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
乃使兄弟立寨于新淦二十裡風岡拒之。
時寨中得玉笥山道士劉守真,能驅鬼神。
每吳兵掠寨,劉則噀水調角,風雨電雷倏忽而起,吳不能攻,迨數年。
一夕劉死,遂戰不利,棄寨而還。
玗夙将既先誅戮,無以禦敵,乃抛郡退保朱川。
遂連馬氏,因盡掠百姓戶口幾千餘家入彬衡。
馬氏以玗為柳州刺史,兄弟皆莅縣邑,迨十年而玗死。
因鄉酋龍寶光裂裳為旗,夜呼内外,曰:"有欲返江南者請從此行。
"凡得數百戶迨千餘人以歸。
其副使發兵數百遮之,寶光乃帥丁壯執大斧長刀臨水拒之,相與戰退追兵而還。
至今王嶺風岡寨址存焉。
及馬氏歸順江南,餘民皆至,惟玗之子孫恥而不返。
初玗既入湖南,行密使掘其墳,上墳陵惟見大蛇長二犬許,目未開遂殺之,玗亦死。
處士陳贶者,閩中人,少孤貧,好學。
出遊廬山刻苦修進,詩書蓄數千卷,有詩名聞于四方。
慵于取士,宇于山麓。
歲時伏臘,慶吊人事,都未暫往。
時輩多師事之。
有季父為桑門,每賴其給。
有詩數百首,骨務強梗,出于常态,頗有閩仙之緻,脍于人口。
其中有《景陽台懷古》雲:"景陽大廟地,運極自依依。
一會皆同是,到頭誰論非。
酒濃沉遠慮,花好失前機。
見此興亡事,正當家國肥。
"嗣主聞之,以吊帛徵之。
乃袱巾縧帶,布裘鹿鞟,引見宴語,因授以官。
贶不受,苦辭。
嗣主見其言語樸野,翔集疏逸,不卻其志,因錫以粟帛放還舊居,十餘年卒,時及七十。
贶五十方娶,有慶之者曰:"處士新郎燕爾安乎"贶答曰:"呵呵,仆少處山谷,莫預世事,不知衣裾之下有此珍美。
"及更咍及就徵,或問:"細君置之何所" 對曰:"暫寄師叔寺中。
"或曰:"婦人年少,為德不一,何不防閑。
"答曰:"鎖之矣。
"或曰:"其如水火何"贶曰:"鑰匙亦付之矣。
"淳質如此。
名士過其故居多著詠焉。
沈彬者,筠陽高安人。
少好學讀書,有能詩之譽。
屬唐末離亂,随計不捷,南遊湘湖,隐雲陽山十年許。
與浮圖輩虛中、齊已以詩名互相吹噓,為流輩所慕。
尋歸鄉裡,訪名山洞府,與學神仙,慕喬松虛無之道,往來多之玉梁閤皂二山,入遊息焉。
先主移鎮金陵,旁羅隐逸名儒宿老,命郡縣起之,彬赴辟命。
彬知其欲取楊氏,因獻《觀畫山水圖詩》有雲:"須知手筆安排定,不怕山河整頓難。
"先主夙聞其名,覽之而喜,遂授秘書郎,入贊世子。
未幾,以老乞骸骨歸,乃授吏曹郎緻仕,年将八十,修養不怠。
嗣主至南昌,彬乃撐舟往見。
嗣主以疇昔師授,令免拜跪嗣主,顧問對曰:"老臣自處山野,不知老之将至,世事不與,因山妻謂臣曰:"汝主人郎君今為天子,何不往拜異免寒饑以畢殘齡。
'臣不覺歡悸忘老。
"而嗣主甚加哀憫,問其子息,對曰:"臣垂老有子,尚幼。
"遂署秘書省正字,厚賜粟帛鹽貨放還。
尋卒。
彬生平虛懷好道,積有年歲,觀其出處未見功效。
然彬近居阜上,有一大樹可數拱,未殂前常指之謂家之曰:"吾死可葬于是。
"既葬,穴其處,乃古冢爾。
觀其間俨然且絕朽腐之物,複見一石燈,台上有漆,一益圹頭獲一銅牌,上镌篆文雲:"隹城今已開,雖開不葬埋。
漆燈猶未爇,留待沈彬來。
"由是墳之。
其子廷瑞亦為道士,性嗜酒,酷于風雅,常遊守宰之門。
皆貴之,呼為沈道者。
然坦率不由刺候,每直造階置而坐者數數矣。
會宰治訟繁劇,廷瑞辄醉至,因忌而戲之曰:"沈道者何日道成時"廷瑞乃應聲奪筆就幾而書曰:"何順問我道成時,紫府清都自有期。
手握靈□人不識,體含仙骨俗争知"雲雲。
宰乃慚謝,常衣褐單弊稍覆其體,雖至窮冬凝氵互風雪凜冽,不加纩帛,而姿顔若故。
或人憐遺之衣服,亦多轉施貧寒。
或佯遺忘而已。
後卒于玉笥山,死之日,有人見乘舟江上而去。
後視其墳,陷裂尺餘矣。
乃使兄弟立寨于新淦二十裡風岡拒之。
時寨中得玉笥山道士劉守真,能驅鬼神。
每吳兵掠寨,劉則噀水調角,風雨電雷倏忽而起,吳不能攻,迨數年。
一夕劉死,遂戰不利,棄寨而還。
玗夙将既先誅戮,無以禦敵,乃抛郡退保朱川。
遂連馬氏,因盡掠百姓戶口幾千餘家入彬衡。
馬氏以玗為柳州刺史,兄弟皆莅縣邑,迨十年而玗死。
因鄉酋龍寶光裂裳為旗,夜呼内外,曰:"有欲返江南者請從此行。
"凡得數百戶迨千餘人以歸。
其副使發兵數百遮之,寶光乃帥丁壯執大斧長刀臨水拒之,相與戰退追兵而還。
至今王嶺風岡寨址存焉。
及馬氏歸順江南,餘民皆至,惟玗之子孫恥而不返。
初玗既入湖南,行密使掘其墳,上墳陵惟見大蛇長二犬許,目未開遂殺之,玗亦死。
處士陳贶者,閩中人,少孤貧,好學。
出遊廬山刻苦修進,詩書蓄數千卷,有詩名聞于四方。
慵于取士,宇于山麓。
歲時伏臘,慶吊人事,都未暫往。
時輩多師事之。
有季父為桑門,每賴其給。
有詩數百首,骨務強梗,出于常态,頗有閩仙之緻,脍于人口。
其中有《景陽台懷古》雲:"景陽大廟地,運極自依依。
一會皆同是,到頭誰論非。
酒濃沉遠慮,花好失前機。
見此興亡事,正當家國肥。
"嗣主聞之,以吊帛徵之。
乃袱巾縧帶,布裘鹿鞟,引見宴語,因授以官。
贶不受,苦辭。
嗣主見其言語樸野,翔集疏逸,不卻其志,因錫以粟帛放還舊居,十餘年卒,時及七十。
贶五十方娶,有慶之者曰:"處士新郎燕爾安乎"贶答曰:"呵呵,仆少處山谷,莫預世事,不知衣裾之下有此珍美。
"及更咍及就徵,或問:"細君置之何所" 對曰:"暫寄師叔寺中。
"或曰:"婦人年少,為德不一,何不防閑。
"答曰:"鎖之矣。
"或曰:"其如水火何"贶曰:"鑰匙亦付之矣。
"淳質如此。
名士過其故居多著詠焉。
沈彬者,筠陽高安人。
少好學讀書,有能詩之譽。
屬唐末離亂,随計不捷,南遊湘湖,隐雲陽山十年許。
與浮圖輩虛中、齊已以詩名互相吹噓,為流輩所慕。
尋歸鄉裡,訪名山洞府,與學神仙,慕喬松虛無之道,往來多之玉梁閤皂二山,入遊息焉。
先主移鎮金陵,旁羅隐逸名儒宿老,命郡縣起之,彬赴辟命。
彬知其欲取楊氏,因獻《觀畫山水圖詩》有雲:"須知手筆安排定,不怕山河整頓難。
"先主夙聞其名,覽之而喜,遂授秘書郎,入贊世子。
未幾,以老乞骸骨歸,乃授吏曹郎緻仕,年将八十,修養不怠。
嗣主至南昌,彬乃撐舟往見。
嗣主以疇昔師授,令免拜跪嗣主,顧問對曰:"老臣自處山野,不知老之将至,世事不與,因山妻謂臣曰:"汝主人郎君今為天子,何不往拜異免寒饑以畢殘齡。
'臣不覺歡悸忘老。
"而嗣主甚加哀憫,問其子息,對曰:"臣垂老有子,尚幼。
"遂署秘書省正字,厚賜粟帛鹽貨放還。
尋卒。
彬生平虛懷好道,積有年歲,觀其出處未見功效。
然彬近居阜上,有一大樹可數拱,未殂前常指之謂家之曰:"吾死可葬于是。
"既葬,穴其處,乃古冢爾。
觀其間俨然且絕朽腐之物,複見一石燈,台上有漆,一益圹頭獲一銅牌,上镌篆文雲:"隹城今已開,雖開不葬埋。
漆燈猶未爇,留待沈彬來。
"由是墳之。
其子廷瑞亦為道士,性嗜酒,酷于風雅,常遊守宰之門。
皆貴之,呼為沈道者。
然坦率不由刺候,每直造階置而坐者數數矣。
會宰治訟繁劇,廷瑞辄醉至,因忌而戲之曰:"沈道者何日道成時"廷瑞乃應聲奪筆就幾而書曰:"何順問我道成時,紫府清都自有期。
手握靈□人不識,體含仙骨俗争知"雲雲。
宰乃慚謝,常衣褐單弊稍覆其體,雖至窮冬凝氵互風雪凜冽,不加纩帛,而姿顔若故。
或人憐遺之衣服,亦多轉施貧寒。
或佯遺忘而已。
後卒于玉笥山,死之日,有人見乘舟江上而去。
後視其墳,陷裂尺餘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