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 第七十二回 摩天嶺三将隕命

關燈
元兵屍積如山,餘兵逃去。

     蒯參政暗驚宋師利害,再令人調柳州都總管索虎通,慶遠副将吳貫三兩軍,速來助戰,宋師既離思州不遠,即命朱光鬥、羊雷迎敵,二将連戰皆敗。

    蒯參政納悶營中,相持數日未決,遂引裨将數人,出營暗窺宋師動靜,觀玩一會,回營謂衆将曰:“宋師雖銳,吾有以破之矣。

    ”衆問其故,參政曰:“行軍下營,自有法度,按八宮陰陽數置之。

    營居陽卦之上,則以九為法。

    陰卦之上,以六為法;營門向陽,以受陰氣,不飲死水,不處死地,不居地柱,不居地獄,不居天龜龍首。

    大将軍宜居九天之上,如随六甲所居,則将軍居青龍,旗鼓居蓬星;士卒居明堂,伏兵居太陰;軍門居天門,小将居地戶;斬殺居天獄,軍糧居天牢;治罪居天庭;軍器居華蓋,所謂行軍營居天地也。

     又宜具四獸,列八卦之表,測影以定子午之位,如南有-池為朱雀;北有阜堆為元武;東有叢林為青龍;西有大道為白虎。

     若夫朱雀無頂,元武折足,青龍悲哭,白虎無銜刀,皆不可居也,強居之者,軍覆皆死。

    宋軍下營處,正是龍首,亦為地柱,是死地也。

    用重軍圍之,絕其外援,其軍必困,困而擊之,其破必矣。

    ”遂調度諸将,準備破敵。

     先是宋營中斛律統制,見元兵累日不出,遂移營逼之。

    牛-進曰:“此間有山崔嵬,可瞰元軍虛實,屯兵其上,元軍若至,可以下壓,元軍其能當乎?”斛律統制曰:“不可!地太孤高,恐系絕地,防敵人斷樵汲也。

    ”張燕笑曰:“孫子不雲‘置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乎?而況行軍下營,貴陽而賤陰;好高而惡下?既得地勢,敵兵早屈于下風矣。

    ”斛律統制終不以為然,屈突申曰:“依末将主見,吾軍分屯兩處,一軍屯山頭,一軍屯平地,兩為接應,犄角相援,始為周密。

    ”斛律統制從之,即分兵五千,令牛-、張燕、屈突申三将屯于山椒,乘高以瞰元軍為奇兵。

    自統大隊,與元軍相敵。

    元軍若至,則疾走其營,拔元幟,立宋幟,焚其辎重,前後夾攻之,元将可擒矣。

    三将領兵,大喜而去。

    移營數日,元兵仍然不出。

     斛律統制令王彥挑之,元軍分毫不動。

    斛律統制大疑,四下哨探,并無埋伏。

    斛律暗思“元人征調柳州、慶遠二軍助戰,或待二軍至始戰耳?”忽一夕,元軍大至,鼓噪聒耳。

    統制恐元軍突營,令堅守鹿角,勿動,至天明俟元軍疲倦擊之。

    誰知次日,宋營前後左右,遍是元軍,重重疊疊,似有百萬之勢。

    宋兵見之,多有懼色。

    統制隻得下令,衆将分頭殺出抵敵。

    元軍忽散忽合,愈殺愈衆,不知有多少人馬。

    吳廣、王彥、洪時錦等力不能支,宋師大潰。

    斛律統制亦阻遏不住,棄營而走,死者無數。

    蒯參政下令,追擊攻殺。

    斛律統制殿後,且戰且走,将至南甯界口,卻得廖雲一支生力兵至,元師始退。

    卻不見牛-、張燕、屈突申三将之兵來援。

    統制疑惑不定,令人急探。

     誰知三将之營,已被羊雷、朱光鬥攻破。

     三将協力,戰退羊雷、朱光鬥,正欲下山赴援,而元将曹豹、範瓊、周鸠所統皆是鐵騎,遏定去路,三将幾次引軍沖突,俱如銅牆鐵壁,堅不可撼,且弩石如雨,人不可近。

    三将無可如何,仍舊殺回,直奪營寨。

    羊雷、朱光鬥二将輪流交戰,直誘宋師至摩天嶺上,此嶺上與天齊,四山環繞,綿亘數百裡。

     最為險惡,嶺下岩壑深廣,峻絕孤懸,為僮瑤出入門戶。

    瘴氣最重。

    宋軍士中毒者辄斃。

    三将心中惶惑,恐效焦芳故事。

    令軍士探路,則四山皆可下,而不知路向何往。

    且士卒中惡死者累累,張燕十分着急。

    自往探之,見衰延千裡,崎岖-崖,怪禽異獸啼嗥動人,愁雲慘霧,晦明難分。

    張燕探畢回歸,亦中瘴疠,口不能言,嘔吐不已。

    牛-、屈突申無策可展,忍饑不敢飲食。

    元将朱光鬥、羊雷、曹豹、範瓊、周鸠等圍至二十餘日,各引輕騎,殺上嶺來。

    三将勉戰一會,複受重傷,俱力盡而死,全軍覆于嶺上。

    元将奏凱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