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吉慶無心逢周氏 若花有意贈宮娥

關燈
改照女兒國内的稱呼道:“阿父平身。

    ”周氏立起身來,謝過了恩。

    錦蓮賜坐,動問細情。

    周氏便把校尉查抄,如何解京,如何上山,如何劫寨,如何投江,如何遇救,如何改裝,如何更名,一直說到内使雙紫雯尋到乳母家中,飛車來接。

    錦蓮聽了周氏之言,悲喜交集。

    周氏道:“請問娘娘别後如何的光景?”錦蓮便将乳母家中恐防查問,不敢存身,“到燕賀村去躲避。

    路上打尖幾乎被人看出面貌,幸而裝了小足,方才不來查拿。

    花神廟中遇見了韋氏二人,也是逃災避難的,都是志誠君子。

    因此勸他也改了女裝,結為姊妹。

    意合情投……”錦蓮尚未說完,忽見宮娥前來禀道:“啟上娘娘,皇爺駕到。

    ” 錦蓮聞報,連忙起身迎接。

    國王道:“禦妻不須拘禮。

    ”又道:“國丈也請坐了。

    ”周氏謝恩坐下,若花問道:“國丈今年多少甲子?”周氏奏道:“臣今虛度三十八歲了。

    ”若花道:“正在壯年,看去還似三十以内的光景。

    ”又向錦蓮道:“前者父王的西宮國丈通同作亂,後來伏法查抄,至今封閉。

    孤家把這府第賜與國丈,封為安樂侯,照侯爵例月支祿俸,坐享榮華,不必預聞國政,免招物議。

    如今先賜黃金百兩,彩緞二十端,内侍四名,宮女兩名,伏侍國丈,以為娛老之計。

    ”錦蓮聽了,連忙跪下謝恩。

    周氏也随後俯伏。

    若花挽着錦蓮的手道:“禦妻何須多禮?”又道:“國丈平身。

    ”當下傳出谕旨,派内使八名,速将那前次西宮國丈的府第重整一新。

    内使奉了國王旨意,登時啟封。

    那些桌椅、器用、雜物一切完備,隻須拂去塵垢,就好了。

     且說宮中國王又賜禦宴,與國丈洗塵。

    宴畢謝恩。

    若花便點了兩名宮娥,一名花嬌,一名柳媚,陪侍國丈。

    周氏又謝了恩,辭了國王、國後,出了昭陽宮,直至午朝門外。

    早有内使喚齊了人夫轎馬預先伺候,都來請問侯爺,還是乘馬還是坐轎。

    周氏道:“乘轎的好。

    ”人夫一聲答應,當下國丈坐了八人大轎,兩個宮娥随後,也都坐了肩輿。

    不一時已到侯府。

    周氏下轎進了大廳,便喚内侍去傳召門丁、童仆、婦女、丫環、廚子等人。

    去不多時,紛紛齊集,擠滿一堂。

    派了差使,各自分頭去管理不題。

    周氏進内到了中堂,轉入屏門,直上扶梯,到了堂樓,看了一遍。

    從廂樓穿過後樓,團團兜了一轉,已葺理得十分齊整。

    内外房廊約有七八十間。

    後面還有一座園亭,也有十畝方圓,派了兩名園丁前去管理打掃,栽種花木,照料一切。

    周氏取出黃金,命内侍去換了銀子,又将欽賜的彩緞,喚幾名成衣匠做四季的袍服并婦女的衣裙。

    分撥定了,天色已晚。

    各處點上燈火,用過夜膳,靴聲秃秃,踱進後堂。

     周氏步上堂樓,隻見兩個宮娥花枝招展,款步上前,都來迎接侯爺。

    周氏道:“你二人多少青春了?”柳媚道:“婢子今年一十九歲子。

    ”花嬌道:“婢子比他還少一歲。

    ”周氏道:“本爵今晚就在你的房中安歇。

    你的卧房在那裡?”柳媚道:“花妹妹的卧房在東樓,婢子的卧房在這邊西樓。

    ”周氏便往西樓而去。

    柳媚随在後邊。

    到得房中,已薰得香氣撲人眉宇。

    又見那柳媚生得唇紅齒白,長條身材,裙下纏成一雙小小金蓮,甚是可愛。

    周氏便将房門閉上。

    柳媚走來,便與他寬衣解帶,脫去烏靴、绫襪。

    柳媚方去卸卻钗環,寬了衣裙。

    上過淨桶,坐在床沿,脫去花鞋,露出那尖尖楚楚不盈一握的金蓮。

    周氏把在手中,看了又看,真是愛不忍釋。

     柳媚放下羅帳,便倒在周氏懷中,共入鴛衾,成其好事。

    周氏是二十餘年久曠的半老佳人,柳媚是年未弱冠的美貌童男,周氏到此不覺心花大放,快樂非常,暗暗想道:“我是待死之人,何幸有此際遇!真是夢想也不到。

    ”過了一宿,明晚又到花嬌房内。

    見那花嬌玉容圓潤,身材略略肥些,裙下也是瘦削的蓮鈎。

    周氏餘興未盡,便催花嬌卸了濃妝,同上牙床,興雲布雨,倒鳳颠鸾,周氏與花嬌又成了眷屬,真個是芙蓉帳暖,金屋春深。

    自此左擁右抱,暮樂朝歡。

    周氏到了明年,與柳媚生了一子。

    隔了一年,又與花嬌生了一女。

    仍循女兒國的舊俗,男子穿耳裹足,女子束帶頂冠,都在女兒國内婚嫁。

    後來兩個宮娥都封做夫人。

    周氏雖是做了國丈,絕口不談國政,暗中并勸女兒錦蓮,朝廷大事斷然不可預聞。

    這是他守分的好處,表過不題。

     再說那武六思與着七思、畢勝逃往海外,到了大人國的地方,欲投栖止。

    行夠多時,走過了一座高嶺,遠遠望去,隐隐尚有城郭。

    前次林之洋、多九公來的時節,隻道大人國就以此嶺為城,不知裡面還有城池。

    三人慢慢的走進城中,隻見人煙稠密,鬧熱非常。

    忽聞人聲嘈雜,成群結隊的走來,三人吃了一驚。

    不知為着何事,且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