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慧骃”全國代表大會進行大辯論,辯論結果如何——“慧骃”的學術——它們的建築——它們的葬禮——它們的語言缺陷。
在我離開這個國家三個月之前,它召開了一次全國大會,我的主人作為我們這個地區的代表參加了大會。
在這次會議上,它們對一個老問題進行辯論,實際上那也是這個國家自古以來僅有辯論的一個問題。
我的主人回來後把辯論的詳情告訴了我。
辯論的問題是:要不要把“野胡”從地面上消滅幹淨。
一位主張消滅的代表提出了幾個很有力并且很有份量的論點。
它認為,“野胡”是世上最肮髒。
最有害、最醜陋的動物,它們最倔強、最不可馴、最惡毒、最愛搗鬼。
如果不時時加以看管,它們就會偷吃“慧骃”母牛的奶,把它們的貓弄死吞吃掉,躁壞它們的燕麥和青草,還會幹出許許多多别的放肆無禮的事來。
它注意到了這麼一個流行的傳說:“野胡”在這個國家并不是一向就有的,而是許多年前忽然就有這樣的一對在一座山上出現了;至于它們是由太陽曬着爛泥生出來的還是海裡的淤泥和渣滓變來的,則永遠無從知曉。
後來這一對“野胡”開始繁殖,短時間内它們的後代越來越多,以緻遍布全國,上下為害。
“慧骃”為了除此一害,曾舉行過一次大狩獵,終于将全夥“野胡”包圍了起來;它們将大的“野胡”殺死,每個“慧骃”隻留兩隻小的養在窩裡,馴養它們拖拉或者肩背東西;本性這麼野蠻的動物能馴服到這地步,也算是難能的了。
這一傳說看來很有道理。
那動物不可能是“依林赫尼阿姆錫”(意思是當地的土著),因為“慧骃”和所有别的動物者對它們十分痛恨;雖說它們生性惡毒,完全應當受到痛恨,但如果它們是土生土長的動物,大家也決不會恨它們到這樣的地步,否則早就把它們給消滅了。
當地居民還忽發奇想,想用“野胡”來為自己服務,結果十分輕率地忽略了對驢這一種族的培養。
驢這種動物文雅、溫順、規矩,容易養,也沒有任何難聞的氣味,雖然身體不如“野胡”那麼靈活,但幹活的力氣還是足足有餘的。
假如說它們的叫聲不大好聽,可比起“野胡”那可怕的嚎叫來,總還是要讨喜得多。
另外幾個代表也發表了相同的意見。
這時我的主人就向大會提出一個權宜之計,實際上它是受了我這個暗示才想到這個辦法的。
它同意前面發言的那位高貴的代表所說的,說是有這麼一個傳說,并且肯定那兩隻據說是它們最早看到的“野胡”是由海上漂到這兒來的;它們被同伴遺棄,來到這陸上,後來躲進山裡,逐漸退化,年深日久就變得遠比它們在祖國的同類要野蠻。
它之所以提出這樣的看法,是因為它現在就有那麼一隻神奇的“野胡”(它指的就是我自己),這是大多數代表都聽說過的,不少代表也都親眼見過。
它接着向大家叙述最初它怎樣發現了我;我的全身都用别的動物的毛皮制成的東西遮蓋着;我還有自己的語言,也完全學會了它們的話;我也曾告訴過它我來到這裡的種種奇遇;它看到我身上沒有遮蓋物的時候,每個地方都完完全全像一隻“野胡”,隻是皮膚較白,沒有那麼多毛,爪子也短些罷了。
它又說,我曾經想努力說服它,使它相信在我的祖國和别的一些國家裡,“野胡”是處在統治地位的理性動物,“慧骃”卻受到奴役。
它說它發現我身上有“野胡”的全部特性,不過稍有幾分理性而略為文明罷了,然而從某種程度上說卻遠不如“慧骃”,就像它們國家的“野胡”遠不如我一樣。
它說我還曾提到過我們的一種習慣做法,為了使“慧骃”變得溫順,它們小的時候我們就把它們給閹割了,那手術是既簡單又安全。
它說,向畜生學習智慧也不是什麼沒有臉面的事;螞蟻不是教我們勤勞,燕子不是教我們築窩嗎(我把“利航赫”這個詞譯作燕子,其實它比燕子大多了)?因此那發明不妨用到這裡的小“野胡”身上,這樣不僅可以使它們變得較為溫順、善良,而且用不着殺生,一代之後就可以将所有“野胡”全都殺光。
同時還應該鼓勵“慧骃”養驢;從整體來說,驢比别的獸類更有價值,此外它們還有這樣一個優點:驢子養到五歲就可以用了,别的獸類卻要養到十二歲。
這就是我的主人當時認為可以告訴我的關于全國代表大會的所有情況。
可是它卻隐瞞了關于我個人的一件事,這事的不幸後果我後來感受到了,我生命中随之而來的所有不幸由此而始;這事兒到下面适當的地方讀者會知道的。
“慧骃”沒有自
在我離開這個國家三個月之前,它召開了一次全國大會,我的主人作為我們這個地區的代表參加了大會。
在這次會議上,它們對一個老問題進行辯論,實際上那也是這個國家自古以來僅有辯論的一個問題。
我的主人回來後把辯論的詳情告訴了我。
辯論的問題是:要不要把“野胡”從地面上消滅幹淨。
一位主張消滅的代表提出了幾個很有力并且很有份量的論點。
它認為,“野胡”是世上最肮髒。
最有害、最醜陋的動物,它們最倔強、最不可馴、最惡毒、最愛搗鬼。
如果不時時加以看管,它們就會偷吃“慧骃”母牛的奶,把它們的貓弄死吞吃掉,躁壞它們的燕麥和青草,還會幹出許許多多别的放肆無禮的事來。
它注意到了這麼一個流行的傳說:“野胡”在這個國家并不是一向就有的,而是許多年前忽然就有這樣的一對在一座山上出現了;至于它們是由太陽曬着爛泥生出來的還是海裡的淤泥和渣滓變來的,則永遠無從知曉。
後來這一對“野胡”開始繁殖,短時間内它們的後代越來越多,以緻遍布全國,上下為害。
“慧骃”為了除此一害,曾舉行過一次大狩獵,終于将全夥“野胡”包圍了起來;它們将大的“野胡”殺死,每個“慧骃”隻留兩隻小的養在窩裡,馴養它們拖拉或者肩背東西;本性這麼野蠻的動物能馴服到這地步,也算是難能的了。
這一傳說看來很有道理。
那動物不可能是“依林赫尼阿姆錫”(意思是當地的土著),因為“慧骃”和所有别的動物者對它們十分痛恨;雖說它們生性惡毒,完全應當受到痛恨,但如果它們是土生土長的動物,大家也決不會恨它們到這樣的地步,否則早就把它們給消滅了。
當地居民還忽發奇想,想用“野胡”來為自己服務,結果十分輕率地忽略了對驢這一種族的培養。
驢這種動物文雅、溫順、規矩,容易養,也沒有任何難聞的氣味,雖然身體不如“野胡”那麼靈活,但幹活的力氣還是足足有餘的。
假如說它們的叫聲不大好聽,可比起“野胡”那可怕的嚎叫來,總還是要讨喜得多。
另外幾個代表也發表了相同的意見。
這時我的主人就向大會提出一個權宜之計,實際上它是受了我這個暗示才想到這個辦法的。
它同意前面發言的那位高貴的代表所說的,說是有這麼一個傳說,并且肯定那兩隻據說是它們最早看到的“野胡”是由海上漂到這兒來的;它們被同伴遺棄,來到這陸上,後來躲進山裡,逐漸退化,年深日久就變得遠比它們在祖國的同類要野蠻。
它之所以提出這樣的看法,是因為它現在就有那麼一隻神奇的“野胡”(它指的就是我自己),這是大多數代表都聽說過的,不少代表也都親眼見過。
它接着向大家叙述最初它怎樣發現了我;我的全身都用别的動物的毛皮制成的東西遮蓋着;我還有自己的語言,也完全學會了它們的話;我也曾告訴過它我來到這裡的種種奇遇;它看到我身上沒有遮蓋物的時候,每個地方都完完全全像一隻“野胡”,隻是皮膚較白,沒有那麼多毛,爪子也短些罷了。
它又說,我曾經想努力說服它,使它相信在我的祖國和别的一些國家裡,“野胡”是處在統治地位的理性動物,“慧骃”卻受到奴役。
它說它發現我身上有“野胡”的全部特性,不過稍有幾分理性而略為文明罷了,然而從某種程度上說卻遠不如“慧骃”,就像它們國家的“野胡”遠不如我一樣。
它說我還曾提到過我們的一種習慣做法,為了使“慧骃”變得溫順,它們小的時候我們就把它們給閹割了,那手術是既簡單又安全。
它說,向畜生學習智慧也不是什麼沒有臉面的事;螞蟻不是教我們勤勞,燕子不是教我們築窩嗎(我把“利航赫”這個詞譯作燕子,其實它比燕子大多了)?因此那發明不妨用到這裡的小“野胡”身上,這樣不僅可以使它們變得較為溫順、善良,而且用不着殺生,一代之後就可以将所有“野胡”全都殺光。
同時還應該鼓勵“慧骃”養驢;從整體來說,驢比别的獸類更有價值,此外它們還有這樣一個優點:驢子養到五歲就可以用了,别的獸類卻要養到十二歲。
這就是我的主人當時認為可以告訴我的關于全國代表大會的所有情況。
可是它卻隐瞞了關于我個人的一件事,這事的不幸後果我後來感受到了,我生命中随之而來的所有不幸由此而始;這事兒到下面适當的地方讀者會知道的。
“慧骃”沒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