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略類

關燈
伏,故羣鳥驚起也。

    」 嶽鍾琪謀定後戰 嶽鍾琪,字東美,號容齋,甘肅蘭州人。

    著有《薑園》、《蛩吟》二集。

    身長七尺,駢肩善射,飲食兼人。

    性嚴毅,善將兵。

    每登壇,將弁股栗,部伍整肅,無敢譁。

    士卒疾苦,必躬自拊循,以故人爭效命焉。

     康熙己亥,西藏達哇藍占巴等叛,從征至察木多,偵知有準噶爾使者在其地,誘各番酋守三巴橋,遏官軍。

    三巴橋者,進藏第一險也。

    乃選能番語者衣番服,馳至落籠宗,擒其使者五人,殺六人,諸番以為神,相與匍伏降,無梗道者。

    番中有黑喇嗎者,號萬人敵,嶽以計手擒之,遂下喇哩。

     雍正癸卯,青海羅蔔藏丹津寇西寧,撫遠大將軍年羹堯奏授嶽參贊大臣,飛檄行調。

    嶽沿途相機勦撫,自松潘至西寧,五千餘裡,烽煙肅清,青海為之奪氣。

    年命征爾格弄寺喇嘛【羅酋黨也。

    】於華裡,華裡有山甚險,其下五堡環峙,寂無人聲,嶽曰:「是有伏也。

    」遣騎搜之,堡內賊果起。

    嶽以三千人分為三,追殺賊萬餘。

    甲辰,出塞,抵喀喇烏蘇,斬賊千餘。

    尾追一晝夜,乘勝前進。

    路見野獸奔逸,嶽曰:「此前途有放卡賊也。

    」蓐食疾馳,果擒百餘,自此羅黨探信者為斷。

     嶽之用兵,嘗謀定後戰。

    定西藏,平青海,率以謀略為先。

    有邸在京師正陽門外,其建築悉按奇門法布置,居者動之,則災患立至。

    固可想見其規畫也。

     陳仙掌縱論形勢 陳載華,字仙掌,乾隆時,嘗以武舉充洞庭標弁,曹耀珩屢訪之,時陳年已四十有四矣。

    見其晨繫刀劍上馬謁大府,夜則燒燭坐談,縱論形勢及西征戎馬事,指畫掌上。

    偶彎強弓,雄傑自喜。

    曹笑而撫其背曰:「此固吾十年前之仙掌也。

    」 策零知兵法 超勇親王策零面白晳,髭數莖,狀不類蒙古人。

    饒將略,有元臣木華黎所著兵法,世藏之,故用兵多合古法。

    掌大將軍印幾四十年,未嘗戮一偏卒,曰:「三世為將,道家所忌,吾敢恣意殺戮,貽禍後人耶!」弟郡王車克登布以勇捷稱,高宗嘗以霍去病、曹彬比之。

    孫拉旺多爾濟有祖風,尚和靜公主,掌宿衞四十年,所領將卒,無不用命。

    和珅當權,諸臣奔競其門,王獨與之梗。

    嘉慶癸亥春,有成德之變,喀拉沁貝勒丹某為刺傷,王以手捘其腕,德莫能支,遂被擒。

     鄂文端善將將 鄂文端公爾泰節制滇南七載,相從者多智勇之士。

    嘗命張廣泗征花苗,開筵設樂,設笑竟日,而不及兵事。

    及暮,張不得已,請將略。

    愀然曰:「老夫誤用人矣!夫轉運糗糧,整備甲仗,惟老夫是問。

    至於兵機難測,轉瞬變易,惟在臨事處決,安有預定機謀而能勝人者哉!」張懾服。

    哈軍門元生、董將軍芳皆出其幕,為一代名臣。

    此數人者,至其家,皆執酒掃賤役,其家亦傭僕視之,如郭汾陽之於李西平、馬北平,蓋善將將者也。

     海蘭察進殲敵而退全師 乾隆朝名將,以超勇公海蘭察為冠。

    結髮即從戎,每臨陣,輒微服,率數十騎,繞出賊後,知何處有隙可蹈,輒衝入賊隊,左右疾射,使其陣亂而官兵乘之。

    且能望雲氣,以決賊勢之盛衰,戰事之勝負,而又察山川脈絡,知安營汲水之宜。

    聽地窖,識賊馬之多寡;驗馬矢,料敵去之遠近。

    即倉猝間手彈弓弦,亦能預測利鈍。

    以故進必殲敵,退亦全師,操縱神奇,誠不可及也。

     賽沖阿紀律嚴明 高宗建立健銳外火器二營屯郊圻,命綜理王大臣勤加簡練,賞罰嚴信,故滿洲武臣多出其間,如德楞泰、賽沖阿其尤著也。

    賽本寒族,膺健銳選,屢建功績,洊至吉林將軍,德倚之如左右手,與楊時齋少保名相埒。

    後以積勞內遷禦前大臣、領侍衞內大臣,實行伍中所僅見者。

    行師紀律嚴明,家無餘貲。

    文員間有饋遺,皆立賞士卒,雲:「此皆汝等之勞瘁所緻,餘何敢厚蓄也!」仕至極品,惟藏皮裘數笥,屢顧之曰:「微末士卒,宦囊殊可觀。

    」性雍容,不問家人生產。

    紀綱以簿書進,即麾之去,曰:「有汝等何用?此瑣事,尚煩乃翁耶!」 黃文襄運糧之法 乾隆中,漢軍黃文襄公廷桂督陝,時西域用兵,勦撫並用,糧運維艱。

    黃以為當先安內而後攘外,外夷跳梁,國無大損,若因軍需驛騷,緻內地有事,則所繫者大。

    乃命運糧車十家抽一,厚其值,許乘便鬻物,民踴躍爭先。

    又以糧待盡而後運,則士飢;馬待缺而後補,則戰衂,命安西至哈密沿途開池畜豆,馬行且餵,故馳千餘裡愈壯。

    臺站有缺米者,曰:「吾撫蘭時,曾買穀三百萬石,分存河東西,正為此耳。

    」蓋久知高宗之欲西討也。

     宋元俊獻三路進兵策 宋總兵元俊,字甸芳,以武進士任四川阜和營遊擊。

    乾隆辛卯,金川酋索諾木襲殺革布土司,其黨小金川酋僧格桑亦發兵侵明正土司,據班斕山,阻官兵進路。

    被害者相繼告急,總督阿爾泰知其素得夷心,命抵賊巢,責問原委。

    至刮耳崖,索諾木迎謁,詭以革番內變為詞。

    宋知其詐,歸告阿曰:「兩酋犄角為姦,陽順從而陰怙惡,非大創不可。

    如興師,當先取小金川。

    」獻三路進兵策:一從班斕山直掠小金川門戶;一從賁磧截取甲達金山梁,救達圍而趨美諾;一繞小金川尾閭,由約查進攻遜克宗。

    阿奏聞,高宗命副將軍溫福、提督董天弼分路進兵,總督阿爾泰駐後路,居中控制。

     阿文成獨操神算 阿文成公之在軍也,恆獨坐帳中,秉燭竟夜,以飲酒吸淡巴菰自遣。

    有時拍案大呼,間以長嘯,則翌日輒有奇謀,而出陣必奏凱矣。

    文成固神算獨操也。

     阿文成移營先見 乾隆壬辰,阿文成公征金川。

    一日,安營已定,忽傳令遷移,諸將以天暮,力阻。

    隨發令箭雲:「違者立斬!」軍人雖從之,而不免怨誹。

    迨昏夜大雨,前此營基,水深丈餘,幾可漂沒,鹹詫為神奇。

    阿曰:「我有何異術?特見羣蟻移穴,知地熱將雨耳。

    」 梁朝桂鬬才不鬬力 提督梁朝桂少為黔中步卒,從征金川,勒烏圍為賊壘之險歧處,兩次皆不能進,阿文成公圍之經年。

    梁奮然進曰:「朝桂聞之,將恃鬬才,不鬬力。

    今賊壘堅碉叢立,我兵仰攻,彼據建瓴之勢,人非木石,焉能抵槍礮?是殃民也。

    不若覓他嶺嶂賊所不守者,繞道攻其後。

    賊進退失險,我兵合擊,狄武襄所以下崑崙也。

    」阿奇其言,與卒數百,竟殲賊殆盡。

     張芝元計除金川賊諜 總兵張芝元,川中人。

    從明亮征大金川,有番僧某,為賊偵洩軍中事,張進言於明曰:「軍中機宜,動為賊覺,兵家大忌也。

    今番僧某受我封號,陰為賊諜,非翦除之,賊無滅日矣。

    」明韙其言。

    會大風雪,命張率數十人為出差狀,宿寺中。

    張故通番語,自取囊中脯鮓,與僧煮酒痛飲,情甚歡洽。

    僧醉眠,張出寺聚柴焚之,僧皆爇死,賊諜乃斷。

     陸朗夫靖人心 陸中丞燿,字朗夫,吳江人。

    乾隆壬申舉京兆,補中書,入軍機,傅文忠公倚為左右手。

    遷州郡,以廉直稱。

    風骨秀整,靜氣迎人,雖恂恂謙謹,而臨大事則屹不可動。

    甲午,壽張王倫作亂,距運河甚近,人情洶洶,爭欲閉城。

    陸不可,曰:「寇未至,先閉城,是示怯也。

    且鄉民爭入城,何忍棄之?」乃募鄉兵拒守,而身坐城闉,彈壓稽察。

    賊知濟南有備,乃不敢南向。

     鄒湘為年羹堯運籌 山左鄒湘,貌突兀,有韜略。

    初,讀書別墅,某夕,聞門外有鼾聲,出燭之,則一皤髮叟方臥門側。

    聞啟門聲,驚醒,謂夜深迷途,願假宿於此,許之,延入耳舍。

    黎明,叟已逸,不知其從何出也。

    壁有題字,則約湘會於郊野之期。

    如期往,叟方據溪石坐,怒曰:「孺子何後期?當以後五日來。

    」又至期,夜半即往。

    少選,叟至,跽而求教,叟與以一書,曰:「子歸而熟讀之,王者師非異人任矣。

    第子非青紫中人,毋戀戀仕途也。

    」叟言訖而去。

     書中所言,為奇門遁甲之方法,山川關塞之形勢。

    於是思遠遊,挾策幹當路,豫、晉、秦、蜀悉周歷焉。

    先投嶽鍾琪,語不合,乃去而謁年羹堯。

    年禮賢下士,相得甚。

    一日,預宴,方拇戰,湘亟索巨觥,吸盡,噴之地。

    年大詫,湘曰:「秦城火方熾,以此滅之。

    」年馳檄詢之,果於是日火,有傾盆之雨,挾酒氣,火遂熄。

    自是奇之。

    逾月,而年遣校運輜重赴邊,首途久矣。

    一日,年坐廳事,議軍務,湘侍坐,忽起立鞠躬,作蹇裳拯溺狀。

    年大惑,意其驟得癡疾也。

    詰之,湘曰:「校歸,當知其故。

    」未幾而校至,言:「舟覆中流,彷彿若有神援之者,因得免於溺。

    」年咋舌稱歎。

    時金川賊猖獗,王師屢敗績,求計於湘,湘曰:「賊雖飄忽善戰,特多方以疲我耳。

    軍無宿糧,勢已窮蹙,惟當堅守堡塞,徐伺其敝而亟乘之,鮮不濟矣。

    」年從其計,乃一鼓克之,金川於是遂平。

    湘運籌幃幄,灼知敵情,殆亦天眼通之流亞歟?年以湘有功,欲獎以官,湘固辭不受。

    時乾隆丙申也。

     阿文成能使部將用命 乾隆辛醜夏,阿文成公方視浙江海塘,高宗遣和珅往代之,命其征撒拉爾之回。

    和至,語文成以諸將驕蹇不用命以至失機。

    旋問文成進兵狀,文成默然,惟傳令諸將,期以次日黎明集轅門。

    和坐其側觀之,每呼一將,授以方略,諸將皆唯唯。

    海蘭察夙以權謀自負,獨於文成受命惟謹,無敢忤也。

     趙翼知城不可棄 乾隆丙午,陽湖趙雲松觀察翼乞養歸,值臺灣林爽文作亂,浙閩總督李侍堯自浙赴閩,治軍事,趙偕往。

    臺灣鎮總兵柴大紀以易子析骸入告,諭鎮臣以護遺民內渡,命李拆閱,仍封發。

    李示趙,趙曰:「柴總兵久欲內渡,畏國法,故不敢。

    一棄城,則鹿耳門為賊所有,全臺休矣。

    且以快艇追敗兵,澎湖其可守乎?大兵至,無路可入,東南將不可問。

    宜封還此旨,某已代繕摺矣。

    」李悟,從之。

    翊日,接追還前旨之諭,及批摺回,李膺殊賞。

     福康安能用海蘭察 乾隆丁未,臺匪林爽文平,高示召見德少司空成,以福康安視阿桂何如詢之。

    德奏雲:「阿桂能指撝海蘭察,福康安則極力周旋之,方得海蘭察之力,以此不如阿桂。

    」上雲:「汝所言亦是。

    但阿桂出師西域,海蘭察係末弁,夙感阿桂拂拭之恩,故願效驅策。

    海蘭察為金川參贊,福康安尚係領隊,一旦驟臨其上,不能不謙謙自下,倚為幹城。

    兩人境地不同,福善周旋,是以平賊。

    」 和琳濟軍食 乾隆庚戌,用兵廓爾喀,制府和琳督糧餉。

    以久戰荒徼,艱於轉運,乃命驅羊負米以濟軍食。

     海蘭察用兵善思 海蘭察生有神力,矢無虛發,中者輒死。

    用兵由天授,善以少擊眾。

    乾隆壬子,從征西藏科爾喀時,至吉龍,兩大山間阻深溪,溪岸可容一足。

    駕橋,則敵爭之,石礧雨下,聲若雷鳴。

    將軍福康安計無所出,問策於海,海笑曰:「此易攻耳!予我人五百,八日糧,勿問我所往。

    」乃囑翼長某速備橋材,八日後駕之,當無一人敢爭者。

    海令故嚴。

    及駕橋,敵爭如故,皆曰:「不意海蘭察今乃妄語,賊滿山來,何謂無一人?」正疑慮間,敵亂,左右奔。

    山上火發,見我兵矣,羣指曰:「彼巖間端坐者,非海耶?」急渡,合而殲之。

    福康安設酒問其故,曰:「用兵無他,在善思耳!此澗水也,非江非河,源近,發源之山必相連。

    沿澗行,流漸細,百裡外果得山梁。

    踰梁行兩山,望見賊營,眾伏草間待期,如獸遇獵,不敢動。

    戒士卒勿語,恐邏者聞。

    五百人塊然如木石,顧度長日如年耳。

    糧盡而期至,賊空營以爭,吾據其營,斬守營賊,以上攻下,雖賁育不敢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