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建隆元年(庚申,960)
關燈
小
中
大
節度使、侍衛馬步軍都虞侯武安韓令坤(令坤,初見顯德二年。
)領兵巡北邊,慕容延釗復率前軍至真定。
上既受禪,遣使諭延釗與令坤各以便宜從事【一三】,兩人皆聽命。
己未,加延釗殿前都點檢【一四】、昭化節度使、同中書門下二品,令坤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天平節度使、同平章事。
辛酉,賜霸府賓佐將吏襲衣、金帶、鞍勒馬有差。
壬戌,歸德節度判官【一五】寧陵劉熙古為左諫議大夫,掌書記趙普為右諫議大夫、樞密直學士,宋、亳觀察判官安次呂餘慶為給事中、端明殿學士,攝觀察推官太康沈義倫為戶部郎中,歸德節度副使張彥柔領池州刺史。
(彥柔,見清泰元年,恐非此人。
) 甲子,以皇弟殿前都虞侯匡義領睦州防禦使,賜名光義。
有司請立宗廟,詔百官集議尚書省。
己巳,兵部尚書濮人張昭(昭,初見乾祐二年。
)等上奏曰:「謹按堯、舜及禹皆立五廟,蓋二昭二穆與其始祖也。
有商建國,改立六廟,蓋昭穆之外,祀契與湯也。
周立七廟,蓋親廟之外,祀太祖及文王、武王也。
漢初立廟,悉不如禮。
魏、晉始復七廟之制,江左相承不改,然七廟之中,猶虛太祖之室。
隋文但立高、曾、祖、禰四廟而已。
唐因隋制,立四親廟,梁氏而下,不易其法【一六】,稽古之道,斯為折衷。
伏請追尊高、曾四代號諡,崇建廟室。
」制可。
國朝宗廟之制,歲以四孟月及季冬,凡五享,朔望薦食、薦新。
三年一祫,以孟冬;五年一禘,以孟夏。
其七祀:春祀司命及戶,夏祀醦,季夏別祭中霤,秋祀門及厲,冬祀行,惟臘享、禘祫徧七祀。
如親行告謝及新主祔謁,即權罷時享。
告日用牢饌,備祀官。
鎮州言契丹與北漢兵皆遁去。
北漢戶部侍郎、平章事滎陽趙華罷為左僕射。
(華,初見廣順元年。
) 唐主景遣使誅鍾謨於饒州,詰之曰:「卿與孫晟同使北,晟死而卿還,何也?」謨頓首伏罪,縊殺之,亦誅張巒於宣州。
(謨流饒州,巒貶宣州副使,去年十月事。
) 二月乙亥,尊帝母南陽郡夫人杜氏為皇太後。
後,安喜人也。
司徒、兼門下侍郎、平章事範質加侍中,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平章事王溥加司空,樞密使、中書侍郎、兼刑部尚書、平章事魏仁浦(仁浦,初見天福十二年,衛州人。
)加右僕射,樞密使太原吳廷祚【一七】加同中書門下二品。
先是質、溥參知樞密院事,於是皆罷。
(吳廷祚,初以宣徽南院使見顯德六年,不著邑裡。
按宋史作範質兼侍中,王溥守司空,魏仁浦為尚書右僕射。
考宋制,「兼」與「為」乃實授之詞,「守」則資格未及而暫加之詞,今概作「加」字,疑有誤。
) 己卯,以天下兵馬都元帥吳越國王錢俶為天下兵馬大元帥。
丙戌,長春節,賜羣臣衣各一襲。
宰相率百官上壽,賜宴相國寺。
先是,中書舍人安次扈蒙權知貢舉,庚寅,奏進士合格者楊礪等十九人姓名。
辛卯,大宴於廣德殿。
凡誕節後擇日大宴自此始。
前鄉貢三傳孫蘭治左氏春秋【一八】,聚徒教授,其門人有被黜退者,蘭乘醉突入貢部,譁不已,下吏案之,壬辰,蘭決杖配商州。
就賜前司徒竇貞固、(貞固,泉人,初見天福元年)前司空李穀、(穀,汝陰人,初見天成元年。
)太子太師侯益、(益,平遙人,初見天成元年。
)扈彥珂(彥珂,雁門人,初見乾祐元年,不著邑裡。
)等器幣于西京。
宋州以歸德軍旌節來上,詔置于潛龍宅。
三月乙巳,改天下州縣名犯廟諱及禦名者。
丙辰,唐主景遣使來賀登極。
南漢宦者陳延壽言于南漢主曰:「陛下所以得立,由先帝盡殺羣弟故也。
」南漢主以為然,丁巳,殺其弟桂王旋興。
(此據司馬光朔記)。
吳越王錢俶遣使來賀登極。
唐主景復遣使來賀長春節。
宿州火,燔民廬舍萬餘區,遣中使安撫之。
壬戌,追尊祖考為皇帝,妣為皇後。
高祖幽都縣令朓諡曰文獻,廟號僖祖,陵曰欽陵;祖妣崔氏諡曰文懿。
曾祖兼禦史中丞珽諡曰惠元,廟號順祖,陵曰康陵;祖妣桑氏諡曰惠明。
皇祖涿州刺史敬諡曰簡恭,廟號翼祖,陵曰定陵;祖妣劉氏諡曰簡穆。
皇考周龍捷左廂都指揮使、嶽州防禦使弘殷諡曰昭武,廟號宣祖,陵曰安陵。
陵名號諡皆翰林學士、禮部侍郎、兼判太常寺事漁陽竇儼所撰定。
儼,儀弟也。
(儼,初見顯德四年,儀初見開運元年。
) 有司言國家受周禪,周木德,木生火,當以火德王,色尚赤,臘用戌,從之。
癸亥,命武勝節度使洛陽宋延渥(延渥,初見乾祐三年。
)領舟師巡撫江徼,舒州團練使元城司超(超,初見顯德二年)。
副之,仍遺書唐主諭意。
己巳,以皇弟光美為嘉州防禦使【一九】。
先是,北漢誘代北諸部侵掠河西,詔諸鎮會兵以禦之。
是月,定難節度使、守太尉、兼中書令李彞興,言遣部將李彞玉進援麟州,北漢引眾去。
彞興即彞殷也,避宣祖諱改焉。
(彞興,初見清泰二年,此據會要及彞興本傳,事當在此月。
) 兼判太常寺竇儼上言:「三王之興,禮樂不相沿襲。
洪惟聖宋,肇建皇極,一代之樂,宜乎立名。
禋享宴會樂章,固當易以新詞,式遵舊典。
」即詔儼專其事。
儼請改周樂文舞崇德之舞為文德之舞,武舞象成之舞為武功之舞,改樂章十二順為十二安,蓋取「治世之音安以樂」之義,祭天為高安,祭地為靜安,宗廟為理安,天地、宗廟登歌為嘉安【二○】,皇帝臨軒為隆安,王公出入為正安,皇帝食飲為和安,皇帝受朝、皇後入宮為順安,皇太子軒懸出入為良安,正月朝會為永安,郊廟俎入為豐安,酌獻、飲福、受胙為僖安【二一】,祭文宣王、武成王同用永安,藉田、先農用靜安。
夏四月癸酉,詔儼所定付有司行之。
儼復請僖祖室奏大善之舞,順祖奏大寧【二二】,翼祖奏大順,宣祖奏大慶,並從之。
鐵騎左廂都指揮使王彥昇夜抵宰相王溥私第,溥驚悸而出。
既坐,乃曰:「此夕巡警困甚,聊就公一醉耳。
」然彥昇意在求貨,溥佯不悟,置酒數行而罷。
翌日,溥密奏其事,上益惡之,丁醜,出彥昇為唐州團練使。
唐本刺史州,于是始改焉。
契丹入侵棣州,刺史河南何繼筠追破其眾於固安,獲馬四百匹。
(此從本紀。
按繼筠本傳則在禁盜馬之後,二年十月始禁盜馬,必繼筠傳誤也。
繼筠,福進子,初見顯德二年二月。
福進,初見天成元年,太原人也。
今繼筠傳乃雲河南人,不知何故。
) 昭義節度使、兼中書令太原李筠,(筠,初見天福十二年七月。
)在鎮逾八年,恃勇專恣,招集亡命,陰為跋扈之計。
周世宗每優容之。
及上遣使諭以受禪,筠即欲拒命,左右為陳歷數,乃僶俛下拜。
既延使者升階,置酒張樂,遽索周祖畫像置廳壁,涕泣不已。
賓佐惶駭,告使者曰:「令公被酒,失其常性,幸毋怪也。
」北漢主知筠有異志,潛以蠟書誘筠,筠雖具奏,而反謀已決,筠長子守節涕泣切諫,筠不聽。
上手詔慰撫,因除守節為皇城使。
筠遂遣守節入朝,且伺朝廷動靜,上迎謂曰:「太子,汝何故來?」守節矍然,以頭擊地曰:「陛下何言!此必有讒人間臣父也。
」上曰:「吾亦聞汝數諫,老賊不汝聽,不復顧藉,故遣汝來,欲吾殺汝耳。
盍歸語而父,我未為天子時,任汝自為之,我既為天子,汝獨不能小讓我耶?」守節馳歸,具以告筠,筠謀反愈急。
癸未,執監軍亳州防禦使周光遜、閑撥使李廷玉,遣其教練使劉繼沖及判官孫孚(筠誅,孚以效順故,授屯田郎中,不知何許人。
)送於北漢,納欵求援。
光遜,德威之子;(德威,初見光化元年。
)廷玉,嗣昭之孫,(嗣昭,初見乾寧四年。
)皆有舊第在晉陽,北漢主俱釋之,厚賜遣還第。
筠又遣兵襲澤州,殺刺史張福,據其城。
從事閭邱仲卿說筠曰:「公孤軍舉事,其勢甚危,雖倚河東之援,恐亦不得其力。
大梁兵甲精銳,難與爭鋒。
不如西下太行,直抵懷、孟,塞虎牢,據洛邑,東向而爭天下,計之上也。
」筠曰:「吾周朝宿將,與世宗義同昆弟,禁衛皆吾舊人,必將倒戈來歸。
況吾有儋珪槍、撥汗馬【二三】,何憂天下哉。
」儋珪,筠愛將,善用槍。
撥汗,筠所畜駿馬也。
乙酉,幸玉津園,遣使分詣京城門,賜饑民粥。
丙戌,命中使浚蔡河,設鬥門以節水【二四】,自都城距通許鎮。
以客省使萬年張保績為衛尉卿、判客省閤門事。
保績在閤門前後四十年,宣贊詞令,聽者皆聳,儕輩推其能,累使藩方,不辱君命,歷事六朝,未嘗有過,故特寵之。
(保績,初見顯德四年。
特寵之,此據會要,且雲事在建隆中。
本傳雲國初遷衛尉卿,不得其月日。
又雲從征李筠,以足疾留河內,因得長告,三年十一月卒。
按此,則其遷衛尉卿必在征李筠之前矣,今附見。
) 昭義反書至,樞密吳廷祚言於上曰:「潞州巖險,賊若固守,未可以歲月破。
然李筠素驕易,無謀,宜速引兵擊之,彼必恃勇出鬥,但離巢穴,即成擒矣。
」上納其言。
戊子,遣侍衛副都指揮使石守信、殿前副都點檢高懷德帥前軍進討。
上敕守信等曰:「勿縱筠下太行,急引兵扼其隘,破之必矣。
」(石守信等出軍,正史在戊子,實錄在癸巳。
戊子,四月十九日;癸巳,二十四日,今從其近者。
) 是日,大宴廣德殿。
丙申,命戶部侍郎壽陽高防、兵部侍郎陽曲邊光範並充前軍轉運使。
(防,初見天福十二年。
) 上召三司使清河張美調兵食,美言懷州刺史馬令琮度李筠必反,日夜儲偫以待王師。
上亟令授令琮團練使。
宰相範質曰:「大軍北伐,方藉令琮供億,不可移他郡。
」戊戌,升懷州為團練,以令琮充使焉【二五】。
令琮,大名人也。
(張美,初見顯德二年。
) 五月己亥朔,日有食之。
上降服出次,百官各守其司。
庚子,命宣徽南院使高唐昝居潤(居潤,初見顯德二年。
)赴澶州巡檢,殿前都點檢鎮寧節度使慕容延釗、彰德軍留後太原王全斌(全斌,初見天成元年。
)率兵由東路與石守信、高懷德會。
辛醜,以洺州團練使博
)領兵巡北邊,慕容延釗復率前軍至真定。
上既受禪,遣使諭延釗與令坤各以便宜從事【一三】,兩人皆聽命。
己未,加延釗殿前都點檢【一四】、昭化節度使、同中書門下二品,令坤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天平節度使、同平章事。
辛酉,賜霸府賓佐將吏襲衣、金帶、鞍勒馬有差。
壬戌,歸德節度判官【一五】寧陵劉熙古為左諫議大夫,掌書記趙普為右諫議大夫、樞密直學士,宋、亳觀察判官安次呂餘慶為給事中、端明殿學士,攝觀察推官太康沈義倫為戶部郎中,歸德節度副使張彥柔領池州刺史。
(彥柔,見清泰元年,恐非此人。
) 甲子,以皇弟殿前都虞侯匡義領睦州防禦使,賜名光義。
有司請立宗廟,詔百官集議尚書省。
己巳,兵部尚書濮人張昭(昭,初見乾祐二年。
)等上奏曰:「謹按堯、舜及禹皆立五廟,蓋二昭二穆與其始祖也。
有商建國,改立六廟,蓋昭穆之外,祀契與湯也。
周立七廟,蓋親廟之外,祀太祖及文王、武王也。
漢初立廟,悉不如禮。
魏、晉始復七廟之制,江左相承不改,然七廟之中,猶虛太祖之室。
隋文但立高、曾、祖、禰四廟而已。
唐因隋制,立四親廟,梁氏而下,不易其法【一六】,稽古之道,斯為折衷。
伏請追尊高、曾四代號諡,崇建廟室。
」制可。
國朝宗廟之制,歲以四孟月及季冬,凡五享,朔望薦食、薦新。
三年一祫,以孟冬;五年一禘,以孟夏。
其七祀:春祀司命及戶,夏祀醦,季夏別祭中霤,秋祀門及厲,冬祀行,惟臘享、禘祫徧七祀。
如親行告謝及新主祔謁,即權罷時享。
告日用牢饌,備祀官。
鎮州言契丹與北漢兵皆遁去。
北漢戶部侍郎、平章事滎陽趙華罷為左僕射。
(華,初見廣順元年。
) 唐主景遣使誅鍾謨於饒州,詰之曰:「卿與孫晟同使北,晟死而卿還,何也?」謨頓首伏罪,縊殺之,亦誅張巒於宣州。
(謨流饒州,巒貶宣州副使,去年十月事。
) 二月乙亥,尊帝母南陽郡夫人杜氏為皇太後。
後,安喜人也。
司徒、兼門下侍郎、平章事範質加侍中,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平章事王溥加司空,樞密使、中書侍郎、兼刑部尚書、平章事魏仁浦(仁浦,初見天福十二年,衛州人。
)加右僕射,樞密使太原吳廷祚【一七】加同中書門下二品。
先是質、溥參知樞密院事,於是皆罷。
(吳廷祚,初以宣徽南院使見顯德六年,不著邑裡。
按宋史作範質兼侍中,王溥守司空,魏仁浦為尚書右僕射。
考宋制,「兼」與「為」乃實授之詞,「守」則資格未及而暫加之詞,今概作「加」字,疑有誤。
) 己卯,以天下兵馬都元帥吳越國王錢俶為天下兵馬大元帥。
丙戌,長春節,賜羣臣衣各一襲。
宰相率百官上壽,賜宴相國寺。
先是,中書舍人安次扈蒙權知貢舉,庚寅,奏進士合格者楊礪等十九人姓名。
辛卯,大宴於廣德殿。
凡誕節後擇日大宴自此始。
前鄉貢三傳孫蘭治左氏春秋【一八】,聚徒教授,其門人有被黜退者,蘭乘醉突入貢部,譁不已,下吏案之,壬辰,蘭決杖配商州。
就賜前司徒竇貞固、(貞固,泉人,初見天福元年)前司空李穀、(穀,汝陰人,初見天成元年。
)太子太師侯益、(益,平遙人,初見天成元年。
)扈彥珂(彥珂,雁門人,初見乾祐元年,不著邑裡。
)等器幣于西京。
宋州以歸德軍旌節來上,詔置于潛龍宅。
三月乙巳,改天下州縣名犯廟諱及禦名者。
丙辰,唐主景遣使來賀登極。
南漢宦者陳延壽言于南漢主曰:「陛下所以得立,由先帝盡殺羣弟故也。
」南漢主以為然,丁巳,殺其弟桂王旋興。
(此據司馬光朔記)。
吳越王錢俶遣使來賀登極。
唐主景復遣使來賀長春節。
宿州火,燔民廬舍萬餘區,遣中使安撫之。
壬戌,追尊祖考為皇帝,妣為皇後。
高祖幽都縣令朓諡曰文獻,廟號僖祖,陵曰欽陵;祖妣崔氏諡曰文懿。
曾祖兼禦史中丞珽諡曰惠元,廟號順祖,陵曰康陵;祖妣桑氏諡曰惠明。
皇祖涿州刺史敬諡曰簡恭,廟號翼祖,陵曰定陵;祖妣劉氏諡曰簡穆。
皇考周龍捷左廂都指揮使、嶽州防禦使弘殷諡曰昭武,廟號宣祖,陵曰安陵。
陵名號諡皆翰林學士、禮部侍郎、兼判太常寺事漁陽竇儼所撰定。
儼,儀弟也。
(儼,初見顯德四年,儀初見開運元年。
) 有司言國家受周禪,周木德,木生火,當以火德王,色尚赤,臘用戌,從之。
癸亥,命武勝節度使洛陽宋延渥(延渥,初見乾祐三年。
)領舟師巡撫江徼,舒州團練使元城司超(超,初見顯德二年)。
副之,仍遺書唐主諭意。
己巳,以皇弟光美為嘉州防禦使【一九】。
先是,北漢誘代北諸部侵掠河西,詔諸鎮會兵以禦之。
是月,定難節度使、守太尉、兼中書令李彞興,言遣部將李彞玉進援麟州,北漢引眾去。
彞興即彞殷也,避宣祖諱改焉。
(彞興,初見清泰二年,此據會要及彞興本傳,事當在此月。
) 兼判太常寺竇儼上言:「三王之興,禮樂不相沿襲。
洪惟聖宋,肇建皇極,一代之樂,宜乎立名。
禋享宴會樂章,固當易以新詞,式遵舊典。
」即詔儼專其事。
儼請改周樂文舞崇德之舞為文德之舞,武舞象成之舞為武功之舞,改樂章十二順為十二安,蓋取「治世之音安以樂」之義,祭天為高安,祭地為靜安,宗廟為理安,天地、宗廟登歌為嘉安【二○】,皇帝臨軒為隆安,王公出入為正安,皇帝食飲為和安,皇帝受朝、皇後入宮為順安,皇太子軒懸出入為良安,正月朝會為永安,郊廟俎入為豐安,酌獻、飲福、受胙為僖安【二一】,祭文宣王、武成王同用永安,藉田、先農用靜安。
夏四月癸酉,詔儼所定付有司行之。
儼復請僖祖室奏大善之舞,順祖奏大寧【二二】,翼祖奏大順,宣祖奏大慶,並從之。
鐵騎左廂都指揮使王彥昇夜抵宰相王溥私第,溥驚悸而出。
既坐,乃曰:「此夕巡警困甚,聊就公一醉耳。
」然彥昇意在求貨,溥佯不悟,置酒數行而罷。
翌日,溥密奏其事,上益惡之,丁醜,出彥昇為唐州團練使。
唐本刺史州,于是始改焉。
契丹入侵棣州,刺史河南何繼筠追破其眾於固安,獲馬四百匹。
(此從本紀。
按繼筠本傳則在禁盜馬之後,二年十月始禁盜馬,必繼筠傳誤也。
繼筠,福進子,初見顯德二年二月。
福進,初見天成元年,太原人也。
今繼筠傳乃雲河南人,不知何故。
) 昭義節度使、兼中書令太原李筠,(筠,初見天福十二年七月。
)在鎮逾八年,恃勇專恣,招集亡命,陰為跋扈之計。
周世宗每優容之。
及上遣使諭以受禪,筠即欲拒命,左右為陳歷數,乃僶俛下拜。
既延使者升階,置酒張樂,遽索周祖畫像置廳壁,涕泣不已。
賓佐惶駭,告使者曰:「令公被酒,失其常性,幸毋怪也。
」北漢主知筠有異志,潛以蠟書誘筠,筠雖具奏,而反謀已決,筠長子守節涕泣切諫,筠不聽。
上手詔慰撫,因除守節為皇城使。
筠遂遣守節入朝,且伺朝廷動靜,上迎謂曰:「太子,汝何故來?」守節矍然,以頭擊地曰:「陛下何言!此必有讒人間臣父也。
」上曰:「吾亦聞汝數諫,老賊不汝聽,不復顧藉,故遣汝來,欲吾殺汝耳。
盍歸語而父,我未為天子時,任汝自為之,我既為天子,汝獨不能小讓我耶?」守節馳歸,具以告筠,筠謀反愈急。
癸未,執監軍亳州防禦使周光遜、閑撥使李廷玉,遣其教練使劉繼沖及判官孫孚(筠誅,孚以效順故,授屯田郎中,不知何許人。
)送於北漢,納欵求援。
光遜,德威之子;(德威,初見光化元年。
)廷玉,嗣昭之孫,(嗣昭,初見乾寧四年。
)皆有舊第在晉陽,北漢主俱釋之,厚賜遣還第。
筠又遣兵襲澤州,殺刺史張福,據其城。
從事閭邱仲卿說筠曰:「公孤軍舉事,其勢甚危,雖倚河東之援,恐亦不得其力。
大梁兵甲精銳,難與爭鋒。
不如西下太行,直抵懷、孟,塞虎牢,據洛邑,東向而爭天下,計之上也。
」筠曰:「吾周朝宿將,與世宗義同昆弟,禁衛皆吾舊人,必將倒戈來歸。
況吾有儋珪槍、撥汗馬【二三】,何憂天下哉。
」儋珪,筠愛將,善用槍。
撥汗,筠所畜駿馬也。
乙酉,幸玉津園,遣使分詣京城門,賜饑民粥。
丙戌,命中使浚蔡河,設鬥門以節水【二四】,自都城距通許鎮。
以客省使萬年張保績為衛尉卿、判客省閤門事。
保績在閤門前後四十年,宣贊詞令,聽者皆聳,儕輩推其能,累使藩方,不辱君命,歷事六朝,未嘗有過,故特寵之。
(保績,初見顯德四年。
特寵之,此據會要,且雲事在建隆中。
本傳雲國初遷衛尉卿,不得其月日。
又雲從征李筠,以足疾留河內,因得長告,三年十一月卒。
按此,則其遷衛尉卿必在征李筠之前矣,今附見。
) 昭義反書至,樞密吳廷祚言於上曰:「潞州巖險,賊若固守,未可以歲月破。
然李筠素驕易,無謀,宜速引兵擊之,彼必恃勇出鬥,但離巢穴,即成擒矣。
」上納其言。
戊子,遣侍衛副都指揮使石守信、殿前副都點檢高懷德帥前軍進討。
上敕守信等曰:「勿縱筠下太行,急引兵扼其隘,破之必矣。
」(石守信等出軍,正史在戊子,實錄在癸巳。
戊子,四月十九日;癸巳,二十四日,今從其近者。
) 是日,大宴廣德殿。
丙申,命戶部侍郎壽陽高防、兵部侍郎陽曲邊光範並充前軍轉運使。
(防,初見天福十二年。
) 上召三司使清河張美調兵食,美言懷州刺史馬令琮度李筠必反,日夜儲偫以待王師。
上亟令授令琮團練使。
宰相範質曰:「大軍北伐,方藉令琮供億,不可移他郡。
」戊戌,升懷州為團練,以令琮充使焉【二五】。
令琮,大名人也。
(張美,初見顯德二年。
) 五月己亥朔,日有食之。
上降服出次,百官各守其司。
庚子,命宣徽南院使高唐昝居潤(居潤,初見顯德二年。
)赴澶州巡檢,殿前都點檢鎮寧節度使慕容延釗、彰德軍留後太原王全斌(全斌,初見天成元年。
)率兵由東路與石守信、高懷德會。
辛醜,以洺州團練使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