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丘處機成道化諸胡譚長真出神除妖魅
關燈
小
中
大
懼。
才得陽神出現。
師對衆道:&ldquo凡修道之人,功夫至此,魔障多端,不可不省。
或有上天遣試道行,或有妖狐鬼魁、山精石怪耗奪神氣,或有前生冤衍、今世孽障纏結不散,或有陰魔,夢寐昏迷,或有陽魔,六親眷屬。
任他千般妖幻,萬種變誘,不可着一。
倘然着了一魔,即大道無成也。
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魔過一次,我心愈明一次。
魔過十番,我心愈明十倍。
謹告後學,魔境至時,不可不慎也!&rdquo 丘長春在龍門洞修煉七載,勤修不怠,靜裡求玄,無中煉有,不為世俗塵情所累,不怕寒暑往來所迫。
逍遙不記歲月,悟道豈知春秋?猶恐陽神不老,複用三年大定之工,默養元神,始得形神俱妙,與道合真。
時李春花亦來求道,師以道授之,囑雲:&ldquo我今将你改名真多,這金液還丹之道授汝。
謹慎勤修,丹道可成。
功圓果滿,必加外功栽培。
道果功圓有日,後會有期。
但此道不可傳于非人,至招罪戾。
謹之,慎之!&rdquo那李真多拜謝而去,後成道果。
不表。
長春複将延年永壽之術傳與趙虛靜。
時有隴西人,姓宋,名道安,亦得長春真人之旨。
真人欲往西方遨遊諸國,度化群迷,積功待诏,遂吟詩一律雲: 修身不擇孰愚賢,隻要心誠志念堅。
割欲除情行道德,利人損己學神仙。
六年蟠谷千魔盡,七載龍門萬行全。
徹待丹書宣诏後,管教跨鶴上瑤天。
詠畢,遂吩咐衆門人道:&ldquo我今西遊諸國,度化衆生。
汝輩必須精進修持,毋違吾示。
&rdquo于是衆門人各各跪送,乞指歸期。
真人道:&ldquo此去西遊諸國,歸期難限。
汝聞香風西至之時,即吾歸也。
&rdquo語畢,遂手拿便鏟,肩背蒲團,下山往西而去。
衆門人送有十裡之遙方回。
趙虛靜見師父西去,精修德業,恪守清規,募化建造房屋,不幾年間,就将龍門洞變成仙府瑤宮。
此事不表。
話說譚長真,自從在鹹陽别了各位師兄弟們,遂往西蜀而走。
随路募化,二月有餘,方入成都。
一日,在街行走,隻見來了一個瘋姑,長真識是有道,急忙上前施禮。
那瘋姑舉手一拳,将長真打倒在地,門牙打落二個,滿口吐血。
長真立起,聲聲稱罪,毫無愠怒。
那瘋姑笑道:&ldquo一拳打退多生孽。
後會有期,成真不久。
&rdquo拱手而去。
看書者未知這瘋姑果是何仙,必當表明。
原來是和玉蟾道成,别了重陽,雲遊積功,指引迷途。
時遊峨嵋、青城諸境,适在成都經過,一見譚長真,知是重陽弟子,故打他一拳,試他性功如何。
見長真打落二齒,心無愠怒,此子将來必成大道,故留詩一句,待長真成道,可續此詩。
時街上來往之人,看見長真被瘋婆打落牙齒二個,起來運上前作揖稱罪,衆人不識瘋婆是仙,俱道長真是佛,各各稱揚不已。
那長真在成都城内,一旦遊至東北隅上,見一古廟,到也清靜,遂在此廟中打坐用工。
這城中許多信善之人,見長真在此古廟,或一日出外化一餐,或數日出來走一回,見其似乎有道,每每有人送錢送米與他護法。
時長真欲煉大丹,外雖有護法,錢米不乏;内卻無至誠的伴侶護法,難以下手用工。
一日,忽然來了一個年輕的書生,上前參拜求道,欲作門徒。
乃川北綿竹人氏,姓李,名鶴年,世業書塾。
那鶴年幼時澄靜,不喜繁華,長契孝弟,喜讀丹經。
時年二十四歲,不娶不奢,一心學道。
遊玩青城訪道,未見有道之士。
轉至成都城中探訪,忽聞人言東城内古關帝廟有一道士,可稱有道,遂尋至廟中。
見長真果有道氣,意欲出家。
長真見其真誠,就收為門徒。
繼來一人投師,此人乃埕州人氏,自言姓張,名守道,年三十二歲。
在川東自流公井販賣鹽業,早有棄塵
才得陽神出現。
師對衆道:&ldquo凡修道之人,功夫至此,魔障多端,不可不省。
或有上天遣試道行,或有妖狐鬼魁、山精石怪耗奪神氣,或有前生冤衍、今世孽障纏結不散,或有陰魔,夢寐昏迷,或有陽魔,六親眷屬。
任他千般妖幻,萬種變誘,不可着一。
倘然着了一魔,即大道無成也。
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魔過一次,我心愈明一次。
魔過十番,我心愈明十倍。
謹告後學,魔境至時,不可不慎也!&rdquo 丘長春在龍門洞修煉七載,勤修不怠,靜裡求玄,無中煉有,不為世俗塵情所累,不怕寒暑往來所迫。
逍遙不記歲月,悟道豈知春秋?猶恐陽神不老,複用三年大定之工,默養元神,始得形神俱妙,與道合真。
時李春花亦來求道,師以道授之,囑雲:&ldquo我今将你改名真多,這金液還丹之道授汝。
謹慎勤修,丹道可成。
功圓果滿,必加外功栽培。
道果功圓有日,後會有期。
但此道不可傳于非人,至招罪戾。
謹之,慎之!&rdquo那李真多拜謝而去,後成道果。
不表。
長春複将延年永壽之術傳與趙虛靜。
時有隴西人,姓宋,名道安,亦得長春真人之旨。
真人欲往西方遨遊諸國,度化群迷,積功待诏,遂吟詩一律雲: 修身不擇孰愚賢,隻要心誠志念堅。
割欲除情行道德,利人損己學神仙。
六年蟠谷千魔盡,七載龍門萬行全。
徹待丹書宣诏後,管教跨鶴上瑤天。
詠畢,遂吩咐衆門人道:&ldquo我今西遊諸國,度化衆生。
汝輩必須精進修持,毋違吾示。
&rdquo于是衆門人各各跪送,乞指歸期。
真人道:&ldquo此去西遊諸國,歸期難限。
汝聞香風西至之時,即吾歸也。
&rdquo語畢,遂手拿便鏟,肩背蒲團,下山往西而去。
衆門人送有十裡之遙方回。
趙虛靜見師父西去,精修德業,恪守清規,募化建造房屋,不幾年間,就将龍門洞變成仙府瑤宮。
此事不表。
話說譚長真,自從在鹹陽别了各位師兄弟們,遂往西蜀而走。
随路募化,二月有餘,方入成都。
一日,在街行走,隻見來了一個瘋姑,長真識是有道,急忙上前施禮。
那瘋姑舉手一拳,将長真打倒在地,門牙打落二個,滿口吐血。
長真立起,聲聲稱罪,毫無愠怒。
那瘋姑笑道:&ldquo一拳打退多生孽。
後會有期,成真不久。
&rdquo拱手而去。
看書者未知這瘋姑果是何仙,必當表明。
原來是和玉蟾道成,别了重陽,雲遊積功,指引迷途。
時遊峨嵋、青城諸境,适在成都經過,一見譚長真,知是重陽弟子,故打他一拳,試他性功如何。
見長真打落二齒,心無愠怒,此子将來必成大道,故留詩一句,待長真成道,可續此詩。
時街上來往之人,看見長真被瘋婆打落牙齒二個,起來運上前作揖稱罪,衆人不識瘋婆是仙,俱道長真是佛,各各稱揚不已。
那長真在成都城内,一旦遊至東北隅上,見一古廟,到也清靜,遂在此廟中打坐用工。
這城中許多信善之人,見長真在此古廟,或一日出外化一餐,或數日出來走一回,見其似乎有道,每每有人送錢送米與他護法。
時長真欲煉大丹,外雖有護法,錢米不乏;内卻無至誠的伴侶護法,難以下手用工。
一日,忽然來了一個年輕的書生,上前參拜求道,欲作門徒。
乃川北綿竹人氏,姓李,名鶴年,世業書塾。
那鶴年幼時澄靜,不喜繁華,長契孝弟,喜讀丹經。
時年二十四歲,不娶不奢,一心學道。
遊玩青城訪道,未見有道之士。
轉至成都城中探訪,忽聞人言東城内古關帝廟有一道士,可稱有道,遂尋至廟中。
見長真果有道氣,意欲出家。
長真見其真誠,就收為門徒。
繼來一人投師,此人乃埕州人氏,自言姓張,名守道,年三十二歲。
在川東自流公井販賣鹽業,早有棄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