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綸綍承恩詞臣應诏 絲羅踐約淑女于歸

關燈
話說趙鼎銳望着吉慶和,說有件事要告訴他。

    看官你道是什麼事呢?隻因現在朝廷勵精圖治,見那些在朝諸臣大半洩洩沓沓,年老的暮氣太重,新進的又礙于資格,雖皇上累下明诏,加意求賢,曉喻中外,臣工一體,訪察其有經濟素裕,膽識夙優之士,無論官紳士庶,俱着破格錄用,上副朝廷儲才之意,下慰草茅堀起之心。

    示谕煌煌,何等慎重。

    其如疆臣大吏,視為具文,每當聖谕頒來,始則以一紙文書飛行所屬,繼則置之膜外,不問不聞。

    即間有保舉參劾之事,仍不過循其舊例,以掩耳目而已。

    所謂保舉者未必真有經濟,真有膽識,或因情面而得,鑽謀而來,甚至有目不識丁,卑汗苟且的,也可列名薦牍。

    所謂參劾者亦未必無真才實學,皆系貪贓枉法之徒,或因不合時宜觸犯當道,緻遭屏黜,有屈難伸。

    至于大小朝臣,但憑一紙空言,據情上達,亦未悉心遴選,冀拔真才。

    推原其心,皆存了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意見,而且各分門戶,賄賂公行,不但版築魚鹽,埋沒了多少英雄豪傑,即有些敢言直谏,公忠體國之士,亦孤立無援,相與告老的告老,退歸的退歸。

    皇上天武神威,洞悉此中的弊窦,因此複下明诏,将所有告老告歸的臣子一律起用,限三個月到京,聽候召見。

    其實有因病緻廢,或已經病故的,著由地方官據實呈報,并取具本籍紳士,連環保結,不準稍事隐瞞,緻幹未便。

    倘有縱徇情事,一經察出,定即從嚴議處。

    其起用諸臣,如有名流勇士,實系為該臣素所深知的,不論出身貴賤,準其一體保薦,即由該臣率領來京,聽候試用。

    此旨一下,那些告退的個個存著振作之心,以冀進賢退不肖,為朝廷複隆古治。

     這趙鼎銳的父親趙弼,本系翰林出身,放過一任主考,亦因敢言直谏,不合時宜,為在朝權貴所厭,他卻見機得早,複命之後就告病退歸,作個明哲保身之計。

    現在有旨起用,他又雄心複起,思為國家立一番事業,庶不負朝廷雨露之恩,更兼他賞識兩個人,一個吉慶和一個洪一鹗,常說這兩個大有作用,将來定為棟梁之才,因此要保舉他兩人,以顯顯自己的見識。

    所以趙鼎銳聽見他父親有這個話,便來告訴吉慶和與洪一鹗,叫他們預備預備,恐怕開春就要同行。

    因說道:“吉年兄你可知道,現在皇上又起用舊臣了,昨日才奉到上谕,凡那從前告退的,皆一律起用,限三個月内到京,聽候召見,不準藉端不仕。

    即有實系因病殘廢或已經病故的,仍責成地方官取具在籍紳士連環保結,以憑察核,并著令起用諸臣,随時保薦人才,聽候試用。

    ”吉慶和道:“據兄所言,年伯是一定要出山了。

    ” 正說着,洪一鹗走了進來,看見趙鼎銳便道:“趙兄何時來的,小弟怎麼不知道?”趙鼎銳道:“來了好一會了,我來的時候,那個韓宏還在這裡,我還同他作了兩句無謂的周旋呢!”洪一鹗道:“韓宏這厮,今日本是來求榮的,那裡曉得反受了辱去,送上門來讨罪受,也是報應不爽,大快人心。

    但我們雖覺出了口氣,代他設想,不知他回去之後,是怎麼樣子難受,而且他那些家人都聽得明明白白,難免不互相竊議,這個聲名傳了出,怎樣有臉見人呢!”趙鼎銳道:“這到不然,昔齊人乞食牆間,尚且驕其妻妾;他雖被罵了一頓,依舊是個同知,有什麼無臉見人呢?”洪一鹗道:“吉兄你剛才說那個又要出山?”吉慶和道:“是因現在奉了上谕,起用從前告退的諸臣,我說趙年伯一定是又要出山的。

    ”洪一鹗道:“趙老伯如果出山,則朝廷又得一柱石,非是小弟睥睨一世,試問當今之際,外而疆臣内而宰輔,有幾個胸羅經濟,膽識過人,能代朝廷建一番功業?皆是盈廷唯諾,洩沓相仍,實成為具臣而已。

    ” 趙鼎銳道:“洪兄不必牢騷,以兄抱負非常,久知為棟梁之器,現當撥舉真才之際,吾兄正可有為,況家父所最重的兄與吉年兄兩人,吉年兄已經高發,明年進京供職,便可大展猷為,兄雖尚未乘時,此番家父到京,必欲為之保薦,一則以副朝廷求賢之意,一則以展吾兄抱負之才。

    ”洪一鹗道:“雖承老兄眷愛,複蒙老伯栽培,但臣本布衣,恐亦無從着手。

    ”趙鼎銳道:“這到不必慮得,現今聖天子英明睿知,因本朝限于資格,緻使英雄豪傑多半沈埋,故上谕有謂隻取真才,不論出身貴賤,況吾兄亦複将門之子,隻須薦牍上叙明履曆,就可以邀聖眷了。

    ”吉慶和道:“天生我材必有用,說甚麼布衣不布衣,況且自古及今,以布衣而為将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