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奇女傳 第八回 木蘭山天祿三祈嗣 大霧頂喪吾初聆法
關燈
小
中
大
:“大人放心。
”即望黃州而逃。
幸虧韓元帥收督軍馬,入城安民,不十分追捕。
回奏炀帝隻說伍雲召死于亂軍之中,暗做了一個人情。
再說伍雲召出了南陽地界,将近西陵,見一座高山,深入雲漢,周圍三百餘裡。
行至山下,見蒼松翠柏,紫竹奇花,般般可愛。
山邊有一草店,就在店中歇息。
店中隻有一位老母,喪吾問道:“媽媽尊姓,若大年紀,如何在此孤山之下,開此草店?”媽媽道:“老婦姓韓,祖居山下。
因此地路孤,行商不便,在此開一小店,以安過客。
”喪吾道:“你家老公何處去了?”媽媽道:“老公名韓普,去世今已七年矣。
所生二子,一名韓周,一名韓同,俱往山中采樵去了,少一時就回來的。
”喪吾道:“此山名什麼山?”老媽道:“名大霧山。
亡夫在日,專心奉佛,中有所得,常言大霧山上應九天秀氣,下通海島真源。
頂上有平田百畝,甘泉數處。
又不時有白雲慶聚,五七年後,當有異人在此飛升。
”喪吾道:“老公公既知未來,可留得有些著作否?”媽媽道:“老公去世之時,将平生所看紫書丹經,并自己的著作,逐一鎖在箱中。
寫了幾句遺言,叮咛謹慎,不可輕易動他。
”喪吾道:“貧僧大膽,敢求一觀,看遺言是說要什麼人,才許開箱。
”老母道:“使得。
”遂取出箱來,請喪吾觀看。
隻見上書道: 吾喪西回,喪吾東來。
禅機萬語,都來一句。
真個喪吾,佛家種子。
喪吾看罷,對箱子叩頭道:“老先生真是明心見性的人。
貧僧的法号喪吾,這箱子明明是說要弟子方可開看。
”韓婆道:“既是亡失遺言,請大師開了罷。
”喪吾道:“貧僧豈敢驟開?待弟子齋戒數日,方敢啟視。
”不一時,弟兄二人俱已回來,老母令二子與喪吾拜揖。
用了齋飯,談論到晚。
次日,喪吾請韓氏弟兄,同至大霧山頂,結一茅庵,自此喪吾在大霧山頂,自耕自種,早晚看經念佛。
又将韓公箱中丹經紫書。
細心觀玩,如此三年,毫無所得。
一日,是八月中秋,韓周奉了母命,帶着果品饅首,上山與喪吾賀節。
盤桓半日,韓周回去。
到了晚上,一輪明月,團團如鏡,漸漸東升,其時天朗氣清,仁風交暢,喪吾即向禅床躍坐,雖未能洞明心性,卻也是五蘊皆空。
忽然想起在南陽為官之時,值此佳節,有多少文武官員前來賀節,于今夫人、公子也不知生死存亡。
又想起父親無幸被殺,全家死于刀下,不覺放聲大哭。
哭了一會,又想道:兵敗城破之日,匹馬單槍,微服而逃。
幸得紫竹庵中那個和尚削發贈衣,又虧了韓元帥暗地周全。
逃至此處,韓氏母子視若至親,真個難得。
思前想後,漸覺神昏,悠悠欲睡。
忽在一道靈光,自虛無法界而來,撞透頂門,灌注心田,自覺心中有眼,觀照四表。
白光之内有一道人,頭戴金箍,手扶拐杖,發如螺,蹒跚而舞,且歌且躍。
歌曰: 三心難成道,一心見如來。
如來即真性,真性似月明。
月明不在天,月明不在水。
明月照虛空,了然無挂礙。
問爾學道人,這個會不會。
喪吾聽罷,不動聲色,以心拜謝。
自此喪吾洞明心性。
在山中面壁十年,功成果滿,遂改大霧山為大悟山,遠近聞名。
訪谒者逐日如雲,竟将一座茅庵,蓋造數十間禅院。
要知後事,下文分解。
”即望黃州而逃。
幸虧韓元帥收督軍馬,入城安民,不十分追捕。
回奏炀帝隻說伍雲召死于亂軍之中,暗做了一個人情。
再說伍雲召出了南陽地界,将近西陵,見一座高山,深入雲漢,周圍三百餘裡。
行至山下,見蒼松翠柏,紫竹奇花,般般可愛。
山邊有一草店,就在店中歇息。
店中隻有一位老母,喪吾問道:“媽媽尊姓,若大年紀,如何在此孤山之下,開此草店?”媽媽道:“老婦姓韓,祖居山下。
因此地路孤,行商不便,在此開一小店,以安過客。
”喪吾道:“你家老公何處去了?”媽媽道:“老公名韓普,去世今已七年矣。
所生二子,一名韓周,一名韓同,俱往山中采樵去了,少一時就回來的。
”喪吾道:“此山名什麼山?”老媽道:“名大霧山。
亡夫在日,專心奉佛,中有所得,常言大霧山上應九天秀氣,下通海島真源。
頂上有平田百畝,甘泉數處。
又不時有白雲慶聚,五七年後,當有異人在此飛升。
”喪吾道:“老公公既知未來,可留得有些著作否?”媽媽道:“老公去世之時,将平生所看紫書丹經,并自己的著作,逐一鎖在箱中。
寫了幾句遺言,叮咛謹慎,不可輕易動他。
”喪吾道:“貧僧大膽,敢求一觀,看遺言是說要什麼人,才許開箱。
”老母道:“使得。
”遂取出箱來,請喪吾觀看。
隻見上書道: 吾喪西回,喪吾東來。
禅機萬語,都來一句。
真個喪吾,佛家種子。
喪吾看罷,對箱子叩頭道:“老先生真是明心見性的人。
貧僧的法号喪吾,這箱子明明是說要弟子方可開看。
”韓婆道:“既是亡失遺言,請大師開了罷。
”喪吾道:“貧僧豈敢驟開?待弟子齋戒數日,方敢啟視。
”不一時,弟兄二人俱已回來,老母令二子與喪吾拜揖。
用了齋飯,談論到晚。
次日,喪吾請韓氏弟兄,同至大霧山頂,結一茅庵,自此喪吾在大霧山頂,自耕自種,早晚看經念佛。
又将韓公箱中丹經紫書。
細心觀玩,如此三年,毫無所得。
一日,是八月中秋,韓周奉了母命,帶着果品饅首,上山與喪吾賀節。
盤桓半日,韓周回去。
到了晚上,一輪明月,團團如鏡,漸漸東升,其時天朗氣清,仁風交暢,喪吾即向禅床躍坐,雖未能洞明心性,卻也是五蘊皆空。
忽然想起在南陽為官之時,值此佳節,有多少文武官員前來賀節,于今夫人、公子也不知生死存亡。
又想起父親無幸被殺,全家死于刀下,不覺放聲大哭。
哭了一會,又想道:兵敗城破之日,匹馬單槍,微服而逃。
幸得紫竹庵中那個和尚削發贈衣,又虧了韓元帥暗地周全。
逃至此處,韓氏母子視若至親,真個難得。
思前想後,漸覺神昏,悠悠欲睡。
忽在一道靈光,自虛無法界而來,撞透頂門,灌注心田,自覺心中有眼,觀照四表。
白光之内有一道人,頭戴金箍,手扶拐杖,發如螺,蹒跚而舞,且歌且躍。
歌曰: 三心難成道,一心見如來。
如來即真性,真性似月明。
月明不在天,月明不在水。
明月照虛空,了然無挂礙。
問爾學道人,這個會不會。
喪吾聽罷,不動聲色,以心拜謝。
自此喪吾洞明心性。
在山中面壁十年,功成果滿,遂改大霧山為大悟山,遠近聞名。
訪谒者逐日如雲,竟将一座茅庵,蓋造數十間禅院。
要知後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