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苑類 公共處所附
關燈
小
中
大
涵今之南為長春仙館,【高宗舊時四十景之一也。
】門三楹,正殿五楹,後為綠蔭軒,西廊後為麗景軒。
長春仙館之西為含碧堂,五楹,後為林虛桂靜,左為古香齋,其東楹有閣,為柳齋,為墨池雲,後為隨安室。
由長春仙館西南門迤西為藻園,內為曠然堂,五楹,堂後為貯清書屋,堂東池上為夕佳書屋,稍北為鏡瀾榭,東南為凝眺樓,為懷新館,西北為湛碧軒,西南為湛清華、杏花春館,西北為萬方安和,【四十景之一也。
】建於池中,形如卍字。
萬方安和後,度橋折而東,稍北,石洞之南為武林春色,【四十景之一也。
】池北軒為壺中日月長,東為天然佳妙,其南為洞天日月多佳景。
【舊總名桃花塢,雍正丙午高宗讀書於此,額曰「樂善堂」。
】武林春色之西為全璧堂,東南亭為小隱棲遲。
堂後由山口入,東為清秀亭,西為清會亭,北為桃花塢,西為清水濯纓室,又西稍北為桃源深處,塢東為館春軒,東北為品詩堂。
萬方安和西南為山高水長樓,【四十景之一也。
】西向九楹,後擁連岡,前帶河流,地勢平衍,凡數頃。
【其地為外藩朝正錫宴及平時侍衞校射之所,每歲燈節則陳火戲於此處。
】山高水長樓之北,度橋,由山口入,梵剎一區,為月地雲居殿,【四十景之一也。
】五楹,前殿方式,四面各五楹,後樓上下各七楹,東為法源樓,又東為靜室。
西度橋,折而北,為劉猛將軍廟。
月地雲居之後循山徑入,為鴻慈永祐,【四十景之一也。
】安佑宮前琉璃坊座南面額也,左右石華表各一,坊南及東西復有三坊,環列其南,為月河橋。
又東南為政孚殿,三楹,西向宮門五楹,南向為安佑門,前白玉石橋三座,左右井亭各一,朝房各五楹,內重檐正殿九楹,為安佑宮,內中龕奉聖祖禦容,左龕奉世宗禦容,右龕奉高宗禦容,左右配殿各五楹,碑亭各一,燎亭各一。
鴻慈永祐後垣西北為紫碧山房,前宇為橫雲堂山房,東宕洞中為石帆室,東南為豐樂軒,北為霽華樓,迤東為景暉樓。
橫雲堂西池上為澄素樓,西北為引溪亭。
東垣外徑,連岡三重,度橋而東則彙芳書院也,【四十景之一也。
】內宇為抒藻軒,後為涵遠齋,齋前西垣內為翠照樓,東垣內為倬雲樓,又東為眉月軒,樓南稍東為隨安室,又東敞宇三楹為問津,踰橋有石坊,為斷橋殘雪。
彙芳書院之南為日天琳宇,西前樓下之正字也,其制有中前樓、中後樓上下各七楹,有西前樓、西後樓上下各七楹,前後樓間穿堂各三楹,中前樓南有天橋與樓相屬,天橋東南重檐八方者為燈亭,西前樓南為東轉角樓,又西稍南為西轉角樓,中前樓之東垣內八方亭為楞嚴壇。
又東別院為瑞應宮,前為仁應殿,中為和感殿,後為宴安殿。
日天琳宇迤東稍南,稻田彌望,河水周環,中有田字式殿,凡四門,其東北面皆有樓,北樓玉宇為澹泊寧靜,【四十景之一也】 東為曙光樓,殿之東門外為翠扶樓,西門外別垣內宇為多稼軒,七楹。
其東臨稻畦者,前為觀稼軒,後為怡情悅目,為稻香亭,又東稍北為溪山不盡,為蘭溪隱玉,多稼軒西池南為水精域,西偏為靜香屋,為招鶴磴,池後東北為寸碧,西北為引勝,正北為互妙樓。
澹泊寧靜度河橋而西為映水蘭香,【四十景之一也。
】東南為釣魚磯,北為印月池,又北為知耕織,為濯龍沼,西南為貴織山堂、祀蠶神。
映水蘭香東北為水木明瑟,【四十景之一也。
】其北稍西為文源閣,上下各六楹,【乾隆甲午年所建,與文淵閣、文津閣皆貯四庫全書,並有記。
】閣西為柳浪聞鶯。
西北環池帶河為濂溪樂處,【四十景之一也。
】後為雲香清勝,東為芰荷深處。
折而東北為香雪廊,廊東為雲霞舒卷樓,為臨泉亭,其南為彙萬總春之廟,正殿為蕃育羣芳,東北為香遠益清樓,西為樂天和,為味真書屋,又西為池水共心月同明。
廟東沿山徑出為普濟橋,濂溪樂處迤北對河外稻塍者為多稼如雲,【四十景之一也。
】前為芰荷香,東南為湛綠色,東北為魚躍鳶飛,【四十景之一也。
】四面為門,各五楹,東為暢觀軒,西南為鋪翠環流,樓南為傳妙室。
又南出山口為多子亭,其東禾疇彌望。
河南北岸仿農居村市者曰北遠山村,【四十景之一也。
】北岸石垣西為蘭野,後為繪雨精舍,其西南為水村圖。
又西有樓,前後相屬,前為皆春閣,後為稻涼樓,又西為涉趣樓,右為湛虛書屋。
東北度橋,折而西為湛虛翠軒,又西為耕雲堂,為若帆閣,西南臨河為西峯秀色。
【四十景之一也。
】河西為小匡廬,東為含韻齋,又東為一堂和氣,又東南為自得軒。
後垣東為嵐鏡舫,西為花港觀魚。
迤東東西船塢各二,北為四宜書屋,【四十景之一也。
】安瀾園【乾隆壬午賜海寧陳氏園名,因仿此,有宸翰記。
】之正宇也。
東南為葄經館,又南為采芳洲,後為飛睇亭,東北為綠帷舫,西南為無邊風月之閣,又西南為涵秋堂,北為煙月清真樓,樓西南為遠秀山房,樓北度曲橋為染霞樓。
四宜書屋之東臨池樓宇為方壺勝境,【四十景之一也。
】南建二坊,其北為噦鸞殿,為瓊華樓,殿東為蕊珠宮,宮南船塢,西北為三潭印月。
度橋為天宇空明,後為澄景堂,東為清曠樓,西為華照樓。
澡身浴德【四十景之一也。
】在福海西南隅,即澄虛榭正宇,南為含清輝,北為涵妙識。
折而西向為靜香館,又西為解慍書屋,西南為曠然閣。
北度河橋為望瀛洲,其北為深柳讀書堂,為溪月松風。
平湖秋月【四十景之一也。
】在福海西北隅,正宇西為流水音,東北出山口臨河為花嶼蘭臯,折而東南度橋為兩峯插雲,又東南為山水樂,其北為君子軒,為藏密樓,為蓬島瑤臺。
【四十景之一也。
】在福海中央殿前,東為暢襟樓,西為神洲二島,東偏為隨安室,西偏為日月平安報好音。
東南渡橋為東島,有亭為瀛海仙山,西北度橋為北島、接秀山房。
【四十景之一也。
】在福海東隅正宇後為琴趣軒,其北方樓為尋雲,東南為澄練樓,樓後為怡然書屋,稍東佛堂為安隱幢,南為攬翠亭。
別有洞天【四十景之一也。
】在接秀山房之南,依山臨河,西曰納翠,西南曰水木清華之閣,稍北為時賞齋,西為夾鏡鳴琴,【四十景之一也。
】南為聚遠樓,東為廣育宮,前建坊座,後為凝祥殿。
宮東為南屏晚鐘,又東度橋為西山入畫,為山容水態,西為湖山在望,為佳山水,為洞裏長春。
涵虛朗鑑【四十景之一也。
】在福海東,即雷峯夕照正宇,其北稍西為惠如春,又東北為尋雲榭,又北為貽蘭亭,為會心不遠,其南為臨眾芳,為雲錦墅,為菊秀松蕤,為萬景大全。
廓然大公【四十景之一也。
】在平湖秋月之西,前為雙鶴齋,西為環秀山房,西北為規月橋,為臨湖樓,東北為綺吟堂,又北為釆芝徑。
經岩洞而西為峭菁居,西為披雲徑,為啟秀亭,為韻石淙,為芰荷深處,北垣門外為天真可佳樓,西垣外為影山樓。
坐石臨流【四十景之一也。
】在水木明瑟東南、澹泊寧靜之東,麯院風荷【四十景之一也。
】又在坐石臨流東南、碧桐書院正東,其西佛樓為落伽勝境,其南跨地東西橋九空,坊楔二,西為金鰲,東為玉蝀。
金鰲西南河外室為四圍佳麗,玉蝀東亭為飲練長虹。
又東南度橋,折而北,設城關,為寧和鎮,其東南為東樓門,其北為同樂園,前後樓各五楹,前為清音閣,東為永日堂,中有南北長街,街西為抱璞草堂,街北度雙橋、為舍衛城、前樹坊楔三。
城南面為多寶閣,內為山門,正殿為壽國壽民,後為仁慈殿,又後為普福官,城北為最勝閣。
洞天深處【高宗禦書四十景之一也。
】在如意館西稍南前宇,乃諸皇子所居,為四所,東西二街,南北一街,前為福園門,四所之西為諸皇子肄業之所,前為前垂天貺,中為中天景物,東宇為斯文在茲,【神龕懸至聖先師像。
】後為後天不老。
【四額世宗禦書圓明園冊。
】 圓明園被災 鹹豐庚申十月十六日,英法聯軍至天津,文宗方園居,聞敵至通州,倉卒率後妃幸熱河。
十九日,英人至圓明園宮門,管園大臣文豐當門說止之。
敵兵已去,文知奸人必乘間起,守衛禁兵無一在者,索馬還內,投福海死。
奸人乘時縱火,入宮劫掠,敵兵從之,火三晝夜不熄。
安樂渡 故事,皇帝在圓明園禦舟徐行,則岸上宮人必曼聲呼曰:「安樂渡。
」遞相呼喚,其聲悠颺不絕,至舟達彼岸乃已。
文宗出狩時,穆宗尚在抱,戲效其聲,上撫穆宗首曰:「今日無復有是矣。
」言訖,潸然淚下,內侍等皆相顧悽惶不已。
綺春園 含暉園在圓明園東,有複道相屬,仁宗三女莊敬公主釐降時,賜居於此。
公主薨,額駙索特那木多爾濟照例繳進,又以成哲親王寓園西爽村均併入綺春園中。
道光時,宣宗尊養孝和後於綺春園,文宗初元,亦奉孝靜後居此,問安視膳,一如道光間禮。
蓋文宗幼時失母,為孝靜所撫育,故即位後孝靜由康慈皇貴太妃尊為太後也。
鹹豐庚申澱園之災,綺春亦同歸煨燼矣。
頤和園 光緒乙酉冬,有詔天下今已太平,可重修清漪園以備臨幸,改名頤和園,然苦於籌款無術。
恭邸為孝欽後言,以興辦海軍名義,責疆吏年撥定款,就中挪移十之六七,園可成也。
孝欽用其言。
北洋海軍粗以成立,甲午敗後,盡移各省所解海軍經費以建頤和園,常年經費亦頗不貲。
白玉石階級每年一易,易後太監必椎而碎之,碎則更修,龍舟亦然,蓋必如是而始可漁利也。
園在京外西北隅,距城可二十裡,依萬壽山圍昆明湖以為之。
由東角門過仁壽門,殿宇巍巍,其上有題額曰「仁壽殿」。
入殿門,門內有院,院中即月臺,第一層行列四鼎,第二層行列二龍二鳳二缸,皆以銅鑄。
】門三楹,正殿五楹,後為綠蔭軒,西廊後為麗景軒。
長春仙館之西為含碧堂,五楹,後為林虛桂靜,左為古香齋,其東楹有閣,為柳齋,為墨池雲,後為隨安室。
由長春仙館西南門迤西為藻園,內為曠然堂,五楹,堂後為貯清書屋,堂東池上為夕佳書屋,稍北為鏡瀾榭,東南為凝眺樓,為懷新館,西北為湛碧軒,西南為湛清華、杏花春館,西北為萬方安和,【四十景之一也。
】建於池中,形如卍字。
萬方安和後,度橋折而東,稍北,石洞之南為武林春色,【四十景之一也。
】池北軒為壺中日月長,東為天然佳妙,其南為洞天日月多佳景。
【舊總名桃花塢,雍正丙午高宗讀書於此,額曰「樂善堂」。
】武林春色之西為全璧堂,東南亭為小隱棲遲。
堂後由山口入,東為清秀亭,西為清會亭,北為桃花塢,西為清水濯纓室,又西稍北為桃源深處,塢東為館春軒,東北為品詩堂。
萬方安和西南為山高水長樓,【四十景之一也。
】西向九楹,後擁連岡,前帶河流,地勢平衍,凡數頃。
【其地為外藩朝正錫宴及平時侍衞校射之所,每歲燈節則陳火戲於此處。
】山高水長樓之北,度橋,由山口入,梵剎一區,為月地雲居殿,【四十景之一也。
】五楹,前殿方式,四面各五楹,後樓上下各七楹,東為法源樓,又東為靜室。
西度橋,折而北,為劉猛將軍廟。
月地雲居之後循山徑入,為鴻慈永祐,【四十景之一也。
】安佑宮前琉璃坊座南面額也,左右石華表各一,坊南及東西復有三坊,環列其南,為月河橋。
又東南為政孚殿,三楹,西向宮門五楹,南向為安佑門,前白玉石橋三座,左右井亭各一,朝房各五楹,內重檐正殿九楹,為安佑宮,內中龕奉聖祖禦容,左龕奉世宗禦容,右龕奉高宗禦容,左右配殿各五楹,碑亭各一,燎亭各一。
鴻慈永祐後垣西北為紫碧山房,前宇為橫雲堂山房,東宕洞中為石帆室,東南為豐樂軒,北為霽華樓,迤東為景暉樓。
橫雲堂西池上為澄素樓,西北為引溪亭。
東垣外徑,連岡三重,度橋而東則彙芳書院也,【四十景之一也。
】內宇為抒藻軒,後為涵遠齋,齋前西垣內為翠照樓,東垣內為倬雲樓,又東為眉月軒,樓南稍東為隨安室,又東敞宇三楹為問津,踰橋有石坊,為斷橋殘雪。
彙芳書院之南為日天琳宇,西前樓下之正字也,其制有中前樓、中後樓上下各七楹,有西前樓、西後樓上下各七楹,前後樓間穿堂各三楹,中前樓南有天橋與樓相屬,天橋東南重檐八方者為燈亭,西前樓南為東轉角樓,又西稍南為西轉角樓,中前樓之東垣內八方亭為楞嚴壇。
又東別院為瑞應宮,前為仁應殿,中為和感殿,後為宴安殿。
日天琳宇迤東稍南,稻田彌望,河水周環,中有田字式殿,凡四門,其東北面皆有樓,北樓玉宇為澹泊寧靜,【四十景之一也】 東為曙光樓,殿之東門外為翠扶樓,西門外別垣內宇為多稼軒,七楹。
其東臨稻畦者,前為觀稼軒,後為怡情悅目,為稻香亭,又東稍北為溪山不盡,為蘭溪隱玉,多稼軒西池南為水精域,西偏為靜香屋,為招鶴磴,池後東北為寸碧,西北為引勝,正北為互妙樓。
澹泊寧靜度河橋而西為映水蘭香,【四十景之一也。
】東南為釣魚磯,北為印月池,又北為知耕織,為濯龍沼,西南為貴織山堂、祀蠶神。
映水蘭香東北為水木明瑟,【四十景之一也。
】其北稍西為文源閣,上下各六楹,【乾隆甲午年所建,與文淵閣、文津閣皆貯四庫全書,並有記。
】閣西為柳浪聞鶯。
西北環池帶河為濂溪樂處,【四十景之一也。
】後為雲香清勝,東為芰荷深處。
折而東北為香雪廊,廊東為雲霞舒卷樓,為臨泉亭,其南為彙萬總春之廟,正殿為蕃育羣芳,東北為香遠益清樓,西為樂天和,為味真書屋,又西為池水共心月同明。
廟東沿山徑出為普濟橋,濂溪樂處迤北對河外稻塍者為多稼如雲,【四十景之一也。
】前為芰荷香,東南為湛綠色,東北為魚躍鳶飛,【四十景之一也。
】四面為門,各五楹,東為暢觀軒,西南為鋪翠環流,樓南為傳妙室。
又南出山口為多子亭,其東禾疇彌望。
河南北岸仿農居村市者曰北遠山村,【四十景之一也。
】北岸石垣西為蘭野,後為繪雨精舍,其西南為水村圖。
又西有樓,前後相屬,前為皆春閣,後為稻涼樓,又西為涉趣樓,右為湛虛書屋。
東北度橋,折而西為湛虛翠軒,又西為耕雲堂,為若帆閣,西南臨河為西峯秀色。
【四十景之一也。
】河西為小匡廬,東為含韻齋,又東為一堂和氣,又東南為自得軒。
後垣東為嵐鏡舫,西為花港觀魚。
迤東東西船塢各二,北為四宜書屋,【四十景之一也。
】安瀾園【乾隆壬午賜海寧陳氏園名,因仿此,有宸翰記。
】之正宇也。
東南為葄經館,又南為采芳洲,後為飛睇亭,東北為綠帷舫,西南為無邊風月之閣,又西南為涵秋堂,北為煙月清真樓,樓西南為遠秀山房,樓北度曲橋為染霞樓。
四宜書屋之東臨池樓宇為方壺勝境,【四十景之一也。
】南建二坊,其北為噦鸞殿,為瓊華樓,殿東為蕊珠宮,宮南船塢,西北為三潭印月。
度橋為天宇空明,後為澄景堂,東為清曠樓,西為華照樓。
澡身浴德【四十景之一也。
】在福海西南隅,即澄虛榭正宇,南為含清輝,北為涵妙識。
折而西向為靜香館,又西為解慍書屋,西南為曠然閣。
北度河橋為望瀛洲,其北為深柳讀書堂,為溪月松風。
平湖秋月【四十景之一也。
】在福海西北隅,正宇西為流水音,東北出山口臨河為花嶼蘭臯,折而東南度橋為兩峯插雲,又東南為山水樂,其北為君子軒,為藏密樓,為蓬島瑤臺。
【四十景之一也。
】在福海中央殿前,東為暢襟樓,西為神洲二島,東偏為隨安室,西偏為日月平安報好音。
東南渡橋為東島,有亭為瀛海仙山,西北度橋為北島、接秀山房。
【四十景之一也。
】在福海東隅正宇後為琴趣軒,其北方樓為尋雲,東南為澄練樓,樓後為怡然書屋,稍東佛堂為安隱幢,南為攬翠亭。
別有洞天【四十景之一也。
】在接秀山房之南,依山臨河,西曰納翠,西南曰水木清華之閣,稍北為時賞齋,西為夾鏡鳴琴,【四十景之一也。
】南為聚遠樓,東為廣育宮,前建坊座,後為凝祥殿。
宮東為南屏晚鐘,又東度橋為西山入畫,為山容水態,西為湖山在望,為佳山水,為洞裏長春。
涵虛朗鑑【四十景之一也。
】在福海東,即雷峯夕照正宇,其北稍西為惠如春,又東北為尋雲榭,又北為貽蘭亭,為會心不遠,其南為臨眾芳,為雲錦墅,為菊秀松蕤,為萬景大全。
廓然大公【四十景之一也。
】在平湖秋月之西,前為雙鶴齋,西為環秀山房,西北為規月橋,為臨湖樓,東北為綺吟堂,又北為釆芝徑。
經岩洞而西為峭菁居,西為披雲徑,為啟秀亭,為韻石淙,為芰荷深處,北垣門外為天真可佳樓,西垣外為影山樓。
坐石臨流【四十景之一也。
】在水木明瑟東南、澹泊寧靜之東,麯院風荷【四十景之一也。
】又在坐石臨流東南、碧桐書院正東,其西佛樓為落伽勝境,其南跨地東西橋九空,坊楔二,西為金鰲,東為玉蝀。
金鰲西南河外室為四圍佳麗,玉蝀東亭為飲練長虹。
又東南度橋,折而北,設城關,為寧和鎮,其東南為東樓門,其北為同樂園,前後樓各五楹,前為清音閣,東為永日堂,中有南北長街,街西為抱璞草堂,街北度雙橋、為舍衛城、前樹坊楔三。
城南面為多寶閣,內為山門,正殿為壽國壽民,後為仁慈殿,又後為普福官,城北為最勝閣。
洞天深處【高宗禦書四十景之一也。
】在如意館西稍南前宇,乃諸皇子所居,為四所,東西二街,南北一街,前為福園門,四所之西為諸皇子肄業之所,前為前垂天貺,中為中天景物,東宇為斯文在茲,【神龕懸至聖先師像。
】後為後天不老。
【四額世宗禦書圓明園冊。
】 圓明園被災 鹹豐庚申十月十六日,英法聯軍至天津,文宗方園居,聞敵至通州,倉卒率後妃幸熱河。
十九日,英人至圓明園宮門,管園大臣文豐當門說止之。
敵兵已去,文知奸人必乘間起,守衛禁兵無一在者,索馬還內,投福海死。
奸人乘時縱火,入宮劫掠,敵兵從之,火三晝夜不熄。
安樂渡 故事,皇帝在圓明園禦舟徐行,則岸上宮人必曼聲呼曰:「安樂渡。
」遞相呼喚,其聲悠颺不絕,至舟達彼岸乃已。
文宗出狩時,穆宗尚在抱,戲效其聲,上撫穆宗首曰:「今日無復有是矣。
」言訖,潸然淚下,內侍等皆相顧悽惶不已。
綺春園 含暉園在圓明園東,有複道相屬,仁宗三女莊敬公主釐降時,賜居於此。
公主薨,額駙索特那木多爾濟照例繳進,又以成哲親王寓園西爽村均併入綺春園中。
道光時,宣宗尊養孝和後於綺春園,文宗初元,亦奉孝靜後居此,問安視膳,一如道光間禮。
蓋文宗幼時失母,為孝靜所撫育,故即位後孝靜由康慈皇貴太妃尊為太後也。
鹹豐庚申澱園之災,綺春亦同歸煨燼矣。
頤和園 光緒乙酉冬,有詔天下今已太平,可重修清漪園以備臨幸,改名頤和園,然苦於籌款無術。
恭邸為孝欽後言,以興辦海軍名義,責疆吏年撥定款,就中挪移十之六七,園可成也。
孝欽用其言。
北洋海軍粗以成立,甲午敗後,盡移各省所解海軍經費以建頤和園,常年經費亦頗不貲。
白玉石階級每年一易,易後太監必椎而碎之,碎則更修,龍舟亦然,蓋必如是而始可漁利也。
園在京外西北隅,距城可二十裡,依萬壽山圍昆明湖以為之。
由東角門過仁壽門,殿宇巍巍,其上有題額曰「仁壽殿」。
入殿門,門內有院,院中即月臺,第一層行列四鼎,第二層行列二龍二鳳二缸,皆以銅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