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令類

關燈
絃琵琶,鳴拍闆拊掌,司祝一叩興,司俎官贊歌鄂囉囉,眾歌鄂囉囉。

    司祝擎神刀禱祝時,則歌鄂囉囉誦神歌,祝禱三次如前儀。

    如是九次畢,司祝一叩興後,禱祝三次,以神刀授司香,司俎官贊停拍闆,三絃琵琶拍闆皆止。

    司祝跪祝,一叩興,合掌緻敬退。

    所供酒食,給守堂子人。

     春秋立杆大祭,豫於延慶州山取徑五寸長二丈之松,梢留枝葉九節,製為神杆,立於圜殿前石上。

    懸神旛掛楮,圜殿杉柱亦掛楮,司祝於兩處擎神刀誦神歌,緻祝如儀。

     每歲四月初八日佛誕前期,內務府於堂子饗殿中間懸掛神幔,於覺羅妻內擬定正副贊禮二人。

    【即司祝。

    】屆時,由坤寧宮恭請佛亭,並貯菩薩、關帝神像二木筒,舁送於堂子。

    至時,奉神位於祭神殿,謹將大內所備紅蜜及諸王所備之蜜,各取多許,貯黃瓷浴池內,以淨水攪勻。

    司香啟亭門,司祝請佛於黃瓷浴池內,浴畢後,以新棉墊座安奉亭中,仍請入宮。

     坤寧宮廣九楹,內西大坑供朝祭神位,北坑供夕祭神位,朝夕則祭,皆設香碟淨水並糕。

    朝則司祝擎神刀誦神歌,三絃琶琶和之,以緻祝,遂進牲。

    夕則司祝束腰鈴,執手鼓,蹡步,誦神歌以禱,鼓拍闆和之,亦進牲。

    撤香竈燈火,展背燈青幕,眾退出,闔戶。

    司祝振鈴,誦歌四次,緻禱,乃捲幕,開戶,明燈撤內貯像。

    朝祭神,為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關聖帝君。

    夕祭神,為穆哩罕神畫像神蒙古神。

    而祝辭所稱,乃有阿琿、年錫、安泰阿雅喇、穆哩穆哩哈、納丹岱琿、納爾琿軒初、恩都哩僧固、拜滿章京、納丹延瑚哩、恩都蒙鄂樂、喀屯諾延。

    諸號中惟「納丹岱琿」為七星之祀,「喀屯諾延」即蒙古神,以先世有德而祀,其餘均無可考。

    正月初二日、每月初一日,月祭儀略同。

    月祭之翼日,卸神杆,斜仰倚柱上,乃祭天。

    灑米緻祝,解牲頸骨及膽,陳熟肉並米,貯於杆之鬥,乃立杆。

     四季獻神,上駟院白馬二,慶豐司牛二,廣儲庫金銀緞布多件,由乾清右門至坤寧宮陳之,奉金銀緞布等,至朝祭夕祭,神前祝如儀。

    以馬牛出三日,乃留銀備牲,金緞布馬牛交犧牲所。

     又背燈祭,有四時獻鮮之禮,春雛雞,夏鵝,秋魚,冬雉。

    凡皇城內風、雲、雷、雨廟之祀,以及各祀廟之歲供,皆內務府掌之;大內祭所用薩滿衣,衣庫掌之。

     又掛柳枝求福之神,稱為佛立佛多鄂謨錫瑪。

    瑪者,祈福則祭,為保嬰而已。

     辛醜西安行宮之元旦 光緒辛醜,孝欽後、德宗在西安行在。

    元旦,百官朝賀,德宗禦前殿正坐,王公班在階上,樞臣及各部院秩一品者在階下,侍郎以下各官皆在二門外。

     都人之元旦 京語謂元旦為大年初一,屆日,於子初焚香接神,燃爆竹以緻敬。

    接神後,王公百官入朝朝賀,復謁親友,謂之道新喜。

    親者登堂,疏者投刺而已。

    是日,無論貧富貴賤,皆以白麵作角而食之,謂之煮餑餑。

    富貴之家,潛以金銀小錁及寶石等藏之餑餑中,以蔔順利,食得之者,終歲大吉。

    又陳幾於庭,上列素殽乾果之屬,名天地桌,或五日或半月而徹,內城比戶如是,殆即遼金拜天禮歟。

     青海蒙番之元旦 元旦賀年,俗尚紅。

    染硃紅於牲畜之背,縱放山巔。

    客至其帳,主人以紅布覆客騎,延之入,男婦鮮衣持哈達,以次接見。

    然見其人,必視其牲畜,禮也。

    馬駝牛羊,則用紅布結球以投之,每羣一球。

    帳前有犬,則獨投一球。

     正月初二祭財神 正月初二日,京外緻祭財神,燃放鞭炮,晝夜不休,商店尤盛。

     正月初五為破五 正月初五日,京師謂之破五。

    破五之內,不得以生米為炊,婦女不得出門。

    至初六日,則王妃公主及命婦冠帔往來,互相道賀,亦於是日歸寧。

    而闤闠諸商,亦漸次開市矣。

     正月之順星散燈花 正月初八日黃昏之後,京師居人以紙蘸油,燃燈一百有八盞,焚香而祀之,謂之順星。

    十三日至十六日,由堂奧以至大門,燃燈而照之,謂之散燈花,又謂之散小人,亦辟除不祥之意也。

     上元驚蟄 歸安閔峙庭中丞鶚元,九歲時,其外舅毛尚書於元宵宴客,閔以舊姻與焉。

    毛作對屬客曰:「元宵不見客,點幾盞燈,為河山生色。

    」是日適屆驚蟄,閔對曰:「驚蟄未聞雷,擊三撾鼓,代天地宣威。

    」 上元調將 嘉、道以前,京師每遇上元節,五城各設燈棚,寶馬香車,極承平歲華之麗。

    是夕三鼓後,步軍統領於正陽門城上,以燈繩曳取城外武營官名帖,謂之調將。

     上元放和合 嘉、道以前,圓明園正月十五日放和合,例也。

    和合即煙火盒子。

    大架高懸,一盒三層,一層為天下太平四大字,二層為鴿雀無數羣飛,取放生之意,三層為四小兒擊秧鼓唱秧歌,唱「太平天子朝元日,五色雲車駕六龍」一首。

     上元廷臣宴 嘉慶以前,每歲上元後一日,欽點大學士九卿之有勳勩者宴於奉三無私殿,名廷臣宴。

    如曲宴宗室禮,蒙古王公皆預焉。

     康熙兩上元盛典 康熙壬戍元夕前一日,聖祖饗群臣於乾清宮,作昇華旁嘉宴詩,人各一句,七字同韻,仿柏梁體。

    上首唱曰:「麗日和風被萬方。

    」以次而及滿大學士勒德洪、明珠,皆拜辭不能。

    上為代二句曰:「卿雲爛漫彌紫閭,一堂喜起歌明良。

    」且戲曰:「二卿當各釂一觴以酹朕勞。

    」勒德洪果捧觴叩首謝。

    次日,頒禦製序一首。

    乙醜元夕,聖祖命於南海子大放燈火,使臣民縱觀,仿大酺之意。

    先於行殿外治場裡許,周植杙木,而絡以紅繩,中建四棚,懸火箱其中。

    平樹八杆,即八旗也,旗人認旗色分駐,而當前四綠旗,則漢人所駐之地。

    官民老穉男婦皆許進觀。

    初設鹵簿,及駕奉兩宮從永定門赴行殿,諸王羣臣次第至。

    賜官廚肴饌,人酒三甌,能飲者不計。

    於是徹仗張燈,有宮眷五十人出,皆虹裳霓衣,被以雜綵,人擔兩燈,各踞方位,高低盤舞,若星芒撒天,珠光爚海,真異觀也。

    既,則火發於筩,以五為耦,耦具五花,掄升遞進。

    乃舉巨礮三,火線層層,由下而上,其四箱套數,若珠簾焰塔,葡萄蜂蝶,雷電車鞭,川奔軸裂,不一而足。

    又既,則九石之燈,中藏小燈萬,一聲迸散,則萬燈齊明,流蘇葩瑵,紛綸四重。

    箱中鼓吹並起,??秦靴??觱篥,次第作響,火械所及,節奏隨之,霹靂數聲,煙飛雲散。

    最後一箱,有四小兒從火中相搏墜地,礮聲連發,別有四小兒衣花裲襠,杖皷拍版,作秧歌小隊,穿星戴焰,破箱而出。

    翕倏變幻,難以舉似。

    然後徐闢廣場,有所謂萬國樂春臺者,象四征九伐萬國鹹賓之狀,紛綸揮霍,極盡震炫而後已。

    次日校獵,聖祖親禦弓矢,九發皆中,於是詔進百戲,都盧尋橦,拍張觳觝,畢陳於前,羣臣從觀者皆有詩。

     孝欽後上元撒金屑 孝欽後嘗於元夕取金葉屑二升臨高撒之,飄揚可觀,謂之金屑滿天飛。

    屑墮宮人頭額,謂之金花點額,凡受點者皆得賜食。

     辛醜西安行宮之上元 光緒辛醜,孝欽後、德宗在西安,西安元夜燈火最盛,兩宮以年歲荒歉,宵旰憂勞,不許民間放燈。

    宮中惟以紙糊數燈懸於門楣,至十六夜後,即命撤之。

     正月開印 官署開印之期,必於正月十九、二十、二十一三日之內,由欽天監選擇吉日吉時,先行知照,朝服行禮,開印之後,則照常辦事矣。

     正月送子 淮安有送子之俗,恆在元宵後二月初二日前。

    凡老年無子,及成婚多年而未育者,戚友鹹送以紙糊之小紅燈,間有用磚代者,此磚須取自東門外之麒麟橋堍,否則無效,蓋取麒麟送子意也。

    由送者先期擇日,備柬通知受者之家,臨時,約集十餘人,鼓樂大作,持燈或磚送往。

    受者則遠迓門外,以所送之燈或磚懸於望子者之床中,並以酒筵款待送者,他日得子,則有重酬。

     二月朔之太陽糕 二月朔,京師市人以米麪團成小餅,五枚一層,上貫以寸餘小雞,謂之太陽糕。

    都人祭日者買而供之,三五具不等。

     二月二日龍擡頭 二月二日,古之中和節也,都人呼為龍擡頭。

    有食餅者,謂之龍鱗餅;有食麪者,謂之龍鬚麪。

    婦女亦停止針線,意恐傷龍目也。

     孝欽後宮中之花朝 二月十二日為花朝,孝欽後至頤和園觀翦綵。

    時有太監預備黃紅各綢,由宮眷翦之成條,條約闊二寸,長三尺。

    孝欽自取紅黃者各一,繫於牡丹花,宮眷太監則取紅者繫各樹,於是滿園皆紅綢飛揚,而宮眷亦盛服往來,五光十色,宛似穿花蛺蝶。

    繫畢,即侍孝欽觀劇。

    演花神慶壽事,樹為男仙,花為女仙,凡扮某樹某花之神者,衣即肖其色而製之。

    扮荷花仙子者,衣粉紅綢衫,以肖荷花,外加綠綢短衫,以肖荷葉。

    餘仿此。

    布景為山林,四周山石圍繞,石中有洞,洞有持酒尊之小仙無數。

    小仙者,即各小花,如金銀花、石榴花是也。

    久之,羣仙聚飲,飲畢而歌,絲竹侑酒,聲極柔曼。

    最後,有虹自天而降,落於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