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卷 十八、張觀察
關燈
小
中
大
蓄,當以償翁。
”遂出袋示之曰:“此足償翁所遺否?”翁大驚,顧畏張,嗫嚅不敢言。
張慰之曰:“翁勿疑我!我若利此囊中物者,适已牲醴酬神〖醴,音禮,美酒也。
〗,閉門酣飲矣!何事踽踽坐風雪中〖踽,音舉。
(詩經)獨行踽踽。
〗,候翁相告為?”因盡出其銀洋,置之桌上,曰:“銀洋猶是也,錢則借以易米矣!”翁大喜過望,叩頭無算。
起則請張取其半。
張正色拒之。
翁曰:“先生不取,某亦不敢行。
”張笑曰:“必欲見惠,假我兩洋,俾新正得啖飽飯足矣〖啖,食也。
〗!翁見其意誠,不敢複言,予以兩洋,叩謝而去。
張以所得洋,複出市酒脯歸,獻神祀天。
夫婦對酌,既醉而寝。
夢為人縛去。
見一王者,如文昌帝君狀,诃之曰〖诃,同呵。
〗:“汝多行不義〖句出左傳隐公。
〗,不亟改,當堕餓鬼道!”方乞哀間,忽有人持狀入白。
王者色頓霁,曰:“此事大善,足蓋往愆〖往愆,猶言舊惡也。
〗。
當還其祿籍,入本年秋榜。
”複謂張曰:“汝歸,當益折節改行〖(戰國策)主折節以下其臣。
(按)折節,猶言小心也。
〗,前程未可量也。
”張寤,知以還銀事,得邀神佑。
質明〖注詳前篇。
〗,即具疏焚文帝前,誓遵行功過格,以贖往愆。
未幾,前老者衣冠來谒謝曰:“昨晚非先生,一家老弱命俱休矣。
已告敝東,必有以奉報。
”張遜謝。
自此益勵行為善,而貧愈甚,常數日不舉火。
孟秋中浣,〖唐制,百官十日一浣發,一月三浣。
〗諸生俱赴金陵試。
惟張不名一錢,〖四字成句,出處未詳。
(按)不名,猶言無有也。
〗糊口不暇,不複作入闱想矣。
忽遇前老者曰:“君何以尚不赴試?”告以貧故。
老者曰:“君善士,鄉試豈可不去?請歸俟我於家。
”張諾之,及歸。
老者随至,出二十金畀之曰:“此餘所積修金,君可附舟速行。
”張感謝受之。
老者既去,私念以金應試,事涉渺茫,不如留資薪米,可半年無凍餒憂。
意不欲行,又慮無以對老者。
方躊躇間,聞叩門聲。
啟視,老者偕一少年複至,謂張曰:“此即敝東,感君高義,久思有以奉報。
聞君将赴試,慮尊眷獨居,無以資薪水,謹備二十金,白米四石奉贈,抒君内顧憂。
”張大喜過望,遂附便往試。
揭榜果中,老者複偕其店東來,贈以計偕資。
〖計偕,注詳萬彥齋篇。
〗竟聯捷成進士,仕至觀察。
坐花主人曰:“一念之善,足蓋百愆。
出餓鬼而登祿籍,何其捷也!豈非天道無成見,惟視其人之自取乎?雖然張之能為此,亦其素性豪邁,樂周貧乏,尚有善根耳!豈世之龌龊訟師,助強淩弱,锱铢必較者〖锱铢,音資朱,細微之謂;較,計也。
〗所可同日而語哉?”
”遂出袋示之曰:“此足償翁所遺否?”翁大驚,顧畏張,嗫嚅不敢言。
張慰之曰:“翁勿疑我!我若利此囊中物者,适已牲醴酬神〖醴,音禮,美酒也。
〗,閉門酣飲矣!何事踽踽坐風雪中〖踽,音舉。
(詩經)獨行踽踽。
〗,候翁相告為?”因盡出其銀洋,置之桌上,曰:“銀洋猶是也,錢則借以易米矣!”翁大喜過望,叩頭無算。
起則請張取其半。
張正色拒之。
翁曰:“先生不取,某亦不敢行。
”張笑曰:“必欲見惠,假我兩洋,俾新正得啖飽飯足矣〖啖,食也。
〗!翁見其意誠,不敢複言,予以兩洋,叩謝而去。
張以所得洋,複出市酒脯歸,獻神祀天。
夫婦對酌,既醉而寝。
夢為人縛去。
見一王者,如文昌帝君狀,诃之曰〖诃,同呵。
〗:“汝多行不義〖句出左傳隐公。
〗,不亟改,當堕餓鬼道!”方乞哀間,忽有人持狀入白。
王者色頓霁,曰:“此事大善,足蓋往愆〖往愆,猶言舊惡也。
〗。
當還其祿籍,入本年秋榜。
”複謂張曰:“汝歸,當益折節改行〖(戰國策)主折節以下其臣。
(按)折節,猶言小心也。
〗,前程未可量也。
”張寤,知以還銀事,得邀神佑。
質明〖注詳前篇。
〗,即具疏焚文帝前,誓遵行功過格,以贖往愆。
未幾,前老者衣冠來谒謝曰:“昨晚非先生,一家老弱命俱休矣。
已告敝東,必有以奉報。
”張遜謝。
自此益勵行為善,而貧愈甚,常數日不舉火。
孟秋中浣,〖唐制,百官十日一浣發,一月三浣。
〗諸生俱赴金陵試。
惟張不名一錢,〖四字成句,出處未詳。
(按)不名,猶言無有也。
〗糊口不暇,不複作入闱想矣。
忽遇前老者曰:“君何以尚不赴試?”告以貧故。
老者曰:“君善士,鄉試豈可不去?請歸俟我於家。
”張諾之,及歸。
老者随至,出二十金畀之曰:“此餘所積修金,君可附舟速行。
”張感謝受之。
老者既去,私念以金應試,事涉渺茫,不如留資薪米,可半年無凍餒憂。
意不欲行,又慮無以對老者。
方躊躇間,聞叩門聲。
啟視,老者偕一少年複至,謂張曰:“此即敝東,感君高義,久思有以奉報。
聞君将赴試,慮尊眷獨居,無以資薪水,謹備二十金,白米四石奉贈,抒君内顧憂。
”張大喜過望,遂附便往試。
揭榜果中,老者複偕其店東來,贈以計偕資。
〖計偕,注詳萬彥齋篇。
〗竟聯捷成進士,仕至觀察。
坐花主人曰:“一念之善,足蓋百愆。
出餓鬼而登祿籍,何其捷也!豈非天道無成見,惟視其人之自取乎?雖然張之能為此,亦其素性豪邁,樂周貧乏,尚有善根耳!豈世之龌龊訟師,助強淩弱,锱铢必較者〖锱铢,音資朱,細微之謂;較,計也。
〗所可同日而語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