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幸類
關燈
小
中
大
堂名,巡撫畢沅所題也。
德宗每日寅初必起,盥櫛後,天猶未明,俟孝欽後興,即入寢宮問安,同覽章奏。
少選,出禦便殿,召見臣工,日以為常。
所居東院北室,本名四來堂.後改四喜。
兩宮每出,凡遇晴雨,兩內監擎黃繖蔭之,天陰則否。
西巡倉猝,德宗定十日一薙髮,時宮監執此役者,均未從行。
屆日,特命侍郎溥興覓工,出入由侍郎帶領,每請髮一次,賞工銀四兩。
半年後,始有內監擅此藝者自都至行在。
舊制,內廷設內外奏事官,外奏事以滿部員充之,內奏事則太監也。
行宮無外奏事,惟內奏事一辛姓太監,遞摺宣旨,往來兩宮間。
各部院司員領批摺者,悉集前殿東室,而軍機大臣內直廬,亦假此室。
辛醜夏,外奏事官始至行在。
慈駕幸陝未久,即值萬壽,當事者欲選梨園子弟以進,兩宮聞之,嚴斥不許。
嗣後每遇佳節,一切典禮筵宴,均先期降詔停止。
每晨兩宮披覽奏章,俱在寢宮窗下,奏事太監呈摺訖,即跪於案前,臣工有事入內,輒立牕外。
扈從諸臣,平日俱行裝,惟萬壽、元日著蟒袍補服。
某相以數金買一朝珠,兩宮見而問之,相國具以實對,君臣感喟之餘,轉以為笑。
德宗言出宮時未攜煙壺,適相國囊中貯有二壺,乃自都攜出者,立以進禦。
長安諸工皆劣,貂皮又遠莫能緻。
德宗冬日猶禦絨簷秋帽,岑春煊請易貂簷,親手捧出,徧覓豐貂不得,僅以敝貂羃之。
行在書籍絕少,兩宮時遣人在坊間購石印《三通》、《九朝聖訓》、《禦批通鑑輯覽》、《淵鑑類函》諸書。
當事者欲求善本以進,竟不可得。
吏部尚書敬信自京師至行在,召對移時,面奏儀鸞殿被焚及都中近事,兩宮慘然不悅。
兩宮至長安,譴責肇禍諸臣。
命下之日,由胡延率緹騎詣載瀾、英年、趙舒翹行館宣詔,即逮瀾、英入獄。
次日,復以官車遣瀾就道,瀾以宗室近支,得從議親之條,發遣新疆。
孝欽後慮長安糧台支應局不免有內監求索,特召主者,謂宮中支一錢,必以朱文小印為信,以是兩局月費不及萬金,始終無求索之弊。
印文曰「鳳沼恩波」,孝欽所常佩者也。
胡延守西安日,充行在內廷支應局提調,每日辰初入內,午初散值。
聽差委員湯志尹、馬蔭梧、舒鋆、陳官韶等八人,朝夕在宮門應候。
遇有傳辦之事,內監輒語委員曰:「有旨傳爾堂官胡延來。
」蓋不知中外官秩之分,竟以堂司為長官屬吏之通稱也。
有織婦挈一子,居宮中,五齡矣,能言能笑,請安跪拜如儀。
孝欽後甚愛之,每膳投以果餌,必跪謝而後食。
冬月在行宮,驟感寒疾,一夕而夭。
孝欽不懌者累日。
行在兩宮侍女不及十人,年皆二十許。
其月錢在前路糧台支給,謂之女子口分。
行宮鋪地以極薄舊氈,官吏欲易以新者,孝欽後不許。
寢宮門槅之玻璃已破,命以紅紙翦如錢式連綴黏之。
光緒辛醜四月,命將行在寢宮窗格改糊冷布。
東西配殿,三格格所居,壁黏小幅壽星像,純用硃筆鉤勒,筆意超妙,乃孝欽後禦筆,以賜格格者。
長安漢、唐古蹟久湮,伽藍名園,百無一存,存者亦不堪臨覽。
緇流羽士,日望臨幸。
顧兩宮不肯輕出,惟啟鑾時道經東城八仙菴,因內務府大臣繼祿之請,暫憩片刻而去。
長安碑林多古刻,兩宮命秦撫各拓一本呈覽。
拓本百餘種,惟命將唐開成石經精搨數十本,車載以歸,餘則選閣帖數種而已。
西藏、蒙古屢貢佛於行在,兩宮以無地供奉,先後命胡湘林、李紹芬等賚至省城臥龍寺,設龕以祀。
廣東貢雷州葛,質細而色黃,兩宮以為佳,特頒內廷行走諸臣,撫藩亦得與焉。
兩宮將回鑾,或進蒙古包十餘座。
製如行帳,以布為之,有窗有門,可容十許人。
斂之,一馬可馱。
命在行宮東院張之,親臨驗視。
七月杪,孝欽後命勘視東路行宮蹕路,飭各州縣官不得妄事供張,一切務從儉約。
早晚兩膳,仍依傳單備進,由膳房烹飪。
惟庚子西幸,沿途井水味劣,此次命汲本地山泉以供禦茗。
臨潼無山泉,特自長安載西關井水一車,足一日之用。
渭南以下,皆有山泉,不復用西關水矣。
辛醜回鑾,當起蹕時,城中街道均蓋黃色土,兩旁店鋪更結綵懸燈,設立香案,以糖果餅餌置其上。
黎明,行李車先發。
辰刻,觀者塞途,一路有兵彈壓。
少選,前導馬兵出城,次為各太監及衣黃馬褂官員。
太監見桌上果餌,擇佳者攫食。
中有乘車者,乘馬者,又次黃轎數乘,則駕至矣。
沿途肅靜無譁,並由禁衞軍令百姓分跪道左,不許仰視。
有一人狀類癡狂,奔至轎前跳躍,曳而斬之道旁。
孝欽後轎以三十六人舁之,人均衣團龍褂。
後為皇後妃嬪,最後為大阿哥,末為親王軍機大臣及扈從諸臣。
鑾輿將啟行,秦中祠宇悉頒匾額,凡四十餘所。
是時南齋供奉,惟尚書陸潤庠一人,奉召一日畢書。
德宗以銀絹賚之。
回鑾過華陰,駐蹕二日。
華山下固有玉泉院,縣官略加修飾,以備宸遊。
兩宮於召見臣工後,親往臨覽。
是日微雨,大臣騎馬秉蓋以從。
孝欽後又擬幸華山,胡延面奏華山險巇偪仄狀,遊幸之意乃輟。
德宗每日寅初必起,盥櫛後,天猶未明,俟孝欽後興,即入寢宮問安,同覽章奏。
少選,出禦便殿,召見臣工,日以為常。
所居東院北室,本名四來堂.後改四喜。
兩宮每出,凡遇晴雨,兩內監擎黃繖蔭之,天陰則否。
西巡倉猝,德宗定十日一薙髮,時宮監執此役者,均未從行。
屆日,特命侍郎溥興覓工,出入由侍郎帶領,每請髮一次,賞工銀四兩。
半年後,始有內監擅此藝者自都至行在。
舊制,內廷設內外奏事官,外奏事以滿部員充之,內奏事則太監也。
行宮無外奏事,惟內奏事一辛姓太監,遞摺宣旨,往來兩宮間。
各部院司員領批摺者,悉集前殿東室,而軍機大臣內直廬,亦假此室。
辛醜夏,外奏事官始至行在。
慈駕幸陝未久,即值萬壽,當事者欲選梨園子弟以進,兩宮聞之,嚴斥不許。
嗣後每遇佳節,一切典禮筵宴,均先期降詔停止。
每晨兩宮披覽奏章,俱在寢宮窗下,奏事太監呈摺訖,即跪於案前,臣工有事入內,輒立牕外。
扈從諸臣,平日俱行裝,惟萬壽、元日著蟒袍補服。
某相以數金買一朝珠,兩宮見而問之,相國具以實對,君臣感喟之餘,轉以為笑。
德宗言出宮時未攜煙壺,適相國囊中貯有二壺,乃自都攜出者,立以進禦。
長安諸工皆劣,貂皮又遠莫能緻。
德宗冬日猶禦絨簷秋帽,岑春煊請易貂簷,親手捧出,徧覓豐貂不得,僅以敝貂羃之。
行在書籍絕少,兩宮時遣人在坊間購石印《三通》、《九朝聖訓》、《禦批通鑑輯覽》、《淵鑑類函》諸書。
當事者欲求善本以進,竟不可得。
吏部尚書敬信自京師至行在,召對移時,面奏儀鸞殿被焚及都中近事,兩宮慘然不悅。
兩宮至長安,譴責肇禍諸臣。
命下之日,由胡延率緹騎詣載瀾、英年、趙舒翹行館宣詔,即逮瀾、英入獄。
次日,復以官車遣瀾就道,瀾以宗室近支,得從議親之條,發遣新疆。
孝欽後慮長安糧台支應局不免有內監求索,特召主者,謂宮中支一錢,必以朱文小印為信,以是兩局月費不及萬金,始終無求索之弊。
印文曰「鳳沼恩波」,孝欽所常佩者也。
胡延守西安日,充行在內廷支應局提調,每日辰初入內,午初散值。
聽差委員湯志尹、馬蔭梧、舒鋆、陳官韶等八人,朝夕在宮門應候。
遇有傳辦之事,內監輒語委員曰:「有旨傳爾堂官胡延來。
」蓋不知中外官秩之分,竟以堂司為長官屬吏之通稱也。
有織婦挈一子,居宮中,五齡矣,能言能笑,請安跪拜如儀。
孝欽後甚愛之,每膳投以果餌,必跪謝而後食。
冬月在行宮,驟感寒疾,一夕而夭。
孝欽不懌者累日。
行在兩宮侍女不及十人,年皆二十許。
其月錢在前路糧台支給,謂之女子口分。
行宮鋪地以極薄舊氈,官吏欲易以新者,孝欽後不許。
寢宮門槅之玻璃已破,命以紅紙翦如錢式連綴黏之。
光緒辛醜四月,命將行在寢宮窗格改糊冷布。
東西配殿,三格格所居,壁黏小幅壽星像,純用硃筆鉤勒,筆意超妙,乃孝欽後禦筆,以賜格格者。
長安漢、唐古蹟久湮,伽藍名園,百無一存,存者亦不堪臨覽。
緇流羽士,日望臨幸。
顧兩宮不肯輕出,惟啟鑾時道經東城八仙菴,因內務府大臣繼祿之請,暫憩片刻而去。
長安碑林多古刻,兩宮命秦撫各拓一本呈覽。
拓本百餘種,惟命將唐開成石經精搨數十本,車載以歸,餘則選閣帖數種而已。
西藏、蒙古屢貢佛於行在,兩宮以無地供奉,先後命胡湘林、李紹芬等賚至省城臥龍寺,設龕以祀。
廣東貢雷州葛,質細而色黃,兩宮以為佳,特頒內廷行走諸臣,撫藩亦得與焉。
兩宮將回鑾,或進蒙古包十餘座。
製如行帳,以布為之,有窗有門,可容十許人。
斂之,一馬可馱。
命在行宮東院張之,親臨驗視。
七月杪,孝欽後命勘視東路行宮蹕路,飭各州縣官不得妄事供張,一切務從儉約。
早晚兩膳,仍依傳單備進,由膳房烹飪。
惟庚子西幸,沿途井水味劣,此次命汲本地山泉以供禦茗。
臨潼無山泉,特自長安載西關井水一車,足一日之用。
渭南以下,皆有山泉,不復用西關水矣。
辛醜回鑾,當起蹕時,城中街道均蓋黃色土,兩旁店鋪更結綵懸燈,設立香案,以糖果餅餌置其上。
黎明,行李車先發。
辰刻,觀者塞途,一路有兵彈壓。
少選,前導馬兵出城,次為各太監及衣黃馬褂官員。
太監見桌上果餌,擇佳者攫食。
中有乘車者,乘馬者,又次黃轎數乘,則駕至矣。
沿途肅靜無譁,並由禁衞軍令百姓分跪道左,不許仰視。
有一人狀類癡狂,奔至轎前跳躍,曳而斬之道旁。
孝欽後轎以三十六人舁之,人均衣團龍褂。
後為皇後妃嬪,最後為大阿哥,末為親王軍機大臣及扈從諸臣。
鑾輿將啟行,秦中祠宇悉頒匾額,凡四十餘所。
是時南齋供奉,惟尚書陸潤庠一人,奉召一日畢書。
德宗以銀絹賚之。
回鑾過華陰,駐蹕二日。
華山下固有玉泉院,縣官略加修飾,以備宸遊。
兩宮於召見臣工後,親往臨覽。
是日微雨,大臣騎馬秉蓋以從。
孝欽後又擬幸華山,胡延面奏華山險巇偪仄狀,遊幸之意乃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