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僚類
關燈
小
中
大
緣此加意佐治人才,所係固不細也。
」蔭士以會試北上,道出吳門,又問以「物色尺牘人才今得其人否。
」文忠雲:「嘗從陶文毅處知鄂藩署書啟李某,詞翰為當代第一,前歲託人以千金聘之,已辭館入都會試,得館選矣。
」 左文襄佐駱文忠 左文襄公宗棠,初以舉人居駱文忠公秉章幕府,事無大小,專決不顧。
文忠日與諸姬宴飲為樂,文襄嘗嘲之曰:「公猶傀儡,無物以牽之,何能動邪!」文忠乾笑而已。
嘗於夜半撰一奏草,叩文忠內室,大呼。
文忠起讀,叫絕,更命酒,對飲而去。
監司以下白事,輒報請左三先生可否。
範肯堂佐李文忠 通州兩名士,範肯堂其一也,德行文章,在人耳目。
光緒初年,就李文忠公鴻章之聘。
文忠尊師重道,朔望必衣冠候起居,每食,奉魚翅一簋。
範固甘菜根而薄膏粱者,卻之,不獲,文忠遂以乾翅寄奉其二親。
時有以鄉舉勸者,範笑曰:「誰不知我為李公西席,中式何為!」故事,節幕得用居停輿馬,文忠蒙賞紫韁,範嘗假用之,訪友於天津紫竹林。
或告文忠,謂範乘紫韁輿作狹邪遊,文忠曰:「既用紫韁,不可缺擁衛。
」立命戈什哈八員護之。
李秉衡逐幕客 光緒甲午後,下汰兵詔。
時李秉衡撫山左,幕府中有五六輩,皆樞密中人為作曹邱生者,思去之,而躊躇不決,至是乃下逐客令,且謂之曰:「朝廷方撙節糜費,諄諄告誡,為人臣者敢不仰體九重之意,而徒博結納名乎?」 徐仲眉入李子和幕 徐仲眉名葆齡,侯官人。
少孤貧,從軍,充書識,旋保武官,擢至副將。
以代某提督作左文襄奏稿敘,為李子和督部鶴年所賞識,延入幕府,與陳木菴、陳芸敏、葉損軒友善。
年五十餘矣,風骨清峻。
有廬一區,琴書瀟灑。
工小篆,自書門前楹聯雲:「南州高士宅,東海偃王孫。
」顏臥室曰落葉菴。
設一榻,甚緻,嘗邀同人分韻,賦《落葉菴詩》。
張文襄與幕僚會餐 光緒朝,南皮張文襄公久督兩湖,知名之士大半羅緻,故幕中人才稱盛一時。
其尤契合者,每飯必召與同餐。
幕僚以文襄位望之尊,奉召,必肅然陪侍。
然有時餐未及半,文襄竟倚幾假寐,沉沉睡去,諸幕僚未便遽離,仍整肅端坐,待文襄醒,然後畢餐。
張文襄不使幕僚誤一字 張文襄督鄂時,嘗委一首縣楊某兼院署文案,某不敢辭而甚苦之。
一日,院事畢,即回署,適稿中誤一字,飭人持令某改。
同幕以某既去,即為代改。
見字迹不類,詢持去人,具以對,不懌,即召某與代改者入。
凡文案入見,必衣冠,故某與代改者衣冠而進。
先斥某曰:「稿有誤字而不知,大謬;令改而已他出,尤謬。
」又斥代改者曰:「汝何敢代人改字,更荒唐,速自塗去。
」仍謂某曰:「非汝自改不可。
」某改之,乃出。
幕友之敷衍伎倆 張文襄督鄂時,有振興實業之舉,分咨各省,調查物產。
浙江玉山縣令既奉憲檄,將以邑中所有樹木茶紙之屬據實牘報,幕友不可,僅舉土產玉蟹、墨蘭種種玩物具覆。
縣令叩其所以,幕友曰:「樹木茶紙,皆有用物品,上達憲聽,勢必派員查驗,仿效西法,求所以改良之方。
委員接踵於道,行李之供給,君且疲於奔命,況有不止於是者乎?今以一二玩物塞責,大憲將一笑置之,顧不善耶?」其敷衍之伎倆如此。
吳彥復辭端午橋 廬江吳彥復字保初,武壯公長慶子也。
光緒中嘗客天津,時督直隸者為泗州楊文敬公士驤,楊與之雅故,延入幕府。
楊卒,繼者端方。
端字午橋,諡忠愍,亦舊識也,欲留之。
先是某歲,吳嘗大宴客於京師某酒肆,遇雨,猝改期,客有未及知者。
端與全椒薛某先後至,固不相識,偶有觸迕,端遽詈薛,薛憤,毆端。
傭保奔告,吳亟往釋紛。
至是,吳入謁,端咄嗟謂之曰:「得爾師季直書劄否?」吳曰:「張季直乃先君幕客,非吾師。
」端曰:「師可背乎?」吳慍曰:「滿人之剛愎者無逾剛毅,吾斥之,不能聲。
若何敢爾!」拂衣徑去。
書啟預備德政碑文 光緒末,山西太谷縣某令將到任,或薦一書啟友,令曰:「能古文否?」問何故,令曰:「他日我滿任時,一篇德政碑文自不可少,故必請老夫子先為預備也。
」 清客次於幕友 俗所謂清客者,門下食客也,主人之待遇次於幕。
都下清客,在承平時至多,然亦須才品稍兼者,方能自立。
有編為十字令者,曰:「一筆好字,二等才情,三斤酒量,四季衣服,五子圍棋,六齣崑曲,七字歪詩,八張馬弔,九品頭銜,十分和氣。
」有續其後者,曰:「一筆好字,不錯;二等才情,不露;三斤酒量,不吐;四季衣服,不當;五子圍棋,不悔;六齣崑曲,不推;七字歪詩,不遲;八張馬弔,不查;九品頭銜,不選;十分和氣,不俗。
」則更進一解矣。
」蔭士以會試北上,道出吳門,又問以「物色尺牘人才今得其人否。
」文忠雲:「嘗從陶文毅處知鄂藩署書啟李某,詞翰為當代第一,前歲託人以千金聘之,已辭館入都會試,得館選矣。
」 左文襄佐駱文忠 左文襄公宗棠,初以舉人居駱文忠公秉章幕府,事無大小,專決不顧。
文忠日與諸姬宴飲為樂,文襄嘗嘲之曰:「公猶傀儡,無物以牽之,何能動邪!」文忠乾笑而已。
嘗於夜半撰一奏草,叩文忠內室,大呼。
文忠起讀,叫絕,更命酒,對飲而去。
監司以下白事,輒報請左三先生可否。
範肯堂佐李文忠 通州兩名士,範肯堂其一也,德行文章,在人耳目。
光緒初年,就李文忠公鴻章之聘。
文忠尊師重道,朔望必衣冠候起居,每食,奉魚翅一簋。
範固甘菜根而薄膏粱者,卻之,不獲,文忠遂以乾翅寄奉其二親。
時有以鄉舉勸者,範笑曰:「誰不知我為李公西席,中式何為!」故事,節幕得用居停輿馬,文忠蒙賞紫韁,範嘗假用之,訪友於天津紫竹林。
或告文忠,謂範乘紫韁輿作狹邪遊,文忠曰:「既用紫韁,不可缺擁衛。
」立命戈什哈八員護之。
李秉衡逐幕客 光緒甲午後,下汰兵詔。
時李秉衡撫山左,幕府中有五六輩,皆樞密中人為作曹邱生者,思去之,而躊躇不決,至是乃下逐客令,且謂之曰:「朝廷方撙節糜費,諄諄告誡,為人臣者敢不仰體九重之意,而徒博結納名乎?」 徐仲眉入李子和幕 徐仲眉名葆齡,侯官人。
少孤貧,從軍,充書識,旋保武官,擢至副將。
以代某提督作左文襄奏稿敘,為李子和督部鶴年所賞識,延入幕府,與陳木菴、陳芸敏、葉損軒友善。
年五十餘矣,風骨清峻。
有廬一區,琴書瀟灑。
工小篆,自書門前楹聯雲:「南州高士宅,東海偃王孫。
」顏臥室曰落葉菴。
設一榻,甚緻,嘗邀同人分韻,賦《落葉菴詩》。
張文襄與幕僚會餐 光緒朝,南皮張文襄公久督兩湖,知名之士大半羅緻,故幕中人才稱盛一時。
其尤契合者,每飯必召與同餐。
幕僚以文襄位望之尊,奉召,必肅然陪侍。
然有時餐未及半,文襄竟倚幾假寐,沉沉睡去,諸幕僚未便遽離,仍整肅端坐,待文襄醒,然後畢餐。
張文襄不使幕僚誤一字 張文襄督鄂時,嘗委一首縣楊某兼院署文案,某不敢辭而甚苦之。
一日,院事畢,即回署,適稿中誤一字,飭人持令某改。
同幕以某既去,即為代改。
見字迹不類,詢持去人,具以對,不懌,即召某與代改者入。
凡文案入見,必衣冠,故某與代改者衣冠而進。
先斥某曰:「稿有誤字而不知,大謬;令改而已他出,尤謬。
」又斥代改者曰:「汝何敢代人改字,更荒唐,速自塗去。
」仍謂某曰:「非汝自改不可。
」某改之,乃出。
幕友之敷衍伎倆 張文襄督鄂時,有振興實業之舉,分咨各省,調查物產。
浙江玉山縣令既奉憲檄,將以邑中所有樹木茶紙之屬據實牘報,幕友不可,僅舉土產玉蟹、墨蘭種種玩物具覆。
縣令叩其所以,幕友曰:「樹木茶紙,皆有用物品,上達憲聽,勢必派員查驗,仿效西法,求所以改良之方。
委員接踵於道,行李之供給,君且疲於奔命,況有不止於是者乎?今以一二玩物塞責,大憲將一笑置之,顧不善耶?」其敷衍之伎倆如此。
吳彥復辭端午橋 廬江吳彥復字保初,武壯公長慶子也。
光緒中嘗客天津,時督直隸者為泗州楊文敬公士驤,楊與之雅故,延入幕府。
楊卒,繼者端方。
端字午橋,諡忠愍,亦舊識也,欲留之。
先是某歲,吳嘗大宴客於京師某酒肆,遇雨,猝改期,客有未及知者。
端與全椒薛某先後至,固不相識,偶有觸迕,端遽詈薛,薛憤,毆端。
傭保奔告,吳亟往釋紛。
至是,吳入謁,端咄嗟謂之曰:「得爾師季直書劄否?」吳曰:「張季直乃先君幕客,非吾師。
」端曰:「師可背乎?」吳慍曰:「滿人之剛愎者無逾剛毅,吾斥之,不能聲。
若何敢爾!」拂衣徑去。
書啟預備德政碑文 光緒末,山西太谷縣某令將到任,或薦一書啟友,令曰:「能古文否?」問何故,令曰:「他日我滿任時,一篇德政碑文自不可少,故必請老夫子先為預備也。
」 清客次於幕友 俗所謂清客者,門下食客也,主人之待遇次於幕。
都下清客,在承平時至多,然亦須才品稍兼者,方能自立。
有編為十字令者,曰:「一筆好字,二等才情,三斤酒量,四季衣服,五子圍棋,六齣崑曲,七字歪詩,八張馬弔,九品頭銜,十分和氣。
」有續其後者,曰:「一筆好字,不錯;二等才情,不露;三斤酒量,不吐;四季衣服,不當;五子圍棋,不悔;六齣崑曲,不推;七字歪詩,不遲;八張馬弔,不查;九品頭銜,不選;十分和氣,不俗。
」則更進一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