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命壯士捽殞樓下。
曾祖昌宇,字廣成,貞觀中對策高第,歷魏州司馬,有治狀,帝為不置刺史。
為政三年,璽書褒美,進膳部郎中。
祖祖舜,字奉先,為監察禦史,以累下除成武令,雉馴于廷。
述睿少與兄充符、弟克讓篤孝,已孤,偕隱嵩山。
而述睿資嗜學,大曆中,劉晏薦於代宗,以太常寺協律郎召,擢累司勳員外郎、史館脩撰。
述睿每一遷,即至朝謝,俄而辭疾歸,以為常。
德宗立,拜諫議大夫,命河南尹趙惠伯齎詔書束帛,備禮敦遣。
旣至,對別殿,賜第宅,給廄馬,兼皇太子侍讀。
固辭,弗許。
久乃改祕書少監,兼右庶子,復為史館脩撰。
述睿重次地理志,本末最詳。
性退讓,未始忤物,雖親朋燕集,至嚴默終日,人皆畏之。
與令狐峘同職,峘數抵侮,然卒不校也,時稱長者。
貞元四年,帝念平涼之難尤惻怛,以述睿精愨而誠,故遣持祠具稱詔臨祭。
又以疾乞解,久乃許,以太子賔客還鄉,賜帛五十匹、衣一襲。
故事,緻仕不給公馹,帝特命給焉。
卒,年七十一,贈工部尚書。
子敏行,字至之,元和初,擢進士第。
嶽鄂呂元膺表在節度府,元膺徙東都、河中,輒隨府遷。
入拜右拾遺,四遷司勳郎中、集賢殿學士、諫議大夫。
李絳遇害,事本監軍楊叔元,時無敢言,敏行上書極論之,叔元乃得罪。
以名臣子,少脩絜,及仕宦,能交當時豪俊,有名一時,而雅操不逮父矣。
卒,年三十九,贈工部侍郎。
陸羽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復州竟陵人。
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諸水濱,畜之。
旣長,以易自筮,得蹇之漸,曰:「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
」乃以陸為氏,名而字之。
幼時,其師教以旁行書,荅曰:「終鮮兄弟,而絕後嗣,得為孝乎?」師怒,使執糞除圬塓以苦之,又使牧牛三十,羽潛以竹畫牛背為字。
得張衡南都賦,不能讀,危坐效羣兒囁嚅若成誦狀,師拘之,令薙草莽。
當其記文字,懵懵若有遺,過日不作,主者鞭苦,因歎曰:「歲月往矣,奈何不知書!」嗚咽不自勝,因亡去,匿為優人,作詼諧數千言。
天寶中,州人酺,吏署羽伶師,太守李齊物見,異之,授以書,遂廬火門山。
貌侻陋,口吃而辯。
聞人善,若在己,見有過者,規切至忤人。
朋友燕處,意有所行輒去,人疑其多嗔。
與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
上元初,更隱苕溪,自稱桑苧翁,闔門著書。
或獨行野中,誦詩擊木,裴回不得意,或慟哭而歸,故時謂今接輿也。
久之,詔拜羽太子文學,徙太常寺太祝,不就職。
貞元末,卒。
羽嗜茶,著經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備,天下益知飲茶矣。
時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煬突間,祀為茶神。
有常伯熊者,因羽論復廣著茶之功。
禦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次臨淮,知伯熊善煮茶,召之,伯熊執器前,季卿為再舉杯。
至江南,又有薦羽者,召之,羽衣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為禮,羽愧之,更著毀茶論。
其後尚茶成風,時回紇入朝,始驅馬市茶。
崔覲,梁州城固人。
以儒自業,身耕耨取給。
老無子,乃以田宅財貲分給奴婢各為業,而身與妻隱南山,約奴婢過其舍則給酒食,夫婦嘯詠相視為娛。
山南西道節度使鄭餘慶辟為參謀,敦趣就職,不曉吏事,餘慶稱長者。
文宗時,左補闕王直方,其裡中人也,上書論事,見便殿,訪遺逸,直方薦覲高行,詔以起居郎召,辭疾不至。
陸龜蒙字魯望,元方七世孫也。
父賔虞,以文歷侍禦史。
龜蒙少高放,通六經大義,尤明春秋。
舉進士,一不中,往從湖州刺史張摶遊,摶歷湖、蘇二州,辟以自佐。
嘗至饒州,三日無所詣。
刺史蔡京率官屬就見之,龜蒙不樂,拂衣去。
居松江甫裡,多所論撰,雖幽憂疾痛,貲無十日計,不少輟也。
文成,竄稾篋中,或歷年不省,為好事者盜去。
得書熟誦乃錄,讎比勤勤,朱黃不去手,所藏雖少,其精皆可傳。
借人書,篇秩壞舛,必為輯褫刊正。
樂聞人學,講論不倦。
有田數百畝,屋三十楹,田苦下,雨潦則與江通,故常苦飢。
身畚鍤,茠刺無休時,或譏其勞,荅曰:「堯、舜黴瘠,禹胼胝。
彼聖人也,吾一褐衣,敢不勤乎?」嗜茶,置園顧渚山下,歲取租茶,自判品第。
張又新為水說七種,其二慧山泉,三虎丘井,六松江。
人助其好者,雖百裡為緻之。
初,病酒,再期乃已,其後客至,絜壺置杯不復飲。
不喜與流俗交,雖造門不肯見。
不乘馬,升舟設蓬席,齎束書、茶竈、筆床、釣具往來。
時謂江湖散人,或號天隨子、甫裡先生,自比涪翁、漁父、江上丈人。
後以高士召,不至。
李蔚、盧攜素與善,及當國,召拜左拾遺。
詔方下,龜蒙卒。
光化中,韋莊表龜蒙及孟郊等十人,皆贈右補闕。
陸氏在姑蘇,其門有巨石,遠祖績嘗事吳為鬱林太守,罷歸無裝,舟輕不可越海,取石為重,人稱其廉,號「鬱林石」,世保其居雲。
曾祖昌宇,字廣成,貞觀中對策高第,歷魏州司馬,有治狀,帝為不置刺史。
為政三年,璽書褒美,進膳部郎中。
祖祖舜,字奉先,為監察禦史,以累下除成武令,雉馴于廷。
述睿少與兄充符、弟克讓篤孝,已孤,偕隱嵩山。
而述睿資嗜學,大曆中,劉晏薦於代宗,以太常寺協律郎召,擢累司勳員外郎、史館脩撰。
述睿每一遷,即至朝謝,俄而辭疾歸,以為常。
德宗立,拜諫議大夫,命河南尹趙惠伯齎詔書束帛,備禮敦遣。
旣至,對別殿,賜第宅,給廄馬,兼皇太子侍讀。
固辭,弗許。
久乃改祕書少監,兼右庶子,復為史館脩撰。
述睿重次地理志,本末最詳。
性退讓,未始忤物,雖親朋燕集,至嚴默終日,人皆畏之。
與令狐峘同職,峘數抵侮,然卒不校也,時稱長者。
貞元四年,帝念平涼之難尤惻怛,以述睿精愨而誠,故遣持祠具稱詔臨祭。
又以疾乞解,久乃許,以太子賔客還鄉,賜帛五十匹、衣一襲。
故事,緻仕不給公馹,帝特命給焉。
卒,年七十一,贈工部尚書。
子敏行,字至之,元和初,擢進士第。
嶽鄂呂元膺表在節度府,元膺徙東都、河中,輒隨府遷。
入拜右拾遺,四遷司勳郎中、集賢殿學士、諫議大夫。
李絳遇害,事本監軍楊叔元,時無敢言,敏行上書極論之,叔元乃得罪。
以名臣子,少脩絜,及仕宦,能交當時豪俊,有名一時,而雅操不逮父矣。
卒,年三十九,贈工部侍郎。
陸羽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復州竟陵人。
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諸水濱,畜之。
旣長,以易自筮,得蹇之漸,曰:「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
」乃以陸為氏,名而字之。
幼時,其師教以旁行書,荅曰:「終鮮兄弟,而絕後嗣,得為孝乎?」師怒,使執糞除圬塓以苦之,又使牧牛三十,羽潛以竹畫牛背為字。
得張衡南都賦,不能讀,危坐效羣兒囁嚅若成誦狀,師拘之,令薙草莽。
當其記文字,懵懵若有遺,過日不作,主者鞭苦,因歎曰:「歲月往矣,奈何不知書!」嗚咽不自勝,因亡去,匿為優人,作詼諧數千言。
天寶中,州人酺,吏署羽伶師,太守李齊物見,異之,授以書,遂廬火門山。
貌侻陋,口吃而辯。
聞人善,若在己,見有過者,規切至忤人。
朋友燕處,意有所行輒去,人疑其多嗔。
與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
上元初,更隱苕溪,自稱桑苧翁,闔門著書。
或獨行野中,誦詩擊木,裴回不得意,或慟哭而歸,故時謂今接輿也。
久之,詔拜羽太子文學,徙太常寺太祝,不就職。
貞元末,卒。
羽嗜茶,著經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備,天下益知飲茶矣。
時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煬突間,祀為茶神。
有常伯熊者,因羽論復廣著茶之功。
禦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次臨淮,知伯熊善煮茶,召之,伯熊執器前,季卿為再舉杯。
至江南,又有薦羽者,召之,羽衣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為禮,羽愧之,更著毀茶論。
其後尚茶成風,時回紇入朝,始驅馬市茶。
崔覲,梁州城固人。
以儒自業,身耕耨取給。
老無子,乃以田宅財貲分給奴婢各為業,而身與妻隱南山,約奴婢過其舍則給酒食,夫婦嘯詠相視為娛。
山南西道節度使鄭餘慶辟為參謀,敦趣就職,不曉吏事,餘慶稱長者。
文宗時,左補闕王直方,其裡中人也,上書論事,見便殿,訪遺逸,直方薦覲高行,詔以起居郎召,辭疾不至。
陸龜蒙字魯望,元方七世孫也。
父賔虞,以文歷侍禦史。
龜蒙少高放,通六經大義,尤明春秋。
舉進士,一不中,往從湖州刺史張摶遊,摶歷湖、蘇二州,辟以自佐。
嘗至饒州,三日無所詣。
刺史蔡京率官屬就見之,龜蒙不樂,拂衣去。
居松江甫裡,多所論撰,雖幽憂疾痛,貲無十日計,不少輟也。
文成,竄稾篋中,或歷年不省,為好事者盜去。
得書熟誦乃錄,讎比勤勤,朱黃不去手,所藏雖少,其精皆可傳。
借人書,篇秩壞舛,必為輯褫刊正。
樂聞人學,講論不倦。
有田數百畝,屋三十楹,田苦下,雨潦則與江通,故常苦飢。
身畚鍤,茠刺無休時,或譏其勞,荅曰:「堯、舜黴瘠,禹胼胝。
彼聖人也,吾一褐衣,敢不勤乎?」嗜茶,置園顧渚山下,歲取租茶,自判品第。
張又新為水說七種,其二慧山泉,三虎丘井,六松江。
人助其好者,雖百裡為緻之。
初,病酒,再期乃已,其後客至,絜壺置杯不復飲。
不喜與流俗交,雖造門不肯見。
不乘馬,升舟設蓬席,齎束書、茶竈、筆床、釣具往來。
時謂江湖散人,或號天隨子、甫裡先生,自比涪翁、漁父、江上丈人。
後以高士召,不至。
李蔚、盧攜素與善,及當國,召拜左拾遺。
詔方下,龜蒙卒。
光化中,韋莊表龜蒙及孟郊等十人,皆贈右補闕。
陸氏在姑蘇,其門有巨石,遠祖績嘗事吳為鬱林太守,罷歸無裝,舟輕不可越海,取石為重,人稱其廉,號「鬱林石」,世保其居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