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回
關燈
小
中
大
掌。
今日陳霸先、王僧辯用兵如神,我非所敵,天亡我也。
”說罷又沉吟了一會。
即下馬入官,與溧陽公主大哭而别,又取皮袋盛了所生二子,急出宮挂于馬鞍之旁,翻身綽槍上馬,帶領百餘騎望東南而逃。
卻說陳霸先等追至朱雀門,見城門大開,百姓迎請入城,告知侯景逃走。
陳霸先等大喜,即統兵入城安撫人民,收拾宮阙。
次日即遣精兵連夜一路追殺侯景。
追至松江,侯景奪大舟數十隻而入于海,因見二子哭泣,遂推二子入水。
前侯景入建康時擄羊侃之女為妾,待其兄羊鲲甚厚,今得随侯景入海。
一日在船中問侯景道:“今王欲何往?”侯景道:“欲上蒙山。
”一日侯景在船中晝寝,羊鲲密與舟人商議,共圖富貴,舟人大喜。
羊鲲便提刀入艙大喝侯景道:“我為汝效力多矣,今至于此,終無所益,欲取汝頭以覓富貴。
”侯景大驚,尚未開言,羊鲲與舟人白刃交下,割下了首級,又恐屍腐爛,遂破腹刮出腸肚丢入海中,取鹽入侯景腹中,連夜送侯景屍首于建康。
一時百姓聞知,争取而食,食不着的,取骨磨粉,揚灰分食。
溧陽公主聞知,亦使人割侯景肉而食之。
一時建康人民大快。
陳霸先、王僧辯等遣人将侯景之頭送于江陵王蕭繹,号市三日,煮而漆之,以藏武庫。
自此江陵王蕭繹稱帝于江陵,以太清六年改為承聖元年,以陳霸先為征虜将軍長城侯,以王僧辯為司徒鎮衛将軍。
武陵王蕭紀亦稱帝于成都。
這蕭繹,字世誠,小字七符,是梁武帝第七子。
雖有雄才英略,而禦下無術,在位三年而崩,追谥曰世祖,傳位太子晉安王為帝,改元紹泰元年,二年又改為太平元年。
陳霸先議定遷都建康。
陳霸先屢建奇功,威權日重,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遂逼而禅位,自為陳朝,而梁氏遂亡。
卻說當日達摩點醒梁主,不期梁主不悟。
達摩見他祿緣未斷,尚有冤孽,遂折葦渡江至洛陽,止于少林寺中,面壁九年,人不能測。
九年之後大闡佛法,是為初祖。
因有一僧求他授法,達摩難之,其僧即取利刃斷自己左臂。
達摩見其心堅,遂授心傳,與他更名慧可。
這慧可是為二祖。
達摩一日對大衆說道:“時将至矣,吾又何留。
”遂端然坐化,與志公同到西方繳回佛旨,以後慧可傳三祖,三祖傳四祖,四祖傳五祖,五祖傳六祖,至今佛法皆是達摩留傳。
卻說昭明太子,自被閻君使鬼卒押至七葉關中住了多年,無拘無束。
一日太子出來閑走,見有一群人走過。
太子忙内在一邊讓他過去,卻偷眼看去,原來不是别人,俱是向日朝中士大夫與太子交好的。
太子見了,忙高聲叫他名姓。
衆人見叫,忙回頭一看,見是太子,各各歡喜相見。
太子問起緣由,方知梁主被侯景亂亡,這些人俱是盡節而死的。
閻君因見他們是忠義之人,不來拘管,不久降生富貴。
說了一番,各各歎息。
太子忽問道:“我在陽間将《金剛經》分了三十二分,隻不知世人可依這三十二分的《金剛經》信心奉誦否?”衆人齊說道:“世人皆謂此經分得微妙,贊歎稀有功德。
信心奉誦,晝夜無閑。
”太子聽了,頓發歡喜心說道:“但願世人信心奉持,如是經典心解義趣,我便永堕地獄,亦無苦惱矣。
”太子方才說完,忽兩朵蓮花起于足下,祥雲擁護起在空中,一時獄門大開,十殿閻君齊來相送,向太子說道:“從來不魔不成佛。
今發此大悲弘願,實與大士救苦救難同等。
脫難地獄,往證西天,同歸極樂。
”于是大家拱手作别。
太子到了西方如來座下,做了一尊維摩侍者。
因念母親丁貴嫔尚在陰間,便哀懇如來廣大佛法,立即到地獄中救出,同上西天證果極樂世界。
卻說梁主當日在淨居殿中,六戒無擾,頓生清淨,豁然洞徹了,知過去未來現在,早有半空中祥雲音樂拱候迎接,合掌與衆作别,早一駕祥雲飄飄冉冉按落雲端,上了靈山。
早有三千偈谛、五百阿羅、四大金剛、十八伽藍上前迎住相見了,便同來見如來。
如來早已慧眼觀知,便升法座。
梁主拜見如來說道:“弟子昔年蒙我佛慈悲,差往東土,不期漸入紅塵,複蒙世尊慈悲憐憫,頻使道友指迷不堕前因,引歸覺路。
今大事因緣已完,伏望世尊大發慈悲,功德無量。
”如來開玉音說道:“汝今根荄已固,離苦而就歡喜。
我今當為汝說法,證入菩提,況有《寶忏》傳流東土,利人超滅罪愆,作此無量功德。
汝永無輪劫之苦矣。
”說罷即傳法旨、聚集衆弟子宣揚妙義。
此時水大明王與蒲羅尊者相見,方知水大明王是郗氏變身,梁主是蒲羅尊者,達摩是菩提多羅,雲光是阿修羅,志公是毗迦那。
大家證明,歡喜無量,遂同頂禮如來。
今日陳霸先、王僧辯用兵如神,我非所敵,天亡我也。
”說罷又沉吟了一會。
即下馬入官,與溧陽公主大哭而别,又取皮袋盛了所生二子,急出宮挂于馬鞍之旁,翻身綽槍上馬,帶領百餘騎望東南而逃。
卻說陳霸先等追至朱雀門,見城門大開,百姓迎請入城,告知侯景逃走。
陳霸先等大喜,即統兵入城安撫人民,收拾宮阙。
次日即遣精兵連夜一路追殺侯景。
追至松江,侯景奪大舟數十隻而入于海,因見二子哭泣,遂推二子入水。
前侯景入建康時擄羊侃之女為妾,待其兄羊鲲甚厚,今得随侯景入海。
一日在船中問侯景道:“今王欲何往?”侯景道:“欲上蒙山。
”一日侯景在船中晝寝,羊鲲密與舟人商議,共圖富貴,舟人大喜。
羊鲲便提刀入艙大喝侯景道:“我為汝效力多矣,今至于此,終無所益,欲取汝頭以覓富貴。
”侯景大驚,尚未開言,羊鲲與舟人白刃交下,割下了首級,又恐屍腐爛,遂破腹刮出腸肚丢入海中,取鹽入侯景腹中,連夜送侯景屍首于建康。
一時百姓聞知,争取而食,食不着的,取骨磨粉,揚灰分食。
溧陽公主聞知,亦使人割侯景肉而食之。
一時建康人民大快。
陳霸先、王僧辯等遣人将侯景之頭送于江陵王蕭繹,号市三日,煮而漆之,以藏武庫。
自此江陵王蕭繹稱帝于江陵,以太清六年改為承聖元年,以陳霸先為征虜将軍長城侯,以王僧辯為司徒鎮衛将軍。
武陵王蕭紀亦稱帝于成都。
這蕭繹,字世誠,小字七符,是梁武帝第七子。
雖有雄才英略,而禦下無術,在位三年而崩,追谥曰世祖,傳位太子晉安王為帝,改元紹泰元年,二年又改為太平元年。
陳霸先議定遷都建康。
陳霸先屢建奇功,威權日重,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遂逼而禅位,自為陳朝,而梁氏遂亡。
卻說當日達摩點醒梁主,不期梁主不悟。
達摩見他祿緣未斷,尚有冤孽,遂折葦渡江至洛陽,止于少林寺中,面壁九年,人不能測。
九年之後大闡佛法,是為初祖。
因有一僧求他授法,達摩難之,其僧即取利刃斷自己左臂。
達摩見其心堅,遂授心傳,與他更名慧可。
這慧可是為二祖。
達摩一日對大衆說道:“時将至矣,吾又何留。
”遂端然坐化,與志公同到西方繳回佛旨,以後慧可傳三祖,三祖傳四祖,四祖傳五祖,五祖傳六祖,至今佛法皆是達摩留傳。
卻說昭明太子,自被閻君使鬼卒押至七葉關中住了多年,無拘無束。
一日太子出來閑走,見有一群人走過。
太子忙内在一邊讓他過去,卻偷眼看去,原來不是别人,俱是向日朝中士大夫與太子交好的。
太子見了,忙高聲叫他名姓。
衆人見叫,忙回頭一看,見是太子,各各歡喜相見。
太子問起緣由,方知梁主被侯景亂亡,這些人俱是盡節而死的。
閻君因見他們是忠義之人,不來拘管,不久降生富貴。
說了一番,各各歎息。
太子忽問道:“我在陽間将《金剛經》分了三十二分,隻不知世人可依這三十二分的《金剛經》信心奉誦否?”衆人齊說道:“世人皆謂此經分得微妙,贊歎稀有功德。
信心奉誦,晝夜無閑。
”太子聽了,頓發歡喜心說道:“但願世人信心奉持,如是經典心解義趣,我便永堕地獄,亦無苦惱矣。
”太子方才說完,忽兩朵蓮花起于足下,祥雲擁護起在空中,一時獄門大開,十殿閻君齊來相送,向太子說道:“從來不魔不成佛。
今發此大悲弘願,實與大士救苦救難同等。
脫難地獄,往證西天,同歸極樂。
”于是大家拱手作别。
太子到了西方如來座下,做了一尊維摩侍者。
因念母親丁貴嫔尚在陰間,便哀懇如來廣大佛法,立即到地獄中救出,同上西天證果極樂世界。
卻說梁主當日在淨居殿中,六戒無擾,頓生清淨,豁然洞徹了,知過去未來現在,早有半空中祥雲音樂拱候迎接,合掌與衆作别,早一駕祥雲飄飄冉冉按落雲端,上了靈山。
早有三千偈谛、五百阿羅、四大金剛、十八伽藍上前迎住相見了,便同來見如來。
如來早已慧眼觀知,便升法座。
梁主拜見如來說道:“弟子昔年蒙我佛慈悲,差往東土,不期漸入紅塵,複蒙世尊慈悲憐憫,頻使道友指迷不堕前因,引歸覺路。
今大事因緣已完,伏望世尊大發慈悲,功德無量。
”如來開玉音說道:“汝今根荄已固,離苦而就歡喜。
我今當為汝說法,證入菩提,況有《寶忏》傳流東土,利人超滅罪愆,作此無量功德。
汝永無輪劫之苦矣。
”說罷即傳法旨、聚集衆弟子宣揚妙義。
此時水大明王與蒲羅尊者相見,方知水大明王是郗氏變身,梁主是蒲羅尊者,達摩是菩提多羅,雲光是阿修羅,志公是毗迦那。
大家證明,歡喜無量,遂同頂禮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