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次日早上十點左右,修二去了東京站。
上電車之前,他在車站給R報社城西分社的吉田打了個電話。
他不能确定對方有沒有來上班,結果吉田的聲音忽然從聽筒裡傳來。
“我正想往您那兒打呢。
”吉田興奮地說着,聲音中充滿了活力。
“哎?出什麼事了?”修二反問道。
“是那出租車的事啊,司機果然是撒了謊,就是他說去下诹訪的事。
我委托下诹訪分社把那邊的旅館全都調查了一遍,查查到底在四月六日那天有沒有從東京來的,并且是帶着一名出租車司機住下來的客人。
然後就知道了。
” “這樣啊。
” “是的,沒有一家旅館說有。
并且司機并未說出他住的旅館的名字,因此基本上可以斷定,他純粹是在胡扯。
” “是嗎?非常感謝您。
” 這一點修二也預想到了。
這樣一來就可以判斷,司機勝又所謂的下诹訪之行完全是托詞。
“事情果然如您所想象的一樣。
那麼現在可以斷定,四月六日,他的确從山梨縣的西山載來了那名女性。
不過還有一個疑問,在途中的那一晚上,出租車究竟是停在了哪裡?從西山到東京,無論是走甲州街道還是走東海道,有五個小時就足夠了。
因此,當天晚上他可能把車停在了東京,或是進東京之前的某處地方。
反正他應該是直接去了東京。
” “是啊,我也是這麼認為。
” 修二的眼前浮現出在世田谷普陀洛教團東京支部的那棟建築物。
那兒一定會有存放出租車的車庫吧。
至此,修二打算把普陀洛教團東京支部的事情告訴吉田。
盡管此前他盡量不想觸及這個問題,不過現在覺得,自己早晚都會需要吉田的幫助。
他想讓吉田在自己今天去真鶴的這段時間裡也調查一下,查查那個可疑的出租司機勝又究竟是在四月六日的深夜還是在次日的淩晨把車子停進支部車庫的。
他覺得,無論是尋找目擊者還是查找痕迹,吉田似乎都是理想的人選。
“世田谷有個普陀洛教團東京支部……” 修二于是把自己剛才的想法簡單地告訴了吉田。
“哦,勝又司機原來是普陀洛教的信徒啊。
”吉田好像十分意外,“明白了,我立刻就去調查……可是,您是怎麼知道這些的呢?”吉田反問道。
“詳細情況回來後再告訴您。
” “您要去哪裡?” “我現在在東京站,正要去真鶴,去造訪普陀洛教團的本部。
” “哎?就是因為這個事情?” “不是,是因為别的。
不過,如果勝又司機的事也能在那邊弄清楚的話,我會順便打探一下的。
” “事情發展得似乎太快了,都快把我弄糊塗了。
不過,還是等您回來之後我再慢慢問吧。
世田谷支部那邊的事我來好了。
” “拜托您了。
” 修二離開站内的公用電話,溜達着朝檢票口走去。
吉田一定會替自己好好調查的,他本身也對這個問題十分積極。
目前階段他似乎是懷着新聞記者的好奇心在調查,若是把普陀洛教團和光和銀行的關系告訴他,一定會讓他更加興奮吧。
身為一名蹲守分社而不是總社社會部的記者,他自己肯定也不滿足于天天圍着本地的警察轉。
說不定這個吉田今後還能在自己無助的時候幫自己一把呢。
不過事情也需要有個限度,畢竟對方是一個總忍不住想爆出點新聞的記者,而且他還有想弄出個獨家新聞的貪功心理。
修二現在還看不透他,所以隻能一點點向他透露真相。
修二看了看檢票口上面的東海道線時刻表。
還得再等三十分鐘以上。
到站台去也是等,于是他便走進一家小書屋消磨起時間來。
他想,倘若有合适的書,就買一本在電車裡讀。
到真鶴得花将近兩個小時的時間。
書屋的書架上并沒有他想讀的書,擺在面前的淨是些周刊雜志。
修二又逛了逛其他的書架,結果夾在小說中的一本名叫《新興宗教》的書映入了他的眼簾。
隻有這一本了。
“請給我那本。
” 女售貨員态度冷淡,施舍般地把書遞給了他。
修二大緻翻了一下,目錄上分有《新興宗教的發展與系譜》《大教團及其組織者》《教主的魅力》《教義的魅力》等。
這本書似乎對了解普陀洛教團的事能起到一些參考作用。
車内比較空。
修二占了個靠窗的座位坐下,旁邊沒有一個人。
這樣就可以舒舒服服地慢慢讀了。
在閱讀《新興宗教》的過程中,他留意到這樣一處地方: 成為新興宗教的教徒後,人生觀、價值觀就會發生改變。
人們覺得自己再也沒必要像此前的日常生活那樣,為了永遠都擱不下的面子而繼續拼命努力了。
所以,即使原本是同一公司的上下級,在成了同一教團的信徒後,此前他們彼此心理上的緊張感也會消失,并且在離開教團後,他們也會形成與此前完全不同的人際關系,他們原有的上下級競争關系也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則是對信仰的競争。
這種競争是,誰的信仰更強烈,誰就會得到更多可見的現世利益。
在新興宗教中,這種利益不光涉及信仰的個人,還能波及到其家人。
另外,若家庭成員中有不信教的人,就會有不幸或黴運降臨。
所以一般來說,所有的家庭成員都會入教。
因此,雖然在社會内部仍存有競争,可家庭成員間的不和諧卻會明顯消失…… 對面座席上的小孩喧鬧不已,不過這卻并未妨礙到修二。
當讀到二十來頁時,修二又看到一段如此的描述: 新興宗教描繪出了地上天國的藍圖,宣揚要把理想世界建設到地上來,把未來建設到現世。
事實上,有不少教團也正在着手建設地上天國。
縱觀這些所謂的地上天國,其實就是美麗的大型建築和庭院,但其中,人類生活這一最為關鍵的問題卻被擱置了。
所以可以說,過着地上天國生活的隻有教主、組織者和幹部。
一般教徒雖然可以從這些設施中感到榮耀,但他們隻是一年來參觀個一兩次而已,并不在這裡生活。
他們平時每天都住在破舊的屋裡,帶着歎息聲觀看電影裡豪華卻不現實的生活,以此來使自己的憧憬獲得滿足。
而地上天國能夠讓他們真正身處這種豪華之中,哪怕隻是暫時的。
信徒就是因這種憧憬而被深深吸引。
因此,對于信徒來說,地上天國跟我們外出參觀的名勝古迹絕不相同。
地上天國當然擁有宗教性的意義,可除此之外,它還讓信徒感受到了由他們自己創造出地上天國的自豪感。
他們或捐獻建造費,或參與擡網兜搬石頭等現實勞動,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到建設中。
這地上天國簡直就是從他們并不寬裕的生活中擠出來的金錢和勞動的結晶。
籌集資金和勞動力進行大規模的建設,這種情況本身就在資本主義社會裡随處可見。
但與建造地上天國不同的是,他們并不采用非專業人員這種低效率的勞動奉獻。
修二閉上眼睛。
套用到普陀洛教團上,那就是“補陀洛山”了。
很多人想知道,新興教團是如何能連續不斷地購買土地建造房屋的。
據我推測,新興宗教并沒有任何奧秘可言,隻不過有幾個經營手腕精湛的人物而已。
我們首先從教團的收入來看一看。
因為教團不能夠經營任何盈利事業,所以,教團的費用全部都籌自于信徒。
無論哪一個教團,信徒每月都要繳納會費,從三十日元(K教團)、五十日元(R教團)到一百日元(M教團)不等,每一個人的金額都極少。
不過,假如信徒的人數有一百萬的話,K教團每月就會收入三千萬日元,M教團則會月入一億日元。
此外,教團還有姓名鑒定費、改名祭拜費等收入,另外還有請神題字等,每一件也會有兩三千日元的收入。
總之,會費之外的收入也很高。
加上不斷會有信徒為了得到保佑而奉出捐獻,教團也會收到信徒在得到保佑後的感謝費等。
所以一年的收入通常都會過億。
除此之外,計劃新建工程和施工時還會募集捐款,這樣還能在固定年收入之外另外籌集到一筆巨額的費用。
另外
上電車之前,他在車站給R報社城西分社的吉田打了個電話。
他不能确定對方有沒有來上班,結果吉田的聲音忽然從聽筒裡傳來。
“我正想往您那兒打呢。
”吉田興奮地說着,聲音中充滿了活力。
“哎?出什麼事了?”修二反問道。
“是那出租車的事啊,司機果然是撒了謊,就是他說去下诹訪的事。
我委托下诹訪分社把那邊的旅館全都調查了一遍,查查到底在四月六日那天有沒有從東京來的,并且是帶着一名出租車司機住下來的客人。
然後就知道了。
” “這樣啊。
” “是的,沒有一家旅館說有。
并且司機并未說出他住的旅館的名字,因此基本上可以斷定,他純粹是在胡扯。
” “是嗎?非常感謝您。
” 這一點修二也預想到了。
這樣一來就可以判斷,司機勝又所謂的下诹訪之行完全是托詞。
“事情果然如您所想象的一樣。
那麼現在可以斷定,四月六日,他的确從山梨縣的西山載來了那名女性。
不過還有一個疑問,在途中的那一晚上,出租車究竟是停在了哪裡?從西山到東京,無論是走甲州街道還是走東海道,有五個小時就足夠了。
因此,當天晚上他可能把車停在了東京,或是進東京之前的某處地方。
反正他應該是直接去了東京。
” “是啊,我也是這麼認為。
” 修二的眼前浮現出在世田谷普陀洛教團東京支部的那棟建築物。
那兒一定會有存放出租車的車庫吧。
至此,修二打算把普陀洛教團東京支部的事情告訴吉田。
盡管此前他盡量不想觸及這個問題,不過現在覺得,自己早晚都會需要吉田的幫助。
他想讓吉田在自己今天去真鶴的這段時間裡也調查一下,查查那個可疑的出租司機勝又究竟是在四月六日的深夜還是在次日的淩晨把車子停進支部車庫的。
他覺得,無論是尋找目擊者還是查找痕迹,吉田似乎都是理想的人選。
“世田谷有個普陀洛教團東京支部……” 修二于是把自己剛才的想法簡單地告訴了吉田。
“哦,勝又司機原來是普陀洛教的信徒啊。
”吉田好像十分意外,“明白了,我立刻就去調查……可是,您是怎麼知道這些的呢?”吉田反問道。
“詳細情況回來後再告訴您。
” “您要去哪裡?” “我現在在東京站,正要去真鶴,去造訪普陀洛教團的本部。
” “哎?就是因為這個事情?” “不是,是因為别的。
不過,如果勝又司機的事也能在那邊弄清楚的話,我會順便打探一下的。
” “事情發展得似乎太快了,都快把我弄糊塗了。
不過,還是等您回來之後我再慢慢問吧。
世田谷支部那邊的事我來好了。
” “拜托您了。
” 修二離開站内的公用電話,溜達着朝檢票口走去。
吉田一定會替自己好好調查的,他本身也對這個問題十分積極。
目前階段他似乎是懷着新聞記者的好奇心在調查,若是把普陀洛教團和光和銀行的關系告訴他,一定會讓他更加興奮吧。
身為一名蹲守分社而不是總社社會部的記者,他自己肯定也不滿足于天天圍着本地的警察轉。
說不定這個吉田今後還能在自己無助的時候幫自己一把呢。
不過事情也需要有個限度,畢竟對方是一個總忍不住想爆出點新聞的記者,而且他還有想弄出個獨家新聞的貪功心理。
修二現在還看不透他,所以隻能一點點向他透露真相。
修二看了看檢票口上面的東海道線時刻表。
還得再等三十分鐘以上。
到站台去也是等,于是他便走進一家小書屋消磨起時間來。
他想,倘若有合适的書,就買一本在電車裡讀。
到真鶴得花将近兩個小時的時間。
書屋的書架上并沒有他想讀的書,擺在面前的淨是些周刊雜志。
修二又逛了逛其他的書架,結果夾在小說中的一本名叫《新興宗教》的書映入了他的眼簾。
隻有這一本了。
“請給我那本。
” 女售貨員态度冷淡,施舍般地把書遞給了他。
修二大緻翻了一下,目錄上分有《新興宗教的發展與系譜》《大教團及其組織者》《教主的魅力》《教義的魅力》等。
這本書似乎對了解普陀洛教團的事能起到一些參考作用。
車内比較空。
修二占了個靠窗的座位坐下,旁邊沒有一個人。
這樣就可以舒舒服服地慢慢讀了。
在閱讀《新興宗教》的過程中,他留意到這樣一處地方: 成為新興宗教的教徒後,人生觀、價值觀就會發生改變。
人們覺得自己再也沒必要像此前的日常生活那樣,為了永遠都擱不下的面子而繼續拼命努力了。
所以,即使原本是同一公司的上下級,在成了同一教團的信徒後,此前他們彼此心理上的緊張感也會消失,并且在離開教團後,他們也會形成與此前完全不同的人際關系,他們原有的上下級競争關系也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則是對信仰的競争。
這種競争是,誰的信仰更強烈,誰就會得到更多可見的現世利益。
在新興宗教中,這種利益不光涉及信仰的個人,還能波及到其家人。
另外,若家庭成員中有不信教的人,就會有不幸或黴運降臨。
所以一般來說,所有的家庭成員都會入教。
因此,雖然在社會内部仍存有競争,可家庭成員間的不和諧卻會明顯消失…… 對面座席上的小孩喧鬧不已,不過這卻并未妨礙到修二。
當讀到二十來頁時,修二又看到一段如此的描述: 新興宗教描繪出了地上天國的藍圖,宣揚要把理想世界建設到地上來,把未來建設到現世。
事實上,有不少教團也正在着手建設地上天國。
縱觀這些所謂的地上天國,其實就是美麗的大型建築和庭院,但其中,人類生活這一最為關鍵的問題卻被擱置了。
所以可以說,過着地上天國生活的隻有教主、組織者和幹部。
一般教徒雖然可以從這些設施中感到榮耀,但他們隻是一年來參觀個一兩次而已,并不在這裡生活。
他們平時每天都住在破舊的屋裡,帶着歎息聲觀看電影裡豪華卻不現實的生活,以此來使自己的憧憬獲得滿足。
而地上天國能夠讓他們真正身處這種豪華之中,哪怕隻是暫時的。
信徒就是因這種憧憬而被深深吸引。
因此,對于信徒來說,地上天國跟我們外出參觀的名勝古迹絕不相同。
地上天國當然擁有宗教性的意義,可除此之外,它還讓信徒感受到了由他們自己創造出地上天國的自豪感。
他們或捐獻建造費,或參與擡網兜搬石頭等現實勞動,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到建設中。
這地上天國簡直就是從他們并不寬裕的生活中擠出來的金錢和勞動的結晶。
籌集資金和勞動力進行大規模的建設,這種情況本身就在資本主義社會裡随處可見。
但與建造地上天國不同的是,他們并不采用非專業人員這種低效率的勞動奉獻。
修二閉上眼睛。
套用到普陀洛教團上,那就是“補陀洛山”了。
很多人想知道,新興教團是如何能連續不斷地購買土地建造房屋的。
據我推測,新興宗教并沒有任何奧秘可言,隻不過有幾個經營手腕精湛的人物而已。
我們首先從教團的收入來看一看。
因為教團不能夠經營任何盈利事業,所以,教團的費用全部都籌自于信徒。
無論哪一個教團,信徒每月都要繳納會費,從三十日元(K教團)、五十日元(R教團)到一百日元(M教團)不等,每一個人的金額都極少。
不過,假如信徒的人數有一百萬的話,K教團每月就會收入三千萬日元,M教團則會月入一億日元。
此外,教團還有姓名鑒定費、改名祭拜費等收入,另外還有請神題字等,每一件也會有兩三千日元的收入。
總之,會費之外的收入也很高。
加上不斷會有信徒為了得到保佑而奉出捐獻,教團也會收到信徒在得到保佑後的感謝費等。
所以一年的收入通常都會過億。
除此之外,計劃新建工程和施工時還會募集捐款,這樣還能在固定年收入之外另外籌集到一筆巨額的費用。
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