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類

關燈
粵人相貓法 粵人相貓法,惟以提其耳而四腳與尾即縮上者為優,否則庸劣。

    湘潭張博齋以文謂擲貓於牆壁,貓之四爪能堅握牆壁而不脫者,為最上品。

     張七善相貓 嘉應州張七善相貓,嘗蓄雌貓數頭,每生小貓,人皆不惜重資爭買之,知其種佳也。

    七言黑貓眼須青,黃貓眼須赤,花白貓眼須白,若眼底老裂有冰紋者,威嚴必重,蓋其神定耳。

    又言貓重頸骨,若寬至三指者,能捕鼠不倦,且長壽,其眼有青光爪有腥氣者尤良。

     貓交 凡貓交,必春貓遇春貓,冬貓遇冬貓始交,夏秋之貓亦然,否則雖強之,不合也。

    交之時,常於春秋二季。

    其初交時,則牝牡相呼,雖遠,必尋聲而至,俗謂之叫春。

    虎一生不再交,以虎陽有逆刺也,其痛楚在初。

    貓一歲僅再交,以貓陽有順刺也,其痛楚在終。

    餘畜之陽無刺,無痛楚,故其交無度。

     貓成胎 貓成胎,有三月而產者,名奇窩;四月而產者,名偶窩。

    養至十二年為上壽,八年為中壽,四年為下壽,一二年者為夭。

    浙中以單胎者為貴,雙胎者為賤,一胎四子者曰擡轎貓,賤而無用。

    若四子斃其一二,則所存者亦佳,名為返貴。

    故貓胎以少為貴,有一龍二虎之說。

     貓以臘月產者為佳,初夏名早蠶貓,亦善,秋次之,夏為劣,以其不耐寒,冬必向火也,曰煨竈貓。

     貓坎分陰陽 貓坎分陰陽,雄貓則九七五,奇數也。

    九為上,七次之,五為下。

    雌貓則八六四,偶數也。

    八為上,六次之,四為下。

    但四坎者絕少,故雌者每佳而雄者多劣,皆五坎也。

     貓以尾掉風 貓以尾掉風,截而短之,則不能掉,威狀大損。

    有養貓而故截短其尾者,殊失本真。

     女貓 山東、河北人謂牝貓為女貓。

     波斯貓 波斯貓極大,京師產之。

     紫貓 紫貓,產西北口,視常貓為大,毛亦較長而色紫,土人以其皮為裘。

     瞎貓守香菰 閩、浙山中種香菰者,恆有鼠嚙之患,土人多用貓守之。

    去貓之雙眼,縱之,叫遍山,以警鼠。

    貓既瞽而得食,即無所他之,惟有晝夜瞎叫而已。

     顧橫波蓄烏員 合肥龔芝麓宗伯所寵顧橫波夫人媚,性愛貓,有名烏員者,日於花欄繡榻間,徘徊撫翫,珍重之意,逾於掌珠,飼以精餐嘉魚。

    一日,以過饜而斃,夫人惋悒累日,至輟膳。

    芝麓特以沉香斵棺瘞之,延十二女僧建道場三晝夜,為之超度。

     朱竹垞詠貓 朱竹垞嘗以《雪獅兒》詞和錢葆馚《詠貓》,詞雲:「吳鹽幾兩,聘取貍奴,浴蠶時候。

    錦帶無痕,搦絮堆緜生就。

    詩人黃九,也不惜買魚穿柳。

    偏愛住戎葵石畔,牡丹花後。

    午夢初迴晴晝,斂雙睛乍豎,困眠還又。

    驚起藤墩,子母相持良久。

    鸚哥來否?惹幾度春閨停繡。

    重簾逗,便請爐邊叉手。

    」 吳世璠蓄三貓 吳世璠,三桂之子也,既敗,有三貓,為大軍之偏裨所得,頸有懸牌,一曰錦衣娘,一曰銀睡姑,一曰嘯碧煙,皆佳種也。

     于文襄蓄沖霧豹 金壇于文襄公敏中所蓄貓,曰沖霧豹,極愛之,餐時侍案側,輒分旨甘以賜之。

     戴珠淵愛貓 錢塘戴珠淵鹺尹廷熺愛貓,一日失之,成一詩,邀王素心、厲樊榭和之。

    詩雲:「數卷殘書謹護持,銜蟬迎得浴蠶時。

    一宵拋卻藤墩去,便有梁間黠鼠知。

    繙經為伴夜燈餘,肯戀鄰家食有魚。

    葵莧閒園還憶否?秋風黃蜨影蘧蘧。

    」 女愛貓 李松雲中丞之女公子愛貓,中丞守成都時,簡州牧嘗選佳貓數十頭,並製小牀榻及繡錦帷帳以獻。

    孫平叔制軍有女孫,亦愛貓,督閩浙時,臺灣守令所獻,亦多美者。

     鄒泰和檄捕貓 鄒泰和學士有愛貓癖,每宴客,必呼貓至,與食必均,曰:「毋相奪也。

    」嘗督學河南,按臨商邱畢,出署,失一貓,嚴檄縣官捕之。

    令苦其煩,乃用印文詳報雲:「卑職遣幹役四人挨家搜捕,至今逾限,憲貓不得。

    」 迎貓 蠶忌鼠,迎貓以辟之。

    宋陸遊詩曰「裹鹽迎得小貍奴」是也。

    嘉慶朝,富陽周芸臯廉訪凱有迎貓詩,詩曰:「元宵鬧燈火,蠶孃作糜粥。

    將蠶先逐鼠,背人載拜祝。

    【《歲時記》正月十五日作粥,登屋上食之,咒曰:「登高糜,挾兒腦,欲來不來待我三蠶老。

    」蓋為蠶逐鼠也。

    】裹鹽聘貍奴,加以筆一束。

    【杭俗聘貓加筆,借逼鼠意。

    】爾鼠雖有牙,不敢穿我屋。

    」 典庫蓄焦腳虎 道光乙酉,瀏陽馬家沖某家貓產四子,一焦其足。

    彌月喪其三,而焦足者獨存,形色俱劣,亦不捕鼠,常登屋,捕瓦雀咬之,時或縮頸於池邊,與蛙蝶相戲。

    主人嫉其癡懶,一日,攜至縣,適典庫某見之,駴曰:「此焦腳虎也。

    」試升之屋檐,三足俱伸,惟焦足抓定,久不動。

    旋擲之牆間,亦如之。

    市以錢二十緡,其人喜甚。

    先是,典庫固多貓,自此羣貓皆廢,十餘年不聞鼠聲。

    人服其相貓,謂得諸牝牡驪黃外也。

     佳貓能鎮三五家 王玥亭少尹寶琛初尉平遠時,寓多鼠,乃於民家索得一貓,捕之,鼠患遂靖。

    此貓甚靈馴戀舊,時視其故主。

    旋遷入署,仍不忘原寓及故主之家,往復遍歷,三處往來,鼠耗皆絕。

    俗謂佳貓能鎮三五家,洵不誣也。

     劉少塗蓄老?貓 道光丙午春,桐城劉少塗家所蓄之老?貓,生一子,白色,長毛毿毿,形如獅。

    方存之雲:「此異種也,不易得。

    」養之年餘,日夕在旁,鼠耗寂然。

    一日,天未明,貓忽至牀,大吼數聲去,已而死,蓋訣別也。

     自蓮蓄喉珠腹鏡之貓 潮陽縣文照堂僧自蓮有小貓一,尾稍屈,如麒麟尾,色純黑,惟喉間有一點白毛如豆,腹下有一片白毛如小鏡。

    此為相貓經所未載,黃鶴樓謂可稱之曰喉珠腹鏡。

     陶文伯蓄負印拖槍之貓 陶文伯家蓄白貓,其尾獨黑,背有一團,黑色,額則無,是可稱負印拖槍也。

    肥大,重可七八斤。

    性靈而馴,每縛置案側,偶肆叫跳,鞭以竹梢,亟趨避,或俛首帖伏。

    其常時雖以杖懼之,略無懼色。

     黃鶴樓飲貓以酒 貓之飲酒,黃鶴樓曾試之,惟謂不可驟飲以盃,須蘸抹其嘴。

    貓舔有滋味,則不驚逸。

    及十餘巡,輒醺醺也。

     貓吸鴉片煙 貓之吸鴉片煙,張小涓曾試之。

    小涓為浙中縣尉,僑寓溫州,有貓數頭,慣登煙榻,小涓常含煙噴之,貓皆能以鼻迎(口畜).久之,狀如醉.每開燈,輒至,斂具,則去.於是人皆謂張小涓家貓亦有煙癖,聞者莫不粲然. 黃伯山蓄孝貓 黃伯山大令柬之宰揭陽日,嘗於番舶購得一貓,毛潔白如雪,長寸許,粵人稱為孝貓,蓄之不祥。

    然伯山升同知,擢知府,此貓固猶在也。

    謂之孝貓者,俗稱持喪服者為穿孝,貓毛純白,故有是稱。

     吳雲帆蓄貓 吳雲帆太守嘗蓄一貓,色純紫,光彩奪目,長而肥大,重可十餘斤。

     黃虎巖蓄印星貓 鉅鹿令黃虎巖有印星貓一雙,不善捕鼠,然署中鼠耗亦為之肅清。

     貓與蛇鬬 貓與蛇鬬,俗稱龍虎鬬。

    山陰張冶園嘗見貓蛇鬬於屋背,蛇敗,穿瓦罅下遁。

    適屋下有人見之,以鋤揮為兩段,上段飛去,已而結成翻唇肉疤,大如碟。

    一日,斷蛇者晝臥於牀,蛇穿其帳頂,欲下囓之,以肉疤格擱。

    貓適見之,登牀猛喊。

    其人驚醒,見蛇,懼而避之,幸未遭噬。

    人謂蛇知報冤,貓知衞主也。

     貓有三足 電白縣水東鎮有僑居之浙人楊某,蓄一貓,而三足,後一足短軟,不具其形。

    眼一黃一白,俗呼日月眼。

    甚瘦小,聲亦細,鼠聞聲輒避。

    見狗,即登其背,齕其耳,狗亦畏之。

     胡光林蓄獅貓 獅貓以京師為多,狀如獅,故得此名,有金鉤挂玉瓶、雪中送炭、烏雲蓋雪、鞭打繡毬等百餘種,純白者不多見。

    柔毛有長四五寸者。

    兩眼必以異色為貴,名雌雄眼,都人嘗以之與獅狗並稱。

     獅貓之眼有一金一銀者。

    胡光林守鎮江,嘗蓄雌雄一雙,眼色皆同。

    黃鶴樓少居其署中,嘗親見之。

     白大取宮中獅貓 歷朝宮禁卿相家,多蓄獅貓。

    鹹豐辛亥五月,太監白三喜使其猶子曰大者,進宮取獅貓,遂獲咎,並以他事釀案奏辦。

     陳錦帆蓄天目貓 陳錦帆廣文蓄貓一,曰天目貓,蓋得之於餘杭天目山也。

    錦帆出,貓輒從,歸則依依膝下,若幼子然,非捕鼠不離側也。

     丁仲文分貓為三等 番禺丁仲文孝廉傑嘗分貓為三等,皆立美名,如純黃者曰金絲虎,曰戛金鍾,曰大滴金;純白者曰尺玉,曰宵飛練;純黑者曰烏雲豹,曰嘯鐡;花斑者曰吼彩霞,曰滾地錦,曰躍玳,曰草上霜,曰雪地金錢.其貍駮者,則有雪地 ,筍斑黃,粉 青諸名. 半閹貓 丁仲文嘗雲:「雄貓必閹,殺其雄氣,化剛為柔,日見肥善。

    」時俗又有半閹貓,僅去內腎一邊,其雄氣未盡消亡,則更剛柔得中。

     悟一蓄兜率貓 貓性不等,有雄桀不馴者,有和柔善媚者,有散逸喜走者,有依守不離者。

    大抵雄貓未閹,及大貓初至,難於籠絡,故蓄貓必以小,必以雌也。

    妙果寺僧悟一嘗謂貓之喃喃依戀不離蓮座者,為兜率貓;又為歸佛貓。

     黃薰仁蓄斑奴 嘉應黃薰仁嘗得一金銀眼之貓,花紋雜出,貌惡而性馴,善捕鼠。

    進門未幾,鼠絕跡。

    因呼之曰斑奴。

    惜未半年,遽死,蓋以久縛故耳。

    佳貓多懼其逸,與其縛而損其筋骨,不如以大籠籠之也。

     周藕農蓄一錠墨 周藕農令河南時,署蓄貓一,曰一錠墨,狀其色黑也。

     惠潮嘉道署多野貓 同治時,惠潮嘉道署多野貓,夜深輒出,雙目有光,望之如螢火。

    蓋失主之貓,吸月飲露,久漸成精,故上下牆屋,矯捷如飛,夏月海鷺來時,能上樹捕食。

    署園所蓄孔雀,時被囓斃,自此野貓輒不復來。

    或謂孔雀血最毒,貓殆飲此,或戕其生也。

     貓搏雀 薛叔耘所居窗外有林,雛雀習飛其下。

    貓蔽身林間,突噬雀母,其雛四五噪而逐貓,每進益怒,貓奮攫之,不勝,反奔入室。

    雀母死,雛繞室啁啾,飛入室者三,越數日,猶望室而噪也。

     貓為豰所食 平涼靜寧間有物如貓,首大色黃,人呼曰黃妖。

    家貓遇之,即隨之去,飲於河以滌其腸胃,至妖前,聽其食。

    妖以舌舐之,毛隨舐而落,磔食之。

    大興劉繼莊檢字書,始知為豰。

    豰字,呼本切,烘入聲,犬屬,似豹而小。

    郭璞曰:「似鼬而大,腰以後黃,一多黃腰。

    」《漢書音義》曰:「豰,白狐子也。

    」 堤轔子 洛陽縣有堤轔子,產河中,狀如貓,色淡黃,毛長而堅,頭尖平,牙露唇外如象。

    穴於堤,以鯉為食。

    錐沙如空,鳧水極快。

    每決口,必成羣結隊,力錐堤岸,即有無數小孔,水汩汩而入,沙壅堤坍,田宅漂沒,人民悉為魚鱉。

    故堤兵見之,即驅之入水,或投以石,或填其穴。

    舟子見之,鹹膜拜為神,投以食餌,否則舟底被其所穿矣。

     貓貍 貓貍,亦省稱貍,貓屬,頭圓尾大,毛黃黑相雜,有斑紋,頗類貓,故俗又稱野貓。

    性殘暴,食魚鼠等,且能竊取雞鶩。

     香貍 香貍,貍屬,一名靈貓,毛黃黑色,似豹文,尾毛黑白相間,不甚分明。

    臍有香囊,能發香氣如麝,故又稱麝香貓。

     九節貍 九節貍為貍之別種,毛黑白相間,眼金色,尾甚長,文有九節,能捕鼠。

    皮可為裘,毛可製筆。

     玉面貍 玉面貍為貍之別種,即俗稱果子貍者是也。

    面白,尾似牛。

    常登樹,食果實。

    產浙江。

    捕鼠勝於貓,人亦蓄之。

     貓豹子 青海人呼貍為貓豹子,色如貍,形似猞猁猻。

    能食家貓,捕兔鼠。

    皮亦可製裘。

     貉 胳,亦作狢,似貍,銳頭尖鼻。

    性好睡,日伏夜出,捕食蟲類。

    毛色斑駮,其文上圓下方,質深厚溫滑,可為裘。

     貀 貀,亦作豽,狀似貍,蒼黑色,無前兩足,能捕鼠,舊稱即膃肭獸。

    然貀陸居,膃肭獸水居,非一種也。

     狀似斑貍之獸 粵漢鐵路之初建也,將至英德,其地之土脈固堅凝而無隙,役夫鋤地,忽有一穴,見有尾修喙尖,狀如斑貍,長可逾尺,一息尚存之獸,踡伏其中。

    出之,置於地,久之而起立矣。

    俄有叟道此,謂願放生,出重資以贖,籠之歸。

     閩鼠 鼠類本至繁夥,然人家習見者,亦僅灰色、黑色一二種而已。

    閩鼠種類較多,或專食棗栗等果品而不肉食,或專啖肉類而不食果品。

    更有所謂香鼠者,與常鼠略異,兩眼絕小,尾短而粗,有毫十數莖,氣直如麝,故以香鼠名之。

    閩人視如神明,謂人類所以得穀食,即由此鼠竊穀種於天上,人若犯之,罪當天譴,每見此鼠,輒焚香禮之。

     耕地鼠 《爾雅》鼢鼠注雲:「地中行者。

    」釋雲:「地中行,鼠伯勞所作也。

    」一名犂鼠,謂起地若耕。

    有親見之者,見人則以首伏地而入,甚遽。

    俗雲滾地豬者,殆耕地鼠也,第非必伯勞所作耳。

     木蘭之地中,有鼠則土疏而墳,蓋鼠在土中穿突,土輒高起如塚也。

     冰鼠 北部有冰鼠,可治小兒疳積,治箭鏃入肉。

    以其膽汁點眼,治目盲;點耳,治耳聾。

    其糞有清血之功用。

    若被貓犬所咬,以糞塗瘡口,亦有效。

     野鼠 野鼠,漠北多有之,蒙古名曰鄂和托納,每取草實藏穴中以為食。

     飛鼠 東三省之團頭山後,飛鼠頗多,即鼯也。

    體長七八寸,背暗褐色,腹白,尾長,密生長毛,前後兩肢間有膜,能飛行樹上。

    棲於深山,夜出求食,聲如小兒啼。

     灰鼠 灰鼠,一名青鼠,深灰色,腹白,尾毛鬆而長性靈敏,善跳躍,吉林諸山有之。

    皮以製裘,灰白色者佳,灰黑次之。

     鱗鼠 鱗鼠出順寧州屬之雲州,身有鱗甲,千百成羣,殘食田苗,數年一出。

     竹鼠 竹鼠,一名竹(鼠留),亦作竹(鼠卯),似家鼠而大,毛蒼色,尾極短,目細而長,前足不分趾爪,行極遲鈍. 尾鼠 長白山有尾鼠,身圓四寸,足走如飛,惟尾長於身數寸。

     火鼠 長白山有火鼠,居冰山下小洞。

     水鼠 水鼠,口吻尖小如鼩鼱,長四寸有奇,毛褐色,身扁,趾有蹼,至尾漸細長。

    穴居池沼河畔,時浮沈水中,以蝦蟹、昆蟲、魚類為食。

     常履坦惡黠鼠 常安,字履坦,葉赫納蘭氏,滿洲人,官至浙江巡撫。

    一夕,方理公牘,漏下二十四刻,羣鼠出穴,漸近人,促剌有聲,不知囓何物,心惡之。

    頃焉,聲益甚,投之,弗中,散而復聚。

    亟命小僮伺之,無得,頗恚。

    更密伺,亦無得。

    眾力怠,鼠益肆,鼠若恃其黠而人莫能制者。

    翌日,購一貍,畜之。

    夜,鼠闃然。

    越日,獲數鼠,聲始寂。

    越日,更獲數鼠,自此室中不復知有鼠矣。

     益陽縣署多鼠 湖南益陽縣署多鼠,而不蓄貓,鹹謂署有鼠王,不輕出,出則不利於官,且日給官糧以飼之。

    道光癸卯,雲南進士王森林令斯邑,邀蕭山倪豫甫偕往。

    倪所居之院甚宏敞,草木蓊翳,日過午,鼠自牆隙出,或戲或鬬,不可勝計,習見之不為怪也。

    一日,有大貓由屋簷下,伺而捕其巨者,相持良久,鼠力屈而斃。

    自此貓利其有獲而日至,乃積旬而鼠無一出者,後亦寂然。

     鼠渡河 同治壬申六月,青山瀕河居民及舟中人之早起者,皆見有鼠由河之東岸而來。

    將及河畔,乃紛紛銜尾,魚貫而行,或數十,或百數,浮水而渡,至西岸,遂散。

    好事者追視之,則已不知所往矣。

     鼠有煙癮 黔有製煙之肆,於爐下置一籮,以洩煙氣,蓋熬製鴉片煙膏者也。

    同治時,經兵亂,肆閉。

    亂平,或就其肆重整故業,忽見爐下有奄奄待斃之鼠,不可勝數。

    乃知其曾受煙氣,失癮已久,故若垂斃也。

     蝟 蝟,亦稱蝟鼠,與鼹鼠同類異種。

    穴土而居,晝伏夜出。

    體長尺許,甚肥,頭足皆小,全身有尖銳棘毛,由背筋作用,能攢起如矢,俗稱刺蝟。

    食田間害蟲,於農家有益。

     邵位西員外懿辰有《詠蝟》詩曰:「追涼湖壖樹,意行不覺遠.地散月清陰,有物魘在阪.大非豪豬獰,小異蛄斯蜿.厥名彚毛刺,腹似飲河鼴.天廚遺禁臠,蠢蠢踸緣苑.巨軀鼓胮肚,弱足步蜷蹇.有或蹋其膚,圜轉自閑梱.剛毛拒持挈,縛取待縢緄.豎穎何怒張,挫芒就束捆.捉歸用汲衽,閑置聊下鍵.百蟲美儇利,笑爾形渾沌.屈前儕兔跧,內息類龜偃.居常穴土疏,出或蔽草尊.蠕動何闠陬,往往僕觸閫。

    徐趨劣免顛,庫伏稍得穩。

    畏人仍似鼠,警響輒蹜踠。

    嗛中病叟欬,虛室入聽宛。

    深秋霣苞栗,俛拾看欲混。

    蒼然背毛磔,如眾矢集盾。

    持滿悉外鄉,攢鍼銳棘菀。

    有時翻仰臥,腹內赤婉婉。

    虎見驟吞噬,入咽忽偏反。

    還從虎腸出,以虎作粻飯。

    小數敗山王,用意一何很!獨見辱於鵲,誘彼適自損。

    迅飛下啄肉,轉身嗟已晚。

    西家棗垂熟,上樹爪其本。

    搖落滿階庭,旋下以身輥。

    纍纍著體間,槃跚負之返。

    竊瓜尤便巧,中黠貌特悃。

    俗雲雲有神,禮敬常縋綣。

    謂屍貨貝權,瞥見默祈懇。

    吾於爾無求,臥畜付庭壼。

    勿學癩蟇精,覆瓶倏遷遯。

    」 海豚 海豚體長八九尺,頭小,口吻尖銳,其上下兩顎有圓錐形小齒五十六,背藍黑色,腹白色,脊鰭在背之正中,形如鎌,鼻孔連合為一。

    產我國山東之沿海。

    以軟體動物為食。

    捕之,鳴聲奇異。

    其皮見日不裂,經水不透,與筋骨皆可為工藝品之用,肉可食。

     江豚 江豚體小於海豚,狀似豬,色青黑,胸有兩孔,噴水直上.多脂,可為燈油.古名(魚孚)(魚市),俗稱水豬. 麒麟 麒麟似鹿而大,牛尾馬蹄,有肉角一,背毛五彩,腹毛黃,不履生草,不食生物,聖人出,王道行,則見雲。

    今非洲內地,有獸狀似鹿,頸與前腳皆至長,頭高於地一丈五尺以上,好食木之嫩芽,名Giraffe,日本人亦譯之為麒麟。

     雍正壬子、癸醜皆有產麟之事,一在山東,一在四川。

    山東巡撫嶽濬題雲:「鉅野縣新城保李恩家於十年六月初五日辰時,有牛產麟。

    細加看視,瑞麟身長一尺八寸,高一尺七寸,麕身牛尾。

    頭含肉角,頂帶旋毛。

    目如水晶,額如白玉。

    徧身麟甲,悉係青色,甲縫俱有紫色絨毛。

    脊背黑毛三節,中直豎,前向前,後向後。

    胯腹蹄腕皆有白毫。

    尾長五寸五分,尾尖有黑毫四縷。

    」 四川總督黃廷桂題雲:「鹽亭縣永賢鄉十一年五月初八日申刻,風雨兼至,有鄉民楊士榮耕地避雨,見牛產瑞麟。

    即往驗看,瑞麟身高二尺,長二尺五寸,頭中挺一肉角,兩耳如鹿,孔內皆黃尖白毛,眼形長細,色如水晶,高鼻準頭,紅眼膛,黃凹鼻梁,其鼻準兩傍,似如意雲樣。

    徧身麟甲,青霞四射,微暈黃翠,彷彿孔雀翎羽。

    各甲縫內俱白毛黃尖,夾紫毫數根。

    三乳兩脊,旁至尾,各有肉粒一道,如豆大,金黃色。

    脖項至腹及四腿內,亦皆白毛黃尖。

    尾根長六寸,尾尖有紫毛一綹,旁雜白色黃尖長毛。

    麕身馬腿牛蹄,蹄殼色如玳瑁,周身光彩。

    」 乾隆己未,蕪湖民家有牛生麒麟,三日而死,剖其腹,不見腸胃,中如蟹。

     似麒麟之奇獸 松潘鎮總兵閃殿魁,直隸昌平人,光緒庚子,於馬廄中獲一獸,遍身有鱗,狀若麒麟,而獨角,長九尺,牛趾而馬腹,其馴亦似麟。

    鎮署當東,獸自西來入馬廄,馬初譁之,既屢來,則相安。

    獸不畏人,牧人皆得近之。

    或祝曰:「子果麟耶?當朝出晚歸,勿驚吾馬。

    」獸果如約去。

    翌日復來,牧人以白閃,閃因維縶之,而說其狀,郵聞於川督奎俊。

    奎令解省,將以聞於西安行在,意謂兩宮將狩蜀,故麟呈其瑞也。

    後不果獻。

     角端 角端產瓦屋山,不傷人,惟食虎豹,山僧恆飬之以自衛.《中華古今注》所載渠搜國獻(鼠勺)犬,能飛食虎豹,此以(鼠勺)犬為角端也.然(鼠勺)犬,實露犬也,初不聞有角端之稱.《爾雅》:「 馬出鬲 ,似馬,一角.」「麟,麕身牛尾,馬足,黃色,圓蹄,一角,角端有肉.」是角端固即麟屬,未可與(鼠勺)犬併為一談也. 駱駝 駱駝體高八九尺,頸足皆長,性溫順而力強,能負囊橐行遠,故名橐駝,方音遂訛為駱駝。

    生於沙漠之鄉,行亦利於沙漠。

    其趾輭,行山路最傷,土路亦不甚速,惟沙地則步輕而勻。

    蹄無甲,陷沙不深, -5558- 舉趾高,踢沙不颺。

    牛馬行沙漠則反是,故邊地有「牛走土,馬走草,駱駝走沙不用叫」之謠。

    老馱戶言草地駝行二十步,馬行二十五步,能追及,馬速於駝也。

    沙漠馬行二十步,駝行,十五步已追及,駝利於馬也。

    且塞外運載,莫便於駝。

    駝有雙峯者,有獨峯者,獨峯者力足,雙峯者毛長。

    胃中附小囊累累,預貯飲料,行路時以之解渴,故能數日不覓泉。

    肉峯之奇,有如其胃,中藏脂肪養料,飽即能行七日程,待肉峯隱,再給以水草。

    飲水不多,食草又不擇。

    每一駝負米一石五鬥。

    後駝鼻絆於前駝之背架,連環相絆,一夫照料,多至十餘駝,工省而費少。

     恤駝之法,宜備輭屜以護其肉峯,扁鞍以護其背,慎牽以護其鼻,【鼻破則力減。

    】山路施皮鞋以護其足,扶整駝具以防其傾側,放牧毋睡以防其攘竊,防其驚逸。

     駝之遺溺與他獸異,直向後方,故行其後者須慎防之。

     有要事須攢程前進者,日行八百裡,可數日不食。

    惟須於起程時,以草裹鹽置其口中,而以布蒙其外,嚴泐之。

    抵其地,於口旁以錐刺孔,使緩緩出氣,以漸放大,至經寸二三而後去布。

    蓋行急時,不及換氣,刺以孔者,令其氣呼出也,若即去其布,即倒斃矣。

     人行沙漠中,僅備乾餱,取駝之遺矢,近火燃之,略無牛馬矢之臭。

     駝能識泉脈,取水時,令一人騎而任其所之,無三裡不得清泉者。

     飼駝之法,飲水畢,少飼以鹽。

     駝知風響,風欲起,即趨避,故蒙人常以駝為占風之獸。

     駝以青海之柴達木所產為首選,土人雲,柴達木種,肉峯高而負重多,胃囊大而耐渴久。

    中途遇有狂飇,他駝行背風,此獨逆風而前。

    旋風驟至,捲沙成柱,他駝或為捲倒,此獨植立不動。

    其軀幹重,筋力強,能禦風沙也如此。

     駝毛可製種種厚毛織物,其柔軟精細者,和之以絲,可織美麗之衣料。

    蒙古所產,輸出於外國者甚多。

    柴達木所產,豐厚而多氄,製為氈毯,輕柔細潤,非他產可比。

     安塔哈 安塔哈,即野駝也,似駝差小,頂下垂癭毛,產朔北野馬川。

     鹿 鹿生森林中,四肢細長,尾短,性質溫順。

    雄者生有枝之角,每年脫換,年增一枝,既老則否。

    壯時毛茶褐色,有白星斑紋,俗稱梅花鹿。

    雌者無角,毛色較淡。

    種類甚多。

     木蘭為較獵之所,又謂之哨。

    哨者,哨鹿也。

    哨鹿者,著鹿皮衣,冠鹿角冠,夜半於曠山中吹哨作牡鹿聲,則牝鹿啣芝以哺之。

    蓋鹿性淫,一牡能交百牝,必至死,死則牝鹿含芝草以生之,故哨之以取其芝也。

     馴鹿 馴鹿,西陵產,性伶俐,體細長,角生枝,毛褐色,無斑紋。

    產於東海鄂羅春奇稜部者,牝亦有角,與常鹿稍異。

    其能負重也似牛,可載人也似馬。

     斑鹿 青海產斑鹿,皮毛美麗,見水即照影自顧。

    不遇急,不輕涉河。

    山中皆有之。

    獵者每伏於山麓河濱,以俟其至。

     瑞鹿 康熙己醜,聖祖秋獮,行圍於巴顏陀羅海,所獲有瑞鹿一,其角長七尺有九寸,叉之數十有六。

    蓋鹿之角,自兩叉、四叉、六叉以至八叉,歷數十年而後成,其踰八叉者,不可辨其年歲,千萬中一遇而已。

    乃命藏之武庫,以誌山靈之獻瑞焉。

     二寸許之小鹿 康熙丁未冬,商邱宋牧仲尚書犖謁相國柏鄉魏文毅公裔介,座次,見小鹿一頭,長二寸許,雙角嶄然,與大鹿無異。

     羊乳鹿 乾隆時,臨安山中產鹿,於清明前後生子,其子必俟天雨方能行,若無雨,終不能行也。

    土人覓得歸家,以羊乳之,長大,即隨羊行走,野性稍馴,可為園林點綴品,曰羊乳鹿。

     鹿茸 鹿茸本為我國特產,東三省最著名,所謂關東鹿茸是也。

    鹿潛居深林幽谷間,獵者捕之,割其茸。

    日本人謂之袋角,蓋角根軟處有如袋然。

    三姓、琿春等處亦有飼鹿者。

     製法,以北產為良,而品質不及西產之厚。

    然西產製法,亦未嘗不佳。

    最上者曰旋茸,其法得一生鹿,閉於柵,眾圍之而呼噪,鹿性躁,驚距奮擲,足無停趾,其體純陽,兩角更甚,數小時,約其熱度達於極點,有力者猝入,以利刃斷其首,長桿丈餘,上穿鐵環,綴八尺之鐵鍊,而角繫其端,力搖而旋轉之。

    甲疲乙易,乙疲甲易,不知其幾千萬轉,其精血靈活和勻,無孔不入,無竅不通。

    稍停,則精血凝滯之處,易生微蟲,精血不到之處,元氣不足,非全材矣。

     俄屬亞西亞中,鹿茸之集散地,有名之處甚多,其較大者為阿爾泰,為北貝加爾,為南而輕斯科,為氣夜庫他,為北斯特來輕斯科,為黑河,為蒲拉鄂愛西輕斯科。

    惟自海參崴至蒲拉鄂愛,多為麋鹿茸,僅海參崴有梅花鹿茸而已。

     海參崴附近飼鹿較盛之地,為細氣米,在海參崴西二百裡,距琿春我國境百裡;洞南,海參崴入口之島;馬牙山,海參崴西二十裡;甘溝子及青島,海參崴東二百裡;夾皮溝,海參崴東四百裡.海參崴附近之飼鹿場,尤以細氣米之俄人亞西 甫思氣所設者為最大.其牧場背山沿河,長闊均百餘裡,地多高下,樹木極繁,中間道路四通,周圍繞以鐡網,飼鹿其中.項懸小圓木牌,上載鹿之名稱及號數.別作名簿,可以查點其數.有大小梅花鹿二三千頭以上.以此,可推俄人飼鹿之繁盛矣. 鹿之用途,雌與雄不同,養雌鹿欲其蕃殖,養雄鹿欲取其茸。

    年取一次,率在二月。

    茸初生長,身體強壯者,至四月中自落,謂之出回之落茸。

    身弱者,至六月中旬始落。

    成長過度,即非佳品。

    最劣者,至七八月尚不落。

    既成角,僅可製膠,必至次年二月再生新茸之時,其角自落。

    故養鹿者於新茸既生之後,須保護之,例如鹿鬬必用其角,恐傷新茸,故不使其羣居。

    取茸時期,大概在四五月間,酌量其成長之度而割取之,勿待其自落也。

     俄人割取鹿茸之法亦有二,一取於死鹿之角者,一取於生鹿之角者。

    細氣米及甘溝子等處,牧場中生取鹿茸之法,頗為完備。

    於其牧場門側設採取之場,圍以柵。

    柵之前後有門,後門有足容鹿二三十頭之屋。

    屋前更有一小屋,屋中以闆隔為三,每一隔可容一鹿。

    最前一隔之闆,設有機關,由後屋中放鹿三頭入前小屋,其小屋之最前一隔,機關踏動,左右後三面之闆,緊貼鹿身,前面之闆,支住鹿之下顎,不能動。

    然後操刀割取,以藥塗其傷處,開前面之戶闆放出,以漸由後放鹿使前也。

     俄人養鹿者甚多,每年售與我國之價格甚巨。

    但此猶為天然品,如欲適於食用,必加製煉,其法甚多。

    俄人不知其製法,故僅以生貨售與我國人。

    其法,一月約可製一次,燙以熱湯,置之通風良好之地三日,再以火煮,反覆數次,【此即九蒸九晾之法。

    】二十日後始畢事。

    此項精製品,其質堅緻,可切成極薄之片。

    如遇陰雨,尤費事也。

     麋 麋,似鹿而大,牡青黑色,牝褐色。

    牡角有枝,每年脫換,年增一枝。

    其枝末分簇,並與鹿同。

    目下有兩孔,能夜視,即沙鹿也。

     麈 麈,亦稱駝鹿,滿洲語謂之堪達罕,一作堪達漢,產於寧古塔、烏蘇裡江等處之沮洳地。

    其頭類鹿,腳類牛,尾類驢,頸背類駱駝。

    而觀其全體,皆不完全相似,故俗稱四不像。

    角扁而闊,瑩潔如玉,中有黑理,鏤為決,勝象骨。

    大者重至千餘斤。

    其蹄能驅風疾,凡轉筋等症,佩於患處,為效甚速,世人貴之。

     麝 麝,似鹿,無角,長三尺許,毛灰褐色,甚長。

    牡者犬齒突出口外。

    皮可製物。

    盛產於青海之南北二境,每年輸出甚巨,角之長者與鹿茸並貴。

    西藏江拉、希拉之間,皆重巖複澗,深林密箐,野獸種類無數,斑鹿、香麝之類尤多。

    獵者重披毳裘,著皮帽革鞾,負火鎗,腰刀械、藥彈、糗糒,伏處崖谷,風餐露宿,鮮火食。

     山有何種獸迹,見遺毛矢溺,即可辨之。

    有麝之山,其香特異。

    凡荒山深壑,有三種香味,毒瘴一也,草藥二也,麝香三也。

    寒瘴不香,熱瘴微香,毒瘴最香。

    瘴愈毒,香愈烈,惟其香帶塵土氣。

    野花、山藥,其香氤氳而有味,聞之精神軒爽。

    若麝香之味,遠聞之,香烈而略帶腥,忽隱忽現,若即若離,愈近麝穴,其腥愈不可聞,循其腥而尋之,百不失一。

    蓋麝臍最穢,常流血液,晴時必仰臥於草地而曝其臍。

    臍眼凸出,大如鉢,腥臭異常,蚊蠅蟻蚋飛集蝕之,臍眼突縮入,微蟲碾如虀粉。

    一日數次,脂漸凝厚。

    此為草頭麝,藥肆常用之品也。

    曾吸入蜂蠍蜈蚣毒蟲類者,臍有硃紅點,謂之紅頭麝,其品已高。

    最貴者曰蛇頭麝。

    毒蛇吮其臍,麝驚痛而力吸,跳踔狂奔。

    蛇身伸屈盤結,堅不可脫,須臾,蛇身截然而斷,首即腐於內矣。

    臍有雙紅珠,是為蛇眼,得之以合藥,香經久不散,治毒症,至有效。

    麝捷足善走,遇人追急,輒自搯臍眼使破,知為焚身之累也。

    獵之能者,四散伏而捕之,聲東擊西,使之無暇自搯。

    若受傷而為人追及,猶伏地哀鳴掩其臍,或以四蹄緊抱之。

    麝多,俗名麝熟;麝少,俗名麝荒。

    麝熟之年,藥商西來收買,茶十斤可易其一,較內地之價僅數十之一耳。

     麞 麞,與獐同亦名麕,又謂之麇,似鹿而小,無角,毛褐色。

    其革細軟,用與麂皮同。

     麂 麂,麞屬,牡者有短角,毛褐色,腳短力勁,善跳越。

    其革至柔軟,可製手套、表袋等物。

     麅 麅,麞屬,俗謂之麅子,色蒼赤,其毛易落。

    皮僅供車帷之用,肉味美,供食。

     瑞麅 乾隆辛未,高宗秋獮塞上,蒙古台吉必力滾達賴以麅獻,色純白,睛如丹砂。

    《抱樸子》稱鹿壽滿五百歲,則色白。

    壬申,又於巴顏河落圍中生緻一。

    白麅性特馴擾,亦周阹所僅見也。

     布魯特牛羊 布魯特之牛羊,喜飲雪水,不雪,則延毛拉咒經,以繩繫龜殼一,活蝦蟆一,懸淨水上咒之.龜背見水珠點,頃刻即雪,謂之下劄答.有病者,毛拉禳之,屠羊於前,撃鼓荅舞,謂鬼附羊身以滅. 牛 牛種類甚多,毛色各異,其體肥大而毛作黃褐色者,俗稱黃牛,性馴而力強,農家多畜之以助耕。

    其齒脫換,與人齒同,滿三歲,則門齒、臼齒盡為永久齒,故視齒可知其年齡。

    其肉與乳,皆為滋養品,皮脂骨角,皆為工業之原料。

     青海之牛有三種。

    曰犛牛,尾大毛長。

    長毛者毛直而潤,為上種,短尾者毛拳而微燥,次之。

    自顎至腹,毛垂及地,僅露四蹄,良工採之製冠飾,謂之羽。

    毛之最美者,在腹下近腎處,正中一線,兩旁毛裹之甚密,名曰胎桿,以乳汁浸而熟之,能摺疊不斷,放之,直如故,了無摺痕。

    價最貴,一纓之製,可值百金,後亦亡其製法矣。

    次則曰鐵桿,毛堅而兩端粗細如一,經風不亂。

    長尺有二者,價亦數十金。

    此二者必運至平番,經匠人手製,而後成美材,他處製法不及也。

    又次者織羽布,最粗者亦製毛布氈毯。

    且多力,能負重,健勝駝馬。

    惟性劣難馭,乳味亦稍遜。

    俗呼毛牛,有黑、斑、黃三種,是為青海特別之產。

    曰犏牛,身臕壯,皮革至厚。

    牡者轉運,牝者資以取乳,和茶,製酥油,味最勝。

    曰黃牛,身小而馴,耕田之外,兼以採乳。

     跛牛為王詞卿所救 常寧王詞卿仁而愛物,裡人陽姓畜牛而跛,屠人鬻之,將就宰,遇諸途,詰之曰:「值幾何?」屠窺其意,曰:「百金,不返也。

    」詞卿戟髯怒指,厲叱之曰:「私宰耕牛,律有明禁。

    不還,我將鳴諸官。

    」牛觳觫不前,長鳴作謝狀。

    屠者懼。

    償以原值,牛得活。

    畜之家,戒牧人勿盡其力。

    呼鬻牛者告之曰:「牛跛而授之戮,寧不計未跛時為汝耕乎?一念之沴,恐足以召兩大之災也。

    」於是鄉人皆感之,無鬻牛者。

     水牛 水牛為牛之好泅水者,惟吾國與印度有之。

    體大於常牛,額短狹,角甚長而微彎,毛短而硬,色黑,力亦較大,為用並如常牛,印度人兼用以搬運貨物。

     犀 犀較象略小,角生鼻端,為用甚廣。

    其皮皺襞極堅厚,古人恆用以製甲。

    產於青海者,皮厚而無毛,鼻上生前後兩角,後之所產祇有一角,為奇驗之解熱藥。

     牛黃 牛黃,藥名,多於病牛膽中得之。

    犛牛、犏牛、黃牛皆能生黃,犀牛所生者尤珍貴。

    狀如雞子黃,投入水中則硬。

    凡牛有黃者,輒出入鳴吼,夜視有光,坐是而食草不多,行走不捷,日漸瘠立,兩眼瞼皆黃色。

    計其吐黃之期,須終日按脈而伺之。

    仰繫之則不吐,俯繫之則隨吐隨食,必俯繫之而以其舌不能及地為率,又須防其蹄踐也。

    吐黃以後,體益膘健。

    如逾期不吐,必斃,剖腹取之。

    黃無精采,其色淡黃紋理細者,上品也,《本草》謂主治驚癇,療小兒百病。

    出陝西、甘肅者,謂之西黃,出廣南者謂之廣黃。

     真犀黃,作金黃色,紋理粗。

    暑日置於案,蚊蠅不集。

    研末少許,置沸湯中,無巨泡。

    必於巖穴叢箐中遇之。

     犀力猛可與虎豹角。

    得犀而剖腹驗之,往往無黃,探其穴,藉草之下,有土光滑可鑑者,掘之始有。

    蓋吐黃時每隨吐隨食,惟吐於藉草之上,吮食不淨,餘液下漏,沈入土中也。

    然探其穴,得之又不多。

     牯牛怪產 光緒庚辰七月,婁縣水浦橋農家牯牛產一犢,六足二尾,其四足與常牛同,兩足在腹下甚短,其二尾之下,各有一肛門,每遺矢,則一時並出。

    主人怪之,不敢畜,有江北人出銀幣六圓買之去。

     山羊 山羊古稱吳羊,毛短,色多白,牝牡皆有角,而向後彎曲,毛亦可用,江浙多畜之.頷下有長髯.舊謂野生之羊為山羊,後以家羊酷似野羊,故亦稱為山羊也.青海之山羊似綿羊,而毛光潤.有(羊居)(羊呂),黑多於白,角削身小.皆孳飬繁息,乳肉味鹹美. 羚羊 羚羊為羊屬,狀似山羊,背甚高,角短而直,可入藥,角尖後向。

    毛長,黑褐色,有白毛雜生。

    足底上凸,故行時能留其趾痕於地。

    嗅覺銳敏。

    夜則懸角於木以防患。

    產漠北、青海,青海所產稍遜採乳不節則不育,故番人罕畜之。

     綿羊 綿羊,可食,味勝於山羊,體稍大於犬。

    牝者無角,牡者有小角一對,卷曲如螺旋。

    亦有牝牡俱有角,或皆無角者。

    毛長而軟,多卷曲。

    口眼甚小。

    性溫順。

    其毛可織呢氈之屬,並以為裘。

    青海之綿羊,頭小尾重,毛豐而拳,多氄,孳生最繁。

     青羊 羊有青者,南人所罕見,塞上多有之,善走巉巖間,為山羊之一種. 羊有煙癮 光緒壬申,漢臯某館舍之庖人,買一羊於市,歸而縶之廊下。

    不逾時,羊昏然倒,四足直伸,伏於地,俄而口鼻皆流白涎,意謂羊病矣,將烹之。

    適有好事者自外入,戲曰:「此羊殆有鴉片煙癮乎?」遂以紙裹煙灰而燒之,薰其鼻。

    須臾,白涎漸乾,自地躍起,雄健如初。

    次夕復爾。

    至除夕,庖人殺之,割其腹,見肺孔中有紅首蟲無數,乃即以鴉片煙薰之,蟲皆蠢然出。

    庖人棄肺於野,羣犬皆不食。

    後知此羊乃一鄉叟所蓄,叟有鴉片巨癮,每吸煙,羊輒以首探牀上,聞煙香,積日既久,遂亦上癮矣。

     野山羊 內蒙盛產野山羊,俗稱黃羊,蒙名羊媽古列惡所。

    形同山羊,角較長,體較小,身多黃黑斑。

    雛羊方產即走。

    惟性野難畜,羣居溝凹地,竄走甚捷,捕之維艱,雖狡黠如狼,亦難以傷害之也。

    皮可製褥,惟毛脆易折,不能作衣。

    肉亦可食,味較綿羊為劣。

     楂達石 楂達石,出蒙古、西域,色黃白,或圓或扁,生於羊腹中。

    既生,則羊日瘠矣。

    而駝腹中亦有之。

     蝙蝠 蝙蝠自手足至體之後端,有膜連之,故能飛翔空中,捕食蚊蠅。

    全體密生暗灰色軟毛,口中有齒,後趾短,有鉤爪,息止,以之鉤物,而懸其身。

    以乳哺其子,故為哺乳動物。

     七裡坡石洞有白蝙蝠 伊陽縣城北鳳凰山七裡坡有一石洞,為古名儒讀書處,洞甚深。

    宣統末,有往探者,燃燭而入,有時上行,拾級如梯,有時下行,俯視若井。

    最終,見有透光處如豆,聞有蠕蠕聲,捕一蝙蝠,色純白,大如篩。

     青海之鳥 青海樹林叢密,而枝上無鳥巢,蓋平野無層巒扞蔽,狂風四至,捲樹如束,震撼摧折,鳥不能安其居。

    野獸毒蟲,充牣林箐,輒升樹捕雛而食,羣鳥不能禦,又無民居相倚,荒僻處所,遂無一枝可借。

    是以大小羽屬,多棲於斷崖荊棘之中,種類又不繁息。

     西康之鳥 鷹、鳩、雁,西康所在均有之。

    鳧,乍了、德格、巴塘均有之。

    鴉,有純白者,如人死,棄之於山,必先白鴉食其睛,羣鴉乃食其肉,裏塘有之。

    鴷,巴塘、鹽井有之。

    鴿,名鴝鴿,德格、巴塘、乍了、察木多均有之。

    鵲,巴塘、德格各處均有之。

    鸚鵡,巴塘、鹽井均有之。

    鴝鵒,巴塘、乍了均有之。

    鵰,土黃色,西康有之。

    鷂,巴塘、乍了均有之。

    鸛,巴塘、乍了均有之。

    鴙,巴塘、德格均有之。

    鵌,貢覺、三巖、巴塘、江卡均有之。

    鷦鷯,即黃脰雀也,巴塘、乍了均有之。

    雀,巴塘、乍了、石渠均有之。

    燕,巴塘、乍了均有之。

     墨色鳥 淮安有墨色之鳥,長可六寸,身瘦尾歧,形似燕而較大,鳴聲如黃鸝然,不若黃鸝之悅耳。

    飛集必雙,片刻不離,常於樹顛見之。

     大頭鳥 長白山有大頭鳥,嘴短毛白,身長三寸,頭大於身。

    飛落石上,每見其首,不見其尾。

     四翼鳥 長白山有四翼鳥,頭圓尾細,前兩翼長,後兩翼短,色淡黃,形同蛺蝶,聲似黃鸝。

    人有見其雌雄雙飛者。

     虎嘶碧落 塞外地方有名虎嘶碧落者,譯言怪鳥也,在二十五臺東去六十裡。

    相傳某年其地有鳥,見回人,即啄之;見華人,則飛鳴高舉,不敢近,亦真奇矣。

    土人因以為地名。

     博白多鳳凰 博白有綠含村,其山多鳳凰,有高三尺者,備五采,冠似金杯,常棲高樹顛。

    又有大如鵝者,尾甚長,動其羽,聲如轉輪,名大頭鳳。

    或為瑤僮所射,緝毛為裘,涅而不滓。

     兩江溪洞中出鳴鳳,形如孔雀,頭上有彩,毫光如掣電,冠上垂二弱骨,長一尺五寸。

    其鳴葉宮商。

     烏鳳 烏鳳,大如喜鵲,紺碧色,背上帶赤,腹白,羽黑而微赤。

    頂上有冠。

    眼大瞼青。

    尾長尺餘,有軟骨,能迴轉。

    鳴聲清越。

    其巢兩端有口,此入則彼出,以尾長故也。

    生左、右江溪峝中,極難得。

     倒挂鳥 粵產倒挂鳥,即桐花鳳,日間收香氣於翼,夜則倒挂放之。

     孔雀 孔雀,形略如雉,體長三尺餘,翼短小。

    雄者特壯麗,尾有長羽,能開張作扇狀,金色,有翠綠斑紋,作眼球形,排列於上。

    觀其文彩,雖取百鳥之美羽集於一身,不能成此絢爛,實雌雄淘汰最佳之實例矣。

    展尾徐步,且行且鳴,以自矜其美,名曰示美運動,亦悅雌之慣性也。

    或曰,雄者最喜美麗,性妬忌,自矜其尾,遇婦女、童子服錦綵者,則展其尾如羽狀,必逐而啄之。

     孔雀產於熱帶地,吾國園囿所蓄,多由印度羣島及暹羅輸入,故畏寒,不易畜也。

    朱竹垞曾見其舞,而為《八寶妝》詞以詠之,詞雲:「庭暗娑羅,山明躑躅,正值好春時候。

    不用紅樓三十級,合在迴廊疏牖。

    朝來彈指,阿誰妒殺芳心,綠蕤響處開難驟。

    絕勝織成步障,編他銅釦。

    看場壓倒窗櫺,一迴舞,旋更教人立屏後。

    數項翠尾花如縷,怎染出輕紈圖繡?除非是邊鸞好手。

    郁吚聲裏低丹咮,問飫眼蠻奴,莫銷殘碧暗金否?」 鶴 鶴種類甚多,最貴者為丹頂鶴,高三尺餘,嘴及頸腳皆長。

    翼大,飛翔至捷。

    體純白,頂赤,額頰及自咽喉至頸黑色,翼尖亦黑,尾羽白。

    喜食魚。

    鳴聲高朗。

    產東三省及西伯利亞等處,至冬,遷居溫帶地,春歸舊土,候鳥也。

     鶴獻芝 福州城西有一園,山環水繞,境頗幽勝。

    園有雙鶴,丹頂白羽,品殊不凡。

    梁茝林中丞章鉅撫桂時所得,攜之歸,以贈園主之祖者也。

    畜之久矣。

    時或振翮長霄,刷翎茂樹。

    每遇風清月朗,引吭長鳴,意若自得,飄飄欲仙。

    一日,主人之母八十壽辰,各啣一靈芝獻於庭,如祝壽然,賓客皆驚異之。

     鸛 鸛,似鶴而頂不丹,頸嘴皆長,全身色灰白,翼尾黑色。

    巢於高樹。

    青海有之。

     鷹 鷹,嘴長於鳶,嘴自根即鉤曲,兩翼張度至二尺五寸,背暗褐色,腹白色,有黃褐色橫紋。

    腳四趾,其三向外,其一能前後回轉,皆有鉤爪,勁而有力,眼甚銳敏,盤旋空中,無微不矚,獵者多畜之以逐禽兔。

    一名鷞鳩。

     遼東皆產鷹,而寧古塔尤多,以俗名海東青者為最貴,純白者上,白而雜他毛者次之,灰者又次之。

    神俊猛鷙,能見雲霄中物,善以小制大,尤善捕天鵝。

    隴人呼為海青者,實即海東青,以產地殊,故異其名。

    產於西域霍罕汗者,則曰白海青。

     鷂 鷂似鷹而小,體長尺餘,羽灰色,腹白,有黃黑或赤白色之斑點,尾有淡黑色橫條。

    人每豢之,以捕小鳥。

    雄者腳極長。

    又雉之屬。

    《爾雅》:「青質,五采皆備成章曰鷂。

    」 鳶 鳶,狀與鷹略同,惟嘴較短,尾較長。

    全體褐色微紫,翼張度至四尺許。

    飛時不甚動,若靜懸空中,喜迴旋,作大環,尾常開展,或平或傾側,以調節其勢。

    有所搏擊,則自空疾下。

    常攫取蛇、鼠、雞雛等,亦嗜食腐敗之肉。

    俗謂之鷂鷹,又稱老雕。

     鵰 鵰,本作雕,鷙鳥也,一名鷲。

    嘴強大,中央鉤曲。

    大者之翼,平展至七八尺。

    其足有羽毛覆之。

    性較鷹為更獰猛,嘗攫食獐、鹿等動物。

    其羽可製扇,可為箭翎。

    有狗鷲、羌鷲數種。

     直隸產鵰,嘴及四趾均如鉤狀,毛色淺黑。

    其產蒙古者,上部灰色,下部黑色。

    產長白山之木頭峯者,有三種,曰大鵰,曰坐山,曰白尾。

    青海所產,則兩翼廣及數尺,可製箭翎、羽扇。

     骨託 沔州有禽,名骨託,狀類雕,高三尺許。

    其鳴之聲若骨託然,因以名之。

    能食鐵石。

    或謂鐵石至堅,非可食之物,遂有人以三寸白石,繫以絲繩,擲其前,即吞之。

    良久牽出,視石,已軟如泥矣。

     王鷲 王鷲產直隸,黑褐色,鉤嘴鐵爪,頭有瘤狀突起,性猛烈。

     角鴟 角鴟,形與梟同,惟耳邊有長毛似角。

    全身褐色,有白斑。

    頭稍類貓,眼圓大,帶赤黃色,周圍有粗剛毛圈。

    亦名鴟鵂,又稱怪鴟,俗稱貓頭鷹。

    視力甚強,暗中覩物,而晝間反不能視。

    《莊子》所謂「鴟鵂夜撮蚤察豪末,晝出瞋目而不見丘山」即此。

     鵂鶹 鵂鶹,與角鴟同類異種,身小而眼圓大,有毛角如兩耳。

    俗與角鴟同稱為貓頭鷹。

     梟 梟,亦作鴞,狀與角鴟同,而無毛角。

    晝潛洞穴,夜出捕食小烏及鼠類。

     鴆 鴆,亦作酖,毒鳥也,一名運日,又曰同力鳥。

    狀似鴞,紫黑色,赤喙黑目,頸長七八寸。

    好食蛇,巢下數十步,草木不生。

    鳴聲如擊腰鼓。

    以其羽畫酒,飲之立死。

    廣東有之。

     鬼蜮鳥 海南有鳥名鬼蜮,出深谷中。

    當受胎之際,各含一沙,又折枝遍插各徑口,為符號,以阻人往來。

    若不知而誤入之,則噴沙以射人,中之必死。

     啄木鳥 啄木鳥,嘴銳直而堅,足四趾,二趾向前,二趾向後,便於攀木。

    舌細長,尖端有鉤。

    以嘴叩樹,察有木蠹者,穿孔鉤出之。

    種類頗多,常見者為紅啄木,背翼均黑,雜以白斑,頭尾有赤羽。

    次為青啄木,背尾綠色,頭灰白,額頰皆黑。

     鳩 鳩,狀如野鴿,頭小胸凸,尾短,兩翼長大,善飛。

    其特性,能自嗉囊分泌一種乳汁,自口吐出,以養其雛,如祝鳩、斑鳩之屬是也。

    古人於鳥類,多以鳩名之,如鶚為睢鳩,鷹為鷞鳩,布穀為鳲鳩,則固非以形態類屬,特假借名之也。

     鵓鴣 鵓鴣,即祝鳩也,長尺許,嘴細長,上嘴鉤曲,羽黑褐色,頸旁有黑色及青灰色之鱗狀斑點,肩與脊上有赤茶色斑點,胸淡赤褐色,尾羽黑褐色。

    晴時鳴聲有緩,將雨則急,故俗又稱之曰水鵓鴣。

     斑鳩 斑鳩,一名鶻鳩,體小於祝鳩,羽色淡白,頭頸及下面色灰白微紅,自肩脊至尾皆灰褐色,後頸有黑色之斑輪環。

    陸璣《詩》疏所謂「項有繡文斑然」者是也。

     鴿 鴿,鳩類,有野鴿、家鴿二種。

    野鴿全體暗黑,惟背之中央為灰白色,頸及胸有紫綠色之光澤。

    羣棲林中,出食田禾,為農家之害鳥。

    家鴿為野鴿之變種,形態羽色,種別甚多,飛翔頗捷,記憶力甚強,放至遠處,能自歸,故古人用以傳書。

    俗稱鵓鴿。

    其肉與卵皆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