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回 嵩嶽鬥群兇 劍氣縱橫寒敵贍 滄江逢絕豔 眉痕缥缈冕仙山

關燈
、武當三派情如一家;白、朱二老仙常往武當訪友。

     明知你是關中人,陸行方便,卻今你走水路;而附近數百裡無水可通,又無指定地頭,此堅必有深意。

    ” “我們往日均睡得早,獨今晚有一點事。

    本寺地僻,大殿燈光為密林所掩,外觀不見;今早恰巧砍去殿側枯樹,燈光被你發現尋來。

    我想一切早在仙人算中,走這條路,不特方便,并且還可以一覽武當山仙迹。

    就許白、朱二老仙也在彼相待呢。

    ” 孫同康竟被說動,又細問了如何走法,取出一兩銀子作香資,便要上道。

     滌凡聽他願去老河口,甚是高興,便将途向和所經站頭食宿之地一一說出。

    對于香資,卻是拒收,反取了一百兩銀子出來相贈,笑道:“你出身富家,孤身上路,行李不多,川資也不甚足;照你手面,必不夠用。

    我知你人極豪爽廉介,出家人的錢決不肯收。

     此銀你先取用,我有一師兄空塵,現在峨媚伏虎寺,你在三年内代我交他如何?” 孫同康自是不肯。

    幾經勸說,最後滌凡又出主意,将銀子加到二百兩,請孫同康寫上一封家信;信上寫“偕友人川,缺少盤川,現由少林寺憎暫借。

    由滌凡派人趕往西安孫家所開的一家商店中收取,這才解決。

    ” 滌凡也在隔室寫了封信出來,連銀交過,道:“這是我與至友周鐵瓢的信。

    他出家己近百年,雖還不能與前說三派劍仙相比,也可以算得玄門中清修有道之士。

    我昔年承他忘年論文,幫過我師徒不少的忙;近聞他為惡人暗算,在武當山南麓鐵樹中養傷。

    他前本武當門下,隻為少年時誤犯清規,在外傷人,才被逐出。

    雖經他悔過誠求,終未得重入師門。

    他久住武當山,固由于依戀師門,不舍他去;一半也為樹敵太衆,可以托點庇陰之故。

    三年前曾托我留心,不曾懈怠;近日方始有點端倪,仍拿不準是否如願。

    此信頗關重要,敬以奉托。

    我知你是正人君子,務求順路給他帶去,感謝不盡。

    ” 孫同康因對方一見如故,相待至厚;再聽口氣,此一僧一道,不說本領,單年紀便有這大,決非常人。

    平日遇上,結交還來不及,順便的事自然一口應諾。

    行前又付香資十兩,滌凡卻照收下,不再推托,也未再提峨帽帶銀之事。

    可見先前純是設詞,專為自己着想,好生感謝,随又想走。

    滌凡笑道:“以我觀察,二位老仙對你已有安排,本無須如此心急上路;不過,少年人志誠,總是好的。

    貧僧也不再挽留,你自請吧。

    ” 孫同康告辭起身,急于見師,所走又是驿路官道,一個人在路上急馳飛奔,覺着不象樣子。

    事有湊巧,剛到登封,便遇見一批由陝西轉來的馬販;内有一馬性子奇烈,用套索絆倒地上,正在毒打。

    那馬痛得亂掙亂挺,馬目怒瞪,直閃兇光;長路磨折,駿骨峻-,四蹄已被綁緊,勒得皮綻見骨;橫身一迸,仍是老高,看去力大異常。

    另有兩馬販,手持刀槍,在側怒罵,準備一掙脫,便即下手殺死。

     孫同康過去一問,才知是匹野馬,先被混入馬群,在路上走了兩日,俱無什異樣;馬販張虎娃,看出是匹好馬,覺得便宜,想訓練好了,賣筆善價。

    這日抽空,給他上了缰勒(作者按:西北、東北馬販,均擅騎術。

    其最精者,一二百匹的馬群,長途千裡,山行野宿,随地放青,僅由一二人率領,除自騎之馬外均不加羁勒),打算先壓一程,試試口勁。

    那知馬性奇烈,上銜勒時,當人給他吃的,又是驟出不意;等人上馬背,立即連縱帶跳,一躍便是十餘丈高遠,勁道之強,從來未見。

    張虎娃等幸是極有經曆的行家,用盡方法氣力,終制不住。

    知道不妙,隻得乘隙滑上馬來,人固幾乎送命,馬也勒得嚼口鮮血直流! 由此這馬便改了脾氣,始而馬販一近身前,連踢帶咬;未兩日,連所帶馬群也被踢壞了兩三匹。

    偏又戀群機警,一想收拾它,便被逃脫;一會又被混入群去,常被鬧得河翻水轉,無計可施。

    馬販恨極,立意除它。

    到了登封市集上,先以美食為餌,設計用套索擒住,就地上拖往曠場,意欲打死洩忿。

    知馬厲害,路上吃過兩次虧,除周身綁緊外,并令兩人持刀戒備,脫綁便殺。

     尤其可怪的是,那馬本來一聲不哼,自孫同康一來,便相望長嘶起來,聲甚悲壯。

     孫同康知馬有靈性,長路關山,前半途程原用得着;可惜如此猛烈,平日雖精騎術,未必便能駕馭。

    隻是心中不忍,便止住責打,問價想買。

     馬販也是久跑江湖,見來人氣度高華,神采照人,料非尋常商客。

    陪笑答道:“我并非不肯賣,隻為此馬太烈,無人能騎。

    我們在路上用盡心力,已然收拾過他好幾次,都吃掙脫逃走。

    先隻戀群,近日苦苦相随,竟因打過幾次,想尋我們報仇。

    客人如不能帶走,早晚是害;并有兩馬為它踢斷腿骨,賠錢不少。

    今日好容易擒到,決計殺它出氣。

    ” 孫同康不等說完,插口攔道:“人何必與畜牲計較。

    我多與你點馬價,不比殺死平白虧本好麼?” 虎娃陝西人,性情爽直,笑道:“尊客一定要買,不敢不依,馬價也随意。

    但話須當衆言明,如騎它不住,或帶不走,與我們無關。

    再如因此傷了我們,那是我們自不小心;如傷别人卻是尊客料理。

    ” 孫同康聽了,因不知行情,再三問價,虎娃說:“尊客人好,我本平白得來;雖然傷我兩馬,那是時連,不能賴人。

    你給幾兩工夫錢吧!” 孫同康見馬先在悲鳴怒嘯,一聽對方有了賣意,立刻馴善起來,盡管皮開肉綻,并無負痛委頓之狀。

    越看越愛,仍強給了二十兩銀子。

    這等仁義交易,自然連旁觀人俱都贊美。

     虎娃接了銀子,便請衆人散開;再命同夥,各持套索刀槍,四面把住,以防暴起傷人,并告以防禦之法。

     孫同康見他如臨大敵,笑着答道:“無須如此。

    馬能騎與否,我無把握,傷人還不至于,由我來放好了。

    ”虎娃隻得聽之,孫同康自信,雖能将馬制住,但見虎娃詞色緊張,暗中也加以小心。

    那知馬竟知好歹,先放前蹄和頭頸間的綁索,竟連動也未動,等後蹄的綁一松,忽然昂首挺身而起。

    衆馬販吃過它的苦頭,方持刀槍鞭索.暴喝發威;胡姚康也拉緊勒口,準備應變時,那馬先昂首一聲極洪壯的驕嘶,跟着把頭一低,朝孫同康伸去。

     衆馬販疑心他要咬人,齊喊:“尊客留意它咬。

    ”虎娃更持刀鞭趕縱過去,意欲搶護。

    忽然當的一聲,跟着日光影裡,飛起一溜刀光,虎娃也縱退回來。

    衆人定睛一看,原來那馬并不咬人;隻為孫同康人矮,低頭與之親熱。

    虎娃趕到身邊,剛剛看出用意,未及退回,吃那馬身子略橫,撩起一腳,将刀踢飛,差一點沒被踢到手上。

    孫同康再一勸說,隻得怒罵畜生,退了回來。

    這時人馬正在撫摸依戀,衆人俱都驚奇不置。

     孫同康見馬遍體鱗傷,又看出感恩擇主之意,不忍試騎;想問馬販如何醫冶? 虎娃已湊過去道:“這畜生實是千裡名駒!無如性烈兇猛,無人能制,不料竟能擇主。

    看在尊客面上,我也不恨它了。

    傷藥現有,三日之内準好。

    但它記仇心重,别人恐難近身,尊客自己與它調敷罷。

    ”随将傷藥取來,又說了賣鞍-的鋪子。

     孫同康問明河流所在,牽馬去往河邊,将全身與它洗淨,托馬販代買了一床蓋馬的布單,随後取藥,調敷傷處。

    那馬始終随定孫同康,馴善異常;隻與它搽藥時竟兩次倔強,想用嘴把藥拱掉。

    孫同康知它心意,不願用仇人所贈傷藥,便勸道:"你休記恨。

    他們下手雖狠,你也有自取之處。

    你身受多傷,又經水洗,如不敷藥調治,必爛無疑。

    此後長途千裡,就我不忍騎你,倒底苦痛。

    你既通靈性,能知擇主,便應聽我勸,将藥敷上,使你早愈,以免牽了同行累贅才是。

    "馬忽鳴嘯了兩聲,将頭連搖。

    孫同康不知何意,想試給它強制搽藥,馬竟未再抗拒。

     敷好藥後,孫同康看那馬身量不算高大,通體白色,更無雜毛。

    最奇是生就一雙通紅火眼,精光閃閃,顧盼之間隐有威棱,看去神駿非常。

    暗忖此時刑傷之餘,毛多殘落,一經洗刷,已如此好看;等過兩日,傷愈複原,白毛如霜,配上這對殊砂紅眼,和頭頸上這一大條又白又韌的半立長鬃,跑将起來,豈不更好!為試那馬對己是否真個感恩依戀,故意蓋上馬單,放了缰;剛一轉身,那馬果然随了就走。

    旁觀的人,多半見過上套挨打時馬的猛烈,見狀人人贊羨。

     孫同康越發喜愛,同去鐵鋪配了一副好鞍辔,連随身包裹,一齊輕輕紮向馬背。

    問知馬已吃飽,又在河中飲過,隻買了些食物和上等馬料,便即起身。

    因憐馬傷未愈,不忍上騎,路上試放手兩次,那馬随之快慢行止,一步也不離開,神情尤為親熱。

    看出那馬決不舍己而去,為防萬一,隻把銀子取一半,放在身上;為省牽行不便,率性連缰繩結向馬鞍之上,空手上路。

    馬竟始終尾随,自更放心。

    又給馬起了個名字,叫着“雪龍”;馬竟解意,一呼立應。

    方想一到老河口,便走水路,這等善曉人意的千裡良馬,如何舍得-棄它?忽見前有村鎮,天已黃昏,便往投店。

     孫同康查看馬傷,見藥果有效,隻是尚未結疤;傷處恰當馬腹垂蹬之處。

    重與上藥,馬仍搖頭鳴嘯,以示不願;勉強上藥,告以不可犯性傷害人馬。

    親偕店夥,牽往馬廄中,擇空處系好,取下包裹,回房食宿。

     夜來忽聞前院馬嘶人嚷;心疑雪龍惹事,忙即出詢。

    迎頭遇見店夥急報,說客人馬已斷缰逃走。

    孫同康問知去向,連忙趕出一看,那地方雖是驿路大道所經,四外山嶺雜沓,溪河萦繞,路既難行,又值天陰,黑夜山野,馬行如飛,何處追尋?一想此馬本來野性,買時原是憐它駿骨委頓,有意放出;後因馬販恐它複要傷人,馬又馴善追随,這才變計,欲俟傷愈乘騎。

    不料此時倒被逃走。

    略為尋思,也就拉倒。

    店夥見客人大量,并未怪責索賠,自是暗幸。

     大早上路,因店夥獻殷勤,說有一條山野小路可通,前途要道三羊角,許多年輕小販往老河口,都抄這條近路。

    心想:大道上不能常時施展輕功飛馳,難于趕路,有此快捷方式,何不一試?便照所說走去。

    剛剛走上一條嶺脊,想起那馬真好,失去可惜;忽聽遠遠處連聲馬嘶,甚是耳熟。

    立定側顧,晨旭甫升上,山右側大道上,銀箭也似馳來一匹無人白馬;馬首高昂,四蹄翻飛,其疾如箭,自前途去路上駛來,正是心中盼想的那匹良馬雪龍。

    一見跑時那等神駿迅速,更加心愛不舍。

    亢中高喚雪龍,方想趕去;忽見小鎮中追出一夥人來,各拿索棍之類,似想将馬截住。

     馬似聞得主人呼聲,忽然停止;正在昂首仰望,鎮中一夥人已趕到。

    馬見人來兜擒,一聲長嘯,四足一蹬,淩空縱起兩三丈,竟由衆人頭上越過;緊跟着一掉頭,連縱帶跳,往嶺上趕來。

    孫同康也自趕下,離鎮口原沒多遠,晃眼人馬對面,馬也停住,相随同下,問知那人乃是店夥。

     鎮上人說:“客人剛走,馬便自來,吃人拉住,先頗馴善;及聽人說,客人已走,立時犯性,猛惡異常,馬頭一抖,銜起馬缰往外便沖。

    因想代客人追回,忙趕出時,已順大路,往前跑去;其行如飛,晃眼不見影子。

    正在談論此馬太怪,忽聞遠處馬嘶,又見跑回想要合力截住。

    那知此馬如此厲害!” 孫同康一看,那馬一夜之間,傷已結疤将愈,好生喜慰;給了衆人一點喜錢,仍欲步行上路。

    馬卻不走,湊近身來,幾次要人騎它。

    孫同康細看傷痕,十九已好;馬如此靈慧,自是高興。

    剛一騎上,馬便由绶而急,往前馳去。

    馬背平穩如舟,而跑得極快,是絕好一匹千裡龍駒,那似馬販所說不能上騎情景。

    先前本想,馬雖靈慧,性野倔強,又從無人騎過,路上還須調練,怎麼也要一點心力,才能如意乘騎。

    沒料這等馴良,自然喜出望外,由不得連誇:“雪龍真好!” 馬似明白主人愛它,越發賣力,後來竟快得出奇。

    人在馬上,隻覺兩耳風生,呼呼連響;沿途林木田野、山石溪流,化為無數灰白影子,似電一般在身側腳底閃過。

    有時近面高山危崖,似要當頭壓到,路一轉側,晃眼之間,人馬已繞駛過去,超出前面;回顧身後,相隔已遠。

    不消多時,便馳出了好幾百裡。

     後來還是孫同康,因馬初試辔頭,恐它用力太過,又恐震裂創口,想令休息,先連勒了兩次,口勁奇強,又不舍過分強韌,馬仍騰踔奮厲,飕馳不已。

    已經再三喝止,勢子雖緩,仍然回首驕嘶;若與主人問答,彷佛雖然聽命,餘勇仍強,心中不服之狀。

    暗忖此馬真乃龍種良骥,照此腳程,何止日行千裡。

    自來千裡馬須有千裡人,最快時節,連自己都覺氣透不轉,如換常人,如何能騎?隻可惜到了地頭,要改水路,不能帶走,豈不可惜!其勢已不能為此馬而誤了仙緣。

    仙師命走此路,必能前知。

    但盼到日開讀柬帖,能夠設法變通,中途改走旱路;或是提到此馬,有什麼處置就好了——那怕自己不能要,轉贈一個有本領的識主呢。

     正尋思間,見前面有一大鎮,天已交午,想去打尖。

    到後一問,半日工夫,已連經許昌、南陽,行到了唐河東岸。

    因順驿路大道,任馬疾馳,迎面風聲勁急,目光所及,前路景物全是迎面飛來,不及細看,轉盼已落後老遠。

    又恐生馬生路,有什麼差池,或将行人撞傷;緊勒馬缰,心無二用,連經許多城鎮堡集,均未覺查。

    似此神速,分明當日便可趕到老河口,不禁大為驚喜。

    對于雪龍,自更珍愛。

    到店下騎,不顧飲食,先松了鞍鼗,通身查看,不特瘍愈痂落,新肉已生,身上也隻有一點微汗。

    情知不會舍主而去,率性連辔取下,引往槽邊,添購一些好馬料,任其自食。

     正欲往店中用飯,店夥恐馬跑掉,勸令系好再走。

    孫同康答道:“無妨,此馬已然教好,隻要别人莫近前戲侮,更不與别馬同槽,便不妨事。

    我特地要找無人用的破馬槽,也由于此。

    好在馬槽還有兩個,一會就走。

    你遠遠看住,不令别人的馬近前以免被它踢傷,我多與你酒錢便了。

    ” 店夥正謝應間,忽聽一川音女子冷笑道:“一匹稍好點的小馬,偏有這些話說。

    我不信有那厲害,偏叫墨龍與他們同槽試試。

    ” 又一少女攔道:“六妹,你就喜歡多事!本非凡馬,自然猛烈。

    出門人無事最好,那得不招呼一聲,我們走吧。

    ” 孫同康聞聲回顧,眼前倏地一亮。

    原來發話的乃是兩個少女,年均十八九歲,手裡各牽着一匹馬,一紅一黑,俱是油光水滑,神駿非常,鞍飾也極華貴。

    二女貌均極美。

     真是平生僅見。

    後說話的一個,略帶魯音,尤生得長身玉立,光豔照人,各穿箸一身淡雅妝飾,看神氣似是剛由河邊飲馬走上;互相說完前言,身形略閃,人已端端正正分坐馬上。

    美人良馬,相得益彰,姿态之俏麗,簡直難以形容。

    方想二女口音不同,立辔同遊,沒有男子随行.容光如此美豔,裝束神情,又如此華貴大方,這是什麼路道? 雪龍本在低頭嚼豆,吃得正急,忽然昂首驕嘶,側顧那兩人目閃精光,大有回身比并之意。

    孫同康知馬通靈勇猛,恐怕惹事;對方又是女流,忙喝:“雪龍快吃,我還要趕路呢。

    ”同時瞥見二女,朝自己和雪龍看了一眼;先用川音說話的一個,面上更似帶有傲然不屑之容。

    心想:“此女雖美,神态沒有高的一個娴雅溫和;就相貌之美秀,也要差些,還看不起人。

    我是向不與女人計較,休看你馬高大,那知我的雪龍厲害!不過雪龍風塵困頓,新傷初愈,不似你們女人騎馬,着重修飾,洗刷又勤,外表要起眼些罷了。

    ” 他心念才動,二女手缰微動,連人帶馬,已往前路,絕塵飛馳而去。

    日光之下,眨眼剩了兩個小黑點,疾若星流,再看已無蹤影。

    中午打尖人多,二女貌美馬健,長路征騎,不攜行李,又是外方口音,來路莫測,本就看着岔眼;不料馬是龍骥,人同仙俠,去得這等神速,益發驚奇,紛紛稱贊,喧嘩起來。

     孫同康覺出兩馬不在雪龍以下,二女自非常人;暗忖馬好人更好,那長身細腰帶有山東口音的一個,不知前途,還能見到不能?一看雪龍先頗興奮欲前,二女去後仍就低頭大嚼,便去店中要了點酒食。

    平日慕道好武,不喜女色,父母想為他定親,俱被婉辭謝絕,從無家室之想。

    不知怎的,一見此女便放她不下,也說不出所以然來,連飯都無心吃。

     匆匆吃完,便想上路。

    剛付完店帳,給了賞錢,把馬備好。

    一想此馬年小任性,過于猛烈;方才吃飽,似前急馳,保不受傷。

    已然在半日之内趕出好幾天的路程,何必忙此一時?便步行走去,想給馬溜一下食,然後上騎;隻是心中兀自想再見那長身少女一面,邊走邊思。

    才離鎮口,馬本自随身後,并未牽挽,忽然連聲驕嘶,昂首一抖,便将鞍上所搭缰繩抖落,用口銜去,向手上亂拱,意似要主人上騎。

     孫同康原本就渴想追去,暗忖此馬靈慧,既出自願,必是無礙。

    便即立定,先抱着馬頭撫愛,笑問道:“你見先那兩人兩馬麼?我想追上,看看是什麼來曆。

    不過,你才吃飽,怕你受傷,反正她隻走這條路,你不會追她不上。

    最好先莫跑快,等跑出一段,再快無妨,莫要使我擔心。

    還有适我問人,二女并未打尖,所去如非離此不遠,必要落店用飯。

    有此兩馬,雖易尋蹤,但你跑得快,極易錯過;前途如過鎮集,務要少停,容我查看,以免錯誤。

    你領會麼?” 那馬聞言,似懂似不懂的,将頭點了一下,騰綽愈急,人随上馬。

    孫同康見那馬起步頗緩,方以為是解會人意,誰知到了前行空曠之所,猛然一聲長嘶,四蹄齊翻,朝前竄去。

    由此絕塵而駛,其行若飛,一晃百多裡過去;行經鎮集,并未稍緩。

    好在事前留心,兩馬又極高大,匆促之間,仍可看出。

    一想二女馬快,似比雪龍差不了多少,又是先行;看它唐河飲馬,也許在前兩站打過尖來;前途如不停歇,自然不易追上。

    仔細一想,渴欲一見,馬快正合心意,加以勒阻不住,也就聽之。

     這條馳道與長河并列,相隔河岸時遠時近。

    孫同康又跑了個多時辰,二女人馬全未遇上。

    估量不是走向别路,便已到了對方地頭,走入深宅大院以内,看她不見;否則自己坐下千裡良馬,一口氣跑了數百裡,二女打尖在前,更應停歇。

    兩下相去,不過刻多工夫,如此飛馳,那有追她不上之理?雖漸失望,心仍戀戀。

     見沿途崗嶺頗多,想往高處查看一下;無如馬行太速,順着大道飛馳,一瞥即過,竟不暇顧。

    他知勒不住馬,迎着劈面山風,正要奮力開口,喝令少緩,以便覓路升高一望。

    一眼看見前側面,煙雲缥缈中,一痕山色高恒天際,宛若卧眉;陽光斜照上去,曳紫萦青,明晦相錯,白雲若帶,環繞山腰。

    尤妙是下半霧煙杳霭,若隐若現;而近山一帶的田野岡巒,又是一片蒼錄,間以雜花野卉,搖曳娟娟。

    另一面是長河拖藍,風帆片片,風景美妙,暗襯得那山宛如海外神山,黛光欲活。

     坐下雪龍,不待喝止,勢子忽緩了許多,不時迎風長嗅,雜以驕嘶。

    孫同康方不解是何用意,馬忽又由緩而急,改向沿河飛馳下去。

    孫同康見河面甚寬,兩岸也闊,來路有兩三條岔道,還不知馬已舍了驿路大道。

    等到馳入野岸無人之地,才自覺查。

    想起人馬俱是初行生路,除照前站途向外,一直任馬自行,正喝:“雪龍快停,你跑錯了!待我看明去路,尋人問好再走。

    ”那馬本已離開河岸,走向路側野地之中,倏地撥轉身,潑風也似四蹄翻飛,朝前面大河馳去。

     孫同康信馬前馳,已成習慣,口雖喝令少绶,并未留意,去勢又極猛速,萬沒料到會有異舉。

    竽一眼瞥見大河前橫,馬正箭一般朝前直竄,覺出不妙。

    說時遲,那時快! 心念才動,離河已隻有丈許,竟未容人發話,馬已四足齊蹬,淩空而起,朝那相隔十多丈的河面猛竄過去。

     (後文尚有孫同康卧眉峰月夜驚豔、飛熊嶺妖壇鬥法、巧遇獸王彭勃、同訪洞天莊、五友結盟上峨媚、三谒凝碧仙府。

    諸般美妙驚險情節,均在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