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九十四 列傳第一百一十九

關燈
壞之,哭於廷。

    」帝不相延齡,城力也。

    坐是下遷國子司業。

    引諸生告之曰:「凡學者,所以學為忠與孝也。

    諸生有久不省親者乎?」明日謁城還養者二十輩,有三年不歸侍者斥之。

    簡孝秀德行升堂上,沈酗不率教者皆罷。

    躬講經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

     薛約者,狂而直,言事得罪,謫連州。

    吏捕跡,得之城家。

    城坐吏於門,引約飲食訖,步至都外與別。

    帝惡城黨有罪,出為道州刺史,太學諸生何蕃、季償、王魯卿、李讜等二百人頓首闕下,請留城。

    柳宗元聞之,遺蕃等書曰:「詔出陽公道州,僕聞悒然。

    幸生不諱之代,不能論列大體,聞下執事,還陽公之南也。

    今諸生愛慕陽公德,懇悃乞留,輒用撫手喜甚。

    昔李膺、嵇康時,太學生徒仰闕執訴,僕謂訖千百年不可復見,乃在今日,誠諸生見賜甚厚,將亦陽公漸漬導訓所緻乎!噫!公有博厚恢大之德,并容善偽,來者不拒。

    有狂惑小生,依託門下,飛文陳愚。

    論者以為陽公過於納汙,無人師道。

    仲尼吾黨狂狷,南郭獻譏;曾參徒七十二人,緻禍負芻;孟軻館齊,從者竊屨。

    彼聖賢猶不免,如之何其拒人也?俞、扁之門,不拒病夫;繩墨之側,不拒枉材;師儒之席,不拒曲士。

    且陽公在朝,四方聞風,貪冒苟進邪薄之夫沮其志,雖微師尹之位,而人實瞻望焉。

    與其化一州,其功遠近可量哉!諸生之言,非獨為己也,於國甚宜。

    」蕃等守闕下數日,為吏遮抑不得上。

    旣行,皆泣涕,立石紀德。

     至道州,治民如治家,宜罰罰之,宜賞賞之,不以簿書介意。

    月俸取足則已,官收其餘。

    日炊米二斛,魚一大鬵,置甌杓道上,人共食之。

    州產侏儒,歲貢諸朝,城哀其生離,無所進。

    帝使求之,城奏曰:「州民盡短,若以貢,不知何者可供。

    」自是罷。

    州人感之,以「陽」名子。

    前刺史坐罪下獄,吏有幸於刺史者,拾不法事告城,欲自脫,城輒榜殺之。

    賦稅不時,觀察使數誚責。

    州當上考功第,城自署曰:「撫字心勞,追科政拙,考下下。

    」觀察府遣判官督賦,至州,怪城不迎,以問吏,吏曰:「刺史以為有罪,自囚於獄。

    」判官驚,馳入,謁城曰:「使君何罪?我奉命來候安否耳。

    」留數日,城不敢歸,仆門闔,寢館外以待命。

    判官遽辭去。

    府復遣官來按舉,義不欲行,乃載妻子中道逃去。

    順宗立,召還城,而城已卒,年七十,贈左散騎常侍,賜其家錢二十萬,官護喪歸葬。

     蕃,和州人。

    事父母孝。

    學太學,歲一歸,父母不許。

    間二歲乃歸,復不許。

    凡五歲,慨然以親且老,不自安,揖諸生去,乃共閉蕃空舍中,衆共狀蕃義行,白城請留。

    會城罷,亦止。

    初,朱泚反,諸生將從亂,蕃正色叱不聽,故六館士無受汙者。

    蕃居太學二十年,有死喪無歸者,皆身為治喪。

    償,魯人。

    魯卿,第進士,有名。

     司空圖字表聖,河中虞鄉人。

    父輿,有風幹。

    當大中時,盧弘止管鹽鐵,表為安邑兩池榷鹽使。

    先是,法疏闊,吏輕觸禁,輿為立約數十條,莫不以為宜。

    以勞再遷戶部郎中。

     圖,鹹通末擢進士,禮部侍郎王凝特所獎待,俄而凝坐法貶商州,圖感知己,往從之。

    凝起拜宣歙觀察使,乃辟置幕府。

    召為殿中侍禦史,不忍去凝府,臺劾,左遷光祿寺主簿,分司東都。

    盧攜以故宰相居洛,嘉圖節,常與遊。

    攜還朝,過陝虢,屬於觀察使盧渥曰「司空禦史,高士也。

    」渥即表為僚佐。

    會攜復執政,召拜禮部員外郎,尋遷郎中。

     黃巢陷長安,將奔,不得前。

    圖弟有奴段章者,陷賊,執圖手曰:「我所主張將軍喜下士,可往見之,無虛死溝中。

    」圖不肯往,章泣下。

    遂奔鹹陽,間關至河中。

    僖宗次鳳翔,即行在拜知制誥,遷中書舍人。

    後狩寶雞,不獲從,又還河中。

    龍紀初,復拜舊官,以疾解。

    景福中,拜諫議大夫,不赴。

    後再以戶部侍郎召,身謝闕下,數日即引去。

    昭宗在華,召拜兵部侍郎,以足疾固自乞。

    會遷洛陽,柳璨希賊臣意,誅天下才望,助喪王室,詔圖入朝,圖陽墯笏,趣意野耄。

    璨知無意於世,乃聽還。

     圖本居中條山王官谷,有先人田,遂隱不出。

    作亭觀素室,悉圖唐興節士文人,名亭曰休休,作文以見志曰:「休,美也,旣休而美具。

    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聵,三宜休;又少也墯,長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濟時用,則又宜休。

    」因自目為耐辱居士。

    其言詭激不常,以免當時禍災雲。

    豫為冢棺,遇勝日,引客坐壙中賦詩,酌酒裴回。

    客或難之,圖曰:「君何不廣邪?生死一緻,吾寧暫遊此中哉!」每歲時,祠禱鼓舞,圖與閭裡耆老相樂。

    王重榮父子雅重之,數饋遺,弗受。

    嘗為作碑,贈絹數千,圖置虞鄉市,人得取之,一日盡。

    時寇盜所過殘暴,獨不入王官谷,士人依以避難。

     朱全忠已篡,召為禮部尚書,不起。

    哀帝弒,圖聞,不食而卒,年七十二。

    圖無子,以甥為嗣,嘗為禦史所劾,昭宗不責也。

     贊曰:節誼為天下大閑,士不可不勉。

    觀皐、濟不汙賊,據忠自完,而亂臣為沮計。

    天下士知大分所在,故傾朝復支。

    不有君子,果能國乎?德秀以德,城以鯁峭,圖知命,其志凜凜與秋霜爭嚴,真丈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