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 章
關燈
小
中
大
弟,這位便是關西的快刀李烈。
” 李烈與程三連互相抱拳,道聲:“久仰!” 程三連道:“我在太白山時,遇見過令師馬天龍的愛女馬曼玲,簡直跟這位徐家姑娘長得一模一樣。
在步壽原初見她時,我還當她是馬曼玲呢!” 李烈心想:程三連是太白山出身的大刀客,可能在師妹馬曼玲降服刀客時,吃過師妹的虧。
轉念一想,便道:“哦,有這種事,我倒是不曾見過馬曼玲。
” 程三連訝異道:“你怎麼會沒有見過,如今她正在陝北。
” 李烈道:“我跟着師父馬天龍時,師妹還小,我在關西時,也聽說她到了陝北,就是沒有見過。
” 程三連将旱煙袋一拍,笑道:“我是在太白山見到馬曼玲。
” 李烈佯裝不解道:“怎麼她會到太白山去?” 程三連漫聲道:.“這……說來話長!” 楊開泰見兩人一談,便很投機,插咀道:“李壯士,我要回去了。
大家既然一見如故,何不請李壯士屈駕,到寒舍一?” 程三連道:“楊老爺說得對,李大俠是遠客,怠慢不得。
” 李烈道:“楊老爺明天暖壽,我再去拜。
” 程三連順水推舟道:“何必要等到明天呢?已經三更天了,咱們乾脆到步壽原去。
” 李烈難以推辭,便答應了。
教吳春生到關帝廟裹,對弟兄們交代過幾句話後,師徒兩人,便跟了楊開泰、程三連、二虎等同行。
到了城門口,由楊開泰叫開了城門,原來他們來時是越城而入的。
在月色籠罩下,一行人放開步子往步壽原方向走。
楊開泰一路上不住的嘀咕道:“這妞兒不知到那裹去了。
” 李烈隻得裝成沒聽到。
步壽原到了,一片槐林中間有條石闆的甬道,直通大門,黑幢幢的房子建滿莊園,氣勢十分宏偉。
李烈覺得,師父的棗園還不及此地的萬分之一。
但見門樓一口高聳,粉牆重疊,房屋栉比鱗次。
門口侍候的家人,着青衣小帽,有十幾個人。
看到主人回來,都必恭必敬的迎了出來。
從大門進去,直到後廳,燈火明亮如白晝,顯得氣派非凡。
楊開泰坐定之後,便喊了一聲:“龍珠,出來。
” 楊龍珠連跑帶跳的從廳後出來。
這個女孩年紀大約二十歲,穿着藍色綢衫褲,發光可鑒,頭發梳在後頭編成一條粗辮子,角簪了一朵絨花,眼波似水,眉宇之間,流露出一股秀氣,身材婀娜,沒有富家女的庸俗氣。
楊龍珠瞄了在座諸人一眼,偎向楊開泰道:“徐家姐姐到底怎麼樣了?怎麼沒有看到她呢?” 楊開泰一楞道:“難道她沒有回來?” 楊龍珠小咀一噘道:“沒有啊!她該不會被快刀李烈殺了吧?” 楊開泰拉過楊龍珠的膀子,無限愛憐地道:“沒有殺。
隻不過吃了點虧。
來,見過這位李烈李大哥。
” 楊開泰側臉對李烈道:“李壯士,這位便是小女龍珠。
” 李烈連忙站起身來。
楊龍珠睜着亮晶晶的鳳眼,向李烈上上下下打量了一陣,上前衽一禮,卻沒有叫他。
李烈含笑拱手回禮。
楊龍珠道:“徐家姐姐說要在你身上戳十幾個血窟窿報仇,如今你卻好端端的,還讓徐家姐姐吃了虧,想必是你的武功還不賴。
” 楊開泰笑道:“傻丫頭,說什麼傻話,快些進去,說不定這會兒徐家姑娘已經回來了。
” 吳春牛始終雙眼骨碌碌的四顧察看,在這種場合,他倒覺得有些不自在。
楊開泰笑道:“時候不早了,請先歇下,明天再叙。
”他打了個哈欠,又道:“年紀大了,精神便支持不過來。
” 李烈道:“老前輩依然生龍活虎,精力充沛,怎麼說這種喪氣的話?” 程三連道:“李大俠,你還是到我的客房來吧,我很想跟你談個痛快。
” 當下便由家丁陪着,拐彎抹角到一處客房來。
李烈邊走邊暗記道路。
這邊是一座花園,花木扶疏,幾楹精舍掩映在花樹間,凡是賀客,都安頓在這裹。
精舍中已住了七八十人。
其中着名的有河南的“中原三傑”|仇天傑、周青傑、雷傑标三人。
甘肅的“隴西四将”——穆鏡圓、房一刀、古有龍、賴保國還有一位就是“獨行俠”尤育華。
能夠跟楊開泰平起平坐的,隻有一個太白山的程三連。
四川神兵首領王銀海,迅有郝天蔚都還未抵達。
程三連談興正濃,滔滔不絕地道:“這個步壽原遺址,原來是漢宣帝的步壽宮,在花園裹,還有幾口漢朝留下的眢井,沒有水,可以下去走動,以前還發現些古器……” 李烈覺得程三連的話新鮮有趣,問道,“你還沒有告訴我太白山的事哩!” 程三連道:“馬曼玲當初到太白山,單挑“太白五雄”,五雄不是她的對手。
她又找到我頭上來,我問明她找我比門的情由,她說回人被官家逼得走投無路,才到太白山打天下的,一定要跟我在刀上分個高下,我隻得佯裝失手,讓她在我腿肚上刺了一刀,才算平息了紛争。
” 李烈拱手,滿面欽敬之色道:“前輩有這份義氣,實在讓人佩服,你讓家師馬天龍師妹馬曼玲有路可走,更加可敬——” 程三連黯然喟歎道:“後生可畏啊!我活到四五十歲了,利害關系已看得很清楚,名利于我如浮雲。
” 這時話題轉到徐氏四虎上頭,李烈十五一十将經過講明。
程三連道:“這件事追根究底,還是得怪白有情。
我想楊開泰未必參與謀害你的計劃。
我跟楊開泰雖是結義兄弟,但已十幾年沒有見面了。
他如今年紀已大,又搞出這種家當名望,實在犯不着去做驅逐災民,敗德壞名的事。
剛才徐美找你報仇,我擔心會出事,才會跟到城裹來。
” 經過程三連有意無意的分析,李烈覺得稍為釋懷,淡淡地道:“我當然希望一切都太平無事,彼此客客氣氣的禮尚往來。
” 程三連突然擊掌道:“我倒想到一件好事。
” 李烈道:“什麼好事?” 程三連道:“聽說郝天蔚也要來,這個人的功夫相當好,練就了一套刀槍不入的金鐘罩鐵布衫功夫,天下大概隻有他的造詣最高了。
他手中使一條虎尾鞭,鞭法更是精絕。
楊開泰的兒子楊龍元便是拜在他門下。
楊開泰父子兩人,感情向來不睦,如今他們師徒,趁楊開泰六十大壽趕回來,看來楊氏父子定能團圓,也未嘗不是件好事。
” 李烈從程三連的話中,知道他的為人坦率,實在值得結交。
馬曼玲能在太白山闖出字号,也未嘗不是程三連的曲意成全。
“三連叔,我聽說郝天蔚在山東,傳授義和拳,聲勢搞得很大,居然可以在王府中進出自如,你知道不知道其中緣由?” 程三連見李烈稱呼改變,心裹很高興,連忙答道:“我聽關外來的人說,他不但傳授義和拳,還兼教虎尾鞭法,據說分成兩幫人,一幫在旗頭上鑲一個木雕的拳頭,一幫卻鑲虎尾鞭,這都是郝天蔚和楊龍元師徒統帶的幫衆。
” “原來情形如此這般。
”李烈恍悟道:“這批人如果受官方重用,也是股很可怕的勢力。
” 兩人直聊到天亮,吳春牛也在旁邊叫,隻是不住打瞌睡。
李烈跟程三連也哏養了會神。
晨鳥鳴唱,陽光普射。
整座園子頓時熱鬧非凡,都起床往前廳去了。
雖隻有七八十人,但已顯得很擁擠,呱呱噪噪的,亂成一團。
李烈暗暗歎了口氣:在這種荒年裹,不說别的,光招待這群賀客,所耗的銀子就相當可觀,姓楊的也着實太張了。
李烈和吳春牛兩人,随着程三連一起走出圈子,來到大廳前。
大廳前一個紫藤搭的棚子,從紫藤棚一直到廳前的地面,都披上了紅色的波斯地毯,廳上結滿彩球,麗光四射。
廳上一片紅光,燭影搖曳,四壁挂滿喜紅幛,綴着“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之類的金字。
正中卻是一個大的金“壽”字,面對廳外。
廳上一片嘈雜,許多人都向楊開泰磕頭暖壽。
楊開泰樂呵呵的,忙不疊謙讓,扶了這個,又攙那個。
大廳中間也紅毯,人們便在地毯上納身下拜。
程三連和李烈搶上一步,也要拜,楊開泰馬上縱聲叫道:“這怎麼使得?” 程三連和李烈被楊開泰使勁拉住。
吳春牛一肚皮不願意,望着大廳上華麗的陳設發了會呆,實在不願向楊開泰磕頭,趁着亂,便悄悄溜到旁邊。
這時的楊開泰穿着青色綢衫,上罩玄色官紗馬褂,那口睚毗刀還挂在腰際。
亂哄哄吵了一陣,楊開泰走到大廳正中,在一張太師椅落坐。
楊龍珠站在他背後。
楊開泰拍一下刀把子,全場立即肅靜。
楊開泰道:“老漢在陝西能夠有今天,全靠各位英雄好漢,沒有大家的擡舉捧場那有今天的楊開泰。
” 有人道:“說那兒話,前輩德高望重,獎掖後進,誰不沾您老人家的光?”這人是隴西四将之一。
楊開泰又道:“我在關西闖了十幾年,如今吃口太平飯,總算沒有失過面子,這也是托大家的福。
” 一個操河南口音的漢子道:“師父您太客氣了。
我們都是靠您老人家的面子,在外頭才走的開,倒是我們小輩靠你的福份哩!” 楊開泰忽然長長歎了口氣,把臉一沉,憂戚地道:“誰知我活到這把年紀了,最近卻發生一件讓我面子上下不來的事。
” 衆人均面現訝異之色,等楊開泰說下去。
楊開泰捋捋花白的胡子,歎息道:“前幾天,我的那幾個師侄“徐氏四虎”,從西安府來,我想今年大早,災民遍地,便托他們帶二千兩銀子,到甘泉縣去散赈,勸災民不要來耀州。
誰知他們遇到馬天龍的徒弟快刀李烈,雙方一言不言,拔刀相向,李烈殺了四虎中的老大、老二。
可憐我年衰體邁,雖然知道李烈在這裹,也不敢鬥他,隻好忍住這口氣了。
” 這話一說,程三連首先大吃一驚。
昨晚楊開泰還是好好的,今天提這件事幹嘛,李烈現在處境實在危險。
李烈聽了這話,也知道事情一定會鬧起來,姓楊的這種手法,也未免太狠了,明擺着要引他的徒弟、門生和李烈為敵。
李烈當然不怕事,可是,他也不便裝孬。
于是從人叢中跳出,抱拳向四下一拱,夷然不懼道:“兄弟便是快刀李烈。
” 衆人都覺得奇怪,李烈既然殺了二虎,怎麼還有膽量到步壽原來拜壽。
李烈挺胸,以大拇指點着胸膛道:“我行不改姓,坐不改名,來來去去,光明磊落,從不做半點昧心的事。
話不說不明,鼓不打不響。
剛才楊老爺的話,說得不清不楚。
徐氏四虎到甘泉縣來找我挑,無故在黑夜行兇,我把他們殺了,這件事的曲直黑白,自有甘泉縣災民可以作證。
” 楊開泰對李烈的話,彷佛置若罔聞,歎口氣道:“你殺了我的師侄,我怎麼能吞下這口氣?隻因為我年紀大了,你才敢大呼小叫欺負我。
李烈,你不要誤會我,我絕不敢對你怎麼樣。
我隻希望和和氣氣的與大家同聚一堂。
” 程三連見楊開泰有以衆淩寡的情勢,似乎故意啟。
這時他左右為難,隻好悄悄退到庭柱邊,悶悶
” 李烈與程三連互相抱拳,道聲:“久仰!” 程三連道:“我在太白山時,遇見過令師馬天龍的愛女馬曼玲,簡直跟這位徐家姑娘長得一模一樣。
在步壽原初見她時,我還當她是馬曼玲呢!” 李烈心想:程三連是太白山出身的大刀客,可能在師妹馬曼玲降服刀客時,吃過師妹的虧。
轉念一想,便道:“哦,有這種事,我倒是不曾見過馬曼玲。
” 程三連訝異道:“你怎麼會沒有見過,如今她正在陝北。
” 李烈道:“我跟着師父馬天龍時,師妹還小,我在關西時,也聽說她到了陝北,就是沒有見過。
” 程三連将旱煙袋一拍,笑道:“我是在太白山見到馬曼玲。
” 李烈佯裝不解道:“怎麼她會到太白山去?” 程三連漫聲道:.“這……說來話長!” 楊開泰見兩人一談,便很投機,插咀道:“李壯士,我要回去了。
大家既然一見如故,何不請李壯士屈駕,到寒舍一?” 程三連道:“楊老爺說得對,李大俠是遠客,怠慢不得。
” 李烈道:“楊老爺明天暖壽,我再去拜。
” 程三連順水推舟道:“何必要等到明天呢?已經三更天了,咱們乾脆到步壽原去。
” 李烈難以推辭,便答應了。
教吳春生到關帝廟裹,對弟兄們交代過幾句話後,師徒兩人,便跟了楊開泰、程三連、二虎等同行。
到了城門口,由楊開泰叫開了城門,原來他們來時是越城而入的。
在月色籠罩下,一行人放開步子往步壽原方向走。
楊開泰一路上不住的嘀咕道:“這妞兒不知到那裹去了。
” 李烈隻得裝成沒聽到。
步壽原到了,一片槐林中間有條石闆的甬道,直通大門,黑幢幢的房子建滿莊園,氣勢十分宏偉。
李烈覺得,師父的棗園還不及此地的萬分之一。
但見門樓一口高聳,粉牆重疊,房屋栉比鱗次。
門口侍候的家人,着青衣小帽,有十幾個人。
看到主人回來,都必恭必敬的迎了出來。
從大門進去,直到後廳,燈火明亮如白晝,顯得氣派非凡。
楊開泰坐定之後,便喊了一聲:“龍珠,出來。
” 楊龍珠連跑帶跳的從廳後出來。
這個女孩年紀大約二十歲,穿着藍色綢衫褲,發光可鑒,頭發梳在後頭編成一條粗辮子,角簪了一朵絨花,眼波似水,眉宇之間,流露出一股秀氣,身材婀娜,沒有富家女的庸俗氣。
楊龍珠瞄了在座諸人一眼,偎向楊開泰道:“徐家姐姐到底怎麼樣了?怎麼沒有看到她呢?” 楊開泰一楞道:“難道她沒有回來?” 楊龍珠小咀一噘道:“沒有啊!她該不會被快刀李烈殺了吧?” 楊開泰拉過楊龍珠的膀子,無限愛憐地道:“沒有殺。
隻不過吃了點虧。
來,見過這位李烈李大哥。
” 楊開泰側臉對李烈道:“李壯士,這位便是小女龍珠。
” 李烈連忙站起身來。
楊龍珠睜着亮晶晶的鳳眼,向李烈上上下下打量了一陣,上前衽一禮,卻沒有叫他。
李烈含笑拱手回禮。
楊龍珠道:“徐家姐姐說要在你身上戳十幾個血窟窿報仇,如今你卻好端端的,還讓徐家姐姐吃了虧,想必是你的武功還不賴。
” 楊開泰笑道:“傻丫頭,說什麼傻話,快些進去,說不定這會兒徐家姑娘已經回來了。
” 吳春牛始終雙眼骨碌碌的四顧察看,在這種場合,他倒覺得有些不自在。
楊開泰笑道:“時候不早了,請先歇下,明天再叙。
”他打了個哈欠,又道:“年紀大了,精神便支持不過來。
” 李烈道:“老前輩依然生龍活虎,精力充沛,怎麼說這種喪氣的話?” 程三連道:“李大俠,你還是到我的客房來吧,我很想跟你談個痛快。
” 當下便由家丁陪着,拐彎抹角到一處客房來。
李烈邊走邊暗記道路。
這邊是一座花園,花木扶疏,幾楹精舍掩映在花樹間,凡是賀客,都安頓在這裹。
精舍中已住了七八十人。
其中着名的有河南的“中原三傑”|仇天傑、周青傑、雷傑标三人。
甘肅的“隴西四将”——穆鏡圓、房一刀、古有龍、賴保國還有一位就是“獨行俠”尤育華。
能夠跟楊開泰平起平坐的,隻有一個太白山的程三連。
四川神兵首領王銀海,迅有郝天蔚都還未抵達。
程三連談興正濃,滔滔不絕地道:“這個步壽原遺址,原來是漢宣帝的步壽宮,在花園裹,還有幾口漢朝留下的眢井,沒有水,可以下去走動,以前還發現些古器……” 李烈覺得程三連的話新鮮有趣,問道,“你還沒有告訴我太白山的事哩!” 程三連道:“馬曼玲當初到太白山,單挑“太白五雄”,五雄不是她的對手。
她又找到我頭上來,我問明她找我比門的情由,她說回人被官家逼得走投無路,才到太白山打天下的,一定要跟我在刀上分個高下,我隻得佯裝失手,讓她在我腿肚上刺了一刀,才算平息了紛争。
” 李烈拱手,滿面欽敬之色道:“前輩有這份義氣,實在讓人佩服,你讓家師馬天龍師妹馬曼玲有路可走,更加可敬——” 程三連黯然喟歎道:“後生可畏啊!我活到四五十歲了,利害關系已看得很清楚,名利于我如浮雲。
” 這時話題轉到徐氏四虎上頭,李烈十五一十将經過講明。
程三連道:“這件事追根究底,還是得怪白有情。
我想楊開泰未必參與謀害你的計劃。
我跟楊開泰雖是結義兄弟,但已十幾年沒有見面了。
他如今年紀已大,又搞出這種家當名望,實在犯不着去做驅逐災民,敗德壞名的事。
剛才徐美找你報仇,我擔心會出事,才會跟到城裹來。
” 經過程三連有意無意的分析,李烈覺得稍為釋懷,淡淡地道:“我當然希望一切都太平無事,彼此客客氣氣的禮尚往來。
” 程三連突然擊掌道:“我倒想到一件好事。
” 李烈道:“什麼好事?” 程三連道:“聽說郝天蔚也要來,這個人的功夫相當好,練就了一套刀槍不入的金鐘罩鐵布衫功夫,天下大概隻有他的造詣最高了。
他手中使一條虎尾鞭,鞭法更是精絕。
楊開泰的兒子楊龍元便是拜在他門下。
楊開泰父子兩人,感情向來不睦,如今他們師徒,趁楊開泰六十大壽趕回來,看來楊氏父子定能團圓,也未嘗不是件好事。
” 李烈從程三連的話中,知道他的為人坦率,實在值得結交。
馬曼玲能在太白山闖出字号,也未嘗不是程三連的曲意成全。
“三連叔,我聽說郝天蔚在山東,傳授義和拳,聲勢搞得很大,居然可以在王府中進出自如,你知道不知道其中緣由?” 程三連見李烈稱呼改變,心裹很高興,連忙答道:“我聽關外來的人說,他不但傳授義和拳,還兼教虎尾鞭法,據說分成兩幫人,一幫在旗頭上鑲一個木雕的拳頭,一幫卻鑲虎尾鞭,這都是郝天蔚和楊龍元師徒統帶的幫衆。
” “原來情形如此這般。
”李烈恍悟道:“這批人如果受官方重用,也是股很可怕的勢力。
” 兩人直聊到天亮,吳春牛也在旁邊叫,隻是不住打瞌睡。
李烈跟程三連也哏養了會神。
晨鳥鳴唱,陽光普射。
整座園子頓時熱鬧非凡,都起床往前廳去了。
雖隻有七八十人,但已顯得很擁擠,呱呱噪噪的,亂成一團。
李烈暗暗歎了口氣:在這種荒年裹,不說别的,光招待這群賀客,所耗的銀子就相當可觀,姓楊的也着實太張了。
李烈和吳春牛兩人,随着程三連一起走出圈子,來到大廳前。
大廳前一個紫藤搭的棚子,從紫藤棚一直到廳前的地面,都披上了紅色的波斯地毯,廳上結滿彩球,麗光四射。
廳上一片紅光,燭影搖曳,四壁挂滿喜紅幛,綴着“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之類的金字。
正中卻是一個大的金“壽”字,面對廳外。
廳上一片嘈雜,許多人都向楊開泰磕頭暖壽。
楊開泰樂呵呵的,忙不疊謙讓,扶了這個,又攙那個。
大廳中間也紅毯,人們便在地毯上納身下拜。
程三連和李烈搶上一步,也要拜,楊開泰馬上縱聲叫道:“這怎麼使得?” 程三連和李烈被楊開泰使勁拉住。
吳春牛一肚皮不願意,望着大廳上華麗的陳設發了會呆,實在不願向楊開泰磕頭,趁着亂,便悄悄溜到旁邊。
這時的楊開泰穿着青色綢衫,上罩玄色官紗馬褂,那口睚毗刀還挂在腰際。
亂哄哄吵了一陣,楊開泰走到大廳正中,在一張太師椅落坐。
楊龍珠站在他背後。
楊開泰拍一下刀把子,全場立即肅靜。
楊開泰道:“老漢在陝西能夠有今天,全靠各位英雄好漢,沒有大家的擡舉捧場那有今天的楊開泰。
” 有人道:“說那兒話,前輩德高望重,獎掖後進,誰不沾您老人家的光?”這人是隴西四将之一。
楊開泰又道:“我在關西闖了十幾年,如今吃口太平飯,總算沒有失過面子,這也是托大家的福。
” 一個操河南口音的漢子道:“師父您太客氣了。
我們都是靠您老人家的面子,在外頭才走的開,倒是我們小輩靠你的福份哩!” 楊開泰忽然長長歎了口氣,把臉一沉,憂戚地道:“誰知我活到這把年紀了,最近卻發生一件讓我面子上下不來的事。
” 衆人均面現訝異之色,等楊開泰說下去。
楊開泰捋捋花白的胡子,歎息道:“前幾天,我的那幾個師侄“徐氏四虎”,從西安府來,我想今年大早,災民遍地,便托他們帶二千兩銀子,到甘泉縣去散赈,勸災民不要來耀州。
誰知他們遇到馬天龍的徒弟快刀李烈,雙方一言不言,拔刀相向,李烈殺了四虎中的老大、老二。
可憐我年衰體邁,雖然知道李烈在這裹,也不敢鬥他,隻好忍住這口氣了。
” 這話一說,程三連首先大吃一驚。
昨晚楊開泰還是好好的,今天提這件事幹嘛,李烈現在處境實在危險。
李烈聽了這話,也知道事情一定會鬧起來,姓楊的這種手法,也未免太狠了,明擺着要引他的徒弟、門生和李烈為敵。
李烈當然不怕事,可是,他也不便裝孬。
于是從人叢中跳出,抱拳向四下一拱,夷然不懼道:“兄弟便是快刀李烈。
” 衆人都覺得奇怪,李烈既然殺了二虎,怎麼還有膽量到步壽原來拜壽。
李烈挺胸,以大拇指點着胸膛道:“我行不改姓,坐不改名,來來去去,光明磊落,從不做半點昧心的事。
話不說不明,鼓不打不響。
剛才楊老爺的話,說得不清不楚。
徐氏四虎到甘泉縣來找我挑,無故在黑夜行兇,我把他們殺了,這件事的曲直黑白,自有甘泉縣災民可以作證。
” 楊開泰對李烈的話,彷佛置若罔聞,歎口氣道:“你殺了我的師侄,我怎麼能吞下這口氣?隻因為我年紀大了,你才敢大呼小叫欺負我。
李烈,你不要誤會我,我絕不敢對你怎麼樣。
我隻希望和和氣氣的與大家同聚一堂。
” 程三連見楊開泰有以衆淩寡的情勢,似乎故意啟。
這時他左右為難,隻好悄悄退到庭柱邊,悶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