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夢
關燈
小
中
大
句話,隻是孤獨地坐在床邊發呆,有時走到窗邊看看月亮。
這女孩看起來不像泰國華人,她渾身散發着一股奇怪氣息,就像從“另一個世界”空降到地球上來的——也許南明城本來就是“另一個世界”。
雖然,她是個二十歲的弱女子,或許和玉靈同一年出生。
但玉靈感到無法與她溝通,竟然對她的眼神感到害怕。
在她瘦弱的身體裡面,隐藏着一股無法形容的力量,足以摧毀她身邊的任何人,甚至是一座城市! 玉靈在沙發上散開頭發,心裡卻是越想越害怕。
如果小枝真是南明城的居民,那她對這裡是最熟悉的,這裡就是她的地盤。
而自己帶的旅行團,卻是擅自闖入的外來侵略者,怪不得她的狼狗要威脅他們。
于是,她又搬來一台電視機櫃,緊緊頂在房門後,以免夜長夢多。
一個多鐘頭前,門外傳來激烈的叫嚷聲。
玉靈貼在房門後一聽,是童建國和孫子楚的聲音。
她再也不顧他們的禁令,大着膽子打開房門,讓孫子楚等人吓了一跳。
他們這才告訴玉靈——旅行團裡死去了第五個人——唐小甜。
聽到“唐小甜”這三個字,玉靈心頭像被針紮了一下,立刻想起在今天中午,唐小甜為難自己的景象。
她知道唐小甜非常不喜歡她,而且也明白唐小甜不喜歡她的原因。
但現在人家已經死了,變成一具冰涼的屍體,躺在二樓的房間裡,楊謀是否還陪伴着他的新娘? 想到這玉靈背後出了一陣冷汗,泰國北方有些村子裡有個傳說:剛死去的人的靈魂不會走遠,第一晚會圍繞在屍體周圍,也許唐小甜就在自己身邊? 玉靈下憊識地蜷縮起來,心裡越想越害怕,某種奇怪的預感告訴她——或許唐小甜的死于非命,真和自己有關? 盡管她還不知道楊謀偷拍她遊泳,更不知道唐小甜在看到那段DV時,心底對楊謀的絕望和對玉靈的仇恨。
仇恨令人瘋狂,瘋狂令人滅亡,滅亡人仇恨。
她輕輕地歎息了一聲,摸了摸胸前的鍊條墜子。
她打開雞心形狀的墜子,裡面是媽媽的照片——又一個版本的玉靈。
除了面對這張照片外,她從未見過自己的媽媽。
但在每次入睡前,她都要打開墜子來看看,自己是否已長得和媽媽一模一樣了? 輕吻一下墜子,玉靈又想起了别的什麼,便打開随身的小包。
她從包的夾層裡,掏出一個小筆記薄,看來隻有手掌般大小。
她打開這個黑色的小本子,裡面密密麻麻地寫滿了泰國文字。
那些蠅頭小字擠在紙頁裡,仿佛一條條蝌蚪在遊動,就像某個少年迷人的眼睛。
曾經與她在森林中相逢,又在森林邊告别的少年。
可惜,他是個僧人。
十六歲那年的霧又彌漫起來,四周的牆壁變成大樹,黑暗的森林将她完全覆蓋。
少年僧人瘦弱的身影,帶着微光漸漸穿破濃霧,立定在她跟前。
他披着破爛不堪的僧袍,帶着森林裡各種動物的氣味,頭頂有一小截硬硬的闆寸。
他将這個小本子塞到她手裡,眼裡是神秘的微笑,抑或某種無奈的情愫。
他轉身離開了她,回到森林深處,将于下一個輪回歸來。
玉靈的初戀。
不起眼的黑色小本子,是他留給玉靈的唯一的物品。
這是他師傅圓寂前傳給他的,本子裡記錄了師傅雲遊森林多年的經曆。
少年僧人已把它全部背誦于心,便送給其他有緣分的人,這也是師傅圓寂前的關照。
從十六歲起,玉靈就一直把這個小本子帶在身邊,放在貼身的小包裡,空閑時便拿出來看看,盡管從未真正行明白過。
第一頁開頭寫着這樣一行小字—— [b]“觀想自身如墳場”[/b] 接下來便是作者的自述: 我,阿姜龍·朱拉,七十三歲。
我出生于孔敬府一個最貧窮的山村,從小孤苦伶仃,十二歲那年,有幸遇到路過本村的阿姜曼大師,收我為徒并将我帶走。
從此我開始在森林中修行,遠離塵市至今已六十多年。
我踏遍了整個東南亞,泰國、緬甸、老撾、柬埔寨、越南,甚至中國的雲南,凡是有森林的地方,我全都徒步修行過。
森林禅修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佛陀二十九歲離開王宮時,便進入森林接受瑜伽苦行,最終以自己的方法大徹大悟。
我們上座部佛教必須遵循佛陀的生活方式,維持巴利經文的傳統,即原始的森林比丘生活。
然而,當佛教成為皇家象征,寺廟不斷富麗堂皇時,僧人們逐漸養尊處優,我們竟已脫離了佛陀精神。
泰國在一百年前精神堕落,佛教戒律松弛,巫術與密咒盛行,引起許多高僧憤怒:“你無法從書本中得到智慧”、“讓我們重新回到根本上!”于是,許多人離開寺廟,進入原始森林修習禅定,體驗佛教最本真的一面,他們就是“森林雲遊僧”。
最著名的森林雲遊僧大師,就是我的師傅——阿姜曼·布利達陀。
阿姜曼大師同樣生于貧窮山村,曾随森林僧大師阿姜掃修行。
他在收我為徒之前,早已是大名鼎鼎的高僧,振興了泰國林居禅修傳統,他吸引來自各國的弟子,卻終生流浪于森林,是一位名垂青史的偉人。
但是,沒人知道我的存在。
阿姜曼大師說我不該為人所知,否則便會如其他僧人那樣,漸漸被世俗同化。
我也甯願隐姓埋名,秘密追随在大師左右。
直到大師圓寂後,我才獨自去緬甸等國雲遊。
我用了數十年時間,實踐大師教導我的精神,全靠向山民們乞讨為生,有時隻能食用山果野漿。
我還擔負着一個使命,阿姜曼大師圓寂前囑咐我的使命,那也是大師終生都未能完成的心願——那就是尋找一座城市,一座遺失在泰北叢林中的城市,傳說那座城市埋藏着巨大的秘密,埋藏着古老的淚水和感情,埋藏着未來世界的征兆。
這也是我一生的目标,尋找永恒的羅刹王國之城。
世界末日之城。
羅刹之國。
三 羅刹之國。
八百八十九年前。
轉眼間,古老的廢城被抹上一層金色。
大地與雲朵旋轉,太陽與月亮交替,荒草刹那間無影無蹤,一切都已改變…… 頂頂從地上爬起,瞪着一雙驚訝的眼睛。
她看到破敗的宮牆再度樹立,繪上五顔六色的圖案。
回廊的浮雕被重新打磨,已煥然一新。
巨大的屋頂搭設起來,豎起高聳入雲的塔尖。
每一根柱子都貼上了金箔,地上鋪起最珍貴的木闆,大殿中央是金碧輝煌的王座——寶石和金剛鑽做成的宮殿。
披着鐵甲的武士,袒肩露背的宮女,各自站在宮殿左右,等待王國至高無上的統治者駕臨。
終于,戴着金冠、披着長袍的老國王來到,宛如古印度壁畫上的君主,他蓄着胡須剃着短發,在大群宮娥的圍繞之下,坐到寶石鑲嵌的王座上。
他已統治這個國家三十年,自登基那天起便是繁榮的國度,強大的軍隊和神秘的武器保護着他,虔誠的人民對他俯首效忠。
雖然國王已經年邁,但他仍深信自己的權威,羅刹王國将永遠存在下去,直到一千年以後。
而在國王寶座的旁邊,威嚴地站立着羅刹大法師。
他是國家最高的祭司長,負責人類與黑天大神的溝通,除國王外他的權力最大。
大法師有當地罕見的魁梧身材,渾身都是油亮的肌肉,光頭下一雙鷹似的眼睛,再加上袒露着的一邊肩膀,如傳說中的阿羅漢轉世。
頂頂就在那堵回廊之下,與大殿隔着一道珠簾,無數顆珍珠串隐藏了她的臉。
她感到自己無法動彈,甚至連呼吸和說話都很困難。
她看到一個男人走入宮殿,看起來還不到三十歲,穿着一件普通的白色長袍,手裡卻捧着一副盔甲,也許是剛從戰場歸來的武士。
但無論他的相貌還是身材,都與羅刹王國的居民截然不同。
尤其是他雙眼中射出的目光,完全來自另一個世界,或許是那片廣闊的高原,充滿萬丈陽光和無限荒涼。
男子走到國王的寶座下,恭敬地單腿下跪說:“古格國王的使者倉央,前來羅刹王國拜見國王陛下。
” 老國王已見慣了遠人來貢,卻從未聽說過“古格”,他捋着胡須說:“爾邦所在何處?” “鄙邦偏居千裡之外,萬丈雪域高原,喜馬拉雅之巅,吐蕃贊普之裔,煌煌古格之國。
” 名叫倉央的古格使者,昂首挺胸,聲若洪鐘,從容不迫地回答老國王的提問。
“爾國主信仰何等教義?” “鄙邦全民皆信仰蓮花生大師傳播之佛教,小臣之君主亦虔誠向佛,久聞大理之南,蒲甘之東,真臘之西,有神聖
這女孩看起來不像泰國華人,她渾身散發着一股奇怪氣息,就像從“另一個世界”空降到地球上來的——也許南明城本來就是“另一個世界”。
雖然,她是個二十歲的弱女子,或許和玉靈同一年出生。
但玉靈感到無法與她溝通,竟然對她的眼神感到害怕。
在她瘦弱的身體裡面,隐藏着一股無法形容的力量,足以摧毀她身邊的任何人,甚至是一座城市! 玉靈在沙發上散開頭發,心裡卻是越想越害怕。
如果小枝真是南明城的居民,那她對這裡是最熟悉的,這裡就是她的地盤。
而自己帶的旅行團,卻是擅自闖入的外來侵略者,怪不得她的狼狗要威脅他們。
于是,她又搬來一台電視機櫃,緊緊頂在房門後,以免夜長夢多。
一個多鐘頭前,門外傳來激烈的叫嚷聲。
玉靈貼在房門後一聽,是童建國和孫子楚的聲音。
她再也不顧他們的禁令,大着膽子打開房門,讓孫子楚等人吓了一跳。
他們這才告訴玉靈——旅行團裡死去了第五個人——唐小甜。
聽到“唐小甜”這三個字,玉靈心頭像被針紮了一下,立刻想起在今天中午,唐小甜為難自己的景象。
她知道唐小甜非常不喜歡她,而且也明白唐小甜不喜歡她的原因。
但現在人家已經死了,變成一具冰涼的屍體,躺在二樓的房間裡,楊謀是否還陪伴着他的新娘? 想到這玉靈背後出了一陣冷汗,泰國北方有些村子裡有個傳說:剛死去的人的靈魂不會走遠,第一晚會圍繞在屍體周圍,也許唐小甜就在自己身邊? 玉靈下憊識地蜷縮起來,心裡越想越害怕,某種奇怪的預感告訴她——或許唐小甜的死于非命,真和自己有關? 盡管她還不知道楊謀偷拍她遊泳,更不知道唐小甜在看到那段DV時,心底對楊謀的絕望和對玉靈的仇恨。
仇恨令人瘋狂,瘋狂令人滅亡,滅亡人仇恨。
她輕輕地歎息了一聲,摸了摸胸前的鍊條墜子。
她打開雞心形狀的墜子,裡面是媽媽的照片——又一個版本的玉靈。
除了面對這張照片外,她從未見過自己的媽媽。
但在每次入睡前,她都要打開墜子來看看,自己是否已長得和媽媽一模一樣了? 輕吻一下墜子,玉靈又想起了别的什麼,便打開随身的小包。
她從包的夾層裡,掏出一個小筆記薄,看來隻有手掌般大小。
她打開這個黑色的小本子,裡面密密麻麻地寫滿了泰國文字。
那些蠅頭小字擠在紙頁裡,仿佛一條條蝌蚪在遊動,就像某個少年迷人的眼睛。
曾經與她在森林中相逢,又在森林邊告别的少年。
可惜,他是個僧人。
十六歲那年的霧又彌漫起來,四周的牆壁變成大樹,黑暗的森林将她完全覆蓋。
少年僧人瘦弱的身影,帶着微光漸漸穿破濃霧,立定在她跟前。
他披着破爛不堪的僧袍,帶着森林裡各種動物的氣味,頭頂有一小截硬硬的闆寸。
他将這個小本子塞到她手裡,眼裡是神秘的微笑,抑或某種無奈的情愫。
他轉身離開了她,回到森林深處,将于下一個輪回歸來。
玉靈的初戀。
不起眼的黑色小本子,是他留給玉靈的唯一的物品。
這是他師傅圓寂前傳給他的,本子裡記錄了師傅雲遊森林多年的經曆。
少年僧人已把它全部背誦于心,便送給其他有緣分的人,這也是師傅圓寂前的關照。
從十六歲起,玉靈就一直把這個小本子帶在身邊,放在貼身的小包裡,空閑時便拿出來看看,盡管從未真正行明白過。
第一頁開頭寫着這樣一行小字—— [b]“觀想自身如墳場”[/b] 接下來便是作者的自述: 我,阿姜龍·朱拉,七十三歲。
我出生于孔敬府一個最貧窮的山村,從小孤苦伶仃,十二歲那年,有幸遇到路過本村的阿姜曼大師,收我為徒并将我帶走。
從此我開始在森林中修行,遠離塵市至今已六十多年。
我踏遍了整個東南亞,泰國、緬甸、老撾、柬埔寨、越南,甚至中國的雲南,凡是有森林的地方,我全都徒步修行過。
森林禅修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佛陀二十九歲離開王宮時,便進入森林接受瑜伽苦行,最終以自己的方法大徹大悟。
我們上座部佛教必須遵循佛陀的生活方式,維持巴利經文的傳統,即原始的森林比丘生活。
然而,當佛教成為皇家象征,寺廟不斷富麗堂皇時,僧人們逐漸養尊處優,我們竟已脫離了佛陀精神。
泰國在一百年前精神堕落,佛教戒律松弛,巫術與密咒盛行,引起許多高僧憤怒:“你無法從書本中得到智慧”、“讓我們重新回到根本上!”于是,許多人離開寺廟,進入原始森林修習禅定,體驗佛教最本真的一面,他們就是“森林雲遊僧”。
最著名的森林雲遊僧大師,就是我的師傅——阿姜曼·布利達陀。
阿姜曼大師同樣生于貧窮山村,曾随森林僧大師阿姜掃修行。
他在收我為徒之前,早已是大名鼎鼎的高僧,振興了泰國林居禅修傳統,他吸引來自各國的弟子,卻終生流浪于森林,是一位名垂青史的偉人。
但是,沒人知道我的存在。
阿姜曼大師說我不該為人所知,否則便會如其他僧人那樣,漸漸被世俗同化。
我也甯願隐姓埋名,秘密追随在大師左右。
直到大師圓寂後,我才獨自去緬甸等國雲遊。
我用了數十年時間,實踐大師教導我的精神,全靠向山民們乞讨為生,有時隻能食用山果野漿。
我還擔負着一個使命,阿姜曼大師圓寂前囑咐我的使命,那也是大師終生都未能完成的心願——那就是尋找一座城市,一座遺失在泰北叢林中的城市,傳說那座城市埋藏着巨大的秘密,埋藏着古老的淚水和感情,埋藏着未來世界的征兆。
這也是我一生的目标,尋找永恒的羅刹王國之城。
世界末日之城。
羅刹之國。
三 羅刹之國。
八百八十九年前。
轉眼間,古老的廢城被抹上一層金色。
大地與雲朵旋轉,太陽與月亮交替,荒草刹那間無影無蹤,一切都已改變…… 頂頂從地上爬起,瞪着一雙驚訝的眼睛。
她看到破敗的宮牆再度樹立,繪上五顔六色的圖案。
回廊的浮雕被重新打磨,已煥然一新。
巨大的屋頂搭設起來,豎起高聳入雲的塔尖。
每一根柱子都貼上了金箔,地上鋪起最珍貴的木闆,大殿中央是金碧輝煌的王座——寶石和金剛鑽做成的宮殿。
披着鐵甲的武士,袒肩露背的宮女,各自站在宮殿左右,等待王國至高無上的統治者駕臨。
終于,戴着金冠、披着長袍的老國王來到,宛如古印度壁畫上的君主,他蓄着胡須剃着短發,在大群宮娥的圍繞之下,坐到寶石鑲嵌的王座上。
他已統治這個國家三十年,自登基那天起便是繁榮的國度,強大的軍隊和神秘的武器保護着他,虔誠的人民對他俯首效忠。
雖然國王已經年邁,但他仍深信自己的權威,羅刹王國将永遠存在下去,直到一千年以後。
而在國王寶座的旁邊,威嚴地站立着羅刹大法師。
他是國家最高的祭司長,負責人類與黑天大神的溝通,除國王外他的權力最大。
大法師有當地罕見的魁梧身材,渾身都是油亮的肌肉,光頭下一雙鷹似的眼睛,再加上袒露着的一邊肩膀,如傳說中的阿羅漢轉世。
頂頂就在那堵回廊之下,與大殿隔着一道珠簾,無數顆珍珠串隐藏了她的臉。
她感到自己無法動彈,甚至連呼吸和說話都很困難。
她看到一個男人走入宮殿,看起來還不到三十歲,穿着一件普通的白色長袍,手裡卻捧着一副盔甲,也許是剛從戰場歸來的武士。
但無論他的相貌還是身材,都與羅刹王國的居民截然不同。
尤其是他雙眼中射出的目光,完全來自另一個世界,或許是那片廣闊的高原,充滿萬丈陽光和無限荒涼。
男子走到國王的寶座下,恭敬地單腿下跪說:“古格國王的使者倉央,前來羅刹王國拜見國王陛下。
” 老國王已見慣了遠人來貢,卻從未聽說過“古格”,他捋着胡須說:“爾邦所在何處?” “鄙邦偏居千裡之外,萬丈雪域高原,喜馬拉雅之巅,吐蕃贊普之裔,煌煌古格之國。
” 名叫倉央的古格使者,昂首挺胸,聲若洪鐘,從容不迫地回答老國王的提問。
“爾國主信仰何等教義?” “鄙邦全民皆信仰蓮花生大師傳播之佛教,小臣之君主亦虔誠向佛,久聞大理之南,蒲甘之東,真臘之西,有神聖