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第一百二十四 職官十一(奉祿制上)
關燈
小
中
大
奉祿匹帛職錢祿粟傔人衣糧廚料薪炭諸物
奉錄自宰臣而下至嶽渎廟令,凡四十一等。
宰相,樞密使,月三百千。
春、冬服各绫二十匹,絹三十匹,冬綿百兩。
樞密使帶使相,侍中樞密使,春、冬衣同宰相、 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已上及帶宣徽使,并前兩府除節度使及節度使移鎮,樞密使、副、知院帶節度使,四百千。
參知政事,樞密副使,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及宣微使不帶節度使,或檢校太保簽書樞密院事,三司使,二百千。
春、冬各绫十匹,春絹十匹,冬二十匹,綿五十兩。
自宰相而下,春各加羅一匹。
檢校太保簽書者,春、冬絹二十匹,綿五十兩。
節度觀察留後知樞密院事及充樞密副使、同知樞密院事,并帶宣徽使簽書樞密院事,三百千,绫、絹、羅、綿同參知政事。
觀文殿大學士,料錢、衣賜随本官。
資政殿大學士,料錢、衣賜随本官。
翰林學士承旨、學士,龍圖、天章閣直學士,知制诰,龍圖、天章閣學士,绫各五匹,絹十七匹,自承旨而下加羅一匹,綿五十兩。
已上奉随本官,衣賜如本官例,大即依本官例,小即依逐等。
三師,三公,百二十千絹三十匹。
東宮三師,仆射,九十千。
绫各五匹,絹二十匹。
東宮三少,禦史大夫,尚書,六十千。
門下、中書侍郎,太常、宗正卿,左、右丞,諸行侍郎,禦史中丞,五十五千。
春、冬各绫五匹,絹十七匹,惟中丞绫七匹,絹二十匹。
權禦史中丞者給本官奉。
太子賓客,四十五千。
绫、絹同中丞。
左、右散騎常侍,六十千。
給事中,中書舍人,大卿、監,國子祭酒,太子詹事,四十五千。
谏議。
四十千。
春、冬绫各三匹,絹十五匹。
舊志:太常宗正卿、左右丞、侍郎充翰林承旨及侍讀、侍講,各绫七匹,絹二十匹;中書舍人若充翰林學士,绫五匹,絹十七匹;他官充龍圖閣學士、樞密直學士,并淮此。
龍圖閣學士知制诰,同谏議之數。
權三司使,并權發遣使公事,料錢、衣賜并同本官。
副使,五十千。
春绫二匹,冬绫五匹,春、冬絹各十五匹。
自三師以下,春各加羅一匹,冬綿五十兩,權者同。
判官并權及發遣,以至子司主判,河渠勾當公事,同管勾河渠公事,料錢、衣賜并同本官數。
左、右谕德,少卿、監,司業,郎中,三十五千。
左、右庶子,起居郎、舍人,侍禦史,知雜事同。
如正郎知雜,即支本官奉料。
左、右司谏,殿中侍禦史,員外郎,赤令,三十千;丞,十五千。
如京朝官願請本官衣奉者,仍支米麥。
少詹事,二十九千。
春、冬絹各十三匹,惟赤縣令衣賜随本官。
左、右正言,監察禦史,太常博士,通事舍人,國子五經博士,太常、宗正、秘書、殿中丞,著作郎,大理正,二十千。
太子率更令、中允、贊善中舍、洗馬,殿中省六尚奉禦,十八千。
太常博士以上春、冬絹各十匹,谕德以下春加羅一匹,冬綿三十兩,餘各絹七匹。
太常博士、著作、洗馬舊各有增減。
司天五官正,十三千。
春、冬絹各五匹,冬綿十五兩。
秘書郎,著作佐郎,十七千。
春冬絹各六匹,冬綿各二十兩。
五官正以下春羅各一匹。
秘書郎舊無奉,兼三館職事者給八十千;至道二年,令同著作佐郎給之。
大理奪丞,十四千,諸寺、監丞,十二千,春、冬絹各五匹。
大理評事,十千。
春、冬各絹三匹。
自大理寺丞以下冬綿各加十五兩。
諸寺、監丞,大理評事,舊有增損不同。
太祝,奉禮,八千,司天監丞,五千,春、冬絹各五匹。
主簿,五千,春、冬絹各三匹,丞,簿各綿十五兩。
靈台郎,三千,保章正,二千。
春、冬絹各三匹,惟靈台郎冬随衣錢三千。
節度使,四百千。
管軍同。
如皇子充節度使兼侍中、帶諸王,皇族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并散節度使及帶王爵,奉同節度使。
惟春、冬加絹各百匹,大绫各二十匹,小绫各三十匹,羅各十匹,綿各五百兩。
節度觀察留後,官制行,改承宣使。
三百千。
管軍同。
兩省都知押班、諸司使遙領者準此。
如皇族充留後及帶郡王同,惟春加絹二十匹,冬三十匹,大小绫各十匹,春羅一匹,冬綿百兩。
觀察使,二百千。
管軍同。
兩省都知押班、諸司使并橫行遙領者,奉準此。
春、冬加絹各十匹,綿五十兩。
如皇族充觀察者,即三百千,仍春、冬加絹各十五匹,绫十匹,春羅一匹,冬綿五十兩。
防禦使,三百千。
管軍、皇族同。
其皇族及兩省都知押班、諸司使并橫行、諸衛大将軍将軍遙領者,百五十千,皇族春、冬加絹各十五匹,绫十匹,春羅一匹,綿五十兩。
兩省都知押班并橫行,諸衛大将軍領者,春、冬絹各十匹,綿五十兩。
團練使,百五十千。
管軍及皇族并軍班除充者同。
其皇族及兩省都知押班、諸司使并橫行、諸衛大将軍遙領者,百千。
皇族春、冬加絹各十五匹,绫十匹,春羅一匹,綿五十兩。
兩省都知押班并橫行、諸衛大将軍将軍領者,春、冬絹各十匹,冬綿五十兩。
六軍統軍,百千,諸衛上将軍,六十千。
春、冬绫各五匹,絹十匹,綿五十兩,如皇子充諸衛上将軍,二百千,春、冬绫各十匹,春絹十匹,羅一匹,冬絹二十匹,綿五十兩。
左、右金吾衛大将軍,三十五千。
諸衛大将軍,二十五千。
春、冬绫各三匹,絹七匹,冬綿三十兩。
将軍,二十千。
春、冬绫各二匹,絹五匹,綿二十兩。
率府率、副,中郎将,十三千。
春、冬絹各五匹,冬綿十五兩。
自諸衛上将軍以下,春衣羅一匹。
内客省使,六十千。
客省使,三十七千。
延福宮、景福殿、宣慶、引進、四方館、宣政、昭宣、合門使,二十七千。
皇城以下諸司使,二十五千。
春絹各十匹,冬十匹,綿三十兩,惟客省使春、冬絹各一十匹。
客省及皇城以下諸司副使,二十千。
内殿承制,十七千,崇班,十四千。
春絹各五匹,冬十匹,綿三十兩。
帶合門祗候并同。
供奉官,十千。
合帶合門祗候者,十二千。
春絹四匹,冬五匹,綿二十兩, 侍禁,七千。
帶合門祗候者,一十千。
殿直,五千。
帶合門祗候者,九千。
并春、冬絹各四匹,冬綿十五兩。
三班奉職、借職,四千。
春、冬絹各三匹,錢二千。
下茶酒班殿侍,一千。
春、冬絹七匹,冬綿十五兩。
下班殿侍,七百。
春、冬絹各五匹,二項并蕃官并土人補充者。
皇親任諸衛大将軍領刺史,八千;将軍刺史,六十千。
春、冬绫十匹,春絹十二匹,冬十三匹,綿五十兩,舊志:春、冬绫十匹,絹十五匹,各加羅一匹。
将軍,三十千。
春、冬绫三匹,絹五匹,羅一匹,冬綿四十兩。
率府率,二十千;副率,十五千。
春、冬绫各二匹,絹五匹,羅一匹,綿四十兩。
舊志:諸衛将軍有五十千、四十千、三十千三等。
一等春、冬各绫五匹,絹十匹;一等绫二匹,絹五匹。
春并加羅一匹,冬并綿二十兩。
諸司使有四十千、三十千二等。
副使以下與異姓同,并給實錢。
自諸司使至殿直,春、冬各羅一匹,绫一匹,絹各五匹,冬綿各四十兩。
入内内侍省都知、副都知、押班,不帶遙郡諸司使充者,二十五千。
春絹七匹,冬十匹,綿三十兩。
副使充者,二十千。
春絹五匹,冬七匹,綿二十兩。
入内内侍省供奉官,十二千。
春絹五匹,冬七匹,綿三十兩。
殿頭,七千。
高品、高班,五千。
春絹各五匹,冬六匹,綿二十兩。
黃門,三千。
春、冬絹各五匹,綿十五兩。
祗候殿頭,祗候高品,祗候高班内品,祗候内品,祗侯小内品,貼祗候内品,入内内品,後苑内品,後苑散内品,七百
宰相,樞密使,月三百千。
春、冬服各绫二十匹,絹三十匹,冬綿百兩。
樞密使帶使相,侍中樞密使,春、冬衣同宰相、 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已上及帶宣徽使,并前兩府除節度使及節度使移鎮,樞密使、副、知院帶節度使,四百千。
參知政事,樞密副使,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及宣微使不帶節度使,或檢校太保簽書樞密院事,三司使,二百千。
春、冬各绫十匹,春絹十匹,冬二十匹,綿五十兩。
自宰相而下,春各加羅一匹。
檢校太保簽書者,春、冬絹二十匹,綿五十兩。
節度觀察留後知樞密院事及充樞密副使、同知樞密院事,并帶宣徽使簽書樞密院事,三百千,绫、絹、羅、綿同參知政事。
觀文殿大學士,料錢、衣賜随本官。
資政殿大學士,料錢、衣賜随本官。
翰林學士承旨、學士,龍圖、天章閣直學士,知制诰,龍圖、天章閣學士,绫各五匹,絹十七匹,自承旨而下加羅一匹,綿五十兩。
已上奉随本官,衣賜如本官例,大即依本官例,小即依逐等。
三師,三公,百二十千絹三十匹。
東宮三師,仆射,九十千。
绫各五匹,絹二十匹。
東宮三少,禦史大夫,尚書,六十千。
門下、中書侍郎,太常、宗正卿,左、右丞,諸行侍郎,禦史中丞,五十五千。
春、冬各绫五匹,絹十七匹,惟中丞绫七匹,絹二十匹。
權禦史中丞者給本官奉。
太子賓客,四十五千。
绫、絹同中丞。
左、右散騎常侍,六十千。
給事中,中書舍人,大卿、監,國子祭酒,太子詹事,四十五千。
谏議。
四十千。
春、冬绫各三匹,絹十五匹。
舊志:太常宗正卿、左右丞、侍郎充翰林承旨及侍讀、侍講,各绫七匹,絹二十匹;中書舍人若充翰林學士,绫五匹,絹十七匹;他官充龍圖閣學士、樞密直學士,并淮此。
龍圖閣學士知制诰,同谏議之數。
權三司使,并權發遣使公事,料錢、衣賜并同本官。
副使,五十千。
春绫二匹,冬绫五匹,春、冬絹各十五匹。
自三師以下,春各加羅一匹,冬綿五十兩,權者同。
判官并權及發遣,以至子司主判,河渠勾當公事,同管勾河渠公事,料錢、衣賜并同本官數。
左、右谕德,少卿、監,司業,郎中,三十五千。
左、右庶子,起居郎、舍人,侍禦史,知雜事同。
如正郎知雜,即支本官奉料。
左、右司谏,殿中侍禦史,員外郎,赤令,三十千;丞,十五千。
如京朝官願請本官衣奉者,仍支米麥。
少詹事,二十九千。
春、冬絹各十三匹,惟赤縣令衣賜随本官。
左、右正言,監察禦史,太常博士,通事舍人,國子五經博士,太常、宗正、秘書、殿中丞,著作郎,大理正,二十千。
太子率更令、中允、贊善中舍、洗馬,殿中省六尚奉禦,十八千。
太常博士以上春、冬絹各十匹,谕德以下春加羅一匹,冬綿三十兩,餘各絹七匹。
太常博士、著作、洗馬舊各有增減。
司天五官正,十三千。
春、冬絹各五匹,冬綿十五兩。
秘書郎,著作佐郎,十七千。
春冬絹各六匹,冬綿各二十兩。
五官正以下春羅各一匹。
秘書郎舊無奉,兼三館職事者給八十千;至道二年,令同著作佐郎給之。
大理奪丞,十四千,諸寺、監丞,十二千,春、冬絹各五匹。
大理評事,十千。
春、冬各絹三匹。
自大理寺丞以下冬綿各加十五兩。
諸寺、監丞,大理評事,舊有增損不同。
太祝,奉禮,八千,司天監丞,五千,春、冬絹各五匹。
主簿,五千,春、冬絹各三匹,丞,簿各綿十五兩。
靈台郎,三千,保章正,二千。
春、冬絹各三匹,惟靈台郎冬随衣錢三千。
節度使,四百千。
管軍同。
如皇子充節度使兼侍中、帶諸王,皇族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并散節度使及帶王爵,奉同節度使。
惟春、冬加絹各百匹,大绫各二十匹,小绫各三十匹,羅各十匹,綿各五百兩。
節度觀察留後,官制行,改承宣使。
三百千。
管軍同。
兩省都知押班、諸司使遙領者準此。
如皇族充留後及帶郡王同,惟春加絹二十匹,冬三十匹,大小绫各十匹,春羅一匹,冬綿百兩。
觀察使,二百千。
管軍同。
兩省都知押班、諸司使并橫行遙領者,奉準此。
春、冬加絹各十匹,綿五十兩。
如皇族充觀察者,即三百千,仍春、冬加絹各十五匹,绫十匹,春羅一匹,冬綿五十兩。
防禦使,三百千。
管軍、皇族同。
其皇族及兩省都知押班、諸司使并橫行、諸衛大将軍将軍遙領者,百五十千,皇族春、冬加絹各十五匹,绫十匹,春羅一匹,綿五十兩。
兩省都知押班并橫行,諸衛大将軍領者,春、冬絹各十匹,綿五十兩。
團練使,百五十千。
管軍及皇族并軍班除充者同。
其皇族及兩省都知押班、諸司使并橫行、諸衛大将軍遙領者,百千。
皇族春、冬加絹各十五匹,绫十匹,春羅一匹,綿五十兩。
兩省都知押班并橫行、諸衛大将軍将軍領者,春、冬絹各十匹,冬綿五十兩。
六軍統軍,百千,諸衛上将軍,六十千。
春、冬绫各五匹,絹十匹,綿五十兩,如皇子充諸衛上将軍,二百千,春、冬绫各十匹,春絹十匹,羅一匹,冬絹二十匹,綿五十兩。
左、右金吾衛大将軍,三十五千。
諸衛大将軍,二十五千。
春、冬绫各三匹,絹七匹,冬綿三十兩。
将軍,二十千。
春、冬绫各二匹,絹五匹,綿二十兩。
率府率、副,中郎将,十三千。
春、冬絹各五匹,冬綿十五兩。
自諸衛上将軍以下,春衣羅一匹。
内客省使,六十千。
客省使,三十七千。
延福宮、景福殿、宣慶、引進、四方館、宣政、昭宣、合門使,二十七千。
皇城以下諸司使,二十五千。
春絹各十匹,冬十匹,綿三十兩,惟客省使春、冬絹各一十匹。
客省及皇城以下諸司副使,二十千。
内殿承制,十七千,崇班,十四千。
春絹各五匹,冬十匹,綿三十兩。
帶合門祗候并同。
供奉官,十千。
合帶合門祗候者,十二千。
春絹四匹,冬五匹,綿二十兩, 侍禁,七千。
帶合門祗候者,一十千。
殿直,五千。
帶合門祗候者,九千。
并春、冬絹各四匹,冬綿十五兩。
三班奉職、借職,四千。
春、冬絹各三匹,錢二千。
下茶酒班殿侍,一千。
春、冬絹七匹,冬綿十五兩。
下班殿侍,七百。
春、冬絹各五匹,二項并蕃官并土人補充者。
皇親任諸衛大将軍領刺史,八千;将軍刺史,六十千。
春、冬绫十匹,春絹十二匹,冬十三匹,綿五十兩,舊志:春、冬绫十匹,絹十五匹,各加羅一匹。
将軍,三十千。
春、冬绫三匹,絹五匹,羅一匹,冬綿四十兩。
率府率,二十千;副率,十五千。
春、冬绫各二匹,絹五匹,羅一匹,綿四十兩。
舊志:諸衛将軍有五十千、四十千、三十千三等。
一等春、冬各绫五匹,絹十匹;一等绫二匹,絹五匹。
春并加羅一匹,冬并綿二十兩。
諸司使有四十千、三十千二等。
副使以下與異姓同,并給實錢。
自諸司使至殿直,春、冬各羅一匹,绫一匹,絹各五匹,冬綿各四十兩。
入内内侍省都知、副都知、押班,不帶遙郡諸司使充者,二十五千。
春絹七匹,冬十匹,綿三十兩。
副使充者,二十千。
春絹五匹,冬七匹,綿二十兩。
入内内侍省供奉官,十二千。
春絹五匹,冬七匹,綿三十兩。
殿頭,七千。
高品、高班,五千。
春絹各五匹,冬六匹,綿二十兩。
黃門,三千。
春、冬絹各五匹,綿十五兩。
祗候殿頭,祗候高品,祗候高班内品,祗候内品,祗侯小内品,貼祗候内品,入内内品,後苑内品,後苑散内品,七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