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襲珍珠港前的三百六十五天大事記
關燈
小
中
大
。
5.9 野村大使向赫爾國務卿建議締結日美中立條約,當即遭到赫爾的拒絕。
5.12 松岡外相緻電野村大使,訓令他按《松岡修正案》(即根據脅迫美國這一對美基本方針制訂的《日美諒解方案》)開始同美國談判。
由于這一修正案,葬送了《日美諒解方案》的原來意圖。
5.26 制訂了《美國海軍基本作戰計劃》。
5.27 美國總統宣布&ldquo國家處于無限制的緊急狀态&rdquo。
這樣一來,美國自歐戰爆發後的一九三九年九月八日曾宣布&ldquo國家處于有限制的緊急狀态&rdquo,進入了&ldquo準準戰時體制&rdquo,現在終于過渡到&ldquo準戰時體制&rdquo,從而促進了以防萬一的各項準備工作。
6.2 日本駐美國西海岸(西雅圖)工作人員岡田貞外茂海軍少佐被美國方面非法監禁。
6.6 日本駐美國西海岸(洛杉矶)工作人員立花止海軍中佐因間諜嫌疑被美國方面逮捕。
由于美國方面的策劃,日本海軍在美國西海岸的&ldquo情報觸角&rdquo完全被切斷。
大本營陸海軍部通過《對南方的對策綱要》。
荷屬印尼拒絕日本方面的大部分要求;其結果,日本原來從美國進口石油,後來打算改從荷屬印尼進口石油的意圖受到挫折。
6.11 大本營陸海軍部通過了以進駐法屬印度支那南部為核心的《關于促進對南方的對策問題》的文件。
美國對石油出口頒發許可證。
6.13 當地指揮官不在珍珠港設置防魚雷網的意見并沒有使海軍作戰部部長斯塔克消除他對敵機進行魚雷攻擊的擔心。
斯塔克将一份題為《防魚雷攻擊裝置》的文件分送給各海軍軍區司令,并将抄件送交太平洋艦隊司令金梅爾。
金梅爾根據珍珠港的水深程度判斷:&ldquo〔珍珠港〕不存在受到魚雷攻擊的危險&rdquo。
結果對防禦飛機施放魚雷攻擊珍珠港的問題就此不了了之。
6.14 美國凍結德國和意大利的在美資産。
6.16 在聯絡會議上,松岡外相以違背國際信義為理由,建議重新考慮《關于促進對南方的對策問題》這一文件。
6.22 德蘇開戰。
6.23 大本營陸海軍部就德蘇開戰後的帝國國策綱要問題訂出一個方案。
6.24 大本營陸海軍部通過了《适應局勢變化之帝國國策綱要案》。
6.25 聯絡會議通過了《關于促進對南方的對策問題》這一文件(進駐法屬印度支那南部)。
6.27 美國駐日大使格魯緻電國務院,指出:&ldquo日本将在兩周或十天内作出重大決定。
&rdquo此時,在美國政府内部占壓倒優勢的判斷是,日本利用德蘇戰争之行動不是南進,而是北進。
6.30 聯絡會議采納松岡外相的反對意見,對《适應局勢變化之帝國國策綱要》作了修改後予以通過。
7.2 召開具有曆史意義的禦前會議,通過了《适應局勢變化之帝國國策綱要》。
7.4 美國總統羅斯福寫信給近衛首相,遏制日本的北進行動。
7.5 陸軍為了進駐法屬印度支那南部,命令第二十五軍進入戒備狀态。
海軍也組成一支對蘇作戰的第五艦隊。
7.7 天皇批準動員八十萬左右的兵力來準備對蘇作戰,并把第一個動員時間定在七月十三日。
這就是所謂&ldquo關特演&rdquo(關東軍特别演習)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動員。
7.8 美國政府通過&ldquo魔術&rdquo(即通過仿造日本外務省的密碼機破譯日本外交電報)獲悉七月二日在禦前會議上決定的主要内容:南進第一;如情況容許,則北進;獨立自主地參與德蘇戰争。
7.12 聯絡會議對美國六月二十六日提出的修正案,通過了再次修正案。
7.14 松岡外相隻給野村大使發去了拒絕赫爾建議的訓令電。
7.15 對事态發展感到憂慮的美國局局長寺崎,在隻取得大橋外務次官的同意而未經松岡外相許可的情況下,就把日本的建議電告野村。
松岡和近衛首相發生正面沖突。
7.16 近衛内閣總辭職。
7.18 第三屆近衛内閣組成,豐田貞次郎海軍大将被任命為外相。
7.19 日本政府要求維希政府在七月二十四日淩晨零時以前就〔日本〕進駐法屬印度支那南部問題作出答複。
美國政府破譯了一份日本駐廣東總領事于七月十四日拍給外務省的電報。
這份電報報告了日軍進駐法屬印度支那的計劃。
這份電報以其&ldquo發現了日本在東南亞的軍事計劃&rdquo,而成為美國最為重視的情報之一。
7.21 維希政府幾乎全部答應了日本方面的要求。
美國方面通過&ldquo魔術&rdquo破譯了新任外相豐田于七月十九日拍給日本駐德大使的電報,從而獲悉日本的政策是:對美政策不變,繼續恪守三國條約所确定的原則。
金梅爾司令制定了《太平洋艦隊作戰計劃》。
7.24 美國總統向野村大使暗示,近期内美國将斷然對日本實行石油禁運:奉勸日本在進駐還是撤出法屬印度支那南部問題上作出抉擇,并建議法屬印度支那中立化。
7.25 飯田祥二郎中将率領的第二十五軍的船隊從海南島的三亞港啟程南下。
海軍作戰部部長斯塔克和陸軍參謀總長馬歇爾聯名向當地指揮官拍發了警報電報,電報在預先通知要對日本在美資産采取凍結措施的同時,命令他們采取适當的警戒手段。
7.26 美國政府凍結了日本的在美資産。
美國在馬尼拉(菲律賓)設立美國陸軍遠東司令部,任命麥克阿瑟将軍為指揮官。
英國政府凍結日本的在英資産(二十七日,荷屬印尼也照此辦理)。
7.28 日軍開始在法屬印度支那南部登陸,二十九日&ldquo和平進駐&rdquo完畢。
同月 如果日美兩國爆發戰争的話,那麼日本也許會先發制人,突然襲擊停泊在珍珠港的美國艦隊,這已成為美國海軍的常識。
随着日美關系的惡化,從一九四〇年底左右到第二年的四月左右這段時間内,對這樣一種可能性的擔心頗為強烈。
但是,随着日本南進可能性的日益增長,襲擊珍珠港的危險性似乎被忽視。
七月以後,由于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南方,美國方面對珍珠港的關心也就漸漸淡薄起來;突然襲擊珍珠港的可能性逐漸成為一種觀念的東西。
8.1 美國政府禁止向日本出口石油。
8.4 近衛首相同東條陸相、及川海相進行商談,并告訴他們,決心直接會見美國總統羅斯福,以謀求一舉取得政治上解決問題,近衛認為這是留下的最後一條出路。
對此,海相表示完全贊成,但陸相則表示有條件地贊成。
美國副國務卿韋爾斯向若杉公使聲明說:日本再南進的話,就是戰争了。
8.6 聯絡會議決定了關東軍在統帥方面所采取的措施&mdash&mdash在遭到蘇聯空軍的進攻這一萬不得已的情況時,可出動航空隊向蘇聯境内發起進攻。
8.7 豐田外相訓令野村大使,指示他向美方建議舉行近衛和羅斯福會談。
8.9 大本營陸軍部對德蘇戰争的發展作了判斷,決定了《帝國陸軍作戰綱要》,指出當前要丢掉解決北方問題的念頭,專心緻志于南方問題。
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丘吉爾開始進行大西洋會談(至十二日結束)。
8.12 赫爾國務卿對陸軍部部長史汀生和海軍部部長諾克斯說:&ldquo太平洋的形勢已不是什麼外交問題了,說不定在什麼時候會發展成為軍事問題。
&rdquo 8.14 美英兩國首腦發表了規定第二次世界大戰基本方針的《大西洋憲章》。
8.17 羅
5.9 野村大使向赫爾國務卿建議締結日美中立條約,當即遭到赫爾的拒絕。
5.12 松岡外相緻電野村大使,訓令他按《松岡修正案》(即根據脅迫美國這一對美基本方針制訂的《日美諒解方案》)開始同美國談判。
由于這一修正案,葬送了《日美諒解方案》的原來意圖。
5.26 制訂了《美國海軍基本作戰計劃》。
5.27 美國總統宣布&ldquo國家處于無限制的緊急狀态&rdquo。
這樣一來,美國自歐戰爆發後的一九三九年九月八日曾宣布&ldquo國家處于有限制的緊急狀态&rdquo,進入了&ldquo準準戰時體制&rdquo,現在終于過渡到&ldquo準戰時體制&rdquo,從而促進了以防萬一的各項準備工作。
6.2 日本駐美國西海岸(西雅圖)工作人員岡田貞外茂海軍少佐被美國方面非法監禁。
6.6 日本駐美國西海岸(洛杉矶)工作人員立花止海軍中佐因間諜嫌疑被美國方面逮捕。
由于美國方面的策劃,日本海軍在美國西海岸的&ldquo情報觸角&rdquo完全被切斷。
大本營陸海軍部通過《對南方的對策綱要》。
荷屬印尼拒絕日本方面的大部分要求;其結果,日本原來從美國進口石油,後來打算改從荷屬印尼進口石油的意圖受到挫折。
6.11 大本營陸海軍部通過了以進駐法屬印度支那南部為核心的《關于促進對南方的對策問題》的文件。
美國對石油出口頒發許可證。
6.13 當地指揮官不在珍珠港設置防魚雷網的意見并沒有使海軍作戰部部長斯塔克消除他對敵機進行魚雷攻擊的擔心。
斯塔克将一份題為《防魚雷攻擊裝置》的文件分送給各海軍軍區司令,并将抄件送交太平洋艦隊司令金梅爾。
金梅爾根據珍珠港的水深程度判斷:&ldquo〔珍珠港〕不存在受到魚雷攻擊的危險&rdquo。
結果對防禦飛機施放魚雷攻擊珍珠港的問題就此不了了之。
6.14 美國凍結德國和意大利的在美資産。
6.16 在聯絡會議上,松岡外相以違背國際信義為理由,建議重新考慮《關于促進對南方的對策問題》這一文件。
6.22 德蘇開戰。
6.23 大本營陸海軍部就德蘇開戰後的帝國國策綱要問題訂出一個方案。
6.24 大本營陸海軍部通過了《适應局勢變化之帝國國策綱要案》。
6.25 聯絡會議通過了《關于促進對南方的對策問題》這一文件(進駐法屬印度支那南部)。
6.27 美國駐日大使格魯緻電國務院,指出:&ldquo日本将在兩周或十天内作出重大決定。
&rdquo此時,在美國政府内部占壓倒優勢的判斷是,日本利用德蘇戰争之行動不是南進,而是北進。
6.30 聯絡會議采納松岡外相的反對意見,對《适應局勢變化之帝國國策綱要》作了修改後予以通過。
7.2 召開具有曆史意義的禦前會議,通過了《适應局勢變化之帝國國策綱要》。
7.4 美國總統羅斯福寫信給近衛首相,遏制日本的北進行動。
7.5 陸軍為了進駐法屬印度支那南部,命令第二十五軍進入戒備狀态。
海軍也組成一支對蘇作戰的第五艦隊。
7.7 天皇批準動員八十萬左右的兵力來準備對蘇作戰,并把第一個動員時間定在七月十三日。
這就是所謂&ldquo關特演&rdquo(關東軍特别演習)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動員。
7.8 美國政府通過&ldquo魔術&rdquo(即通過仿造日本外務省的密碼機破譯日本外交電報)獲悉七月二日在禦前會議上決定的主要内容:南進第一;如情況容許,則北進;獨立自主地參與德蘇戰争。
7.12 聯絡會議對美國六月二十六日提出的修正案,通過了再次修正案。
7.14 松岡外相隻給野村大使發去了拒絕赫爾建議的訓令電。
7.15 對事态發展感到憂慮的美國局局長寺崎,在隻取得大橋外務次官的同意而未經松岡外相許可的情況下,就把日本的建議電告野村。
松岡和近衛首相發生正面沖突。
7.16 近衛内閣總辭職。
7.18 第三屆近衛内閣組成,豐田貞次郎海軍大将被任命為外相。
7.19 日本政府要求維希政府在七月二十四日淩晨零時以前就〔日本〕進駐法屬印度支那南部問題作出答複。
美國政府破譯了一份日本駐廣東總領事于七月十四日拍給外務省的電報。
這份電報報告了日軍進駐法屬印度支那的計劃。
這份電報以其&ldquo發現了日本在東南亞的軍事計劃&rdquo,而成為美國最為重視的情報之一。
7.21 維希政府幾乎全部答應了日本方面的要求。
美國方面通過&ldquo魔術&rdquo破譯了新任外相豐田于七月十九日拍給日本駐德大使的電報,從而獲悉日本的政策是:對美政策不變,繼續恪守三國條約所确定的原則。
金梅爾司令制定了《太平洋艦隊作戰計劃》。
7.24 美國總統向野村大使暗示,近期内美國将斷然對日本實行石油禁運:奉勸日本在進駐還是撤出法屬印度支那南部問題上作出抉擇,并建議法屬印度支那中立化。
7.25 飯田祥二郎中将率領的第二十五軍的船隊從海南島的三亞港啟程南下。
海軍作戰部部長斯塔克和陸軍參謀總長馬歇爾聯名向當地指揮官拍發了警報電報,電報在預先通知要對日本在美資産采取凍結措施的同時,命令他們采取适當的警戒手段。
7.26 美國政府凍結了日本的在美資産。
美國在馬尼拉(菲律賓)設立美國陸軍遠東司令部,任命麥克阿瑟将軍為指揮官。
英國政府凍結日本的在英資産(二十七日,荷屬印尼也照此辦理)。
7.28 日軍開始在法屬印度支那南部登陸,二十九日&ldquo和平進駐&rdquo完畢。
同月 如果日美兩國爆發戰争的話,那麼日本也許會先發制人,突然襲擊停泊在珍珠港的美國艦隊,這已成為美國海軍的常識。
随着日美關系的惡化,從一九四〇年底左右到第二年的四月左右這段時間内,對這樣一種可能性的擔心頗為強烈。
但是,随着日本南進可能性的日益增長,襲擊珍珠港的危險性似乎被忽視。
七月以後,由于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南方,美國方面對珍珠港的關心也就漸漸淡薄起來;突然襲擊珍珠港的可能性逐漸成為一種觀念的東西。
8.1 美國政府禁止向日本出口石油。
8.4 近衛首相同東條陸相、及川海相進行商談,并告訴他們,決心直接會見美國總統羅斯福,以謀求一舉取得政治上解決問題,近衛認為這是留下的最後一條出路。
對此,海相表示完全贊成,但陸相則表示有條件地贊成。
美國副國務卿韋爾斯向若杉公使聲明說:日本再南進的話,就是戰争了。
8.6 聯絡會議決定了關東軍在統帥方面所采取的措施&mdash&mdash在遭到蘇聯空軍的進攻這一萬不得已的情況時,可出動航空隊向蘇聯境内發起進攻。
8.7 豐田外相訓令野村大使,指示他向美方建議舉行近衛和羅斯福會談。
8.9 大本營陸軍部對德蘇戰争的發展作了判斷,決定了《帝國陸軍作戰綱要》,指出當前要丢掉解決北方問題的念頭,專心緻志于南方問題。
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丘吉爾開始進行大西洋會談(至十二日結束)。
8.12 赫爾國務卿對陸軍部部長史汀生和海軍部部長諾克斯說:&ldquo太平洋的形勢已不是什麼外交問題了,說不定在什麼時候會發展成為軍事問題。
&rdquo 8.14 美英兩國首腦發表了規定第二次世界大戰基本方針的《大西洋憲章》。
8.17 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