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回 誘敵啖靈芝 叱燕嗔龍銀虹獨耀 癡情憐慧婢 明燈仙館寶鏡雙飛
關燈
小
中
大
見她滿面嬌嗔,不好意思駁她。
隻得陪笑答道:“此事怪我不好,又将你法寶飛劍損毀,萬分抱歉。
此去峨媚拜師,異日修道,如獲成就,定必設法以别的賠還與你,請你不要氣了。
” 紫燕聞言,微喜道:“是真的麼?”孫同康道:“我此來是客,堂堂男子,如何失信于人。
”說時,青萍也自走回,紫燕喜道:“姊姊,這客人果然好,他肯賠還我的法寶飛劍呢。
” 青萍笑道:“我說如何?别的不說,你隻看恩主和石、司二位仙姑,除卻同道之交,平日最不喜與男人說話往還,何況是個外人!我們從小在此,幾曾見有男客上門?今日這等款待來客,已是從來未有之事,又特意在恩主以前獨自清修的丹室之内下榻,我至今還測不透是何原由?來客稍差一點,能這樣麼?你到這邊來,我有話說。
” 二婢随往一旁,耳語了幾句再同走過來說道:“恩主回來,雖還有些時,但靠峰一面圓門,便是她的起居之所。
此樓是她必由之路,萬一突然回轉,見還未引客人安置,難保不受責,且請去至丹室再說吧。
” 孫同康一聽,下榻之處乃心上人以前修煉之所,好生忻喜。
同去一看,那丹室就在樓上東偏樓廂以外,當地原是與栖相近的一塊奇石,大約半畝,室作六角形。
前半空出一片平崖,崖側另設飛僑,與樓相連。
室外環列着百千竽修竹,月華皎潔,竹韻-琮,清陰在地,曠宇高寒,置身其間,越令人有天風環佩之思。
室中陳列更是高古雅潔,所有金床玉案、藥竈丹爐,全都古色古香,淨無纖塵。
二婢先引孫同康去往石壁一個色若錦雲、不知是何異草織成的蒲團之上落座,然後雙雙下拜。
孫同康連忙攔阻,已自無及。
二婢拜罷起立,紫燕笑道:“我們想求你點事,能答應麼?” 孫同康因主及仆,對于紫青二女早生憐愛,又覺毀了她的法寶飛劍,不好意思,聞言立答:“隻我力所能及,無不應允,但說無妨。
” 紫燕喜道:“我們原是好人家兒女,隻為早喪父母,受了惡人虐待,多蒙恩主收容。
先見根骨太差,本意稍為長大,多賜金銀,送還故鄉,交與我們親族安置。
經我二人再四苦求,願為婢女,随侍恩主,永不離去;又經石、司二女仙代為說情,方始允諾。
平日相待,自是恩厚。
“去年我姊妹想學飛劍道法,又複苦求。
雖蒙恩允,但聽司六姑說,恩主原極憐愛我姊妹,想收為門徒;隻因根骨不濟,恩主又好勝,恐将來出外,受人欺侮。
再者,修為成就也難,于是未允。
六姑憐念我姊妹對主忠心,向道堅誠,特意指了一條明路,令我二人留心。
說現今各派仙人中,隻峨嵋派得天獨厚,煉有不少脫胎換骨的靈藥仙丹。
此後如遇見峨嵋門下,能求得一兩粒靈丹,再肯努力前修,便有成道之望。
那時二位仙姑再向恩主求說,必蒙恩允了。
“人都是向上的,我姊妹自聞此言,除奮勉用功外,日常都在留心。
無如恩主素少外客來訪,又不曾離開此山。
雖聽說恩主與峨嵋派女仙墨鳳凰申若蘭至好,但我們已在此八九年,從未見她來過;想要求她,也是無法,空自盼望。
今日因見那面寶鏡,除光華不同外,與恩主那鏡子一樣;前聽恩主說過,她隐修多年,便為等這雙鏡合壁之故。
” 說着紫燕沉吟了一下又道:“恩主向例不許我們多開口。
她和六姑說那些話,多聽不明白。
隻知此鏡關系她甚大,因此生心,想要奪取。
偏生你是周道長的朋友,休說無故不能下手,就下手周道長也必不許,沒奈何隻好退出。
恰巧那馬狡猾,吃了我的紫蘋。
正想借故引你尋事,以便反臉奪寶。
,那馬反尋上門來,引起争端,被你将我飛劍和六姑所賜法寶損毀;結局你卻成了我家從來未有的嘉客。
如今前事不提,我也不想賠還飛劍法寶,隻求你峨嵋拜師之後,代我們各求一粒毒龍丸和兩粒大還丹,成全我姊妹兩個,便感謝不盡了。
” 孫同康暗忖:以三女仙的道力交遊,尚不能求到這等靈丹,必是本門靈藥珍貴非常。
自己師還未拜,如何可以許此願心?本想拒卻,一則身來是客,對方兩個幼女,先前又毀損了人家的飛劍法寶,不好意思;二則本心憐愛二女,不忍使其失望。
正作難間,一看二女,見自己沉吟未答,全都秀眉微颦,滿面愁急凝盼之色,越覺楚楚可憐,難以峻拒。
想了想隻得答道: “你姊妹向道堅誠,人又聰明,便是平常相遇,我也極願為你們盡力。
不過話須言明在先,我雖蒙朱、白二位仙師修書,引進到峨嵋門下,無如人在途中,師還未拜,師門靈藥至寶,不知到時能否請求,我實拿他不定。
我入門之後,定必相機力求;隻求不到時,卻不要怪我失信。
” 紫、青二女同聲喜道:“我們隻求你盡心,能否如願,那是我二人的緣福命數,怎敢絲毫抱怨。
” 孫同康道:“既能諒我苦衷,即或至時事有礙難,也必代向朱白二位仙帥苦求,你看如何?” 紫燕笑道:“那更好了。
時巳不早,請用功安憩。
恩主不知何時方回,就回今夜也不會再見。
我看她對你實是破例厚待,聞你新得峨嵋真傳,最好加功參悟,明早相見,必能得她指點,大有進益。
有要用我們,一呼即至。
多謝你的盛意,我們去了。
”說罷,作别自去。
孫同康便往蒲團上坐下,始而回憶此行遇合之奇,思潮起伏;隻一閉目,孫毓桐的倩影便湧上心頭,怎麼也不能甯靜下去。
待了一會,猛想起自己一個凡夫俗子,素來正直,不親女色,怎今日為一女子動心?并且對方又是一位女仙,平日連男子都不令上門;萍水相逢,如此情厚,明是看重朱、白二位仙師和師門淵源。
休說稍為失禮,便有什麼妄念被人看破,必下逐客之令。
不特丢了人,也必被各位仙師知道;認為無品行,犯了色戒,不許入門。
從此仙凡立判,仍堕紅塵,豈不把這不世良機錯過?當時心中一驚,立即省悟過來,居然把妄念止任,照着女仙楊瑾所傳口訣,用起功來。
孫同康本是曆劫多生,根骨甚厚,對于孫毓桐也是前幾世的夙因,由不得衷心愛戀,并無色欲之私。
這一警覺,居然潛神定慮,将本身純陽真氣,由“鹿車穴”要道一陽之始,緩緩逆升而上;到“靈羊穴”,逐漸純一。
再升至“太白”、“天牛”,人天分野,真氣越發凝煉。
由此經大椎骨上“玉枕關”,稍為停頓,便将道家認為陰閉難通的“生死玄關”沖破,轉折盤旋于“紫微”、“太乙”、“天庭”、“玄母”、“硯珠”之間。
走完“九宮雷府”,度過“十二重樓”,經“绛宮”(一名離宮)、“朱靈火府”、“土府童庭”;再調“寒靈丹精”、“玄武煞氣”,轉入“銀河”。
由一分二,經左玄右牝、腎命兩門,下達“湧泉”、“三裡”二穴,重又逆行;到了尾闾附近,二氣歸一,改穿“中元地阙”。
此後便返本歸原,一任真氣自在流行,坐忘入定。
(此節所談坐功,筆者雖亦不乏師承;第以俗塵碌碌,買山無計,功課久荒,記憶弗詳。
此中利弊,實所難言。
為應各方讀者函囑,附記于此,讀者幸勿以此嘗試。
每日靜坐半小時,舌舐上颚,調息咽津;勿嗜色欲,少餍肥膩。
行之日久,自能卻病延年,不須此也。
) 孫同康途中,雖然得暇便照口訣勤習,畢竟旅次嘈雜,阻礙靜修;這時置身仙山靈境,又經過一番警覺策勵,益發用志不分,萬慮皆志。
當時豁然貫通,進入妙境。
坐完起身,已是氣和神旺,天君通泰。
再步出門外一看,月光如水,人在鏡中,萬裡晴空,更無忏翳。
遠近群峰,時有白雲如帶環繞山腰,自在浮沉,因風舒卷。
到處靜蕩蕩地,隻修竹吟風偶發清籁;花影娟娟,自然幽豔,心神一暢。
一看天色也就子正,适才并未坐了多少時候。
獨觸靈機,恍然大悟,忙又回到原處,二次用功入定。
由此返虛入渾,物我皆忘。
這一坐,竟到了次日傍午。
孫同康還不知生具夙根靈慧,就這一夜工夫,悟徹玄機,功力大進。
主人主仆已各來過一兩次,因看出他神儀内瑩,英華外映,是進步緊要關頭;又料他夙根深厚,仙緣遇合,巧服靈藥,得了高明指點。
,峨嵋真傳,竟于極短時間内,屏除初來雜念,到此境界;心中喜慰,便不驚動他,各自走去。
等到孫同康坐罷起身,覺着周身輕便,舒暢已極,知有進境,方自忻幸。
因室外修竹輕陰,隻知日出天明,不知時間早晚;及至走往門前一看,一輪華日已到中天。
想起昨晚主人曾有早來煉劍之言,必是自己入定太久,未去前樓。
主人或當旅途勞乏,尚在夢中,不便相喚,因此誤卻。
念頭一轉,玉人情影重又浮上心頭。
正在悔惜懸想,打算去往前樓,去向紫、青二婢探詢;紫燕忽由竹林外捧了盥具,姗姗走進,見面便笑道: “師叔真用功,進境更是神速。
師父早來到此,甚是喜歡,少時便請師叔去至樓外栖鳳坪上練劍了。
” 孫同康聞言大喜,方要開口,紫燕忽又盈盈下拜,起立說道:“弟子隻改了稱呼,還志了禀告師叔呢!昨夜分手不久,師父便同六姑回轉,弟子便将師叔恩允,異日代向峨嵋求取靈丹之事禀告。
六姑便命弟子等退出,與師父商談了一陣,再行喚進。
說向恩主勸說,已蒙恩允,收歸門下;并說師父自來就比師叔年長一月,今弟子轉告師叔,再見師父時以姊弟相稱等語。
“天明前,六姑别去,今早師父因聽弟子說,師叔尚在定中,親來看望;歸告弟子,說師叔一夜工夫大為精進。
峨嵋家法,固是有名的事半功倍,易于速成,如非本人道心堅定,生具靈根夙慧,也無此快法。
說時大是喜慰,随命弟子等師叔起身,侍完洗漱,先去樓中進食稍息。
師父為助周道友,想将妖僧和衆妖黨除去,須往山外一行。
去已多時,不久必回,便陪師叔一同練劍了。
” 孫同康越發放心大喜,又向紫燕道賀。
盥洗後,同去前樓,見玉案上肴果酒飯,均已備齊,便要紫燕同食。
紫燕答說:“每日辰、酉兩餐,素食為多,已然用過。
再者,師父未命陪侍,弟子不敢。
” 孫同康也不勉強,自坐飲食,笑問:“青妹何往?” 紫燕答說:“師叔最好呼名,不要如此稱呼。
師父相待雖厚,家規甚嚴;如若聽見,還當弟子等放肆呢!青萍師姊,随師父出山去了,一會就回來的。
” 孫同康見她雖仍笑語天真,執禮甚恭,比起昨夜晤談随便情景,大不相同;料是主人看重,必有囑咐。
重又想起前事,不覺停杯沉吟,出起神來。
紫燕笑問:“師叔有什麼心事?可是怕延誤行期,入川心切麼?” 孫同康道:“朱、白二位仙師并未限我日期。
這裡的事,三二日可了;令師飛行絕迹,瞬息千裡,就多耽延,如能求她攜帶一行,隻比人走更快,有何妨礙?” 紫燕笑道:“師叔倒想得好,隻恐師父未必肯帶你同飛呢。
” 孫同康道:“我一介凡愚,令師天上神仙,對我如此厚待,感恩切骨;就不肯攜帶,為她效力,”是萬死不辭。
隻不知令師背後對我如同說法?” 紫燕聞言,略為尋思,反問道:“這先不談;照此說來,峨嵋派領袖群倫,高出各派之上,你為師父誤卻不世的仙緣,也是甘願的了。
” 孫同康笑答道:“你師父便是仙人,我如真為她誤卻仙緣,她也不能坐視不問,焉有此理。
” 紫燕又笑道:“聽師父說,她隻散仙,小能飛升靈空仙界,所以至今仍在名山寄迹,不能離出塵世。
那麼你如能拚卻在塵世上,多留一個多甲子,向妙一帥祖求說,連她一齊歸往峨嵋門下,一同修煉,連弟子等也相随沾光。
但是她除延遲年月,不能與峨嵋第一代弟子同證仙業外,還要經一次大劫。
前途也有好些艱危,師叔也願意麼?” 孫同康話未聽完,已自觸動情懷,心頭亂跳;情不自禁,脫口答道:“與你師父同門共修仙業,更是求之不得的事。
但能如此,休說災難,生死皆非所計;隻不知此話從何說起?” 紫燕笑道:“師叔如此存心,也不枉帥父這等?你。
不過,這決不是師父心意;照她心意,恰與此相反。
咋夜她還與六姑争論,本想師叔早日上路,紙為師叔身有至寶仙劍,易被妖邪生心。
長途千裡,所經又有兩三處妖人巢穴,想等你飛劍學成,能夠淩空飛行,再送上路便了。
” 說着,她又加重了語氣道:“師叔先不要問:就問,我也不肯就說詳情。
隻請師叔信我,照我所說行事。
我報了師恩,師叔也得如願。
師父面前你隻裝-,更不可露一字;稍被看出,我必受重責嚴罰,師叔想必也不忍心。
以後弟子暗中請師叔如何便如何;像昨晚吃酒時,眼睛老朝師父看也來不得,外表越莊重越好。
師父固然未必怪你,她恐你吃虧受苦,就要早打發你上路了。
” “沒有日内這一局,你不早走,便是向道不堅;如早起身,休說與師父同證仙業,見面都恐不易,豈非兩難麼?此中詳情,好些未到時機,不便明言,三數日後,自知就裡。
我和青姊出入必偕,像今日對談機會,實是難遇。
最好當着青姊,也不要問。
師叔自不免要吃一回大苦,但我事前定必先說。
去否在你,如不願冒這危險,也可作為罷論;到時不去,仍走你的便了。
” 孫同康雖然好些仍自不解,但已聽出,隻自己肯冒危難,延遲一二甲子成道,便可與心上人同證仙業。
又知昨夜偷觑心上人玉顔,已被看破,竟未見怪。
想起仙人在石上留字“遇桐則止,眉頂雙栖”之言,不禁心蕩神搖,說不出是什麼滋味。
勉強遏住心中情思,答道:“此時你不發問,我也無話可說。
隻要果如你說,赴湯蹈火,我必照辦便了。
” 紫燕道:“今日在此,請師叔随意起坐,不可再談此事,大約師父快回來了。
” 孫同康應諾。
紫燕又去端來一玉-香茗,說道:“師父早斷人間煙火,隻是品茶猶有夙嗜。
此是南宋小鳳團貢茶中的極品,因經南海青門島主女仙朱蘋,用仙法封藏至今。
師父與朱仙子本不相識,前年女昆侖石二師伯偶往相訪,談起雙方聞名,神交已久,又談起師父嗜茶之事。
“恰巧師叔将來的師姊秦大師伯紫玲,飛書約朱仙子和二師伯,往遊所居海底仙府紫雲官;留連數日,再同往中土訪友。
因此帶了十團,便道來谒大師伯武當派教祖半邊大師,并與師父訂交贈茶。
便這烹茶的水,也是秦大師伯帶贈的,峨嵋仙府凝碧崖仙籁頂上靈泉,用盛天一真水的玉瓶帶來,經師父另用寶瓶收存。
看去一小瓶,實則比十擔水還多,足供好幾年用。
這還是咋夜師父吃剩下賞給我的,我舍不得吃,留來孝敬師叔;雖經重煎,一則水好,二則壺碗均是寶器,隻是火候、色香味僅比頭次稍差,即此已隽絕人間了。
” 孫同康素嗜茶酒,端杯一嘗,果然香味隽永,飲後神清。
因見紫燕不特美秀靈慧,吐屬也極爛雅,笑問道:“謝謝你的美意。
你小小年紀,吐屬如此風雅斯文,莫非學道之餘還讀書麼?” 紫燕道:“弟子年幼,讀書不多,隻為師父系出名門,從小便怡清翰墨,至今同道往來,不廢吟詠。
石家二位師伯,和一位道号“姑射仙”林錄華的師伯,俱是極好詩才;昔年于武當七女中,号稱二秀,與師父交情也很厚。
休說師父暇時還教,平時耳濡目染,自然短不了竊點皮毛,緻令師叔見笑。
” 孫同康方想問她,此時溫文禮敬,與昨晚對敵判若兩人,為何前倨後恭?忽聽破空之聲,紫燕忙道:“師父不在,竟有人來,必有話說,弟子去去就來。
”說罷,便往樓外縱落。
随見一道青光自空飛墜,落在栖鳳坪危崖下面的環峰朱欄棧橋之上,未看清是否石、司二女之一,紫燕早已跟蹤趕去。
待不一會,青光刺空飛去。
跟着紫燕跑回,面帶憂疑,匆匆說道:“師父就回,見時請師叔千萬不要說有人來過。
” 孫同康問道:“來人是否石、司二位女仙麼?” 紫燕急道:“正是六姑,她也是為了師父;師叔快不要問,師父靈警,一知此事,便誤她的事了。
” 孫同康點頭應諾,正自懸揣,破空之聲又起,隻比前次低微得多。
先是一青一白兩道光芒,由山外高空白雲層中飛來,日光之下,飛高聲微;再吃青天白雲交相掩映,如是未服靈藥以前,耳目幾難聞見。
因來路頗遠,看去飛行較緩。
忽耳聽紫燕歡呼得一聲:“師父、青姊回來了。
”同時,前見青光忽又由後山一面空中出現,電也似疾迎上前去。
轉瞬雙方均到栖鳳坪上空,三道劍光會合下降,落地現出孫毓桐和青萍。
那兩次出現的青光,果是武當女劍仙司青璜,似與孫毓桐無心相值,另有他事要去神氣。
雙方見面,隻在樓前互相說了幾句,遂朝着摟上含笑道:“适聽大姊說,孫道友昨晚别後,用功甚勤,今早大為精進,可喜可賀,好自珍重。
随同大姊勤習,定能如願成就。
我适有事,須往青城山一行,改日再見吧。
” 孫同康正自舉手為禮,口呼六姊,待要下樓相見;司青璜說完前言,已自飛去。
孫毓桐也往樓側手去。
随聽紫燕道:“師叔不必下樓,師父就來,還有話說。
” 待了一會,先是紫青二女走來。
青萍禮拜之後,悄聲說道:“師父說師叔那寶鏟也是稀世奇珍,但師叔尚不會運用,隻能仗以防身。
少時務請師父傳授用法,如若推辭,可說異日峨嵋師傅雖然神妙,師父也是玄門正宗,此時學會用法,此去途中,可以壯膽,它便教了。
”孫同康喜謝指點。
忽聽遙呼紫燕,二女便同趕去。
一會兒孫毓桐師徒三人走來。
孫同康見她衣飾本較石、司二女仙華麗,這時又換了一身深紫色的短袖緊身錦衣,露出半截雪也似白的手臂,越顯得柳腰約素,玉腕凝脂,皓齒嫣然,清麗入骨;比起咋晚初見,彷佛又添出無限豐神。
眼前倏地一亮,不禁目眩神搖,心又怦怦一動,暗道不好,不敢多看,忙自鎮懾心神。
方欲迎前禮拜緻謝,孫毓桐已笑攔道:“我們同是世外之人,日常相見,越随便越好。
我較你稍為癡長,轉劫在前,如不見外,以姊弟相稱足矣。
” 孫同康聽口氣如此親切,神又一蕩,口中唯諾,竟無話答,其狀甚窘。
孫毓桐始終落落大方,如無其事,一面禳坐,随問:“昨聞道友持有白、朱二老柬帖,可知開視日期麼?” 孫同康道:“那柬帖頗厚,外面紙有二行字迹,已然隐去。
到此以前,曾經取視,空白處忽現啟視日期,應在三日之後。
為周道長報仇除兇,恰在此三二日内,許是于此有關,也說不定。
”孫毓桐略以沉吟,說道:“同弟,你真要參與此事麼? 孫同康慨然答道:“修道人重在修積,原不計什艱危;似此兇僧所害又是端人正上,平日相遇,尚無坐視,何況追随大姊,勉效微力,任多兇險,也斷無食言背信之理。
” 孫毓嗣道:“既是這樣,且先把飛劍練好再說吧!”随令下樓,同去樓鳳坪上。
将昨晚今朝進境問明,笑道:“峨嵋劍術,雖然神妙,不可思議,隻有夙根夙慧的人,便易成功。
如非同弟預服白陽真人靈藥,又是屢生修為,也無如此容易。
不過你未入師門以前,前生靈智未盡回複,遇敵時恐不免于疏忽。
為此把周道友赴敵之事挪後四日,到時仙示己然開示,能否與我同行,也知道了。
” 孫同康早覺美人恩重,感切肌骨,應諾惟謹,那還有什麼說。
孫毓桐先傅他用本身真氣與劍相合,以及攻守擊刺之妙。
傳完,各在相隔十丈以外的危峰奇石上立定,令孫同康隻管将飛劍放起,按照所傳盡力刺來。
這時孫毓桐獨立危崖,向外石角之上,奇石孤懸,下臨千尋削壁,常人見了都覺眼暈,她卻俏生生按劍獨立。
人是那麼娉婷美麗,又穿著一身雲錦霞裳,天風吹袂,飄飄欲舉;加上當地的奇峰秀梧,異卉名花,與坪上的樓亳互一陪襯,宛如小李将軍所繪仙山樓閣,中間有一瑤鳥飛仙,翩然降臨。
孫同康越看越愛,心中萬分矜寵,直恨不能俯伏足下,受其踐踏,才稱心意。
隻顧呆看,聞言竟答不出話來。
正在心亂,忽聽紫燕喝道:“師叔呆立作什麼?怎不将劍放起?是為難麼?”孫同康想起她先前警戒之言,不禁大吃一驚,乘機答道:“我正在想适才令帥所說用法呢!”随說一拍劍囊,銀光如虹便自向空飛起。
孫毓桐見他飛劍來勢頗緩,笑道:“這樣不行,白陽仙劍雖是神奇,我尚能勉力應付,隻管加功施為,無須顧忌。
”孫同康明知對方劍術高深,不過借此掩飾,立即依言施為。
孫毓桐飛劍,也早放出抵禦,随時指點秘奧,孫同康一一領會。
一時劍氣沖霄,驚虹瀉地;星飛電舞,縱橫交錯,神光離合,窮極變幻。
偌大一座栖鳳坪,全在劍光籠罩之下。
斜陽再一返照,映得坪上樓台花木齊泛流霞,谲麗無俦。
孫同康雖然貪戀玉人顔色,當此難得良機、緊要關頭,居然也能強制情思,按照本來所學,與當日所傳授的法訣,全神貫注,竭力應付。
好在重于指點,不是真鬥,飛劍本質既高,又得有女仙楊瑾傳授,竟無手忙腳亂、相形見绌之勢。
孫毓桐見他全力應戰,空隙極少,尤其是心無二用,一學即會,暗中大為嘉慰。
練完同去樓上,紫、青二女早已奉命先往,置酒相待。
孫毓桐讓坐笑道:“同弟靈心夙慧,如此精進,真個難得;此行如遇尋常左道中人,也足可應付了。
” 孫同康見她笑語溫柔,喜形于色,自是喜幸非常,乘機說道:“小弟鈍根薄質,蒙大姊深恩寵遇,視同骨肉,五中銘感。
來時嵩山所得妖人寶鏟,雖蒙楊仙子略傳用法,尚不能以之應敵,不知大姊可能一并傳授麼?” 孫毓桐原意,孫同康留不數日,便要起身;料知仙示特命水路入川,又預傳以峨嵋心法,前途定有事故,本想他多學一點本領;恰巧當日與司青璜的約會,又以人赴青城作罷。
石氏雙珠,也奉師命出山有事,正好閑暇,聞言答道:“此寶果然大是有用,并且學它不難。
我料前途也必有事,多此一寶,連那寶鏡,就遇稍厲害一點的強敵,也無害了。
率性今晚都傳你吧!” 孫同康見她邊說邊飲食,深清款款,自然流露,人是那麼美豔,氣度容止,偏又那麼高華端雅。
正自又愛又敬,又感激又喜歡;忽見玉人提壺酌酒,皓腕待舒,柔荑春纖,脂凝雪映,忍不住心又一動。
稍涉遐思,猛想起對方天仙化人,萍水相逢,如此深情相待;隻為世外仙俠不計男女之嫌,又重師門情面,百計指點照護。
似此深恩大德,百世難忘;理應尊如嚴師,敬如天人,才是正理。
如何不自忖量,大德不報,轉以對方相待情厚,敢生妄念?當時警覺之下,不禁心驚愧悔,刻意戒備,矜持起來。
孫毓桐見狀,星眸微注,口角嫣然,似想開口,欲言又止。
孫同康一味警惕,也未在意。
吃完之後,又在樓角憑闌望月,清談了一陣。
孫同康雖然滿心敬畏,不再胡思亂想;當此仙館銀燈,碧空明月之下,對着這心上玉人,三生愛寵,情根早已深種。
何況二人立肩斜立,相去甚近,愈覺容光照眼,吹氣如蘭。
人非太上,孰能遺此? 孫同康越是害怕,不敢冒失接近,情苗益發滋生怒茁。
對方所問,又是家常經過,以及日後拜師學道,修積内外功行之策,在在顯出親密關系。
宛如多年知己,劫後重逢,一往情深,自然流露;由不得使人心醉神馳,說不出的一種況味。
孫毓桐原本有意相試,見他由對面接談,變作面對月光,不再把雙目注視自己;還當道心堅誠,已能克制情關,心中還自暗喜。
那知三生愛侶,情緣糾結,想要擺脫如何能行?這等想法,正走反面。
一會,孫同康為恐情難自禁,言行失檢,重申前請。
孫毓桐早知夙世因果,特意借此查他的心志。
覺他相對不如預想之甚,立即應諾。
命将寶鏟取出,仔細看過,笑道: “此寶名太乙分光鏟,與金姥姥羅紫姻的紫煙鋤,均是北宋時代地仙半峰山人煉魔之寶,此鏟威力更大。
後來半峰山人得到一部上清仙-,重修玄門上乘仙業。
不料此時正臨道家四九天劫,上人平素遊戲人間,專以濟人為務;法力雖高,同道之交卻少;隻有華山地仙陳希夷是他至交,可以為助。
事前往求,偏又遠遊海外未歸。
心想多年老友,對于自己切身成敗,不應如此漠然,怎将洞府封閉,連徒弟也一齊帶走?心中大是不快,便把封洞禁法撤去,意欲入洞,留書訣别。
“忽然發現桌上留有一張柬帖,上寫陳希夷為他應劫之事。
連用先天易數虔占多次,均以天機莫測,不能盡悉微妙。
半月前,南海玄龜殿散仙易周父子來訪,二人合力同時占詳。
經三日夜默運玄功虔心占算,二人始算出山人所得仙舞乃是副冊。
習此法并非不能成就,無如到手稍遲,全功未竟,天劫已自臨身;又是中年入道,不是純陽之體。
天劫厲害,就有能手相助,也是不濟;隻有拚着轉世,期前屍解,方可轉禍為福。
因知此舉決非所願,勸必不聽,為此留書詳告利害,務令照辦。
除曆述前因後果,以及預防方略外,并将易理告知,如不深信,照此推算即可省悟。
“山人以前原曾算過多次,隻為大劫天機微妙,越是局中人越算不出。
任是法力多高,也隻測知一個大概。
初以苦修多年,方有今天;道家轉劫危難既多,修為又苦,在初降生十餘年法力未複以前,如無前生同道援引維護,更易受左道妖邪,劫持誘迫,堕入旁門;因此不願舍卻原有法身轉世。
看完柬帖,留書緻謝。
回山再照所說,細一推算,果與陳、易二人之言相符合。
因還有十年光陰,主意巳定,無須惶急,意欲期前多積善功。
“出山雲遊,正值方臘亂後,無意中做了一件大功德,同時也到了解屍時限。
剛把法寶仙-,分别用法力埋藏在岷山、青城山、仙霞嶺三處,準備轉世取用。
隻得陪笑答道:“此事怪我不好,又将你法寶飛劍損毀,萬分抱歉。
此去峨媚拜師,異日修道,如獲成就,定必設法以别的賠還與你,請你不要氣了。
” 紫燕聞言,微喜道:“是真的麼?”孫同康道:“我此來是客,堂堂男子,如何失信于人。
”說時,青萍也自走回,紫燕喜道:“姊姊,這客人果然好,他肯賠還我的法寶飛劍呢。
” 青萍笑道:“我說如何?别的不說,你隻看恩主和石、司二位仙姑,除卻同道之交,平日最不喜與男人說話往還,何況是個外人!我們從小在此,幾曾見有男客上門?今日這等款待來客,已是從來未有之事,又特意在恩主以前獨自清修的丹室之内下榻,我至今還測不透是何原由?來客稍差一點,能這樣麼?你到這邊來,我有話說。
” 二婢随往一旁,耳語了幾句再同走過來說道:“恩主回來,雖還有些時,但靠峰一面圓門,便是她的起居之所。
此樓是她必由之路,萬一突然回轉,見還未引客人安置,難保不受責,且請去至丹室再說吧。
” 孫同康一聽,下榻之處乃心上人以前修煉之所,好生忻喜。
同去一看,那丹室就在樓上東偏樓廂以外,當地原是與栖相近的一塊奇石,大約半畝,室作六角形。
前半空出一片平崖,崖側另設飛僑,與樓相連。
室外環列着百千竽修竹,月華皎潔,竹韻-琮,清陰在地,曠宇高寒,置身其間,越令人有天風環佩之思。
室中陳列更是高古雅潔,所有金床玉案、藥竈丹爐,全都古色古香,淨無纖塵。
二婢先引孫同康去往石壁一個色若錦雲、不知是何異草織成的蒲團之上落座,然後雙雙下拜。
孫同康連忙攔阻,已自無及。
二婢拜罷起立,紫燕笑道:“我們想求你點事,能答應麼?” 孫同康因主及仆,對于紫青二女早生憐愛,又覺毀了她的法寶飛劍,不好意思,聞言立答:“隻我力所能及,無不應允,但說無妨。
” 紫燕喜道:“我們原是好人家兒女,隻為早喪父母,受了惡人虐待,多蒙恩主收容。
先見根骨太差,本意稍為長大,多賜金銀,送還故鄉,交與我們親族安置。
經我二人再四苦求,願為婢女,随侍恩主,永不離去;又經石、司二女仙代為說情,方始允諾。
平日相待,自是恩厚。
“去年我姊妹想學飛劍道法,又複苦求。
雖蒙恩允,但聽司六姑說,恩主原極憐愛我姊妹,想收為門徒;隻因根骨不濟,恩主又好勝,恐将來出外,受人欺侮。
再者,修為成就也難,于是未允。
六姑憐念我姊妹對主忠心,向道堅誠,特意指了一條明路,令我二人留心。
說現今各派仙人中,隻峨嵋派得天獨厚,煉有不少脫胎換骨的靈藥仙丹。
此後如遇見峨嵋門下,能求得一兩粒靈丹,再肯努力前修,便有成道之望。
那時二位仙姑再向恩主求說,必蒙恩允了。
“人都是向上的,我姊妹自聞此言,除奮勉用功外,日常都在留心。
無如恩主素少外客來訪,又不曾離開此山。
雖聽說恩主與峨嵋派女仙墨鳳凰申若蘭至好,但我們已在此八九年,從未見她來過;想要求她,也是無法,空自盼望。
今日因見那面寶鏡,除光華不同外,與恩主那鏡子一樣;前聽恩主說過,她隐修多年,便為等這雙鏡合壁之故。
” 說着紫燕沉吟了一下又道:“恩主向例不許我們多開口。
她和六姑說那些話,多聽不明白。
隻知此鏡關系她甚大,因此生心,想要奪取。
偏生你是周道長的朋友,休說無故不能下手,就下手周道長也必不許,沒奈何隻好退出。
恰巧那馬狡猾,吃了我的紫蘋。
正想借故引你尋事,以便反臉奪寶。
,那馬反尋上門來,引起争端,被你将我飛劍和六姑所賜法寶損毀;結局你卻成了我家從來未有的嘉客。
如今前事不提,我也不想賠還飛劍法寶,隻求你峨嵋拜師之後,代我們各求一粒毒龍丸和兩粒大還丹,成全我姊妹兩個,便感謝不盡了。
” 孫同康暗忖:以三女仙的道力交遊,尚不能求到這等靈丹,必是本門靈藥珍貴非常。
自己師還未拜,如何可以許此願心?本想拒卻,一則身來是客,對方兩個幼女,先前又毀損了人家的飛劍法寶,不好意思;二則本心憐愛二女,不忍使其失望。
正作難間,一看二女,見自己沉吟未答,全都秀眉微颦,滿面愁急凝盼之色,越覺楚楚可憐,難以峻拒。
想了想隻得答道: “你姊妹向道堅誠,人又聰明,便是平常相遇,我也極願為你們盡力。
不過話須言明在先,我雖蒙朱、白二位仙師修書,引進到峨嵋門下,無如人在途中,師還未拜,師門靈藥至寶,不知到時能否請求,我實拿他不定。
我入門之後,定必相機力求;隻求不到時,卻不要怪我失信。
” 紫、青二女同聲喜道:“我們隻求你盡心,能否如願,那是我二人的緣福命數,怎敢絲毫抱怨。
” 孫同康道:“既能諒我苦衷,即或至時事有礙難,也必代向朱白二位仙帥苦求,你看如何?” 紫燕笑道:“那更好了。
時巳不早,請用功安憩。
恩主不知何時方回,就回今夜也不會再見。
我看她對你實是破例厚待,聞你新得峨嵋真傳,最好加功參悟,明早相見,必能得她指點,大有進益。
有要用我們,一呼即至。
多謝你的盛意,我們去了。
”說罷,作别自去。
孫同康便往蒲團上坐下,始而回憶此行遇合之奇,思潮起伏;隻一閉目,孫毓桐的倩影便湧上心頭,怎麼也不能甯靜下去。
待了一會,猛想起自己一個凡夫俗子,素來正直,不親女色,怎今日為一女子動心?并且對方又是一位女仙,平日連男子都不令上門;萍水相逢,如此情厚,明是看重朱、白二位仙師和師門淵源。
休說稍為失禮,便有什麼妄念被人看破,必下逐客之令。
不特丢了人,也必被各位仙師知道;認為無品行,犯了色戒,不許入門。
從此仙凡立判,仍堕紅塵,豈不把這不世良機錯過?當時心中一驚,立即省悟過來,居然把妄念止任,照着女仙楊瑾所傳口訣,用起功來。
孫同康本是曆劫多生,根骨甚厚,對于孫毓桐也是前幾世的夙因,由不得衷心愛戀,并無色欲之私。
這一警覺,居然潛神定慮,将本身純陽真氣,由“鹿車穴”要道一陽之始,緩緩逆升而上;到“靈羊穴”,逐漸純一。
再升至“太白”、“天牛”,人天分野,真氣越發凝煉。
由此經大椎骨上“玉枕關”,稍為停頓,便将道家認為陰閉難通的“生死玄關”沖破,轉折盤旋于“紫微”、“太乙”、“天庭”、“玄母”、“硯珠”之間。
走完“九宮雷府”,度過“十二重樓”,經“绛宮”(一名離宮)、“朱靈火府”、“土府童庭”;再調“寒靈丹精”、“玄武煞氣”,轉入“銀河”。
由一分二,經左玄右牝、腎命兩門,下達“湧泉”、“三裡”二穴,重又逆行;到了尾闾附近,二氣歸一,改穿“中元地阙”。
此後便返本歸原,一任真氣自在流行,坐忘入定。
(此節所談坐功,筆者雖亦不乏師承;第以俗塵碌碌,買山無計,功課久荒,記憶弗詳。
此中利弊,實所難言。
為應各方讀者函囑,附記于此,讀者幸勿以此嘗試。
每日靜坐半小時,舌舐上颚,調息咽津;勿嗜色欲,少餍肥膩。
行之日久,自能卻病延年,不須此也。
) 孫同康途中,雖然得暇便照口訣勤習,畢竟旅次嘈雜,阻礙靜修;這時置身仙山靈境,又經過一番警覺策勵,益發用志不分,萬慮皆志。
當時豁然貫通,進入妙境。
坐完起身,已是氣和神旺,天君通泰。
再步出門外一看,月光如水,人在鏡中,萬裡晴空,更無忏翳。
遠近群峰,時有白雲如帶環繞山腰,自在浮沉,因風舒卷。
到處靜蕩蕩地,隻修竹吟風偶發清籁;花影娟娟,自然幽豔,心神一暢。
一看天色也就子正,适才并未坐了多少時候。
獨觸靈機,恍然大悟,忙又回到原處,二次用功入定。
由此返虛入渾,物我皆忘。
這一坐,竟到了次日傍午。
孫同康還不知生具夙根靈慧,就這一夜工夫,悟徹玄機,功力大進。
主人主仆已各來過一兩次,因看出他神儀内瑩,英華外映,是進步緊要關頭;又料他夙根深厚,仙緣遇合,巧服靈藥,得了高明指點。
,峨嵋真傳,竟于極短時間内,屏除初來雜念,到此境界;心中喜慰,便不驚動他,各自走去。
等到孫同康坐罷起身,覺着周身輕便,舒暢已極,知有進境,方自忻幸。
因室外修竹輕陰,隻知日出天明,不知時間早晚;及至走往門前一看,一輪華日已到中天。
想起昨晚主人曾有早來煉劍之言,必是自己入定太久,未去前樓。
主人或當旅途勞乏,尚在夢中,不便相喚,因此誤卻。
念頭一轉,玉人情影重又浮上心頭。
正在悔惜懸想,打算去往前樓,去向紫、青二婢探詢;紫燕忽由竹林外捧了盥具,姗姗走進,見面便笑道: “師叔真用功,進境更是神速。
師父早來到此,甚是喜歡,少時便請師叔去至樓外栖鳳坪上練劍了。
” 孫同康聞言大喜,方要開口,紫燕忽又盈盈下拜,起立說道:“弟子隻改了稱呼,還志了禀告師叔呢!昨夜分手不久,師父便同六姑回轉,弟子便将師叔恩允,異日代向峨嵋求取靈丹之事禀告。
六姑便命弟子等退出,與師父商談了一陣,再行喚進。
說向恩主勸說,已蒙恩允,收歸門下;并說師父自來就比師叔年長一月,今弟子轉告師叔,再見師父時以姊弟相稱等語。
“天明前,六姑别去,今早師父因聽弟子說,師叔尚在定中,親來看望;歸告弟子,說師叔一夜工夫大為精進。
峨嵋家法,固是有名的事半功倍,易于速成,如非本人道心堅定,生具靈根夙慧,也無此快法。
說時大是喜慰,随命弟子等師叔起身,侍完洗漱,先去樓中進食稍息。
師父為助周道友,想将妖僧和衆妖黨除去,須往山外一行。
去已多時,不久必回,便陪師叔一同練劍了。
” 孫同康越發放心大喜,又向紫燕道賀。
盥洗後,同去前樓,見玉案上肴果酒飯,均已備齊,便要紫燕同食。
紫燕答說:“每日辰、酉兩餐,素食為多,已然用過。
再者,師父未命陪侍,弟子不敢。
” 孫同康也不勉強,自坐飲食,笑問:“青妹何往?” 紫燕答說:“師叔最好呼名,不要如此稱呼。
師父相待雖厚,家規甚嚴;如若聽見,還當弟子等放肆呢!青萍師姊,随師父出山去了,一會就回來的。
” 孫同康見她雖仍笑語天真,執禮甚恭,比起昨夜晤談随便情景,大不相同;料是主人看重,必有囑咐。
重又想起前事,不覺停杯沉吟,出起神來。
紫燕笑問:“師叔有什麼心事?可是怕延誤行期,入川心切麼?” 孫同康道:“朱、白二位仙師并未限我日期。
這裡的事,三二日可了;令師飛行絕迹,瞬息千裡,就多耽延,如能求她攜帶一行,隻比人走更快,有何妨礙?” 紫燕笑道:“師叔倒想得好,隻恐師父未必肯帶你同飛呢。
” 孫同康道:“我一介凡愚,令師天上神仙,對我如此厚待,感恩切骨;就不肯攜帶,為她效力,”是萬死不辭。
隻不知令師背後對我如同說法?” 紫燕聞言,略為尋思,反問道:“這先不談;照此說來,峨嵋派領袖群倫,高出各派之上,你為師父誤卻不世的仙緣,也是甘願的了。
” 孫同康笑答道:“你師父便是仙人,我如真為她誤卻仙緣,她也不能坐視不問,焉有此理。
” 紫燕又笑道:“聽師父說,她隻散仙,小能飛升靈空仙界,所以至今仍在名山寄迹,不能離出塵世。
那麼你如能拚卻在塵世上,多留一個多甲子,向妙一帥祖求說,連她一齊歸往峨嵋門下,一同修煉,連弟子等也相随沾光。
但是她除延遲年月,不能與峨嵋第一代弟子同證仙業外,還要經一次大劫。
前途也有好些艱危,師叔也願意麼?” 孫同康話未聽完,已自觸動情懷,心頭亂跳;情不自禁,脫口答道:“與你師父同門共修仙業,更是求之不得的事。
但能如此,休說災難,生死皆非所計;隻不知此話從何說起?” 紫燕笑道:“師叔如此存心,也不枉帥父這等?你。
不過,這決不是師父心意;照她心意,恰與此相反。
咋夜她還與六姑争論,本想師叔早日上路,紙為師叔身有至寶仙劍,易被妖邪生心。
長途千裡,所經又有兩三處妖人巢穴,想等你飛劍學成,能夠淩空飛行,再送上路便了。
” 說着,她又加重了語氣道:“師叔先不要問:就問,我也不肯就說詳情。
隻請師叔信我,照我所說行事。
我報了師恩,師叔也得如願。
師父面前你隻裝-,更不可露一字;稍被看出,我必受重責嚴罰,師叔想必也不忍心。
以後弟子暗中請師叔如何便如何;像昨晚吃酒時,眼睛老朝師父看也來不得,外表越莊重越好。
師父固然未必怪你,她恐你吃虧受苦,就要早打發你上路了。
” “沒有日内這一局,你不早走,便是向道不堅;如早起身,休說與師父同證仙業,見面都恐不易,豈非兩難麼?此中詳情,好些未到時機,不便明言,三數日後,自知就裡。
我和青姊出入必偕,像今日對談機會,實是難遇。
最好當着青姊,也不要問。
師叔自不免要吃一回大苦,但我事前定必先說。
去否在你,如不願冒這危險,也可作為罷論;到時不去,仍走你的便了。
” 孫同康雖然好些仍自不解,但已聽出,隻自己肯冒危難,延遲一二甲子成道,便可與心上人同證仙業。
又知昨夜偷觑心上人玉顔,已被看破,竟未見怪。
想起仙人在石上留字“遇桐則止,眉頂雙栖”之言,不禁心蕩神搖,說不出是什麼滋味。
勉強遏住心中情思,答道:“此時你不發問,我也無話可說。
隻要果如你說,赴湯蹈火,我必照辦便了。
” 紫燕道:“今日在此,請師叔随意起坐,不可再談此事,大約師父快回來了。
” 孫同康應諾。
紫燕又去端來一玉-香茗,說道:“師父早斷人間煙火,隻是品茶猶有夙嗜。
此是南宋小鳳團貢茶中的極品,因經南海青門島主女仙朱蘋,用仙法封藏至今。
師父與朱仙子本不相識,前年女昆侖石二師伯偶往相訪,談起雙方聞名,神交已久,又談起師父嗜茶之事。
“恰巧師叔将來的師姊秦大師伯紫玲,飛書約朱仙子和二師伯,往遊所居海底仙府紫雲官;留連數日,再同往中土訪友。
因此帶了十團,便道來谒大師伯武當派教祖半邊大師,并與師父訂交贈茶。
便這烹茶的水,也是秦大師伯帶贈的,峨嵋仙府凝碧崖仙籁頂上靈泉,用盛天一真水的玉瓶帶來,經師父另用寶瓶收存。
看去一小瓶,實則比十擔水還多,足供好幾年用。
這還是咋夜師父吃剩下賞給我的,我舍不得吃,留來孝敬師叔;雖經重煎,一則水好,二則壺碗均是寶器,隻是火候、色香味僅比頭次稍差,即此已隽絕人間了。
” 孫同康素嗜茶酒,端杯一嘗,果然香味隽永,飲後神清。
因見紫燕不特美秀靈慧,吐屬也極爛雅,笑問道:“謝謝你的美意。
你小小年紀,吐屬如此風雅斯文,莫非學道之餘還讀書麼?” 紫燕道:“弟子年幼,讀書不多,隻為師父系出名門,從小便怡清翰墨,至今同道往來,不廢吟詠。
石家二位師伯,和一位道号“姑射仙”林錄華的師伯,俱是極好詩才;昔年于武當七女中,号稱二秀,與師父交情也很厚。
休說師父暇時還教,平時耳濡目染,自然短不了竊點皮毛,緻令師叔見笑。
” 孫同康方想問她,此時溫文禮敬,與昨晚對敵判若兩人,為何前倨後恭?忽聽破空之聲,紫燕忙道:“師父不在,竟有人來,必有話說,弟子去去就來。
”說罷,便往樓外縱落。
随見一道青光自空飛墜,落在栖鳳坪危崖下面的環峰朱欄棧橋之上,未看清是否石、司二女之一,紫燕早已跟蹤趕去。
待不一會,青光刺空飛去。
跟着紫燕跑回,面帶憂疑,匆匆說道:“師父就回,見時請師叔千萬不要說有人來過。
” 孫同康問道:“來人是否石、司二位女仙麼?” 紫燕急道:“正是六姑,她也是為了師父;師叔快不要問,師父靈警,一知此事,便誤她的事了。
” 孫同康點頭應諾,正自懸揣,破空之聲又起,隻比前次低微得多。
先是一青一白兩道光芒,由山外高空白雲層中飛來,日光之下,飛高聲微;再吃青天白雲交相掩映,如是未服靈藥以前,耳目幾難聞見。
因來路頗遠,看去飛行較緩。
忽耳聽紫燕歡呼得一聲:“師父、青姊回來了。
”同時,前見青光忽又由後山一面空中出現,電也似疾迎上前去。
轉瞬雙方均到栖鳳坪上空,三道劍光會合下降,落地現出孫毓桐和青萍。
那兩次出現的青光,果是武當女劍仙司青璜,似與孫毓桐無心相值,另有他事要去神氣。
雙方見面,隻在樓前互相說了幾句,遂朝着摟上含笑道:“适聽大姊說,孫道友昨晚别後,用功甚勤,今早大為精進,可喜可賀,好自珍重。
随同大姊勤習,定能如願成就。
我适有事,須往青城山一行,改日再見吧。
” 孫同康正自舉手為禮,口呼六姊,待要下樓相見;司青璜說完前言,已自飛去。
孫毓桐也往樓側手去。
随聽紫燕道:“師叔不必下樓,師父就來,還有話說。
” 待了一會,先是紫青二女走來。
青萍禮拜之後,悄聲說道:“師父說師叔那寶鏟也是稀世奇珍,但師叔尚不會運用,隻能仗以防身。
少時務請師父傳授用法,如若推辭,可說異日峨嵋師傅雖然神妙,師父也是玄門正宗,此時學會用法,此去途中,可以壯膽,它便教了。
”孫同康喜謝指點。
忽聽遙呼紫燕,二女便同趕去。
一會兒孫毓桐師徒三人走來。
孫同康見她衣飾本較石、司二女仙華麗,這時又換了一身深紫色的短袖緊身錦衣,露出半截雪也似白的手臂,越顯得柳腰約素,玉腕凝脂,皓齒嫣然,清麗入骨;比起咋晚初見,彷佛又添出無限豐神。
眼前倏地一亮,不禁目眩神搖,心又怦怦一動,暗道不好,不敢多看,忙自鎮懾心神。
方欲迎前禮拜緻謝,孫毓桐已笑攔道:“我們同是世外之人,日常相見,越随便越好。
我較你稍為癡長,轉劫在前,如不見外,以姊弟相稱足矣。
” 孫同康聽口氣如此親切,神又一蕩,口中唯諾,竟無話答,其狀甚窘。
孫毓桐始終落落大方,如無其事,一面禳坐,随問:“昨聞道友持有白、朱二老柬帖,可知開視日期麼?” 孫同康道:“那柬帖頗厚,外面紙有二行字迹,已然隐去。
到此以前,曾經取視,空白處忽現啟視日期,應在三日之後。
為周道長報仇除兇,恰在此三二日内,許是于此有關,也說不定。
”孫毓桐略以沉吟,說道:“同弟,你真要參與此事麼? 孫同康慨然答道:“修道人重在修積,原不計什艱危;似此兇僧所害又是端人正上,平日相遇,尚無坐視,何況追随大姊,勉效微力,任多兇險,也斷無食言背信之理。
” 孫毓嗣道:“既是這樣,且先把飛劍練好再說吧!”随令下樓,同去樓鳳坪上。
将昨晚今朝進境問明,笑道:“峨嵋劍術,雖然神妙,不可思議,隻有夙根夙慧的人,便易成功。
如非同弟預服白陽真人靈藥,又是屢生修為,也無如此容易。
不過你未入師門以前,前生靈智未盡回複,遇敵時恐不免于疏忽。
為此把周道友赴敵之事挪後四日,到時仙示己然開示,能否與我同行,也知道了。
” 孫同康早覺美人恩重,感切肌骨,應諾惟謹,那還有什麼說。
孫毓桐先傅他用本身真氣與劍相合,以及攻守擊刺之妙。
傳完,各在相隔十丈以外的危峰奇石上立定,令孫同康隻管将飛劍放起,按照所傳盡力刺來。
這時孫毓桐獨立危崖,向外石角之上,奇石孤懸,下臨千尋削壁,常人見了都覺眼暈,她卻俏生生按劍獨立。
人是那麼娉婷美麗,又穿著一身雲錦霞裳,天風吹袂,飄飄欲舉;加上當地的奇峰秀梧,異卉名花,與坪上的樓亳互一陪襯,宛如小李将軍所繪仙山樓閣,中間有一瑤鳥飛仙,翩然降臨。
孫同康越看越愛,心中萬分矜寵,直恨不能俯伏足下,受其踐踏,才稱心意。
隻顧呆看,聞言竟答不出話來。
正在心亂,忽聽紫燕喝道:“師叔呆立作什麼?怎不将劍放起?是為難麼?”孫同康想起她先前警戒之言,不禁大吃一驚,乘機答道:“我正在想适才令帥所說用法呢!”随說一拍劍囊,銀光如虹便自向空飛起。
孫毓桐見他飛劍來勢頗緩,笑道:“這樣不行,白陽仙劍雖是神奇,我尚能勉力應付,隻管加功施為,無須顧忌。
”孫同康明知對方劍術高深,不過借此掩飾,立即依言施為。
孫毓桐飛劍,也早放出抵禦,随時指點秘奧,孫同康一一領會。
一時劍氣沖霄,驚虹瀉地;星飛電舞,縱橫交錯,神光離合,窮極變幻。
偌大一座栖鳳坪,全在劍光籠罩之下。
斜陽再一返照,映得坪上樓台花木齊泛流霞,谲麗無俦。
孫同康雖然貪戀玉人顔色,當此難得良機、緊要關頭,居然也能強制情思,按照本來所學,與當日所傳授的法訣,全神貫注,竭力應付。
好在重于指點,不是真鬥,飛劍本質既高,又得有女仙楊瑾傳授,竟無手忙腳亂、相形見绌之勢。
孫毓桐見他全力應戰,空隙極少,尤其是心無二用,一學即會,暗中大為嘉慰。
練完同去樓上,紫、青二女早已奉命先往,置酒相待。
孫毓桐讓坐笑道:“同弟靈心夙慧,如此精進,真個難得;此行如遇尋常左道中人,也足可應付了。
” 孫同康見她笑語溫柔,喜形于色,自是喜幸非常,乘機說道:“小弟鈍根薄質,蒙大姊深恩寵遇,視同骨肉,五中銘感。
來時嵩山所得妖人寶鏟,雖蒙楊仙子略傳用法,尚不能以之應敵,不知大姊可能一并傳授麼?” 孫毓桐原意,孫同康留不數日,便要起身;料知仙示特命水路入川,又預傳以峨嵋心法,前途定有事故,本想他多學一點本領;恰巧當日與司青璜的約會,又以人赴青城作罷。
石氏雙珠,也奉師命出山有事,正好閑暇,聞言答道:“此寶果然大是有用,并且學它不難。
我料前途也必有事,多此一寶,連那寶鏡,就遇稍厲害一點的強敵,也無害了。
率性今晚都傳你吧!” 孫同康見她邊說邊飲食,深清款款,自然流露,人是那麼美豔,氣度容止,偏又那麼高華端雅。
正自又愛又敬,又感激又喜歡;忽見玉人提壺酌酒,皓腕待舒,柔荑春纖,脂凝雪映,忍不住心又一動。
稍涉遐思,猛想起對方天仙化人,萍水相逢,如此深情相待;隻為世外仙俠不計男女之嫌,又重師門情面,百計指點照護。
似此深恩大德,百世難忘;理應尊如嚴師,敬如天人,才是正理。
如何不自忖量,大德不報,轉以對方相待情厚,敢生妄念?當時警覺之下,不禁心驚愧悔,刻意戒備,矜持起來。
孫毓桐見狀,星眸微注,口角嫣然,似想開口,欲言又止。
孫同康一味警惕,也未在意。
吃完之後,又在樓角憑闌望月,清談了一陣。
孫同康雖然滿心敬畏,不再胡思亂想;當此仙館銀燈,碧空明月之下,對着這心上玉人,三生愛寵,情根早已深種。
何況二人立肩斜立,相去甚近,愈覺容光照眼,吹氣如蘭。
人非太上,孰能遺此? 孫同康越是害怕,不敢冒失接近,情苗益發滋生怒茁。
對方所問,又是家常經過,以及日後拜師學道,修積内外功行之策,在在顯出親密關系。
宛如多年知己,劫後重逢,一往情深,自然流露;由不得使人心醉神馳,說不出的一種況味。
孫毓桐原本有意相試,見他由對面接談,變作面對月光,不再把雙目注視自己;還當道心堅誠,已能克制情關,心中還自暗喜。
那知三生愛侶,情緣糾結,想要擺脫如何能行?這等想法,正走反面。
一會,孫同康為恐情難自禁,言行失檢,重申前請。
孫毓桐早知夙世因果,特意借此查他的心志。
覺他相對不如預想之甚,立即應諾。
命将寶鏟取出,仔細看過,笑道: “此寶名太乙分光鏟,與金姥姥羅紫姻的紫煙鋤,均是北宋時代地仙半峰山人煉魔之寶,此鏟威力更大。
後來半峰山人得到一部上清仙-,重修玄門上乘仙業。
不料此時正臨道家四九天劫,上人平素遊戲人間,專以濟人為務;法力雖高,同道之交卻少;隻有華山地仙陳希夷是他至交,可以為助。
事前往求,偏又遠遊海外未歸。
心想多年老友,對于自己切身成敗,不應如此漠然,怎将洞府封閉,連徒弟也一齊帶走?心中大是不快,便把封洞禁法撤去,意欲入洞,留書訣别。
“忽然發現桌上留有一張柬帖,上寫陳希夷為他應劫之事。
連用先天易數虔占多次,均以天機莫測,不能盡悉微妙。
半月前,南海玄龜殿散仙易周父子來訪,二人合力同時占詳。
經三日夜默運玄功虔心占算,二人始算出山人所得仙舞乃是副冊。
習此法并非不能成就,無如到手稍遲,全功未竟,天劫已自臨身;又是中年入道,不是純陽之體。
天劫厲害,就有能手相助,也是不濟;隻有拚着轉世,期前屍解,方可轉禍為福。
因知此舉決非所願,勸必不聽,為此留書詳告利害,務令照辦。
除曆述前因後果,以及預防方略外,并将易理告知,如不深信,照此推算即可省悟。
“山人以前原曾算過多次,隻為大劫天機微妙,越是局中人越算不出。
任是法力多高,也隻測知一個大概。
初以苦修多年,方有今天;道家轉劫危難既多,修為又苦,在初降生十餘年法力未複以前,如無前生同道援引維護,更易受左道妖邪,劫持誘迫,堕入旁門;因此不願舍卻原有法身轉世。
看完柬帖,留書緻謝。
回山再照所說,細一推算,果與陳、易二人之言相符合。
因還有十年光陰,主意巳定,無須惶急,意欲期前多積善功。
“出山雲遊,正值方臘亂後,無意中做了一件大功德,同時也到了解屍時限。
剛把法寶仙-,分别用法力埋藏在岷山、青城山、仙霞嶺三處,準備轉世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