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周武王 名發。

    初,高辛氏之世妃曰姜嫄,助祭郊禖,見大人迹,履之,當時歆如有人道感己,遂有身而生男。

    以為不祥,棄之隘巷,羊牛避而不踐;又送之山林之中,會伐林者;又取而置寒冰上,大鳥以一翼籍覆之。

    姜嫄以為異,乃收養焉,名之曰棄。

    枝頤有異相。

    長為堯稷官,有功于民。

    後稷之孫曰公劉,有德,諸侯皆以天子之禮待之。

    初,黃帝之世谶言曰:“西北為王,期在甲子,昌制命,發行誅,旦行道。

    ”及公劉之後,十三世而生季曆。

    季曆之十年,飛龍盈于殷之牧野,此蓋聖人在下位将起之符也。

    季曆之妃曰太任,夢長人感己,溲于豕牢而生昌,是為周文王。

    龍顔虎肩,身長十尺,胸有四乳。

    太王曰:“吾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季曆之兄曰太伯,知天命在昌,适越,終身不反,弟仲雍從之,故季曆為嗣以及昌。

    昌為西伯,作邑于豐。

    文王之妃曰太姒,夢商庭生棘,太子發植梓樹于阙間,化為松柏棫柞。

    以告文王,文王币率群臣,與發并拜告夢。

    季秋之甲子,赤爵銜書及豐,置于昌戶。

    昌拜稽首受。

    其文要曰:“姬昌蒼帝子,亡殷者纣王。

    ”将畋,史編蔔之,曰:“将大獲,非熊非罴,天遣太師以佐昌。

    臣太祖史疇為禹蔔畋,得臯陶。

    其兆類此。

    ”至于磻溪之水,呂尚釣于涯,王下趨拜曰:“望公七年,乃今見光景于斯。

    ”尚立變名答曰:“望釣得玉璜,其文要曰:‘姬受命,昌來提,撰爾洛钤報在齊。

    ’”尚出遊,見赤人自洛出,授尚書:“命曰呂,佐昌者子。

    ”文王夢日月著其身,又蒨瑽鳴于岐山。

    孟春六旬,五緯聚房。

    後有鳳凰銜書,遊文王之都。

    書又曰:“殷帝無道,虐亂天下。

    星命已移,不得複久。

    靈祇遠離,百神吹去。

    五星聚房,昭理四海。

    ”文王既沒,太子發代立,是為武王。

    武王骈齒望羊。

    将伐纣,至于孟津,八百諸侯,不期而會,鹹曰:“纣可伐矣。

    ”武王不從。

    及纣殺比幹,囚箕子,微子去之,乃伐纣。

    渡孟津,中流,白魚躍入王舟。

    王俯取魚,長三尺,目下有赤文成字,言纣可伐。

    王寫以世字,魚文消。

    燔魚以告天。

    有火自天止于王屋,流為赤烏,烏銜谷焉。

    谷者,紀後稷之德;火者,燔魚以告天,天火流下,應以吉也。

    遂東伐纣,勝于牧野。

    兵不血刃,而天下歸之。

    乃封呂尚于齊。

    周德既隆,草木茂盛,蒿堪為宮室,因名蒿室。

    既有天下,遂都于鎬。

     十二年辛卯,王率西夷諸侯伐殷,敗之于坶野。

     王親禽受于南單之台,遂分天之明。

     立受子祿父,是為武庚。

     夏四月,王歸于豐,飨于太廟。

     命監殷,遂狩于管。

     作《大武樂》。

     十三年,巢伯來賓。

     薦殷于太廟,遂大封諸侯。

     秋,大有年。

     十四年,王有疾,周文公禱于壇摐,作《金縢》。

     十五年,肅慎氏來賓。

     初狩方嶽,诰于沬邑。

     冬,遷九鼎于洛。

     十六年,箕子來朝。

     秋,王師滅蒲姑。

     十七年,命王世子誦于東宮。

     冬十有二月,王陟,年九十四。

     成王 名誦。

     元年丁酉春正月,王即位,命冢宰周文公總百官。

     庚午,周公诰諸侯于皇門。

     夏六月,葬武王于畢。

     秋,王加元服。

     武庚以殷叛。

     周文公出居于東。

     二年,奄人、徐人及淮夷入于邶以叛。

     秋,大雷電以風。

    王逆周文公于郊。

    遂伐殷。

     三年,王師滅殷,殺武庚祿父。

     遷殷民于衛。

     遂伐奄。

     滅蒲姑(姑與四國作亂,故周文公伐之)。

     四年春正月,初朝于廟。

     夏四月,初嘗麥。

     王師伐淮夷,遂入奄。

     五年春正月,王在奄,遷其君于蒲姑。

     夏五月,王至自奄。

     遷殷民于洛邑,遂營成周。

     六年,大蒐于岐陽。

     七年,周公複政于王。

     春二月,王如豐。

     三月,召康公如洛度邑。

     甲子,周文公诰多士于成周,遂城東都。

     王如東都,諸侯來朝。

     冬,王歸自東都。

     立高圉廟。

     八年春正月,王初莅阼親政。

     命魯侯禽父、齊侯伋遷庶殷于魯。

     作《象舞》。

     冬十月,王師滅唐,遷其民于杜。

     九年春正月,有事于太廟,初用《勺》。

     肅慎氏來朝,王使榮伯錫肅慎氏命。

     十年,王命唐叔虞為侯。

     越裳氏來朝。

     周文公出居于豐。

     十一年春正月,王如豐。

     唐叔獻嘉禾,王命唐叔歸禾于周文公。

     王命周平公治東都。

     約案:周平公即君陳,周公之子,伯禽之弟。

     十二年,王師、燕師城韓。

     王錫韓侯命。

     十三年,王師會齊侯、魯侯伐戎。

     夏六月,魯大褅于周公廟。

     十四年,秦師圍曲城,克之。

     冬,洛邑告成。

     十八年春正月,王如洛邑定鼎。

     鳳凰見,遂有事于河。

     武王沒,成王少,周公旦攝政七年,制禮作樂,神鳥鳳凰見,蓂莢生。

    乃與成王觀于河、洛,沈璧。

    禮畢,王退俟,至于日昃,榮光并出幕河,青雲浮至,青龍臨壇,銜玄甲之圖,坐之而去。

    禮于洛,亦如之。

    玄龜青龍蒼兕止于壇,背甲刻書,赤文成字。

    周公援筆以世文寫之,書成文消,龜堕甲而去。

    其言自周公訖于秦、漢盛衰之符。

    麒麟遊苑,鳳凰翔庭,成王援琴而歌曰:“鳳凰翔兮于紫庭,餘何德兮以感靈,賴先王兮恩澤臻,于胥樂兮民以甯。

    ” 十九年,王巡狩侯、甸、方嶽,召康公從。

     歸于宗周,遂正百官,黜豐侯。

     二十一年,除治象。

     周文公薨于豐。

     二十二年,葬周文公于畢。

     二十四年,於越來賓。

     二十五年,王大會諸侯于東都,四夷來賓。

     冬十月,歸自東都,大事于太廟。

     三十年,離戎來賓。

     約案:離戎,骊山之戎也。

    為林氏所伐,告于成王。

     三十三年,王遊于卷阿,召康公從。

     歸于宗周。

     命王世子钊如房逆女,房伯祈歸于宗周。

     三十四年,雨金于鹹陽。

     約案:鹹陽天雨金,三年,國有大喪。

     三十七年夏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