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回 此去合雙栖 為有夙願鴛鴦交深金石 再來成隔世 依然前生鶴侶眷屬神仙
關燈
小
中
大
罷!”
随令五人同返洞天莊,率同全家子女設壇齋戒百零八日。
到日真人夫婦與白、朱、乙三仙同降,五人當着師長,向天通誠跪祝,許下極大善功宏願。
并由真人傳以本門心法,令其不必回山,全家就在莊中修煉;五年之後,分頭出外,修積善功。
第二世又拜在吳元智門下,所受魔劫危害非人所堪,善願也成了十分之八九。
每當危念,或是兵解之際,白、朱、乙三仙必多方救護,使其得保元神轉世,道法自也随同精進。
這一世功行将要圓滿,因前生遭遇不同,轉世日期也有先後。
衆中除孫毓桐轉世最早,幾乎誤入旁門,後拜在一位女仙門下,不久女仙飛升,孫毓桐也移居武當山卧眉峰;近與孫同康夫妻重逢,不久就要來會。
李清-在五人中,雖是行三,一切皆他主動,這一次轉世較早,法力也較衆為高。
夫妻二人頭一起去往凝碧仙府,拜見前生師長,奉命隐居新建立的洞天莊。
彭勃過了兩世,均有伏獸之能,能通鳥獸語言,因此得了不少便宜。
這末一世本領更高,原是人家遺腹子,被族中惡人棄往山中;幸由前世所收仙禽神獸,趕來護衛。
年才十五,便遇前輩散仙,百禽道人公冶黃指點,收伏了一個大金揉。
又經仙禽引去,尋到前生自己埋藏的法寶靈丹;并将愛妻王蘊華尋到,結為夫妻。
同服靈丹,去往山中修煉,生下二子,彭方、彭若。
随遇矮叟朱梅,令其去往峨媚見師。
也和清-一樣,回複了前生法力,,奉命往洞天莊,與清-夫妻一同修煉。
過了數年,彭勃方在想念另外三個好友,追雲叟白谷逸忽托女仙崔五姑,将齋良之妻蘇筠送到莊中,言說齊良與孫同康夫婦先後快來。
另附柬帖一封,令李、彭二人,照此行事。
彭勃早知齊良日内要來,跟着金揉歸報,往除-屍,遇一少年,頗似齊良。
連忙尋去,果是前生良友,一同回到莊中。
第二日,齊良先把追雲叟所賜柬帖開看,大意是說:齊良之妻蘇筠尚有一兄蘇寶星,也是靈根夙慧,從小便被一旁門散仙收到門下。
現因散仙遭劫,為妖人金聲真人所困,迫令降服。
蘇寶星深明邪正之分,仗着師傅法寶,将所居山洞封禁抵禦,相持巳有多日。
令齊良夫妻,日内開讀妙一真人前年所頒仙示,用所附靈符,神光照體,回複前生法力靈智以後,往大雪山取出藏珍,即往應援;事完之後,再行完婚等語。
齊良自然依言行事,待了些日,正要起身;大方真人神駝乙休,忽然同一後輩劍仙,帶了孫同康愛馬雪龍飛降。
言說洞天莊五友夫妻同修,早有願約,不容背盟。
不料孫毓桐轉世得道較早,不願再惹塵緣,欲令孫同康自往峨嵋拜師,隻做名義夫妻。
此舉不特有背盟之嫌;她前生兒女早已兵解,仗着嵩山二老靈符保護,封禁王屋山古洞之中已有多年,轉日苦盼轉世,與前生父母相見,甚為可憐,如何置身事外?定數所限,結局隻是徒勞,不久也要前來。
吩咐衆人不可先期往接,随即指示機宜而去。
齊、彭、李三人,憂念孫氏夫妻,聽出大方真人語意,是怪孫毓桐不應違約,想借此使她吃點虧;有心早往接應,又不敢十分違背。
好不容易盼到日期,特地趕早半日,由彭勃帶了三足靈蜮,先期趕往迎截,意欲釜底抽薪,先将他夫婦接到莊中,免去鸠道人這層難關。
到後再行勸說,曉以利害,以謀兩全;不緻損耗元神,平白吃虧。
不料妖蜃奇毒無比,彭勃惟恐毒氣随風吹散,危害生靈,全副精神都貫注在妖蜃身上。
明見男女二人由斜刺裡飛過,以為三生良友,一見即知,忘卻今生形貌已變。
那除妖蜃的也是一個厲害精怪,以緻孫毓桐生出疑慮,并未往見,反倒加急飛去。
齊良夫妻正往雪山未歸,李清-行事謹慎,一面令彭勃假作出遊,無心相遇,提前接應。
自在山中等候好音,不曾同來。
等彭勃将妖蜃除去,孫氏夫妻已然飛遠;而二人的去向,又正對洞天莊一面,沒想到竟會中途降落。
等行到莊中未見人到,情知不妙,隻得同了李清-夫妻,連同愛妻王蘊華,重又回身尋去。
到時,鸠道人正肆兇威,大施邪法。
彭勃性剛,疾惡如仇;先令靈蜮埋伏上空,噴出毒氣,以免漏網。
然後合力夾攻,殺死妖道;将孫同康夫妻與石、司二女仙、紫、青二女,接回莊去。
剛到湖邊,齊良也由雪山趕回,在通往山外的洞口内,遇見雪龍,口中悲嘶,往外亂沖,為洞中禁法所阻,不能通過。
料是心念故主,意欲逃出往尋,便對它說:“你主人今日必到,毋須情急。
”随即騎了同回。
大家見面,在水香波榭互相說完經過,清-便問齊良:“大嫂怎不同回?” 齊良道:“筠妹本定事完同回,因聽她兄說起,日前有一同道路過江南,得知郝五弟夫妻,仗着淩渾與崔五姑二位老前輩之助,上次轉世,不特法力靈智,未用恩師靈符禁制,連所用法寶飛劍,也由淩師叔代為保藏;年才士歲,即行交還。
到十六歲上,便助他夫婦相見,送往洞庭西山林屋洞中,同居修煉。
一切皆由淩、崔二老前輩先向恩師說好,承攬下來。
“因五弟天生靈慧,是我五人中的智囊;又喜滑稽玩世,疾惡如仇。
從頭一生起,便得這兩位老前輩格外愛護,向未吃過什麼大虧,因此膽子越大,樹敵也多。
近在洞庭東山莫厘峰頂,與一夥妖人的期鬥法,事情就在這幾天内。
聽說對方頗有幾個能手。
筠妹前生與五弟妹本是骨肉至親,而五弟妹的防身至寶伽楠劍又被筠妹借來,隔了一世,不曾送還。
“恐他夫妻勢孤,衆寡不敵,筠妹兄妹二人已由雪山起身,直飛洞庭。
本令我回山,告知二弟三弟,跟蹤趕往接應。
我在中途,遇見韓仙子門人畢、花二位道友,說這夥妖人雖然勢盛,不足為慮,筠妹兄妹一到,立獲全勝;我們此時,無須前去;但是事情由此鬧大,妖人不久卷土重來,内中頗有幾個能手,必須先作準備。
“現奉師命,令我轉告大家;此時往接五弟夫妻,徒自引鬼登門,擾鬧我們清修,于事無補。
轉不如就地解決,将來的妖人一網打盡,雖然五弟他們不免虛驚,卻可一勞永逸。
最好就在莊中,用上半年苦功,使我和四弟功力加增,大家法力也都精進,再去不遲。
到時畢、花二位道友或往相助,也未可知。
” 石、司二女仙聞言笑道:“洞庭,除此群邪,并與郝道友粱孟叙闊如何?”衆人自是喜謝。
孫同康聽完前生經曆,越發喜幸。
三世良朋,神仙美眷,劫後重逢,俱都興高采烈。
加以李、彭二人,前生子女俱已轉世,因是幼承家學,從小便各練就一身極好的武功。
内中彭勃次子彭若,和清-長子李承、次女李芳,一是生具伏獸之能,年才十五,已有小獸王之名;一是仙緣遇合,在八九歲上,兄妹二人巧遇大雄嶺苦竹庵前輩散仙鄭颠仙,愛他兄妹靈秀,各賜了一口仙劍。
不久移居洞天莊,磨着清-夫婦,傳以本門劍訣,到十三四歲,便能飛行絕迹,出入青冥。
李芳又是颠仙記名弟子,每遇必有傳授,本領更大。
餘者雖都年幼,最小的一個七歲;因是生有自來,早随父母回複靈智。
見父母兄姊連叔伯尊長,都是劍仙;一個個互相激勵,力争上遊,向道堅誠,用功勤奮。
當日一見來了許多尊客長輩,都是神仙中人,俱想就便讨教,得些指點,随侍在側,誰也不肯走開。
這些小孩,靈慧俊美,讨人喜歡;石、司二女仙甚是喜愛,逐個喚至身前,與之說笑。
衆小弟兄應答如流,執禮甚恭,又都那麼天真;二女大為獎勉,贊不絕口。
衆小弟兄自不肯錯過機會,各自乘便求教,不時請問幾句。
石玉珠見衆小弟兄應對靈巧,一點也不顯痕迹;妙在從容恭敬,所問之話,無一雷同,彷佛預先商定,分工合作,有一問話,第二人便不再問。
自己為愛他們靈心慧舌,誠懇天真,有問必答,不忍拒絕。
不消多時,武當派本門劍訣,幾乎全被套問了去,便笑說道:“你們此時不過年紀尚小,功候不到。
令尊已得峨嵋心法,貴派劍術超越群倫,易于成就,最利初學,何必另外費事呢!” 衆小弟兄見心計被人看破,各把俊臉一紅,中有兩個年紀最幼的,方答:“家父母常說,侄兒女們年幼,此時應多讀書;連尋常武功,也隻許每日學上兩個時辰。
難得二位仙長罵臨,又蒙垂愛,不厭煩瑣,想求求賜教,還望二位仙長不要見怪。
” 這日女主人孫次娴、王蘊華,因和孫毓桐、司青璜二人正在叙闊,知石玉珠最愛靈秀小孩,世外之人不尚虛禮,也就聽之。
衆小弟兄久聞武當七女之名,看出石玉珠比司青璜法力較高,又好說話;借一題目,引向一旁,專向她一人請教,問之不已。
孫、王兩女主人隻顧說笑,不曾覺查;聞聲回顧,才見石玉珠被八九個小孩圍在一起,笑語甚歡。
李、齊、孫、彭四人,同了兩個年長一點的門人,俱在臨湖一面,憑欄長談,似未理會。
次娴笑對司青璜道:“我們真個簡慢,請了二位姊姊光臨,隻顧自己說笑,卻把石家二姊放在一旁,受那一群小孩包圍。
固然二位姊姊不緻見怪,這等主人,說出去豈非笑話!”說罷,喊了聲“承兒!” 司青璜忙攔道:“石姊姊最喜歡幼童,何況二位姊姊這些子女,個個靈慧異常,連我也是愛極;如非奉陪桐姊與二位姊姊談話,我也早趕去了。
” 王蘊華道:“愚姊妹為與桐妹劫後重逢,喜歡太過,一時疏忽,緻多怠慢。
隻怪外子三弟,他們相隔這近,也不招呼一聲。
” 孫毓桐笑道:“齊、彭、李三兄,還不是和我們一樣喜極忘形,什麼上顧不得了。
” 說時,李承聞得母親呼喚,已然趕來,聽出言中之意,在旁說道:“衆弟妹因蒙石仙姑憐愛垂詢,隻顧請教,以緻失禮,待兒子喚他們去。
” 次娴微愠道:“你最年長,如何也和他們一樣?石仙姑與我們兩生至交,自不會怪我簡慢,且自由他,一會也快入座了。
” 正說之間,門人、侍女已将酒筵擺好,主人随即請客入席,長幼主人分别就座。
賓主歡洽,自不必說,杯觞并舉,談笑風生。
一直吃到鬥轉參橫,石、司二女仙方起告辭,互定後會而别。
孫同康夫婦居室已早命人備好,一同陪了前去,然後分别安息。
到了第三日上,由李清-設下香案,向峨嵋通誠跪祝,拜讀仙示;請出靈符,朝孫同康一照,一片霞光照向身上,當時回複靈智。
再把矮叟朱梅所賜仙柬,由孫毓桐取出一看,末半章空白,字迹全現。
不特二人經過完全現明在上;并說二人雙鏡合璧之時,如照仙示所說,如約完婚,成了夫婦,不需先到洞天莊,便可直赴峨嵋,正趕上妙一真人宴會群仙的前一日不特所損耗的真元,連同靈智一齊回複,還可得到不少益處。
事完往洞天莊與諸友相聚,過百日,去往東天目後山前生兵解之地,将所藏法寶飛劍取出;再往洞庭尋到郝子美夫婦。
等齊、彭、李諸人随後趕來,合力與群邪鬥法;事完同返洞天莊隐居,等内功外行修積圓滿,自然仙業成就。
照此行事,豈不免去許多危害苦痛。
孫毓桐覺着丈夫白受許多苦難,雖幸五友重逢,終于平安無事,不曾贻誤仙業,又是定數如此,但非不可避免;追憶前事,也頗後悔。
由此衆人便在莊中一同修煉,靜候時期一至,同往洞庭接引郝氏夫妻回莊團聚。
光陰易過,轉瞬冬去春來,相隔鬥法之期,隻剩兩個多月。
這日衆人飲酒賞花,孫次爛偶然笑道:“昔年我與清-曾在蘇州小住三月,吳宮花草,鄧尉最膀。
可惜鬥法是在三月初間,落葉成陰,香雪早盡。
如若提前兩月,就此一行,重訪兀墓銅井,看那十裡香光,是否當年勝況,不有趣麼?” 五人都是夫妻恩愛,尢以齋良、李清-兩對,昔年多共患難,情分更厚。
甯甘延誤仙業,多受困苦艱難;定要合籍雙修,不舍分離,便由于此。
齊良自從回複靈智之後,得知蘇筠是他前生愛妻,想起昔年夫妻恩愛,飽曆艱難,許多深情蜜意。
年前雪山之行,本欲同歸完婚;不料定欲随她兄長,先往洞庭等鬥法之後,再同回莊,由乃兄蘇寶星作主,仍按舊家禮節完婚。
愛妻前生系出名門望族,最重禮節,雖然曆劫三生,未忘積習。
知她性情外柔内剛,素常愛重,不願拂她心意。
自己又必須回莊與彭、李諸人相見,不能同往,一别三四月,正自相思。
聞言正合心意,笑答道: “寒芳冷豔,雖已凋零;際此陽春煙景,吳中花事正是盛時。
橫塘花草,胥口煙波,茂苑啼鳥,蘇台殘照,都可以發思古之幽情,尋賞心之樂事。
鬥法雖在暮春,遊屐何妨先往。
我們提前趕去,不也一樣麼?” 孫次爛知道齊良心意,首答:“大哥說得極是,五弟夫婦多年未見,早得重逢,也是好的。
” 孫毓桐道:“我是山東人,先後三世俱生長在齋魯燕冀一帶,見慣大江大河,唆嶺崇山。
覺得三吳勝景,除卻太湖巨澤尚強人意,下餘都是徒具虛聲。
休說泰、岱、衡、華、匡廬、黃山不能相提并論,便兩浙山水也比它勝強得多。
如說吳中文物之盛,自應甲于江南;以言峰巒岩岫之奇,實想不出它有什麼妙處。
“三哥、二姊,因前兩生先後去到江南,在吳門住了幾年;性情中人,不無故土之思。
所以三生花草,獨夢蘇州;七澤三湘,反置度外了。
以我之見,前生好些良友尚未重逢,所居又多靈山仙境,何不前往尋訪,就便登臨。
免得先尋五弟,有背仙示,和我一樣又生枝節呢!” 清-道:“我們五家十人,隻五弟夫婦未來相聚,大家全都思念。
但是此行不應先去,否則事更艱危,多生枝節。
四弟妹欲作勝遊,我也有此心意,何妨俟諸異日呢!” 王蘊華接口道:“恩師仙示,原說我們前生修為己有根底,法力靈智回複之後,便可随意下山,修積外功。
這半年,隻限定我們與群邪鬥法之期,并未說是不許出山。
今當春秋佳日,同到外面,選勝登臨;就便沿途修積一點善功,正是一舉兩得。
“以我之見,莫如我們八人帶了紫、青二女,與幾個年紀較長的侄男兒女,制一木舟,徑由三峽溯江而下。
先出夔門,薄遊漢臯;繞道三湘七澤,一覽洞庭雲夢之勝,便登衡山,敬谒二老。
再轉老河口,重問四弟卧眉峰故居,把鄂渚煙波、彭蠡花月,一齊收入懷袖,一路遊玩過去。
算準時期,趕往赴約,豈不一舉兩便麼?” 李清-道:“既然二嫂與四弟妹,都願借此作一勝遊,也好!不過此行,對方俱是強敵,我們兒女俱都年幼,他們又喜多事;隻有紫、青二女勉強能去,小的萬不可帶。
” 孫次爛聞言,四外一看,衆小兄弟恰巧走開,隻有青萍一人侍側,便道:“果然不帶他們,省心得多。
好在都沒有聽見,否則,他們不敢和清-強,就要來磨我了!”當下議定,喚來清-大弟子王征,命其明日制好舟船,便即起身,順三峽溯江而下。
山中木材方便,物用齊備,又有好些巧工,當日便造好兩條柏木船。
衆小弟兄聞說父親将要遠遊,果然紛紛求說,想要同行。
清-執意不許,隻得罷了。
衆人為防萬一,把彭勃所養的異獸仙禽,連同神虎、靈蜮,一起留來看家;命大弟子王征坐鎮,代管全莊事物,并把師賜封禁全山的靈符一道交與王征,以防不測。
行時,衆小弟兄定要親送父母登舟,清-因彭勃夫妻已然答應,也就聽之。
那木舟早經衆人行法,運往水路出口,江崖之下。
到了船上,衆小弟兄依依不舍,又送出了百餘裡,方由李承、彭若、彭方三個較大的率領拜辭回去。
清-還不放心,又随後飛身查看,見兩家兒女果然是走往前莊回路,快要到達,方始回船。
孫毓桐笑道:“三哥真個情重,對我二姊不必說了,便對這兒女們也是如此慈愛。
” 次爛笑道:“他如非這等情癡,何緻曆劫三生,今日仙業還未成就呢!” 蘊華道:“我便不是這等說法,如非三弟至性至情,怎有今日?我們這五家弟兄,那一個不是沾他的光?否則孤身一人,就做神仙,有什麼意思?那似我們這樣,不特前生夫妻子女,連好朋友都在一起,同共患難安樂,終古不渝;仙業終于成就,為千古神仙傳,添一佳話。
可見事在人為,精一所至,金石為開,有志者事竟成也。
” 次娴道:“别的不提,我隻可憐大哥、同弟兵解既早,轉世卻遲。
那一般小兒女,元神均受仙法禁制,封閉在深山古洞之中;每日苦盼父母,度日如年,至少還得幾年才可轉世。
那日崔五姑老前輩降臨,說起内中兩個小的思親太切,不耐久候,用盡方法逃了出來。
本意要找前生父母,幾被妖人發現擒去,受那煉魂之慘。
“幸而五行有救,人又機智;當妖人行法搜魂之際,恰巧當地瘟疫流行,新近死了兩個女孩,正要入殓,二人立時附其身上,活了轉來。
因是借體重生,前生靈慧未失;知道妖人必不死心,早晚還要尋來,隻得假推神靈指點,告知那家父母設計隐避,居然逃脫毒手。
“那家姓孫,住在山東煙台,與桐妹同鄉,還許是本家呢!彼時二女一個七歲,一個八歲;由此起,便照前生所學,同在閨中結伴學道,不肯纏足。
每日焚香靜坐,大人稍一相強,立時裝死。
到了十二歲,雙雙留書,辭别那家父母,一同逃出。
運氣真好,剛走離家不遠,便遇見崔老前輩;本來相識,立時跪求,帶見前生父母。
崔老前輩說,時還未至,随将二女帶往青螺峪宮中,傅以道法。
并代二女把前生所用飛劍,取出交還。
待了兩年,便令下山先積外功,以待父母重逢。
“二女為了人海茫茫,不知何處尋找父母,各人仍用的前生姓名。
又料父母和諸家叔伯轉世後的蹤迹,必在四川、兩湖等地;而峨嵋仙府更是早晚必去之所。
為此還曾三上峨嵋,向師祖通誠求告,跪哭了好幾次。
最後一次,立誓非求師祖開雲賜見,示以父母所在,絕不回去。
“正在跪地悲哭,恰值楊仙子路過發現,大為憐愛,說:“師祖現在閉關入定,怎能見你?再者,你前生父母多年靈智未複,便見面也不相識。
你可往洞庭雲夢等處行道等待,兩年之内,自能相遇。
”又賜二女每人一件防身法寶,和幾根傳音針;遇到急難,隻将此針往地一擲,楊仙子不消片刻便即來援。
“有此靠山,自然無往不利。
二女膽子也越來越大,專一尋找妖邪惡人晦氣,不知惹了多少事,所積善功也實不少。
不滿一年,美仙娃齊令賢與金靈劍孫寶玲兩小俠女之名,已遠播三湘七澤之間。
一些盜賊惡人,和差一點的妖人,聞名喪膽。
“本來我早想說,因崔老前輩囑咐,隻能便中相遇,時至自然相見;專去尋他,反倒無益有損。
我因二女本領足能自保,想崔老前輩所說,必有原因;恐大哥與同弟桐妹懸念,沒有提說。
此時想起,當能不期而遇;就便帶走,豈不更好!” 齊、孫二人俱都感動,互相商計,決計先往洞庭一遊。
清-看了次娴一眼,次娴知道話說稍早,不便勸阻。
好在順道尋訪,不是專為此去,略一尋思,也就罷了。
衆人所乘木船長大,前船住人,後船由紫、青二女同兩門人掌管,裝載酒倉米糧、衣服用具之類。
本定随流下駛,自聽次娴一說,齊良還不怎樣;孫毓桐想起衆兒女久不投生,受此苦難,都由自己行事任性而起,好生後悔,恨不得當時便尋了去。
好在俱是深交,無庸掩飾,便向衆人直說,順路往湘江、洞庭等地去尋齊、孫二女。
清-想了一想,答道:“令賢、寶玲在外行道,已有防身禦敵之力,更有揚仙子随時暗助,弟妹、大哥無須挂念。
倒是衡山祝融峰山腹地洞中,所禁閉的幾個小兒女,自從前幾年,政女轉世歸來,說起他們因前生和芳、政二女交厚,兵解時同在一起,此後元神也同被老前輩禁閉在祝融峰山腹之内。
“起初他們在内苦心修煉,尚還相安;後見芳女姊妹先後轉世歸來,而他們五人卻連一點父母的音訊都聽不到,全都情急,忍耐不往。
令賢、寶玲再一偷走,思親念切,終日悲苦,必在意中。
聽說四弟妹跟前的鳳兒年歲最小,尤為可憐。
以我之見,莫如先往衡山祝融峰,将他們五人元神接了出來,順道再往洞庭湖湘間尋訪,豈不一舉兩得!” 孫毓桐最愛寶玲,覺得祝融峰五小兄妹有仙法重重禁閉,不畏外邪侵略。
寶玲小小年紀,出外行道。
近聞三湘、七澤之間,頗有妖人足迹,多是峨嵋鬥劍所漏網的餘孽;内有幾個邪法甚高,來去無蹤,飛遁神速,最為厲害;因知師長閉關,一般先進同門俱在海内外仙山靈境煉丹,于是乘機蠢動,将有異圖。
愛女如與相遇,吉兇難料! 毓桐本意先把寶玲尋到,再作計較。
一聽清-這等說法,齊良已先贊好,衆人也随聲附和;毓桐不知清-另有用意,心想船行遲緩,何不同丈夫商量,到了前頭獨自離船飛起,先把愛女尋回,也是一樣?便不再往下說。
清-見她悶悶不樂,料是為了愛女之故;也不說破,隻作不知,一路閑遊過去。
下水船快,雖然不用仙法行駛,照樣迅速,不消兩日.已把三峽走完。
到了漢陽,這日早起孫毓桐忽向衆說,城陵矶邊有一道友,多年未見,意欲就便往訪。
那道友也是一個女散仙,名叫方玉薇。
孫毓桐前生便與莫逆,衆人俱都知道,又見孫同康不曾同往,以為是真。
那知二人早商量過,孫同康對她雖是敬愛,終覺不應違衆行事,再三勸阻。
毓桐性剛固執,說了必做;因見丈夫力勸,想了想,恰巧方玉薇就在附近不遠,何妨借口。
便令孫同康不要同行,獨自尋去。
事有湊巧!先尋到城陵矶,方玉薇雲遊未歸,孫毓桐已然想起不應背衆行事,打算回船。
無意中間起玉薇女弟子周沅芷,得知愛女同了齊令賢,昨日還在武昌黃鶴樓上懲一惡人,蹤迹當在武當一帶。
毓桐聞言驚喜,暗忖:自家弟兄,事前不說,也斷無見怪之理;何況母女天性,睽隔多年,忽然得知蹤迹,就便往尋,有什相幹?便往黃鶴樓飛去。
(要知孫毓桐母女重逢,黑夜遇妖僧,小神尼大破紅雲散花針;西洞庭衆仙俠鬥法,五友重逢,同返洞天莊,神仙眷屬,合籍雙修;總結全書,許多驚險新奇情節,請看下回中分解。
編按:原書第三集完。
)
到日真人夫婦與白、朱、乙三仙同降,五人當着師長,向天通誠跪祝,許下極大善功宏願。
并由真人傳以本門心法,令其不必回山,全家就在莊中修煉;五年之後,分頭出外,修積善功。
第二世又拜在吳元智門下,所受魔劫危害非人所堪,善願也成了十分之八九。
每當危念,或是兵解之際,白、朱、乙三仙必多方救護,使其得保元神轉世,道法自也随同精進。
這一世功行将要圓滿,因前生遭遇不同,轉世日期也有先後。
衆中除孫毓桐轉世最早,幾乎誤入旁門,後拜在一位女仙門下,不久女仙飛升,孫毓桐也移居武當山卧眉峰;近與孫同康夫妻重逢,不久就要來會。
李清-在五人中,雖是行三,一切皆他主動,這一次轉世較早,法力也較衆為高。
夫妻二人頭一起去往凝碧仙府,拜見前生師長,奉命隐居新建立的洞天莊。
彭勃過了兩世,均有伏獸之能,能通鳥獸語言,因此得了不少便宜。
這末一世本領更高,原是人家遺腹子,被族中惡人棄往山中;幸由前世所收仙禽神獸,趕來護衛。
年才十五,便遇前輩散仙,百禽道人公冶黃指點,收伏了一個大金揉。
又經仙禽引去,尋到前生自己埋藏的法寶靈丹;并将愛妻王蘊華尋到,結為夫妻。
同服靈丹,去往山中修煉,生下二子,彭方、彭若。
随遇矮叟朱梅,令其去往峨媚見師。
也和清-一樣,回複了前生法力,,奉命往洞天莊,與清-夫妻一同修煉。
過了數年,彭勃方在想念另外三個好友,追雲叟白谷逸忽托女仙崔五姑,将齋良之妻蘇筠送到莊中,言說齊良與孫同康夫婦先後快來。
另附柬帖一封,令李、彭二人,照此行事。
彭勃早知齊良日内要來,跟着金揉歸報,往除-屍,遇一少年,頗似齊良。
連忙尋去,果是前生良友,一同回到莊中。
第二日,齊良先把追雲叟所賜柬帖開看,大意是說:齊良之妻蘇筠尚有一兄蘇寶星,也是靈根夙慧,從小便被一旁門散仙收到門下。
現因散仙遭劫,為妖人金聲真人所困,迫令降服。
蘇寶星深明邪正之分,仗着師傅法寶,将所居山洞封禁抵禦,相持巳有多日。
令齊良夫妻,日内開讀妙一真人前年所頒仙示,用所附靈符,神光照體,回複前生法力靈智以後,往大雪山取出藏珍,即往應援;事完之後,再行完婚等語。
齊良自然依言行事,待了些日,正要起身;大方真人神駝乙休,忽然同一後輩劍仙,帶了孫同康愛馬雪龍飛降。
言說洞天莊五友夫妻同修,早有願約,不容背盟。
不料孫毓桐轉世得道較早,不願再惹塵緣,欲令孫同康自往峨嵋拜師,隻做名義夫妻。
此舉不特有背盟之嫌;她前生兒女早已兵解,仗着嵩山二老靈符保護,封禁王屋山古洞之中已有多年,轉日苦盼轉世,與前生父母相見,甚為可憐,如何置身事外?定數所限,結局隻是徒勞,不久也要前來。
吩咐衆人不可先期往接,随即指示機宜而去。
齊、彭、李三人,憂念孫氏夫妻,聽出大方真人語意,是怪孫毓桐不應違約,想借此使她吃點虧;有心早往接應,又不敢十分違背。
好不容易盼到日期,特地趕早半日,由彭勃帶了三足靈蜮,先期趕往迎截,意欲釜底抽薪,先将他夫婦接到莊中,免去鸠道人這層難關。
到後再行勸說,曉以利害,以謀兩全;不緻損耗元神,平白吃虧。
不料妖蜃奇毒無比,彭勃惟恐毒氣随風吹散,危害生靈,全副精神都貫注在妖蜃身上。
明見男女二人由斜刺裡飛過,以為三生良友,一見即知,忘卻今生形貌已變。
那除妖蜃的也是一個厲害精怪,以緻孫毓桐生出疑慮,并未往見,反倒加急飛去。
齊良夫妻正往雪山未歸,李清-行事謹慎,一面令彭勃假作出遊,無心相遇,提前接應。
自在山中等候好音,不曾同來。
等彭勃将妖蜃除去,孫氏夫妻已然飛遠;而二人的去向,又正對洞天莊一面,沒想到竟會中途降落。
等行到莊中未見人到,情知不妙,隻得同了李清-夫妻,連同愛妻王蘊華,重又回身尋去。
到時,鸠道人正肆兇威,大施邪法。
彭勃性剛,疾惡如仇;先令靈蜮埋伏上空,噴出毒氣,以免漏網。
然後合力夾攻,殺死妖道;将孫同康夫妻與石、司二女仙、紫、青二女,接回莊去。
剛到湖邊,齊良也由雪山趕回,在通往山外的洞口内,遇見雪龍,口中悲嘶,往外亂沖,為洞中禁法所阻,不能通過。
料是心念故主,意欲逃出往尋,便對它說:“你主人今日必到,毋須情急。
”随即騎了同回。
大家見面,在水香波榭互相說完經過,清-便問齊良:“大嫂怎不同回?” 齊良道:“筠妹本定事完同回,因聽她兄說起,日前有一同道路過江南,得知郝五弟夫妻,仗着淩渾與崔五姑二位老前輩之助,上次轉世,不特法力靈智,未用恩師靈符禁制,連所用法寶飛劍,也由淩師叔代為保藏;年才士歲,即行交還。
到十六歲上,便助他夫婦相見,送往洞庭西山林屋洞中,同居修煉。
一切皆由淩、崔二老前輩先向恩師說好,承攬下來。
“因五弟天生靈慧,是我五人中的智囊;又喜滑稽玩世,疾惡如仇。
從頭一生起,便得這兩位老前輩格外愛護,向未吃過什麼大虧,因此膽子越大,樹敵也多。
近在洞庭東山莫厘峰頂,與一夥妖人的期鬥法,事情就在這幾天内。
聽說對方頗有幾個能手。
筠妹前生與五弟妹本是骨肉至親,而五弟妹的防身至寶伽楠劍又被筠妹借來,隔了一世,不曾送還。
“恐他夫妻勢孤,衆寡不敵,筠妹兄妹二人已由雪山起身,直飛洞庭。
本令我回山,告知二弟三弟,跟蹤趕往接應。
我在中途,遇見韓仙子門人畢、花二位道友,說這夥妖人雖然勢盛,不足為慮,筠妹兄妹一到,立獲全勝;我們此時,無須前去;但是事情由此鬧大,妖人不久卷土重來,内中頗有幾個能手,必須先作準備。
“現奉師命,令我轉告大家;此時往接五弟夫妻,徒自引鬼登門,擾鬧我們清修,于事無補。
轉不如就地解決,将來的妖人一網打盡,雖然五弟他們不免虛驚,卻可一勞永逸。
最好就在莊中,用上半年苦功,使我和四弟功力加增,大家法力也都精進,再去不遲。
到時畢、花二位道友或往相助,也未可知。
” 石、司二女仙聞言笑道:“洞庭,除此群邪,并與郝道友粱孟叙闊如何?”衆人自是喜謝。
孫同康聽完前生經曆,越發喜幸。
三世良朋,神仙美眷,劫後重逢,俱都興高采烈。
加以李、彭二人,前生子女俱已轉世,因是幼承家學,從小便各練就一身極好的武功。
内中彭勃次子彭若,和清-長子李承、次女李芳,一是生具伏獸之能,年才十五,已有小獸王之名;一是仙緣遇合,在八九歲上,兄妹二人巧遇大雄嶺苦竹庵前輩散仙鄭颠仙,愛他兄妹靈秀,各賜了一口仙劍。
不久移居洞天莊,磨着清-夫婦,傳以本門劍訣,到十三四歲,便能飛行絕迹,出入青冥。
李芳又是颠仙記名弟子,每遇必有傳授,本領更大。
餘者雖都年幼,最小的一個七歲;因是生有自來,早随父母回複靈智。
見父母兄姊連叔伯尊長,都是劍仙;一個個互相激勵,力争上遊,向道堅誠,用功勤奮。
當日一見來了許多尊客長輩,都是神仙中人,俱想就便讨教,得些指點,随侍在側,誰也不肯走開。
這些小孩,靈慧俊美,讨人喜歡;石、司二女仙甚是喜愛,逐個喚至身前,與之說笑。
衆小弟兄應答如流,執禮甚恭,又都那麼天真;二女大為獎勉,贊不絕口。
衆小弟兄自不肯錯過機會,各自乘便求教,不時請問幾句。
石玉珠見衆小弟兄應對靈巧,一點也不顯痕迹;妙在從容恭敬,所問之話,無一雷同,彷佛預先商定,分工合作,有一問話,第二人便不再問。
自己為愛他們靈心慧舌,誠懇天真,有問必答,不忍拒絕。
不消多時,武當派本門劍訣,幾乎全被套問了去,便笑說道:“你們此時不過年紀尚小,功候不到。
令尊已得峨嵋心法,貴派劍術超越群倫,易于成就,最利初學,何必另外費事呢!” 衆小弟兄見心計被人看破,各把俊臉一紅,中有兩個年紀最幼的,方答:“家父母常說,侄兒女們年幼,此時應多讀書;連尋常武功,也隻許每日學上兩個時辰。
難得二位仙長罵臨,又蒙垂愛,不厭煩瑣,想求求賜教,還望二位仙長不要見怪。
” 這日女主人孫次娴、王蘊華,因和孫毓桐、司青璜二人正在叙闊,知石玉珠最愛靈秀小孩,世外之人不尚虛禮,也就聽之。
衆小弟兄久聞武當七女之名,看出石玉珠比司青璜法力較高,又好說話;借一題目,引向一旁,專向她一人請教,問之不已。
孫、王兩女主人隻顧說笑,不曾覺查;聞聲回顧,才見石玉珠被八九個小孩圍在一起,笑語甚歡。
李、齊、孫、彭四人,同了兩個年長一點的門人,俱在臨湖一面,憑欄長談,似未理會。
次娴笑對司青璜道:“我們真個簡慢,請了二位姊姊光臨,隻顧自己說笑,卻把石家二姊放在一旁,受那一群小孩包圍。
固然二位姊姊不緻見怪,這等主人,說出去豈非笑話!”說罷,喊了聲“承兒!” 司青璜忙攔道:“石姊姊最喜歡幼童,何況二位姊姊這些子女,個個靈慧異常,連我也是愛極;如非奉陪桐姊與二位姊姊談話,我也早趕去了。
” 王蘊華道:“愚姊妹為與桐妹劫後重逢,喜歡太過,一時疏忽,緻多怠慢。
隻怪外子三弟,他們相隔這近,也不招呼一聲。
” 孫毓桐笑道:“齊、彭、李三兄,還不是和我們一樣喜極忘形,什麼上顧不得了。
” 說時,李承聞得母親呼喚,已然趕來,聽出言中之意,在旁說道:“衆弟妹因蒙石仙姑憐愛垂詢,隻顧請教,以緻失禮,待兒子喚他們去。
” 次娴微愠道:“你最年長,如何也和他們一樣?石仙姑與我們兩生至交,自不會怪我簡慢,且自由他,一會也快入座了。
” 正說之間,門人、侍女已将酒筵擺好,主人随即請客入席,長幼主人分别就座。
賓主歡洽,自不必說,杯觞并舉,談笑風生。
一直吃到鬥轉參橫,石、司二女仙方起告辭,互定後會而别。
孫同康夫婦居室已早命人備好,一同陪了前去,然後分别安息。
到了第三日上,由李清-設下香案,向峨嵋通誠跪祝,拜讀仙示;請出靈符,朝孫同康一照,一片霞光照向身上,當時回複靈智。
再把矮叟朱梅所賜仙柬,由孫毓桐取出一看,末半章空白,字迹全現。
不特二人經過完全現明在上;并說二人雙鏡合璧之時,如照仙示所說,如約完婚,成了夫婦,不需先到洞天莊,便可直赴峨嵋,正趕上妙一真人宴會群仙的前一日不特所損耗的真元,連同靈智一齊回複,還可得到不少益處。
事完往洞天莊與諸友相聚,過百日,去往東天目後山前生兵解之地,将所藏法寶飛劍取出;再往洞庭尋到郝子美夫婦。
等齊、彭、李諸人随後趕來,合力與群邪鬥法;事完同返洞天莊隐居,等内功外行修積圓滿,自然仙業成就。
照此行事,豈不免去許多危害苦痛。
孫毓桐覺着丈夫白受許多苦難,雖幸五友重逢,終于平安無事,不曾贻誤仙業,又是定數如此,但非不可避免;追憶前事,也頗後悔。
由此衆人便在莊中一同修煉,靜候時期一至,同往洞庭接引郝氏夫妻回莊團聚。
光陰易過,轉瞬冬去春來,相隔鬥法之期,隻剩兩個多月。
這日衆人飲酒賞花,孫次爛偶然笑道:“昔年我與清-曾在蘇州小住三月,吳宮花草,鄧尉最膀。
可惜鬥法是在三月初間,落葉成陰,香雪早盡。
如若提前兩月,就此一行,重訪兀墓銅井,看那十裡香光,是否當年勝況,不有趣麼?” 五人都是夫妻恩愛,尢以齋良、李清-兩對,昔年多共患難,情分更厚。
甯甘延誤仙業,多受困苦艱難;定要合籍雙修,不舍分離,便由于此。
齊良自從回複靈智之後,得知蘇筠是他前生愛妻,想起昔年夫妻恩愛,飽曆艱難,許多深情蜜意。
年前雪山之行,本欲同歸完婚;不料定欲随她兄長,先往洞庭等鬥法之後,再同回莊,由乃兄蘇寶星作主,仍按舊家禮節完婚。
愛妻前生系出名門望族,最重禮節,雖然曆劫三生,未忘積習。
知她性情外柔内剛,素常愛重,不願拂她心意。
自己又必須回莊與彭、李諸人相見,不能同往,一别三四月,正自相思。
聞言正合心意,笑答道: “寒芳冷豔,雖已凋零;際此陽春煙景,吳中花事正是盛時。
橫塘花草,胥口煙波,茂苑啼鳥,蘇台殘照,都可以發思古之幽情,尋賞心之樂事。
鬥法雖在暮春,遊屐何妨先往。
我們提前趕去,不也一樣麼?” 孫次爛知道齊良心意,首答:“大哥說得極是,五弟夫婦多年未見,早得重逢,也是好的。
” 孫毓桐道:“我是山東人,先後三世俱生長在齋魯燕冀一帶,見慣大江大河,唆嶺崇山。
覺得三吳勝景,除卻太湖巨澤尚強人意,下餘都是徒具虛聲。
休說泰、岱、衡、華、匡廬、黃山不能相提并論,便兩浙山水也比它勝強得多。
如說吳中文物之盛,自應甲于江南;以言峰巒岩岫之奇,實想不出它有什麼妙處。
“三哥、二姊,因前兩生先後去到江南,在吳門住了幾年;性情中人,不無故土之思。
所以三生花草,獨夢蘇州;七澤三湘,反置度外了。
以我之見,前生好些良友尚未重逢,所居又多靈山仙境,何不前往尋訪,就便登臨。
免得先尋五弟,有背仙示,和我一樣又生枝節呢!” 清-道:“我們五家十人,隻五弟夫婦未來相聚,大家全都思念。
但是此行不應先去,否則事更艱危,多生枝節。
四弟妹欲作勝遊,我也有此心意,何妨俟諸異日呢!” 王蘊華接口道:“恩師仙示,原說我們前生修為己有根底,法力靈智回複之後,便可随意下山,修積外功。
這半年,隻限定我們與群邪鬥法之期,并未說是不許出山。
今當春秋佳日,同到外面,選勝登臨;就便沿途修積一點善功,正是一舉兩得。
“以我之見,莫如我們八人帶了紫、青二女,與幾個年紀較長的侄男兒女,制一木舟,徑由三峽溯江而下。
先出夔門,薄遊漢臯;繞道三湘七澤,一覽洞庭雲夢之勝,便登衡山,敬谒二老。
再轉老河口,重問四弟卧眉峰故居,把鄂渚煙波、彭蠡花月,一齊收入懷袖,一路遊玩過去。
算準時期,趕往赴約,豈不一舉兩便麼?” 李清-道:“既然二嫂與四弟妹,都願借此作一勝遊,也好!不過此行,對方俱是強敵,我們兒女俱都年幼,他們又喜多事;隻有紫、青二女勉強能去,小的萬不可帶。
” 孫次爛聞言,四外一看,衆小兄弟恰巧走開,隻有青萍一人侍側,便道:“果然不帶他們,省心得多。
好在都沒有聽見,否則,他們不敢和清-強,就要來磨我了!”當下議定,喚來清-大弟子王征,命其明日制好舟船,便即起身,順三峽溯江而下。
山中木材方便,物用齊備,又有好些巧工,當日便造好兩條柏木船。
衆小弟兄聞說父親将要遠遊,果然紛紛求說,想要同行。
清-執意不許,隻得罷了。
衆人為防萬一,把彭勃所養的異獸仙禽,連同神虎、靈蜮,一起留來看家;命大弟子王征坐鎮,代管全莊事物,并把師賜封禁全山的靈符一道交與王征,以防不測。
行時,衆小弟兄定要親送父母登舟,清-因彭勃夫妻已然答應,也就聽之。
那木舟早經衆人行法,運往水路出口,江崖之下。
到了船上,衆小弟兄依依不舍,又送出了百餘裡,方由李承、彭若、彭方三個較大的率領拜辭回去。
清-還不放心,又随後飛身查看,見兩家兒女果然是走往前莊回路,快要到達,方始回船。
孫毓桐笑道:“三哥真個情重,對我二姊不必說了,便對這兒女們也是如此慈愛。
” 次爛笑道:“他如非這等情癡,何緻曆劫三生,今日仙業還未成就呢!” 蘊華道:“我便不是這等說法,如非三弟至性至情,怎有今日?我們這五家弟兄,那一個不是沾他的光?否則孤身一人,就做神仙,有什麼意思?那似我們這樣,不特前生夫妻子女,連好朋友都在一起,同共患難安樂,終古不渝;仙業終于成就,為千古神仙傳,添一佳話。
可見事在人為,精一所至,金石為開,有志者事竟成也。
” 次娴道:“别的不提,我隻可憐大哥、同弟兵解既早,轉世卻遲。
那一般小兒女,元神均受仙法禁制,封閉在深山古洞之中;每日苦盼父母,度日如年,至少還得幾年才可轉世。
那日崔五姑老前輩降臨,說起内中兩個小的思親太切,不耐久候,用盡方法逃了出來。
本意要找前生父母,幾被妖人發現擒去,受那煉魂之慘。
“幸而五行有救,人又機智;當妖人行法搜魂之際,恰巧當地瘟疫流行,新近死了兩個女孩,正要入殓,二人立時附其身上,活了轉來。
因是借體重生,前生靈慧未失;知道妖人必不死心,早晚還要尋來,隻得假推神靈指點,告知那家父母設計隐避,居然逃脫毒手。
“那家姓孫,住在山東煙台,與桐妹同鄉,還許是本家呢!彼時二女一個七歲,一個八歲;由此起,便照前生所學,同在閨中結伴學道,不肯纏足。
每日焚香靜坐,大人稍一相強,立時裝死。
到了十二歲,雙雙留書,辭别那家父母,一同逃出。
運氣真好,剛走離家不遠,便遇見崔老前輩;本來相識,立時跪求,帶見前生父母。
崔老前輩說,時還未至,随将二女帶往青螺峪宮中,傅以道法。
并代二女把前生所用飛劍,取出交還。
待了兩年,便令下山先積外功,以待父母重逢。
“二女為了人海茫茫,不知何處尋找父母,各人仍用的前生姓名。
又料父母和諸家叔伯轉世後的蹤迹,必在四川、兩湖等地;而峨嵋仙府更是早晚必去之所。
為此還曾三上峨嵋,向師祖通誠求告,跪哭了好幾次。
最後一次,立誓非求師祖開雲賜見,示以父母所在,絕不回去。
“正在跪地悲哭,恰值楊仙子路過發現,大為憐愛,說:“師祖現在閉關入定,怎能見你?再者,你前生父母多年靈智未複,便見面也不相識。
你可往洞庭雲夢等處行道等待,兩年之内,自能相遇。
”又賜二女每人一件防身法寶,和幾根傳音針;遇到急難,隻将此針往地一擲,楊仙子不消片刻便即來援。
“有此靠山,自然無往不利。
二女膽子也越來越大,專一尋找妖邪惡人晦氣,不知惹了多少事,所積善功也實不少。
不滿一年,美仙娃齊令賢與金靈劍孫寶玲兩小俠女之名,已遠播三湘七澤之間。
一些盜賊惡人,和差一點的妖人,聞名喪膽。
“本來我早想說,因崔老前輩囑咐,隻能便中相遇,時至自然相見;專去尋他,反倒無益有損。
我因二女本領足能自保,想崔老前輩所說,必有原因;恐大哥與同弟桐妹懸念,沒有提說。
此時想起,當能不期而遇;就便帶走,豈不更好!” 齊、孫二人俱都感動,互相商計,決計先往洞庭一遊。
清-看了次娴一眼,次娴知道話說稍早,不便勸阻。
好在順道尋訪,不是專為此去,略一尋思,也就罷了。
衆人所乘木船長大,前船住人,後船由紫、青二女同兩門人掌管,裝載酒倉米糧、衣服用具之類。
本定随流下駛,自聽次娴一說,齊良還不怎樣;孫毓桐想起衆兒女久不投生,受此苦難,都由自己行事任性而起,好生後悔,恨不得當時便尋了去。
好在俱是深交,無庸掩飾,便向衆人直說,順路往湘江、洞庭等地去尋齊、孫二女。
清-想了一想,答道:“令賢、寶玲在外行道,已有防身禦敵之力,更有揚仙子随時暗助,弟妹、大哥無須挂念。
倒是衡山祝融峰山腹地洞中,所禁閉的幾個小兒女,自從前幾年,政女轉世歸來,說起他們因前生和芳、政二女交厚,兵解時同在一起,此後元神也同被老前輩禁閉在祝融峰山腹之内。
“起初他們在内苦心修煉,尚還相安;後見芳女姊妹先後轉世歸來,而他們五人卻連一點父母的音訊都聽不到,全都情急,忍耐不往。
令賢、寶玲再一偷走,思親念切,終日悲苦,必在意中。
聽說四弟妹跟前的鳳兒年歲最小,尤為可憐。
以我之見,莫如先往衡山祝融峰,将他們五人元神接了出來,順道再往洞庭湖湘間尋訪,豈不一舉兩得!” 孫毓桐最愛寶玲,覺得祝融峰五小兄妹有仙法重重禁閉,不畏外邪侵略。
寶玲小小年紀,出外行道。
近聞三湘、七澤之間,頗有妖人足迹,多是峨嵋鬥劍所漏網的餘孽;内有幾個邪法甚高,來去無蹤,飛遁神速,最為厲害;因知師長閉關,一般先進同門俱在海内外仙山靈境煉丹,于是乘機蠢動,将有異圖。
愛女如與相遇,吉兇難料! 毓桐本意先把寶玲尋到,再作計較。
一聽清-這等說法,齊良已先贊好,衆人也随聲附和;毓桐不知清-另有用意,心想船行遲緩,何不同丈夫商量,到了前頭獨自離船飛起,先把愛女尋回,也是一樣?便不再往下說。
清-見她悶悶不樂,料是為了愛女之故;也不說破,隻作不知,一路閑遊過去。
下水船快,雖然不用仙法行駛,照樣迅速,不消兩日.已把三峽走完。
到了漢陽,這日早起孫毓桐忽向衆說,城陵矶邊有一道友,多年未見,意欲就便往訪。
那道友也是一個女散仙,名叫方玉薇。
孫毓桐前生便與莫逆,衆人俱都知道,又見孫同康不曾同往,以為是真。
那知二人早商量過,孫同康對她雖是敬愛,終覺不應違衆行事,再三勸阻。
毓桐性剛固執,說了必做;因見丈夫力勸,想了想,恰巧方玉薇就在附近不遠,何妨借口。
便令孫同康不要同行,獨自尋去。
事有湊巧!先尋到城陵矶,方玉薇雲遊未歸,孫毓桐已然想起不應背衆行事,打算回船。
無意中間起玉薇女弟子周沅芷,得知愛女同了齊令賢,昨日還在武昌黃鶴樓上懲一惡人,蹤迹當在武當一帶。
毓桐聞言驚喜,暗忖:自家弟兄,事前不說,也斷無見怪之理;何況母女天性,睽隔多年,忽然得知蹤迹,就便往尋,有什相幹?便往黃鶴樓飛去。
(要知孫毓桐母女重逢,黑夜遇妖僧,小神尼大破紅雲散花針;西洞庭衆仙俠鬥法,五友重逢,同返洞天莊,神仙眷屬,合籍雙修;總結全書,許多驚險新奇情節,請看下回中分解。
編按:原書第三集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