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三志第十八 五行下

關燈
,秦、隴壓死者千餘人。

    地大震,鼓皆應。

    淨刹寺鐘三鳴,佛殿門鎖自開,銅像自出戶外。

    鐘鼓自鳴者,近鼓妖也。

    揚雄以為人君不聰,為衆所惑,空名得進,則鼓妖見。

    時獨孤皇後幹預政事,左仆射楊素權傾人主。

    帝聽二人之讒,而黜仆射高颎,廢太子勇為庶人,晉王釣虛名而見立。

    思心瞀亂,陰氣盛之象也。

    鎖及銅像,并金也。

    金動木震之,水沴金之應。

      《洪範五行傳》曰:“失衆心甚之所緻也。

    ”高颎、楊勇無罪而鹹廢黜,失衆心也。

     仁壽二年,西河有胡人,乘騾在道,忽為回風所飄,并一車上千餘尺,乃墜,皆碎焉。

    京房《易傳》曰:“衆逆同志,至德乃潛,厥異風。

    ”後二載,漢王諒在并州,潛謀逆亂,車及騾騎之象也。

    升空而墜,颠隕之應也。

    天戒若曰,無妄動車騎,終當覆敗,而諒不悟。

    及高祖崩,諒發兵反,州縣響應,衆至數十萬。

    月餘而敗。

     夜妖梁承聖二年十月丁卯,大風,晝晦,天地昏暗。

    近夜妖也。

    京房《易飛候》曰:“羽日風,天下昏,人大疾。

    不然,多寇盜。

    ”三年為西魏所滅。

      陳祯明三年正月朔旦,雲霧晦冥,入鼻辛酸。

    後主昏昧,近夜妖也。

    《洪範五行傳》曰:“王失中,臣下強盛,以蔽君明,則雲陰。

    ”是時北軍臨江,柳莊、任蠻奴并進中款,後主惑佞臣孔範之言,而昏暗不能用,以至覆敗。

     東魏武定四年冬,大霧六日,晝夜不解。

    《洪範五行傳》曰:“晝而晦冥若夜者,陰侵陽,臣将侵君之象也。

    ”明年,元瑾、劉思逸謀殺大将軍之應。

     周大象二年,尉迥敗于相州。

    坑其黨與數萬人于遊豫園。

    其處每聞鬼夜哭聲。

     範洪《五行傳》曰:“哭者死亡之表,近夜妖也。

    鬼而夜哭者,将有死亡之應。

    ” 京房《易飛候》曰:“鬼夜哭,國将亡。

    ”明年,周氏王公皆見殺,周室亦亡。

     仁壽中,仁壽宮及長城之下,數聞鬼哭。

    尋而獻後及帝,相次而崩于仁壽宮。

     大業八年,楊玄感作亂于東都。

    尚書樊子蓋坑其黨與于長夏門外,前後數萬。

     洎于末年,數聞其處鬼哭,有呻吟之聲。

    與前同占。

    其後王世充害越王侗于洛陽。

     華孽後齊武平元年,槐華而不結實。

    槐,三公之位也,華而不實,萎落之象。

    至明年,錄尚書事和士開伏誅。

    隴東王胡長仁,太保、琅邪王俨皆遇害。

    左丞相段韶薨。

     陳後主時,有張貴妃、孔貴嫔,并有國色,稱為妖豔。

    後主惑之,寵冠宮掖,每充侍從,詩酒為娛。

    一入後庭,數旬不出,荒淫侈靡,莫知紀極。

    府庫空竭,頭會箕斂,天下怨叛,将士離心。

    敵人鼓行而進,莫有死戰之士。

    女德之咎也。

    及敗亡之際,後主與此姬俱投于井,隋師執張貴妃而戮之,以謝江東。

    《洪範五行傳》曰:“華者,猶榮華容色之象也。

    以色亂國,故謂華孽。

    ” 齊後主有寵姬馮小憐,慧而有色,能彈琵琶,尤工歌儛。

    後主惑之,拜為淑妃。

     選彩女數千,為之羽從,一女之飾,動費千金。

    帝從禽于三堆,而周師大至,邊吏告急,相望于道。

    帝欲班師,小憐意不已,更請合圍。

    帝從之。

    由是遲留,而晉州遂陷。

    後與周師相遇于晉州之下,坐小憐而失機者數矣,因而國滅。

    齊之士庶,至今咎之。

     牛禍梁武陵王紀祭城隍神,将烹牛,忽有赤蛇繞牛口,牛禍也。

    象類言之,又為龍蛇之孽。

    魯宣公三年,郊牛之口傷,時以為天不享。

    棄宣公也。

    《五行傳》曰:“逆君道傷,故有龍蛇之孽。

    ”是時紀雖以赴援為名,而實妄自尊亢。

    思心之咎,神不享,君道傷之應。

    果為元帝所敗。

      後齊武平二年,并州獻五足牛,牛禍也。

    《洪範五行傳》曰:“牛事應,宮室之象也。

    ”帝尋大發卒,于仙都苑穿池築山,樓殿間起,窮華極麗。

    功始就而亡國。

     後周建德六年,陽武有獸三,狀如水牛,一黃,一赤,一黑。

    與黑者鬥久之,黃者自傍觸之,黑者死,黃亦俱入于河。

    近牛禍也。

    黑者,周之所尚色。

    死者,滅亡之象。

    後數載,周果滅而隋有天下,旗牲尚赤,戎服以黃。

      大業初,恆山有牛,四腳膝上各生一蹄。

    其後建東都,築長城,開溝洫。

     心腹之疴陳祯明三年,隋師臨江,後主從容而言曰:“齊兵三來,周師再來,無弗摧敗。

     彼何為者?”都官尚書孔範曰:“長江天塹,古以為限隔南北。

    今日北軍豈能飛渡耶?臣每患官卑,彼若渡來,臣為太尉矣。

    ”後主大悅,因奏妓縱酒,賦詩不辍。

     心腹之疴也。

    存亡之機,定之俄頃,君臣旰食不暇,後主已不知懼,孔範從而蕩之,天奪其心,曷能不敗?陳國遂亡,範亦遠徙。

     齊文宣帝嘗宴于東山,投杯赫怒,下诏西伐,極陳甲兵之盛。

    既而泣謂群臣曰:“黑衣非我所制。

    ”卒不行。

    有識者以帝精魄已亂,知帝祚之不永。

    帝後竟得心疾,耽荒酒色,性忽狂暴,數年而崩。

     武成帝丁太後憂,绯袍如故。

    未幾,登三台,置酒作樂,侍者進白袍,帝大怒,投之台下。

    未幾而崩。

      黃眚黃祥梁大同元年,天雨土。

    二年,天雨灰,其色黃。

    近黃祥也。

    京房《易飛候》曰:“聞善不及,茲謂有知。

    厥異黃,厥咎龍,厥災不嗣。

    蔽賢絕道之咎也。

    ”時帝自以為聰明博達,惡人勝己。

    又笃信佛法,舍身為奴,絕道蔽賢之罰也。

     大寶元年正月,天雨黃沙。

    二年,簡文帝夢丸土而吞之。

    尋為侯景所廢,以土囊壓之而斃,諸子遇害,不嗣之應也。

     陳後主時,夢黃衣人圍城。

    後主惡之,繞城橘樹,盡伐去之。

    隋高祖受禅之後,上下通服黃衣。

    未幾隋師攻圍之應也。

     後周大象二年正月,天雨黃土,移時乃息。

    與大同元年同占。

    時帝昏狂滋甚,期年而崩,至于靜帝,用遜厥位。

    絕道不嗣之應也。

     開皇二年,京師雨土。

    是時帝懲周室諸侯微弱,以亡天下,故分封諸子,并為行台,專制方面。

    失土之故,有土氣之祥,其後諸王各謀為逆亂。

    京房《易飛候》曰:“天雨土,百姓勞苦而無功。

    ”其時營都邑。

    後起仁壽宮,頹山堙谷,丁匠死者太半。

     裸蟲之孽梁太清元年,丹陽有莫氏妻,生男,眼在頂上,大如兩歲兒。

    墜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