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講古王”茶棚鬥法
關燈
小
中
大
龐克易容成一位三十餘歲村民,一身青布衫随着人潮,在古寒窯附近各處“無遮棚”蹈鞑着。
他邊看邊啧啧自稱奇着:“是從那裡冒出來的人潮!好像銀子不是自己的,拼命的買? 拼命的花!” 此時已是歇響之後,飯口已過,古寒窯附近林立的攤棚,正是人旺财旺生意“嗄嗄叫” 的黃金時候! 尤其是“講古王”的棚内,更是座無虛席。
棚内排着十幾條長闆凳,八仙桌,棚的正中前端空着,旁邊備有一張小書案,一把軟靠背椅子。
棚子側有五座炭爐,和一張大條桌,條桌右端,放着幾十把粗瓷茶壺,一個黑色的大茶葉桶。
左端卻怪,放着幾十塊海碗般大,透閃點點金星的“鵝卵石”。
案桌下面,有柄巨大的鐵錘,少說也有七八斤,人臂般粗的柄,鬥般大的錘頭兒,不知是作什麼用的? 這“無遮棚”左右兩邊的粗木柱,油漆得通紅閃亮,圓如象足,就是再大的風也無法把它吹倒! 棚頂更見高貴,是一張小小牛皮密縫而成,再刷上一層高級桐油,黃亮亮的,就是下傾盆大雨也不會漏! 在那兩根象足粗的赤紅支柱上,各挂着一塊用紫竹剖心制的狹長的凹版,正好嚴絲合縫的嵌鑲柱上。
石柱上赫然刻着-對筆走龍蛇的金字,一支是“誰打鵝卵石頭”?另一支是“我說盡天下奇事。
” 兩根支柱間,還有塊橫匾,四個金字為:“古今奇聞”! “無遮棚”的左右兩邊,各有一、二十個攤子,有的擺着古玩玉器,有的賣丹丸膏散,有的做些各式小菜面類。
龐克一見“講古王”那座棚,微微一哂,邁步走了進去。
隻見小書案旁,軟靠背椅上,坐着一位年約六旬,一身藍布,一張瘦臉,眼珠無神的瘦老頭。
龐克瞧個空位,擠坐下去,跷足傾聽着。
隻聽“講古王”話鋒傳到,說的是: “是故在下認為,嶽武穆雖系死於秦桧之手,但主謀一心要殺他的并非秦奸,而是當時的‘皇帝大老倌’!” 話鋒一頓,衆茶客似乎被他這種論調說驚了心,低議者有,互望者有。
“講古王”一清嗓音又道:“秦賊人雖無格,但文章卻早於當時天下,他自認聰明,卻不料被‘皇帝大老倌’當成了‘刀’用。
“諸位不信,請聽下文,當時戰況,有史為證,本是一敗塗地,後因起用韓、嶽等名将,重整旗鼓與金兵決一死戰。
“黃天蕩隻殺的金兵棄甲曳兵而逃,朱仙鎮拐子馬,兩淮志士率衆來歸,本期一鼓作勢直搗黃龍,一洗二聖被擄之恥。
“不料奸相秦桧一日以十二道金牌将嶽家父子召回臨安,以‘莫須有’三字,将一門忠烈的嶽忠王押向大牢。
“從此金兵又行猖獗,所到之處廬舍為墟……” “講古王”糖鋒突然中斷,目閃震人心魄的寒光,掃了衆茶客一眼,一聲長歎後,話聲一變才接着說道: “諸位請注意聽,那十二道金牌不是假的,嶽王将兵在外,大局以系,牽一發而動全身,秦桧有多大的狗膽,敢冒滅族之罪,一日連下十二道“假”金牌,所以在下可以證明,金牌出自‘皇帝大老倌’授意!” 天下事十分的很好玩,有說東的,就有講西的,适時一位老儒樣兒的茶客,在座上開了口,道: “先生,那康王怎會自毀長城,以老朽看,先生的判論不甚中肯!” “講古王”拍掌笑道:“老丈問的好,在下願為解答,其實剛才在下就曾點明過個中緣故,‘皇帝大老倌’之所以黑下心來毀長城,辣手蠻幹,完全因為嶽王有志‘直搗黃龍一洗二聖補擄之恥’! “彼時史載可考,二聖尚在,設若嶽王壯志得成,二聖駕回臨安,金賊必已稱臣順降,刀兵自平。
“請問‘皇帝大老倌’該怎樣恭對二聖,總不能一封‘太上皇’,一封‘太太上皇’吧? 但不如此又該如何? “退位讓之,古人曾說‘江山素無善讓之理,做好的飯,恭讓别人吃,‘皇帝大老倌’又怎能舍得。
於是乎他隻有一個辦法可想,就是使嶽王壯志難成,使壯志難成的路就一條,‘殺嶽王則事必寝’!這就是嶽王那非死不可的緣故!”他聲調一變,又複二聲長歎道:“其實這也要怪嶽王自己不好,沒能猜透‘皇帝大老倌’的‘綏靖’本意。
“若是嶽王在破金兵拐子馬後,陳兵邊境,上表請示,在下敢說,‘皇帝大老倌’準會喜歡得合不攏‘金口玉牙’。
“傳道旨意,說上句‘窮寇莫急追”,召之回京,賜‘王’賞‘爵’必定封嶽王個‘不亦悅乎’,這有多好。
“可是嶽王偏偏受了背後那‘精忠報國’刺字的毒,一心想雪二聖之恥,結果飛鳥未盡,良弓已藏,敵國正興,謀臣戮亡…… “唉!噓!嗚乎!天之将欲其亡也,必生妖孽,欲使之興也,必降吉祥,是故人當看天意而盡人事。
” “況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一段先朝興亡事,費我耗傷萬千言。
“講古王”抓起小茶壺,咕噜咕噜的喝過茶,哥兒似的徒弟道:“小寶,拿塊‘鵝卵石’來!” 小寶二十剛過頭的年紀,文質彬彬的,眉目間有股子英氣,嘴角永遠含着微笑,是攤棚戶中最得人緣的少年。
小寶管着替茶客們斟水,收錢,這麼大的地方和近百名客人,銅壺卻隻有兩把,有人說“講古王”小氣。
銅壺高有二尺多,圓桶形,銅盆般粗,裝滿了滾開的水,誰也不知道有多重,隔鄰賣藥的“二娃子”曾提試過它,沒提動,因此茶客鄰居才說“講古王”小氣,也有人進而誇贊小寶的臂力,大概練過功夫。
小寶遇上說這種話的好心人,就笑着替他師父解釋說,師父賺的錢不少,可全都送給一般苦哈哈了,銅壺雖重,習慣了就沒什麼了! 於是小寶更換來客人們的好感。
小寶這時從條桌下面搬出一塊鵝卵石,大如麥鬥,放在正中空地上,接又把條桌下的巨錘拖出來,扛在肩頭上,靜待講古王的吩咐。
講古王這時笑對所有的客人道:“那位勞駕,把這塊石頭給打碎了?” 茶客們你望我,我望你,誰也不出頭,坐在第二排左首最邊上的一名漢子,虎立而起道: “在下就等你說打石頭了,我來!” 講古王一笑道:“客倌話裡有話,請講?” 大漢一指紅柱上的對句,說道:“上面寫的‘誰打碎鵝卵石頭,我說盡天下奇事!’這句話,不騙人?” “小老兒活了這大年紀,從不騙人!” “很好,在下這就打!”說着奔向小寶就待取那鐵錘。
“講古王”擺手道:“且慢,客官打碎石頭以後,想問小老兒些什麼事?” 大漢道:“奇事怪事,等我打碎石頭再說也不晚。
” 小寶突然一指地上石頭道:“噢,那你請!” 大漢伸手去抓鐵錘長柄,小寶一閃道:幹什麼?” “打石頭呀!” “你大概是弄錯了,我師父的規矩,是要用徒手把石頭打碎,若用這把在鐵錘打,阿貓阿狗,誰也會!” “什麼?徒手打碎鵝卵石?你小子這是講話還是在放屁?” 小寶受到驚吓,臉色-變,“哎喲”一聲,肩上巨錘太重,小寶不勝壓力,把巨錘掉向地面。
大漢恰正在側,當進被砸個正着,殺豬般狂号起來,雙手捧着痛腳,另一雙腳像跳蚤似的直蹦高。
惹的茶客們哈哈大笑不止。
小寶卻蹲在地上,兩手抓住大漢痛腳,不停揉搓,不停直哎哎叫。
大漢
他邊看邊啧啧自稱奇着:“是從那裡冒出來的人潮!好像銀子不是自己的,拼命的買? 拼命的花!” 此時已是歇響之後,飯口已過,古寒窯附近林立的攤棚,正是人旺财旺生意“嗄嗄叫” 的黃金時候! 尤其是“講古王”的棚内,更是座無虛席。
棚内排着十幾條長闆凳,八仙桌,棚的正中前端空着,旁邊備有一張小書案,一把軟靠背椅子。
棚子側有五座炭爐,和一張大條桌,條桌右端,放着幾十把粗瓷茶壺,一個黑色的大茶葉桶。
左端卻怪,放着幾十塊海碗般大,透閃點點金星的“鵝卵石”。
案桌下面,有柄巨大的鐵錘,少說也有七八斤,人臂般粗的柄,鬥般大的錘頭兒,不知是作什麼用的? 這“無遮棚”左右兩邊的粗木柱,油漆得通紅閃亮,圓如象足,就是再大的風也無法把它吹倒! 棚頂更見高貴,是一張小小牛皮密縫而成,再刷上一層高級桐油,黃亮亮的,就是下傾盆大雨也不會漏! 在那兩根象足粗的赤紅支柱上,各挂着一塊用紫竹剖心制的狹長的凹版,正好嚴絲合縫的嵌鑲柱上。
石柱上赫然刻着-對筆走龍蛇的金字,一支是“誰打鵝卵石頭”?另一支是“我說盡天下奇事。
” 兩根支柱間,還有塊橫匾,四個金字為:“古今奇聞”! “無遮棚”的左右兩邊,各有一、二十個攤子,有的擺着古玩玉器,有的賣丹丸膏散,有的做些各式小菜面類。
龐克一見“講古王”那座棚,微微一哂,邁步走了進去。
隻見小書案旁,軟靠背椅上,坐着一位年約六旬,一身藍布,一張瘦臉,眼珠無神的瘦老頭。
龐克瞧個空位,擠坐下去,跷足傾聽着。
隻聽“講古王”話鋒傳到,說的是: “是故在下認為,嶽武穆雖系死於秦桧之手,但主謀一心要殺他的并非秦奸,而是當時的‘皇帝大老倌’!” 話鋒一頓,衆茶客似乎被他這種論調說驚了心,低議者有,互望者有。
“講古王”一清嗓音又道:“秦賊人雖無格,但文章卻早於當時天下,他自認聰明,卻不料被‘皇帝大老倌’當成了‘刀’用。
“諸位不信,請聽下文,當時戰況,有史為證,本是一敗塗地,後因起用韓、嶽等名将,重整旗鼓與金兵決一死戰。
“黃天蕩隻殺的金兵棄甲曳兵而逃,朱仙鎮拐子馬,兩淮志士率衆來歸,本期一鼓作勢直搗黃龍,一洗二聖被擄之恥。
“不料奸相秦桧一日以十二道金牌将嶽家父子召回臨安,以‘莫須有’三字,将一門忠烈的嶽忠王押向大牢。
“從此金兵又行猖獗,所到之處廬舍為墟……” “講古王”糖鋒突然中斷,目閃震人心魄的寒光,掃了衆茶客一眼,一聲長歎後,話聲一變才接着說道: “諸位請注意聽,那十二道金牌不是假的,嶽王将兵在外,大局以系,牽一發而動全身,秦桧有多大的狗膽,敢冒滅族之罪,一日連下十二道“假”金牌,所以在下可以證明,金牌出自‘皇帝大老倌’授意!” 天下事十分的很好玩,有說東的,就有講西的,适時一位老儒樣兒的茶客,在座上開了口,道: “先生,那康王怎會自毀長城,以老朽看,先生的判論不甚中肯!” “講古王”拍掌笑道:“老丈問的好,在下願為解答,其實剛才在下就曾點明過個中緣故,‘皇帝大老倌’之所以黑下心來毀長城,辣手蠻幹,完全因為嶽王有志‘直搗黃龍一洗二聖補擄之恥’! “彼時史載可考,二聖尚在,設若嶽王壯志得成,二聖駕回臨安,金賊必已稱臣順降,刀兵自平。
“請問‘皇帝大老倌’該怎樣恭對二聖,總不能一封‘太上皇’,一封‘太太上皇’吧? 但不如此又該如何? “退位讓之,古人曾說‘江山素無善讓之理,做好的飯,恭讓别人吃,‘皇帝大老倌’又怎能舍得。
於是乎他隻有一個辦法可想,就是使嶽王壯志難成,使壯志難成的路就一條,‘殺嶽王則事必寝’!這就是嶽王那非死不可的緣故!”他聲調一變,又複二聲長歎道:“其實這也要怪嶽王自己不好,沒能猜透‘皇帝大老倌’的‘綏靖’本意。
“若是嶽王在破金兵拐子馬後,陳兵邊境,上表請示,在下敢說,‘皇帝大老倌’準會喜歡得合不攏‘金口玉牙’。
“傳道旨意,說上句‘窮寇莫急追”,召之回京,賜‘王’賞‘爵’必定封嶽王個‘不亦悅乎’,這有多好。
“可是嶽王偏偏受了背後那‘精忠報國’刺字的毒,一心想雪二聖之恥,結果飛鳥未盡,良弓已藏,敵國正興,謀臣戮亡…… “唉!噓!嗚乎!天之将欲其亡也,必生妖孽,欲使之興也,必降吉祥,是故人當看天意而盡人事。
” “況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一段先朝興亡事,費我耗傷萬千言。
“講古王”抓起小茶壺,咕噜咕噜的喝過茶,哥兒似的徒弟道:“小寶,拿塊‘鵝卵石’來!” 小寶二十剛過頭的年紀,文質彬彬的,眉目間有股子英氣,嘴角永遠含着微笑,是攤棚戶中最得人緣的少年。
小寶管着替茶客們斟水,收錢,這麼大的地方和近百名客人,銅壺卻隻有兩把,有人說“講古王”小氣。
銅壺高有二尺多,圓桶形,銅盆般粗,裝滿了滾開的水,誰也不知道有多重,隔鄰賣藥的“二娃子”曾提試過它,沒提動,因此茶客鄰居才說“講古王”小氣,也有人進而誇贊小寶的臂力,大概練過功夫。
小寶遇上說這種話的好心人,就笑着替他師父解釋說,師父賺的錢不少,可全都送給一般苦哈哈了,銅壺雖重,習慣了就沒什麼了! 於是小寶更換來客人們的好感。
小寶這時從條桌下面搬出一塊鵝卵石,大如麥鬥,放在正中空地上,接又把條桌下的巨錘拖出來,扛在肩頭上,靜待講古王的吩咐。
講古王這時笑對所有的客人道:“那位勞駕,把這塊石頭給打碎了?” 茶客們你望我,我望你,誰也不出頭,坐在第二排左首最邊上的一名漢子,虎立而起道: “在下就等你說打石頭了,我來!” 講古王一笑道:“客倌話裡有話,請講?” 大漢一指紅柱上的對句,說道:“上面寫的‘誰打碎鵝卵石頭,我說盡天下奇事!’這句話,不騙人?” “小老兒活了這大年紀,從不騙人!” “很好,在下這就打!”說着奔向小寶就待取那鐵錘。
“講古王”擺手道:“且慢,客官打碎石頭以後,想問小老兒些什麼事?” 大漢道:“奇事怪事,等我打碎石頭再說也不晚。
” 小寶突然一指地上石頭道:“噢,那你請!” 大漢伸手去抓鐵錘長柄,小寶一閃道:幹什麼?” “打石頭呀!” “你大概是弄錯了,我師父的規矩,是要用徒手把石頭打碎,若用這把在鐵錘打,阿貓阿狗,誰也會!” “什麼?徒手打碎鵝卵石?你小子這是講話還是在放屁?” 小寶受到驚吓,臉色-變,“哎喲”一聲,肩上巨錘太重,小寶不勝壓力,把巨錘掉向地面。
大漢恰正在側,當進被砸個正着,殺豬般狂号起來,雙手捧着痛腳,另一雙腳像跳蚤似的直蹦高。
惹的茶客們哈哈大笑不止。
小寶卻蹲在地上,兩手抓住大漢痛腳,不停揉搓,不停直哎哎叫。
大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