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卷六十 吳書十五 賀全呂周鍾離傳第十五

關燈
賀齊字公苗,會稽山陰人也。

    〔一〕少為郡吏,守剡長。

    縣吏斯從輕俠為姦,齊欲治之,主簿諫曰:「從,縣大族,山越所附,今日治之,明日寇至。

    」齊聞大怒,便立斬從。

    從族黨遂相糾合,眾千餘人,舉兵攻縣。

    齊率吏民,開城門突擊,大破之,威震山越。

    後太末、豐浦民反,轉守太末長,誅惡養善,期月盡平。

     〔一〕 虞預晉書曰:賀氏本姓慶氏。

    齊伯父純,儒學有重名,漢安帝時為侍中、江夏太守,去官,與江夏黃瓊、(漢中)〔廣漢〕楊厚俱公車徵。

    避安帝父孝德皇(帝)諱,改為賀氏。

    齊父輔,永寧長。

    
建安元年,孫策臨郡,察齊孝廉。

    時王朗奔東冶,候官長商升為朗起兵。

    策遣永寧長韓晏領南部都尉,將兵討升,以齊為永寧長。

    晏為升所敗,齊又代晏領都尉事。

    升畏齊威名,遣使乞盟。

    齊因告喻,為陳禍福,升遂送上印綬,出舍求降。

    賊帥張雅、詹彊等不願升降,反共殺升,雅稱無上將軍,彊稱會稽太守。

    賊盛兵少,未足以討,齊住軍息兵。

    雅與女婿何雄爭勢兩乖,齊令越人因事交構,遂緻疑隙,阻兵相圖。

    齊乃進討,一戰大破雅,彊黨震懼,率眾出降。

     候官既平,而建安、漢興、南平復亂,齊進兵建安,立都尉府,是歲八年也。

    郡發屬縣五千兵,各使本縣長將之,皆受齊節度。

    賊洪明、洪進、苑禦、吳免、華當等五人,率各萬戶,連屯漢興,吳五六千戶別屯大潭,鄒臨六千戶別屯蓋竹,(大潭)同出餘汗。

    音幹

    軍討漢興,經餘汗。

    齊以為賊眾兵少,深入無繼,恐為所斷,令松陽長丁蕃留備餘汗。

    蕃本與齊鄰城,恥見部伍,辭不肯留。

    齊乃斬蕃,於是軍中震慄,無不用命。

    遂分兵留備,進討明等,連大破之。

    臨陳斬明,其免、當、進、禦皆降。

    轉擊蓋竹,軍向大潭,(三)〔二〕將又降。

    凡討治斬首六千級,名帥盡禽,復立縣邑,料出兵萬人,拜為平東校尉。

    十年,轉討上饒,分以為建平縣。

     十三年,遷威武中郎將,討丹陽黟、歙。

    時武彊、葉鄉、東陽、豐浦四鄉先降,齊表言以葉鄉為始新縣。

    而歙賊帥金奇萬戶屯安勒山,毛甘萬戶屯烏聊山,黟帥陳僕、祖山等二萬戶屯林歷山。

    林歷山四面壁立,高數十丈,徑路危狹,不容刀楯,賊臨高下石,不可得攻。

    軍住經日,將吏患之。

    齊身出周行,觀視形便,陰募輕捷士,為作鐵弋,密於隱險賊所不備處,以弋拓(斬山)〔塹〕為緣道,夜令潛上,乃多縣布以援下人,得上百數人,四面流布,俱鳴鼓角,齊勒兵待之。

    賊夜聞鼓聲四合,謂大軍悉已得上,驚懼惑亂,不知所為,守路備險者,皆走還依眾。

    大軍因是得上,大破僕等,其餘皆降,凡斬首七千。

    〔一〕齊復表分歙為新定、黎陽、休陽。

    并黟、歙,凡六縣,權遂割為新都郡,齊為太守,立府於始新,加偏將軍。

     〔一〕 抱樸子曰:昔吳遣賀將軍討山賊,賊中有善禁者,每當交戰,官軍刀劍不得拔,弓弩射矢皆還自向,輒緻不利。

    賀將軍長情有思,乃曰:「吾聞金有刃者可禁,蟲有毒者可禁,其無刃之物,無毒之蟲,則不可禁。

    彼必是能禁吾兵者也,必不能禁無刃物矣。

    」乃多作勁木白棓,選有力精卒五千人為先登,盡捉棓。

    彼山賊恃其有善禁者,了不嚴備。

    於是官軍以白棓擊之,彼禁者果不復行,所擊殺者萬計。

    
十六年,吳郡餘杭民郎稚合宗起賊,復數千人,齊出討之,即復破稚,表言分餘杭為臨水縣。

    〔一〕被命詣所在,及當還郡,權出祖道,作樂舞象。

    〔二〕賜齊軿車駿馬,罷坐住駕,使齊就車。

    齊辭不敢,權使左右扶齊上車,令導吏卒兵騎,如在郡儀。

    權望之笑曰:「人當努力,非積行累勤,此不可得。

    」去百餘步乃旋。

     〔一〕 吳錄曰:晉改為臨安。

     〔二〕 吳書曰:權謂齊曰:「今定天下,都中國,使殊俗貢珍,狡獸卒舞,非君誰與?」齊曰:「殿下以神武應期,廓開王業,臣幸遭際會,得驅馳風塵之下,佐助末行,效鷹犬之用,臣之願也。

    若殊俗貢珍,狡獸率舞,宜在聖德,非臣所能。

    」
十八年,豫章東部民彭材、李玉、王海等起為賊亂,眾萬餘人。

    齊討平之,誅其首惡,餘皆降服。

    揀其精健為兵,次為縣戶。

    遷奮武將軍。

     二十年,從權征合肥。

    時城中出戰,徐盛被創失矛,齊中兵拒擊,得盛所失。

    〔一〕 〔一〕 江表傳曰:權征合肥還,為張遼所掩襲於津北,幾至危殆。

    齊時率三千兵在津南迎權。

    權既入大船,會諸將飲宴,齊下席涕泣而言曰:「至尊人主,常當持重。

    今日之事,幾至禍敗,群下震怖,若無天地,願以此為終身誡。

    」權自前收其淚曰:「大慚!謹以剋心,非但書諸紳也。

    」
二十一年,鄱陽民尤突受曹公印綬,化民為賊,陵陽、始安、涇縣皆與突相應。

    齊與陸遜討破突,斬首數千,餘黨震服,丹楊三縣皆降,料得精兵八千人。

    拜安東將軍,封山陰侯,出鎮江上,督扶州以上至皖。

     黃武初,魏使曹休來伐,齊以道遠後至,因住新市為拒。

    會洞口諸軍遭風流溺,所亡中分,將士失色,賴齊未濟,偏軍獨全,諸將倚以為勢。

     齊性奢綺,尤好軍事,兵甲器械極為精好,所乘船雕刻丹鏤,青蓋絳襜,幹櫓戈矛,葩瓜文畫,弓弩矢箭,鹹取上材,蒙衝鬥艦之屬,望之若山。

    休等憚之,遂引軍還。

    遷後將軍,假節領徐州牧。

     初,晉宗為戲口將,以眾叛如魏,還為蘄春太守,圖襲安樂,取其保質。

    權以為恥忿,因軍初罷,六月盛夏,出其不意,詔齊督麋芳、鮮于丹等襲蘄春,遂生虜宗。

    後四年卒,子達及弟景皆有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