大名,長二千九百四十七裡。
東三省有水線、裸線二種,由奉天至龍江,長一萬零二百八十八裡。
山東有旱線、水線二種,由濟南至王莊,長一千四百九十七裡。
廣東有無線、旱線二種,由廣州至肇慶,長五千六百四十六裡。
川邊有裸線一種,由雅州至巴塘,長二千七百裡。
福建有裸線一種,由福州至廈門,長一百四十四裡。
甘肅有裸線一種,由平涼至寧夏,長三千零八十五裡。
貴州有大線一種,由貴陽至黔西,長四百五十裡。
新疆有裸線、樹膠線二種,由迪西至伊犁,長九千九百五十六裡。
雲南有裸線一種,由大理至普洱,長六千二百四十二裡。
廣西有大線、小線二種,由南寧至全州,長六千四百十五裡。
商線 由商人集資架設之線也,其長共四萬一千四百十七裡半。
山東有飛線、水線二種,由濟南至泰安,長三千七百零九裡。
山西有飛線一種,由太原至平定,長一千六百六十九裡。
河南有飛線一種,由開封至南陽,長三千四百零八裡。
陝西有飛線一種,由西安至潼關,長一千一百零四裡。
福建有飛線、水線二種,由福州至延平,長二千六百七十裡。
浙江有水線一種,由杭州至台州,長二千七百九十三裡。
江西有飛線、地線、水線三種,由南昌至湖口,長二千六百六十九裡半。
湖北有飛線、地線、水線三種,由漢口至荊門,長五千四百六十二裡半。
湖南有飛線、水線二種,由長沙至嶽州,長二千一百六十九裡。
四川有飛線一種,由成都至巫山,長二千八百七十四裡。
廣東有飛線一種,由廣州至潮州,長一千四百九十九裡半。
江蘇有鉛線一種,由江寧至福山,長四百三十四裡。
直隸有飛線、水線二種,由天津至通州,長三千零零四裡。
順天有無線、旱線二種,由京師至高碑店,長六百九十七裡半。
蒙古有旱線一種,由蒙邊至庫倫,長二千一百七十四裡半。
水龍 水龍為救火之器,乃用兩抽水筒聯合而成。
其抽水筒之進水管、噴水管,聯合為一,噴水管之下有空室,曰氣室。
兩筒之水噴出時,先入氣室,使室內之空氣受壓迫而縮小,故當抽水管之噴水力弱時,氣室之空氣自能脹大,壓氣室內之水噴出,使之聯續不絕。
蓋三國吳時童謠曰:「不畏岸上虎,但曰水中龍。
」其後晉王濬以舟師滅吳,水龍之名本此。
順治初,上海唐某得水龍之製於日本,久而他處傳其製,其行於天津者法尤善,城內外置水龍四十八,各隸以二百人,人皆土著,按期練習武藝,無事時,仍執常業,有事則一呼畢至。
用法,以水貯容數石之木桶,桶豎錫筒,觕徑五寸許,下歧為二,上合為一,筒有水門,以銅皮為之,其機一翕一張,則水自外入。
筒之發水處曰鶴頸,形如偏提嘴而上聳,其水高可數丈餘。
每數人持鬥汲水入桶,數人激桶水入筒,一人曳鶴頸,自能使之或東或西或高或下,其殺火勢也,百倍於他器。
木龍 木龍用以治河,見於《宋史》,曾鞏為陳堯佐作傳,詳誌其事。
李昞任泰州通判,偶讀曾文,匠心獨運,竟與古合,遂上其議於相國高文定公斌。
適清口禦壩二險,高用其法,得慶安瀾。
蓋木龍能挑水護此岸之隄,而挑水即可刷彼岸之沙,較之下掃開河,事半功倍也。
昞,字雙士,乾隆時之漢陽人。
革囊 革囊,出蒙古,以皮為之,代筐筥,巨細之物無不納,行汲時或以貯水,涉川時則挾之肘間,亂流以濟,亦曰皮餛飩。
颺扇 颺扇,俗名風箱,製如小廚,無底,右上有口,高出如小鬥,以入所礱之穀,左下吐舌如箕,以出所轉之米。
鬥、箕間皆有斜闆,為上下承卸處,中有輪,置上下斜闆間,偏近右輪,無邊廓,環列小闆以為輻。
挽之,則風生闆間,糠皮自右出,米自左出。
蓋糠質輕,故得風而隨輪右飛,米質重,故仍自兩闆間轉卸而左出也。
唧筒 唧筒,為一圓筒,筒內有鞲鞴,柄出筒外,可上下移動。
筒有二活罨,一向外開放,使水外出而不內入,一向內開放,使水內入而不外出。
自內之活罨,外接進水管,向外之活罨,外接噴水管。
抽水時,以進水管入池井中,而上下其鞲鞴,鞲鞴上行時,水由進水管向活罨入筒,下行時,水由活罨向噴水管噴出。
唧筒形式不一,大緻相同。
進水管長者曰吸上唧筒,管短而由噴水管噴至高處者曰壓上唧筒,皆為激水至高處之用。
汲水機 汲水機,由井中起水之機也,以繩或鐵練與桶,連為一串,繞於輪周。
車輪轉動,桶向井中往復取水,至頂傾出。
京師之市水者,恆於大道旁設之。
榨牀 榨牀,用以擠壓,使物質液汁流出之器,製油製酒多用之。
風爐 風爐,陶器也,亦有以銅鐵為之者,燃炭火於中,上置小鑊以炊物。
然不為大烹,於煎茶煎藥為最宜。
門鈴 門鈴者,人家以繩繫鈴於門內,而以繩端達於門外,人從門外拉之,則鈴震動,而往啟門。
始於宋。
宋人陳雍家置大鈴,署其旁曰:「無錢雇僕,客至請挽之。
」今拉鈴,其遺風也。
京師居民猶有用之者,其門旁復書「某姓拉鈴」四字。
呼鈴 呼鈴,呼人時所鳴之鈴也,俗亦謂之叫人鐘。
精者以乾電裝置,別名電鈴。
有用以裝於門楣以呼人者,則較門鈴為便利矣。
布幔 布幔,用以遮日,淳安方樸山大令楘如有詩詠之雲:「縫尺布衣蛛網外,挼長繩縛鵲簷前。
那移巧避三竿日,偪仄剛宜一握天。
少女風生塵不動,令君香定篆常圓。
儒酸更有回甘味,襆被他時伴獨眠。
」 地毯 地毯,用以覆地,大抵以駝毛為之。
《元史?世祖昭睿順聖皇後傳》雲「宣徽院羊懦皮置不用,後取之,合縫為地毯」是也。
帳額 帳額,俗謂之帳簷,或畫或繡,所以飾帳也。
唐盧照鄰詩雲「生憎帳額繡孤鸞」者是也。
詩帳 宣城施愚山侍講閏章嘗製苧帳,題詩其上,遠寄友人,一時文士多屬和,名之曰詩帳。
詩枕 徐文定公元夢嘗創製詩枕,當世名流亦多題詠。
劉文清之被 劉文清公墉之臥被,長丈許,寢時掃之為筒,疊其小半,以身挨入,有如蠶繭。
家人俟其既睡,將上半覆其頭,儼然包裹,雖酷暑亦如是也。
舒鐵雲有破被 朱野雲好畫古舊服物,嘉慶壬戌夏四月,見舒鐵雲破被橫陳,早便留意,及讀唐稚川為鐵雲所作《破被》詩,欣然點聿,傳神阿堵,不啻冷煖自知。
鐵雲乃并書歌圖後,裝池以贈稚川,且謂他日歸夢東山,當復一府傳看黃琉璃也。
稚川詩雲:「昔年聚首楓谿曲,篝鐙相對奇書讀。
紞如五鼓始上眠,破被蒙頭如蝟縮。
後來同買青亭舟,酷暑蒸入漿汗流。
手推破被眠不得,河隄塌席驚沙鷗。
水蚊無聲偷飲血,周身受困惟存舌。
富貴難忘細席言,不許小兒腳踏裂。
彈指別離逾十霜,相逢日下喜欲狂。
雞鳴風雨如夢寐,齷齪破被仍堆牀。
我因見之長太息,人生不如破被得。
留君破被識君心,豈但功夫珍物力。
為想鴛機砑錦時,中央四角寸心知。
君今長物無過此,若遇平原再買絲。
」 野雲既為之畫,又題二絕句雲:「冷被多年鐵打圍,杜陵舊雨送將歸。
替他綵筆傳春夢,一夜鴛鴦破壁飛。
」「十年禪榻睡魔消,留得姜肱被一條。
還似霓裳初出破,青天補石月修簫。
」 鐵雲所作則雲:「讀書萬卷讀不破,走入破被堆中臥。
雞既鳴矣凡幾聲,蝨其間者凡幾箇。
或曰屣可棄,我不忘其敝。
或曰兗可補,我非五雜俎。
不相離別轉相親,我用我法橫自陳。
芙蓉城裏蒙頭入,鸚鵡洲邊伸腳出。
一年又一年,春秋冬夏無不然。
萬裡復萬裡,東西南北而已矣。
蜀錦重重無片段,吳綿團團逸其半。
參來羅江五百尊,幻出觀音十一面。
彈斷銅琵琶,披出鐵袈裟。
石破天驚逼秋雨,中有殘夢恆河沙。
君不聞湖州唐六歌有口,又不見揚州朱八畫有手。
唐猶及見未破時,朱獨相憐已破後。
今茲襆被春明門,車如雞栖馬如狗。
黃竹箱中什襲藏,青苔榻上周旋久。
被兮被兮可奈何,世間破被有許多。
安得盡遣朱八作畫唐六歌,我乃化為蝴蜨夜夜飛天魔。
」 臺番以鹿皮覆體 臺灣番人每以鹿皮藉地為臥具,遇雨,即以覆體。
陀羅經被 王大臣薨於京師,特賜陀羅經被,被以白綾為之,刊金字番經於上,藏文佛經也,字作金色,即古人賜東園祕器之類。
然京城習俗,品官士庶亦或用之,則皆購之肆中,且有以紙為之者。
兒版 蒙人生兒,臥之於方版,以韋束兩臂,倚氈廬壁間,嗁則搖之,移居則懸於駝裝之後,曰兒版。
玻璃大鏡 湖廣總督楊霈家居京師,少通脫。
及為廣州守時,以千金購玻璃大著衣鏡,徑丈五尺,將以餽定郡王載銓。
然為物過巨,慮招物議,未敢顯然緻送,乃由海道運京師,囑其兄子某往詣某甲。
某甲者,京師無賴子,居西城陋巷,與乞兒伍者也。
訪數日,始得之,告以故。
甲令以鏡舁送城外某寺,付某僧手,語之曰:「若勿問我所為,時至,自相告也。
」如其言。
數日無耗,以為鏡已被騙矣,欲往詢甲,又念其戒,不敢往。
一日晨起,甲忽至曰:「鏡在定王府旁某肆,可自往緻送,吾已以始末面告王,徑往無患也。
」兄子大驚,問其故,則乘某巨室出殯城外,喪車返時,庋鏡其中,以入城矣。
圍屏 圍屏,可以環繞障閉之屏風也。
宋吳文英詞:「翠幛圍屏,留連迅景,花外郵亭。
」 荔根屏 粵土疏而沃,名花珍果所在繁膴,而老樹之產於幽邃谷者,歷年既久,蟠根屈曲,變幻象形.好事者搜剔遐險,置為幾案清玩.然工巧天成,則當推高明謝氏之荔根屏.屏色戀紫,高五尺許,橫斜二尺,鐡榦離奇,新枝挺出,宛如畫梅滿幅.其疏花散布枝間,含苞拆蕊,細大不一.復有寒雀三四,或翥或棲,各具生態。
最上一枝則倒垂。
尤極夭矯。
三摺屏 端州有時某者,能製雕漆屏風,工作精巧,貴重一時。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