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回 錦毛鼠龍樓封護衛 鄧九如飯店遇恩星
關燈
小
中
大
靈變,滿心歡喜,攜着手,來到自己屋内。
先問他吃什麼。
小孩子道:“前途已然用過,不吃什麼了。
”韓爺又給他斟了半盞茶,叫他喝了,方慢慢問道:“你姓甚名誰?家住哪裡?因何賣與山西人為子?”小孩子未語先流淚道:“伯伯聽禀:我姓鄧名叫九如,在平縣鄧家窪居住。
隻因父親喪後,我與母親娘兒兩個度日。
我有一個二舅,名叫武平安,為人甚實不端。
一日,背負一人寄居我們家中,說是他的仇人,要與我大舅活活祭靈。
不想此人是開封府包相爺的侄兒,我母親私行将他釋放。
叫我找我二舅去,趁空兒我母親就懸梁自盡了。
”說至此,痛哭起來。
韓爺聞聽,亦覺慘然,将他勸慰多時,又問以後的情節。
鄧九如道:“隻因我二舅所做之事,無法無天,況我們又在山環居住,也不報官,便用棺材盛殓,于次日煩了幾個無賴之人,幫着擡在山窪掩埋。
是我一時思念母親死的苦情,向我二舅啼哭。
誰知我二舅不加憐憫,反生怨恨,将我踢打一頓。
我就氣悶在地,不知魂歸何處。
不料後來蘇醒過來,覺得在人身上,就是方才那個山西人。
一路上多虧他照應吃喝,來到此店。
這是難為他。
所便宜他的原故,他何嘗花費五兩銀子,他不過在山窪将我檢來,折磨我叫他父親,也不過是轉賣之意。
幸虧伯伯搭救,白白的叫他詐去銀兩。
”韓爺聽了,方知此子就是鄧九如。
見他伶俐非常,不由地滿心歡喜。
又是歎息當初在靈佑寺居住時,聽得不甚的确,如今聽九如一說,心内方才明白。
隻見九如問道:“請問伯伯貴姓?因何到旅店之中?卻要往何處去?”韓爺道:“我姓韓名彰,要往杭州有些公幹。
隻是道路上帶你不便,待我明日将你安置個妥當地方,候我回來,再帶你上東京便了。
”九如道:“但憑韓伯伯處置。
使小侄不至漂泊,那便是伯父再生之德了。
下說罷,流下淚來。
韓爺聽了,好生不忍道:“賢侄放心,休要憂慮。
”又安慰了好些言語,哄着他睡了,自己也便和衣而卧。
到次日天明,算還了飯錢,出了店門。
惟恐九如小孩子家吃慣點心,便向街頭看了看,見路西有個湯圓鋪,攜了九如來到鋪内,揀了個座頭坐了,道:“盛一碗湯圓來。
”隻見有個老者端了一碗湯圓,外有四碟點心,無非是糖耳朵、蜜麻花、蜂糕等類,放在桌上。
手持空盤,卻不動身,兩隻眼睛直勾勾的瞅着九如,半晌歎了一口氣,眼中幾幾乎落下淚來。
韓二爺見此光景,不由地問道:“你這老兒,為何瞅着我侄兒?難道你認得他麼?”那老者道:“小老兒認卻不認得。
隻是這位小相公有些厮象。
”韓爺道:“他象誰?”那老兒卻不言語,眼淚早已滴下。
韓爺更覺犯疑,連忙道:“他到底象誰?何不說來?”那老者拭了淚道:“軍官爺若不怪時,小老兒便說了。
隻因小老兒半生乏嗣,好容易生了一子,活到六歲上,不幸老伴死了,撂下此子,因思娘,也就嗚呼哀哉了。
今日看見小相公的面龐兒,頗頗的象我那”說到這裡,卻又咽住不言語了。
韓爺聽了,暗暗忖度道:“我看此老頗覺誠實,而且老來思子,若九如留在此間,他必加倍疼愛,小孩子斷不至于受苦。
”想罷便道:“老丈,你貴姓?”那老者道:“小老兒姓張,乃嘉興府人氏。
在此開湯圓鋪多年。
鋪中也無多人,隻有個夥計看火,所有座頭俱是小老兒自己張羅。
”韓爺道:“原來如此。
我告訴你,他姓鄧,名叫九如,乃是我侄兒。
隻因目下我到杭州有些公幹,帶着他行路甚屬不便。
我意欲将這侄兒寄居在此,老丈你可願意麼?”張老兒聽了,眉開目笑道:“軍官既有公事,請将小相公留居在此。
隻管放心,小老兒是會看承的。
”韓爺又問九如道:“侄兒,你的意下如何?我到了杭州,完了公事,即便前來接你。
”九如道:“伯伯既有此意,就是這樣罷。
又何必問我呢。
”韓爺聽了,知他願意,又見老者歡喜無限。
真是兩下情願,事最好辦。
韓爺也想不到如此的爽快。
回手在兜肚内掏出五兩十錠銀子來,遞與老者道:“老丈,這是些須薄禮,聊算我侄兒的茶飯之資,請收了罷。
”張老者哪裡肯受。
不知說些什麼話來,且聽下回分解。
先問他吃什麼。
小孩子道:“前途已然用過,不吃什麼了。
”韓爺又給他斟了半盞茶,叫他喝了,方慢慢問道:“你姓甚名誰?家住哪裡?因何賣與山西人為子?”小孩子未語先流淚道:“伯伯聽禀:我姓鄧名叫九如,在平縣鄧家窪居住。
隻因父親喪後,我與母親娘兒兩個度日。
我有一個二舅,名叫武平安,為人甚實不端。
一日,背負一人寄居我們家中,說是他的仇人,要與我大舅活活祭靈。
不想此人是開封府包相爺的侄兒,我母親私行将他釋放。
叫我找我二舅去,趁空兒我母親就懸梁自盡了。
”說至此,痛哭起來。
韓爺聞聽,亦覺慘然,将他勸慰多時,又問以後的情節。
鄧九如道:“隻因我二舅所做之事,無法無天,況我們又在山環居住,也不報官,便用棺材盛殓,于次日煩了幾個無賴之人,幫着擡在山窪掩埋。
是我一時思念母親死的苦情,向我二舅啼哭。
誰知我二舅不加憐憫,反生怨恨,将我踢打一頓。
我就氣悶在地,不知魂歸何處。
不料後來蘇醒過來,覺得在人身上,就是方才那個山西人。
一路上多虧他照應吃喝,來到此店。
這是難為他。
所便宜他的原故,他何嘗花費五兩銀子,他不過在山窪将我檢來,折磨我叫他父親,也不過是轉賣之意。
幸虧伯伯搭救,白白的叫他詐去銀兩。
”韓爺聽了,方知此子就是鄧九如。
見他伶俐非常,不由地滿心歡喜。
又是歎息當初在靈佑寺居住時,聽得不甚的确,如今聽九如一說,心内方才明白。
隻見九如問道:“請問伯伯貴姓?因何到旅店之中?卻要往何處去?”韓爺道:“我姓韓名彰,要往杭州有些公幹。
隻是道路上帶你不便,待我明日将你安置個妥當地方,候我回來,再帶你上東京便了。
”九如道:“但憑韓伯伯處置。
使小侄不至漂泊,那便是伯父再生之德了。
下說罷,流下淚來。
韓爺聽了,好生不忍道:“賢侄放心,休要憂慮。
”又安慰了好些言語,哄着他睡了,自己也便和衣而卧。
到次日天明,算還了飯錢,出了店門。
惟恐九如小孩子家吃慣點心,便向街頭看了看,見路西有個湯圓鋪,攜了九如來到鋪内,揀了個座頭坐了,道:“盛一碗湯圓來。
”隻見有個老者端了一碗湯圓,外有四碟點心,無非是糖耳朵、蜜麻花、蜂糕等類,放在桌上。
手持空盤,卻不動身,兩隻眼睛直勾勾的瞅着九如,半晌歎了一口氣,眼中幾幾乎落下淚來。
韓二爺見此光景,不由地問道:“你這老兒,為何瞅着我侄兒?難道你認得他麼?”那老者道:“小老兒認卻不認得。
隻是這位小相公有些厮象。
”韓爺道:“他象誰?”那老兒卻不言語,眼淚早已滴下。
韓爺更覺犯疑,連忙道:“他到底象誰?何不說來?”那老者拭了淚道:“軍官爺若不怪時,小老兒便說了。
隻因小老兒半生乏嗣,好容易生了一子,活到六歲上,不幸老伴死了,撂下此子,因思娘,也就嗚呼哀哉了。
今日看見小相公的面龐兒,頗頗的象我那”說到這裡,卻又咽住不言語了。
韓爺聽了,暗暗忖度道:“我看此老頗覺誠實,而且老來思子,若九如留在此間,他必加倍疼愛,小孩子斷不至于受苦。
”想罷便道:“老丈,你貴姓?”那老者道:“小老兒姓張,乃嘉興府人氏。
在此開湯圓鋪多年。
鋪中也無多人,隻有個夥計看火,所有座頭俱是小老兒自己張羅。
”韓爺道:“原來如此。
我告訴你,他姓鄧,名叫九如,乃是我侄兒。
隻因目下我到杭州有些公幹,帶着他行路甚屬不便。
我意欲将這侄兒寄居在此,老丈你可願意麼?”張老兒聽了,眉開目笑道:“軍官既有公事,請将小相公留居在此。
隻管放心,小老兒是會看承的。
”韓爺又問九如道:“侄兒,你的意下如何?我到了杭州,完了公事,即便前來接你。
”九如道:“伯伯既有此意,就是這樣罷。
又何必問我呢。
”韓爺聽了,知他願意,又見老者歡喜無限。
真是兩下情願,事最好辦。
韓爺也想不到如此的爽快。
回手在兜肚内掏出五兩十錠銀子來,遞與老者道:“老丈,這是些須薄禮,聊算我侄兒的茶飯之資,請收了罷。
”張老者哪裡肯受。
不知說些什麼話來,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