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老奴仗義激烈陳詞 方外多情殷勤下榻

關燈
:“難得老丈關切,顧念同鄉,就是暫且栖身,也非容易,那還有什幺不願意,緻拂高情呢?但恐字迹惡劣,不堪中式,這便如何?”顧全道:“先生太謙了。

    ”說著便從腰内将那帶來的二兩多銀子拿出來,放在桌上,說道:“這二兩多銀子權作房飯之資,即請收下,不必介意。

    ”吉慶和道:“萍水相逢,諸承關切,已是多情可感,若再蒙厚賜,何以克當?這是斷乎不能消受的。

    ” 顧全又道:“老朽是個爽快人,況是同鄉,不必過謙,且自收了,等先生發了财,再加倍還我有什麼要緊呢!”說罷站起來便告辭而别。

    吉慶和随著他送出客寓,心中著實的感激,不料奴仆中有這等好人,卻從那裡說起。

    一日無話。

     次日午後,顧全又來匆匆的說道:“妙相寺昨已去過,法真和尚極口應承,現已招呼人打掃淨室,請先生今日就去。

    ”吉慶和聽說又感激又歡喜,即便收拾清楚,算清房錢,叫人挑了行李,同著顧全一齊望妙相寺而去。

    走了一會,已到了清涼古道,時值暑盡秋來的天氣,遠遠見清涼山上古木參天,真有明淨如妝景象。

     又走了半裡多路,隻見一帶紅牆斜映著西山夕照,朝南三座圓門當中,門額上寫著“勅賜妙相禅寺”六個金字。

    對面一垛磚牆,照壁中嵌着磨硃漆的“皆大歡喜”。

    進了山門,穿過甬道,便是伽藍殿,兩旁列著四大金剛神像。

    伽藍殿後是一個極寬大的院落,中間有座白磐石砌就蓮花說法台,上面一順五開間朱漆窗棂,屋頂上現出大雄寶殿,兩廊一帶房屋,左邊是文昌殿,下首便是客堂,右邊是關帝殿。

    下首廊柱上挂著一面粉紅漆牌,上寫著“僧寮”二字。

    打從大殿左側鵝卵石鋪成回紋卍字路過去。

    又是一道重門,裡面三間廳房,是寺内僧衆打禅之所,兩邊亦有回廊,廊柱上貼著黃紙寫的“禅堂止靜,緩步低聲”八個字。

    從西首廊下轉入進去,是六扇雲藍粉漆灑金屏門,左邊開著一扇,上豎著一塊方丈的扁額。

    由此而進,靜悄悄并無人迹,中間一條曲徑,兩邊皆是翠竹蒼梧,古僻幽深,果然是一點紅塵飛不到。

    吉慶和見了頗覺羨慕,穿過曲徑,便是白磬石三層台階,上裝著紫竹欄杆,上面一所明三暗五古舊的房屋,檐前挂著一排蝦須竹簾。

    吉慶和同顧全步上台階。

     有道人通報進去,法真和尚便迎出來,見了吉慶和,彼此見禮,複又通了名姓,然後依序坐下。

    小童獻上茶,大家先喝了一口。

    法真又叫人将吉慶和行李搬進來,就在他住房後面桂花亭旁邊那所屋内安頓。

    這才望吉慶和道:“老僧久仰大名,自恨識荊無自。

    昨得顧老先生薦引,極慰渴懷。

    今睹清顔實深萬幸。

    以後便可時常叨教了。

    但是小庵雖居城市,僻近山林,暮鼓晨鐘,頗嫌寂寞,加以黃荠淡飯,粥闆齋魚,悅口既難,安居亦陋,尚望包涵一二,莫怪老僧相待之疏。

    ”吉慶和便忙接口答道:“住持說那裡話來,小生遊子他多,羁人異地,已作窮途之哭,誰憐失路之悲。

    幸得顧老丈之一言,尤蒙大和尚之見許,三生有幸,一榻可安,得來此地勾留,便是眼前極樂,誠非所料,尚複何言?第恐攪擾禅機,殊為耿耿耳。

    ”法真見他語言不俗,便極口謙遜,複又談了些書法,顧全這才作别,又向法真道了謝。

    然後法真與吉慶和送出方丈,見顧全去了,二人才回客廳,隻見先前搬行李的那個道人走來說道:“吉先生的房已安頓好了。

    ”法真聽說,便領著吉慶和打從東首自己卧房窗腳下過去,繞了三四個灣子,便是桂花亭,越過亭子轉入腰門,卻是一所小小三開間的屋子,雖不寬大也還潔淨。

    法真便指著那屋内西首一間說道:“這便是先生下榻之所了。

    ”二人同到裡間,吉慶和見自己的行李等件已安排得齊齊整整,心中甚是感激。

    因又向法真說道:“謝謝。

    ”二人複到方丈。

    不一時擺出晚飯,彼此用畢,又閑談了一會,才各歸卧房而去。

     吉慶和到了卧室,就在燈下寫了一封平安家信,預備寄回襄陽。

    忽然觸起離愁,便歎道:“不料我吉慶和若大家财,因遭了兩樁橫事,弄得幹幹淨淨,不能在家侍奉老母,共守田園,反緻流落異鄉,與老僧為伍,命途多舛,何竟一至于斯耶!”著實的感歎了一番。

    不覺已是二鼓時分,便放開被褥上床安寝,一夕無話。

    到了五更将盡,聽得佛殿上晨鐘聲響,便自起來開了房門,就有個小童送淨面水,梳洗已畢,帶了家信走到方丈裡面,見法真已在那裡打禅,便不敢驚動,回轉身來就向各處遊玩,又尋知昨日那個道人,将家信交付與他,請他得便寄去。

    正欲複回方丈,隻聽背後有人說道:“吉先生起得好早!”吉慶和掉過頭來一看,正是法真,因答道:“住持早。

    ”一面說,一面走,不一會又到了方丈,隻見桌上擺着四碟小菜,兩碗稀飯,于是二人吃了稀飯,在那裡閑談,彼此極相愛慕。

    由是吉慶和便在此安身,徐圖機會。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