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回 勞燕竟同飛 迢遙關山濃情似酒 匡床容小憩 迷離春夢美意如雲

關燈
不無故欺人,再能改行向善,遇事反到得他助益。

    敵人勢盛之時,千萬不可招惹。

     “鸠道人由此驚惕,多少年來不曾出山一步,向的他出山的同道聲言:“不論何派,均是玄門一脈。

    我隻在此獨自清修,為防受累生事,連門人也不收,但決不受欺淩。

    常人樵采無妨,來人如是素昧平生的道術之士,隻一入我鐵鏡峽,便存敵意,任是來路多大,上須一拚”等語。

     “昔年峨嵋三英中李英瓊的師侄上官紅,往玉女峰采藥;誤走鐵鏡峽,給他阻住,鬥法兩日夜,未分勝負。

    歸報得知所用邪法甚是陰毒,本欲趕往除害,恰直師姊齊靈雲來訪,問知詳情。

    因妖道原是看中上官紅美貌,一對敵看出來曆,知已惹禍;就此收兵,平白丢人,對方還未必肯容。

    所幸平時陰沉,上來未以惡言戲悔。

    便說:“我在此清修多年,從未出山;峽中好些靈藥皆我種植,向例不容外人窺觊。

    我隻不容人入内,也不傷你,一走便罷。

    你們倚仗人多勢盛,定要欺人,我也不怕。

    ”答話甚巧。

     “齊靈雲最是寬厚持重,便行勸阻說:“此人從未見聞,不容人入峽,隻是量小,所用邪法未全施為。

    紅兒走時并未追迫,所說也非無理。

    瓊妹近年誅邪甚衆,李伯父已有稍過之言。

    惡行未彰,便往誅戮,易為仇敵口實。

    紅兒說妖道邪法頗局,我們去了固是必勝;萬一真是悔禍潛修之士,本門與人為善,既不應啟此殺機;再如除他不得,因此逃走激變,忿而為惡,也是不好。

    ”李英瓊因上官紅未吃虧,隻得罷了。

     “妖道因此幸免。

    左近群邪本多散逃在外,得知對方不為己甚,也漸來歸。

    可是妖道想起愧忿心寒,早思祭煉邪法;恐被正派覺查,未敢下手。

    近聞峨嵋、青城兩代師徒,為助同道好友抵禦“道家四九天劫”,閉關煉法,方始暗中設壇祭煉。

     “此路雖然最險,我們去時,妖道正在煉法當兒,免卻阻撓,還可由他峽中通行過去。

    不過離峽五十裡,便須下來步行;未到以前,更須升高徐飛,将破空之聲減低。

    一切均已算計定當,到時我不開口,任見什希奇物事,隻作不知便了。

    ” 孫同康由孫毓桐扶抱,同駕遁光禦空飛行,自是喜慰。

    一路說笑,不覺行抵三峽入口,天已破曉;回顧一輪紅日,剛剛升出地面,萬裡晴空,殘霞散绮。

    峽外長江一帶,水碧山青,原野如繡。

    江上風帆片片,空中下視,宛如白鳥掠波,景物已極壯麗。

    等一飛過峽口,兩邊峰崖往裡一收,望下去直似一條深溝,内裡嵌着一條蜿蜒屈伸的銀蛇。

     腳底到處都是奇峰怪石,亂山危崖,綿恒不斷。

     孫同康首次初經,見此奇景,正在連聲叫絕,忽聽孫毓桐道:“傻子!你生前并非不曾見過世面,怎全忘記?如非福緣深厚,仙師垂憐,豈不堕入塵世?于此可見轉劫之難。

    前面霧影中高峰後面,便是鐵鏡峽,越過那條橫嶺,便須步行。

    以前路過曾見有一深谷,為時尚早,我們可往谷底下降,再行前進,雖然稍遠,卻較隐秘呢!” 說時,已将橫嶺飛過,對面又是一片嶂崖,谷恰居中;便把遁光一按,往下飛落。

     到地一看,谷徑寬隻盈丈,兩邊危崖削立千尋,直似由那橫嶺中間裂了一條深溝。

    崖那面山勢更高,過去又是亂山雜沓;人在谷中,如與世絕,端的幽奇隐僻。

    隻是叢草怒生,高幾過人,藤樹糾結,步步阻礙;更有蛇虺潛伏,甚是難行。

     孫毓桐喜道:“由此步行繞去,鸠面妖道必不緻于警覺了。

    ”孫同康笑道:“姊姊你看!這谷又長又深,遍地荊棘,舉步都難。

    姊姊又未來過,怎知可與鐵鏡峽谷相通呢?” 孫毓桐見他自從落地,便将袖口寵着鼻孔,一手緊握劍柄,意似厭聞草土生腥之氣,微嗔道:“你真是富家公子,一點辛苦也不能受。

    你隻知神仙快活,可知未成道時,岩居野宿,時與猛獸毒蟲邪魔苦鬥,前半修為有多艱險困苦呢!你雖占了前兩世的便宜,一拜師便入居仙府,免受若幹有無形的危害,那左元洞壁門入所居洞穴,離地數十百丈,僅可容身;有的隻容半坐,不能起立,勢更外傾,稍一疏忽便即滑堕。

    終日在内苦煉,開頭時一樣夠受,當是容易的麼?” 話未說完,忽聽呼的一聲,腥風撲面;一條五色斑斓、其粗如碗的毒蟒,突由右崖一株古樹之上,當頭竄到。

    蟒目如電,口似血盆,紅信吞吐遠射數尺;來勢又猛又急,獰惡已極。

     孫同康因見谷中形勢險惡,草莽深密,孫毓桐不住口吹真氣,開路前進,人剛走過,草又合攏,地上積年腐草敗葉堆積甚厚,黴腥腐臭之氣刺鼻難聞;内中毒蟲蛇虺四伏,見人紛紛驚竄。

    雖用輕功提氣前行,到底礙事;更恐蛇獸暴起傷人,本在握劍戒備,一見毒蟒猛撲,不顧說話,立時拔劍揮去。

     那蟒尚有小半身緊蟠樹上,氣候未成,自然禁不起仙劍一揮,腥血泉湧,蟒頭立被斬斷;因勢太急,斜飛出兩三丈撞向左壁。

    頭雖斬落,性猛未死;痛極暴怒,竟将壁上半抱多粗一株盤松咬住,深深釘在上面,蟒身也暴縮回去;頸腔中血水狂噴而出,随着蟒身蜿蜒,直似舞起一道血泉。

    蟒性太長,餘威猛烈,長身猛縮;隻一絞,一抱多粗的古木立被折斷。

    “卡嚓”一聲,連着蟒身斷落下堕,二人幾被灑了一身腥血。

     孫毓桐見狀大驚,忙令收劍還匣,埋怨道:“此地離妖人巢穴隻六七十裡,山形如此險惡,表面看似無人,到後我才想起,有些妖邪左道,專喜在這等險秘所在隐伏潛修。

     不過這類妖人,不是功力尚淺,便是避禍匿迹,尋常絕不出洞一步;隻不炫弄,現露形迹,便可無事。

    這裡去鐵鏡峽又最隐秘,為防萬一,連禁法都未施,僅用真氣吹草開路前進。

     “此劍非比尋常,精光上騰;稍為識貨的人,老遠便能望見劍氣。

    幸得楊仙子先用法力掩蔽,免了許多危害,否則你在途中早被人發覺劫奪去了。

    不到遇敵無奈,如何可以出匣?有我同行,難道你還會為蛇獸所傷不成?蟒雖兇毒,隻用道家罡氣立可制住,這一揮劍,精光上燭,左近如有妖邪,必當我們有心尋事,豈不生出枝節?弄巧還将強敵引來,如何是好?” 正說之間,似聞崖際“嗤”的一聲極其難聽的冷笑。

    二人心中一驚,縱身趕上一看,荒崖幽寂,并無形影。

    方自疑慮,忽聽前面不遠谷底叢樹之中,又有兩聲怪笑。

    忙即飛縱過去,仔細一看,原來是一隻大貓頭鷹,隐身繁枝密葉之内,不時發出一聲怪叫。

    先後所聞,音聲相近。

    急于上路,無心細查;深山窮谷,中隔險阻,并無人能到,也未将死蛇行法掩埋。

     孫毓桐重向孫同康叮囑了幾句,仍舊上路。

    開頭既恐劍光引來妖邪作梗,又想先聞崖上笑聲好似有異。

    如其是鳥,怎會查看無着?人去又未見它飛起。

    發聲之處崖壁中凹,草木皆無,石地平整,極似一座洞窟。

    當時因見地方不大,深僅丈許,又聽貓頭鷹叫聲,誤認妖邪,趕忙尋視,于是疏忽過去;雖覺可疑,但已走遠,往返費事。

    如是妖邪,定必隐遁,或是尾随相機發難。

    敵暗我明,當不時曾尋見,再回也是無用。

    雖未回看,暗中卻在加意戒備。

     及至走出十多裡,谷徑已将走完,繞向亂山之中。

    沿途隻見到一些蟲蛇,和一群猿猴,更無他異。

    二人估量無事,才放了心。

    步行終歸遲緩,山路崎岖,又是初次經曆,隻憑去向,在亂山中繞越前行,連經險阻;雖說短短六七十裡,飛行瞬息可達的途,徒步上升降繞越,便比直走多出了兩三倍。

    連走了三四個時辰,方始到鐵鏡峽旁山徑之中。

     孫毓桐悄聲說道:“步行果然費事,我們比常人走要快得多,還走了好些時候。

    我已認出前面峰側便是入口,大約這一帶崖壁與之相運,再有兩三裡便到。

    你連日用功,雖有進境,無如真元損耗太甚,精力反不如我二人初見之時。

    長路跋涉,難免饑渴,事尚難料;萬一有變,也許暫時無暇飲食。

    這理盡是危峰峭壁環列,最為隐僻,一路無事,可知不曾驚動妖邪,莫如就此吃飽再走吧!” 孫同康悄問:“山路已耗去多時,不怕延誤麼?” 孫毓桐道:“妖道練那十二都天神煞,除正子、午二時外,每日隻練三個時辰,各按日月幹支每日輪換。

    今日恰由申時起煉,加上正午,中隔一未,差不多前後五個時辰相連。

    又當收功緊要關頭,必以全神貫注,也許終日都在法台之上祭煉,必定無心再顧别的。

    此行早有成算,為把你當作常人相待,起身較預定提前了兩個時辰;此時申初,妖道剛上台,怎麼也可趕上。

    一入峽口,過了妖侗,功成頃刻了。

    ” 孫同康本覺饑渴,所攜食囊又極齊全精美,恰巧右側峰後,松杉森列,石筍如林;更有小溪流水,景絕幽清,途中僅見。

    便往林中走進,取出食物,匆匆吃完。

    孫同康越看孫毓桐越愛,幾次想要摟抱,均因孫毓桐自落地上路,面上便帶憂色;有時剛說笑兩句,轉眼又是眉黛含颦,若有愁思。

    多日相處,已知習性,為恐觸怒,未敢冒失,沒奈何隻得飽餐秀色,聊自解饞。

    二次要走,實忍不住,冷不防伸手便抱。

     孫毓桐早看出他心事,略閃便自避開,微笑道:“你老是這樣,真愁人哩?”孫同康看見她秀眉深鎖,隐含幽怨,慌不疊方欲剖述心情。

    孫毓桐悄聲笑阻道:“你不用說了,我此時心情不定,向來所無;前途吉兇,尚還未定。

    前生你我實是恩愛夫妻,任你親熱,原本無妨;隻是你這一味情癡,易召外魔。

    我不肯負義背盟,意難兩全,同樣難于解脫。

    一旦有事,難免兩誤。

    多年心思白用,還許延誤一劫,多受若幹苦難;再如轉世堕落,更痛心哩?妖窟密迩,你有什話,事成再說吧!”孫同康不便開口,隻得随同上路。

     别處峽谷,多是兩山對峙,一徑中虛;此峽形勢卻甚奇特,本是大片綿互不斷的嶺崖,突然一峰拔崖而起,高聳如雲,勢絕陡峭孤秀;峽口便在峰腳離地三數丈削壁之上,大約五六丈。

    峽口正圓,當門一根石筍,其黑如鐵,堅細如玉,高約三丈;本是菌形,偏生向外一面平整若鏡,映日生輝,光可鑒人;外觀直似一座有柄鐵鏡,當門而立。

    後面一個又大又深的石洞,想不到内中千山萬壑,别有天地,地勢也高得多。

     二人沿着崖壁行的三裡,便到峰下,一同縱身上去。

    因知妖道近年益發狂做自恃,以為峽中形勢最為幽險隐秘,内裡隻能通往神羊峰陰陽叟故居後山一帶;休說外人向無足迹,連左近同道,也從來下去。

    所居青衫坪洞中又設有法寶,來人一近峽口,立可查知。

    素不設伏,雖有一些禁制,如若遇上,隻下去破他,仍可無事,以示不與無心犯禁的凡人為難。

    這原是當初應付正教中對頭,以便有事可以借口之用;自己又是行家,遇上可以回避,便同往内走進。

     洞徑長大,走了兩裡多路,才将峽口峰洞走完。

    出口一看,峽門澗壑縱橫,境本幽勝;再加妖道多年布置點綴,景物益發奇妙。

    到處琪花異草,修竹高林;奇石清泉,交相掩嶼,令人應接不暇。

     二人無心觀賞,又以當地離白龍澗還有不少裡路;雖然一過妖窟,便可無害,但非由青衫坪側經過不可,各自戒備前行。

    眼看前面谷徑開展,右側坡上現出大片平地,松杉森秀,插雲蔽日;知道林中設有法壇,妖道便住在林盡頭崖洞之内。

    峽中勝地頗多,妖窟非隻這一處,隻為練法居此,恰擋在自己去路。

    心想相隔已近,一路未遇阻難,也無異事發生,與石氏雙珠所說不符;妖道所煉邪法最犯正教之惡,難道法台周圍也不設一點防護? 忽見林中黑煙蓬勃,夾箸無數血色火花,火山爆發一般,湧起一大幢筆直煙柱,晃眼高山林表十餘丈。

    火由中心分裂,四面反卷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