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素秋
關燈
小
中
大
薊素秋,鴛湖人。
少失怙恃,依粵商以資衣食,其姨固粵人姬也,寄居上海北門外蕩溝橋側。
年甫及笄,姿态妍麗,風神蕩逸,有過而見之者,辄以尤物目之。
所居茅屋五楹,外則圍以槿籬,雜植花卉,叢篁幽箐,六月生寒。
粵人恒往漢口買茶,家居時少。
女晨起,必彩花于籬畔。
相距數百武有西人舍曰墨海,西人所設印書局也,編竹代垣,栽花築架,略具園圃間風景。
有玉無玷者,固一時名下士。
以家貧,授西人書自給,每日早暮,必過女居。
一日,秋深葉落,麂眼稍疏。
偶經籬外,忽覺鬓影衣香,近在咫尺。
探首微窺之,則女方在木樨花下,攘皓腕,露纖手,攀條使下,欲折躊躇,其一種媚之态,有足令人回腸蕩魄。
生不禁神往,微吟東城“天涯何處無芳草”之詞,徘徊獨立。
女聞人聲,四顧流盼,急于桂花枝上取白團扇,自障其面,舉步入内。
生遙望之,惟見羅裙■地,繡履印泥,隐約可辨而已。
既歸寓齋,漫作數字,搓之成團,投于女昨所立處。
女雖秀外慧中,而出自小家,未親書史,近以習粵讴,略涉“之”“無”而已。
于窗中見生過,擲一紙團,即往拾之,略一展閱,不解所謂。
因銜生輕薄,思小報之。
适戚串祁生從李來,亦庠序士也,呼姨為姥,與女為中表姊妹行。
因話來此遍遊茗寮書寓,頗得好楹聯,如“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是前生注定事莫錯過姻緣”,“把往事今朝重提起;破工夫明日早些來”,皆堪傳誦。
女亦贊佳,出素紙請書之。
更以生所書者,讀一過,其詞雲:樹懸團扇白,花襯弓鞋紅;弓鞋不沾土,團扇可遮風。
美人回盼若有意,摘花簪發何匆匆! 一花落地待郎拾,願郎持入懷袖中。
祁為代解其意,并詢所得。
女曰:“久夾在亂書堆中。
因愛其句,故留之耳。
”祁曰:“竊未見妙。
”女偶于薄暮見生獨過,以小彈弓射紙團出籬外,适中生胸,蓋即祁生所書二楹聯也。
生初驚甚,拾視之,甚喜,謂女情屬于己,以此作幽期密約也。
顧室四周皆叢冢,曠野荒郊,行人絕迹,宵深漏永,惟有飛磷上下而已。
生素膽怯,至此亦不能顧。
夜飯既罷,獨造其室,屏息立于門外。
時月黑星微,蟲聲幽咽,尖風刺骨,肌寒生栗。
三更向盡,消息杳然,意女事或中阻,不克踐言,舉步将回。
忽聞雙扉呀然半開,籬畔燈光,自短窗射出。
側身竟入,不見一人。
知紫櫻花下為女卧室,急趨就之。
伏窗而窺,則女正支頤斜坐,若有所思。
生于外彈指者三,聊以示意。
蓦有一物罩其首,糞穢狼藉,淋漓體。
生知有變,踉跄遽奔。
歸寓諱言黑夜失足堕糞窖中,屢經澡濯,猶有餘臭,嗣後不敢問津。
偶見女,俯首疾趨而過,女反注視之,嫣然一笑。
旋滬上土木大興,女亦轉徙他去。
生以避亂,浮海至粵,聞珠江名勝,即往訪之。
問柳尋花,了無當意。
偶偕二三良友掉小舫溯洄水次,經潘氏廢園,凄涼滿目,散步河,見垂楊影裡斜露闆扉,有一女子亭亭玉立,淡妝素抹,神韻不可一世;旁侍一婢,發僅垂髫。
注目審睇,則鴛湖女子也。
方訝其何得來此,女見生,亦複似曾相識。
正踟蹰間,聞門内有呼女入者,女阖扉徑去。
其地榕陰糾蔓,樹蔭扶疏,竹籬四圍,闆橋一曲,殊有村落間意。
生即取牆上白垩題十六字于門曰:“清飒至,晚蟬微鳴。
美人一笑,小橋前橫。
”末署戟門揖客玉無玷書。
放遄歸,亦不以為意。
閱半月,華林寺僧勤安設伊蒲馔,特招生往。
生遍曆禅堂佛閣,觀五百尊莊嚴羅漢。
忽有一婦,年四十許,不作粵東裝束,
少失怙恃,依粵商以資衣食,其姨固粵人姬也,寄居上海北門外蕩溝橋側。
年甫及笄,姿态妍麗,風神蕩逸,有過而見之者,辄以尤物目之。
所居茅屋五楹,外則圍以槿籬,雜植花卉,叢篁幽箐,六月生寒。
粵人恒往漢口買茶,家居時少。
女晨起,必彩花于籬畔。
相距數百武有西人舍曰墨海,西人所設印書局也,編竹代垣,栽花築架,略具園圃間風景。
有玉無玷者,固一時名下士。
以家貧,授西人書自給,每日早暮,必過女居。
一日,秋深葉落,麂眼稍疏。
偶經籬外,忽覺鬓影衣香,近在咫尺。
探首微窺之,則女方在木樨花下,攘皓腕,露纖手,攀條使下,欲折躊躇,其一種媚之态,有足令人回腸蕩魄。
生不禁神往,微吟東城“天涯何處無芳草”之詞,徘徊獨立。
女聞人聲,四顧流盼,急于桂花枝上取白團扇,自障其面,舉步入内。
生遙望之,惟見羅裙■地,繡履印泥,隐約可辨而已。
既歸寓齋,漫作數字,搓之成團,投于女昨所立處。
女雖秀外慧中,而出自小家,未親書史,近以習粵讴,略涉“之”“無”而已。
于窗中見生過,擲一紙團,即往拾之,略一展閱,不解所謂。
因銜生輕薄,思小報之。
适戚串祁生從李來,亦庠序士也,呼姨為姥,與女為中表姊妹行。
因話來此遍遊茗寮書寓,頗得好楹聯,如“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是前生注定事莫錯過姻緣”,“把往事今朝重提起;破工夫明日早些來”,皆堪傳誦。
女亦贊佳,出素紙請書之。
更以生所書者,讀一過,其詞雲:樹懸團扇白,花襯弓鞋紅;弓鞋不沾土,團扇可遮風。
美人回盼若有意,摘花簪發何匆匆! 一花落地待郎拾,願郎持入懷袖中。
祁為代解其意,并詢所得。
女曰:“久夾在亂書堆中。
因愛其句,故留之耳。
”祁曰:“竊未見妙。
”女偶于薄暮見生獨過,以小彈弓射紙團出籬外,适中生胸,蓋即祁生所書二楹聯也。
生初驚甚,拾視之,甚喜,謂女情屬于己,以此作幽期密約也。
顧室四周皆叢冢,曠野荒郊,行人絕迹,宵深漏永,惟有飛磷上下而已。
生素膽怯,至此亦不能顧。
夜飯既罷,獨造其室,屏息立于門外。
時月黑星微,蟲聲幽咽,尖風刺骨,肌寒生栗。
三更向盡,消息杳然,意女事或中阻,不克踐言,舉步将回。
忽聞雙扉呀然半開,籬畔燈光,自短窗射出。
側身竟入,不見一人。
知紫櫻花下為女卧室,急趨就之。
伏窗而窺,則女正支頤斜坐,若有所思。
生于外彈指者三,聊以示意。
蓦有一物罩其首,糞穢狼藉,淋漓體。
生知有變,踉跄遽奔。
歸寓諱言黑夜失足堕糞窖中,屢經澡濯,猶有餘臭,嗣後不敢問津。
偶見女,俯首疾趨而過,女反注視之,嫣然一笑。
旋滬上土木大興,女亦轉徙他去。
生以避亂,浮海至粵,聞珠江名勝,即往訪之。
問柳尋花,了無當意。
偶偕二三良友掉小舫溯洄水次,經潘氏廢園,凄涼滿目,散步河,見垂楊影裡斜露闆扉,有一女子亭亭玉立,淡妝素抹,神韻不可一世;旁侍一婢,發僅垂髫。
注目審睇,則鴛湖女子也。
方訝其何得來此,女見生,亦複似曾相識。
正踟蹰間,聞門内有呼女入者,女阖扉徑去。
其地榕陰糾蔓,樹蔭扶疏,竹籬四圍,闆橋一曲,殊有村落間意。
生即取牆上白垩題十六字于門曰:“清飒至,晚蟬微鳴。
美人一笑,小橋前橫。
”末署戟門揖客玉無玷書。
放遄歸,亦不以為意。
閱半月,華林寺僧勤安設伊蒲馔,特招生往。
生遍曆禅堂佛閣,觀五百尊莊嚴羅漢。
忽有一婦,年四十許,不作粵東裝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