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略類

關燈
有武略者得巴圖魯 國朝以巴圖魯為勇號,獲賞者榮,得清字者尤榮。

    巴圖魯之稱始於元代,緻死疆場之義,蓋獎其為勇士也。

    有武略者始得之。

     漢族將才 國朝從龍諸佐,蔚起關外。

    及聖祖平三藩後,則漢族名將西北為多,如提督侯爵張勇及子雲翼;提督男爵梁化鳳及子浙閩總督鼐;提督子爵王郡及子總兵守乾;提督陳福及子提督大用;廣東提督殷化行;貴州提督楊天縱;提督副將軍董芳:皆陝西人。

    雲南提督伯爵趙良棟及子廣東總督宏燦;巡撫加總督銜宏爕;提督將軍王進寶及子總兵用予;提督嶽昇龍及弟提督超龍子威信公大將軍鍾琪;提督鍾璜孫巡撫濬;提督馬際伯及弟提督見伯、總兵覿伯、副將顯伯;提督潘育龍及姪孫提督元善;提督韓良輔;總兵師帝賓及子提督懿德;提督樊廷及子總兵經文;又兄弟總兵康泰、康海;總兵圖形紫光閣高天喜:皆甘肅人。

    及三省教匪靖,而蜀將競興。

    東南海賊橫,而閩帥繼起。

    至於粵寇盪平,凡著名將帥盡隸湖南。

    勦撚之役,參以皖將。

    二百餘年以來,以一省人材備五等封爵者,前惟四川,【嘉慶中,十七省提鎮,四川居十之九。

    】後惟福建、湖南耳。

     丹竹勇冠一軍 丹竹者,江西安仁某寺僧,羅山王起師時三十六將之一也。

    勇冠一軍。

    嘗從揭重熙襲撫州,猝遇將軍王得仁,丹竹以步逐馬,刃及得仁面,幾獲之。

    後金聲桓過安仁,聞其病,遣九騎往縛之,丹竹力疾起,呼所部十餘人伏於隘,而單身入酒肆。

    金騎雖知其為僧,然不知其即丹竹也。

    因問:「識丹竹乎?」遽應曰:「我是也。

    」拔劍殺二人,七騎者上馬馳,遇伏,獲其二。

    再前,又獲其三,得歸者纔二騎耳。

    金過廣信,丹竹以木樁置水中,舟盡碎,多泅水死,丹竹盡其所獲而返。

     轉菴和尚說韓大任就撫 轉菴和尚俗姓孫,名旭,餘姚人。

    嘗中順治丁酉武科。

    有盜邱甲聚不逞數百人,為閭閻害,邑令不敢攖。

    慨然曰:「目覩鄉裡受害而不捄,非人也!」因選強弓利矢,命壯丁負韊夜攻其巢,鹹射殺之,獨邱甲潛逃。

    隱恨刺骨,挾蜚語,訟諸邑中。

    邑令與之素有隙,因誣其通海,置之獄,乃夜毀梏踰垣出,亡走滇南。

    吳三桂叛,偽將軍韓大任招至帳下,極賞之,曰:「奇男子也。

    」大任屢寇萍鄉,為安親王軍所阻。

    吳促其師期,大任爽然曰:「吾竭力以事吳王,何相迫若是之急?」孫聞而悅曰:「此丈夫報國時也。

    」因說大任曰:「將軍之事吳王,已至矣。

    為之闢地攻城,戰無不克,數月之間,招徠數郡,未聞王有尺寸之獎。

    今一旦偶愆師期,即肆意辱詈,待以奴隸。

    兵戈方始,其慢士已如此,吾恐鐘室之禍,復見於君也。

    」韓色沮。

    會姚啟聖往招撫,大任疑未決,復進曰:「今大清恢復閩越,事業已成,吳王之敗,在於目睫,將軍何尚作兒女之態也?」大任乃從撫。

    旋薙髮為僧,居杭州侶雲菴,號轉菴和尚,年八十餘始逝。

     王文靖疏請誅吳應熊 康熙癸醜十二月,吳三桂反書至,一夕,都城內外所在火起,蓋三桂子應熊方以尚主在京師,其黨為之也。

    王文靖公熙疏請將應熊速正法,傳首楚蜀,以寒老賊之膽,絕羣奸之望,而激厲三軍之心。

    應熊尋伏法。

    始,三桂恃鴟張之勢,子又戚懿,朝廷必不殺,以為之招。

    及聞應熊死,驚悖氣奪,遂底於亡。

     圖文襄才略出眾 圖文襄公海,馬佳氏,輔翊世祖、聖祖,功業卓然。

    初,為中書舍人,負寶從世祖之南苑,上心識之,立授內閣學士。

    不數年,洊至大學士。

    康熙初,奏茅麓山之捷。

    甲寅冬,吳三桂既叛,察哈爾復蠢動,事聞,聖祖憂之。

    孝莊後曰:「圖海才略出眾,曷任之。

    」乃即召見,授以將印。

    時諸禁旅皆南征,宿衞盡空。

    因奏請選八旗家奴之健勇者,得數萬人,令翌日聚德勝門。

    是日黎明,至教場檢閱畢,疾趨以行,不許夜宿。

    每至州縣村堡,命眾奴掠之,獲金寶無算。

    不數日,抵察哈爾,下令曰:「前此所掠,皆士庶家,不足為寶。

    今察哈爾承元後數百年之基,珠玉貨寶不可勝計,汝等終身富貴也。

    」眾踴躍,夜圍其穹廬,察哈爾部長布魯額不及備,擒之。

    圖分散財帛,獎勵士卒而歸。

    陛見時,聖祖責其擄掠宣府等郡縣,以有司劾章示之。

    圖謝曰:「臣實無狀,惟以輿儓之賤,禦方強之敵,若不以財帛誘之,何以得死力?然上待臣奏績而後責之,實上之明也。

    」聖祖大悅曰:「朕亦知卿必有所為也。

    」復命西征,因請豁所過租稅,以恤邊氓。

     許氏精韜略 許氏,奉天鐵嶺人,為鎮平將軍一等男、諡襄毅徐治都夫人。

    精韜鈐,善騎射。

    偕襄毅出兵,每自結一隊,相為犄角,以故戰功居最。

    康熙甲寅,吳三桂犯湖南,襄毅往援彜陵,夫人駐防江口。

    丙辰,鎮將楊來嘉叛應譚洪,夫人脫簪珥犒師,曉以大義,沿江勦殺,屢卻之。

    八月,猝犯鎮署,夫人中礮歾。

    將軍蔡毓榮等具狀以聞,特旨優卹,予雲騎尉世職,以次子永年襲。

    廕襲自母氏得之,殊僅見。

     蔡毓榮夙有將略 乾隆初,宗室杜某任安徽按察使,有畫士年九十餘,貌奇偉,自;號衣衣道人,杜善遇之。

    一日,泫然淚下曰:「某本滿人,康熙丙辰,初從滿洲某將軍征吳三桂,將軍以軍降,某恥為其下,乘夜潛出,流落江湖,以賣畫為活。

    」因言:「當日滿洲諸將,自貝勒尚善一路外,皆懷二心。

    有欲舉襄陽以北降者,賴夙有將略之蔡毓榮持之以免。

    故屯兵嶽州城下,八年不戰,諸將皆閉營壘而已。

    後幸吳死,其黨自潰。

    又聞東西兩路屢次奏捷,始不得已進兵。

    【東路為康親王,西路為馬文襄公。

    】及賊平,諸將皆蒙上賞,而東西兩路反以敗亡緻罪,良可慨也。

    」 于清端勦撫兼施 吳三桂之變,全楚震動,土匪蠭起。

    時于清端公成龍守武昌,勦撫兼施,計擒大冶賊黃金龍,斬之,降其眾數千。

    捷聞,巡撫張朝珍持露布示僚屬曰:「人謂我不當用醉漢,今定何如?」蓋清端嘗襄事秋闈,陪大吏觴兩使者,抵掌論時事,飲數十巨觥,闈中皆笑其酒狂,故張及之也。

     希佛奇謀緻勝 三藩之叛,諸將率多逗遛不戰,擁兵自衞。

    惟護軍統領希佛累戰有功,多以奇謀緻勝,軍中呼為賽諸葛。

    康熙庚申元夜,統軍攻衡州。

    賊將夏國相、胡國柱擁重兵守之。

    希謂眾曰:「衡州為吳逆偽都,防禦極嚴。

    若使豫為治具,難立克。

    頓兵堅城之下,最為兵家忌。

    不如乘今夜令節賊疏懈時暗襲,此李愬入蔡計也。

    」因連夜趨兵抵城下,賊果皆酣飲,一鼓下之,夏胡倉皇跣足遁。

    乃撫恤殘黎,湖南都郡傳檄而定,為南征第一戰功。

     半邊紅饒將略 吳三桂兵之直逼長沙也,滿洲某鎮將,年老而性怯,即欲以城歸降。

    時有張遊擊者請戰,數有功。

    張饒將略,喜著羊絨絳袍,單馬入陣,戰酣,輒袒露半袖,驍勇絕倫,軍中號曰半邊紅。

    後鎮帥忌之,誣以他罪而置之法,一軍皆哭。

     黃性震密陳平臺方略 康熙癸亥,平海寇鄭成功,發蹤指示,以姚啟聖為首功,而實多出於漳浦黃太常。

    方啟聖奉命入閩,太常謁軍門,條平海十便。

    啟聖用其策,相與密謀,伺間出奇,先收諸要地以蹙其勢,乃大開修來館於漳州,來降者予官服車騎,即亡,無所問。

    卒有亡入賊者,皆誇示所有,賊心動。

    諜至,密使諸營厚款之,諜即以情輸。

    戰有日矣,或塓館舍,盛供具,大書某鎮某官公館,聲言某月日某將當來降。

    賊互猜貳,歸者日眾,賊黨日孤,乃一鼓而下十九寨,遂復海澄,克廈門。

    澎湖一戰,鄭克塽面縛求貸死,海寇以平。

    方諸將克廈門時,議悉誅賊黨,而以其子女資財犒軍,啟聖申禁令,全活數十萬眾,亦由太常密請也。

    太常總藩湖南時,適武昌夏逢龍亂,已陷四府,廷議出京軍,聖祖曰:「湖南有黃性震在,彼佐平數十年海氛,何愁麼麽跳梁輩。

    」時撫臣亦擬請兵,太常第主靜鎮。

    未幾,逢龍果誅死。

     施琅善水戰 施襄壯公琅少有識度,膂力絕人。

    通陣法,尤善水戰,諳曉海中風候。

    明末從軍,討山寇有功,授遊擊。

    嘗隸黃道周麾下,道周不能用,乃謝去。

    鄭成功託明遺民棲海上,以琅為左先鋒,而心忌其能。

    琅以法誅逃將,成功怒,執琅,囚其家屬,琅脫身歸本朝,父與弟皆遇害。

    成功後悔之,嘗曰:「楚國之禍,其在子胥矣。

    」康熙癸亥,琅平臺灣,成功孫克塽率其屬迎水次。

    人謂琅必報仇,琅曰:「絕島新附,一有誅戮,恐反側不安。

    吾所以銜恤茹痛者,國家事重,不敢顧私也。

    」宣布詔書,撫納降附,遣克塽等次第渡海,至內地待命。

     漳浦藍氏多將才 澎湖之戰,漳浦藍理實為前茅。

    敵艦蔽江迎戰,礮中過腹,腸出矣,血淋漓,族子法為掬而納諸腹,四弟瑗傅以衣,五弟珠持匹練連腹背交裹之。

    理大呼殺賊,不暇顧也。

    有荷醫治之,卒無恙。

    臺灣平,入都,抵趙北口,遇聖祖車駕出水圍,馬凝立,不及避,乃舍騎,步入粱園中。

    駕至,遣侍衞問誰騎,藍乃出曰:「臣藍理從福建來。

    」聖祖問:「是征澎湖時拖腸血戰之藍理邪?」奏曰:「是。

    」召至前,問血戰狀,解衣視之,為撫摩傷處,嗟歎良久。

    嗣專閫浙省,每遇南巡迎謁,聖祖輒指其面,語諸王公以拖腸血戰狀。

    又引見皇太後曰:「此破肚將軍也。

    」理之諸弟,皆以平臺功加都督。

    瑤功最多,未仕卒。

    瑗至金門鎮總兵,與理皆喜書擘窠大字,揚盾一躍三四丈。

    珠官參將,勇不讓諸兄,而性敏嗜學,能背誦《通鑑綱目》,不遺一字。

     宋犖鎮撫譁兵 康熙戊辰六月,商邱尚書宋犖奉命撫江西。

    舟次蕪湖,聞楚北兵譁,西江震恐,亟鼓棹入南昌,撫慰之。

    蒞事未十日,突有奸徒李美玉、袁大相勾結,以酉字帖授其黨,將以詰朝謀不軌。

    既偵知奸謀,乘夜計擒二元惡,旦即懸首藁街,餘黨遂散。

     韓傑殷用兵合六韜 韓傑殷,朝鮮忠臣明璉孫也。

    康熙時,任正紅旗護軍統領,隨經略莫洛西征,分防延安花馬池。

    副將朱龍既叛,進攻吳堡,韓往救之。

    見賊營河西,乃曰:「不入虎穴,焉得虎 子?黃河巨浪浸天,賊不防我飛渡,可出奇緻勝也。

    」因命偏將造筏,若計日渡者,夜率健卒五百,抱馬鬣而涉,暗襲賊壘。

    朱龍倉迫授首,三邊底定。

    又於通渭、伏羌等處偕張勇奏捷。

    後馬文襄公督師,面獎之曰:「君素不識字,何以用兵頓合《六韜》若此!」 王進寶降保寧賊 王進寶下保寧,賊將據邑不降。

    進寶披襟而語之曰:「何不射我?」賊眾愕然。

    因說以順逆,賊開關延入,井裡不驚,曰:「此仁義將軍也。

    」 高文良撫鄧橫苗 康熙庚子,漢軍高文良公撫粵西。

    鄧橫苗叛,單騎入寨,宣布朝廷威德,苗眾投刃拜馬前,受約束而還。

    雍正初,遷雲貴總督。

    高為人淵深,勤於治事,胸摩文案,肉胼起。

    累任盤錯,不喜功,不釀亂,奏刀砉然,關節開解,所至,人鹹懷之。

     年羹堯兵法 雍正癸卯,年羹堯征青海,營次必傳令雲:「明日進兵,人各攜闆一片,草一束。

    」軍中不解其故。

    比次日,遇塌子溝,蓋淤泥深坑也,令兵士各將束草擲入,上鋪闆片,師行遂無阻。

    番人方倚此為險,不意大兵驟至也,遂破之。

     征西藏時,一夜,漏三下,忽聞疾風西來,俄頃即寂,急呼某參將領飛騎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賊,果盡殲焉。

    人問其故,年曰:「一霎而絕,非風也,是飛鳥振羽聲也。

    夜半而鳥出,必有驚之者。

    此去西南十裡,有叢林密樹,宿鳥必多。

    意必賊來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