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回 定山東諸葛亮歸天 失江北孫仲謀殒命
關燈
小
中
大
人敢敵,一來是戰勝之兵,士氣可用;二來是馬步勢異,陸遜雖然足計多謀,到此也就計窮力竭。
漢兵得勢,若決江河,陸遜無奈,隻得領兵敗走,馬超那裡肯舍,直追下去。
到來揚州城下,一聲鼓響,左有姜維,右有張苞,雙馬齊出,截住陸遜。
正在危急,淩統領了全軍,開城殺出,救了陸遜,望瓜州便走。
馬超令姜維張苞二将向前追趕,自領軍隊入城休息。
那陸遜淩統到了江邊,水師急忙前來接應,姜維二将,隻好看着他們下水,吳兵死者不計其數。
江東水師,開過對岸。
姜維張苞二将,回到揚州,見過馬超。
超執維手道:“非伯約奇謀,我軍當尚在宿遷城下也!”維遜謝道:“非主将窮追深入,維軍亦瀕于危矣!”休息一日,超令維苞守住揚州,徇定江北各縣,自領馬隊三千,還攻淮陰。
甘甯在淮陰,一意堅守,候陸遜回軍相援。
候了多日,更無影響,甯知淮陰不能久守,簡擇精銳萬人,開城夜走,望鹽城方面奔逃。
文鴦馬岱,令裨将領兵收取淮陰,自領兵随後追趕。
甘甯回軍迎敵,士卒皆殊死戰,二将不能取勝。
馬超到了淮陰,方知甘甯逃走,随即領兵來助文鴦馬岱二将。
甘甯正與二将血戰,馬超縱馬來至陣前,叫道:“興霸!我兵已得了揚州,何不下馬歸降?”甘甯見馬超到來,料無生理,丢了二将,縱馬持刀,直取馬超。
馬岱文鴦分頭進攻,大殺吳兵,吳兵紛紛潰敗。
戰到日落,看看隻剩下甘甯一人。
馬岱文鴦奮勇環攻,甘甯抵敵不住,把馬一夾,跑出圈子外面,三将随後追趕,來到射陽河邊,甘甯策馬入河,亂流而渡,河水洶湧。
連人帶馬,流出海口去了。
馬超馬岱文鴦三将,見甘甯已死,回到淮陰,恰好李嚴領兵來到,言丁奉突圍夜走,為我軍四面圍攻,亂箭射死。
超聞言大喜,令李嚴領兵萬人,駐紮淮陰,徇下各縣;自同二将,來到揚州,與姜維張苞大集船隻,預備渡江。
消息傳到建業,孫權病勢已在垂危,先後有從宿遷淮陰逃出敗軍,回來報道:“丁将軍突圍被亂箭射死,甘将軍溺死射陽河。
”權一聞此信,登時氣阻,好容易慢慢地回轉氣來,若斷若續的說道:“興霸一亡,江南無可為矣!”還顧陸遜道:“以後事累卿矣!”言訖而卒。
陸遜吩咐暫不發喪,同世子孫亮将權殡殓,葬在鐘山之麓,然後舉哀,成服發喪;扶孫亮即位,分頭報知程普黃蓋,整頓水師,守禦長江,以防馬超,馬超因張飛趙雲兩路來到,亦自按兵休養,安輯地方,遣人飛報元帥捷音,速催兩路進兵。
正是: 紫髯碧服,竟成亡國之君;青蓋黃旗,無複興王之氣。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異史氏曰:前回以東阿戰事,地雷殘忍,伏寫諸葛心懷悲郁,七夕不眠;所謂虛名召事,大任加身,受命專征,躬為屠伯,不能容身于天地之間,直是大聲疾呼,令千古功名,同醒迷夢!此英雄所不可為,而封建思想所難終存于後世,至非打破不可者也!興思及此,則作者本書,亦可不作,而同為擱筆者久之。
雖然,諸葛往矣,且足昭戒于躬為屠伯之英雄!甚思諸葛以後更無諸葛,庶能見之疆場斷手折足,與不能見之合室寡母孤兒,從茲不入在英雄眼簾,則諸葛得此一傳, 可以不死,英雄得此一鑒,可以不生;是本書又同于三藏真經,大明佛法不少!諸葛之可傳者在此,本書之宜讀者亦在此。
若讀水浒而思盜,讀金瓶梅而思淫,乃不善讀書之過,奚能逐咎作者乎?籲! 諸葛隻有材可定三分,有志想成一統,終身大事、盡于伐魏、故八州轉戰,使亡曹魏,既定首功,畢其盡瘁;而平吳大業,不得與焉,此至司馬一亡,而諸葛亦不可不死矣。
先主平生難離諸葛,猇亭違戒,獨出斯崩,相其魚水之歡,即共存亡之命,此諸葛一死,而先主亦不可不因之而死矣。
操于赤壁,惟元直寄迹軍前,雖不設一謀,固有意入吳者也;先主東征,惟趙雲一軍救困。
戰退追兵,雖且濟危亡,固獨能敗吳者也;是以平吳之帥唯徐庶可任,平吳之将唯趙雲能勝;以繼諸葛而輔中興。
此又諸葛無後,庶雲之所能大成其志也。
先主切齒吳仇,誓不殺孫權不止,孫權委身臣魏,欲不失東吳氣象不能,是雖有諸葛趙咨,終不能救吳蜀日後危亡之禍。
今諸葛趙咨皆喪,先主雲殂将告矣!國賊曹魏已亡,孫權委身何所,至不可令權死于先主身後,以遺恨于切齒之仇人;更不宜仍全東吳氣象,以快意于紫髯之臣妾,此河山破碎,王氣不終,白帝凄涼,薤歌徐作,而必使東吳大失江北,以先殒孫權之命也。
即此先後安排,大有分寸,權本因驚而死,則大風拔木,平地水深,曾與馬超姜維之兵,來如風雨,驟決江河,丁奉甘甯之死,傾如棟梁,誰支大廈,究亦何以異也?哀哉!
漢兵得勢,若決江河,陸遜無奈,隻得領兵敗走,馬超那裡肯舍,直追下去。
到來揚州城下,一聲鼓響,左有姜維,右有張苞,雙馬齊出,截住陸遜。
正在危急,淩統領了全軍,開城殺出,救了陸遜,望瓜州便走。
馬超令姜維張苞二将向前追趕,自領軍隊入城休息。
那陸遜淩統到了江邊,水師急忙前來接應,姜維二将,隻好看着他們下水,吳兵死者不計其數。
江東水師,開過對岸。
姜維張苞二将,回到揚州,見過馬超。
超執維手道:“非伯約奇謀,我軍當尚在宿遷城下也!”維遜謝道:“非主将窮追深入,維軍亦瀕于危矣!”休息一日,超令維苞守住揚州,徇定江北各縣,自領馬隊三千,還攻淮陰。
甘甯在淮陰,一意堅守,候陸遜回軍相援。
候了多日,更無影響,甯知淮陰不能久守,簡擇精銳萬人,開城夜走,望鹽城方面奔逃。
文鴦馬岱,令裨将領兵收取淮陰,自領兵随後追趕。
甘甯回軍迎敵,士卒皆殊死戰,二将不能取勝。
馬超到了淮陰,方知甘甯逃走,随即領兵來助文鴦馬岱二将。
甘甯正與二将血戰,馬超縱馬來至陣前,叫道:“興霸!我兵已得了揚州,何不下馬歸降?”甘甯見馬超到來,料無生理,丢了二将,縱馬持刀,直取馬超。
馬岱文鴦分頭進攻,大殺吳兵,吳兵紛紛潰敗。
戰到日落,看看隻剩下甘甯一人。
馬岱文鴦奮勇環攻,甘甯抵敵不住,把馬一夾,跑出圈子外面,三将随後追趕,來到射陽河邊,甘甯策馬入河,亂流而渡,河水洶湧。
連人帶馬,流出海口去了。
馬超馬岱文鴦三将,見甘甯已死,回到淮陰,恰好李嚴領兵來到,言丁奉突圍夜走,為我軍四面圍攻,亂箭射死。
超聞言大喜,令李嚴領兵萬人,駐紮淮陰,徇下各縣;自同二将,來到揚州,與姜維張苞大集船隻,預備渡江。
消息傳到建業,孫權病勢已在垂危,先後有從宿遷淮陰逃出敗軍,回來報道:“丁将軍突圍被亂箭射死,甘将軍溺死射陽河。
”權一聞此信,登時氣阻,好容易慢慢地回轉氣來,若斷若續的說道:“興霸一亡,江南無可為矣!”還顧陸遜道:“以後事累卿矣!”言訖而卒。
陸遜吩咐暫不發喪,同世子孫亮将權殡殓,葬在鐘山之麓,然後舉哀,成服發喪;扶孫亮即位,分頭報知程普黃蓋,整頓水師,守禦長江,以防馬超,馬超因張飛趙雲兩路來到,亦自按兵休養,安輯地方,遣人飛報元帥捷音,速催兩路進兵。
正是: 紫髯碧服,竟成亡國之君;青蓋黃旗,無複興王之氣。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異史氏曰:前回以東阿戰事,地雷殘忍,伏寫諸葛心懷悲郁,七夕不眠;所謂虛名召事,大任加身,受命專征,躬為屠伯,不能容身于天地之間,直是大聲疾呼,令千古功名,同醒迷夢!此英雄所不可為,而封建思想所難終存于後世,至非打破不可者也!興思及此,則作者本書,亦可不作,而同為擱筆者久之。
雖然,諸葛往矣,且足昭戒于躬為屠伯之英雄!甚思諸葛以後更無諸葛,庶能見之疆場斷手折足,與不能見之合室寡母孤兒,從茲不入在英雄眼簾,則諸葛得此一傳, 可以不死,英雄得此一鑒,可以不生;是本書又同于三藏真經,大明佛法不少!諸葛之可傳者在此,本書之宜讀者亦在此。
若讀水浒而思盜,讀金瓶梅而思淫,乃不善讀書之過,奚能逐咎作者乎?籲! 諸葛隻有材可定三分,有志想成一統,終身大事、盡于伐魏、故八州轉戰,使亡曹魏,既定首功,畢其盡瘁;而平吳大業,不得與焉,此至司馬一亡,而諸葛亦不可不死矣。
先主平生難離諸葛,猇亭違戒,獨出斯崩,相其魚水之歡,即共存亡之命,此諸葛一死,而先主亦不可不因之而死矣。
操于赤壁,惟元直寄迹軍前,雖不設一謀,固有意入吳者也;先主東征,惟趙雲一軍救困。
戰退追兵,雖且濟危亡,固獨能敗吳者也;是以平吳之帥唯徐庶可任,平吳之将唯趙雲能勝;以繼諸葛而輔中興。
此又諸葛無後,庶雲之所能大成其志也。
先主切齒吳仇,誓不殺孫權不止,孫權委身臣魏,欲不失東吳氣象不能,是雖有諸葛趙咨,終不能救吳蜀日後危亡之禍。
今諸葛趙咨皆喪,先主雲殂将告矣!國賊曹魏已亡,孫權委身何所,至不可令權死于先主身後,以遺恨于切齒之仇人;更不宜仍全東吳氣象,以快意于紫髯之臣妾,此河山破碎,王氣不終,白帝凄涼,薤歌徐作,而必使東吳大失江北,以先殒孫權之命也。
即此先後安排,大有分寸,權本因驚而死,則大風拔木,平地水深,曾與馬超姜維之兵,來如風雨,驟決江河,丁奉甘甯之死,傾如棟梁,誰支大廈,究亦何以異也?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