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猴冠欺禦史 皮相顯真人
關燈
小
中
大
顆三寶印。
我想這些不過是和尚胡說的,當得什麼用道?天師府裡有一顆玉印,他這個說是個至寶,搭在衣服上,須是不同。
我年老,常多驚恐,要得他這顆印鎮壓。
隻是大人去說,他不敢不依。
怕是大人忘了。
” 陳禦史道:“既蒙見托,自必印來。
” 聖姑道:“大人千萬要他玉印,若尋常符錄上邊的,也沒帳。
” 陳代巡道:“我聞得大凡差在江西的,張真人都把符錄作人事。
我如今待行事畢,親往拜他,着他用印便了。
” 聖姑道:“若得大人如此用心,我不勝感激。
”自去取出一個白绫手帕來: 瑩然雪色映朝暾,機杼應教出帝孫。
組鳳翩翩疑欲舞,綴花灼灼似将翻。
好個手帕!雙手遞與陳禦史,道:“隻在這帕上,求他一粒印。
”陳禦史将來收了。
辭别到家,擇日赴任。
來到江西,巡曆這南昌、饒州、廣信、南康、九江、建昌、袁州、贛州、臨江、瑞州、撫州等府。
每府都去考察官吏、審錄獄囚、□(觀)風生員、看城閱操、捉拿土豪、旌表節孝,然後拜在□(府)鄉官。
來到廣信府,也循例做了這事。
拜谒時因見張真人名帖,想起聖姑所托之事,道:“我幾忘了。
”先發□□□(了帖子)到張真人府去,道“代巡來拜”。
然後自己在衙取了這白绫手帕來,問張真人乞印。
人役□□□□(迳往龍虎)山發道,隻見一路來: 山宿曉煙青,飛泉破翠屏。
野禽來逸調,林萼散餘馨。
已覺塵襟滌,還令俗夢醒。
丹丘在人世,到此欲忘形。
來至上清宮,這些提點都出來迎接。
張真人也冠帶奉迎。
這張真人雖系是個膏梁子弟,卻有家傳符錄,素習法術。
望見陳禦史,便道:“不敢唐突,老大人何以妖氣甚濃?”陳禦史卻也愕然。
坐定獻了茶,叙些寒溫。
陳禦史道:“學生此來,專意請教。
一來更有所求:老母年垂八十,寝睡不甯,常恐邪魔為祟。
聞真人有玉印可以伏魔,乞見惠一粒。
這不特老母感德。
” 因在袖子裡拿出白绫汗巾送與真人,道:“此上乞與一印。
” 真人接了,反複一看,笑道:“适才所雲妖氣,正在此上。
此實是令堂老夫人之物?”陳禦史見他識貨,也不敢回言。
真人道:“此帕老大人視之,似一個帕,實乃千年老白猴之皮,變成以愚大人,□(并)愚學生的。
此猴曆世已久,神通已大,然終是一個妖物。
若得了下官一印,即出入天門,無人敢拘止了。
這猴造惡已久,設謀更深,不可不治。
” 陳禦史道:“真人既知其詐,不與印便是。
何必治之?”真人略略有些叱咤之聲,隻見空中已閃一天神: 頭戴束發金冠,光耀日;身穿繡羅袍,彩色飄霞。
威風凜凜似哪吒,怪物見時驚怕。
天師道:“河間有一妖猿為祟,汝往擒之。
”天神喏喏連聲而去。
此時白猿還作個老婦,在欽家譚休說咎,不□□(提防)天神半風半霧,迳趕入來,一把抓住。
不及舒展,□□□(這一會)倒叫陳禦史不安道:“此帕出一老婦人。
她在河間也未嘗為害,不意真人以此督過。
”須臾,早聽得一聲響亮,半空中墜下一個物件來: 兩眼輝輝噴火光,一身雪色起寒芒。
看來不是人間物,疑是遐方貢白狼。
睜着兩眼道:“骝山害我!”又道:“骝山救我!” 望着天師,隻是叩頭,說:“小畜自劉伯溫軍師釋放,便已改過自新,并不敢再行作惡。
求天師饒命。
” 陳禦史也立起身為它讨饒道:“若真人今日殺它,是它就學生求福,反因學生得禍了。
” 真人道:“人禽路殊。
此怪以猴而混于人中,恣言休咎,漏洩天機。
今複欲漏下官之印,其意叵測。
就是今日下官欲為大人赦之,它前日乞命于劉伯溫時,已有誓在先,天不肯赦了。
”言尚未已,忽聽一聲霹靂起自天半。
屋宇都震。
白猴頭顱粉碎,已死于階下。
山鬼技有限,浪敢肆炫惑。
唯餘不死魂,矻矻空林哭。
細看绫帕,果是一白猴皮。
陳禦史命從人葬此猴。
後至河間欽仰樓來見,問及,道:“一日旋風忽起,卷入室中,已不見聖姑。
想是仙去了。
”問他日期,正是拜天師這日。
就此見張真人的道法世傳,果能攝伏妖邪。
這妖邪不揣自己力量,妄行希冀,适足以殺其軀而已矣
我想這些不過是和尚胡說的,當得什麼用道?天師府裡有一顆玉印,他這個說是個至寶,搭在衣服上,須是不同。
我年老,常多驚恐,要得他這顆印鎮壓。
隻是大人去說,他不敢不依。
怕是大人忘了。
” 陳禦史道:“既蒙見托,自必印來。
” 聖姑道:“大人千萬要他玉印,若尋常符錄上邊的,也沒帳。
” 陳代巡道:“我聞得大凡差在江西的,張真人都把符錄作人事。
我如今待行事畢,親往拜他,着他用印便了。
” 聖姑道:“若得大人如此用心,我不勝感激。
”自去取出一個白绫手帕來: 瑩然雪色映朝暾,機杼應教出帝孫。
組鳳翩翩疑欲舞,綴花灼灼似将翻。
好個手帕!雙手遞與陳禦史,道:“隻在這帕上,求他一粒印。
”陳禦史将來收了。
辭别到家,擇日赴任。
來到江西,巡曆這南昌、饒州、廣信、南康、九江、建昌、袁州、贛州、臨江、瑞州、撫州等府。
每府都去考察官吏、審錄獄囚、□(觀)風生員、看城閱操、捉拿土豪、旌表節孝,然後拜在□(府)鄉官。
來到廣信府,也循例做了這事。
拜谒時因見張真人名帖,想起聖姑所托之事,道:“我幾忘了。
”先發□□□(了帖子)到張真人府去,道“代巡來拜”。
然後自己在衙取了這白绫手帕來,問張真人乞印。
人役□□□□(迳往龍虎)山發道,隻見一路來: 山宿曉煙青,飛泉破翠屏。
野禽來逸調,林萼散餘馨。
已覺塵襟滌,還令俗夢醒。
丹丘在人世,到此欲忘形。
來至上清宮,這些提點都出來迎接。
張真人也冠帶奉迎。
這張真人雖系是個膏梁子弟,卻有家傳符錄,素習法術。
望見陳禦史,便道:“不敢唐突,老大人何以妖氣甚濃?”陳禦史卻也愕然。
坐定獻了茶,叙些寒溫。
陳禦史道:“學生此來,專意請教。
一來更有所求:老母年垂八十,寝睡不甯,常恐邪魔為祟。
聞真人有玉印可以伏魔,乞見惠一粒。
這不特老母感德。
” 因在袖子裡拿出白绫汗巾送與真人,道:“此上乞與一印。
” 真人接了,反複一看,笑道:“适才所雲妖氣,正在此上。
此實是令堂老夫人之物?”陳禦史見他識貨,也不敢回言。
真人道:“此帕老大人視之,似一個帕,實乃千年老白猴之皮,變成以愚大人,□(并)愚學生的。
此猴曆世已久,神通已大,然終是一個妖物。
若得了下官一印,即出入天門,無人敢拘止了。
這猴造惡已久,設謀更深,不可不治。
” 陳禦史道:“真人既知其詐,不與印便是。
何必治之?”真人略略有些叱咤之聲,隻見空中已閃一天神: 頭戴束發金冠,光耀日;身穿繡羅袍,彩色飄霞。
威風凜凜似哪吒,怪物見時驚怕。
天師道:“河間有一妖猿為祟,汝往擒之。
”天神喏喏連聲而去。
此時白猿還作個老婦,在欽家譚休說咎,不□□(提防)天神半風半霧,迳趕入來,一把抓住。
不及舒展,□□□(這一會)倒叫陳禦史不安道:“此帕出一老婦人。
她在河間也未嘗為害,不意真人以此督過。
”須臾,早聽得一聲響亮,半空中墜下一個物件來: 兩眼輝輝噴火光,一身雪色起寒芒。
看來不是人間物,疑是遐方貢白狼。
睜着兩眼道:“骝山害我!”又道:“骝山救我!” 望着天師,隻是叩頭,說:“小畜自劉伯溫軍師釋放,便已改過自新,并不敢再行作惡。
求天師饒命。
” 陳禦史也立起身為它讨饒道:“若真人今日殺它,是它就學生求福,反因學生得禍了。
” 真人道:“人禽路殊。
此怪以猴而混于人中,恣言休咎,漏洩天機。
今複欲漏下官之印,其意叵測。
就是今日下官欲為大人赦之,它前日乞命于劉伯溫時,已有誓在先,天不肯赦了。
”言尚未已,忽聽一聲霹靂起自天半。
屋宇都震。
白猴頭顱粉碎,已死于階下。
山鬼技有限,浪敢肆炫惑。
唯餘不死魂,矻矻空林哭。
細看绫帕,果是一白猴皮。
陳禦史命從人葬此猴。
後至河間欽仰樓來見,問及,道:“一日旋風忽起,卷入室中,已不見聖姑。
想是仙去了。
”問他日期,正是拜天師這日。
就此見張真人的道法世傳,果能攝伏妖邪。
這妖邪不揣自己力量,妄行希冀,适足以殺其軀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