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醉仙橋世雄逢道祖醴泉觀鐘呂試凡心
關燈
小
中
大
無理,來到此地闖我們的路頭,可有銀錢留下?饒你狗命!若無銀錢,管教你頃刻去見閻君!&rdquo重陽見這鼠輩挺槍舞刀,一齊上前,想道:&ldquo我若飛身逃走,将來必害後人。
何不趁此機會奪他一把刀來,殺他幹幹淨淨,以免後人被害?&rdquo主意一定,急趕上前,一腳踢去,将個強盜踢倒在地,就奪得一把刀在手,欲斫他一刀,忽聽背後人言:&ldquo不可,不可!&rdquo 重陽急回頭一看,仰跌一跤,覺是南柯一夢。
但見身在荒野之地,天色微明。
自思夢中之事,諸心淨盡,惟有氣性未除,還要漸漸鍛煉。
忽見有人過路,遂問賈府原由。
此地二十餘裡并無人煙,知是神仙顯化,試他的道心,重陽愈覺道念堅固。
一路行程不表。
且說鐘、呂二仙點化賈府種種變态試他,酒、色、财三字已了,惟有一氣未除:&ldquo此子前因不昧,可授金液還丹之旨矣。
&rdquo二仙化作兩個教化子,在醴泉觀之山門外打架。
卻說重陽到了醴泉觀,買來香燭,先去敬香,禮拜禱祝;次則尋訪二師。
隻見山門外,兩個教化子在此打架。
重陽上前勸解道:&ldquo二位為着何事在此打架?&rdquo二人道:&ldquo我二人讨飯,為飯而打。
你到此為的甚麼?&rdquo重陽想:&ldquo二人說話有因。
他二人為飯而打,我為求道而來。
二人知我意乎?&rdquo遂上前作揖道:&ldquo我聽二位說話有因,可知我的來意麼?&rdquo二仙複變昔日在甘河鎮之形容,道:&ldquo你可認得我二人麼?&rdquo重陽一見,急忙倒身下拜。
二仙止住,攜手就走。
走到無人迹處,三人坐下,傳授金丹真旨,遂向東方指曰:&ldquo汝何不觀之?&rdquo重陽向東一望,隻見金光燦爍,中有七朵金蓮結子。
二仙笑曰:&ldquo豈止如是而已,将有萬朵玉蓮房也。
&rdquo二師遂拂袖而去。
重陽茫然若失,回轉鹹陽,将夫人改名和玉蟾。
與道友李靈陽結庵同修三載。
重陽胎息既成,遂斷煙火,居地穴中,養神一十二載,人皆稱名&ldquo活死人墓&rdquo。
出穴時,妻和玉贍道果已成。
時有史處厚、劉通徹、嚴處常相繼成道,各自雲遊積功。
重陽聞朝廷棄川陝之地,遂出關東遊,接引群迷,欲應金蓮之兆。
至嵩山,路遇見二人,道貌不類凡俗,三人相對作揖,同坐談論。
重陽叩問二位道友姓名,二人答道:&ldquo我本姓薛,字紫賢。
昔日為僧。
曾遇我師石杏林真人,同師祖張紫陽真人講說六字經偈,因是去釋從玄,始得還丹真旨。
今與徒張環衛覓地煉丹。
未知尊師姓名法号?&rdquo重陽遂将自己得道本末原由細說一遍,雖則道從鐘、呂所傳,但而紫賢丹成在先,兩人互相欽敬。
重陽問道:&ldquo尊師今且焉在?&rdquo紫賢曰:&ldquo吾師已于去歲化矣,留偈曰:&lsquo雷破泥丸穴,真人駕火龍。
不知誰下手,打破大虛空?&rsquo&rdquo 重陽曰:&ldquo味此偈句,足見返神還虛矣。
二人今欲何往?&rdquo紫賢曰:&ldquo将欲谒海贍師祖于華山。
我有弟子陳翠虛在惠州,師能往被指示玄微、益其笃信否?&rdquo重陽許之。
遂别去。
那陳翠虛,惠州府博羅縣白水岩人,名楠,字南木,以盤攏箍桶為業。
先遇黎姥山靈人,授《景霄大雷琅書》,能以符水捏土為丸,愈人疾病,人呼為陳泥丸。
後遇紫賢真人,授還丹口訣;複遇毗陵大師,授太乙刀圭之道。
修煉既成,神異莫測,披發不梳,能敕集天丁,驅龍行雨,執鐵鞭濟世,日行數百裡。
嘗往侍張紫陽真人,真人誡其勿輕用法,恐招亵讀。
那翠虛遂聽真人之言,戒而勿用。
正是: 法雖助道立根基,有法無根終必危。
道法兼修功行足,管教指日步丹墀。
要知陳泥丸事迹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何不趁此機會奪他一把刀來,殺他幹幹淨淨,以免後人被害?&rdquo主意一定,急趕上前,一腳踢去,将個強盜踢倒在地,就奪得一把刀在手,欲斫他一刀,忽聽背後人言:&ldquo不可,不可!&rdquo 重陽急回頭一看,仰跌一跤,覺是南柯一夢。
但見身在荒野之地,天色微明。
自思夢中之事,諸心淨盡,惟有氣性未除,還要漸漸鍛煉。
忽見有人過路,遂問賈府原由。
此地二十餘裡并無人煙,知是神仙顯化,試他的道心,重陽愈覺道念堅固。
一路行程不表。
且說鐘、呂二仙點化賈府種種變态試他,酒、色、财三字已了,惟有一氣未除:&ldquo此子前因不昧,可授金液還丹之旨矣。
&rdquo二仙化作兩個教化子,在醴泉觀之山門外打架。
卻說重陽到了醴泉觀,買來香燭,先去敬香,禮拜禱祝;次則尋訪二師。
隻見山門外,兩個教化子在此打架。
重陽上前勸解道:&ldquo二位為着何事在此打架?&rdquo二人道:&ldquo我二人讨飯,為飯而打。
你到此為的甚麼?&rdquo重陽想:&ldquo二人說話有因。
他二人為飯而打,我為求道而來。
二人知我意乎?&rdquo遂上前作揖道:&ldquo我聽二位說話有因,可知我的來意麼?&rdquo二仙複變昔日在甘河鎮之形容,道:&ldquo你可認得我二人麼?&rdquo重陽一見,急忙倒身下拜。
二仙止住,攜手就走。
走到無人迹處,三人坐下,傳授金丹真旨,遂向東方指曰:&ldquo汝何不觀之?&rdquo重陽向東一望,隻見金光燦爍,中有七朵金蓮結子。
二仙笑曰:&ldquo豈止如是而已,将有萬朵玉蓮房也。
&rdquo二師遂拂袖而去。
重陽茫然若失,回轉鹹陽,将夫人改名和玉蟾。
與道友李靈陽結庵同修三載。
重陽胎息既成,遂斷煙火,居地穴中,養神一十二載,人皆稱名&ldquo活死人墓&rdquo。
出穴時,妻和玉贍道果已成。
時有史處厚、劉通徹、嚴處常相繼成道,各自雲遊積功。
重陽聞朝廷棄川陝之地,遂出關東遊,接引群迷,欲應金蓮之兆。
至嵩山,路遇見二人,道貌不類凡俗,三人相對作揖,同坐談論。
重陽叩問二位道友姓名,二人答道:&ldquo我本姓薛,字紫賢。
昔日為僧。
曾遇我師石杏林真人,同師祖張紫陽真人講說六字經偈,因是去釋從玄,始得還丹真旨。
今與徒張環衛覓地煉丹。
未知尊師姓名法号?&rdquo重陽遂将自己得道本末原由細說一遍,雖則道從鐘、呂所傳,但而紫賢丹成在先,兩人互相欽敬。
重陽問道:&ldquo尊師今且焉在?&rdquo紫賢曰:&ldquo吾師已于去歲化矣,留偈曰:&lsquo雷破泥丸穴,真人駕火龍。
不知誰下手,打破大虛空?&rsquo&rdquo 重陽曰:&ldquo味此偈句,足見返神還虛矣。
二人今欲何往?&rdquo紫賢曰:&ldquo将欲谒海贍師祖于華山。
我有弟子陳翠虛在惠州,師能往被指示玄微、益其笃信否?&rdquo重陽許之。
遂别去。
那陳翠虛,惠州府博羅縣白水岩人,名楠,字南木,以盤攏箍桶為業。
先遇黎姥山靈人,授《景霄大雷琅書》,能以符水捏土為丸,愈人疾病,人呼為陳泥丸。
後遇紫賢真人,授還丹口訣;複遇毗陵大師,授太乙刀圭之道。
修煉既成,神異莫測,披發不梳,能敕集天丁,驅龍行雨,執鐵鞭濟世,日行數百裡。
嘗往侍張紫陽真人,真人誡其勿輕用法,恐招亵讀。
那翠虛遂聽真人之言,戒而勿用。
正是: 法雖助道立根基,有法無根終必危。
道法兼修功行足,管教指日步丹墀。
要知陳泥丸事迹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