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以府兵拒之。

    大戰于無錫,越人奔潰。

    鄰境之内唯錢氏為仇。

    因是與之和好,兵甲遂弭。

     乃傾意折節,奉上接下,禮待将校,推其慈惠,緻之腹心。

    以寬簡優,柔存恤骁勇,夙将元寮素所跋扈者無不樂從,互與歡飲。

    士民富實,桴鼓不聞,朝廷頹綱以禮振舉,上下既入,遠迩樂推,呼之為"政事仆射"。

    大江南北封境之間,二十餘年治平如砥。

    乃治府署之内,立亭号之曰"延賓",命宋齊丘為記,以待多士。

    于是四方豪傑翕然歸之。

    或因退休沐之暇親與之宴飲,谘訪阙失,問民疾苦,夜央而罷。

    時中原多故,名賢夙德皆亡身歸順。

    乃使人于淮上以厚币資之,既至縻以爵祿。

     故北土士人向風而至者迨數十人,羽翼大成,裨左彌衆。

    或人讒先主于義父溫曰:"軍國大政請以嫡嗣承之,不得假于他人。

    "先主聞之,乃表乞罷政務,而宋齊丘谏之,請緩其事。

    迨數日會溫發疾卒,遂止其議。

    時義弟知詢代嗣父鎮江陵,遙總朝綱,每與先主争衡。

    因使說之入朝,遂吳主之命,留而不遣,罷其政權。

    由是先主始獲專任,朝野歸附,位望日隆。

    遷侍中、中書令守,太尉都諸軍事,遂襲溫故事,出鎮建康,以長子璟參政,進封先主為齊王,加禮。

    建齊國,置百官,以宋齊丘、徐!玠為左右丞相。

    遂受吳禅,奉吳主為讓皇,徙居丹陽宮,改吳年号為升元元年,尊義父溫為武皇帝,義弟知證等請歸姓,先主尤懷徐氏鞠養之惠,不忍改之,百官堅請,于是複姓李氏。

     立大唐宗廟,祀高祖太宗而追尊四世,祖恪為孝靜王,奉考榮為義祖,封徐氏二子複為王,諸孫男女各為郡縣主,百官進位有差。

    乃祀郊圜丘,禮畢,群臣皆賀,複上尊号,遏而不行。

     郡邑報符瑞者數十,亦止而不書,以丞相宋齊丘為洪州節度使。

     将行,請使通好契丹,遂以宮女缯彩珠玑遣泛海而行。

    明年蕃使亦至。

    于是交聘往來者不絕。

    是時江淮無事,累歲豐稔,兵食盈積。

    而梁宋屢亂。

    群臣鹹言土運中興,宜複先代疆宇之請。

     其歲吳越災焚,其宮室府庫甲兵殆盡。

    群議請其弊,諸将奮勇者頗庶。

    先主不納,遣使唁之,厚饋币粟以周其乏。

    殆将假而率之以入中土。

    未幾,會先主疾笃,使召宋齊丘受顧命,托以後事,長子吳王璟嗣位,即日殂于正寝。

    時昪元七年,年五十六,谥曰孝高,廟号烈祖。

    先主身長七尺,姿貌瑰特,目瞬如電,語言厚重。

    望之懾人,與語可愛。

    少遭迍難,長罹兵革。

     民間疾苦無細不知。

    初建康有處士汪台符,上書陳九患利害之說,皆親閱覽,窮究減否,不恥下問,禀而行之。

    自登位之後,遣官大定檢校民田,高下肥硗皆獲允當。

    人絕怨咨,輸賦不稽。

     然而仁孝之誠頗動天地,圜丘之祭,天奏月延三刻。

    是時上旬,月當三更而沒。

    升壇之際,皎然如日,禮畢而落。

    時饒州餘千民母因抱攜其孫失手墜地,其子怒拔刃斫之。

    刃且未及,自腰而下忽陷于地。

    先主遂命作闊刃鏟之。

    又吉州豪民龍氏鬻谷不售。

    上神崗禱廟求旱,為震暴所殺。

    迨末年悫敦慈恕,山林薮澤禁止以時,恩澤渙汗及被吾民。

    曰:"民各生父母,安用争城廣地,使之膏血塗于草野乎"自握王權至禅位,凡數十年止一拒越師,蓋不得已而為之。

    将終乃謂嗣主曰:"德昌宮凡積兵器缗帛七百餘萬,吾死之後善和好鄰境,以安社稷,不可襲炀皇之迹恃食阻兵,自取亡覆。

    苟能守吾言,汝為孝子,百姓謂汝為賢君矣。

    "殂落之日,四方黔首歎息涕泣而辍其食。

    初有禅之意,忽夜半寺僧撞鐘,滿城皆驚。

    逮旦召問,将斬之。

     雲:"夜來偶得月詩。

    "先主令曰,乃曰:"徐徐東海出,漸漸入天衢。

    此夕一輪滿,清光何處無。

    "先主聞之,私喜而釋之。

    又天祐中諸郡童謠雲:"東海鯉魚飛上天。

    "東海,徐氏之望,鯉,姓也。

    天時人事其符有如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