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尉遲恭征東為帥 薛仁貴活擒董逵
關燈
小
中
大
得的東西,待我拿開來看。
仁貴團團一看,并沒有什麼人影,便将籠頭除下,隻見一個面做的捏成一條龍,盤在裡邊,拿起來團一團,做兩口吃了下去。
又掇開底下一蒸,有兩隻老虎,也是面做的,也拿在手中捏做一團,吞了下肚。
又掇開第三架,一看有九條面做的牛,立在蒸内,也拿起來捏攏了,做四五口吃在腹中,不夠一飽。
将蒸原架在竈上,走出亭子,身上暴躁起來,肌膚皮肉紮紮收緊,不覺滿身難過。
行不上半裡,見一個大池,池水澄清,仁貴暗想:“且下去洗個浴罷。
”将白将巾與戰襖脫下來,放在池塘上,然後将身走落池中,洗了一浴起來,滿身爽快,身子覺輕了一輕,連忙穿好衣服,随大路而走。
忽聽後面有人叫道:“薛仁貴,娘娘有法旨,命你前去,快随我來。
” 仁貴回頭一看,見一青衣童子,面如滿月,頂挽雙髻,一路叫來。
仁貴道:“請問這裡什麼所在,因何曉得我名字?那個娘娘傳我?”那童子道:“此地乃仙界之處。
我奉九天玄女娘娘法旨,說大唐來一員名将,名喚薛仁貴,保駕征東,快領來見我,有旨降他,所以叫你名字。
”仁貴聽說,萬分奇異,說:“有這等事?”連忙随了童子一路行去。
影影見一座大殿,隻聽鼓樂之聲來至殿前,童子先進内禀過了,然後仁貴走到裡邊,隻見一尊女菩薩坐在一個八角蒲墩上,薛禮倒身下拜說:“玄女大聖在上,凡俗薛禮叩頭,未知大聖有何法旨?”娘娘說:“薛仁貴,你乃大唐一家梁棟,隻因此去征東,關關有狠将,寨寨有能人,故而我沖開地穴,等你下來。
有面食三架,被你吃下腹内,乃上界仙食。
你如今就有一龍二虎九牛之力,本事高強,骁勇不過,不夠三年就可以征服。
咳,但是你千不是,萬不是,不該把這條青龍放去。
若這龍降了凡,就要攪亂江山,幹戈不能甯靜,所以我鎖在石柱上。
如今被你放去,他就在東遼作亂,隻怕你有一龍二虎九牛之力,也難服得青龍,便怎麼處?”仁貴說:“阿呀,大聖阿!弟子薛禮乃凡間俗子,怎知菩薩處天庭之事?所以放走了青龍。
他在東遼作亂,攪擾社稷,今陛下禦駕親征,若難平服,弟子之大罪了。
望大聖娘娘賜弟子跨海征東,就能平定,恩德無窮。
願娘娘聖壽無疆。
”那玄女娘娘說:“若要平定東遼,隻是如今三年内不能夠的了。
除非過了十有餘年,才得回中原,幹戈甯靜。
我有五件寶物,你拿去就可以平遼。
”叫童兒裡邊取出來。
那青衣童子說:“領法旨。
”連忙進内,取出遞與薛禮。
娘娘說:“薛仁貴,此鞭名曰白虎鞭,若遇東遼元帥青臉紅須,乃是你放的青龍,正用白虎鞭打他,可以平定得來。
”仁貴道:“是。
”娘娘道:“哪,這一張震天弓,這五枝穿雲箭,你開兵挂于身畔。
這青龍善用九口柳葉飛刀,着了青光就傷性命,你将此弓寶箭射他,就能得破,射了去把手一招,原歸手内。
”仁貴應道:“是。
”娘娘又說:“哪,此件名曰水火袍,若逢水火災殃,即穿此袍,能全性命。
”仁貴應道:“是。
” 回頭看四樁寶物,霞光遍透。
又有一本素書,并無半字在上。
就問娘娘:“此書何用?”娘娘說:“此書乃是異寶,名曰‘無字天書’。
此四件呢,别人見得,這天書隻可你一人知道,不可被人看見。
凡逢患難疑難之事,即排香案拜告,天書上露字迹,就知明白。
此五件異寶你拿去,東遼就能平服。
不可洩露天機,去罷。
”薛禮大悅,拜别玄女娘娘,将天書藏于懷内,手拿弓箭,一手拿了袍鞭,前面青衣童子領路,仁貴離了殿亭,一程走到兩扇石門邊,童子把門開了說:“你出去罷。
”将薛禮推出門外,就把石門閉上,前去複旨。
不必去表。
單講仁貴擡頭一看,眼前烏暗團團,一摸摸着了竹籃,滿心歡喜,将身坐在籃内,把銅鈴搖響。
且表上邊自從仁貴下去,已有七天不見上來。
張環明知薛禮死在底下,思想要行兵,有周青、姜、李四人那裡撇得下?在地穴前守了七日七夜,不見動靜。
忽然聞得銅鈴搖響,大家快樂,連忙動盤車收将起來。
仁貴走将出來說:“兄弟們,倒要你們等了這一回。
”衆人道:“說什麼一回,我們等了七日七夜了。
”仁貴說:“這也奇了。
真乃山中方七日,世上幾千年。
為兄在下面不多一回工夫,就是七天了。
”衆人道:“大哥,下面怎麼樣的?手裡這些東西那裡來的?”薛禮就一一細說一遍。
四人滿懷歡喜,回到營中。
張士貴聞知,說:“薛禮,你為何去了幾天?且把探地穴事情細說與大老爺得知。
”仁貴答應,就把娘娘贈寶征東之事,細說一回。
張環大喜說:“也算一樁功勞。
”分付就此拔寨起行。
仁貴回到前鋒營,藏好了四件寶貝,卷帳行兵,正望山東地界而來。
在路擔擱幾天,早到山東登州府。
正是:十萬貔貅如狼虎,保駕征東到海邊。
畢竟不知征東跨海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仁貴團團一看,并沒有什麼人影,便将籠頭除下,隻見一個面做的捏成一條龍,盤在裡邊,拿起來團一團,做兩口吃了下去。
又掇開底下一蒸,有兩隻老虎,也是面做的,也拿在手中捏做一團,吞了下肚。
又掇開第三架,一看有九條面做的牛,立在蒸内,也拿起來捏攏了,做四五口吃在腹中,不夠一飽。
将蒸原架在竈上,走出亭子,身上暴躁起來,肌膚皮肉紮紮收緊,不覺滿身難過。
行不上半裡,見一個大池,池水澄清,仁貴暗想:“且下去洗個浴罷。
”将白将巾與戰襖脫下來,放在池塘上,然後将身走落池中,洗了一浴起來,滿身爽快,身子覺輕了一輕,連忙穿好衣服,随大路而走。
忽聽後面有人叫道:“薛仁貴,娘娘有法旨,命你前去,快随我來。
” 仁貴回頭一看,見一青衣童子,面如滿月,頂挽雙髻,一路叫來。
仁貴道:“請問這裡什麼所在,因何曉得我名字?那個娘娘傳我?”那童子道:“此地乃仙界之處。
我奉九天玄女娘娘法旨,說大唐來一員名将,名喚薛仁貴,保駕征東,快領來見我,有旨降他,所以叫你名字。
”仁貴聽說,萬分奇異,說:“有這等事?”連忙随了童子一路行去。
影影見一座大殿,隻聽鼓樂之聲來至殿前,童子先進内禀過了,然後仁貴走到裡邊,隻見一尊女菩薩坐在一個八角蒲墩上,薛禮倒身下拜說:“玄女大聖在上,凡俗薛禮叩頭,未知大聖有何法旨?”娘娘說:“薛仁貴,你乃大唐一家梁棟,隻因此去征東,關關有狠将,寨寨有能人,故而我沖開地穴,等你下來。
有面食三架,被你吃下腹内,乃上界仙食。
你如今就有一龍二虎九牛之力,本事高強,骁勇不過,不夠三年就可以征服。
咳,但是你千不是,萬不是,不該把這條青龍放去。
若這龍降了凡,就要攪亂江山,幹戈不能甯靜,所以我鎖在石柱上。
如今被你放去,他就在東遼作亂,隻怕你有一龍二虎九牛之力,也難服得青龍,便怎麼處?”仁貴說:“阿呀,大聖阿!弟子薛禮乃凡間俗子,怎知菩薩處天庭之事?所以放走了青龍。
他在東遼作亂,攪擾社稷,今陛下禦駕親征,若難平服,弟子之大罪了。
望大聖娘娘賜弟子跨海征東,就能平定,恩德無窮。
願娘娘聖壽無疆。
”那玄女娘娘說:“若要平定東遼,隻是如今三年内不能夠的了。
除非過了十有餘年,才得回中原,幹戈甯靜。
我有五件寶物,你拿去就可以平遼。
”叫童兒裡邊取出來。
那青衣童子說:“領法旨。
”連忙進内,取出遞與薛禮。
娘娘說:“薛仁貴,此鞭名曰白虎鞭,若遇東遼元帥青臉紅須,乃是你放的青龍,正用白虎鞭打他,可以平定得來。
”仁貴道:“是。
”娘娘道:“哪,這一張震天弓,這五枝穿雲箭,你開兵挂于身畔。
這青龍善用九口柳葉飛刀,着了青光就傷性命,你将此弓寶箭射他,就能得破,射了去把手一招,原歸手内。
”仁貴應道:“是。
”娘娘又說:“哪,此件名曰水火袍,若逢水火災殃,即穿此袍,能全性命。
”仁貴應道:“是。
” 回頭看四樁寶物,霞光遍透。
又有一本素書,并無半字在上。
就問娘娘:“此書何用?”娘娘說:“此書乃是異寶,名曰‘無字天書’。
此四件呢,别人見得,這天書隻可你一人知道,不可被人看見。
凡逢患難疑難之事,即排香案拜告,天書上露字迹,就知明白。
此五件異寶你拿去,東遼就能平服。
不可洩露天機,去罷。
”薛禮大悅,拜别玄女娘娘,将天書藏于懷内,手拿弓箭,一手拿了袍鞭,前面青衣童子領路,仁貴離了殿亭,一程走到兩扇石門邊,童子把門開了說:“你出去罷。
”将薛禮推出門外,就把石門閉上,前去複旨。
不必去表。
單講仁貴擡頭一看,眼前烏暗團團,一摸摸着了竹籃,滿心歡喜,将身坐在籃内,把銅鈴搖響。
且表上邊自從仁貴下去,已有七天不見上來。
張環明知薛禮死在底下,思想要行兵,有周青、姜、李四人那裡撇得下?在地穴前守了七日七夜,不見動靜。
忽然聞得銅鈴搖響,大家快樂,連忙動盤車收将起來。
仁貴走将出來說:“兄弟們,倒要你們等了這一回。
”衆人道:“說什麼一回,我們等了七日七夜了。
”仁貴說:“這也奇了。
真乃山中方七日,世上幾千年。
為兄在下面不多一回工夫,就是七天了。
”衆人道:“大哥,下面怎麼樣的?手裡這些東西那裡來的?”薛禮就一一細說一遍。
四人滿懷歡喜,回到營中。
張士貴聞知,說:“薛禮,你為何去了幾天?且把探地穴事情細說與大老爺得知。
”仁貴答應,就把娘娘贈寶征東之事,細說一回。
張環大喜說:“也算一樁功勞。
”分付就此拔寨起行。
仁貴回到前鋒營,藏好了四件寶貝,卷帳行兵,正望山東地界而來。
在路擔擱幾天,早到山東登州府。
正是:十萬貔貅如狼虎,保駕征東到海邊。
畢竟不知征東跨海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