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略類
關燈
小
中
大
急,粵寇陳玉成糾合撚首張洛行等十餘萬人圍擾太湖諸軍,念前敵無統率,號令不齊,而自駐英山後路,兼籌糧運,勢難前行,特奏派都統多隆阿為總統。
曾文正公時駐宿松,甚不然之,以書力爭者,日凡三四,文忠卒持之。
嚴飭諸軍統領,遵多調度,違者有功亦罪。
時統領鮑超尤驍悍,唐訓方、金國琛才望亦不相上下,卒賴多四面經營,大破粵撚於太湖潛山一帶,追至安慶、桐城,兩路分駐重兵,皖事大定,楚邊始得稍息,文正亦甚服焉。
文忠嘗笑謂僚友曰:「滌帥之意,恐驕多而失眾心,實則事定後,行止在吾,吾假此濟急耳。
」其後多駐桐城,仍統所部,與諸軍絕不相關,然感文忠特甚。
孫紹襄以兵法部勒鎗船 孫金彪,字紹襄,吳江之盛澤鎮人,張勤果公曜部將也,少以勇俠稱。
父曰孫七,精拳技,恃博為生,有鎗船四五十艘。
七死,奉金彪為主,能以兵法部勒其眾。
鹹豐庚申四月,粵寇踞蘇城,盛澤鎮有富人黃某者,慮寇掠鎮,密款嘉興之酋,得檄保民。
時江浙商販自上海出入寇中者,輒以盛澤為中樞,鎮益富。
鄰鎮有巨猾名法大者,聞盛澤繁盛,率鎗船百艘至,冀大掠。
黃大恐,沈玉叔謂黃曰:「欲除法大,非金彪不可。
」黃設筵款金彪,金彪諾。
會有巢湖幫千人,以避亂至鎮,金彪得其助,以與法大戰,擒而磔之,盡奪其舟,於是設保衞局,集鎗船團練為戰守計。
金彪勢大盛,在蘇之粵寇亦莫敢犯。
同治壬戌,李文忠公克吳江,金彪以保衞功授千總。
旋從張勤果至陝,積戰功擢提督,授陝西漢中鎮總兵。
程忠烈用兵能相地勢得士心 同治癸亥十月,程忠烈公學啟攻圍蘇城時,所部三十餘營,人數不足二萬,而粵寇在城者二十餘萬。
忠烈於城外諸山聯翩立營,樹以旌旗,令各營將士分番出入,或分日移駐,時見竈煙突火,寇瞭望,不知多寡,震懾,約降。
往來其間者,提督鄭國魁也。
寇必欲要忠烈面議,忠烈慨然往。
要以三事,亦允之,降計始定。
李文忠公期以五日後納忠烈所部龔副將營中,至期,忠烈密布方略,逮寇魁六人至營,文忠接以溫語。
將入宴矣,左右報有廷寄,文忠起曰:「速請程軍門陪客。
」文忠起,忠烈入,麾勇士直前擒斬。
其一縱步出帳,追至濠邊,始獲之。
忠烈旋鳴鼓統師入城,駐守各門,派諸卒分走街衢,大呼曰:「逆首詐降,已伏誅!脅從無罪,各閉門守,出即殺!」令下,無一人探首出聲者。
旋呼男子投器械,分門出,各以將士監之,留營者入伍,歸籍者資遣,悉聽其便。
未踰三日,城中無一寇蹤,所餘者婦女五六萬而已。
當寇魁五人之伏誅也,計甚祕,國魁亦不知。
忠烈初隸曾文正公部下,從克廬江、三河,聲績已著。
一日,文忠將援上海,議招忠烈同行,屬孫雲錦探之,忠烈慨然曰:「某受曾公厚恩,義當終始。
然下遊亦國事,且熟習下遊情形無如某者,曾若允行,願從之。
吾輩皖人,入湘軍,終難自立。
丈夫當別成一旅,豈可俯仰因人?」孫頷之。
文忠遂商於文正,舉為前鋒。
文忠問入吳方略,答曰:「下遊水鄉多橋,有一河即須一營,有一橋即須一將。
得營得將,何事不成?」及功績大著,或問其學何兵法,答曰:「先有事,後有法。
何今何古,在相地勢得士心而已。
」 忠烈軍法極嚴,入蘇時,禁當街馳馬,犯者立斬,即文忠親軍亦不恕之。
其謀斬蘇城降寇,文忠踟躇三晝夜,不能決。
忠烈以去要之,始定。
惟性嗜殺,論者少之。
然蘇城降寇所約三事,曰留半城屯其餘眾;曰編定百營照給餉;曰受翎不薙髮。
此何可從?蓋寇自有取死之道也。
鮑超善用遊勇 鮑超,四川人,短小精悍,膽略過人。
鹹豐初,入礮船為兵,一日,某撫軍失利,危急,偪江幹,負而渡之,撫軍記其姓名。
又一日,巡水營,招之曰:「誰是鮑超者?」鮑對曰:「小卒是。
」始知前所渡者撫軍也。
保以營官帶陸路兵,臨大戰,身先士卒,所向無前。
自楚皖達三江,復城池及諸隘口以百數,粵寇聞風披靡。
他軍假其旗號,隔數百裡即逃矣。
鮑本胡文忠部曲,其鄉人李申甫,曾文正門人也,為薦之於文正。
未幾,由文忠給咨,詣文正大營。
初進見,文正以兩營相屬,鮑少之,退而言於李曰:「曩胡帥之遇我也,推心置腹,視諸將佐有加。
兵若幹,餉若幹,凡吾陳乞,不吾稍靳也。
吾兵有功,則賞賚隨之;有疾,則醫藥立至。
吾乏衣甲,帥解衣衣我;吾闕鞍馬,帥易騎騎我,以是感激,遂許吾帥以馳驅,而所向亦往往克捷。
今曾帥,未若胡帥之待人以誠也。
且兩營,何能為役?君愛我,速為我辦咨文,願仍歸胡帥。
」李溫語慰勸之,為言於文正。
文正曰:「鮑某未有尺寸功,何遽嫌兵少?姑先率兩營。
儻稍著成效,雖十倍之,吾何吝?」李再三言之,乃得加一營。
覆於鮑,且語之曰:「吾師待人,未遽不如胡公,特初至,未款洽耳。
姑少安,觀其後。
」鮑意未慊也。
明日,文正招鮑飲,延之上座。
文正嗜豬脾,讌客則設之,而佐以鷄鶩。
席間,鮑屢言兵少,文正輒曰:「今日但鬯飲,且食豬脾,勿言兵。
」於是舉杯相屬,殷勤勸進,鮑竟不得復言。
退而又謂李曰:「曩胡帥讌我,皆盛饌。
寧為口腹之欲?禮重也!今顧以豬脾佐酌,此固養賢之大烹耶?幸賜晤對,又不令盡言,僕武夫,安能鬱鬱久居此?君速為吾辦咨文,願仍歸胡帥!」李又慰勸之。
俄警報至,粵寇撲某城急,文正檄鮑赴援,大勝而歸。
文正亟獎藉之,立加數營,禮貌優異。
自是始絕口不言去,而文正亦甚倚重之矣。
蔣果敏軍用五色幟 同治甲子,蔣果敏公益澧之復杭州也,其駐師,西南則清波門外翁家山,東北則錢塘門外寶石山。
時城中粵寇尚十萬,蔣僅二萬人,亦號十萬。
為五色幟,衣亦異色。
使二萬人繞蘇堤,自北而南,日二番,番必易衣幟,若為有十萬人者。
粵寇不審虛實,且日憂無給,遂潰。
唐忠壯日巡諸營 唐忠壯公殿魁身長八尺餘,威稜可畏,終日不言笑,坐帳中,所部出入,無敢直行者。
與部將議事,是則溫言慰之,非則怒目斥之,頃刻而恩威互變。
然洞悉艱苦,體恤隱微,人以是畏而感之。
日巡視諸營,或馬或步,無定時。
至則與將弁勇夫雜坐同餐,有如家人。
見槍礮刀矛器械,必反覆省視,損者立修補,不齊者立責斥,或自為磨治以導之。
將弁有臨陣勇往者,立言於主帥,超拔之。
暇日與談家事,時有緩急,別資之,不留私財。
唐初充營官,李文忠督諸軍圍常州時,值程忠烈初亡,粵寇悍黨麕聚,則分數營奔牛以遏其援。
忠壯任其事,而洋將白齊文忽反助寇,以輪船入內河攻奔牛營,忠壯固守十數日,糧米子藥幾盡。
募健卒,泅水乞救,文忠派營將黃桂蘭裹糧攜藥,與忠壯會合,亦入圍,不得出。
忠壯懸重賞,得死士,乘夜懷巨釘,潛赴輪船釘礮眼,即大出隊,以火箭噴筒環燒之。
白齊文不知所為,棄輪舟而遁,寇驚退。
不數日,常州克矣,時同治甲子四月也。
文忠奏褒其功,以唐、黃百戰之將並稱。
然黃非唐比,略與多隆阿相似耳。
陳國瑞以少擊眾 陳國瑞戰術,善於以少勝眾。
每率數百人擊寇,寇見其寡也,圍之數重,國瑞乃號於眾曰:「拉起來!」所部遂列成一長方式,人各向外,己居中,指揮刺擊。
使圍漸逼緊,復號於眾曰:「衝!」於是數百人面面突圍而前,悍不能禦,寇每潰敗。
陳每戰,則短衣草履手械,與所部同。
手自殺寇,寇從不知其所在。
惟喜以紅色臨敵,輒令士卒多掣紅旗。
寇與戰久,見紅旗,即辨為陳軍,恒有未戰先卻者。
鄭紹宗方曜勇悍善戰 光緒初,粵有兩福將之稱,一謂陸路提督鄭紹宗,一謂水師提督方曜也。
鄭初從粵寇,為陳金剛部下之健將。
有軍師孫某,詭譎多智術,至為陳所信任,【陳破廣西賀縣後,以李氏宗祠為王府,門前署聯雲:「王者命自天,誰敢化蛇當道;英雄居此地,何妨捫蝨談兵。
」即孫所撰。
】與紹宗素不睦。
城破後,爭一女子,卒為紹宗所有,愈不能平,時媒孽之。
紹宗屢立功,不得賞,心已怏怏。
會因言事爭執,孫嗾陳鞭之,紹宗益憤,遂乘間刺殺陳,並殺孫,以降於官軍,隸金統領麾下。
主將愛之甚,乃易從主將姓。
積功,官至提督,始奏請歸宗。
鄭居官久,立功甚多,尤長於捕盜。
嘗練兵一營,曰組靖營,約束極嚴,尤能與士卒同甘苦,故士卒樂為所用。
時水師提督方曜之部下多潮勇,無紀律,時出肆擾。
然其勇悍善戰,乃與綏靖營同。
馮子材諳悉邊事 馮萃亭宮保子材,嚄唶宿將,諳悉邊事。
自平李揚材之亂,久鎮邊關,眾心積附。
張靖達公撫桂省時,奏令回提督本任,與提督黃桂蘭代統防營。
光緒甲申、乙酉間,法、越事起,馮告病回籍,黃補提督缺,而邊事益不可問,黃亦坐罪自斃矣。
吳大澂撫韓邊外 吳大澂嘗以奉吉林平寇之命,至吉林,以單騎入韓邊外寨中,曉以大義。
晚宿韓所,約同至官軍營,韓有難色。
吳曰:「吾孤孑一身,入君寨不懼,君獨懼我,是疑我也,請嘗白刃!」韓感其誠,許之。
又越日,偕至官軍營,遂釋怨息兵。
在吉久,見寧古塔草深丈許,向不產五穀,吳曰:「穀,草木類也。
草木蕃殖,五穀當亦然。
」招河朔老農,摟其農具而墾荒焉。
李文忠論以毒攻毒 李文忠之將薨也,嘗言曰:「俄之伸勢於滿洲,不妨袖手觀之,蓋日本必不甘默視此封豕長蛇之侵略者。
時機既至,勢必起而相戰。
兩虎爭鬬,彼此皆疲,是即可乘之會也。
宜借歐美之力以恢復之,此即以毒攻毒之妙法也。
」 馬玉崑論外兵 馬玉崑嘗與於光緒甲午中、日之戰,遂習知外人堅脆。
嘗曰:「列國軍士之有智慧有法紀,雖其將死而指麾自如者,以德、法為最,英、日次之,俄乃最下。
俄之軍士,其能力無以加於我國,惟將校稍勝耳。
倉猝遇伏,將校既殲,行列自亂。
又克城以後,往往四出擄掠,大將本營或空虛無人,出不意襲之,往往轉敗為勝。
日本之兵,果銳為諸國最,其耐久戰之力,德、法、英、俄皆不及也。
而器械之銳利,動作之敏捷,遠不如德人。
故論列國之兵,法人詘於體,久戰先倦;俄人詘於智,失將先亂,皆非不可勝者也。
今日我師雖非甚精,然以抗俄人,尚足取勝,惟俄人兵數多而鐵道便,彼以眾來而我以寡當之,此其所當躊躇者耳。
」馬嘗以此言力陳於當道,皆不省。
後卒有日、俄之戰,其勝敗,一如馬所預料。
黑丫頭負殊勇 齊王氏有先鋒曰黑丫頭,負殊勇,每戰必先。
某監司之從僕皖人裴某,能手舉五百斤,常以自豪。
一日,川督勒保議出隊,裴出,跪帳前,願殺賊自效。
勒壯其膽,令帶百人往,及獲勝而歸,則賞六品頂帶。
越月,方出隊,遙見一女子單騎持槍至,裴以其女子也,漫視之,策馬直前,舉矛刺之。
女略一舉手,裴已墮溝,見女下騎搜覓,亟躍起,以矛刺其喉,女乃仆地死,旋斬其首以歸。
同列見之,驚曰:「此即一日手斬兩總兵之黑丫頭也!乃為若所斬!」獻首於勒,勒大喜,超擢參將。
蕭三娘能馬上指揮射 粵寇軍中有蕭三娘,號女元帥,或雲即朝貴妹也。
年二十餘,長身猿臂,能於馬上指揮其眾,且能左右射。
鹹豐癸醜三月,陷鎮江時,嘗率女兵數百登城,勇悍過男軍,當者無不披靡。
洪秀全妹宣嬌,亦嘗騎馬臨陣,與三娘同,惟從壁上指揮,不能交鋒。
曾文正公時駐宿松,甚不然之,以書力爭者,日凡三四,文忠卒持之。
嚴飭諸軍統領,遵多調度,違者有功亦罪。
時統領鮑超尤驍悍,唐訓方、金國琛才望亦不相上下,卒賴多四面經營,大破粵撚於太湖潛山一帶,追至安慶、桐城,兩路分駐重兵,皖事大定,楚邊始得稍息,文正亦甚服焉。
文忠嘗笑謂僚友曰:「滌帥之意,恐驕多而失眾心,實則事定後,行止在吾,吾假此濟急耳。
」其後多駐桐城,仍統所部,與諸軍絕不相關,然感文忠特甚。
孫紹襄以兵法部勒鎗船 孫金彪,字紹襄,吳江之盛澤鎮人,張勤果公曜部將也,少以勇俠稱。
父曰孫七,精拳技,恃博為生,有鎗船四五十艘。
七死,奉金彪為主,能以兵法部勒其眾。
鹹豐庚申四月,粵寇踞蘇城,盛澤鎮有富人黃某者,慮寇掠鎮,密款嘉興之酋,得檄保民。
時江浙商販自上海出入寇中者,輒以盛澤為中樞,鎮益富。
鄰鎮有巨猾名法大者,聞盛澤繁盛,率鎗船百艘至,冀大掠。
黃大恐,沈玉叔謂黃曰:「欲除法大,非金彪不可。
」黃設筵款金彪,金彪諾。
會有巢湖幫千人,以避亂至鎮,金彪得其助,以與法大戰,擒而磔之,盡奪其舟,於是設保衞局,集鎗船團練為戰守計。
金彪勢大盛,在蘇之粵寇亦莫敢犯。
同治壬戌,李文忠公克吳江,金彪以保衞功授千總。
旋從張勤果至陝,積戰功擢提督,授陝西漢中鎮總兵。
程忠烈用兵能相地勢得士心 同治癸亥十月,程忠烈公學啟攻圍蘇城時,所部三十餘營,人數不足二萬,而粵寇在城者二十餘萬。
忠烈於城外諸山聯翩立營,樹以旌旗,令各營將士分番出入,或分日移駐,時見竈煙突火,寇瞭望,不知多寡,震懾,約降。
往來其間者,提督鄭國魁也。
寇必欲要忠烈面議,忠烈慨然往。
要以三事,亦允之,降計始定。
李文忠公期以五日後納忠烈所部龔副將營中,至期,忠烈密布方略,逮寇魁六人至營,文忠接以溫語。
將入宴矣,左右報有廷寄,文忠起曰:「速請程軍門陪客。
」文忠起,忠烈入,麾勇士直前擒斬。
其一縱步出帳,追至濠邊,始獲之。
忠烈旋鳴鼓統師入城,駐守各門,派諸卒分走街衢,大呼曰:「逆首詐降,已伏誅!脅從無罪,各閉門守,出即殺!」令下,無一人探首出聲者。
旋呼男子投器械,分門出,各以將士監之,留營者入伍,歸籍者資遣,悉聽其便。
未踰三日,城中無一寇蹤,所餘者婦女五六萬而已。
當寇魁五人之伏誅也,計甚祕,國魁亦不知。
忠烈初隸曾文正公部下,從克廬江、三河,聲績已著。
一日,文忠將援上海,議招忠烈同行,屬孫雲錦探之,忠烈慨然曰:「某受曾公厚恩,義當終始。
然下遊亦國事,且熟習下遊情形無如某者,曾若允行,願從之。
吾輩皖人,入湘軍,終難自立。
丈夫當別成一旅,豈可俯仰因人?」孫頷之。
文忠遂商於文正,舉為前鋒。
文忠問入吳方略,答曰:「下遊水鄉多橋,有一河即須一營,有一橋即須一將。
得營得將,何事不成?」及功績大著,或問其學何兵法,答曰:「先有事,後有法。
何今何古,在相地勢得士心而已。
」 忠烈軍法極嚴,入蘇時,禁當街馳馬,犯者立斬,即文忠親軍亦不恕之。
其謀斬蘇城降寇,文忠踟躇三晝夜,不能決。
忠烈以去要之,始定。
惟性嗜殺,論者少之。
然蘇城降寇所約三事,曰留半城屯其餘眾;曰編定百營照給餉;曰受翎不薙髮。
此何可從?蓋寇自有取死之道也。
鮑超善用遊勇 鮑超,四川人,短小精悍,膽略過人。
鹹豐初,入礮船為兵,一日,某撫軍失利,危急,偪江幹,負而渡之,撫軍記其姓名。
又一日,巡水營,招之曰:「誰是鮑超者?」鮑對曰:「小卒是。
」始知前所渡者撫軍也。
保以營官帶陸路兵,臨大戰,身先士卒,所向無前。
自楚皖達三江,復城池及諸隘口以百數,粵寇聞風披靡。
他軍假其旗號,隔數百裡即逃矣。
鮑本胡文忠部曲,其鄉人李申甫,曾文正門人也,為薦之於文正。
未幾,由文忠給咨,詣文正大營。
初進見,文正以兩營相屬,鮑少之,退而言於李曰:「曩胡帥之遇我也,推心置腹,視諸將佐有加。
兵若幹,餉若幹,凡吾陳乞,不吾稍靳也。
吾兵有功,則賞賚隨之;有疾,則醫藥立至。
吾乏衣甲,帥解衣衣我;吾闕鞍馬,帥易騎騎我,以是感激,遂許吾帥以馳驅,而所向亦往往克捷。
今曾帥,未若胡帥之待人以誠也。
且兩營,何能為役?君愛我,速為我辦咨文,願仍歸胡帥。
」李溫語慰勸之,為言於文正。
文正曰:「鮑某未有尺寸功,何遽嫌兵少?姑先率兩營。
儻稍著成效,雖十倍之,吾何吝?」李再三言之,乃得加一營。
覆於鮑,且語之曰:「吾師待人,未遽不如胡公,特初至,未款洽耳。
姑少安,觀其後。
」鮑意未慊也。
明日,文正招鮑飲,延之上座。
文正嗜豬脾,讌客則設之,而佐以鷄鶩。
席間,鮑屢言兵少,文正輒曰:「今日但鬯飲,且食豬脾,勿言兵。
」於是舉杯相屬,殷勤勸進,鮑竟不得復言。
退而又謂李曰:「曩胡帥讌我,皆盛饌。
寧為口腹之欲?禮重也!今顧以豬脾佐酌,此固養賢之大烹耶?幸賜晤對,又不令盡言,僕武夫,安能鬱鬱久居此?君速為吾辦咨文,願仍歸胡帥!」李又慰勸之。
俄警報至,粵寇撲某城急,文正檄鮑赴援,大勝而歸。
文正亟獎藉之,立加數營,禮貌優異。
自是始絕口不言去,而文正亦甚倚重之矣。
蔣果敏軍用五色幟 同治甲子,蔣果敏公益澧之復杭州也,其駐師,西南則清波門外翁家山,東北則錢塘門外寶石山。
時城中粵寇尚十萬,蔣僅二萬人,亦號十萬。
為五色幟,衣亦異色。
使二萬人繞蘇堤,自北而南,日二番,番必易衣幟,若為有十萬人者。
粵寇不審虛實,且日憂無給,遂潰。
唐忠壯日巡諸營 唐忠壯公殿魁身長八尺餘,威稜可畏,終日不言笑,坐帳中,所部出入,無敢直行者。
與部將議事,是則溫言慰之,非則怒目斥之,頃刻而恩威互變。
然洞悉艱苦,體恤隱微,人以是畏而感之。
日巡視諸營,或馬或步,無定時。
至則與將弁勇夫雜坐同餐,有如家人。
見槍礮刀矛器械,必反覆省視,損者立修補,不齊者立責斥,或自為磨治以導之。
將弁有臨陣勇往者,立言於主帥,超拔之。
暇日與談家事,時有緩急,別資之,不留私財。
唐初充營官,李文忠督諸軍圍常州時,值程忠烈初亡,粵寇悍黨麕聚,則分數營奔牛以遏其援。
忠壯任其事,而洋將白齊文忽反助寇,以輪船入內河攻奔牛營,忠壯固守十數日,糧米子藥幾盡。
募健卒,泅水乞救,文忠派營將黃桂蘭裹糧攜藥,與忠壯會合,亦入圍,不得出。
忠壯懸重賞,得死士,乘夜懷巨釘,潛赴輪船釘礮眼,即大出隊,以火箭噴筒環燒之。
白齊文不知所為,棄輪舟而遁,寇驚退。
不數日,常州克矣,時同治甲子四月也。
文忠奏褒其功,以唐、黃百戰之將並稱。
然黃非唐比,略與多隆阿相似耳。
陳國瑞以少擊眾 陳國瑞戰術,善於以少勝眾。
每率數百人擊寇,寇見其寡也,圍之數重,國瑞乃號於眾曰:「拉起來!」所部遂列成一長方式,人各向外,己居中,指揮刺擊。
使圍漸逼緊,復號於眾曰:「衝!」於是數百人面面突圍而前,悍不能禦,寇每潰敗。
陳每戰,則短衣草履手械,與所部同。
手自殺寇,寇從不知其所在。
惟喜以紅色臨敵,輒令士卒多掣紅旗。
寇與戰久,見紅旗,即辨為陳軍,恒有未戰先卻者。
鄭紹宗方曜勇悍善戰 光緒初,粵有兩福將之稱,一謂陸路提督鄭紹宗,一謂水師提督方曜也。
鄭初從粵寇,為陳金剛部下之健將。
有軍師孫某,詭譎多智術,至為陳所信任,【陳破廣西賀縣後,以李氏宗祠為王府,門前署聯雲:「王者命自天,誰敢化蛇當道;英雄居此地,何妨捫蝨談兵。
」即孫所撰。
】與紹宗素不睦。
城破後,爭一女子,卒為紹宗所有,愈不能平,時媒孽之。
紹宗屢立功,不得賞,心已怏怏。
會因言事爭執,孫嗾陳鞭之,紹宗益憤,遂乘間刺殺陳,並殺孫,以降於官軍,隸金統領麾下。
主將愛之甚,乃易從主將姓。
積功,官至提督,始奏請歸宗。
鄭居官久,立功甚多,尤長於捕盜。
嘗練兵一營,曰組靖營,約束極嚴,尤能與士卒同甘苦,故士卒樂為所用。
時水師提督方曜之部下多潮勇,無紀律,時出肆擾。
然其勇悍善戰,乃與綏靖營同。
馮子材諳悉邊事 馮萃亭宮保子材,嚄唶宿將,諳悉邊事。
自平李揚材之亂,久鎮邊關,眾心積附。
張靖達公撫桂省時,奏令回提督本任,與提督黃桂蘭代統防營。
光緒甲申、乙酉間,法、越事起,馮告病回籍,黃補提督缺,而邊事益不可問,黃亦坐罪自斃矣。
吳大澂撫韓邊外 吳大澂嘗以奉吉林平寇之命,至吉林,以單騎入韓邊外寨中,曉以大義。
晚宿韓所,約同至官軍營,韓有難色。
吳曰:「吾孤孑一身,入君寨不懼,君獨懼我,是疑我也,請嘗白刃!」韓感其誠,許之。
又越日,偕至官軍營,遂釋怨息兵。
在吉久,見寧古塔草深丈許,向不產五穀,吳曰:「穀,草木類也。
草木蕃殖,五穀當亦然。
」招河朔老農,摟其農具而墾荒焉。
李文忠論以毒攻毒 李文忠之將薨也,嘗言曰:「俄之伸勢於滿洲,不妨袖手觀之,蓋日本必不甘默視此封豕長蛇之侵略者。
時機既至,勢必起而相戰。
兩虎爭鬬,彼此皆疲,是即可乘之會也。
宜借歐美之力以恢復之,此即以毒攻毒之妙法也。
」 馬玉崑論外兵 馬玉崑嘗與於光緒甲午中、日之戰,遂習知外人堅脆。
嘗曰:「列國軍士之有智慧有法紀,雖其將死而指麾自如者,以德、法為最,英、日次之,俄乃最下。
俄之軍士,其能力無以加於我國,惟將校稍勝耳。
倉猝遇伏,將校既殲,行列自亂。
又克城以後,往往四出擄掠,大將本營或空虛無人,出不意襲之,往往轉敗為勝。
日本之兵,果銳為諸國最,其耐久戰之力,德、法、英、俄皆不及也。
而器械之銳利,動作之敏捷,遠不如德人。
故論列國之兵,法人詘於體,久戰先倦;俄人詘於智,失將先亂,皆非不可勝者也。
今日我師雖非甚精,然以抗俄人,尚足取勝,惟俄人兵數多而鐵道便,彼以眾來而我以寡當之,此其所當躊躇者耳。
」馬嘗以此言力陳於當道,皆不省。
後卒有日、俄之戰,其勝敗,一如馬所預料。
黑丫頭負殊勇 齊王氏有先鋒曰黑丫頭,負殊勇,每戰必先。
某監司之從僕皖人裴某,能手舉五百斤,常以自豪。
一日,川督勒保議出隊,裴出,跪帳前,願殺賊自效。
勒壯其膽,令帶百人往,及獲勝而歸,則賞六品頂帶。
越月,方出隊,遙見一女子單騎持槍至,裴以其女子也,漫視之,策馬直前,舉矛刺之。
女略一舉手,裴已墮溝,見女下騎搜覓,亟躍起,以矛刺其喉,女乃仆地死,旋斬其首以歸。
同列見之,驚曰:「此即一日手斬兩總兵之黑丫頭也!乃為若所斬!」獻首於勒,勒大喜,超擢參將。
蕭三娘能馬上指揮射 粵寇軍中有蕭三娘,號女元帥,或雲即朝貴妹也。
年二十餘,長身猿臂,能於馬上指揮其眾,且能左右射。
鹹豐癸醜三月,陷鎮江時,嘗率女兵數百登城,勇悍過男軍,當者無不披靡。
洪秀全妹宣嬌,亦嘗騎馬臨陣,與三娘同,惟從壁上指揮,不能交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