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篇 雜述第三十四

關燈
逸事者,皆前史所遺,後人所記,求諸異說,為益實多。

    即妄者為之,則苟載傳聞,而無铨擇。

    由是真僞不别,是非相亂。

    如郭子橫之《洞冥》,王子年之《拾遺》,全構虛辭,用驚愚俗。

    此其為弊之甚者也。

    瑣言者,多載當時辨對,流俗嘲谑,俾夫樞機者藉為舌端,談話者将為口實。

    及蔽者為之,則有诋讦相戲,施諸祖宗,亵狎鄙言,出自床第,莫不升之紀錄,用為雅言,固以無益風規,有傷名教者矣。

    郡書者,矜其鄉賢,美其邦族,施于本國,頗得流行,置于他方,罕聞愛異。

    其有如常璩之詳審,劉昺之該博,而能傳諸不朽,見美來裔者,蓋無幾焉。

    家史者,事惟三族,言止一門,正可行于室家,難以播于邦國。

    且箕裘不堕,則其錄猶存;苟薪構已亡,則斯文亦喪者矣。

    别傳者,不出胸臆,非由機杼,徒以博采前史,聚而成書。

    其有足以新言,加之别說者,蓋不過十一而已。

    如寡聞末學之流,則深所嘉尚;至于探幽索隐之士,則無所取材。

    雜記者,若論神仙之道,則服食煉氣,可以益壽延年;語魑魅之途,則福善禍淫,可以懲惡勸善,斯則可矣。

    及謬者為之,則苟談怪異,務述妖邪,求諸弘益,其義無取。

     地理書者,若朱贛所采,浃于九州;阚骃所書,殚于四國。

    斯則言皆雅正,事無偏黨者矣。

    其有異于此者,則人自以為樂土,家自以為名都,競美所居,談過其實。

    又城池舊迹,山水得名,皆傳諸委巷,用為故實,鄙哉!都邑簿者,如宮阙、陵廟、街廛、郭邑,辨其規模,明其制度,斯則可矣。

    及愚者為之,則煩而且濫,博而無限,論榱楝則尺寸皆書,記草木則根株必數,務求詳審,持此為能。

    遂使學者觀之,瞀亂而難紀也。

    于是考茲十品,征彼百家,則史之雜名,其流盡于此矣。

    至于其間得失紛糅,善惡相兼,既難為覼縷,故粗陳梗概。

    且同自郐,無足譏焉。

     又案子之将史,本為二說。

    然如《呂氏》、《淮南》、《玄晏》、《抱樸》,凡此諸子,多以叙事為宗,舉而論之,抑亦史之雜也,但以名目有異,不複編于此科。

     蓋語曰:"衆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

    "曆觀自古,作者著述多矣。

    雖複門千戶萬,波委雲集。

    而言皆瑣碎,事必叢殘。

    固難以接光塵于《五傳》,并輝烈于《三史》。

    古人以比玉屑滿箧,良有旨哉! 然則刍荛之言,明王必擇;葑菲之體,詩人不棄。

    故學者有博聞舊事,多識其物,若不窺别錄,不讨異書,專治周、孔之章句,直守遷、固之紀傳,亦何能自緻于此乎?且夫子有雲:"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知之次也。

    "苟如是,則書有非聖,言多不經,學者博聞,蓋在擇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