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回 石書生夢入碧欄杆 金公子說明玉蝴蝶
關燈
小
中
大
滿江紅
離合悲歡,逃不出,牢籠圈套。
天付與心猿意馬,名缰利鎖。
鏡裡紅顔容易老,鬓邊華發催來早。
算從前抛卻淚珠兒,知多少!撇不下,愁和惱。
忘不了,颦和笑。
把人間甘苦,般般嘗到。
兒女恩情身上債,英雄事業波中泡。
猛思量兜底上心來,聽侬道。
卻說這部書,出在什麼年間?看官不知道,作者也不知道。
說是一位姓石的,不知從哪裡得來這部書,這書就叫做《淚珠緣》。
這姓石的是浙江的一位名士,叫做石時,他家本是石崇之後,現在雖不富饒,卻也尚稱素封。
他父親石嵚,曾為翰林院侍講,娶妻金氏。
生得一女,取名漱芳。
次年又生一子,便是這個石時。
不到十年,石嵚便自去世,家内也就漸漸清貧了。
他母親金氏,本來是個世家小姐,于文墨中卻很通些,況當石嵚在時,伉俪甚笃,筆墨事也常互相讨論,故石嵚故後,這金氏便自己教子讀書。
石時也很聰明,十三歲上便進了學,十六歲又舉了孝廉。
他母親金氏雖覺喜歡,隻是目下家計艱難,兒大未婚,女大未嫁。
石時雖得了個舉子,又因沒錢上去會試,便會上了,也不能當錢用,往後想想,着實焦慮。
前兒,他大哥金有聲來,他便托他代兒子覓了館地,也可掙些錢來幫助他自己的膏火。
這金有聲原是世家子弟,為人極慷慨,好結納,又深通歧黃之術,所以于鄉宦場中都很要好。
這金氏托他,他便一口應承了去,這且慢表。
且說石時,素性幽娴,大有女兒心性,平時也不出門,隻在他母親膝下讀書,有時與他姊姊漱芳吟詩唱和為樂。
這漱芳也生得聰敏,臉龐又長的可人,性情且不必說。
年已十八,卻尚未嫁。
在家無事的時候,不是做些針線,便是學習文墨。
這日因做了一首小詞令兒,要與石時看看,便叫了丫頭翠兒去書房請他弟弟進來。
哪知,石時因這日天氣困人,書窗無事,覺得身子很倦,便在書案上枕着手兒睡睡,不知不覺便睡熟了。
恍惚耳邊有人叫,他忙睜眼看時,卻并不在書房裡,好像不是自己家裡,四面一看,卻在一座院子裡面。
這院倒很好,四面俱是穿山走廊,都挂着一帶的簾子,天井外面種着些海棠、桃杏,都已開了,石荀邊又有幾株芭蕉,綠的可愛。
再看自己,卻立在回廊裡面,模模糊糊的想道:“這是哪家的院子,怎麼悄悄的沒有一人?”想着,便慢慢的依着回廊走去,轉個彎兒,已是院子的正面,一邊是卍字欄杆,一邊是一帶的碧紗和合窗,嵌着紅玻璃,甚是精緻。
隻中間支起一扇,其餘八扇卻都關着,窗裡又半卷起一幅粉紅繡花的帏子,有些香煙袅袅,從窗隙裡浮出。
石時料想裡面有人,便蹑着腳步向窗隙望去,卻是閨閣的光景。
靠裡鋪着一座紅木嵌大理石的葵花床,垂着海紅紗帳。
左首列着一帶兒椅,鋪着大紅半舊的繡披。
右首擺着一座極精緻的妝台,地下列着一扇大着衣鏡,卻用錦袱罩着。
靠窗是一座書案,左角上堆着幾套錦匣的書,中間擺着一個睡鴨爐兒,噴出些香煙,又擺着一座小紅木帖架,架上鋪着帖子。
石時因立在正中,近處被帖遮住,隐約見背後有人坐着,卻看不清是什麼樣人,便換個窗隙望去,不想是一個絕色的美人,便暗暗吃了一驚。
再細看,是一張小圓臉兒,下龐略瘦小些,小小的嘴辱點着些淡紅,直直的鼻子,一雙似笑非笑的含情眼,兩道似蹙非蹙的籠煙眉,額上覆着一批短而又細的檻發。
真覺另有一種風韻,滿面的嬌嫩玉光,似紅又白,真是吹彈得破的。
眼波盈盈,喘息微微。
一雙手握着一管牙幹兒筆,在那裡臨帖,鋪着一張玉版箋,用一個玉貓兒鎮着,一手按在紙上,比紙還白些,顔色與玉貓兒差不多瑩白,卻還嫩些。
石時暗忖道:“不信世上有這樣的好女子,隻恐這裡是神仙住宅,不然那真有天仙化人在世界上的呢?”又想道:“且看他寫些什麼。
”想着,再看,原來寫的是《洛神賦》,已寫了三行多些,卻寫得極娟秀婀娜。
石時暗暗贊歎,隻是目不轉晴的看那女子。
正看得出神,猛裡面铛的一聲,那女子便握着筆回轉頭去。
石時也望裡面看去,隻見海紅紗帳已卷起一邊,有一個美少年坐起,尚擁着一條文錦被兒,隻露出半截身子,生得面如滿月,白而且瑩,眉如墨畫,眼似秋波,如笑不笑,似愁非愁的一種神韻。
望着那女子妍然的一笑道:“好個瘦人天氣。
”那女子也破颦一笑道:“怎麼便起來了?我還寫不到幾個字呢。
”那少年笑了一笑,将袖兒整整眉心,慢慢的穿上了薄底靴兒,走下地來。
石時看他不過十四五歲的光景,隻穿一件湖色緞繡花的小夾襖,下面露出半截松
天付與心猿意馬,名缰利鎖。
鏡裡紅顔容易老,鬓邊華發催來早。
算從前抛卻淚珠兒,知多少!撇不下,愁和惱。
忘不了,颦和笑。
把人間甘苦,般般嘗到。
兒女恩情身上債,英雄事業波中泡。
猛思量兜底上心來,聽侬道。
卻說這部書,出在什麼年間?看官不知道,作者也不知道。
說是一位姓石的,不知從哪裡得來這部書,這書就叫做《淚珠緣》。
這姓石的是浙江的一位名士,叫做石時,他家本是石崇之後,現在雖不富饒,卻也尚稱素封。
他父親石嵚,曾為翰林院侍講,娶妻金氏。
生得一女,取名漱芳。
次年又生一子,便是這個石時。
不到十年,石嵚便自去世,家内也就漸漸清貧了。
他母親金氏,本來是個世家小姐,于文墨中卻很通些,況當石嵚在時,伉俪甚笃,筆墨事也常互相讨論,故石嵚故後,這金氏便自己教子讀書。
石時也很聰明,十三歲上便進了學,十六歲又舉了孝廉。
他母親金氏雖覺喜歡,隻是目下家計艱難,兒大未婚,女大未嫁。
石時雖得了個舉子,又因沒錢上去會試,便會上了,也不能當錢用,往後想想,着實焦慮。
前兒,他大哥金有聲來,他便托他代兒子覓了館地,也可掙些錢來幫助他自己的膏火。
這金有聲原是世家子弟,為人極慷慨,好結納,又深通歧黃之術,所以于鄉宦場中都很要好。
這金氏托他,他便一口應承了去,這且慢表。
且說石時,素性幽娴,大有女兒心性,平時也不出門,隻在他母親膝下讀書,有時與他姊姊漱芳吟詩唱和為樂。
這漱芳也生得聰敏,臉龐又長的可人,性情且不必說。
年已十八,卻尚未嫁。
在家無事的時候,不是做些針線,便是學習文墨。
這日因做了一首小詞令兒,要與石時看看,便叫了丫頭翠兒去書房請他弟弟進來。
哪知,石時因這日天氣困人,書窗無事,覺得身子很倦,便在書案上枕着手兒睡睡,不知不覺便睡熟了。
恍惚耳邊有人叫,他忙睜眼看時,卻并不在書房裡,好像不是自己家裡,四面一看,卻在一座院子裡面。
這院倒很好,四面俱是穿山走廊,都挂着一帶的簾子,天井外面種着些海棠、桃杏,都已開了,石荀邊又有幾株芭蕉,綠的可愛。
再看自己,卻立在回廊裡面,模模糊糊的想道:“這是哪家的院子,怎麼悄悄的沒有一人?”想着,便慢慢的依着回廊走去,轉個彎兒,已是院子的正面,一邊是卍字欄杆,一邊是一帶的碧紗和合窗,嵌着紅玻璃,甚是精緻。
隻中間支起一扇,其餘八扇卻都關着,窗裡又半卷起一幅粉紅繡花的帏子,有些香煙袅袅,從窗隙裡浮出。
石時料想裡面有人,便蹑着腳步向窗隙望去,卻是閨閣的光景。
靠裡鋪着一座紅木嵌大理石的葵花床,垂着海紅紗帳。
左首列着一帶兒椅,鋪着大紅半舊的繡披。
右首擺着一座極精緻的妝台,地下列着一扇大着衣鏡,卻用錦袱罩着。
靠窗是一座書案,左角上堆着幾套錦匣的書,中間擺着一個睡鴨爐兒,噴出些香煙,又擺着一座小紅木帖架,架上鋪着帖子。
石時因立在正中,近處被帖遮住,隐約見背後有人坐着,卻看不清是什麼樣人,便換個窗隙望去,不想是一個絕色的美人,便暗暗吃了一驚。
再細看,是一張小圓臉兒,下龐略瘦小些,小小的嘴辱點着些淡紅,直直的鼻子,一雙似笑非笑的含情眼,兩道似蹙非蹙的籠煙眉,額上覆着一批短而又細的檻發。
真覺另有一種風韻,滿面的嬌嫩玉光,似紅又白,真是吹彈得破的。
眼波盈盈,喘息微微。
一雙手握着一管牙幹兒筆,在那裡臨帖,鋪着一張玉版箋,用一個玉貓兒鎮着,一手按在紙上,比紙還白些,顔色與玉貓兒差不多瑩白,卻還嫩些。
石時暗忖道:“不信世上有這樣的好女子,隻恐這裡是神仙住宅,不然那真有天仙化人在世界上的呢?”又想道:“且看他寫些什麼。
”想着,再看,原來寫的是《洛神賦》,已寫了三行多些,卻寫得極娟秀婀娜。
石時暗暗贊歎,隻是目不轉晴的看那女子。
正看得出神,猛裡面铛的一聲,那女子便握着筆回轉頭去。
石時也望裡面看去,隻見海紅紗帳已卷起一邊,有一個美少年坐起,尚擁着一條文錦被兒,隻露出半截身子,生得面如滿月,白而且瑩,眉如墨畫,眼似秋波,如笑不笑,似愁非愁的一種神韻。
望着那女子妍然的一笑道:“好個瘦人天氣。
”那女子也破颦一笑道:“怎麼便起來了?我還寫不到幾個字呢。
”那少年笑了一笑,将袖兒整整眉心,慢慢的穿上了薄底靴兒,走下地來。
石時看他不過十四五歲的光景,隻穿一件湖色緞繡花的小夾襖,下面露出半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