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永善村耆老救鄉鄰 武昌府考生驚奇禍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湖北襄陽府西門外永善,有個小小富戶,姓吉名德字樂餘。
雖非仕宦人家,上代亦有入過學的人。
到了吉德這代,适當粵匪猖獗,各省停考,因此不曾讀書,守著些先人的餘業,安分守己,也還不惡。
卻喜他生性好善樂施,親戚鄰裡中有貧窮無靠的,他便百計周全;有人向他借貸,無不應允。
妻子安氏,生平亦極慈善,待家中的奴仆如待自己兒女一般,常說:做奴婢的人,也是父母所生,一樣嬌生慣養,不過少幾個錢,賣到别人家去,聽人使用,已是可憐已極,若再朝打暮罵,放作自家的兒女,送與人家使用,你道舍得舍不得的?存心如此,雖近來鄉宦人家也未必有這樣好婦人。
隻可惜他夫婦兩個,年過半百尚未得子。
安氏曾生過一女,長到八歲後又死了,這安氏因自己的年紀已老,斷難生育,因勸吉德納妾,指望生個兒子,以為香煙之續。
吉德見安氏累累相勸,他便納妾柳氏。
到六十歲這年,竟生一子。
老夫婦兩人好不歡喜,就代他取個名字,因為是六十歲上生的,名喚慶和,号壽人,平時就喚他慶兒。
他老夫婦兩個沒事的時節,常言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我老兩口年已花甲,自分子息艱難,不期上天憐佑,還賜一子,這皆是祖宗功德與那平時修積來的。
從此他二人更加好善,凡那修橋補路、赈濟貧窮的事無不向前。
更喜這吉慶和天資穎悟,敏達過人,到了五歲,就請了個先生在家教讀。
真是經目成誦,聰敏絕倫,先生常在吉德前誇獎,老夫婦更加喜悅。
忽然這年襄陽出蛟,山水直搗下來。
四鄉八鎮,田禾房屋盡被淹沒。
饑寒載道,滿目凄涼,甚是可慘。
幸喜永善地勢還高,不過被水淹沒了田禾,房屋一切均未沖坍。
村中有一窮戶人家姓韓,老夫婦兩口,人都喚他韓老兒,家中毫無産業,平時靠著村中有事的人家,喊他來撮撮忙,掙幾個錢度日。
吉德家裡他夫婦也是常來的,吉德不時也周濟些柴米。
他卻有個兒子,那年十六歲,也讀過兩句書,因無力不能上學,就送他到城裡學個小小的手藝。
卻當這年水荒起來,村中做事的人家也沒有了,韓老兒夫婦也無處撮忙,正是在那裡無法,又見他兒子在城裡,店家因柴米騰貴裁減閑人,走了回來。
由是一家三口,終日裡有一頓沒一頓的,忍饑受餓。
合當他的造化來了,這日有個鄰居偶與吉德閑談些遭水情形,不知不覺的就說起韓老兒一家三口,怎樣的忍饑受餓,有一頓沒一頓的情形,實在可憐得很。
你老人家平時是最好善最仁慈的,怎麼設法救他一救才好,也是莫大的功德,天老爺都要保全你老人家子孫昌盛的。
吉德聽說便動了個恻隐之心,就叫這鄰居帶信,叫他三口兒來。
次日,韓老兒聽見這話,真是喜出望外,就帶着妻子到了吉家,見了吉德的夫婦自是千恩萬謝,感戴不盡。
吉德看見韓老兒子生得頗為俊俏,就問他道:“你叫什麼名字,多大歲數了?”他便答道:“名喚韓宏,今年十六歲。
”吉德又問道:“你識字麼?”他又答道:“也曾上過兩年學,頗識得幾個字,隻恨家寒無力讀書,以緻改學了個小小手藝,心中卻是不願。
”吉德見他對答如流,極其伶俐,甚是可愛,遂又說道:“你既不願做這手藝,就在我家伴我的兒子,再上兩年學,多識些字,随後就改了這個營業,另做别事也好。
但是在書房内,卻要用心聽先生教訓,不許同我兒子兩下胡鬧,你可願意麼?”韓宏聽說,便磕了個頭道:“難得你老人家這樣提拔,真是重生的父母,雖粉身碎骨亦不能補報,那還有不願的道理呢!”韓老兒夫婦亦是叩頭不已。
從此韓老兒夫婦就在吉家,韓宏就同吉德的兒子一齊上學。
偏喜這韓宏讀書聰敏,先生亦甚喜歡。
過了兩年,吉德就将些田産事務叫他兼管兼管,韓宏倒也清楚,并未錯過一件。
吉德又見他誠實可靠,就把所有的事全交付與他。
光陰似箭,韓宏已是二十二歲了,吉德又代他讨了個老婆,讓他一家兒
雖非仕宦人家,上代亦有入過學的人。
到了吉德這代,适當粵匪猖獗,各省停考,因此不曾讀書,守著些先人的餘業,安分守己,也還不惡。
卻喜他生性好善樂施,親戚鄰裡中有貧窮無靠的,他便百計周全;有人向他借貸,無不應允。
妻子安氏,生平亦極慈善,待家中的奴仆如待自己兒女一般,常說:做奴婢的人,也是父母所生,一樣嬌生慣養,不過少幾個錢,賣到别人家去,聽人使用,已是可憐已極,若再朝打暮罵,放作自家的兒女,送與人家使用,你道舍得舍不得的?存心如此,雖近來鄉宦人家也未必有這樣好婦人。
隻可惜他夫婦兩個,年過半百尚未得子。
安氏曾生過一女,長到八歲後又死了,這安氏因自己的年紀已老,斷難生育,因勸吉德納妾,指望生個兒子,以為香煙之續。
吉德見安氏累累相勸,他便納妾柳氏。
到六十歲這年,竟生一子。
老夫婦兩人好不歡喜,就代他取個名字,因為是六十歲上生的,名喚慶和,号壽人,平時就喚他慶兒。
他老夫婦兩個沒事的時節,常言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我老兩口年已花甲,自分子息艱難,不期上天憐佑,還賜一子,這皆是祖宗功德與那平時修積來的。
從此他二人更加好善,凡那修橋補路、赈濟貧窮的事無不向前。
更喜這吉慶和天資穎悟,敏達過人,到了五歲,就請了個先生在家教讀。
真是經目成誦,聰敏絕倫,先生常在吉德前誇獎,老夫婦更加喜悅。
忽然這年襄陽出蛟,山水直搗下來。
四鄉八鎮,田禾房屋盡被淹沒。
饑寒載道,滿目凄涼,甚是可慘。
幸喜永善地勢還高,不過被水淹沒了田禾,房屋一切均未沖坍。
村中有一窮戶人家姓韓,老夫婦兩口,人都喚他韓老兒,家中毫無産業,平時靠著村中有事的人家,喊他來撮撮忙,掙幾個錢度日。
吉德家裡他夫婦也是常來的,吉德不時也周濟些柴米。
他卻有個兒子,那年十六歲,也讀過兩句書,因無力不能上學,就送他到城裡學個小小的手藝。
卻當這年水荒起來,村中做事的人家也沒有了,韓老兒夫婦也無處撮忙,正是在那裡無法,又見他兒子在城裡,店家因柴米騰貴裁減閑人,走了回來。
由是一家三口,終日裡有一頓沒一頓的,忍饑受餓。
合當他的造化來了,這日有個鄰居偶與吉德閑談些遭水情形,不知不覺的就說起韓老兒一家三口,怎樣的忍饑受餓,有一頓沒一頓的情形,實在可憐得很。
你老人家平時是最好善最仁慈的,怎麼設法救他一救才好,也是莫大的功德,天老爺都要保全你老人家子孫昌盛的。
吉德聽說便動了個恻隐之心,就叫這鄰居帶信,叫他三口兒來。
次日,韓老兒聽見這話,真是喜出望外,就帶着妻子到了吉家,見了吉德的夫婦自是千恩萬謝,感戴不盡。
吉德看見韓老兒子生得頗為俊俏,就問他道:“你叫什麼名字,多大歲數了?”他便答道:“名喚韓宏,今年十六歲。
”吉德又問道:“你識字麼?”他又答道:“也曾上過兩年學,頗識得幾個字,隻恨家寒無力讀書,以緻改學了個小小手藝,心中卻是不願。
”吉德見他對答如流,極其伶俐,甚是可愛,遂又說道:“你既不願做這手藝,就在我家伴我的兒子,再上兩年學,多識些字,随後就改了這個營業,另做别事也好。
但是在書房内,卻要用心聽先生教訓,不許同我兒子兩下胡鬧,你可願意麼?”韓宏聽說,便磕了個頭道:“難得你老人家這樣提拔,真是重生的父母,雖粉身碎骨亦不能補報,那還有不願的道理呢!”韓老兒夫婦亦是叩頭不已。
從此韓老兒夫婦就在吉家,韓宏就同吉德的兒子一齊上學。
偏喜這韓宏讀書聰敏,先生亦甚喜歡。
過了兩年,吉德就将些田産事務叫他兼管兼管,韓宏倒也清楚,并未錯過一件。
吉德又見他誠實可靠,就把所有的事全交付與他。
光陰似箭,韓宏已是二十二歲了,吉德又代他讨了個老婆,讓他一家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