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騙類
關燈
小
中
大
。
戳包兒者,初看之人,如西施、王嬙,及入門,則無鹽、嫫母矣。
拏殃兒者,雖有金屋,不能深藏,蓋信宿即逸,人財兩空,俗所謂捲逃者是也。
有宦京買妾者,旗女也。
一日,忽多人紛至,謂:「女為宗室,已許嫁。
汝何人,乃私娶宗女?罪大惡極,非控告不可。
」時即有狀若差役持黑案若欲關提到案者,又有出而排解者,謂:「女可迎歸,某既誤娶,罰鍰可耳。
」於是多人竄女去,又留數人迫之出錢,乃奉以二十金,始散。
放白鴿 蘇州西鄉有某甲者,饒於貲而無子,年四十而鰥,乃謀買妾。
偶入閶門,遇一媼,似曾相識,邀至其家,略敘寒暄,便問:「君今喪偶,當續娶乎,抑買妾也?」甲曰:「亦思買妾耳。
」媼力以蹇修自任。
言次,有女子奉茶出,媼曰:「此弱息也。
君視之,可抱衾裯否?」甲睨之,女頗娟秀,乃問聘金幾許,媒妁伊誰?媼曰:「老身無夫無子,久思託足空門,正苦此女為累,若得所歸,便大慰矣,何敢多求,止望銀幣百圓,為老身瓶鉢之資。
君如許可,則覿面一言,人財兩易,媒妁奚為!」甲大喜,囊中適有此數,即以付媼,攜女逕出,同舟而歸。
甫出城,有數人飛棹而至,中有老翁哭而呼女,女亦哭而呼父,兩舷切近,一擁登舟,翁抱女去。
眾人洶洶,勢將用武。
甲無婚書,無以自明,問女,則女無一言。
知為媼所紿,但呼咄咄,而眾已一鬨而散矣,諺所謂放白鴿者是也。
上海北鄉有黃某者,妻李氏,頗有姿,而黃貧不能自存,謀於李,李曰:「君為男子而謀及婦人,無已,請鬻我乎?妾我可百金,妓我可千金也。
」黃不可,李曰:「然則放白鴿乎?」黃從之,偽為兄妹,鬻於浦東曹氏為妾。
不三日,黃往訪之,李出見,頗落寞。
曹留黃宿於家。
翌日,將告歸,促李出言別。
李始不出,久之乃出,不數語,遽厲聲曰:「汝鬻我於此,乃謀與我偕遁乎?我至此,無返理,汝不速去,我言於主人,縛送官矣。
」黃大窘,踉蹌而歸。
飾木偶為女以行騙 有貴公子挾重貲遊姑蘇以買妾者,官媒為之介紹數十人,悉不合意。
一老嫗隨輿而來曰:「郎君法眼過高,此輩皆不中選,非我姨家瑤仙大姑不能如願,惜身價過高耳。
」公子聞之,曰:「果佳,不吝值,第恐有名無實耳,汝姑挈以來。
」嫗笑曰:「我知郎君惟知看瘦馬婢耳。
清白人家,即窮至不能喫飯,何肯將嬌女送與人看耶?」公子謝過,願同往訪之。
嫗曰:「頃亦我試言之耳,不知其願否。
」公子許以重賂,嫗曰:「姑探之。
」 越五六日,嫗至,欣欣然曰:「憑我一片舌,煞費苦心,願與郎君一面矣。
」遂偕往觀之。
女一拜而退,娉婷之態,秀麗之容,公子已神魂欲墮。
旋聞琴韻鏗然,和以燕語鶯聲,長吟度曲,公子惑甚,即問值,嫗亟掩其口,曳之出,曰:「郎君幾自誤,此女不可唐突,當雲聘作亞妻,以其父貧而好名,或可動之。
既至爾家,則不問嫡庶矣。
且納聘僅須千金,必備衣飾,且迓以彩輿,少一不可也。
」公子唯唯從命,乃立婚書納聘,約日迎娶,雇巨舫,作洞房,欲仿範蠡載西子遊五湖故事,先買一婢以俟。
屆期,彩輿迎至,嫗與婢扶新人入艙,嫗乘間逸去。
公子揭新人面巾,神色煥然,惟不言不動。
爰設席遣婢,自扶之,新人踣於地,以火燭之,木偶耳。
急遣人追至女家,則門閉。
訪諸鄰,曰:「是家偶賃此宅以嫁女,茲以送女去,不知所之。
」問他官媒,無識嫗者。
凡耗千餘金,僅載二粗婢索然而歸。
以婢拐女 有買婢而失女者,行騙之術神矣。
騙子曰謝明庵,知唐石卿之喜蓄婢也,納交於其僕邵升。
越一月,語升曰:「君家主人亦多婢矣,吾鄰有幼女曰馬蘭英者,年可十二三,秀外慧中,能伺人意,若令其給事左右,必得主人歡,他日當挈之以來。
」升漫應之。
越三日,果偕蘭英至。
升挈之以見石卿,石卿大悅,出百金購之。
及署券,則明庵為居間人也。
蘭英貌美而服役勤,石卿及其婦皆愛之。
石卿之女曰文昭者,尤與之暱,以其為嬉戲之伴也。
一日,蘭英偕文昭戲於後園,適有鬻餳簫者過,園有扉,蘭英聞簫聲,急與文昭啟扉出,欲購之,則簫聲已遠,追躡之,則皆登柳陰所繫之小舟而逸矣。
蓋以蘭英為餌,結納文昭,使人不及覺也。
某少年之姦騙 光緒己亥,某江輪有附載一婦,姿首頗佳,居房艙。
俄一少年來,與之對門居。
二人開門輒相覩,不忤也。
入夜,婦闔門臥,未下鍵,少年持刀推門入。
婦見之,疑為盜,戰栗言曰:「欲劫乎?」少年曰:「否,來求歡耳。
」婦懼且忿,欲呼,少年已闔門,出銀幣二百圓,曰:「從我,則以此畀汝,為一夕之歡。
明日至岸,各自東西,何害乎?若必相拒,則當先殺汝,吾復自殺,以了此孽緣耳。
」婦意為所動,遂從之。
次日,少年忽於己房大哭,若甚慘者。
船中買辦及諸客並集視,詰其故,少年曰:「吾攜二百金為養命之源,今忽無故失去,無面目可歸,惟有死耳。
」買辦曰:「汝夜中門鍵乎?」曰:「未也。
」曰:「是必被盜矣。
不審銀圓有識乎?」曰:「有之,每圓鹹有某錢莊印,得之,易認也。
」買辦及謂諸客曰:「以救此人之命,願諸君許其搜尋。
」於是諸客鹹出貲物請驗,皆無有。
最後至婦房,婦神色驟變,欲驗,堅不可,買辦因強啟其笥,二百圓者赫然在笥中。
於是諸客鹹駭訝,婦掩面大哭。
俄有一叟自眾中出,曰:「吾即在婦鄰室,夜中之事,吾聞之審矣,初不言者,欲掩此婦名耳,今則不能忍矣。
」遂歷歷為眾述之,且詬少年曰:「汝既以毒計陷人失節,又以陰險之事敗人之名,禽獸不若矣。
」又責婦人曰:「汝堅持於前,而迷惑於後,緻遭若輩毒手,亦自取也。
」辭氣慷慨,眾鹹歎服。
買辦曰:「然則如何處之?」老者曰:「此婦既為少年所污,二百圓宜勿使返,更令出三百圓,由君攜至上海,交入善會,亦足稍示薄懲矣。
」買辦遂如其言。
買辦者,主持全船對華事務者之名稱也,皆以華人為之。
以自由結婚騙財 李子用,美豐儀,蕪湖人也,商於滬。
一日,附長江汽船返裡,住某號房艙。
少選,有船役偕一鼻眼鏡、手皮篋、足革履之女子至,入房,口操京音,命役安置行李訖,展衾褥,略休息,出餅餌,烹茶,且啜且觀書.入夜,船鼓輪而行,女詢李之姓氏裡居及所往地,某略言之.及詢女,則自言:「以父官部曹,居京師,既畢業於京師女校,乃受滬上某女校聘,教某科.瓷探親江右,以行時匆促,未定房艙,幸相逅,巧矣.然世途多險,餘孑然女子身,尚希君照拂也.」久之,語漸暱,李涎其色,詢以已字人未,女囁嚅而言曰:「未.」亦以詢李,李謂未聘.乃各脫戒指以訂婚,約返滬成禮.方談話時,門忽啟,則船役進早膳也.女出罐詰物佐餐,蓋已預置迷藥於中矣.李食之,少選,目眩,仆於牀.女為覆以衾,乃自啟其篋,出石塊,與李篋中物互易之.未幾,船抵某埠,女命船役從容擕行李登岸,閉艙門以去,李猶安臥未醒也.及午餐,茶役叩門呼之,李驚起,不見女,大愕,視手之戒指,則銅質,顧箱篋,與原狀大異,啟之,則滿置石塊矣. 金珠仙騙馮竹生 馮竹生,嘉定人,以其父設肆於滬,遂居肆。
有女顧客周氏時以購物至,久之,遂相識。
一日,為言有金珠仙者方待字,若得如郎君之才貌雙全者而事之,雖妾亦可,君其人也。
馮頷之。
越翼日,偕之至,則少艾也。
馮喜而語周曰:「吾固當意。
惟已聘一婦,尚未娶,若先納姬,則必滋物議,將奈何?」周躊躕有頃而言曰:「先以金屋別貯之,他日可合并也。
」馮大悅,如其言以行。
居半載,為之購置衣飾,值以萬計,而日用之需亦逾千金矣,馮不吝也。
歲不盡五日,金謂馮曰:「元旦風景必大佳,吾當與君乘馬車,一遊張園,藉以閱市。
吾之衣飾,粗已備具,惟尚無稱心之珠冠,君盍為製之。
不然,不足以誇耀於姊妹行也。
」馮曰:「是非數千金不辦,予固無能為役也。
」金怒。
馮懼,以婉辭慰之,亟返肆,商之於肆夥,夥曰:「可賃,由本店作保可耳。
」於是遂得珠冠,值可四千金。
至期,金戴之,與馮同登車,招搖過市。
至公共租界靜安寺路之跑馬場,遇其姊妹行之王巧玲,方乘摩托車而招手。
金亟下,而與王同車,遙語馮曰:「吾去即返,君可待於家。
」及馮返,日已暮,杳然,檢箱篋,則空無所有矣。
招股行騙 吾國日日言變法,言自強,而工藝終不振興,雖有一二熱心者極意提倡,而成效不著,則以資本之不易籌也。
資本之不易籌者,則以開設公司,募集股金,時有託名以行騙者,人皆視為畏途,談虎色變故也。
有嚴季康者,夙以偽股票欺人,始於漢口,繼而至京至津以達於滬,所在為之。
設工廠也,開鑛山也,歷有年所,積資巨萬。
其在滬也,則賃一廣廈,更為兼容併包之計,揭兩銅牌於門,曰「某某製煙公司駐滬招股處」,「某某開鑛公司駐滬招股處」。
陳設之華麗,服禦之豪侈,每出則高車駟馬,招遙過市,不數月而果集銀十三萬圓有奇。
其年重九,或訪之,則室邇人遐矣。
以作廢股票為質 有以作廢某某公司股票愚滬妓朱雲芝者,曰老明,佚其姓。
暱朱有日矣,耗於朱者已數百金。
票面金額為六千,押三千,老明謂猝有要需,欲質錢,急切不得人。
雲芝自忖蓄有二千餘金,集之於姊妹行,可如數,乃謂老明曰:「當轉商,姑以票付我。
」老明遂出之於懷而授之。
明日,朱出,以示人,無誤也。
又明日,以三千金券交老明,言明三月為期,子金一分。
然自是而老明之蹤跡乃漸疏,每至,必謂比日事大忙。
及屆贖,而老明杳然。
會公司發息屆期,朱持票往取,始知為掛失之廢票也。
假質券 質業中有所謂信當者,所質金額,不必果得原物之半值也,但有人為之保證,即可取信於長生庫,如願以得之。
有金子森者,一日,以銀二十圓購一質券,金時計也,券面金額為二百四十圓。
二十圓之代價猶未付,以券質之於長生庫而信,乃付之。
越半月,備價往購,視時計,則僅值八十金而已,蓋質時已預為之地矣。
又有設攤於地以售質券者,則皆日用之物,泰半為賊贓,然亦有贋本,私造者也。
以贋銀購贋巾 都門繁盛之地,騙術百出,有以錢二緡購湖縐腰帶而未付值者,令售者隨至錢肆,出銀易錢,易數處,皆不諧,乃謂售者曰:「市賈刁,我不願使其占便宜,即與子可也。
」後又遇於市,售者曰:「子胡以贋銀欺我?」購帶者曰:「我銀贋,汝之帶亦豈真耶?」蓋以高麗紙搓縐者也。
騙車 宣統己酉春,京都珠市口有似貴家子者二人,欲僱新之騾車至廣渠門外,車夫索值一圓,許之。
眾車夫皆羨其遇,欲俟其返,索酒食。
越十餘日,見騾車出現,而不見車夫。
就禦者詢蹤跡,馴至口角。
警兵疑之,扭至廳,詰之,遂獲僱車者之二人,供稱當時實利其車,出廣渠門外五裡許,將車夫謀斃矣。
乃置諸法。
串通洋人以行騙 僑滬之洋人,有無領事約束者,其人類多無賴,而不肖華人,恆與通同作偽以行騙。
彭玉甫者,其一也。
一日,以金剛鑽原料至某珠寶肆求售,與肆夥訂期至某處看樣。
屆期,肆夥與之往,果見有西人名愛疊生者在焉。
議價既定,約先付定銀五百兩,俟三閱月後,貨運齊,款清償。
翌日,肆夥送五百金往,並取有愛疊生收據,自是而玉甫亦常至此肆。
及限期將屆,則絕迹,肆夥往視愛疊生,亦不知所之矣。
西人來滬自稱電醫 宣統時,西人某來滬,自稱能以電學療治諸病,應手立愈。
日坐馬車,行大路中,病者即就路旁求治。
果見有痺者、盲者、傴者、癰疽者,沿途乞醫,畧一施治,則痹者能起,盲者能視,癰疽者立愈。
於是富貴家之有疾者,爭以重金乞治。
即索巨金,且須先給。
雖匝月即去,獲資無算,而求者猶不絕,後來者方自恨知之晚。
已而皆無效,再三研究,始知前盲、傴之流,皆使粵人某賄寧波、江北人為之也。
冒主人姓號作書以行騙 上海普通人家之屋,所謂石庫門者,入門即為堂,自門外望之,堂上所懸書畫,皆歷歷在目,且門外必以門條著其姓,合門條書畫而觀之,則其家主之姓號皆可知矣。
有住公共租界北河南路鵬程裡之周雪峯者,執業於市,不常返,家惟妻女婢嫗而已。
一日,有狀若茶肆傭保者至,出一函,且謂周與友會於南京路易安茶店,猝有要需,特作函,囑我來取銀幣。
周妻不識字,令嫗持往鄰家,使閱之。
嫗返,則言主人以在茶居為翻戲黨所強迫,非銀幣二十圓不得脫,可即付之,周妻如其言。
送函者去。
薄暮而周歸,妻亟詢之,謂無其事,乃始恍然騙子之預知其姓號而行騙也。
串通地皮掮客以行騙 上海地價至昂,每畝或值十餘萬金。
黠者輒於瀕臨馬路衝要之地,逆知其後必繁盛也,預購若幹。
他日有搆屋於其旁者,即遣匠築牆。
人必曰:「是將阻我之出路也。
」恆就而商之。
則曰:「祖遺之地,不欲售也。
」果出重值,亦割讓,其所獲,較之曩昔所出之買價,每有多至十倍二十倍者。
然此等狡謀,非有地皮掮客為之畫策,亦不能辦。
地皮掮客者,買賣屋地之媒介人,黠者行騙,恆倚賴之。
呂苕齋騙行篋 越人周鐵生附滬杭甬汽車自杭至滬,於車中遇一鄂人,曰呂苕齋者,談頗洽。
知周之初次觀光也,為述海上繁盛之狀況,漸及於冶遊。
周聞而羨之,丐其為前導,約同寓,呂諾。
既至逆旅,即拉周出遊,乃於大道流妓,各擇其一,酒食之費,夜度之資,皆於周乎取。
翌晨,周起,覓呂,乃不知所往。
午後返,則僕役雲:「周以清晨至,取行篋,謂與君回浙,君何又折回耶?」 調包 俗稱以偽物易真物曰調白,亦曰調包。
蓋無藉之徒,遊手好閒,糾合惡黨,欺遏良善,局騙財物,恃此以為生者也。
上海有女傭入市買物,手一籃,調包者見其耳環為金製也,知其必有資,因出一黃色約指於懷而言曰:「此楊慶和銀樓之足赤所製,吾適以匱乏,欲往質錢。
」女傭聞之,則曰:「與其質於人,不若鬻於我。
」其人曰:「汝出資若幹乎?」因以示之。
女傭因給以銀幣六圓。
其人得銀,即匆匆去。
女傭反覆諦視,則贋者也,蓋已以偽易真矣。
亟棄籃追之,杳然。
擲包 滬多擲包行騙之事,詭詐百出,鄉愚輒墮其術中。
茲類記之如下。
周地齋者,江北人,初至滬,一日日加午,在南京路閒步,突有一華服者匆匆迎面來,適於懷中墮一紙裹,不顧而去,為一短衣者所拾,反覆審視,詢地齋曰:「此何物?」地齋曰:「憑票也,可至錢肆取銀。
」其人曰:「予,窶人子也,若持此錢肆,恐為所疑,君往,必見付,不若以銀十圓與我,而君往取之,則得倍利,不亦可乎?」地齋大喜,探懷,出十圓與之,其人去。
地齋亟至錢肆,驗之,則贋本也。
錢肆中人將以地齋混用偽票控之官,再三哀求,始釋之。
福州路道隘而人稠,一日,有青浦黃松濤者,品茗於青蓮閣,方下樓,前行一人忽於袖中墮一紙裹,喜而拾之。
方將塞之懷,突有一人自後捉其手曰:「子何拾我之遺?」怒目視之,搜其身,則所拾之紙裹及固有之時計並銀幣三圓,皆取之而去,且大詈之。
靜安寺路之跑馬場,行人較稀,一日薄暮,有孔伯希者,經其地,見旁行者於懷中墜一巾裹,為一中年婦所拾。
伯希趨而視之,婦女之首飾也,有珠有翡翠。
婦詢之曰:「先生,此數件者值幾何?」伯希曰:「約可值銀三四十圓。
」婦曰:「賣乎,質乎?我不知價,將若何?」伯希曰:「汝誠欲得錢者,售與我十圓可乎?」婦曰:「太少。
」再三磋議,以十五圓得之。
伯希大悅,及歸,就燈下審之,則皆偽,所值不及三圓也。
閘北之天通庵鎮,地僻左,一日,有少婦自江灣至,以步行疲乏,憩於茶肆。
隔座有一人,茶畢將出,墜紙裹於地。
一叟拾之,欣欣然,就婦之茶桌而坐焉。
出紙裹,啟視之,且檢而且言曰:「今日財運大佳,此鐲之重量,銀三兩餘,吾女將出嫁,可作奩物。
惜有要需,不得不往質之以易錢。
」婦聞言就視,則燦然之銀鐲也,語之曰:「盍售與我?」叟曰:「可,出價若幹?」婦伸二指示之,叟不允,曰:「必三圓。
」婦思此較銀樓之價廉矣,因以三圓購之,欣然戴於腕。
及歸,與其父觀之,乃知為贋鼎也。
常熟婦施阿金者,就傭於滬城,承主婦命,攜錢二千五百文出購食物,道見一老婦蹣跚而行,墜一紙裹,及地而裂,則燦然小銀幣一封也。
阿金拾之而喜,方欲藏之於懷,旁有一少女往奪之,且曰:「路上之遺,凡有見者,皆可分。
」阿金不允。
方爭持間,則又有一少婦趨而語少女曰:「此固為彼所拾,彼獨得之亦可。
」又語阿金曰:「汝不分小銀幣,當以汝之錢與之。
」阿金諾。
亟歸,啟封視之,則僅裂處有數小銀角,餘皆鉛質所製者也。
騙押櫃銀 楊阿七以小負販為業,滬人也,居西門外方闆橋。
宣統己酉秋,患傷寒,臥病三月,醫藥之需,悉出自質貸。
病起資罄,束手無策,日惟與其妻周翠珠一餐雙弓米而已。
如是者又三閱月,一日,為其友李德寶邀入城,啜茗於邑廟之得意樓。
俄而有一人至,狀如傭保,與德寶略相識,執手問無恙。
而德寶已不甚記憶,展問邦族。
其人乃自言為甬人費少梅,執事於福州路某煙館。
逡巡間,亦與阿七通姓名。
談次,德寶語以阿七落魄狀,少梅曰:「今何機緣之巧,吾館中方將易一堂倌,【招待顧客之傭曰堂倌。
】彼如有意,當代圖之。
」阿七向知堂倌月入之優,蓋顧客於例賞之外,尚有特別酒資,月入銀幣數十圓者不可勝數,聞少梅言而涎之,乃託德寶緻意。
少梅諾,第曰:「館中須押櫃銀【商業中所用夥友,以有銀錢經手,恐或侵盜,若無保人,即須以銀幣若幹交存帳房,遇有侵盜之事,可於此中扣還,曰押櫃銀。
】六十圓,他日有別就,可付還,是不啻藏之外府也。
若在館一日,即有一日之子金。
果然辦此,不患不成。
」阿七大喜,惟曰:「予今甕飱不繼,告貸無門,將奈何?」德寶乃語阿七曰:「子無慮,吾當為子謀之。
」少選,三人乃珍重而別。
阿七與德寶且行且語,謂明日當有言相告。
未幾,德寶亦逕歸。
明日,訪阿七,語之曰:「吾力棉,未能為子有所籌,謀之不臧,滋愧。
然有金惠生者欲娶婦,盍以尊夫人貨之,可得善價,自是而押櫃銀有所出,且無內顧憂。
他日得志,亦可別娶美婦,不亦善乎?果不以吾言為非者,當為子圖之,但冀惠生於尊夫人之貌,不以為惡耳,吾行偕惠生來也。
」 阿七俟德寶去,告翠珠。
翠珠方怨阿七之貧,聞言而默喜,但曰:「吾二人婚十年矣,何至今而恩斷義絕耶?」言既而淚下,尋且笑矣。
越翼日之晨,惠生從德寶至,阿七猶睡於樓也。
翠珠亟面惠生立,欲有言而微笑以媚之,德寶與惠生方附耳語,而阿七下樓矣。
德寶即曳之出,就茶肆會話,惠生與焉。
俄而惠生去,德寶曰:「尊夫人齒雖長,貌不惡,惠生可出八十圓,子諾,則明日立契,人財兩交,子即可以六十圓為押櫃銀,十圓為增補衣履費,何如?」阿七蹙額而言曰:「今不得已矣,如君言可也,且當以此十圓為君壽。
」德寶曰:「是何言?予與子,友也。
」其明日,德寶果挈銀幣八十圓及已寫之契至,語阿七曰:「三日後,惠生當以輿迎尊夫人。
此銀幣,慎藏之,俟尊夫人去後,將取以付押櫃銀也。
」 越三日,德寶導輿至,翠珠去。
阿七乃以六十圓交德寶,德寶曰:「今日我往交銀,明日子可到館矣。
」阿七乃以十圓謝之,強而後受。
然自是而德寶終不至,阿七往訪之,門扃矣。
阿七至是,人財兩失,越日投黃浦江,死之。
逆旅主人被騙 滬有某逆旅,生涯頗盛,蓋皆販私土之人所投宿者也。
一日,有華服之甲乙丙三客至,謂自江北來販土者。
越翼日,則有人舁二巨箱至,封識宛然。
逆旅主人亦見之,知其中之所貯為土也。
又明日,三人同出。
夜深而甲歸,面主人,謂:「以冶遊故,誤入人家,為流氓所訛,需銀幣百圓可釋,今以乙丙為質,使吾歸,令籌款。
然闌夜倉猝,安所得資?不得已,擬與君商之,即以土二箱暫質於君,一二日間,必可措繳。
君若見允,功德無量。
」主人以其有行李有存土也,即出金與之,甲遂攜金往。
而信宿杳然,主人啟其箱,則瓦礫也,其所有之行李,亦不知於何時攜出矣。
騙子為老朝奉所算 某質庫有以巨珠求質者,估價千金,值十當五,付五百金去。
審視,則偽珠也。
珠載於緞糊之硬紙片,圖記加於線跡之上,硃色燦然。
老朝奉某曰:「是吾過也。
服務於質庫三十餘年,乃今為騙子所弄,當約期召集同業,碎珠以洩忿,賠本自懲。
吾亦辭謝東人去,不復問世事矣。
」珠既毀,而騙子持券取贖,且曰:「千金之珠,非細事也。
當當因一時之急需,贖當為家傳之至寶。
」老朝奉曰:「子備利錢來乎?」騙子曰:「豈特利錢,五百金之本,固如數籌備矣。
」老朝奉面點銀數,權訖,從容取珠出。
珠載於緞糊硬紙片,圖記加於線跡上,硃色燦然。
騙子與偕來數人相顧愕眙,持珠去。
蓋對眾擊碎之珠,亦偽珠也,是非騙子所及料也。
朝奉者,徽俗以稱富翁,蓋以漢之奉朝請者,無定員,本不為官位,逢朝會請召而已,韓文公、蘇文忠公文中多用之,蓋如俗稱郎中、員外、司務、待詔之類也。
推其原始,則秦皇以烏氏倮氏之富比於封君,乃令時與列臣朝請。
徽有此稱,亦慕烏倮之為貨殖雄耳,其後遂由富翁而移之於質庫之夥友。
商店以休業遷移為騙 商店之以「本號休業在即,照本賤賣」,或「遷移在即,脫貨求現」等字,大書特書,揭之於門者,亦不盡確。
宣統時,越人陳俊山至滬,閱市而見之,以為貨價必低也。
購物歸,以示其友顧蓮舟,則顧亦於他肆購有同式者,其值轉廉,大愕。
蓮舟告之曰:「商店此類之揭櫫,類皆作偽,而以售舶來品者為尤多,蓋藉此以招徠顧客,知人之貪買賤貨也。
」且以休業為名,而僅留一小門以出入者,亦有之。
商店以減價折扣行騙 某商店每以「減價十日,自今日始,照碼九折」等字標於門,自春至冬,自朝至暮,皆如是也。
此雖不足以欺土著,而過客見之,輒自幸其相值之巧。
入肆觀之,則凡陳列之品,皆有原碼書於紅紙,曰十圓也,九折則九圓;曰五圓也,九折則四圓五角。
而不知其原碼本非十圓、五圓也,已以應折之數加於其上,購者不悟也。
商業之屏風 商業招徠之術,多矣。
其有巧於作偽者,則以物品陳於通衢,自令其同黨數人,或就而贊賞,或與之諧價。
行道之人聞之,以為此必物美而價廉者也,爭購之,則墮其術中矣。
金山陳某嘗於上海福州路買一裘,不半載而為鞹,蓋以毛黏於紙,初不覺也。
其同黨俗名曰屏風。
貼水之騙 銀幣兌換制錢,上海以煙紙店為最多,不必錢肆也。
日以行市揭示於門,注明貼水若幹。
如銀幣每圓兌十一角五十弍文,自遠望之,「弍」字如「七」。
或兌十一角五十文,於其旁以小字書「找進五文」四字,自遠望之,小字不能見也,以為有五十文耳。
蓋圜法未定,不以十進,故以銀兌錢。
有貼水,遂有此弊。
燼餘香皂之作偽 滬市有以整匣之香皂設攤於地而出售者,牌號形式,與肆中所鬻者無異,惟匣有燒痕。
人問之,則曰:「此乃某洋貨肆失火之餘燼,吾以拍賣【以貨物定期當眾出賣,聽多數人議價爭購,擇其出價最多者售之,以賣主拍擊信物為定,日本謂之曰競賣。
】而得,故能廉價出售。
」其實此皂乃劣材所製,飾為貴品,故以火焚其匣之一端以冒充燼餘。
假香水 滬市有設攤道周,出售香水者,商標瓶式,與肆中所售者畧等。
一已啟封,與人嗅之,則芳馥觸鼻。
張仲康者,甬人,初至滬,入市見之,信為佳品,購三瓶歸。
啟之,皆白水,始悟與人所嗅之瓶,固非贋品,特藉之為媒以愚人耳。
縱火圖賠 上海有專以縱火圖賠為利者,設肆於市,陳列貨物,報告火險公司,使其保險。
而保險以一年為期,期內如有不測,即當照數賠償。
及保險定議,即將貨物運出,將屆期滿,乃自行縱火,而可得如數之賠償矣。
某洋貨鋪之計則更狡,以煤油浸紙捲,擲於其鄰,雖一霎焚如,同罹慘禍,然非自行起火而實為人所累,保險公司初不知也,遂如數償之。
商店獎券之作偽 某省某街有一西式門面之大商店,其所陳設者,藥品居多數,香皂、香水次之,玻璃器具以及零星玩物又次之。
開幕數日,往購物者爭先恐後,途為之塞。
蓋門首懸有重獎旗幟,標明得優等獎券,獎銀千元。
餘亦皆有獎物,購值銀五角之物,即贈獎券一,券載何物,即以何物獎之。
惟優等券僅一紙。
某甲探囊,以五角購藥品數事,即拈獎券。
啟視,得香水一瓶。
然合藥品與香水計之,尚不足五角之值,甲疑為騙術也。
未幾,而有某乙自外入,亦出五角購物,及拈券,作狂喜狀,且曰:「千元優獎,舍我其誰!」然此獎券似非從券匭中出者,亦當眾啟視,果獲千元,店主即取銀如數與之。
某乙得銀,轉身向外走。
甲終疑其有異,乃尾其後,則見乙出門,即繞道至某街,仍由店後門而入,始悟其獲優獎者即本店使人為之。
而必如是者,實為表示其確有信用以掩人耳目也。
不質言無貨 兵不厭詐,商重信用。
而購物於上海之商店,求而不得,其夥必曰「此物適已售罄」,不然,亦必曰「稍遲可到」,然實無此物也。
宋芝香購物於福州路,覓新式之錦霞緞,往三次而卒不可得,每往,輒曰「明日可來購」,其詐而無信有若此。
偽造商品 商品之偽造以罔利者,多矣。
冒牌也,仿式也,固無論已。
及又有冒海外華僑之姓名以製物炫售者,人為所愚,利市三倍,初固無其人也。
久之,有涎其利市而詐欺者,自稱為華僑之遺族,以貧乞飲助,若不允,當控於官。
其人不得已,乃資以萬金而去。
偽造國貨 宣統辛亥,提倡國貨之說,時有所聞,於是而有贋者發見,蓋有奸商串通某國以製造之.綢緞也,煙草也,其裝潢,其牌號,固皆用國文也.所登廣告,亦極言外國貨充斥之蠹國,本店物品之原料皆取材於國中,熱心君子惠而顧我,亦杜塞漏洞之一助也雲雲.果不數月而利市十倍矣. 偽造廣告 商店所登報章之廣告,每以他人贊美之函劄臚列其中,或且以真蹟攝影。
發函人之小像也,郵政局之圖記也,人名地名,應有盡有。
有知之者,則謂甲地商店自擬函稿,連同郵票寄往乙地,覓一人書寫以付郵。
至於小像,乃於照相館中搜買一日久弗取,不知誰何之照相玻璃,以製銅版,而強名之曰某某,旁列頌揚之語。
於是昏庸無識之徒,以為是店固貨真而價實也。
偽造匾語 商店有懸匾以緻頌者,藥頌為多,不曰「上池神水」,即曰「刀圭聖藥」,審其姓名,皆負有時望之達官貴人也。
達官貴人深居簡出,因亦不見不聞而任其作偽。
於是鄉愚過客,羣以為是真上池神水、刀圭聖藥也。
冒用市招 有設肆於上海之公共租界者,所售者服用品也。
相比者二,一市招悉同,其中兩家則各懸一闆,有陳述之文字,以互相醜詆。
甲於闆上繪一龜,詈乙也。
乙於闆上鈔錄官廳之告示,詈甲也。
去數十武而近,則又有數家,衡宇相望,惟於市招之一字加偏旁焉,蓋亦淆惑觀聽以行騙也。
兩肆以互訟為廣告 有某氏父子者,蘇人,各設肆於天津,相距三裡而近,有特製之品,頗為人所歡迎。
父之肆先設,不數月而子亦效之,其市招、其物品之名稱悉同。
又不數月而父子兩肆之訟事起,彼此互以冒牌相詆。
一時社會傳述,報章登載,人皆駭詫之,謂兩肆同一,且父子也,今何不合并而乃搆訟乎?旋有知之者曰:「其訟之作用,將以揚名也,廣告之新法也。
」自是而兩肆之生涯皆驟盛,訟亦不休。
戳包兒者,初看之人,如西施、王嬙,及入門,則無鹽、嫫母矣。
拏殃兒者,雖有金屋,不能深藏,蓋信宿即逸,人財兩空,俗所謂捲逃者是也。
有宦京買妾者,旗女也。
一日,忽多人紛至,謂:「女為宗室,已許嫁。
汝何人,乃私娶宗女?罪大惡極,非控告不可。
」時即有狀若差役持黑案若欲關提到案者,又有出而排解者,謂:「女可迎歸,某既誤娶,罰鍰可耳。
」於是多人竄女去,又留數人迫之出錢,乃奉以二十金,始散。
放白鴿 蘇州西鄉有某甲者,饒於貲而無子,年四十而鰥,乃謀買妾。
偶入閶門,遇一媼,似曾相識,邀至其家,略敘寒暄,便問:「君今喪偶,當續娶乎,抑買妾也?」甲曰:「亦思買妾耳。
」媼力以蹇修自任。
言次,有女子奉茶出,媼曰:「此弱息也。
君視之,可抱衾裯否?」甲睨之,女頗娟秀,乃問聘金幾許,媒妁伊誰?媼曰:「老身無夫無子,久思託足空門,正苦此女為累,若得所歸,便大慰矣,何敢多求,止望銀幣百圓,為老身瓶鉢之資。
君如許可,則覿面一言,人財兩易,媒妁奚為!」甲大喜,囊中適有此數,即以付媼,攜女逕出,同舟而歸。
甫出城,有數人飛棹而至,中有老翁哭而呼女,女亦哭而呼父,兩舷切近,一擁登舟,翁抱女去。
眾人洶洶,勢將用武。
甲無婚書,無以自明,問女,則女無一言。
知為媼所紿,但呼咄咄,而眾已一鬨而散矣,諺所謂放白鴿者是也。
上海北鄉有黃某者,妻李氏,頗有姿,而黃貧不能自存,謀於李,李曰:「君為男子而謀及婦人,無已,請鬻我乎?妾我可百金,妓我可千金也。
」黃不可,李曰:「然則放白鴿乎?」黃從之,偽為兄妹,鬻於浦東曹氏為妾。
不三日,黃往訪之,李出見,頗落寞。
曹留黃宿於家。
翌日,將告歸,促李出言別。
李始不出,久之乃出,不數語,遽厲聲曰:「汝鬻我於此,乃謀與我偕遁乎?我至此,無返理,汝不速去,我言於主人,縛送官矣。
」黃大窘,踉蹌而歸。
飾木偶為女以行騙 有貴公子挾重貲遊姑蘇以買妾者,官媒為之介紹數十人,悉不合意。
一老嫗隨輿而來曰:「郎君法眼過高,此輩皆不中選,非我姨家瑤仙大姑不能如願,惜身價過高耳。
」公子聞之,曰:「果佳,不吝值,第恐有名無實耳,汝姑挈以來。
」嫗笑曰:「我知郎君惟知看瘦馬婢耳。
清白人家,即窮至不能喫飯,何肯將嬌女送與人看耶?」公子謝過,願同往訪之。
嫗曰:「頃亦我試言之耳,不知其願否。
」公子許以重賂,嫗曰:「姑探之。
」 越五六日,嫗至,欣欣然曰:「憑我一片舌,煞費苦心,願與郎君一面矣。
」遂偕往觀之。
女一拜而退,娉婷之態,秀麗之容,公子已神魂欲墮。
旋聞琴韻鏗然,和以燕語鶯聲,長吟度曲,公子惑甚,即問值,嫗亟掩其口,曳之出,曰:「郎君幾自誤,此女不可唐突,當雲聘作亞妻,以其父貧而好名,或可動之。
既至爾家,則不問嫡庶矣。
且納聘僅須千金,必備衣飾,且迓以彩輿,少一不可也。
」公子唯唯從命,乃立婚書納聘,約日迎娶,雇巨舫,作洞房,欲仿範蠡載西子遊五湖故事,先買一婢以俟。
屆期,彩輿迎至,嫗與婢扶新人入艙,嫗乘間逸去。
公子揭新人面巾,神色煥然,惟不言不動。
爰設席遣婢,自扶之,新人踣於地,以火燭之,木偶耳。
急遣人追至女家,則門閉。
訪諸鄰,曰:「是家偶賃此宅以嫁女,茲以送女去,不知所之。
」問他官媒,無識嫗者。
凡耗千餘金,僅載二粗婢索然而歸。
以婢拐女 有買婢而失女者,行騙之術神矣。
騙子曰謝明庵,知唐石卿之喜蓄婢也,納交於其僕邵升。
越一月,語升曰:「君家主人亦多婢矣,吾鄰有幼女曰馬蘭英者,年可十二三,秀外慧中,能伺人意,若令其給事左右,必得主人歡,他日當挈之以來。
」升漫應之。
越三日,果偕蘭英至。
升挈之以見石卿,石卿大悅,出百金購之。
及署券,則明庵為居間人也。
蘭英貌美而服役勤,石卿及其婦皆愛之。
石卿之女曰文昭者,尤與之暱,以其為嬉戲之伴也。
一日,蘭英偕文昭戲於後園,適有鬻餳簫者過,園有扉,蘭英聞簫聲,急與文昭啟扉出,欲購之,則簫聲已遠,追躡之,則皆登柳陰所繫之小舟而逸矣。
蓋以蘭英為餌,結納文昭,使人不及覺也。
某少年之姦騙 光緒己亥,某江輪有附載一婦,姿首頗佳,居房艙。
俄一少年來,與之對門居。
二人開門輒相覩,不忤也。
入夜,婦闔門臥,未下鍵,少年持刀推門入。
婦見之,疑為盜,戰栗言曰:「欲劫乎?」少年曰:「否,來求歡耳。
」婦懼且忿,欲呼,少年已闔門,出銀幣二百圓,曰:「從我,則以此畀汝,為一夕之歡。
明日至岸,各自東西,何害乎?若必相拒,則當先殺汝,吾復自殺,以了此孽緣耳。
」婦意為所動,遂從之。
次日,少年忽於己房大哭,若甚慘者。
船中買辦及諸客並集視,詰其故,少年曰:「吾攜二百金為養命之源,今忽無故失去,無面目可歸,惟有死耳。
」買辦曰:「汝夜中門鍵乎?」曰:「未也。
」曰:「是必被盜矣。
不審銀圓有識乎?」曰:「有之,每圓鹹有某錢莊印,得之,易認也。
」買辦及謂諸客曰:「以救此人之命,願諸君許其搜尋。
」於是諸客鹹出貲物請驗,皆無有。
最後至婦房,婦神色驟變,欲驗,堅不可,買辦因強啟其笥,二百圓者赫然在笥中。
於是諸客鹹駭訝,婦掩面大哭。
俄有一叟自眾中出,曰:「吾即在婦鄰室,夜中之事,吾聞之審矣,初不言者,欲掩此婦名耳,今則不能忍矣。
」遂歷歷為眾述之,且詬少年曰:「汝既以毒計陷人失節,又以陰險之事敗人之名,禽獸不若矣。
」又責婦人曰:「汝堅持於前,而迷惑於後,緻遭若輩毒手,亦自取也。
」辭氣慷慨,眾鹹歎服。
買辦曰:「然則如何處之?」老者曰:「此婦既為少年所污,二百圓宜勿使返,更令出三百圓,由君攜至上海,交入善會,亦足稍示薄懲矣。
」買辦遂如其言。
買辦者,主持全船對華事務者之名稱也,皆以華人為之。
以自由結婚騙財 李子用,美豐儀,蕪湖人也,商於滬。
一日,附長江汽船返裡,住某號房艙。
少選,有船役偕一鼻眼鏡、手皮篋、足革履之女子至,入房,口操京音,命役安置行李訖,展衾褥,略休息,出餅餌,烹茶,且啜且觀書.入夜,船鼓輪而行,女詢李之姓氏裡居及所往地,某略言之.及詢女,則自言:「以父官部曹,居京師,既畢業於京師女校,乃受滬上某女校聘,教某科.瓷探親江右,以行時匆促,未定房艙,幸相逅,巧矣.然世途多險,餘孑然女子身,尚希君照拂也.」久之,語漸暱,李涎其色,詢以已字人未,女囁嚅而言曰:「未.」亦以詢李,李謂未聘.乃各脫戒指以訂婚,約返滬成禮.方談話時,門忽啟,則船役進早膳也.女出罐詰物佐餐,蓋已預置迷藥於中矣.李食之,少選,目眩,仆於牀.女為覆以衾,乃自啟其篋,出石塊,與李篋中物互易之.未幾,船抵某埠,女命船役從容擕行李登岸,閉艙門以去,李猶安臥未醒也.及午餐,茶役叩門呼之,李驚起,不見女,大愕,視手之戒指,則銅質,顧箱篋,與原狀大異,啟之,則滿置石塊矣. 金珠仙騙馮竹生 馮竹生,嘉定人,以其父設肆於滬,遂居肆。
有女顧客周氏時以購物至,久之,遂相識。
一日,為言有金珠仙者方待字,若得如郎君之才貌雙全者而事之,雖妾亦可,君其人也。
馮頷之。
越翼日,偕之至,則少艾也。
馮喜而語周曰:「吾固當意。
惟已聘一婦,尚未娶,若先納姬,則必滋物議,將奈何?」周躊躕有頃而言曰:「先以金屋別貯之,他日可合并也。
」馮大悅,如其言以行。
居半載,為之購置衣飾,值以萬計,而日用之需亦逾千金矣,馮不吝也。
歲不盡五日,金謂馮曰:「元旦風景必大佳,吾當與君乘馬車,一遊張園,藉以閱市。
吾之衣飾,粗已備具,惟尚無稱心之珠冠,君盍為製之。
不然,不足以誇耀於姊妹行也。
」馮曰:「是非數千金不辦,予固無能為役也。
」金怒。
馮懼,以婉辭慰之,亟返肆,商之於肆夥,夥曰:「可賃,由本店作保可耳。
」於是遂得珠冠,值可四千金。
至期,金戴之,與馮同登車,招搖過市。
至公共租界靜安寺路之跑馬場,遇其姊妹行之王巧玲,方乘摩托車而招手。
金亟下,而與王同車,遙語馮曰:「吾去即返,君可待於家。
」及馮返,日已暮,杳然,檢箱篋,則空無所有矣。
招股行騙 吾國日日言變法,言自強,而工藝終不振興,雖有一二熱心者極意提倡,而成效不著,則以資本之不易籌也。
資本之不易籌者,則以開設公司,募集股金,時有託名以行騙者,人皆視為畏途,談虎色變故也。
有嚴季康者,夙以偽股票欺人,始於漢口,繼而至京至津以達於滬,所在為之。
設工廠也,開鑛山也,歷有年所,積資巨萬。
其在滬也,則賃一廣廈,更為兼容併包之計,揭兩銅牌於門,曰「某某製煙公司駐滬招股處」,「某某開鑛公司駐滬招股處」。
陳設之華麗,服禦之豪侈,每出則高車駟馬,招遙過市,不數月而果集銀十三萬圓有奇。
其年重九,或訪之,則室邇人遐矣。
以作廢股票為質 有以作廢某某公司股票愚滬妓朱雲芝者,曰老明,佚其姓。
暱朱有日矣,耗於朱者已數百金。
票面金額為六千,押三千,老明謂猝有要需,欲質錢,急切不得人。
雲芝自忖蓄有二千餘金,集之於姊妹行,可如數,乃謂老明曰:「當轉商,姑以票付我。
」老明遂出之於懷而授之。
明日,朱出,以示人,無誤也。
又明日,以三千金券交老明,言明三月為期,子金一分。
然自是而老明之蹤跡乃漸疏,每至,必謂比日事大忙。
及屆贖,而老明杳然。
會公司發息屆期,朱持票往取,始知為掛失之廢票也。
假質券 質業中有所謂信當者,所質金額,不必果得原物之半值也,但有人為之保證,即可取信於長生庫,如願以得之。
有金子森者,一日,以銀二十圓購一質券,金時計也,券面金額為二百四十圓。
二十圓之代價猶未付,以券質之於長生庫而信,乃付之。
越半月,備價往購,視時計,則僅值八十金而已,蓋質時已預為之地矣。
又有設攤於地以售質券者,則皆日用之物,泰半為賊贓,然亦有贋本,私造者也。
以贋銀購贋巾 都門繁盛之地,騙術百出,有以錢二緡購湖縐腰帶而未付值者,令售者隨至錢肆,出銀易錢,易數處,皆不諧,乃謂售者曰:「市賈刁,我不願使其占便宜,即與子可也。
」後又遇於市,售者曰:「子胡以贋銀欺我?」購帶者曰:「我銀贋,汝之帶亦豈真耶?」蓋以高麗紙搓縐者也。
騙車 宣統己酉春,京都珠市口有似貴家子者二人,欲僱新之騾車至廣渠門外,車夫索值一圓,許之。
眾車夫皆羨其遇,欲俟其返,索酒食。
越十餘日,見騾車出現,而不見車夫。
就禦者詢蹤跡,馴至口角。
警兵疑之,扭至廳,詰之,遂獲僱車者之二人,供稱當時實利其車,出廣渠門外五裡許,將車夫謀斃矣。
乃置諸法。
串通洋人以行騙 僑滬之洋人,有無領事約束者,其人類多無賴,而不肖華人,恆與通同作偽以行騙。
彭玉甫者,其一也。
一日,以金剛鑽原料至某珠寶肆求售,與肆夥訂期至某處看樣。
屆期,肆夥與之往,果見有西人名愛疊生者在焉。
議價既定,約先付定銀五百兩,俟三閱月後,貨運齊,款清償。
翌日,肆夥送五百金往,並取有愛疊生收據,自是而玉甫亦常至此肆。
及限期將屆,則絕迹,肆夥往視愛疊生,亦不知所之矣。
西人來滬自稱電醫 宣統時,西人某來滬,自稱能以電學療治諸病,應手立愈。
日坐馬車,行大路中,病者即就路旁求治。
果見有痺者、盲者、傴者、癰疽者,沿途乞醫,畧一施治,則痹者能起,盲者能視,癰疽者立愈。
於是富貴家之有疾者,爭以重金乞治。
即索巨金,且須先給。
雖匝月即去,獲資無算,而求者猶不絕,後來者方自恨知之晚。
已而皆無效,再三研究,始知前盲、傴之流,皆使粵人某賄寧波、江北人為之也。
冒主人姓號作書以行騙 上海普通人家之屋,所謂石庫門者,入門即為堂,自門外望之,堂上所懸書畫,皆歷歷在目,且門外必以門條著其姓,合門條書畫而觀之,則其家主之姓號皆可知矣。
有住公共租界北河南路鵬程裡之周雪峯者,執業於市,不常返,家惟妻女婢嫗而已。
一日,有狀若茶肆傭保者至,出一函,且謂周與友會於南京路易安茶店,猝有要需,特作函,囑我來取銀幣。
周妻不識字,令嫗持往鄰家,使閱之。
嫗返,則言主人以在茶居為翻戲黨所強迫,非銀幣二十圓不得脫,可即付之,周妻如其言。
送函者去。
薄暮而周歸,妻亟詢之,謂無其事,乃始恍然騙子之預知其姓號而行騙也。
串通地皮掮客以行騙 上海地價至昂,每畝或值十餘萬金。
黠者輒於瀕臨馬路衝要之地,逆知其後必繁盛也,預購若幹。
他日有搆屋於其旁者,即遣匠築牆。
人必曰:「是將阻我之出路也。
」恆就而商之。
則曰:「祖遺之地,不欲售也。
」果出重值,亦割讓,其所獲,較之曩昔所出之買價,每有多至十倍二十倍者。
然此等狡謀,非有地皮掮客為之畫策,亦不能辦。
地皮掮客者,買賣屋地之媒介人,黠者行騙,恆倚賴之。
呂苕齋騙行篋 越人周鐵生附滬杭甬汽車自杭至滬,於車中遇一鄂人,曰呂苕齋者,談頗洽。
知周之初次觀光也,為述海上繁盛之狀況,漸及於冶遊。
周聞而羨之,丐其為前導,約同寓,呂諾。
既至逆旅,即拉周出遊,乃於大道流妓,各擇其一,酒食之費,夜度之資,皆於周乎取。
翌晨,周起,覓呂,乃不知所往。
午後返,則僕役雲:「周以清晨至,取行篋,謂與君回浙,君何又折回耶?」 調包 俗稱以偽物易真物曰調白,亦曰調包。
蓋無藉之徒,遊手好閒,糾合惡黨,欺遏良善,局騙財物,恃此以為生者也。
上海有女傭入市買物,手一籃,調包者見其耳環為金製也,知其必有資,因出一黃色約指於懷而言曰:「此楊慶和銀樓之足赤所製,吾適以匱乏,欲往質錢。
」女傭聞之,則曰:「與其質於人,不若鬻於我。
」其人曰:「汝出資若幹乎?」因以示之。
女傭因給以銀幣六圓。
其人得銀,即匆匆去。
女傭反覆諦視,則贋者也,蓋已以偽易真矣。
亟棄籃追之,杳然。
擲包 滬多擲包行騙之事,詭詐百出,鄉愚輒墮其術中。
茲類記之如下。
周地齋者,江北人,初至滬,一日日加午,在南京路閒步,突有一華服者匆匆迎面來,適於懷中墮一紙裹,不顧而去,為一短衣者所拾,反覆審視,詢地齋曰:「此何物?」地齋曰:「憑票也,可至錢肆取銀。
」其人曰:「予,窶人子也,若持此錢肆,恐為所疑,君往,必見付,不若以銀十圓與我,而君往取之,則得倍利,不亦可乎?」地齋大喜,探懷,出十圓與之,其人去。
地齋亟至錢肆,驗之,則贋本也。
錢肆中人將以地齋混用偽票控之官,再三哀求,始釋之。
福州路道隘而人稠,一日,有青浦黃松濤者,品茗於青蓮閣,方下樓,前行一人忽於袖中墮一紙裹,喜而拾之。
方將塞之懷,突有一人自後捉其手曰:「子何拾我之遺?」怒目視之,搜其身,則所拾之紙裹及固有之時計並銀幣三圓,皆取之而去,且大詈之。
靜安寺路之跑馬場,行人較稀,一日薄暮,有孔伯希者,經其地,見旁行者於懷中墜一巾裹,為一中年婦所拾。
伯希趨而視之,婦女之首飾也,有珠有翡翠。
婦詢之曰:「先生,此數件者值幾何?」伯希曰:「約可值銀三四十圓。
」婦曰:「賣乎,質乎?我不知價,將若何?」伯希曰:「汝誠欲得錢者,售與我十圓可乎?」婦曰:「太少。
」再三磋議,以十五圓得之。
伯希大悅,及歸,就燈下審之,則皆偽,所值不及三圓也。
閘北之天通庵鎮,地僻左,一日,有少婦自江灣至,以步行疲乏,憩於茶肆。
隔座有一人,茶畢將出,墜紙裹於地。
一叟拾之,欣欣然,就婦之茶桌而坐焉。
出紙裹,啟視之,且檢而且言曰:「今日財運大佳,此鐲之重量,銀三兩餘,吾女將出嫁,可作奩物。
惜有要需,不得不往質之以易錢。
」婦聞言就視,則燦然之銀鐲也,語之曰:「盍售與我?」叟曰:「可,出價若幹?」婦伸二指示之,叟不允,曰:「必三圓。
」婦思此較銀樓之價廉矣,因以三圓購之,欣然戴於腕。
及歸,與其父觀之,乃知為贋鼎也。
常熟婦施阿金者,就傭於滬城,承主婦命,攜錢二千五百文出購食物,道見一老婦蹣跚而行,墜一紙裹,及地而裂,則燦然小銀幣一封也。
阿金拾之而喜,方欲藏之於懷,旁有一少女往奪之,且曰:「路上之遺,凡有見者,皆可分。
」阿金不允。
方爭持間,則又有一少婦趨而語少女曰:「此固為彼所拾,彼獨得之亦可。
」又語阿金曰:「汝不分小銀幣,當以汝之錢與之。
」阿金諾。
亟歸,啟封視之,則僅裂處有數小銀角,餘皆鉛質所製者也。
騙押櫃銀 楊阿七以小負販為業,滬人也,居西門外方闆橋。
宣統己酉秋,患傷寒,臥病三月,醫藥之需,悉出自質貸。
病起資罄,束手無策,日惟與其妻周翠珠一餐雙弓米而已。
如是者又三閱月,一日,為其友李德寶邀入城,啜茗於邑廟之得意樓。
俄而有一人至,狀如傭保,與德寶略相識,執手問無恙。
而德寶已不甚記憶,展問邦族。
其人乃自言為甬人費少梅,執事於福州路某煙館。
逡巡間,亦與阿七通姓名。
談次,德寶語以阿七落魄狀,少梅曰:「今何機緣之巧,吾館中方將易一堂倌,【招待顧客之傭曰堂倌。
】彼如有意,當代圖之。
」阿七向知堂倌月入之優,蓋顧客於例賞之外,尚有特別酒資,月入銀幣數十圓者不可勝數,聞少梅言而涎之,乃託德寶緻意。
少梅諾,第曰:「館中須押櫃銀【商業中所用夥友,以有銀錢經手,恐或侵盜,若無保人,即須以銀幣若幹交存帳房,遇有侵盜之事,可於此中扣還,曰押櫃銀。
】六十圓,他日有別就,可付還,是不啻藏之外府也。
若在館一日,即有一日之子金。
果然辦此,不患不成。
」阿七大喜,惟曰:「予今甕飱不繼,告貸無門,將奈何?」德寶乃語阿七曰:「子無慮,吾當為子謀之。
」少選,三人乃珍重而別。
阿七與德寶且行且語,謂明日當有言相告。
未幾,德寶亦逕歸。
明日,訪阿七,語之曰:「吾力棉,未能為子有所籌,謀之不臧,滋愧。
然有金惠生者欲娶婦,盍以尊夫人貨之,可得善價,自是而押櫃銀有所出,且無內顧憂。
他日得志,亦可別娶美婦,不亦善乎?果不以吾言為非者,當為子圖之,但冀惠生於尊夫人之貌,不以為惡耳,吾行偕惠生來也。
」 阿七俟德寶去,告翠珠。
翠珠方怨阿七之貧,聞言而默喜,但曰:「吾二人婚十年矣,何至今而恩斷義絕耶?」言既而淚下,尋且笑矣。
越翼日之晨,惠生從德寶至,阿七猶睡於樓也。
翠珠亟面惠生立,欲有言而微笑以媚之,德寶與惠生方附耳語,而阿七下樓矣。
德寶即曳之出,就茶肆會話,惠生與焉。
俄而惠生去,德寶曰:「尊夫人齒雖長,貌不惡,惠生可出八十圓,子諾,則明日立契,人財兩交,子即可以六十圓為押櫃銀,十圓為增補衣履費,何如?」阿七蹙額而言曰:「今不得已矣,如君言可也,且當以此十圓為君壽。
」德寶曰:「是何言?予與子,友也。
」其明日,德寶果挈銀幣八十圓及已寫之契至,語阿七曰:「三日後,惠生當以輿迎尊夫人。
此銀幣,慎藏之,俟尊夫人去後,將取以付押櫃銀也。
」 越三日,德寶導輿至,翠珠去。
阿七乃以六十圓交德寶,德寶曰:「今日我往交銀,明日子可到館矣。
」阿七乃以十圓謝之,強而後受。
然自是而德寶終不至,阿七往訪之,門扃矣。
阿七至是,人財兩失,越日投黃浦江,死之。
逆旅主人被騙 滬有某逆旅,生涯頗盛,蓋皆販私土之人所投宿者也。
一日,有華服之甲乙丙三客至,謂自江北來販土者。
越翼日,則有人舁二巨箱至,封識宛然。
逆旅主人亦見之,知其中之所貯為土也。
又明日,三人同出。
夜深而甲歸,面主人,謂:「以冶遊故,誤入人家,為流氓所訛,需銀幣百圓可釋,今以乙丙為質,使吾歸,令籌款。
然闌夜倉猝,安所得資?不得已,擬與君商之,即以土二箱暫質於君,一二日間,必可措繳。
君若見允,功德無量。
」主人以其有行李有存土也,即出金與之,甲遂攜金往。
而信宿杳然,主人啟其箱,則瓦礫也,其所有之行李,亦不知於何時攜出矣。
騙子為老朝奉所算 某質庫有以巨珠求質者,估價千金,值十當五,付五百金去。
審視,則偽珠也。
珠載於緞糊之硬紙片,圖記加於線跡之上,硃色燦然。
老朝奉某曰:「是吾過也。
服務於質庫三十餘年,乃今為騙子所弄,當約期召集同業,碎珠以洩忿,賠本自懲。
吾亦辭謝東人去,不復問世事矣。
」珠既毀,而騙子持券取贖,且曰:「千金之珠,非細事也。
當當因一時之急需,贖當為家傳之至寶。
」老朝奉曰:「子備利錢來乎?」騙子曰:「豈特利錢,五百金之本,固如數籌備矣。
」老朝奉面點銀數,權訖,從容取珠出。
珠載於緞糊硬紙片,圖記加於線跡上,硃色燦然。
騙子與偕來數人相顧愕眙,持珠去。
蓋對眾擊碎之珠,亦偽珠也,是非騙子所及料也。
朝奉者,徽俗以稱富翁,蓋以漢之奉朝請者,無定員,本不為官位,逢朝會請召而已,韓文公、蘇文忠公文中多用之,蓋如俗稱郎中、員外、司務、待詔之類也。
推其原始,則秦皇以烏氏倮氏之富比於封君,乃令時與列臣朝請。
徽有此稱,亦慕烏倮之為貨殖雄耳,其後遂由富翁而移之於質庫之夥友。
商店以休業遷移為騙 商店之以「本號休業在即,照本賤賣」,或「遷移在即,脫貨求現」等字,大書特書,揭之於門者,亦不盡確。
宣統時,越人陳俊山至滬,閱市而見之,以為貨價必低也。
購物歸,以示其友顧蓮舟,則顧亦於他肆購有同式者,其值轉廉,大愕。
蓮舟告之曰:「商店此類之揭櫫,類皆作偽,而以售舶來品者為尤多,蓋藉此以招徠顧客,知人之貪買賤貨也。
」且以休業為名,而僅留一小門以出入者,亦有之。
商店以減價折扣行騙 某商店每以「減價十日,自今日始,照碼九折」等字標於門,自春至冬,自朝至暮,皆如是也。
此雖不足以欺土著,而過客見之,輒自幸其相值之巧。
入肆觀之,則凡陳列之品,皆有原碼書於紅紙,曰十圓也,九折則九圓;曰五圓也,九折則四圓五角。
而不知其原碼本非十圓、五圓也,已以應折之數加於其上,購者不悟也。
商業之屏風 商業招徠之術,多矣。
其有巧於作偽者,則以物品陳於通衢,自令其同黨數人,或就而贊賞,或與之諧價。
行道之人聞之,以為此必物美而價廉者也,爭購之,則墮其術中矣。
金山陳某嘗於上海福州路買一裘,不半載而為鞹,蓋以毛黏於紙,初不覺也。
其同黨俗名曰屏風。
貼水之騙 銀幣兌換制錢,上海以煙紙店為最多,不必錢肆也。
日以行市揭示於門,注明貼水若幹。
如銀幣每圓兌十一角五十弍文,自遠望之,「弍」字如「七」。
或兌十一角五十文,於其旁以小字書「找進五文」四字,自遠望之,小字不能見也,以為有五十文耳。
蓋圜法未定,不以十進,故以銀兌錢。
有貼水,遂有此弊。
燼餘香皂之作偽 滬市有以整匣之香皂設攤於地而出售者,牌號形式,與肆中所鬻者無異,惟匣有燒痕。
人問之,則曰:「此乃某洋貨肆失火之餘燼,吾以拍賣【以貨物定期當眾出賣,聽多數人議價爭購,擇其出價最多者售之,以賣主拍擊信物為定,日本謂之曰競賣。
】而得,故能廉價出售。
」其實此皂乃劣材所製,飾為貴品,故以火焚其匣之一端以冒充燼餘。
假香水 滬市有設攤道周,出售香水者,商標瓶式,與肆中所售者畧等。
一已啟封,與人嗅之,則芳馥觸鼻。
張仲康者,甬人,初至滬,入市見之,信為佳品,購三瓶歸。
啟之,皆白水,始悟與人所嗅之瓶,固非贋品,特藉之為媒以愚人耳。
縱火圖賠 上海有專以縱火圖賠為利者,設肆於市,陳列貨物,報告火險公司,使其保險。
而保險以一年為期,期內如有不測,即當照數賠償。
及保險定議,即將貨物運出,將屆期滿,乃自行縱火,而可得如數之賠償矣。
某洋貨鋪之計則更狡,以煤油浸紙捲,擲於其鄰,雖一霎焚如,同罹慘禍,然非自行起火而實為人所累,保險公司初不知也,遂如數償之。
商店獎券之作偽 某省某街有一西式門面之大商店,其所陳設者,藥品居多數,香皂、香水次之,玻璃器具以及零星玩物又次之。
開幕數日,往購物者爭先恐後,途為之塞。
蓋門首懸有重獎旗幟,標明得優等獎券,獎銀千元。
餘亦皆有獎物,購值銀五角之物,即贈獎券一,券載何物,即以何物獎之。
惟優等券僅一紙。
某甲探囊,以五角購藥品數事,即拈獎券。
啟視,得香水一瓶。
然合藥品與香水計之,尚不足五角之值,甲疑為騙術也。
未幾,而有某乙自外入,亦出五角購物,及拈券,作狂喜狀,且曰:「千元優獎,舍我其誰!」然此獎券似非從券匭中出者,亦當眾啟視,果獲千元,店主即取銀如數與之。
某乙得銀,轉身向外走。
甲終疑其有異,乃尾其後,則見乙出門,即繞道至某街,仍由店後門而入,始悟其獲優獎者即本店使人為之。
而必如是者,實為表示其確有信用以掩人耳目也。
不質言無貨 兵不厭詐,商重信用。
而購物於上海之商店,求而不得,其夥必曰「此物適已售罄」,不然,亦必曰「稍遲可到」,然實無此物也。
宋芝香購物於福州路,覓新式之錦霞緞,往三次而卒不可得,每往,輒曰「明日可來購」,其詐而無信有若此。
偽造商品 商品之偽造以罔利者,多矣。
冒牌也,仿式也,固無論已。
及又有冒海外華僑之姓名以製物炫售者,人為所愚,利市三倍,初固無其人也。
久之,有涎其利市而詐欺者,自稱為華僑之遺族,以貧乞飲助,若不允,當控於官。
其人不得已,乃資以萬金而去。
偽造國貨 宣統辛亥,提倡國貨之說,時有所聞,於是而有贋者發見,蓋有奸商串通某國以製造之.綢緞也,煙草也,其裝潢,其牌號,固皆用國文也.所登廣告,亦極言外國貨充斥之蠹國,本店物品之原料皆取材於國中,熱心君子惠而顧我,亦杜塞漏洞之一助也雲雲.果不數月而利市十倍矣. 偽造廣告 商店所登報章之廣告,每以他人贊美之函劄臚列其中,或且以真蹟攝影。
發函人之小像也,郵政局之圖記也,人名地名,應有盡有。
有知之者,則謂甲地商店自擬函稿,連同郵票寄往乙地,覓一人書寫以付郵。
至於小像,乃於照相館中搜買一日久弗取,不知誰何之照相玻璃,以製銅版,而強名之曰某某,旁列頌揚之語。
於是昏庸無識之徒,以為是店固貨真而價實也。
偽造匾語 商店有懸匾以緻頌者,藥頌為多,不曰「上池神水」,即曰「刀圭聖藥」,審其姓名,皆負有時望之達官貴人也。
達官貴人深居簡出,因亦不見不聞而任其作偽。
於是鄉愚過客,羣以為是真上池神水、刀圭聖藥也。
冒用市招 有設肆於上海之公共租界者,所售者服用品也。
相比者二,一市招悉同,其中兩家則各懸一闆,有陳述之文字,以互相醜詆。
甲於闆上繪一龜,詈乙也。
乙於闆上鈔錄官廳之告示,詈甲也。
去數十武而近,則又有數家,衡宇相望,惟於市招之一字加偏旁焉,蓋亦淆惑觀聽以行騙也。
兩肆以互訟為廣告 有某氏父子者,蘇人,各設肆於天津,相距三裡而近,有特製之品,頗為人所歡迎。
父之肆先設,不數月而子亦效之,其市招、其物品之名稱悉同。
又不數月而父子兩肆之訟事起,彼此互以冒牌相詆。
一時社會傳述,報章登載,人皆駭詫之,謂兩肆同一,且父子也,今何不合并而乃搆訟乎?旋有知之者曰:「其訟之作用,將以揚名也,廣告之新法也。
」自是而兩肆之生涯皆驟盛,訟亦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