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刑類

關燈
之,明訂九關,杜營哨虛冒,遂為成例,入於奏案。

    其時米價極昂,石值銀五兩,各軍克城,輒封存寇所囤米,據為私有。

    李出示收買,定價石銀三兩,出入一律,亦為成例定案。

    淮軍統將,往往以此緻富。

     淮軍 淮軍之興,由山東布政使六安李元華。

    當鹹豐甲寅,粵寇踞廬州,李帶團勇助勦。

    張制府樹聲,潘撫部鼎新,劉撫部銘傳,周提軍盛傳、盛波皆奔走其間,如是數年,雖未有成效,而戰陣之事,練習日精。

    時李文忠公鴻章在籍辦團,或居帥慕,或領軍事,尚無專主。

    迨廬州事亟,由間道投曾文正公於江右,元華亦隨吳清惠公棠至淮安矣。

    張、潘方保境自守,徘徊俟時,及鹹、同之交,楚軍日盛,由西路徑克安慶,乃使劉之族子東堂與提督韓殿颺謁李文忠請計,於是有創立淮軍之舉。

     時江蘇官紳乞師者踵至,文忠慨然請行,先立鼎、銘、慶、樹四營,益以湘軍親兵一營,林字一營,開字二營,共為九營,陸續赴援上海。

    銘營始以東堂主之,東堂讓其叔銘傳。

    慶營則吳提軍長慶主之,吳向從軍廬州,未嘗歸李部下。

    林營則湘人滕鎮軍嗣林主之,親兵營則湘人韓太守正國主之,開營則程忠烈公學啟主之,通名淮勇,實則湘軍三營,淮軍六營也。

    其後林營未嘗著績,親兵營年餘敗散,惟開營功業先著,而忠烈殉後,遂以不振。

    於是樹、鼎、銘、盛各成一軍,自一營至數十營不等。

    盛軍者,即周氏兄弟抵上海後所主者也。

    慶營正副二營,歷十數年,至海防議起,始增六營,而銘盛兩軍,疊為畿輔拱衞之師,遂稱兩大,其歷年較諸軍為久長。

     說者以淮軍創於李,成於劉、韓,大於劉、周,皆所以佐李文忠之中興偉烈也。

     銘軍為淮軍第一大支 開軍之後,推銘軍為勁,西撚之役,功冠諸軍,號淮軍第一大支。

    其始賴唐忠壯公殿魁、劉廉訪盛藻二人為之左右,唐之調度,劉之訓練,合為兩美,又得劉中丞銘傳為帥,以故虎步一時。

    其部下驍將著名者頗多,大率蘇滬降將,更事老練,忠壯陣亡於鄂,銘軍奮氣,後亦未有大敵。

    忠壯弟定奎,以忠壯故,旋統銘字武毅等軍,積功至福建提督。

     吉軍 吉軍之興,始於黃觀察冕。

    時曾文正公在江西,事亟,徵援兵於湘,黃以吉安知府募兵自効,而不之官,遂以吉字名軍。

    及歸曾,由忠襄公國荃領之。

    曾時以同知候選,由此增多營,連克瑞州景德鎮,沿江而下,卒收安慶、江寧二城,所部至五萬人,皆以吉營肇其基也。

    當江寧合圍時,黃充東征局總辦,創議鹽米互市之舉,由安慶便赴下遊,曾率全軍將領迎於江濱。

    黃顧而言曰:「吾福薄,不足為諸軍導,得九帥為主,可共取富貴,今何如?」言已,握忠襄手大笑,諸將惟聲謝而已。

    黃初任江南知縣,見知陶文毅公,後以事謫戍,遇赦歸。

    其人善以財勢動人,才氣縱橫,見者傾心。

    創辦東征局,以濟江南之餉,為功甚鉅。

    而物議紛騰,遂有貪橫恣肆之語,見於彈章。

    後以迤東道開缺,終於家。

     忠義軍常勝軍 林利,英國海軍官,為粵寇所招緻,嘗在李秀成部下組織忠義軍以抗常勝軍。

    常勝軍者,英人戈登所練,受李文忠公之委託,以征勦粵寇為事者也。

     三省邊防 廣東之東興,雲南之河內,廣西之鎮南關,為三省邊防,延袤一千九百餘裡,路路可通。

    與法人各設對汛鎮南關外,距關數裡,即安南界,法人踞之,並築鐵路至同登。

    光緒中,督辦邊防大臣廣西提督蘇元春嘗與法人訂約,合築自南關接至龍州鐵路,迄以無款而止。

     蒙古盟旗軍制 蒙古兵制,除喇嘛及衰老疾病者外,男子自十八歲起,即須從軍。

    其編制亦按八旗之制,今將各旗之組織列下。

     內蒙古 哲裡木盟。

    【位西遼河北。

    】 科爾沁六旗:【分左右兩翼,一翼分中前後三旗。

    】圖什圖業、劄薩克圖、蘇鄂公、達賴罕、賓圖、博多勒噶台。

    【以上六所,各置一旗。

    】 杜爾伯特一旗。

     劄賚特一旗。

     郭爾羅斯二旗。

    【分前後旗。

    】 卓索圖盟。

    【在喜峯口山外,為木蘭秋狩駐蹕之所,有避暑山莊。

    】 喀喇沁三旗。

    【分左右翼旗及中旗。

    】 土默特二旗。

    【分左右翼旗。

    】 昭烏達盟。

    【據西遼河上遊之地,有圍場,鹹豐以前大駕秋狩至此。

    】 敖漢二旗。

     奈曼一旗。

     巴林二旗。

    【分左右翼旗。

    】 劄魯特二旗。

    【分左右翼旗。

    】 阿爾科爾沁一旗。

     翁牛特二旗。

    【分左右翼旗。

    】 克什克騰一旗。

     喀爾喀左翼一旗。

     錫林郭勒盟。

    【在圍場西北,多泉泊,饒魚鹽之利。

    】 烏珠穆沁二旗。

    【分左右翼旗。

    】 浩齊特二旗。

    【分左右翼旗。

    】 蘇尼特二旗。

    【分左右翼旗。

    】 阿巴哈納爾二旗。

    【分左右翼旗。

    】 阿巴噶二旗。

    【分左右翼旗。

    】 烏蘭察布盟。

    【在四子部落境,為張家口恰克圖商販往來必經之道。

    】 四子部落一旗。

     茂明安一旗。

     烏喇忒三旗。

    【分中前後旗。

    】 喀爾喀右翼一旗。

    【右翼。

    】 伊克昭盟。

    【即河套鄂爾多斯地,淺草平沙,可耕可牧,蒙人視其得失以覘強弱。

    】 鄂爾多斯七旗。

    【分左右翼,更分前後旗,右翼以外又加右翼前末旗。

    】 附錫呼圖庫倫活佛遊牧地一旗。

     外蒙古 外蒙古有喀爾喀及杜爾伯特、土爾扈特、和碩特等各部,共十二盟。

     喀爾喀。

    【分四盟四部六十七旗。

    】 汗阿林盟。

     土謝圖汗二十旗。

     克魯倫巴爾和屯盟。

     車臣汗二十三旗。

     齊齊爾裡克盟。

     三音諾顏二十二旗。

     喀爾喀盟。

     額魯特二旗。

     杜爾伯特。

    【分二盟四部十五旗。

    】 賽圖濟雅哈圖左翼盟。

     杜爾伯特十旗。

     輝特一旗。

     賽圖濟雅圖右翼旗。

     杜爾伯特三旗。

     輝特一旗。

     土爾扈特。

    【分五盟十二旗。

    】 南烏訥恩素珠克圖盟。

     土爾扈特四旗。

     北烏訥恩素珠克圖盟。

     土爾扈特三旗。

     東烏訥恩素珠克圖盟。

     土爾扈特三旗。

     西烏訥恩素珠克圖盟。

     土爾扈特三旗。

     青塞特奇勒圖盟。

     土爾扈特三旗。

     和碩特。

    【分一盟三旗。

    】 巴爾塞特奇勒圖盟。

     和碩特三旗。

     蒙古各旗,以佐領為編制之基礎,一佐領有人員百五十名,而常備僅五十名。

    其編制如下:佐領一人,領催六人,驍騎校一人,驍騎五十人,以此佐領合而為旗,旗長稱劄薩克。

    各旗佐領之人員皆不平等,其編制如下:劄薩克二人至四人,協理台吉一人,管旗章京一人,參領一人,佐領一人,驍騎校五人,領催三十人,驍騎二百五十人,約合二百九十一人,至二百九十三人。

     蒙古臺站運輸軍隊 蒙古臺站之設,仿於元代,按籍受成,至纖至悉。

    國朝屬於兵部,凡官吏軍隊經過蒙古者,皆由臺站供差,而各臺站供應馬匹飲食,皆由蒙人當差,預為派定。

    一有傳牌,各站即為預備。

    蓋蒙地廣漠無垠,且有數百裡無人煙之處,若無臺站,官員軍隊經過,往往數日不得飲食也。

    康熙壬申,乃自古北口至烏珠穆秦,置臺九。

    自獨石口至蒿齊忒,置臺六。

    自張家口至四子部落,置臺五。

    自張家口至歸化城,置臺六。

    自殺虎口至烏喇忒,置臺九。

    自歸化城至鄂爾多斯,置臺八。

    自喜峯口至劄賴特,置臺十六。

    雍正戊申,征準噶爾時,增設塔爾巴哈臺等處臺站,曾派大學士督理其事,用款至千餘萬之多。

    及乾隆己醜,又有增設,喜峯口路劄賴特盡處起,置臺十四。

    古北口路烏珠穆秦盡處起,置臺六。

    殺虎口路烏喇忒大路外,置臺七。

    張家口路四子部落盡處起,置臺十六。

    是以撫馭全蒙,橫有五六千裡,縱有二三千裡,絕無鞭長莫及之患也。

     臺站供給車馬,異於內地,其曳引轎車之馬,悉用三四頭。

    每一馬,必有一人騎其上,而道路不平,沙石相間,其馬馳極速,故乘車者盤坐車中,必用一木桿夾住兩腿,謂之曰「加桿兒車」,以防因震動而踣於車外,且恐木桿不堅,須以帶圍住車前,所攜之盤碗,又以挖有大小各孔之革囊,盛各物於中,繫之車頂。

    每日至少能行二百裡,甲站夫馬送至乙站時,即由乙站夫馬接送丙站,而丙站丁站皆如之。

     凡官員過站所需之馬,不惟視人數之多寡,並須視品秩之崇卑。

    例如一品大員,準帶隨員若幹人及馬匹,若二品大員,則較一品大員少若幹,三品又較二品少若幹。

    而飲食亦由蒙人供應,然僅牛乳及羊肉磨菇而已。

    而每人應得羊肉若幹,其初各有定額,如官員每日羊一頭,僕從則人各一腿。

    嗣後藉端訛索,每人於應得一腿外,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